特种设备普查工作总结

2024-07-21

特种设备普查工作总结(精选8篇)

特种设备普查工作总结 第1篇

特种设备(气瓶)普查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普查整顿工作的通知”,我们在完成了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普查整顿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质检总局国质检锅函[XX]287号“关于开展气瓶普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着手部署开展了气瓶普查整治工作。到目前止,已全面完成了宣传发动、学习教育、表单设计、电脑录入、整治验收工作。

一、取得的成效一是基本摸清了全市的气瓶底数。全市目前经安全注册的气瓶充装站有3家,其中2家为液化石油气站,一家为甲胺充装站,还有一家液化石油气刚投入试充装尚未经安全注册,有液化石油气钢瓶54937只,焊接气瓶124只,动员覆盖率达到了100%,充装自有气瓶率100%,气瓶充装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气瓶普查整治验收率100%,普查登记率达到了99.93%。二是强化了安全意识,消除了事故隐患,通过宣传教育,打击违章,各充装站及经销点的安全意识明显加强,市场上已不再有超期未检瓶和超期服役瓶,在用气瓶定检率达到了100%。三是严格了规章制度,实行了规范化操作,各充装站都借这次东风,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培训,重申规定、重明纪律,切切实实做到了“三检查”即充装前检查,充装过程检查和充装后检查,严格把关,确保安全。四是结合气瓶普查登记,做好固定充装工作,各充装站已基本按照固定充装的要求在进行运作。

二、主要做法㈠领导重视,整体推进早在开展锅容管特普查整顿的同时,于去年初,我们考虑到气瓶特别是液化石油气钢瓶分散在千家万户中,隐患多,监管难,势必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才能确保其安全使用。为此,我们把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安全作为一个重点来抓,经过充分论证,根据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市政府以江政办发[XX]1号文件,转发质监局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随后市质监局发出了《关于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实行集中管理的通告》,规定从XX年5月1日开始,对全市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主要是实行三个管理制度,即固定充装制度、钢瓶产权转移制度、钢瓶检验费由钢瓶产权拥有者承担制度。在产权转移中,实行折价收购和托管两种形式并存的方法,为促进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我们加强宣传,在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上发布通告,刊登签记者问,连续9期刊播系列问题解答,印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通告1100多份进行发放和张贴,液化气公司还印制钢瓶集中管理服务指南2万多份发给用户,并先后在市区和峡口镇、长台镇等十多个乡镇举行寓教于乐的宣贯《瓶规》和钢瓶集中管理为内容的有奖竞猜活动,举办了一条街咨询活动,强化了宣传、营造了氛围,特别是今年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分管副市长发表电视讲话,在报纸刊登专文,并拨款5万元给质监局,以加大宣传力度和教育力度,使气瓶产权转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求质监、建规、消防、交通等部门加大对液化气市场监管力度,多次开展了对液化气充装站、经销户和酒店大排档等液化气集中点的检查,从严查处无证经营、违规充装、超期未检钢瓶及超期服役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钢瓶,从而维护了液化气经营市场,做到合理有序竞争,同时,杜绝了钢瓶事故隐患。㈡抓住充装环节,带动经销环节一方面,我们根据国家及上级的新规定、新精神,经常召集充装站负责人进行座谈学习,明确气瓶普查整治的目标,要求气瓶充装单位全面拥有气瓶产权,并且对自有产权气瓶的安全负责,充装站成为气瓶使用的责任主体。各充装站根据这一总体目标,结合固定充装要求,积极行动,广泛收集材料,设计表卡,组织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同时做好瓶体标识标志工作,特别是液化石油气钢瓶,面广量大,几万只钢瓶普查工作量很大,但充装单位在理解了普查整治的重要意义后都毫无怨言地主动想办法加以克服,象市区站钢瓶数量最多,在人手不足情况下,仍抽调相关人员进行加班加点,确保了工作进度,特别是广泛开展了气瓶产权转移工作,积极动员用户进行钢瓶折价收购,做到一步到位,并在门市部电脑设计专门软件,随时可查阅每个用户及钢瓶情况,只要接到用户电话,输入电话号码,就知道用户地址,非常便于及时送气,城区用户一般在5-7分钟就可送气到户,全面实现“三免”,即免费电话、免费送气、免费修理。目前该站已从原334只自有钢瓶通过折价收购达到了28393只,占自有瓶数79.4%,大大稳固了固定充装工作。再如峡口站原先未配电脑,为了完成普查任务,立即将电脑购进,在无人会操作的情况下,就聘请人员进行电脑数据录入工作。质监部门也及时进行检查指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目前基本完成了气瓶普查工作。另一方面,我们对经销点实施了安全注册,《衢州市气体气瓶固定充装和经销单位安全注册实施办法》下发以后,我们及时召集各气体气瓶充装经销单位,会同市建设规划局、公安局、工商局、经贸局、交通局等部门共同召开了宣贯会,进行发动和部署,同时还举办了两期共161人参加的气体经销人员培训班,向他们宣传了国家法律法规、气体安全使用常识、气瓶检查检验等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经销人员的安全素质,也进一步夯实了气瓶普查整治和固定充装制度的群众基础,现在全市93个液化石油气经销点均已填报安全注册申请表,经销人员都已取得安全操作证,且均与相应的充装站签订有固定充装协议,营业执照、经营资质、企业代码、安全管理制度等一应俱全,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经营道路。㈢加强监管,查打结合通过宣传教育,大多数单位都能做到规范经营,定点充灌,但也有少部分的经销户受利益驱动,私自将钢瓶拉到外地储灌站去充灌,改变了瓶体标识及原自编号,且短斤少两,从而扰乱了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气瓶的普查及固定充装。为此,我们采取监督抽查、执法检查等多种监管手段,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先后3次对全市城乡3家液化气充装站、93家经销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执法检查,不定期的对充装站进行监督抽查,促进固定充装和气瓶产权制度的落实,并由充装站承诺各自充装的钢瓶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受到的经济处罚,由充装站负责解决和承担。我们先后查获无证经营单位2家,查处超运输距离灌气的经营点3家,查处计量不足钢瓶15批次、263只,查处无充装标签钢瓶8只,立案及现场处罚违规经营单位11家,计罚款13733元,有力地支持了气瓶普查整治及固定充装制度的实施。㈣抓检验机构建设,促气瓶检验治理气瓶普查,目的在于摸清充装气瓶的安全状况,对在用气瓶进行检验治理,做好到期气瓶的定检工作,将超过使用寿命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予以查封或报废,消除事故隐患。为了保证检验治理质量,我们对原来的**液化气公司钢瓶检验站进行了改制改造,淘汰了陈旧设备,新添了成套的先进检测设备,并经省质监局批准,改制为**市方圆燃气具检测有限公司,使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检验机构,实现了充检分离,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检验机构的督促检查,实行钢瓶检验质量跟踪管理,增强了检验机构的安全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今年以来共检验钢瓶90233只,其中市内2个充装站检验14321只,确保了在用气瓶的定检率。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气瓶普查整治工作已暂告一段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一是此项工作单家在搞,孤军作战,在力量上、声势上不足,社会上的认可度还不够,特别是个别经销户联合起来搞对抗、反宣传,向市领导写信,到信访局及经济发展中心上访投诉,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二是经营单位布点过多,原先就有93个,今年招商引资一家充装站,又新批8个经销点,目前经销单位已超百家,市区16家,乡镇85家,造成“僧多粥少”的窘迫局面,导致经销单位要挟充装站,钢瓶产权不转移,几个站轮流灌,哪家差价大就到哪家灌,严重影响了钢瓶的普查工作。三是充装站担心,充装站花钱收购了钢瓶,但收购的瓶老是被别的站占用,永久性标识又很难搞,等检验期到了,瓶子又流回来了,又得承担检验费。四是**与**交界,个别乡镇时常有**气冲击**市场,老百姓到邻县去换气,登记的钢瓶又乱了套。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下一步将认真的研究措施,积极应对,巩固成果。一是要抓宣传,把气瓶普查整治和固定充装制度这项工作宣传透彻,进一步得到领导的重视,部门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二是要抓管理,紧紧依靠各充装单位,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以安全注册为契机,抓好气体经销单位的规范管理工作,以确保气瓶普查整治到边到角。三是狠抓气瓶产权转移工作。目前,我市三家充装站合计拥有钢瓶54833只,其中产权转移数为30425只,占55.5%,比例不高,难以保证气瓶固定充装制度的规范实施,为此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明年钢瓶产权转移率达95%以上。四是要抓行政执法,不断加强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认真贯彻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通过行政执法,进一步巩固和推动气瓶普查整治和气瓶固定充装制度。我们相信,只要积极发动,广泛宣传,部门协调,狠抓监管,就一定能把我市的气瓶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做实,走上规范化道路,从而远离气瓶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特种设备普查工作总结 第2篇

为了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我站对工作人员全面进行了重组分立,在站领导的管理下,在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站建立了完善的特种设备管理网络,开展了札实有效的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特种设备管理体系。具体总结如下:

我站目前有特种设备:氧气瓶:1631个,氩气瓶:200个,工业用氧储槽缶30M3 一个,氩气储槽缶10 M3 一个,安全阀4个,压力表4个,特种设备作业人员9名,持证及有效率为100%。

建立完善特种设备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充装车间作为特种设备重要的组成部份,分为三级管理模式,本公司站长为最高管理层,负责组织落实国家和本公司的特种设备法规、和规则;车间班长为管理员,负责按国家、本公司的法规、规则开展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车间员工作为设备的第三层管理,负责按公司的要求操作设备和管理设备的工作,且每半年都要开一次设备管理总结会议。

近年来的特种设备管理状况

本公司在国家、市质量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特种设备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等安全监察管理条例执行。设备运行平稳、安全状况良好、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公司严格要求每位特种设备管理员及操作工都必须持证上岗,并在2010年公司再次全员组织参加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办的特种设备管理及作业人员的课程:学习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等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针,通过学习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工作变得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特种设备运行的资料管理,要求每次在操作特种设备时都必须做台账登记,气瓶充装、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其它设备的使用期限,及时按要求检验,通过台账登记的资料管理,我公司去年气瓶检验了:380个,报废了气瓶20个,安

全阀,压力表、低温储缶及时检验。从而杜绝了过期气瓶和设备的超期使用。

三、公司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与防火防盗的安全知识培训,并于去年12月份组织了小规模的应急救援演练,让每位员工都学会在紧急情况下该如何的做出应对工作,并提升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的水平。

今后的工作思路及目标:

以人为本做好特种设备监管工作 第3篇

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保障安全, 促进发展”, 目前安全监察工作已行成党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工作格局, 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得到进一步遏制, 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监察机构人员少, 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特种设备的数量也增加很快, 全国约有300多万台特种设备, 而只有4000多名监察人员, 已不能满足监察的需要。

(2) 个别监察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不高, 影响了监察工作的正常进行。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涉及面广, 专业技术知识要求高, 监管人员如不懂业务, 从事监察工作确有一定难度, 由于不懂专业技术知识, 监察工作无从下手, 很难发现特种设备在生产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执法不严, 有法不依的现象存在。

辽宁“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的间接原因之一是“辽宁省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不具备生产80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资质, 超许可范围制造。”国务院2003年第373号令公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明确了对特种设备在设计, 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 改造等七个环节的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颁布实施五年, 辽宁省开原市起重机器修造厂, 仍在超范围制造起重机械;个别地区的土锅炉仍在非法制造, 非法安装;个别企业的特种设备无使用登记证仍在运行等, 这些都说明监督机构有执法不严, 有法不依的现象。

特种设备安装监察工作形势严峻, 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监督机构和广大特种设备监管人员要以党的“十七大”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为指导,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 以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 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 以强化工作措施为手段, 夯实安全监察基础, 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三方责任制的落实, 努力提高安全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特别时期, 要保证监察队伍的相对稳定, 要进一步完善监察机构, 充实监察专业技术人员, 省以上质监部门应对现有监察人员要有计划的进行轮训, 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认真学习, 努力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法》和一些规程、规定、技术标准的分布实施, 为执法机构和监管人员提供了特种设备监管的依据, 因此广大监察机构和监管人员, 要认真自觉履行职责, 严格执法, 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 调查分析了解特种设备生产, 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2 企业全面负责

2.1 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既是企业设备管理的范畴, 又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安全管理专 (兼) 职安管人员是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多年安全生产实践的经验和总结, 是企业一项最基本的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要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实行班组、车间、公司三级安全管理, 每一级都要设专 (兼) 职安全员, 各级之间要做到既有明确分工, 又要密切配合, 共同促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专 (兼) 职安全员, 要懂特种设备基础技术知识, 懂管理业务, 责任心要强, 工作要认真负责。

企业应建立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 具体应有以下内容:各工种安全岗位责任制,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定期检验和维修保养制度, 巡回检查制度, 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这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条件, 是降低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2.2 实行定期检验制度, 把好新进设备质量关

(1) 根据特种设备检测周期, 制订定期检验计划, 在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报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 并保证按时检验。

(2) 特种设备检验后, 针对检验检测机构提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技术措施, 一般性问题整改后经企业技术负责人确认即可, 重大隐患的整改, 要制订方案, 经监察机构批准后, 有相关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共同自检合格后, 再次请检验检测单位进行复验。要做好相关记录归档。

(3)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不得继续使用。

(4) 新进特种设备要把好质量关。

①必须是经国家质检部门核准有制造资质单位生产的产品。

②出厂技术资料图纸、产品合格证、产品监检证书, 安装使用说明书等要齐全。

③安装前必须到当地监察部门办理告知。

④安装后经检测检验机构认可后才能使用。

⑤将设备出厂技术资料、安装资料、检验检测资料统一归档。

2.3 特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

由于特种设备本身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点, 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不但与特种设备本身的安全性能有关, 而且与其相关的作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关。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 确保安全运行, 其相关操作人员, 必须经过考核, 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 方可从事特种设备的运行与操作。这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些知识和操作能力是靠企业平时的教育和培养获得的, 企业平时要多组织培训学习活动, 特种设备岗位上的全体职工除100%持证上岗外, 还要懂特种设备的结构性能、用途、工作原理、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2.4 精心维护与保养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内在原因和外界的因素,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需要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 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行状况。定期做好检查工作, 可使一些问题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自检工作, 是使用单位的一项义务, 也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的一次重要手段。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具体情况, 制订具体的自检时间, 检查的项目和要求, 要按照设备技术规范和使用说明书进行。在维修保养和自查中, 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做好记录,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要定期校验, 保证灵敏可靠。据统计分析, 因安全附件, 安全保护装置失灵, 起不到保护作用, 引起的事故占事故起数的16.2%, 因此, 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 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定期校验、检修是十分重要的, 必须切实做好。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种类多、结构, 用途、工况条件不尽相同, 却具有易燃易爆等潜在危险性, 稍有不慎将会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危害。

特种设备普查工作总结 第4篇

随着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使用量日益增多,特种设备相关的各类事故也随之增加。为了能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调查组往往委托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对事故的原因从技术上进行查找,以便事故调查组能严格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因此,搞好特种设备的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是协助事故调查组做出正确处理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开展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一、概述

事故技术鉴定是一门技术。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比较短暂的,事故现场也常常容易遭到各种干扰和破坏,这给事故调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事故调查技术,按照事故调查的要求、程度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力求从事故发生发展的本来面目去认识,避免判断上的错误,就一定可以将事故调查清楚。

事故技术鉴定是掌握整个发生事故过程、原因的重要工作,它根据现场勘察、科学分析、排查验证等从技术角度来查找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并撰写事故技术鉴定报告。从技术角度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分别对物和人的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追踪,弄清事故发生的起因物或致害物,弄清在人和物方面所有的事故因素,明确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所占的重要程度,从中确定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事故间接原因的调查就是调查分析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以及人、物、环境的失配得以产生的原因,弄清为什么产生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为什么没能在事故前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技术鉴定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事故技术鉴定应遵循的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求实、严谨扎实、 证据充分。即事故技术鉴定人员在进行事故调查期间应排除外部干扰,始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进行现场勘察和排查工作、充分利用科学的手段、方法和仪器对产生事故可能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和逐一排查,去伪存真,在勘察过程中应严谨扎实,对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应有充分的证据或论据给予支持。

事故技术鉴定调查要求是:及时、全面、细致和客观。

及时:事故现场勘察是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在事故发生之后,应尽量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若不及时,事故现场就会由于环境的变化或人为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有的当事人为了逃避自身责任,经常对事故的经过避重就轻,甚至歪曲了原来的事实,这将会给取证和确定事故性质带来困难。

全面:首先应对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排查,如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将可能造成该次事故的原因尽量列出,以便在现场勘察中避免遗漏造成事故因素的取证,然后在事故现场勘察,应注意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细节,尽量收集数据,全面占有材料,以便为分析事故原因,提供充分的证据。

细致:现场勘查一定要细致,不但在注意那些明显的破坏情况,还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尽量找出隐蔽的细枝末节,有时正是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小事”是解开事故之谜的钥匙。

客观:在现场勘察时,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调查研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及时排除那些“伪装”的现场材料。

如某一建筑工地的施工升降机,该施工升降机为双罐笼、带对重。因罐笼常发生溜罐故障,电工就对其进行维修,在维修期间,突然发生对重下滑撞击电工致死。当刚开始听事故单位陈述事故经过和了解部分现场人员时,都说是电工在井架内侧调整钢丝绳,而且还带我们到事故现场看板手等工具放在那里,电工的位置大概在那里,但我们仔细勘察了现场,并了解了电工死亡时受伤部位和倒在罐笼顶的位置,最后再仔细查阅了笔录,当事人曾在笔录中说到“电工曾喊不要开机”,经过我们仔细勘察,认为事实上电工是在罐笼顶部俯身探头在井架内调整钢丝绳,因为没有悬挂“正在维修,请勿开机”的警示牌,另一罐笼的工人没有看到有人在井架上部检修,便开另一台机准备将水泥运到楼顶,以致该罐笼的对重向下运动,将正探头检修的电工撞击。

三、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程序

受理事故技术鉴定委托后,就启动了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流程,其工作程序如图1(事故鉴定工作流程图)所示。程序包括合同评审、组成事故调查组,鉴定前工作准备、进行现场勘察,人员调查询问、事故原因分析排查、模拟试验,以及收集各种物证、人证、事故事实材料(包括人员、作业环境、设备、管理、事故过程材料)、编写事故技术鉴定报告、出具事故技术鉴定报告等。现以某宾馆发生的层门处人员高处坠落死亡事故为例来阐述事故技术鉴定的工作程序。

1、业务受理

当收到委托鉴定函时,业务受理人需与委托单位填写委托鉴定协议的意向书,其中详细注明委托方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鉴定的样品名称、规格型号;鉴定项目(内容)、地点;鉴定所需费用等信息。在业务受理时,受理人员应尽量向委托单位了解事故的大概情况以及委托鉴定的主要内容,初步确定是否受理,若受理应初步确定项目负责人。

2、合同评审

在明确委托鉴定意向后,项目负责人应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到现场初步勘查。合同评审的关键是对本单位现有能力是否满足这项委托业务,是否要增添检测仪器设备,是否要聘请外单位专家等进行评审或部分项目委托其它专业部门鉴定,如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测试、材料力学特性测试等。若合同评审通过,应正式确定项目负责人并成立事故技术鉴定小组。

3、人员组织

合同评审通过后,应即时成立事故技术鉴定小组,小组应根据事故大概抽类型抽调有关的技术人员或专家,如对该起高处坠落事故,据初步了解是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梯,乘客被困在轿厢内,自救逃生时,从7层楼层的层门处摔落到底坑致死。由于该起事故是由于电梯突然停梯引发的事故,因此小组成员必须有1 名电梯检验师,该起事故调组最后确定由1 名高级检验师和2 名电梯检验师组成。

4、鉴定前工作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须利其器”,做好鉴定前工作准备是事故调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步骤,是使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尽量做到胸中有数、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场勘察、排查和验证工作。鉴定前工作准备的内容有:根据初步了解到的事故经过,收集有关特种设备的信息和资料;收集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可能造成该事故的原因作初步的分析,以便准备好现场勘察检测用的工器具;初步拟定现场勘察步骤和排查验证方法等。

5、现场勘察

(1) 事故事实材料搜集。事故鉴定小组进入事故现场时,应尽快搜集当事人口述材料,然后认真考证其真实性。材料的收集,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地点、时间、受害人和当事者的情况;应进一步了解事故发生经过,包括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性能和质量状况;关于环境方面的情况,如照明、温度、湿度、通风、声响等,以及防护措施情况;不能放过任何其他有可能与事故相关的细节或因素。

首先应查阅事故调查组做的当事人的询问笔录,但由于专业知识问题,原先由事故调查组做的询问笔录可能存在遗漏之处或询问的人员范围不够,有必要配合事故调查组重新对事故当事人补做询问笔录或须全面寻访当事人或现场相关人员,以全面了解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现象、后果。

第二进行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先不进入现场内部,只对现场周围作概貌观察,了解事故设备或建筑物破坏的大致情况,搞清危险物品的位置,数量及状态等,然后根据现场询问和观察的情况,重新对原拟定的勘察步骤和方法进行修订,提出适宜的勘查顺序及注意事项。

对于该起事故,我们调阅了询问笔录,同时查看了出事时轿厢内录相,调阅了电梯运行、维护保养记录,配合事故调查组重新对电梯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做了补充笔录。了解到该起事故经过为:2005年7月8日有175名参加中考的学生入住宾馆,分住在宾馆四楼、五楼、六楼和九楼。上午11时10分向下运行电梯突然在8楼与7楼之间停梯,被困的乘员开始频繁地按轿厢内警铃及通话按钮,报警求救,因无人应答,轿厢内乘员开始掰轿厢门和层门,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掰开了轿厢门和七楼层门,11时22分,另一名女乘客试图采用前名乘客逃离出轿厢的方法,结果从七楼楼层地板与轿厢踢脚板之间,从七楼楼层摔落到底坑,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事故经过了解到,造成该起事故设备因素是由于电梯突然停梯人员被困,而造成电梯突然停梯可能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用检查表法对可能造成电梯突然停梯原因进行列表。

(2)现场勘察和物证收集。对损坏的物体、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均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管理者,所有物体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对健康有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保护措施。

进入事故现场内进行详尽调查,将事故现场拍成方位照片、全貌照片和细节照片,记录下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逐个研究事故现场内各个物体在事故前后的位置变化,物体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物体在事故中受到破坏的程度和说明这种程度的痕迹;对于具有物证价值的痕迹物品,要进行实地测量和拍照,研究它们与事故发展的联系;对于某些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残骸和碎片,要进行编号、制图和称量,必要时还要选取样品,进行化学或金相分析。

根据事故类别和规模以及调查工作的需要,绘出事故调查分析所必须了解的信息示意图,如建筑物平面图、剖面图。事故现场涉及范围图,设备或工、器具构造简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事故状态下人员位置及疏散(活动)图,破坏物立体图或展开图等。

在现场勘察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原始记录,保持原始记录的及时,真实、齐全、清晰、明了,观察检测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工作时予以记录。

四、事故原因分析与排查

事故原因分析是做出正确的事故结论的关键,必须采用严谨、推理和去伪存真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根据事故现场勘察情况,从人、机、环境三大因素入手全面分析故障(或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可采用,事故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和故障假设、安全检查表法来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在该起事故中我们采用故障原因、安全检查表法对可能造成突然停梯的16种因素进行分析和逐一排除,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和录象,我们最后分析认为,因为许多从山区来的中学生聚在一起,有的是第一次坐电梯,好奇或等电梯不耐烦想掰开层门看电梯运行的可能,我们对各层门做掰开模拟试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个可能。

五、编写事故鉴定技术报告书

在做出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和编写事故技术鉴定报告书之前,应根据掌握的大量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进一步查阅与鉴定设备聚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规程等技术资料,会同相关专家深入进行原因分析和论证,分析和论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规范,而后做出技术鉴定的结论。对勘察证据和结论有疑义时,可再次到现场取证。直到证据充分,结论明确为止。

在鉴定原始记录的基础上,根据鉴定报告的格式,条理分明地做出鉴定报告并附上关键的见证材料。

? 事故鉴定报告书主页的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委托设备概况、鉴定项目、鉴定依据、鉴定结论和备注,报告书附录中的鉴定内容与分析包括委托前设备状况概述及事故经过、现场勘察情况、检验内容、结果与分析,以及事故原因分析、附图等。

1、鉴定的结论

根据鉴定过程的全面调查,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综合评判鉴定做出最终结论。如该起电梯突然停梯原因是由于层门受到非正常的作用力,致使层门副门锁电气开关瞬时通断,造成电梯控制柜变频器死机,电梯无法运行。

2、审核、审批报告书并出具报告书

项目负责人将报告书编写好后,应将报告书提交给审核人和审批人审核和审批,若审核人或审批人对结论有疑义,应进一步组织人论证或重新派人鉴定。

特种设备工作总结 第5篇

一、活动部署开展情况

这次活动重点检查了在用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检验情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演练情况,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严格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在深入企业检查的同时,我局还广泛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出去宣传车在市区主要街道进行宣传,印发宣传材料,通过在企业办黑板报、安全知识答卷等形式,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人员的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同时,为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进一步督促特种设备单位按照管理要求使用特种设备,分局对辖区内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实时监管,通过在街办、村居聘请的特种设备协管员、联络员,加强了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的建设,不断采集更新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数据,及时规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操作和管理。

二、督查检查单位的情况

在检查活动中,分局认真查看了特种设备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情况,特种设备报检情况,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具体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演练情况,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教育,专业人员培训考核情况等。

在特种设备安全百日督查指导阶段中,分局共出动检查人员218人次,检查了使用单位147家,设备327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9份,消除安全隐患18条,判废不合格设备5台,举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班2期,共培训起重司机和锅炉操作人员58人。检查中发现大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能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进行管理,设备进行了注册登记,作业人员能够持证上岗,并制定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事故防范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步采取的措施

在检查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资料未按规定建立,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使用单位申报检验意识淡薄,三是设备维修、更新、停用、报废等环节未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四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规范,五是个别单位存在操作管理人员无证或超期未复审现象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认真落实设备隐患整改工作,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隐患,责令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逾期不整改使用的单位,全部进行立案处理,决不手软。

二是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减少不安全因素,促进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是加大宣传服务力度,积极宣传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单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帮助单位建立特种设备台帐、作业人员台帐,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进一步促进特种设备管理的规范化,使用的合法化。

特种设备工作总结 第6篇

由6月初至8月中旬,开展了为期2个多月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二、隐患排查范围

本次专项行动包括了全县11家使用单位所有登记在用的特种设备19台(不含气瓶)。

三、隐患排查的内容

本次专项行动中重点检查了以下6点:1.使用非法生产特种设备的;2.超过特种设备的规定参数范围使用的;3.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失灵而继续使用的;4.使用应当予以报废、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或未经检验检测的特种设备的;5.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的特种设备的;6.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四、排查重点

这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重点行业(医疗、电力行业)、重点环节(使用环节)、重点区域(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隐患排查首先从宾馆、学校、医院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查起,对上述场所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逐台逐项进行了排查。

开展了针对气体充装单位和气瓶检验单位的安全检查,检查气体充装单位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及充装环节安全管理情况;检查气瓶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情况;检查气瓶是否粘贴充装标签、安全警示标签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标签,废弃气瓶是否妥善处理;已到报废期的气瓶是否依规得到处理。

除以上检查重点外,要对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检查工作采取搪塞、拖延不配合的单位,进行全面细致检查。

五、排查方法

1、企业自查与我局检查相结合。要通过媒体和现场督促等方式,向有关单位通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告知检查内容,请企业先行自查,企业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领导到位,尽职尽责,对本单位的隐患排查负责,要认真组织开展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并将本单位排查出的较大、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予以建档、登记,上报备案。

2、排查隐患与整改相结合。要坚持边排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即时记录,即时责令整改,通过整改指令书责令其限时整改。企业要写出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间、责任人和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对一时不能完成整改的,要制定并落实监控措施。

六、排查效果

本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车辆10台次,排查了全县11家单位19台登记在用特种设备,停用隐患电梯1台、锅炉1台,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3份。对存在严重隐患且难以整改的,依法停止使用;对责令停止使用,未经复查和验收的,坚决不准启用和作业。

特种设备工作总结 第7篇

我站目前有特种设备:氧气瓶:1631个,氩气瓶:200个,工业用氧储槽缶30M3一个,氩气储槽缶10M3一个,安全阀4个,压力表4个,特种设备作业人员9名,持证及有效率为100%。

建立完善特种设备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充装车间作为特种设备重要的组成部份,分为三级管理模式,本公司站长为最高管理层,负责组织落实国家和本公司的特种设备法规、和规则;车间班长为管理员,负责按国家、本公司的法规、规则开展本公司特种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车间员工作为设备的第三层管理,负责按公司的要求操作设备和管理设备的工作,且每半年都要开一次设备管理总结会议。

近年来的特种设备管理状况

本公司在国家、市质量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特种设备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等安全监察管理条例执行。设备运行平稳、安全状况良好、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公司严格要求每位特种设备管理员及操作工都必须持证上岗,并在20xx年公司再次全员组织参加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办的特种设备管理及作业人员的课程:学习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等国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针,通过学习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工作变得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特种设备运行的资料管理,要求每次在操作特种设备时都必须做台账登记,气瓶充装、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其它设备的使用期限,及时按要求检验,通过台账登记的资料管理,我公司去年气瓶检验了:380个,报废了气瓶20个,安全阀,压力表、低温储缶及时检验。从而杜绝了过期气瓶和设备的超期使用。

三、公司定期组织设备操作与防火防盗的安全知识培训,并于去年12月份组织了小规模的应急救援演练,让每位员工都学会在紧急情况下该如何的做出应对工作,并提升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的水平。

今后的工作思路及目标:

特种设备普查工作总结 第8篇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 (质量技术监督局) 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使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多数企业的特种设备管理模式已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但也有少数企业存在着不重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隐患增多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1) 没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由于没有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如设备管理、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与保养制度等, 企业领导及员工对特种设备的界定概念模糊, 不知道何为特种设备。对新购置的特种设备既不能按特殊设备管理, 甚至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

(2) 企业主体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由于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不能真正认识特种设备的危险性, 以及在安全生产中应当承担的主体责任, 不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因经济效益下滑, 既不履行特种设备登记手续, 还非法使用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临界报废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仍在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现象较为普遍。

(3) 没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由于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领导、员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为特种作业人员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 不认同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的企业不愿意在这方面增加投入, 安全管理及操作人员既没有得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考核与认可, 也未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没有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特种设备事故演练不能正常开展。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上述问题说明, 一是使用单位领导的思想已远跟不上特种设备发展的步伐, 使特种设备管理出现诸多薄弱环节, 为安全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没有认清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为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搞好特种设备管理已成为使用单位长期坚持做好的首要工作。

1.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贯彻力度

作为企业特种设备的管理及操作人员, 必须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技术规范》和《设备操作规程》, 不断提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水平。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已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全面列举了特种设备的生产 (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 、使用、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事故预防、法律责任等相关规定。

2. 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 这是做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应建立健全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例如, 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对本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有全面的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有监督与领导责任, 并向行政正职负责。只有做到思想高度重视、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和全体员工认可, 才能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1)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肩负着特种设备管理职能, 管理人员应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管理水平。为切实加强领导, 企业要成立公司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加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责任人的落实力度, 履行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领导职能。如河池市辖区内的大中型企业, 由于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不仅成立了特种设备专门管理机构, 而且能较好地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 多年来从未发生过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事故。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 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不仅不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而且采取应付或敷衍的方式, 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 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管理、设备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点巡检制度等。使用单位负责制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计划, 编写本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和监督检查制度贯彻与落实情况;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 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 并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记录。操作人员必须做到, 作业前对特种设备及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作业中要进行实时监护, 作业后应按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3) 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操作、维修人员, 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对在用的特种设备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自行检查, 并作出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对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 以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等, 都必须定期进行校验、检修和记录相关结果。

(4) 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 以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 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安装技术文件和试运转技术资料;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等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 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等。

3. 建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企业在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时, 应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管理、维修及操作人员, 在经过质量技术监督局考试, 并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后, 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还要与当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保持沟通及联系, 配合安全监察及检验人员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工作, 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后, 必须立即报告。

4. 重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据统计,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原因大多是违章操作、误操作设备导致, 因此, 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 要不定期地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既要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 又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避免安全事故和违章操作情况发生。河池市辖区内的多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 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 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但个别小企业因不重视上述工作, 违章操作、误操作现象连续不断。

5.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度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 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 不仅能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也能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例如, 2009年5月19日8时, 辖区内一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的一个液化石油气储罐底部发生泄漏, 该充装单位迅速启动应急专项预案, 只用15min就堵漏成功, 避免了发生爆炸的危险。主要是该单位平时能科学的制定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配置了必要的堵漏工具, 在应急救援大队到达之前就已成功地消除了危险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主要包括:事故救援组织体系、事故应急处置机构及职责、联系人电话、事故应急响应预案 (发生事故如何启动) 和事故处理办法等。

三、结语

特种设备涉及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履行好管理职责, 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抓实抓好。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好安全责任人。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岗位和员工身上, 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要做到责任明确, 又能互相协调与配合, 保证企业生产能够长期安全与稳定运行。

摘要:特种设备使用与管理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存在的问题, 寻求搞好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方法。

上一篇:表彰大会会策划书下一篇:宝马公司的全球化营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