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理三大趋势

2024-08-07

医药代理三大趋势(精选8篇)

医药代理三大趋势 第1篇

中国第一艘 “辽宁舰”25日正式交接入列,“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9月25日,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在“辽宁舰”舰长、海军大校张峥的这句话被中国媒体广为引用之时,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为什么要建造航母,其战略意义何在?

众多媒体、军事专家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指出航母入列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些政治性、军事性的高度问题,就医药企业而言,笔者认为,打造“航母”级别的企业文化、核心产品、运营模式,是制定企业战略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来打造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

一、“航母”级企业文化

我们首先不妨来看一下“辽宁舰”的主要参数:主尺寸:舰长304米、水线281米;舰宽70.5米、吃水10.5米;飞行甲板:长300米、宽70米;排水量:57000吨(标准),67500吨(满载);综观以上参数不难看出 其本质也是舰艇,之所以吸引关注是因为它比一般舰艇体积更大,功能更多,在战略运用上更立体化而已。所以对医药企业而言,打造“航母”级企业文化是区别于其它企业和优于其它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且这种企业文化是独有的,是其它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具有持久的竞争力,才会吸引消费者关注,认同、以至被吸引和依赖,

我们经常在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会议室的墙壁、上都能看见诸多企业文化内容,真正将企业文化从案头走向实践的医药企业为数不多,所以如果将企业文化贯彻于日常行为、员工思想意识、修养素质上,那么这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也是在营销战役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医药企业中也不乏一些具有“航母”级企业文化的优秀代表,如:地处医圣故里的宛西制药,打造仲景品牌,采用仲景经方,制造仲景名药。将仲景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借中医药文化传播企业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可谓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经典案例。

分析:1、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其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所以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对中医文化的影响力可谓是“航母”级别,是别人无法达到甚至超越的高度。2、仲景文化是张仲景及其中医著作的代名词,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张仲景了,宛西制药并且将仲景注册商标,所以他是独有的,不可复制的。3、宛西制药将产品与仲景品牌和谐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和仲景文化联结关系,不可分割。进而达到企业文化的高端传播。

 

医药代理三大趋势 第2篇

经过3年的探索和总结,新医改对医药企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朗,是医药企业出手抢占市场的关键机遇期。药品持续降价、反商业贿赂、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和地方零差率配送等一系列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使药企操作空间受限,医药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适应新的行业形势。不能及时作出调整的企业,必将受到政策的巨大影响和约束。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促进行业集中度的导向,优胜劣汰下,逼迫医药企业做出抉择。更加严格的政策将使医药市场重新洗牌,一些中小企业或产品退出市场,他们的出局将为医院处方药市场让出1200亿元的市场规模,这1200亿元,将成为生存下来的药企重点争夺的“蛋糕”。近年来,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我国已出现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销售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但与全球医药巨头400—500亿美元的业绩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产业集中度还在加速集中当中。第二,消费者转变升级,传统营销手段必须更新。

首先,消费者自我药疗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在药品零售终端购买OTC药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其次,70、80、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体,这一群体具有高度的自我药疗意识,消费更加理性,简单的大广告、人海战、炒作营销,对这些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降低,一些炒作手法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第三,大健康概念深入人心,营养保健产品持续高速增长,全民健康养生热带动了中医药产品的常态化销售。

第三,媒体变化促使企业必须进行新的战略调整。

传统媒体价格水涨船高,企业传统营销手段的费用急速攀升,媒介费用增长已经超过医药行业销售和利润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新媒体兴起,网络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的主流媒介之一,并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给医药营销模式提出了新课题,无法适应新环境的营销模式必将被市场淘汰,并给企业带来沉重损失。

第四,一些品类品牌缺位,处于品牌抢占的关键时刻。

目前,一部分品类已经形成强势OTC品牌,比如仲景六味地黄丸、天士力丹参滴丸、江中健胃消食片等,这些品类老大已经坐享品牌带来的丰厚利润。但是,一部分OTC品类还没有形成老大,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主要品种销售前20位企业占80%以上市场份额”,这将推动企业优势富集,正是相关医药企业发力的机遇,谁先做出明确的战略决策,谁就有可能抢占先机。

第五,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医药市场份额,中国医药企业不进则退。利用兼并重组的方式,赛诺菲拿下了21金维他和好娃娃,拜耳成了白加黑的新东家,甚至考虑将他们的网络渗透至中国的乡村地区;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斥资2亿美元在泰州打造其全球投资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以推动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默克与先声药业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业务涉及产品研发、注册、制造和销售多方面;美国辉瑞6月份以投资5000万美元参股上海医药H股;德国勃林格殷格翰早前宣布进军中国肿瘤药市场;首款抗肿瘤药物将于2014年上市。。。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制药行业负责人诺伯特表示,药品制造商失去了他们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销售涨势,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造商都正在转移至新的目标市场,特别是亚太和拉丁美洲。

跨国公司现正设法收购非专利药品公司来弥补专利期满所带来的收入损失。众多跨国公司及超过五千多的国内企业都在竞相争夺该市场一席之地。中国医药企业如不能做出相应应对,将面临不进则退的两难境地。

从混沌乱象到GMP认证,从医改观望以及金融危机产生的不确定性,到现在的尘埃落定,2012年,将成为决定医药企业命运的战略抉择年。

医药企业经过了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现在又到了战略聚焦的关键时刻,医药行业格局将再次出现新变化,所以,2012年将成为决定医药企业命运的战略抉择年。

决胜未来三大战略路径

要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必须认清行业发展方向。福来认为,中国医药营销正在向着以下三大战略路径转变升级。

战略路径之一:以处方药和医院线为企业战略重心

典型代表:以岭药业、先声药业、步长药业、济川制药、康缘制药等。处方药和医院线是医药行业之根,医药产品中,处方药几乎占70%以上,处方药大量进入医保目录,一些治疗性基本用药直接从基层医疗机构免费获得,医药治疗会成为更多人选择。随着国家GMP、GSP、GCP、GLP、GAP等各项政策的陆续颁布,处方药营销向良性发展的趋势更是不容置疑。

院线作为医药营销的第一终端,一直是医药企业必争之地。随着反商业贿赂的推进、带金销售的同质化和风险的日益凸显,专业化营销、提供专业药学医学服务,将是药品营销发展的必然方向。

以处方药和医药线为企业战略重心,适合于强化专业路线,专注于临床市场,资源集中在学术层面,尤其是拥有多项独家专利技术的企业,比如拥有大量的专利药物、独家品种;掌控大量学术专家资源和学术话语权;医院终端精耕多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产品与医生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机制,甚至将自己的大部分研发课题设立在医院等。

医药行业本质上仍是研发决定未来,得专利者得天下,专注处方药和院线的企业就要依靠技术优势,在当前政策环境下,探寻新的营销模式。辉瑞公司的络活喜一直雄踞中国降压药销售的冠军宝座,除了提炼出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特性,凸显络活喜的优势外,灵活的学术推广方式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普遍好感,在竞争中完胜对手。

战略路径之二:以基药及第三终端为企业战略重心

典型代表:华北制药、蜀中制药、辅仁药业、科瑞制药等。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和实施,中国医药产业正步入 “基本药物营销时代”,做基本药物领军品牌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选择这一战略路径的企业一般具有普药生产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企业对第三终端渠道的运作和掌控力较强,盯着基本药物目录,一切围绕基本药物政策做文章,有大量品种进入国家基药目录,是医药龙头和区域强势企业的优势所在。基药为有实力的企业提供了巨大市场。以医改设想中要求基药销售额应占药品销售总额70%以上的目标来看,即使国内药品市场总盘子维持在10000亿左右不变,要达到80%市场份额的前20强基药企业,必须得争取到5600亿以上的基药市场,如果该目标得以实现,就意味着中国市场将会出现上10家销售额在300亿元上下的超大型药企。但现实的问题是,2009年,排名第一的哈药集团的销售额还只有130亿,排名第二的石药集团销售额也刚过百亿。

医保覆盖扩大,第三终端市场需求增长已经成为共识。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包括县级医院在内的基层医药市场,规模将达1699亿元,整体占比为18.7%。该所预计,去年3月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重点落在县医院综合改革后,市场规模将因此扩增664亿元。

借助基药配送占有基层医疗机构终端,打开基层医药市场,将为企业带来更大价值。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并把目光投向第三终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西安杨森制药公司OTC产品有60%~70%的销量是来自第三终端;中美史克早在2005年就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市场的调研工作。

在“基本药物营销时代”,拿到基药资格证的企业,无论企业大小,真正要想在这次“大浪淘沙”的新医改中获益,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企业跨越式发展,除了顺应基药制度,重视产品价格、产品结构、组织架构、商业客户、招标策略的调整外,更要意识到,“品牌营销”将成为影响是否能中标确标、是否能获得定价主动、是否能影响医生和消费者优先选用、是否能捕捉的政策机遇等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营销要素。

战略路径之三:以OTC及大健康品牌运作为战略重心 典型代表:修正药业、江中制药、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宛西制药等

毫无悬念的是,以OTC明星产品为核心辐射大健康产业将成为医药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

如前文所述,消费者自我药疗意识、大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极大地刺激了OTC和营养保健品市场。同时,药企产品给人一种带着“药味”的感觉,有“功效”的心理暗示,具有经营大健康产业的天然基因。目前,这一战略路径已经被不少品牌制药企业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江中在维持健胃消食片细分市场绝对龙头地位及盈利能力的同时,战略资源配置重心开始逐步转向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初元在新增细分产品的推动下,含税销售超过3.5亿元,同比增长约35%, 主打高端滋补品的参灵草上市第二年销售即突破2亿(含税), 东阿阿胶更是以阿胶为核心,大举进入大健康产业,保健品增速达45%,重磅品种桃花姬已过亿。

相比前两种,这一领域更是得品牌者得天下,拥有一个甚至多个OTC明星产品的医药企业,就有了向大健康产业扩张的天然优势。大健康的消费来源于是基于消费者的自我认知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有志进入这一领域的医药企业,将在有针对性的对消费者进行品牌宣传,注重终端掌控及连锁合作两个层面,展开竞争新升级。

做出选择,更要坚持下去

福来提出的三大战略路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身的。因为每个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品定位、资源配置都不同,必须依据自身资源,选择最适合的战略路径,配套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

东阿阿胶借助独有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进入大健康领域水到渠成,但也很难为其他企业复制;福来服务的四川国嘉制药虽是一家小型医药企业,但企业通过对古蔺县中药资源的精心整合,拿下中药原产地保护证书,建立了在“赶黄草”制剂上难以撼动的地位。

一旦确定了企业战略,选准了,看对了,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市场做透。2004年初,康恩贝提出打造成中国植物药第一品牌和旗舰企业,并用10—15年时间,将康恩贝发展成一家国际级植物药企业。有了这样的战略定位,企业不仅在营销上专一传播,在并购整合方面也围绕着植物药产业目标,按照“3+1”水平购并策略(植物药,独占性品种、品牌和营销网络+团队),并购了浙江佐力药业;2005年又按照“种植-饮片-提取-植物药制剂”等垂直整合方式,掌控了湖南九汇现代中药70%的股份,并收购了上海安康医药公司,以此建立区域市场网络,占领区域制高点。围绕 “现代植物药”整合发力,使康恩贝过亿元的单品种有6个,其中承担起塑造康恩贝“现代植物药”品牌形象的“前列康”销售收入达3亿元。三大战略路径均是医药企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企业必须择一为核心战略,但并不是说,其他战略路径不能涉及,做了基药就不能涉足大健康产业。适当的进入其他路径,能够与主业形成良好的互动,提升利润,促进企业发展。

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将实现三大集聚 第3篇

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或将在今年5月份发布, 与去年11月科技部发布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工信部拟定中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不同的是, 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上述规划不侧重于产业发展数据, 而是将重点放在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方面。

从2008年开始,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许多产业都受到重创, 但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说, 由于受到政策利好的影响, 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09年, 新医改的推行更是让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国家强调要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现代生物产业, 这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注入了一针强心针。受新医改扩容以及国家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的倾斜影响, 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看好前景广阔。一方面, 全国各地开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时间不同, 因而产业分布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 从目前来看, 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 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另一方面,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热点区域持续涌现。这主要是一些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地区, 如珠三角地区, 其医药流通体系发达, 毗邻港澳, 对外辐射能力强, 民营资本比较活跃。而一些城市如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依托原材料等资源优势, 或拥有一批龙头骨干医药企业和实力园区, 将成为带动区域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 促使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十二五”期间,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三大集聚趋势将有进一步强化, 尤其是研发和临床环节仍将进一步集聚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科研院所集中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

保险代理人成功三大秘籍 第4篇

目标必须明确

一位刚刚入职的代理人说目前还没有给自己定目标。在他看来,当前最重要的事是做好业绩,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朝着正确的路线慢慢向前移。每天完成自己认为可以达到的一定数量的保费,坚持与客户聊天,增进与客户的友谊。一天天地成长,一天天地摸索,不用去想远期的发展如何。

赵女士入行刚满1年,她认为,公司会给她安排好一切,只要跟着公司的发展规划走,公司提供给代理人每次的培训机会她都会积极参加,个人的目标自然会实现。

其实上述两种情况具有普遍性,这也是好多保险代理人会没有归属感和会有间歇性“疲劳综合症”的原因,没有目标或失去目标对代理人来说的确是非常可怕的。

“明确目标,实现个人目标值,非常重要。不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会因此而离开代理人这个行业,之前的努力也会荒废。”一位精英代理人建议,新人应该把入司后转正设为自己第一个目标,转正后要朝着晋升主管的方向努力,在这期间,要给自己列一个周密的计划,让自己能按照计划前进。

目标必须要有,而且越明确越好,个人的发展目标最为重要,确定的目标是努力的依据,也是对自己的鞭策。目标给了自己一个看得见的射击靶。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成功,它决定着个人的行动导向和对机遇的把握。不给自己定目标,也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一步步地顺利向前迈进,但从长远来说,很容易迷失在挫折与困惑之中。

规划细到每一天

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必须要有详细周到的计划,要规划好自己的每一天,每年、每月,每周、每日都要给自己一个新的计划,并且一定要完成。

必须要把一个总体目标分解或一个个细分易记的目标,以至写到具体的行事计划中。比如现在已经知道你的目标是要向寿险营销冠军的宝座冲刺,那么,有必要把“冠军”这一总体目标分解一下,即如何具体达成“冠军”的可行步骤。如时间规划方面,人际交往方面,与客户及准客户的合作方面,需求增加的知识方面,完善、诚信的服务方面,达成的收入方面……如此一来,“冠军”梦想才具体而清晰,并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并非是毫无人情味及爱心的干巴巴的数量堆积而已。

新人还要尤其重视六个大规划。

1习惯规划。成功的人必有成功的习惯,失败的人也必有失败的习性。用心去发觉良好的工作习惯,然后,坚持力行。

2档案规划。有系统的资料建文件与分析,是行销人员经验的累积。它可以增加工作效率,提供市场分析功能,让您事半功倍。

3开拓规划。行销人员若能开创性发掘准客户,无疑是为个人未来收入开出一张长期的支票。点要先连成线,再形成面,再构成体。

4进修规划。不管是透过公司会报,或是参与其他教育训练课程+以及自我阅读进修等渠道,皆有助行销人员增广见闻,提升工作能力。

5远景规划。圆梦必先有梦,逐梦成败在驱策力,目标管理至关重要,有明确标杆才不致迷航。勇敢宣示你想要的晋升。得奖或刷新纪录,都伟大。

6财务规划。行销人员既然是客户理财顾问,就更应该为个人及家庭做完善的财务规划,而且必须是权威且有效益的财务拓展计划。

培养不断学习的心态

要想在寿险代理人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必须要积极进取,因此。良好心态的养成和保持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代理人,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心态。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各种所谓的展业技巧才会在磨炼中自然成型。其实在保险销售中客户才是最好的老师,客户提出的问题才是金子。

其实保险公司的培训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醒,看看其他精英都做了些什么,自己差距在哪,看到差距,就要努力不断地改进。如果自己不学习,相信不久就会败下阵来。抓紧每一次的培训机会,不仅学习保险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保险相关的知识,比如理财、证券、医疗等等,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展业技巧方面,每个代理人都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展业风格。而这种不断学习的心态,是每个志存高远的代理人都必须具备的东西。

《保客》提示:

在保险代理人的职业规划中,必须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从挫折与失败中学习,在每次失败的时候,不被这表面的失败而影响,而是从这次失败中学到一些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要在团队中成长,一个人走远路,会艰难、枯燥,而一群人走远路,会觉得愉快。团队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它发挥的作用往往超乎想象,一个成功的保险代理人一定要在团结协作中成长,做一个能完全融入到团队中的人。

针对自己的情况,给自已设定出一个一咬牙就能达到的目标,如果每天能做到20访,这其中1访为促成,2访为说明,3访为寒暄,而剩下的则作为见面就可以。在拜访过程中,计划好自己的时间和拜访路线,代理人应以客户时间为主,一旦出现特殊情况,而不能如约拜访的话,也可以另做打算,所以在拜访前,最好把当天要拜访的客户路线统一起来,在一条线上,这样会节省时间,也不会有更大的失败感。

做到工作量规划、线路规划、时间规划,尽可能地把零散的时间用来自身学习,比如在去客户家中的路上,把整块的时间用来与客户面谈,而傍晚的时候,用来锻炼非常重要。在给自己充电的时候,看书是必不可少的,针对自己的问题,看一些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书籍,从中寻找经验,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也是应该做到的,和身边的人交流探讨,使总结得到升华。寿险新人的基本功

(1)寿险新人需要对于一些常见的寿险险种必须熟练掌握,掌握卡折式意外险,是基本功、是保险的敲门砖,必须熟练掌握。重大疾病险和养老险是你生存下来必修的一门课。想赚更多佣金的话,那么理财险你一定要熟知。 这些险种的条款新人一定要非常熟练,以便解答客户的疑问。

(2)寿险新人必须熟记一些寿险所能联系到的重要数据。

理财险需要掌握的数据

银行利率1年期,5年期各多少利率?通货膨胀率多少?CPl是多少?各种投资方式需要了解一些。股市当前多少点位了?股市近日走势如何?股票的一些基本常识必须掌握,客户要跟你谈股票,你不能是个门外汉。基金的一些基本常识也需要了解,期货和外币基本知道就行。

重大疾病险、养老险需要掌握的数据

必须对社保五险一金等了如指掌,以便客户跟你说他有社保不需要保险了,你有话可说。另外,对一些大病需要了解,哪些病大概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有重疾险能减少多少费用。能减轻多少家庭负担。此外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保健和长寿常识,在与客户拉近关系时能用的上。

(3)寿险新人需要多跟随主管去市场磨练(最重要的一项)。

营销三大趋势 第5篇

从单一媒体到多终端整合。如今媒体融合已经将媒体生态带入新的阶段:从“媒介”到“终端”。这意味着,内容传播打破媒介形态的限制,受众可以选择任何终端设备获取某一媒介的内容。至此,媒介与终端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目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转向终端化发展,媒体间优势内容相互输送,例如网台之间的节目输出与互动、平媒与网络的内容合作等;媒体的生存模式向寄居蟹模式演变,例如电视机不再是传统电视媒体专属,IPTV、视频网站也占据了电视机。因此,营销也必须多终端整合,广告形式或创意最好适合多终端传播,将分散的注意力聚焦在统一的营销核心上,

从固定接收到无缝传播。在终端化的新模式下,人们可以在任意时间接触任意内容,这就形成了多终端无缝传播模式。新的传播模式促成了跨终端、跨时间、跨空间的分享圈。内容会同时输送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受众通过关注各种终端获取节目内容,随时随地又通过各类终端进行内容信息分享。

由于受众的信息接触和分享模式变化,广告主和媒体决定营销时间和地点的传统营销模式随之改变。首先,与受众出现的时间、位置相匹配的精准定位投放成为主流。其次,广告基于受众定位的即时投放,当目标受众在某个媒体终端出现时,广告自动投放到受众面前。

移动电商未来三大发展趋势 第6篇

你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过网购么?敲敲键盘、点点屏幕选购商品的方式是否已不能满足你的购物欲了?澳环网站设计中心据多年的制作app网站制作预测了移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3大趋势,下面我们就来一看究竟。

1、利用“移动图像识别技术”拍照购买

想象一下:在街上,你看见一位着装时髦的人穿了一双很棒的鞋子,你将它拍照下来,之后,你的手机就会给你一个网址,你便可以在上面购买它们了。这项技术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移动图像识别技术(MIR)正在加速推进。这是app网站定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2、超越简单在线购物的应用程序

为了利用这一趋势而不是蜷缩在角落,实体商店可以在消费者逛店铺或别的地方的时候抓住他们。用数字技术为自己增色不少,拉近了线下与线上的购物距离。此举也获得了成功,令移动购物增长了150%,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还可以增加很多查看功能,让消费者可以扫描他们的信用卡并连同以往的购买记录一同存入个人资料中。这在不久的app网站定制开发中将会实现。

3、更好的参与品牌

消费者喜欢对商品评头论足,如在Facebook上刷网页、在Pinterest上贴照片,以及表达他们对某品牌的热衷。比如发布了一个由用户生成内容的视频社交平台,让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将自己的视频评论和评论内容直接发布到所喜爱的网站上。

品牌商可以在内容生效前先加以审核,并且页面可以根据公司的意愿进行定制。对于消费者来说,查看已有的内容和上传自己的评论就像在他们手机上按通话键一样简单。

移动电商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移动设备上选购商品、下单甚至是付款都不再是新鲜事。如何扩展创新业务、提升用户体验、挖掘新的增长点是应用开发商更多考虑的问题。

正如文中提到的“移动图像识别技术”,就多次在电子商务论坛和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被提及,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就可以根据商品照片来进行选购,或者是在视频节目中锁定目标点击选购。

华南啤酒市场呈现三大趋势 第7篇

华南啤酒市场呈现三大趋势

。珠江、青岛、华润、金威、燕京、金星、重啤等巨头基本完成了在广东市场的排兵布阵,布局完成之后,中盘拼杀将如何进行?外来者如华润、燕京如何攻,本土强势品牌珠江、金威又如何动作?谁是市场上的领先品牌,市场未来走势如何?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华南啤酒战呈现三大趋势

平衡市场面临挑战

“如果把广东啤酒市场比作一只鼎,珠江、青岛、金威三大品牌是维持其相对平衡的三足。珠江在以广州为圆心的珠三角地区,金威在深圳,东莞等地区,青岛在珠三角、粤东等区域各自占有优势。短期之内这种三足鼎立的格局很难改变,但随着各路啤酒巨头布局的完成,各品牌之间很难再相安无事,广东啤酒市场的相对平衡可能会被打破。”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评价目前的广东啤酒市场格局。

根据笔者调查,珠江仍然是广东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啤酒品牌。“在珠三角地区,珠江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经营珠江啤酒多年的刘熙武经理告诉笔者。青岛啤酒近期在广东以“青岛啤酒华南狂欢节”为载体进行品牌推广和完善经销商大客户制,而金威啤酒在中低端啤酒市场份额上升较快,经销商评价,青岛和金威操作市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金威给人感觉势头更猛。

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在广东扮演了“挑战者”的角色。据经销商介绍,在厂家的支持下,雪花啤酒在安徽省的经销商来到广东运作市场。“雪花啤酒在广东一直比较弱势,招本地有实力的经销商较为困难。厂家给到广东的外省经销商提供政策、网络、人员上的支持,这些外省经销商和雪花合作多年,客情很好。”一位经销商说。

据了解,雪花在广东的做法和当年华润攻打成都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网络不够,雪花采取先找零售,再建二批,最后招总代理的办法。目前在粤东地区,雪花给餐饮、商超、士多等终端免费送啤酒,只要答应一定条件如陈列上架等,雪花就会免费赠酒1―3箱,雪花希望用这种倒做渠道的方法撕开市场突破口。”某啤酒品牌大客户经理分析雪花啤酒的市场动作。

雪花啤酒倒作渠道,不同的经销商看法不同。刘熙武经理认为,广东啤酒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珠江、金威、青岛控制了大部分终端和经销商资源。雪花啤酒自建网络确实可以避开三大巨头的锋芒,但是“厂家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和费用,加之雪花在广东品牌力有限,到时终端不能动销怎么办?”。不过也有经销商认为,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的对决中能够站稳脚跟,自建销售站从社区切入和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送货队伍是成功的关键,雪花啤酒作为广东啤酒市场的“挑战者”选择渠道切入,也算是击中要害。

燕京啤酒也是广东市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燕京在广东南海建厂后,已经可以直接辐射珠三角核心区域。笔者在广州部分餐饮看到,燕京啤酒“10元4支”的特价活动不间断的举行。据行业人士分析,青岛大举进攻北京以后,燕京曾经在山东市场采取措施但是效果不佳。山东和广东是青岛啤酒的两个重点市场,面对根据地北京市场的巨大压力,燕京今年会加大在山东、广东市场的运作力度,达到“制约青岛甚至‘围魏救赵’”的效果。不过燕京目前在广东的产量只有10万吨,受实力限制,2006年的燕京啤酒在广东市场多半还只能充当“搅局者”的角色,

三大价格带初步形成

目前珠江、青岛、金威在广东销量最大产品一批价格主要集中在20多元/箱到40多元/箱。珠江纯生每箱(12支)一批价为47―48元,老珠江每箱(12支)一批价为30元左右,青岛2000每箱(12支)一批价为31―32元,金威2008每箱(12支)一批价为25元左右。从一批价看,珠江纯生在40多元价位,青岛在30元价位,金威在25元价位各占优势。

据经销商介绍,珠江啤酒塑箱(24支)曾经是一批价20多元价位的绝对霸主,由于塑箱退换较为麻烦,加之珠江推广重点放在纯生,金威趁机以纸箱产品占据了同价位的相当份额。青岛在广东市场有多个单品,但是销量较大的还是一批价30元左右的产品,这和老珠江的批发价格接近,可以说在中低端啤酒市场上珠江受到金威、青岛的双重攻击。

珠江的突围办法就是调整产品结构,压缩低端产品销量,多销中、高档产品。据了解,珠江塑箱和纯生的销售比例已经由过去的6:4改变为3:7。目前珠江重点推广的是每箱(12支)一批价为69―72元的精品纯生,终端售价为12―15元,销售情况很好。珠江无醇啤酒和白啤酒也在推广过程中。

青岛和金威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如青岛推出了原生,金威推出了金威纯生。不过原生自上市以来市场表现始终不温不火,厂家对价格还进行过调整。金威也有纯生产品,但是销量较大的还是中低端产品。

营销模式各有侧重

青岛啤酒自从实行“大客户制”以来,一直在不断完善以“大客户制”为核心的厂商关系。青岛啤酒大客户经理魏俊谦介绍,加强青岛啤酒的亲和力和品牌本土化工作一直是青岛啤酒工作的重点。“经过1年多的努力,青岛啤酒的‘激情’诉求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广东消费者也越来越将青岛啤酒视为本土品牌,这对终端动销推动很大。”

但是笔者也了解到,“大客户制”将销售资源更多的朝大客户倾斜,部分二批和分销商应该得到的促销资源和返利等未能完全落实。一位二批反映“现在返利是厂家先给大客户,他们再返给我们,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折扣和流失,终端的各种费用又不能不给,二批商很难做。”一位行业人士认为,目前其他品牌都在争夺经销商资源,“大客户”制如果未能处理好各级经销商关系,中小经销商可能出现流失。

面临市场压力,珠江啤酒继续做好本土市场的深度分销工作。由于珠江在渠道上已经非常成熟,厂家逐渐将一些以前自己承担的费用和服务交给经销商,厂家集中精力做好空白区域、空白渠道的开发和市场维护工作。据经销商介绍,珠江现在对买场、包场费用控制很紧,如果该场所能够走量,厂家一般要求经销商承担费用,如果场所很重要但不能走量,厂家才承担部分费用。夜场渠道过去是珠江的软肋,随着厂家运作空白渠道力度的加大,小支珠江纯生已经成为广州夜场中低档啤酒的主流产品。

金威啤酒强调执行力和操作市场的灵活性。金威啤酒销售经理李红辉告诉笔者,2006金威在运作模式和经销商政策方面都没有大的调整,强调的是“做得更到位,做得更好”。他认为在各大品牌争抢经销商和终端的争夺中,金威的最大武器就是“让经销商赚钱。”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zlwap@tom.com

★ 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行为特征及分析

★ 写字楼广播稿

★ 呈现的近义词

★ 写字楼租赁合同

★ 写字楼房屋出租协议书

★ 写字楼物业管理制度

★ 写字楼出租合同

★ 写字楼的广告语

★ 写字楼购买合同范本

2015年楼市三大趋势 第8篇

笔者认为,尽管大部分城市楼市限购政策已取消,“央四条”与降息等刺激性政策也出台、各个地方政府也出台“救市”措施,楼市在年底也出现“翘尾行情”,但是,“翘尾行情”的背后是房企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背景下完成的,而这并不意味着翘尾行情可以继续延续。因为,对于房企来讲,在新的一年里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压力减少,楼市又将重新回归到没有房企冲刺销售业绩的正常的供需状态,此时,对于大多数大中城市来讲,一方面仍然受制于银行“惜贷”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楼市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整体市场仍然有去库存的压力。

那么,当前宏观经济触底的基本面背景下,预计2015年货币政策会有哪些变化特征,楼市调控政策执行层面预期会有哪些变化?刺激楼市需求的政策会否出台?2015年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如何?笔者逐一进行解读。

特征一: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有望延续,但对楼市投资风险控制会进一步加强

从未来中国预期的经济增速走向来看,由于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基本面有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且2015-2016年GDP增长目标极有可能从今年的7.5% 下降到7% 左右。从上述的角度来看,中国货币政策短期内由当前的定向“微刺激”开始转向全面刺激的可能性加大,而从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表现来看,中国央行已经开始全面降息,预计随后存款准备金率也会下调。

此外,国家统计局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M2同比增速基本控制在13%的年度控制目标内,总体略微偏紧。预计在宏观经济触底阶段,定向宽松货币政策有望延续,2015年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长仍然会保持在13%左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信贷环境会全面宽松,笔者认为,政策层面对楼市投资风险控制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进入2015年,即使2014年下半年以来各类“救市”政策出台,楼市在年底也出现了“翘尾行情”,但是,市场库存偏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大多数房企的盈利状况仍然堪忧,企业也会面临一定的资金面问题。因此,从2015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大背景来看,即使央行降息也不会改变银行继续“惜贷”的行为,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银行对于中小房企的贷款仍然是比较谨慎,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松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会无限制再给房企更多的“救命钱”,甚至当前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楼市投资风险已经开始对于中小企业“停贷”、“锁房”,这些因素成为2015年年初类似于深圳、杭州、上海等房企被“锁房”而导致企业资金面危机的导火索。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2015年政策层面对楼市投资风险控制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特征二:大多数房企资金面紧张,“去库存”仍然是市场主旋律

从房价表现来看,2015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 ( 不含保障性住房 ) 价格变动情况:一来,与上月相比 ,70个大中城市中 , 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6个 , 上涨的城市有1个 , 持平的城市有3个。环比价格变动中 , 最高涨幅为1.2%,最低为下降1.3%。二来,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8个 , 上涨的城市有2个。12月份 , 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1%,最低为下降10.3%。

从涨跌城市个数看,在楼市政策聚焦至“千方百计去库存”的市场背景下,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房价下跌的城市数量在小幅减少,数据透露些许暖意。

但是,从2014年全年来看,尽管限购政策取消、“央四条”政策出台、降息、年底房企销售业绩指标等因素,年底楼市翘尾拉升全年成交量,但整体市场仍然有去库存的压力。

此外,对于房企来讲,在新的一年里由于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压力减少,楼市又将重新回归到没有房企冲刺销售业绩的正常的供需状态,此时,对于大多数大中城市来讲,一方面仍然受制于银行“惜贷”等因素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仍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楼市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这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资金面。

从2015年上半年银行信贷大背景来看,即使央行降息也不会改变银行继续“惜贷”的行为,当前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投资风险已经开始对于中小企业“停贷”、“锁房”,这些因素成为2015年房企出现资金危机的导火索。

从2014年12月份36个大中城市存销比(库存压力指标)变化来看,由于“救市”、房企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等因素,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回落至合理区间,但是,库存压力仍然较大、市场去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上、市场基本面表现欠佳的城市仍然占到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在2015年之初,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由于冲刺年度销售业绩指标的因素降低,导致市场去化速度降低,去化周期还会略回升,此时,“去库存”仍然是市场主旋律,房价在2015年年内仍然有下行压力。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政策层面仍然保持定向宽松状态,以尽快去化市场库存。比如2015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国内房地产并没有出现危机,房价适当波动是在挤出投机性需求,2015年将稳定住房消费。

笔者认为,尽管楼市调控政策走向定向宽松的趋势仍然会继续持续,但是,库存较大的局面并不会在短期内改变,银行“惜贷”的现象也会继续持续,此时,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不确定性,房企仍然会面临资金面紧张的问题,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有可能有更多的中小房企面临被“锁房”的市场风险,由此可能引发金融机构强化投资房企的风险控制的连锁反应,最终诱发房企资金面紧张,导致更多的房企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因此,对于房企来讲,应该未雨绸缪,继续坚持跑量的高周转策略,加大去库存力度,通过尽快回笼资金减轻企业资金面的压力。

特征三:人口增速放缓,人口红利减少,决定楼市“去库存”不会改变

当前,全球各大经济体经济基本面不同导致当前货币政策走向出现较大的差异。美国经济基本面好转,宽松货币政策开始退出,美元开始回归强势,国际资本开始回流美国,影响欧盟、日本、乃至中国的货币政策。而欧盟、日本经济基本面尚未明显好转,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两个经济体通过宽松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对于中国来讲,经济仍然处于“触底”阶段,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还在持续,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节奏。受美日欧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如果国内货币政策持续从紧将不利于宏观经济平稳增长,如果货币政策转向大幅放水,那么,此前的改革成效则付诸东流。此时,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向来讲,处于两难境地。

从未来中国预期的经济增速走向来看,由于持续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基本面有下行压力,经济增速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并且2015年-2016年GDP增长目标极有可能从今年的7.5%下降到7%左右。从上述的角度来看,中国货币政策由当前的定向“微刺激”开始转向全面刺激的可能性加大,而从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表现来看,中国央行已经开始全面降息,预计随后存款准备金率也会下调。从2015年广义货币(M2)预期同比增长速度来看,笔者预计仍然会保持在13%左右。

但是,总体来讲,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尽管有宽松趋势,但是还没有出现大水漫灌的特征,当前主要还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微调”平衡中国经济改革及增长需要、美日欧货币政策的不平衡。

那么,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短期楼市来讲是否是机会?对于2015年或未来2-3年楼市来讲楼市基本面是否会好转?未来中国楼市将会有哪些市场趋势特征?

在笔者看来,当美国2014年年底QE正式退出之时,中国宏观经济也刚好为触底阶段,这给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走向带来一定压力,尤其是美国也正在酝酿首次加息,这就倒逼中国货币政策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由定向宽松“微刺激”转向全面刺激,通过政策层面的预调微调适度刺激宏观经济增长。从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来看,笔者预计,在宏观经济尚未明显好转之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会向从严方向有太大变化,而是保持宽松的姿态。

此外,2014年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前几年该会议频繁提及的“房地产调控”、“房价”、“限购”等词汇并未涉及。在2015年的工作部署中,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指出,2015年要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地区间的差异性,跟踪市场走势,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才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从整个官方的言辞基调来看,2015年楼市调控政策也不会向从严方向有太大变化,而是保持宽松的姿态。

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来讲是一件利好的消息,预计在经历年初市场重新盘整之后,在央行降息、各城市“救市”等政策刺激之下楼市会在3月份以后出现一波入市的行情,短期内来看,楼市接下来3-6个月成交量会短期反弹,价格有可能会逐渐坚挺,甚至对于一线城市及市场基本面良好的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在15个月以下的城市)来讲会出现小幅涨价的现象。

但是,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2015年 -2016年GDP增长目标极有可能从今年的7.5%下降到7%左右。中国经济增速相对此前的下滑也就意味着可以继续推升楼市基本面回升的动力有限,2015年 -2016年期间楼市需求动力不足的问题还会表现出来,这也就决定了楼市在这一段时期内仍然会面临去库存的压力。

同时,中国人口增速放缓,人口红利带给房地产市场的“大机会”正在消失,房地产市场进入白银时代。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人口增速已明显放缓,人口红利在逐渐减少,这就决定了楼市需求的增速也会逐年放缓。然而,对于大多数品牌房企来讲,出于对业绩和增长率的追求,在资金、人员、土地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即使在2014-2015年市场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依然试图达到15%甚至20% 以上的年增长率,这会导致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供应过多,库存高企,造成更大的去库存压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增长层面,还是从人口红利层面,还是从企业盲动扩张导致库存增加的角度来讲,大多数城市仍然会面临库存量偏大的问题。这也就决定了2015年楼市“去库存”基调不会改变。

尽管大部分城市限购政策取消、“央四条”出台限贷政策也松动、各地方政府也在发布“救市”措施、央行已经启动全面降息,与楼市相关的各种政策层面的利好纷沓而至,但是,这些政策的效果都是短期的,并不代表未来楼市基本面会逐步回升,未来问题会越来越少。笔者认为,楼市“救市”政策越频发,反而说明当前楼市形势越严峻,未来楼市面临的问题越多,未来仍然会隐藏更多的市场风险。

上一篇:2022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总结下一篇:林清玄乡土散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