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范文

2024-07-11

同课异构教学范文(精选12篇)

同课异构教学 第1篇

同课异构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由四个教师来共同开展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四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 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同课异构”的活动,是同一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这样一个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经数日反复思索,现谈一下个人心得体会。

通过辅导和听课学习,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欣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王旭东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岳红霞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创设有实际意义真实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和交际的兴趣。徐瑞丽老师在学生交流之前有明确的要求,交流之中适时指导,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朱国华老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教师和学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课堂有真实感。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明白了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

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向各位教师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好。以上是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学习心得,还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同课异构教学 第2篇

篇一: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学校在5月份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接到通知我就开始研究教材,备课,和同组老师商量各个上课的细节,在每一个教学情景中会出现的状况给予解决的方案,课堂设计上另辟蹊径,努力寻找适合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规律的课堂教学结构,调整教学策略。执教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从中感悟课堂所学的内容要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以获得学习体验。可是在听完其他老师的授课后,我的不足是那样的明显,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有如此不同的教学效果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角色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所以把自己看作“教”者、“问”者、“师”者,一切从自己的意志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而如果老师也把自己当作“学”者、“思”者、“听”者、“参与”者,以学生为本,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策略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是激发还是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是激活还是禁锢学生思维;是促进还是限制学生发展;是保护还是损害学生自尊心。后者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适宜学生的创造发展空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创造、实现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不仅如此,还把课堂从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使之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不同。如果教师主要以单纯接受性学习为主,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因而教学中讲究知识体系的严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流畅。于是,教师遵循教材,拘泥教参,亦步亦趋,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过程,不出一点差错。学生犹如一只风筝,任凭你飞得再高,所系的线都会被你牵回到既定的教学套路中来。而其他老师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究、发展、创造的乐趣,关注的是人终生可持续性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是相当重要的,不断的反思、学习,不断的对教材进行深挖,把握课堂细节的处理,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才能真正的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篇二: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上周学校组织了二年级数学的同课异构活动,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听完艳萍和小林的两节课后,我静心回味,有很多>收获,也有一些思考。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计算到十位上时,应该算几减几,也就是要在被减数的十位上退一再减。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懂得十位上为什么要退一再减(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在计算中熟练掌握十位上要退一再减。为了突破难点,两位老师均以北京申奥成功的内容作为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预设的情境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无处不在。当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现 5 6 ——18 个位 不够减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算理,使学生明白了个位﹑十位分别应该怎样减,掌握了写竖式的过程。

艳萍的课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 56 ——18 退位减法之前,从众多算式中找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与 56 ——18,22 ——18 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能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引导,而当探究的问题有相当的深度,学生通过努力仍难以解决时,表明学生正处于 “ 愤 ”、“ 悱 ” 状态,教师就应及时引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当学生用竖式计算遇到个位不够减,摆小棒又无从下手时,小林抓住时机,从容地用课件演示了怎样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减法,使学生很快便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一点思考:要重视说练结合,巩固方法。在练习题中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思考过程说出来,培养学生连贯地说算理的能力。我想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模式:个位上几减几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十,用十几减几,十位上是几(减一个后的数)减几,差就是几十几。这样一边练一边说对学生计算技能的掌握将会有良好的效果。

篇三: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10月26日,我们三年级组的三位语文老师有幸参加了教研室举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参与 这次同课异构的交流活动,感到既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所谓同课异构就是三所学校的一位执教同一门学科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风格来上同一节课。因此,这既是一个三所学校的教学交流,又是展示各自学校风采的平台。

通过参加这次“同课异构” 交流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教研团队的强大!经过备课,摩课,上课让我们参与这次活动的三位教师在多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次“同课异构” 交流活动,我对“预设”与“生成”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备课的时候我们把学生能想到的回答都想了出来,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我们设计出不同方案,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以后,上课教师能很流畅的应付,充分的“预设”能是老师自然的教育课堂。其实每堂课的“生成”是一个亮点,但是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机智,而且遇到学生出人意料的问题或答案,老师自己不能慌,因为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评价性语言在课堂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的孩子还是比较幼稚,单纯的,还是很喜欢听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肯定的!但是评价性的语言不能过于单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回答,去追加评价。例如这次 “同课异构”开元小学的老师这方面让我很佩服,老师的评价并不是课前设计好的,而是信手拈来的,很适合学生的回答,与实践相符。我想这样的习惯性评价不是短时间就能掌握的,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慢慢的练习。

我觉得老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教师课堂上多讲,学生不一定多得,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给讲糊涂了。所以教师的语言要“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学生在语言精炼的课堂也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同课异构教学 第3篇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初中历史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们通过共同探讨教学热点、难点,探讨教学艺术,彼此交流经验,共享成功喜悦,同时通过多维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引发参与者的思维碰撞,扬善补失,取长补短,整体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达到整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下面笔者以“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为例,从主题思想教学、学生兴趣、多边活动、学科方法四个方面的“同课异构”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重视主题思想教学的“同课异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历史的多姿多彩与丰富的人文蕴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因而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题思想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运用史料、图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史料的真实和内容的客观让历史学科更真实、更感人、更可信,因而在道德情感领域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主题,教师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和钻研历史,从而更快地、更准确地获得历史知识。同时,通过学好历史知识,如杰出历史人物品德的感染和优秀历史故事精华的熏陶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家的热爱,进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2. 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渗透审美教育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教学中要正确、客观、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既要点出意义、贡献,又要指出局限性和缺点,这样才能给学生以完整的历史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中达到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

3. 渗透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学习典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学习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和“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踏实工作作风等,可以培养学生弘扬正气,积极进取的高尚品质。另外,通过学习建国后“惩治贪污犯张子善、刘青山”等,可以让学生受到典型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明辨是非,即弘扬“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同课异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犹如一名导演,设计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首先,在教研教改活动课时,教师们常抓住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例子来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到我国古代猿人时,联系到离我们广东较近的且较熟悉的马坝人的体质特征,着重点明最小脚趾上还长有小指甲等“野史”的渗透,让同学们“检查”自己是否属于马坝人后裔等的“实践”,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其次,还可以利用历史细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讲巴黎和会召开背景时,“同课异构”教学设计1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会议贯穿大国强权政治,由于各自利益不同,会议中矛盾和冲突迭起;“同课异构”教学设计2讲述一个历史细节:法国总理拿着地图追英国首相,一直追到厕所里、站在桌子上追,就是要把德国萨尔盆地给法国”。显而易见,设计2以细节的魅力,让学生明白巴黎和会上的国力较量与利益争夺。

第三,还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把一些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的提问,既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又可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重视多边活动的“同课异构”,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效果

多边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师生间、生生间、情境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营建良好的课堂气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重视学科方法的“同课异构”,创造性地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知识的内容丰富多彩,且涉及面广而又复杂。针对一些特殊的年代,我们不妨用“谐音法”来设计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记忆。

总之,“同课异构”的归依是要实现真正的高效教学。构建高效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课前勤于思考与课后善于总结,平时注重对知识、经验、素材的积累,再加上一番恰如其分的“同课异构”探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树清.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同课异构 教学相长 第4篇

关键词:《雪》;同课异构;背景处理;教学相长。

【分类号】G612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来教,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各有千秋。2013年6月,安顺市教科所带领安顺实验中学十位老师送课下乡。他们来到猫营,与猫营中学几位老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老师们都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我校语文组的王泽莉老师和实验中学的陈老师同上一篇课文《雪》(鲁迅)。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对写作背景的处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各具特色的教学效果。

王泽莉老师《雪》的教学思路:

教师导语——介绍作者(提问式)——写作背景——学生朗读课文一遍(女生读第一段,要求把南方的雪读得柔美;男生读第二段,要求把北国的雪读得高亢)——南方雪的特点(美艳之至),北国雪的特点(如粉如沙),——主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王老师:“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诗中,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雪寄寓了美好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反帝反封的斗争精神(主旨)。”(板书)

王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把江南柔美的雪景和北方壮丽缤纷的大雪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点明了雪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中心,挖掘了主题。课堂上,老师发问生动有趣而自然,学生回答丰富而多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阅读教学分男女组,女同学读南方的雪,读得柔美;男同学读北方的雪,读得高亢。把文章的色彩、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了,情境教学很到位。另外,教学时间拿捏得非常好,课程内容一讲完,下课铃就响起来了,传统教学上出了精彩,也上出了个性。

而安顺实验中学的陈老师则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精彩之处是对写作背景教学的处理,这种处理灵活、新颖、有趣而又自然,在讲授完南方雪和北方雪特点的时候,陈老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是喜欢南方的雪还是喜欢北方的雪?为什么?

当然有的同学喜欢南方的雪,有的同学喜欢北方的雪,他们都说出了各自很多很不错的理由。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喜欢南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滋润美艳”,“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还写了蜜蜂在飞,在梅花丛中“忙碌地飞着”,“嗡嗡的闹着”。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蹦蹦跳跳的跑着、笑着,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生动形象地把南方雪的“滋润美艳”的特点写了出来,南方的雪正象征着南方轰轰烈烈革命形势,引出文章的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这时候正是北伐战争时期,南方的革命形势正在蓬勃发展,就像“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及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青春”“处子”都是最有生命力的,点明了南国雪的象征意义;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它“旋转、升腾”“升腾地闪烁”,北方雪的这些特点正象征着那种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陈老师对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的处理自然而又灵活,新颖而又有很强的逻辑性,把时代背景融合在文章的主体教学中,使学生容易产生联想,由“滋润美艳”的雪景联想到南方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形势,由“蓬勃奋飞”、“升腾闪烁”的北国雪景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种写作背景的教学处理让人耳目一新,异彩绽放,给人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因此,在这篇精美的散文里,作者不但喜欢南方的雪,而且也喜欢北方的雪。南方的雪象征着南方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北方的雪则是象征着革命斗争中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向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情怀。

陈老师的授课过程富有启发性、趣味性、逻辑性、联想性,让学生从精美的语言中、多彩的雪景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文章的写作背景,点明雪的象征意义,突出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英--哲学家-萧伯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有许许多多长处,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灵活而有特色的应用,也能够把课上出更多的精彩来。而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是新时期新一代最能接受的新方法,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教育的进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探求新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大背景下,“传道授业”的方法将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开创一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第5篇

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

张杰

同课异构活动反思

一、活动的目的:

一方面,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能把不同教师处理同一课堂内容的不同方式展示出来,再经过与其他参与活动的教师的交流研讨,以达到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该活动,可强化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感悟与反思: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就是“同课异构”的教研理念。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 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升了教研水平。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第6篇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感谢物理组同仁帮我精心打磨了这节课,感谢所有在我开课前后中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在教学节上的成功展示。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开设的是一节初三专题复习课。经过这几天的反思,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的复习课。

如果平时的教学像栽一棵树,那总复习就好比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则要花功夫。如果复习课把知识点按章节顺序进行简单罗列再加以适当练习,虽说看上去面面俱到,但学生并不一定如你所想的处处留心。这样的复习课是单元知识的浓缩版,能起到帮助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的作用,但很难从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基础好的学生不上这节课自己看书复习也能达同样的效果,基础差的学生上了之后也会快速遗忘,效果不佳。

我这次开设的是《光学作图》专题复习,开始我也很苦恼于课的结构,但经过物理组老师们的群策群力,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以题型分类复习为基础,以“归类—变式—提炼”为主线,加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力度,体现我校“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所谓“归类”就是求同,从题海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相同类型的题目。“变式”就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题目的选择和呈现顺序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提炼就是自主归纳某一题型的解

题方式,寻求通式通法。最后再用归纳的解题方法实践巩固练习中的习题。

由于复习课不是的新授课,学生没有太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复习课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使我领悟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我发现高效复习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方法:①让学生自己讲解他的解题思路,并阐说出决这道题要用到哪些知识点。②校对习题正误时,可采取互批的方式。并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容易错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正。③在改正错误以后,让学生讨论并自主总结解题方法。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第7篇

本学期在校领导及科研处的安排部署下,我校在教研活动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在高一、高二年级各学科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同年级的化学教师除了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外,还增加了同说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同评一节课的环节。这个活动给老师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展示和深入思考的平台,通过参加“同课异构”的活动,我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交流彼此的经验,也让我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学到了其他同事的优点,它对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于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更是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可以说“同课异构”使我受益匪浅。

一、我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成功之处

我们高一年级化学组选取的课题为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的是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微粒个数与物质的量间的转化关系。本节课的几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也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这块知识常常成为高中化学的第一个拦路虎,甚至会打击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如:1.在新课引入时,我先展示一杯纯净水,给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①如何用所学知识知道这杯水的质量?②如何知道这杯水的体积?③如何知道这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通过前两个简单问题的回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提出第三个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起学生求知新知的欲望,顺利引入新概念。2.在讲解新概念时,我把它与长度,质量等熟悉的物理量作对比,让学生不至于有陌生感;在对概念分析时,我以一包香烟,一打啤酒,一双手套,一个班级等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解释集合体的意义,并强调所举例子是宏观能看见物质的集合体,而物质的量是微观看不见粒子的集合体,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比较具体清晰的理解,从而消除概念的神秘感。

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上两点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感觉比较成功,也符合高一学生思维认知过程的环节。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也是评课后的收获。

1.在引入“物质的量”概念时,只是一味强调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增减文字,它是一个新的物理量,其实完全可以举例像长度,质量一样是不能分开读的,也不能随意增减文字。

2.在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后,应该及时举例明确他们间的关系,如:以1l、2l、0.5l表示物质的量的大小,跟1g、2g表示质量的大小做类比,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并运用。

3.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前半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及时巩固。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用常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很难做到,根据以往经验这节课的练习时间往往很紧张,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中,对ppt的制作做了改进,设置的问题循循善诱,内容更加的直观,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明显会增加课堂容量,节省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练习,从而加强了对难点的训练,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以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4.还有一位老师的做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在讲物质的量及概念时,为了加深印象,避免出现错误,可以让同桌间、前后左右的同学间相互提问这两个概念及它们间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5.这是我认为收获最大的一点,因为在以往听课当中没有人专门提出来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以前没有重视的地方,那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我一直模糊的认为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值,直到这节课我才搞清楚阿伏伽德罗常数与6.02×1023之间的关系,事实上NA它是一个确定的值,而在它用于具体数字的计算中时,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大约的数字6.02×1023。这也是学生在练习时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同课异构”中改进教学 第8篇

一、设计教学,课堂实践

1. 集体备课

由王微和张瑛两位执教者分别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全组教师一起根据四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探讨两位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明确,如何把识字、阅读、单元教学重点等一一落实的,形成比较合理的教学建议,由执教者修改并确定教案。

2. 第一次课堂实践

两位教师上实践课,全体教研组成员听课并进行研讨。听课教师认为这两节课的“异构”还不够明显,要进一步改进。区教研员陆耀芳老师当场给执教者重新定位教学目标,理清了教学思路。在陆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于课堂教学如何改进,有了感性的认识。两位执教者认真修改教学设计,准备进行第二次教学实践。

二、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第二次实践后,教研组马上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希望在活动中每名教师都有所思考,获得提升。

1. 执教者反思

张瑛:在设计教学时,我力图使传统与创新走向融合,既抓重点词、句、段的教学,体现对语文优秀传统的回归,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丰富。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学生没能更好地读出意境,教师引导和点拨还不够。

王微:由于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复述课文,且这一课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对课文内容进行准确的复述就成了备课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课上,我指导学生学会了按照小标题复述课文,也领略到了课文所传递的感情。但在两次课堂实践中,很多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陆续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引发我对语文课堂上如何训练学生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的思考。

2. 同伴评议

两位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各自的教学重点十分清楚。张老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文中优美语句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的怀念之情。王老师则侧重于单元训练目标——复述课文的落实,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扶到放,注重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了复述课文的方法之一“列小标题”。

三、归纳总结,生成问题

评课之后,教研组长王春燕做了题为《关于“同课异构”的思考》的小结,并布置了作业,上课的教师请将今天其他教师给的建议和你今天的反思整理出来,并将教案重新修改归档,所有教师将此次活动作为一个案例,撰写一份案例研究。

《桥》同课异构教学谈 第9篇

[摘 要]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开展不同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桥》的三堂课,无论课堂设计如何迥异,但都以生动的教学细节体现了相同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演绎了智慧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同课异构 生字教学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70

近期我校举行了“智慧课堂节”,我有幸听了梁民、周建峰、洪舒怡三位老师同课异构《桥》的三堂课,现截取几个镜头,谈谈我对同课异构的认识。

镜头一:生字教学片断

(一)洪舒怡老师的生字教学片断

出示:咆哮 呻吟 搀扶 祭奠

1.指导学生读“呻吟”。

2.“咆哮”这个词怎么理解?(怒吼、愤怒地叫)

3.再读这四个词,你有什么发现?像这样的词还有哪些?(进入、饥饿、温暖、炎热、寒冷……)

4.这几个词不仅难读,还难写,哪些地方要注意?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写一写“祭奠”。

(二)周剑锋老师的生字教学片断

出示: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师:上面的词语是写洪水的,请你们在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山洪”两个字读一读。你们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出示:肆无忌惮 疯 跌跌撞撞 乱哄哄

师:上面的词语是写村民的。当肆无忌惮的山洪狂奔而来时,可以用哪个词形容村民?(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出示:流淌 拥戴 沙哑 揪出 豹子

师:这些词是写谁的?(老汉、党支部书记、村支书)

师: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是哪几个?

对比分析

课前预习一直是个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虽然教师经常布置学生课下预习,但大多只要求他们将课文浏览一遍,缺少系统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预习策略。周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预习题,为学生点燃智慧之火。针对学生在词句的理解、积累、运用方面的能力较差的实际,洪老师利用集合法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积累,让学生发现词语中含有相同部分,都由近义词构成。

镜头二:“揪、推”的教学片断

(一)周剑锋老师的教学片断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哪个字最让你感动?

2.“揪”是什么意思?

3.老汉揪出的是谁?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二)梁民老师的教学片断

师: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为什么呢?这一揪,这一推,你们读出了什么?

师:老汉揪出的仅仅是小伙子吗?他还揪出了什么?(揪出了党员的责任,揪出了老汉的大公无私,揪出了村民的希望,揪出了党员绝不能损害群众利益的价值观)

对比分析

周剑锋老师“揪”字的教学设计颇具匠心,层层深入,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梁民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前后表现,对比体会他的内心:在不同的情况下,态度有着强烈的反差,对比鲜明。

镜头三:课堂小练笔的设计

(一)周剑锋老师练笔的片断

洪水退去了,村庄恢复了平静,一座新的桥建起来了。洪水无情人有情,人们为了祭奠这对父子,在桥头立了一座碑。如果在碑上刻一句话,你准备刻什么?拿起笔写在预习纸上。

(二)洪舒怡老师练笔的片断

山洪暴发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疯了似的往外逃,村庄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成了人们最后的希望。洪水侵袭下的木桥又是怎样的呢?模仿文中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写一写洪水中的桥。

(三)梁民老师练笔的片断

老汉突然冲上去,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儿子啊,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父亲啊,________________。

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儿子啊,___________。

对比分析

周老师在学生领悟了桥的深刻含义后,设计了练笔环节,鼓励学生拿起笔,写几句祭奠老汉的话,这样的设计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洪老师注重学生写法的指导,在学生充分习得写作方法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洪水中的桥,顺水推舟,水到渠成。梁老师的练笔设计将对话直指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课堂对话不再是浅层次的对话,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 第10篇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计算到十位上时,应该算几减几,也就是要在被减数的十位上退一再减。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懂得十位上为什么要退一再减(个位上的数相减不够减),在计算中熟练掌握十位上要退一再减。为了突破难点,两位老师均以北京申奥成功的内容作为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预设的情境中,感到学数学的乐趣无处不在。当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现 5 6 ――18 个位 不够减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揭示了退一作十的算理,使学生明白了个位p十位分别应该怎样减,掌握了写竖式的过程。

艳萍的课注重知识之间的对比,探究 56 ――18 退位减法之前,从众多算式中找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减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与 56 ――18 , 22 ――18 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学生能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的问题自然不必引导,而当探究的问题有相当的深度,学生通过努力仍难以解决时,表明学生正处于 “ 愤 ” 、“ 悱 ” 状态,教师就应及时引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当学生用竖式计算遇到个位不够减,摆小棒又无从下手时,小林抓住时机,从容地用课件演示了怎样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减法,使学生很快便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同课异构”活动教学反思 第11篇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决定从本单元所学发出邀请、接受邀请和拒绝邀请入手,让同学们完成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表示拒绝邀请的回答,然后过渡到学案上老师所总结的对于别人的邀请你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和理由表示谢绝,要求同学们足一翻译每一个理由,然后根据这些原因和理由两人一组或几人一组自编对话,然后进行展示。本环节我采用的是一组接一组的汇报形式,一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在下面认真听并且给展示的同学挑错,为了能让下面的同学认真听我采取了加分的方法来调动下面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全班同学都被调动了起来,而且大部分同学表现很好。

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3a的朗诵比赛,不仅纠正了同学们的语音、语调,培养了同学们的朗诵能力,而且还复习了电子邮件的写作方式及怎样委婉的拒绝他人的邀请并说出合理的理由,为下一环节的写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最后一环节是写作练习,此环节是本课的难点。要求同学们根据3a给朋友些一封表示拒绝邀请的 e-mail, 而且要求全员到黑板上去写,并且写完之后要求同学们互批,因此,本环节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告诉他们实在是不会写的可以照着书写。

本课的亮点我认为同学们参与面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学习兴趣较浓,与老师配合较好。

同课异构教学探究总结 第12篇

同课异构探讨课总结

石泉四中英语教研组

为了进一步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早日在我校找到最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探究活动。重点在初二年级展开。作为石泉四中初二年级的一名英语教师,我也积极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学探究活动之中。经过近一学期的摸索,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高。现在,我来谈谈我们初二年级的“同科异构”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我们上学期全县调研考试成绩排名最末位,我们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我们每位教师,面临巨大的教学压力。不得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校领导们经常鼓励我们大胆改进教法,他们经常听我们课。听后,和我们一起探讨,并指出我们三位老师的教学得失,给我们提出改进的办法。我们三位老师,也各自开动脑筋,探讨教学中每一章节的具体教学方法。从单词教学一直到课文处理等我们都相互交流并借鉴对方的方法。我们的目标是:摆脱倒数名次,早日找到适合我们学校且具有我校特点的英语教学法,打造四中的名师。

在生词、课文处理上,三位老师方法各异。但都有各自的长处。王洁老师的方法,可以用两个词去总结,那就是“超前、大胆”。她的做法,我和陈永侠老师,有点想模范,但一直没敢模范。她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单词教学上。她超前一个单元教学新单词,比如今天进行Lesson46课,她今天会检查生词,生词检查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范围包括60课以前的生词,每次听写10个旧单词和5个47课以后的生词。在课文教学也是特点和我们大相径庭,她每节课都是互问互答,练习口语,第二环节,就是听课文录音,回到问题,第三环节就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重点难点,第四环节就是教读本科重点短语。我和陈老师都觉得,这太违背教材的编排意图,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所以不敢采用。可学校让我们放手一搏,“我们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校长这样鼓励我们。我和陈老师的方法较接近。我们都有课文串讲,对于单词,我们俩都是每天向前推进一课,我们只在早自习查单词。但我们也有不同的处理环节。首先,我在单词教学环节中,侧重于每个词汇的讲解,我会用大量的例句去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用法,我会让学生用生词造句,我会让学生翻译一些与短语有关的句子,等等。陈老师是先教读生词,在练习题里面讲解,生词的用法。我在教学中,有点顾忌我们学生的基本功,基本上没有专门布置作文训练,陈老师在这方面做的比我好多了。她经常讲解作文,并布置作文任务。陈老师在具体的语法上讲解精细一些。我在教学中,很注意短语的运用。我在练习册的处理上,从减负的角度出发,删掉了完成句子和阅读、完形填空。陈老师没有删减,但她不是让学生每课一练。

为了检测我们的教学效果,我每个单元会精选一些题,设计一套单元测试卷,并进行全班的摸底检测。我的检测结果是,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拔尖有很大帮助,表现在他们班的学生

何国梅、张丽等,特别拔尖,但中等学生少,有点两极分化的趋势。我和陈老师两个班有点接近,我略逊色于陈老师。他们班和我班A档、B档学生人数接近,但他们班的学生无特差生。我们班学生相比他们,学生拔尖工作做的好一点。

上一篇:技术部规张制度下一篇:被遗忘的孩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