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红色旅游景点

2024-08-26

贵州遵义红色旅游景点(精选6篇)

贵州遵义红色旅游景点 第1篇

赴贵州省遵义市关于红色旅游地发展现状调研团

团队详细活动计划

一、活动背景

为响应中央民族大学校团委的号召,结合“责任在手,党在我心”的社会实践主题,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青红”团队拟定于2012年暑假期间(即7月中旬)赴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红色旅游地现状调研活动。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娄山,南临乌江,是自黔入川的咽喉。地势险要,历来是黔北的军事重镇。遵义辖2区2市10县和新蒲新区,人口752万,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60平方公里。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也因此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公布的24个有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是198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近代革命的圣地。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遵义,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上正确的航道。全国解放后,国家重新整修了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长征在遵义驻地、红军烈士陵园和娄山关的纪念点。

在《纲要》中,将遵义列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同时,贵州省旅游局与遵义市人民政府就“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促进遵义旅游业发展达成了合作共识,于2011年4月17日在贵阳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

遵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革命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们决定前往遵义市开展红色旅游地旅游业现状调研活动。并努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感受党对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推动,并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

二、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了响应学校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我们11级理学院的5名同学,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各1名同学决定组队前往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红色旅游地旅游业现状调研活动。

我们通过大量的网上搜索和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遵义地区存在以下问题:①革命遗物(如纪念地,会址等)陈旧、分散,且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存在局限性;②客流量易受纪念日影响,普通时间段游客较少;③旅游形式单一;

④客源市场单一。故我们团队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红色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了解革命地区文化,并提出相关建设性的意见。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统计学专业知识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在当地从事统计调查,从一个大学生的视角,对当地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来促进当地旅游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将整理活动期间的活动记录及相关资料,分别撰写相关的社会实践报告以及此次调研活动的总结,并将活动期间队员的记录的日记与拍摄的照片汇集整理,制作出此次活动的成果册、影集,在新学年开学后向各同学展示宣传,展示实践成果以及红色旅游地所特有的革命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因红色旅游是一本很好的文化教材,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

三、实践课题

关注红色旅游地经济发展动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四、课题研究方法

1、参考文献法: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收集一些必要的信息供我们参考和分析。

2、走访调查法:走进遵义市旅游局,走访红色旅游地的相关人员,深入了解有关信息,同时可解决网络信息资料不全的问题,咨询相关人员,全面了解相关信息。

3、问卷调查法:对当地居民(包括从事服务业的相关人员)、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遵义红色旅游业发展前后的当地人民生活经济状况变化,以及游客对遵义及红色旅游业的认识与意见。

4、材料归类分析:把面向不同人群调查的不同内容所得数据及查阅的材料进行归类分析。

5、统计分析法:对调查结果和所得材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提出可行性建议。

五、预期结果形成撰写调研主题报告

我们团队会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统计分析得到的资料和数据,撰写调研

报告和论文,反馈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同时,到各大媒体投稿,争取发表。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之中,我们会全力做好准备工作,完成前期的申报工作以及申报后的完善细化工作,中期的调研工作,后期的总结和报告撰写工作,最终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六、实践前准备工作

1、完成团队建设,认真选题,安排工作。

经过几番讨论后,我们团队拥有了属于我们的团队名称及口号:

团队名称:“青红”团队

团队口号:寻红色足迹,展青春风采

在团队信息交流畅通的前提下,我们团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例如有小组负责计划书的撰写,有小组负责经费预算的制作,每个小组的成果出来之后大家一起讨论修补,最后通过。

2、全面了解背景知识,国家相关政策,查询去往目的地的路线。

在期刊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人们在红色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到哪一层次,哪些方面又还有待加强和改进。同时也登陆当地政府门户网站,了解当地的有关于红色旅游地的政策以及当地的一些其他信息。

3、完成实践活动策划,写出完善、可行、实用性强的实践计划。

4、为了能让每一位队员深入了解调研地,更好地完成调研任务,特此,我们将集体进行调研学习培训。

培训内容:

(1)红色旅游地(遵义)的现状及相关文献阅览;

(2)深刻领会本次调研的思路、意义、背景、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3)认真学习社会调研方法、听取学长、学姐经验,交流感想;

(4)进行素质拓展,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念,互帮互爱的团队氛围培养集体协作的团队意识;

(5)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户外行动能力。

5、联系各有关部门,制作通讯录,联系当地政府及村组,做好信息沟通。及时与政府部门以及文化相关部门联系,做简单的电话访谈,了解当地的相关情况,也为我们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便利。

6、相关材料准备:制作、印刷调查表,设计采访稿,相机等材料准备。

7、其他物品准备:药品、生活用品等实践生活必需品的准备。

七、实践期间完成的任务

1、充分准备,实地调研,完成调查问卷,完善资料,实地采访工作。

2、形成论文,主题报告、PPT、视频等调研成果。

3、实践完成后向当地政府部门提交调研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八、详细计划安排

1、实践前期

时间:2012年7月2日—7月7日

1)撰写策划书,整理资料。

2)制作调查表,设计采访稿。

3)整理相关器材,准备前往实地考察。

2、实践中期

时间:7月8日—7月13日

具体安排:

7月8日,坐火车前往贵州省遵义市,与此同时,展开网上调查活动。为了尽快了解遵义当前旅游业现状,我们一行决定先进入遵义市旅游局——综合科及遵义市统计局了解相关数据,以便为接下来的调研做准备。为扩大调查范围,我们决定展开网上调查活动,即通过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

7月9日,走进遵义会议会址。

一方面,在了解遵义会议的现场及过去的同时,我们可以对正在参观会址的游客、以及在会址旁开设的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分别发放已设计好的不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7月10日,参观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对正在参观者发放大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备注:备好雨衣,下雨不影响行程。)

7月11日,深入街道,进行调查问卷及实地采访。

调查以拦截访问的形式进行,主要调查地点为街道中的超市、写字楼、车站、停车场等人员密集区,调查对象包括当地居民与游客。就当地居民而言,我们主要调查在遵义开展红色旅游前后其生活状况发生的变化,对游客来遵义的真正目的及他们对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有什么意见进行调查。

7月12日,整理各类信息,提出可行性建议。

对问卷调查地区中了解的情况和调研内容进行总结,回收第一天在网上发放的调查问卷,并进行整理,再对出现的问题和现象给出总结。

7月13日,各自收拾行囊,从遵义坐车到贵阳,然后在由贵阳转车回家。注:(每晚必须开队员会议,总结当日的实践进展情况,反馈当日意见,每日记实践日志,并再次详细安排次日计划)

3、实践后期

时间:2012年7月14日—7月20日

1、阶段性小结,整理,分析所得材料。

2、撰写论文及主题实践报告,制作PPT、视频。

3、补充总结,形成成果。

4、将调研结果反馈给当地政府,为遵义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九、人员工作安排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队员分宣传小组、后勤小组、通讯小组、安全小组。队长:刘芳

主要工作:负责全队各项事宜,具体安排人员分工,统一行动。

宣传小组:李章 赵铮

主要工作:准备宣传海报、横幅;行程中照片的采集和整理,向 当地居民进行宣传,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后勤小组:陈兴茂

主要工作: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主要负责成员的食宿安排和物品的供应,管理财务,做好组织交代的其他任务。

通讯小组:彭孟棠

主要工作:负责联系有关媒体,书写通讯稿,提供新闻通稿和报道线索,组织力量起草有关的言论、评论。对每次的全体会议进行记录。

安全小组:保晟 朱鹏

主要工作:负责到达每地,以及离开每地时核对队员人数;每天晚上就寝前核对人数;对队员有事需暂时离队情况进行记录登记,并负责到时召回该成员等。

十、实践相关说明

1、队员要求:

1)求真务实,勇于开拓。

2)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3)组织能力较强,善于思考。

4)有团队合作精神,集体意识较强,纪律观念较强

5)尊重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与民族宗教信仰。

2、规章制度

1)遵守组织纪律,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按时完成实践内容。明确活动目的,积极主动配合工作需求。

2)实践队伍每结束一个分支点任务后召开一次总结交流会议,每个队员上交每日日志。

3)各分队要有团队行动的意识,不得单独行动,或在一分支点自行逗留。如有特殊需要,需经批准后方能行动。

4)所有实践队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当代我校大学生应有的健康形象,展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格遵守实践制度。

贵州遵义红色旅游景点 第2篇

——2010级医学影像2班 程焱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我来到了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城——遵义。

刚踏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土地,我便被这座城的一切所感动。这里没有上海城的高楼林立,也没有成都人的小资小闲。这里的楼层不高,人们穿着朴素,偶尔能见到少数民族的服装,看起来有几分野蛮,但更多的是热情与勤劳;时常能看到街头的“背篼”成群结队,打牌或席地而睡。然而这座城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其地貌与其散发的气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这里的山与城相处的是如此之融洽。它拥有贵州特有的山区的乡土风情,又不失大都市的繁华热闹,更是三伏天的避暑胜地,恐怕没有那座城市能与之抗衡。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更是无与伦比。

到这里,我便直奔盼望了已久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老城子尹路,这条路也称红军街。由于会址正在维修之中,故只能看到其外观。这座楼是中西合璧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听导游讲解,房屋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是遵义城30年代最宏伟的建筑。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

随后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馆里一间小屋基本复原了遵义会议室的原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员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和两个壁柜,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摺叠靠背椅,共20张,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此次会议的与会人员有: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又名博古)、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李德等人。其中一位还是被担架抬进会议室的。虽然这是复原后的场景,但我似乎看到了一位位与会人员激扬文章,踊跃辩论,指点江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在这一刻开始改写,而国民党面临的,将是党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

馆内陈列了不少当年红军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送给百姓的东西等。其中最有趣的便是那些门板,上面写满了宣传标语。当年红军部队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会写字的红军,每天必须写一条宣传标语。从这些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军民团结一致,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以及老百姓对国民党的憎恨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些不能不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弊病。

在参观的途中,也观看了几部短片,其中最让人振奋的便是被称为长征途中的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之战,连世界顶尖级军事家都为之赞叹。

刚刚在遵义会议上选为政治局常委的毛泽东,在摆脱国民党企图用40多万重兵围剿红军的转移途中,发现土城道路两旁是山谷地带,而侦查情报表明,后面只有4个团6000多川军在追击,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在此打伏击,消灭孤军深入的郭勋棋模范师。得到朱德、周恩来的支持。可由于情报有误,敌人不是4个团6000多人,而是6个团10000多人。战斗打了几个小时,却无法取得预期胜利,而各路追敌正奔集而来,可谓灭顶之灾几乎就在眼前。毛泽东果断决定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西进,从而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蒋介石得知红军一渡赤水后在扎西一带作短暂休整,急令滇军孙渡部和川军潘文华部从南北方向向扎西推进,周浑元纵队主力从白蘭、叙求进击,企图聚歼红军于扎西。毛泽东看清了蒋介石的意图,分析敌人的兵力调动,造成黔北空虚。于是,他立即命令部队“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在二渡赤水的几天内,红军连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克遵义,歼敌2个师又8个团,毙伤2400余人,俘虏3000余人,缴获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蒋介石痛心疾首地说:这是追剿红军以来的奇耻大辱。

扎西扑空后,蒋介石亲飞重庆指挥围剿,当他发现红军在遵义以北地区集中之时,命各部紧缩包围圈,妄想围歼红军于乌江之西,巴黔大道以东地区。毛泽东洞察秋毫,将计就计,故意在鲁班场地区徘徊,摆出一副寻找战机的样子,待敌人被我调动之后,即命红军从茅台镇西渡赤水(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敌人的追剿部队仿佛是按照毛泽东的调度一般,纷纷沿路西进追击。而此时,毛泽东神机妙算似地命令红军乘机东渡赤水、南渡乌江,直逼敌兵空虚的贵州境内,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顿时惊慌失措,急令云南省主席调滇军昼夜兼程,火速驰援贵阳。然而,蒋介石不知毛泽东逼贵阳的目的是调出滇军,果然中计。待他清醒过来之时,毛泽东指挥红军西出云南,在几乎不设防的金沙江的皎平渡口,2万多红军花了六天时间全部渡过金沙江,把几十万追剿的敌人远远地抛在身后。

这场战役使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它是我军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也是毛泽东人生中最得意的一笔。

从会址出来,沿途到了红军山,参观山中的革命烈士纪念园。山下大型的革命英雄形象的石雕左右对应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大门。沿梯而上迈过据说是365节的台阶,便可看到烈士纪念碑,其屹立在半山腰,一如革命先辈们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最后,当然,也不能错过毛主席故居。此次旅游如了我愿,虽然一路下来身体疲惫,但心中的情绪确难以平静。遵义会议、青杠坡战役、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一幕幕历史剧在脑海重演,国民党军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与严刑拷打,对老百姓的欺压摧残,我空气中散发出一阵阵的血腥味道。然而,红军仍不怕远征难,哪怕万水千山,他们仍若等闲。我感受到了军民共乐的喜悦,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胡锦涛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说道“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行动起来,那么中华民族将成为最伟大的民族!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思考 第3篇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遵义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主要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街、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四渡赤水的各个渡口、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浙江大学西迁博物馆, 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遵义县群众大会会场等80余处。同时, 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这给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随着全国500家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 各地红色景区的竞争更为激烈, 也给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挑战。遵义如何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作一初步的探讨, 抛砖引玉。

1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现状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和资源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 发展速度较快, 近年来, 编制了《遵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遵义市“十一五”旅游规划》、《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纲要》、遵义县、红花岗区、余庆县、绥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习水县红色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娄山关红色旅游修建性详规》等十多个规划指导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并投入3亿多元的资金修建了遵义会议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景区、天梯等重大红色旅游工程, 同时, 对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等进行了整修, 从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竞争角度出发, 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红色为先, 全面推进, “三片一线, 立体开发, 全面拉动”的总体规划思路, 即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突破乌江”等一类红色旅游产品为重点开发对象, 全面推进生态旅游、国酒文化旅游、地域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 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井冈山、延安等地相比还存有差距,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解说内容、形式比较单调呆板, 展示方式单一等。

2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遵义交通的不便利、经济的不发达, 人们思想观念认识的不到位, 使得红色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整个西南地区地势崎岖, 地形起势较大, 地貌复杂, 多是喀斯特熔岩地貌, 不利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 再加上经济欠发达, 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发展缓慢, 民用机场现在还未修好, 这不利于与周边 (四川、重庆、湖南等地) 及其他发达地区 (广州、深圳等地) 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同时, 其他配套设施如旅游公厕、宾馆、餐饮、商业等, 也跟不上旅游的发展步伐和需要。

2.2 旅游产品单一

遵义红色旅游产品的形式单一, 红色文化内涵不足, 主题不突出, 缺乏对红色文化的充分挖掘和潜力的发挥, 同时还缺乏对其他文化与红色文化的链接与创新。在旅游开发的深度、广度和立体上都存在不足, 主要表现在展示方法单一, 缺少特色, 可参与性、娱乐性项目开发很少, 而景区景点点大多以纪念碑、塑像、纪念馆、陈列室等为主, 陈列内容单调, 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板凳、一张床”等内容, 解说形式单一呆板平淡, 而且, 红色旅游产品仅停留在“参观学习”的层面上, 向休闲、度假、体验等方向发展不够, 也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3 宣传力度不够

红色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不够, 红色旅游氛围营造不够。宣传方式不丰富, 没有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同时, 网页的更新不及时, 网页质量不高, 不能满足旅游者所需要的信息, 很难吸引他们前来旅游消费。

2.4 人才匮乏

由于遵义经济欠发达, 导致很多旅游管理及研究人员等专业人才不愿来这里工作, 因此, 使得遵义红色旅游的开发管理和保护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同时, 本地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 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是旅游方面的专业人员, 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对旅游业的开发和保护缺乏充分的认识。

3 遵义红色旅游发展对策

红色旅游是遵义旅游的核心, 我们应大力发展, 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3.1 加大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遵义为川黔渝门户, 应加快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建设, 对现有各交通设施进行改造, 扩大规模, 提高水平, 使之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交通需求, 如把遵义、仁怀、习水、赤水四地的高速公路贯通, 使这四地旅游畅通。现在贵遵高速公路、崇遵高速公路、新舟飞机场的建设以及公路的拓展, 成都至北海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和遵义至贵阳段高等级公路复线正加紧建设, 随着高速公路贯通, 遵义的红色之旅将吸引更多游人。同时,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改善红色旅游景区的用电用水、通讯等配套设施, 并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建设, 积极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长征特色的服饰、工艺品、食品等旅游商品, 以满足旅客的需求。

3.2 合理规划, 优化组合, 加强宣传

遵义因“长征文化”而名扬海内外, 它又有“国酒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等珍贵的旅游资源。我们在开发时, 可把它们进行充分的优化组合, 以实现遵义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体现“以红带绿”、“以红带酒”、“以红带史”、“以红带茶”的发展理念, 开发出一条“沿着美酒河, 寻找伟人的足迹”的具体线路, 并以此作为遵义红色旅游业特有的品牌。同时, 进一步加大这种旅游品牌的对外宣传, 在重要景区景点设立广告宣传牌, 邀请各种媒体、艺术家团体、旅行商, 到各景区景点开展采风活动, 并通过参加旅游交易会、制作专题片、举办长征文化节、在人流量大的场所挂巨幅旅游景点宣传图, 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各种媒体和宣传厨窗、灯箱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宣传遵义红色旅游, 提升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它的社会影响。

3.3 深挖产品内涵, 形成竞争优势

遵义, 中国革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转折之城: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党, 挽救了中国革命;四渡赤水出奇兵, 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被称为毛泽东军事史上得意之笔;娄山关大捷抒发了中国革命的豪情壮志。这些史实都被大多数人所熟知, 并且这也是其他红色旅游区所不具备的。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应突出“长征文化”, 以围绕“转折、神秘”这一主题来进行开发。在现有遵义会址为核心的纪念体系基础上, 对其内涵不断的研究和挖掘:加快娄山关、乌江、四渡赤水等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为了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还可以扩大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活动内容。如创建革命生活体验旅游区, 在有条件的红色旅游区, 创建再现当年生活场景的旅游区。就像瑞金和延安创建再现苏维埃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生活场景的旅游区一样, 游客可在这样的旅游区内模拟、再现和体验革命年代火热的生活。又可模拟战场, 让游客参与进来, 感受红军当年艰苦生活, 再现红军当年的英雄场面, 策划穿插、侦察、探险、排雷、冲锋等情景参与项目, 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磨砺和教育, 以彰显长征文化, 突出遵义区别于其他红色城市的特色。也可建设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的主题公园, 把红军长征沿途的景点浓缩为一体, 让游客在遵义就可感受到整个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和当年红军的英雄气概。

3.4 加强区域合作, 共同开发旅游产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加强合作, 共同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红色旅游资源以其特殊性和跨区域性, 决定了红色旅游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之路。遵义红色旅游为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就应加强与其他旅游区 (如湖南、四川、重庆等) 的合作, 打造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渝“金三角”旅游线路, 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共赢, 逐渐完成旅游一网通、一卡通、一导通和一票通, 实现区域内无障碍旅游, 并充分利用区域内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 加强在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领域的合作, 同时, 建立省市级旅游信誉信息系统和信誉披露制度、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旅游执法和质监部门联动和信息沟通, 加强行业自律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还应立足自身优势, 积极与瑞金、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联合, 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产品。

3.5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提高综合素质

人才是文化旅游的第一要素, 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遵义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 但因其经济的欠发达, 教育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人口素质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人才引进较为困难。因此, 旅游方面的人才仍很匮乏。政府应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红色旅游人才培养规划。一是引进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制定优惠政策, 使他们愿意留下来为遵义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人才兴旅;二是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例如, 与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等, 并通过高等院校对旅游从业人员, 特别是导游讲解人员的业务培训和革命传统教育, 努力提高旅游开发管理队伍、旅游行政队伍、导游队伍和旅游服务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历史使遵义绝大部分著名的景区乃至整个遵义城, 都系上了一条美丽的“红飘带”, 留下了永不泯灭的红色印记。我们应利用自己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 突出自己的特点, 走出自己的红色之路, 把红色旅游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结合起来, 使“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酒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交相辉映, 让游客畅游在遵义的真山真水中回归自然, 触摸和感悟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 最终实现遵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4 (12) .

[2]张群、赵亚.遵义红色旅游的开发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2007 (9) .

[3]韦生彬.对大力发展遵义红色旅游的几点思考, 商场现代化, 2006 (9) .

遵义红色旅游环境保护初探 第4篇

关键词:遵义 红色旅游 环境保护 建议

有“转折之城”之称的遵义,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发展速度也十分迅速,这给旅游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

1 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旅游环境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的,涉及旅游目的地、旅游依托地(其中又以旅游目的地为主),并由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构成的复合系统。”[1]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应该是一个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没有受到破坏和污染,并且能够满足旅游者观赏方面的要求,适应旅游者行为心理活动的地区。那么,红色旅游也是如此。

随着红色旅游的日益旺盛,遵义许多配套的旅游设施相继进入了历史的舞台,各大旅游酒店的兴建及其他一些旅游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加之人们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没有安装一些处理生活垃圾的装置,导致这些垃圾进入附近的河流、湖泊或者地下层,从而衍生到地下水和附近河域的污染。这些污水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也给当地居民和旅游者身体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性的伤害。其次,由于旅游者的不断增多,旅游交通工具的增加,导致旅游交通所产生的废气量迅速上升以及大量噪音的侵袭。第三,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大量兴建工厂生产旅游纪念品及相关旅游实物,而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气加重了遵义空气质量的污染。第四,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将食品带入旅游景区内,食用后随处乱扔,日积月累,景区已不再是旅游者愉悦身心的地方,反而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垃圾场。这严重超过了景区植物、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范围,影响到景区美观程度的同时导致环境恶化。

1.1 遵义红色旅游环境承载力不足

随着大量游客涌入,超过了遵义红色旅游区本身的承载能力,给大量的历史文物遗迹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提前结束其存在的寿命。遵义会议留下来的珍贵历史遗迹——遵义会议会址已经翻修多次了,这类古建筑在接待成千上万游客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或多或少的破坏,例如红军山红军铜像的腿已经修复无数次。

1.2 游客来遵义游览过于集中

游客来遵义参观会址、红军山等红色旅游景点的时间,大多集中在节假日、双休日,这导致游客过度集中,住宿、餐饮、交通的骤然增长,造成城市和旅游景区过度拥挤。这不仅考验城市的接待能力,而且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承载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1.3 当地居民的不合理操作

红色旅游区内出现当地部分居民把自家种植的农产品带入景区内进行销售,这种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旅游管理部门及景区管理人员的批准,这给遵义红色旅游形象造成负面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出现强买强卖、不使用文明用语、宰客以及和旅游者发生正面冲突等一些不合法行为。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会毁坏自身的形象,给遵义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1.4 专业人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遵义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由于旅游行业人才和环境保护人才的缺乏,导致在开发规划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旅游环境的承载力以及对旅游环境的保护。目前,人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并不是十分看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遵义也是如此。

2 遵义红色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

在开发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时,首先要考虑环境的重要性,安装适当的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转变为一般或者优良水质后再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遵义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规,保证此项工作的实施,并充分运用其监督职能,对不服从规定的个人或者企业进行监管并予以处罚。其次,大力倡导人们出行使用无污染节能的交通工具,比如电动车、自行车之类的无污染交通工具。遵义市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在城市开发新型汽车燃料,减少和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进而提高旅游环境空气质量。在农村,为村民兴建大量的沼气池,提高農村清洁能源使用率,使红色旅游朝着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第三,在景区景点周围增加树木的种植量,提高司机的环保意识,减少噪声对于旅游者的伤害。第四,在旅游区内,对风格不一的建筑和设施进行整改,尽可能的使其与整个旅游环境相协调,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如老城,可将会址周边房屋进行适当改造,使之与遵义会议会址相协调,给旅游者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2.2 加大监督管理,完善相关制度

在旅游者出行的旺季,遵义旅游部门应尽量安排人员负责各大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开展,在旅游景区景点进行环保意识宣传,让外来游客和本地旅游者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对那些不遵守相关规定而破坏环境的旅游者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不按规定进行旅游操作的景区景点进行整治。尽量在既不影响环境,也不影响旅游者积极性的情况下进行旅游活动,达到环保、创收两不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遵义红色旅游发展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旅游环境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制度,对红色旅游环境进行综合监测,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时作出应对策略,改善旅游环境质量。

2.3 走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近几年,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不断地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是指:“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2]遵义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科学开发,统筹规划旅游路线。在遵义各地区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在全市人民心目中树立一种强烈的生态旅游价值观。加大各地的生态建设,完善现有的生态基础设施,改善不合理的生态现状,利用遵义强大的生态旅游资源,走出一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道路。

2.4 实现旅游活动与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上,努力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3]在规划红色旅游设施、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时,应尽可能避免那些生态环境脆弱、动植物稀缺的生态区域。大力倡导绿色旅游,在旅游区建立绿色旅游饭店,拓建绿色旅游交通,生产绿色旅游商品,修建绿色旅游娱乐设施,永远把“保护性开发”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主题,不可以重蹈“先破坏、后整治”“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加大对高校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高红色旅游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红色旅游环境的保护做好人才储备。

3 结语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是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两者相互依赖且相生相克。旅游开发是以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为依托,同时又是以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为代价。”[4]所以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一定要先考虑旅游环境的保护,适度开发,有效利用,在旅游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上旅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革命转折之城”——遵义,一个红色旅游城市,要让红色旅游与环境彼此依托,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环保中发展红色旅游业,以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颜文洪,张朝枝.旅游环境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3.

[2]史本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10.

[3]周永广.旅游业环境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8.

[4]马勇,周霄.旅游学概论.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94.

基金项目:

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基地项目:“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以遵义为例”(编号:12JD153)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红色旅游之—历史名城遵义 第5篇

我的家乡——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贵州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贵州北线旅游的中心和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遵义市这个地方因遵义会议而闻名于世。

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使遵义蜚声中外、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红军在遵义活动三个多月,留下了以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烈士陵园、毛泽东旧居、李德博古旧居、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等为代表的众多红色遗址遗迹,不断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前来观光、瞻仰。

遵义会议会址每天接待数以千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每逢节假日或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更是以万计,游客们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领取参观券。博物馆内除了文物,还有许多现代化介绍方式。导游统一着装,领着一批批游客井然有序的介绍并离开,不会落下任何一处。在这幢略显陈旧的标志性建筑里,每一间房的布置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两张长条凳上架块门板,再铺一些干草和一块破床单,这就是当年红军首领们睡的床。除了肃然起敬,我更感受到了会址的灵气,这个地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遵义最美就在遵义会议会址、子尹路一带。沿崇遵高速高桥收费站出口,经湘江河一路南下,沿途街边的建筑都进行了化妆——“穿衣戴帽”,仿会址建筑,与会址的青瓦灰砖一脉相承,充满了浓郁的古建筑情调,古色古香、干干净净。整个遵义城都染上了浓厚的古色韵味。沿着湘江河,一路信步来到凤凰山脚下。山下是宁静的凤凰山广场,广场四周奇花异草,靠山的墙壁雕刻有大型浮雕,反映的是有关遵义的历史传说或重大事件,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气息。人们常常来这里休闲娱乐。广场左边有个很宽的阶梯连上山腰,阶梯很宽阔,每天早上,来此爬山晨练的人们总会借此拾级而上,人群络绎不绝。远远看去,绿树青山与绕城而过的湘江河像对恋人一样缠绵难分,“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遵义,真可谓名不虚传呀!爬尽阶梯到达山腰,又见一处广场,这就是来遵义必看的另一处景点——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陵园正面是在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时兴建的一座别具特色的纪念碑,碑正面是毛主席爷爷手书的竖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后是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墓。墓地坐北朝南,墓室由红砂料石扣砌,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墓身正面嵌有墓碑,碑铭横书张爱萍将军手迹“邓萍同志之墓”。左右两边上壁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大字。红军烈士陵园还安葬着其他一些红军烈士。一尊红军女卫生员雕像更是让游客印象深刻,相传曾有一个红军女护士为给一个村民治病而掉队,后来遇上敌人的围剿部队,惨遭杀害,当地人为了纪念她,就在红军山上为她修建了铜雕像。老百姓们很敬重她,甚至有点神话了。很多人在铜像周围系了红色的带子,点上香火,顶礼膜拜。据说摸下那个铜像的脚,人就会交好运,身体也会永远安康。因此,“女护士”的脚被游客们摸的亮堂堂的。

红色旅游贵州行 第6篇

我有幸在2005年的9月份参加了一次红色之旅,那时我还是初到贵州,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参观的地方也很有限,但却是印象深刻。

吊息烽英烈

主行近一个小时,抵达贵阳下辖的熄烽县国民党集中营,熄烽集中营地处熄烽县城南6公里,距贵阳64公里,在去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途中。这里是蒋介石在抗战时期关押共产党人的集中营,是当时国民党军统局所设的三所秘密监狱(望龙门监狱、白公馆监狱、息烽集中营本部)中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等级最高的一所监狱。在军统局内部称息烽集中营本部为“新监”,对外则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按计划,参观完熄烽集中营我们接下来的景点是参观遵义会议会址,两处景点一反一正,成为国共两党斗争那段历史的佐证。导游介绍说,蒋介石之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址在熄烽,是看上了“烽火永靖”,寓意以熄灭革命和抗日的熊熊烽火。

进入熄烽集中营大门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英雄石雕,石头、镰刀与火炬。雕像的逼真形象,映射出那段历史中先烈们为拯救一个处于水深火热的民族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不知谁说了句我们应该来张合影吧,于是大家纷纷走过来,自觉地聚拢到一起。照完相我们跟随导游开始参观。在图片展厅里,我们看到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整齐地呈列于四周的墙壁。导游一路领着我们,一路讲解。熄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15日建立至1946年7月22日撤销的8年间,先后关押了中共党员、爱国人士、进步青年等共1220人。其中杀宫和折磨致死600余人,释放140人,下落不明400人。物如其主,明明是惨无人道的人间地狱,却把关押“犯人”的牢房分别冠名以“忠、学、仁、爱、信、义、和、平”,共9栋52间,还把“犯人”称为“修养人”,把熄烽集中营称为“大学”,称重庆望龙汀监狱为“小学”,称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为“中学”。“案情重大”的从“小学”转囚于“中学”,“案情最重大”的则进一步由“中学”转于“大学”,被杀害的则称为“留学”,出了陈列馆,一行人沿着窄窄的林间石板路前行200余米,我们看到一个废弃的篮球场,这里曾是每天早上和下午“犯人”放风、监守人员打球娱乐的场所;球场上杂草丛生,深一米余,杂草中横七竖八横陈着一些废弃的经过历史风雨剥蚀的灰色梁木,满足腐朽气象,我想这里的场景一定是在昭示历史的不可抗拒吧。时过境迁,清风已荡尽历史的尘埃,斯时的情形当是何等模样,我们大抵可以想见。绕过篮球场沿着一段不太陡峭的山路,往东北方向的“牢房”所在地去,远远地我们看到,灰色的木质结构临狱分布在半面山坡上,待我们进去,看到阴暗的“牢房”里专供“犯人”居住的地铺,一溜儿排在那里,圆而粗大的木柱,将每个房间一分为二。墙壁上烈士们的遗像还在,英姿勃发铁骨铮铮目光冷峻,他们依然在审视着这个世界。虽然被历史的高墙阻隔,但他们没有远离我们,他们是如此年轻,没有死去。出了牢房沿着石板路继续往后山走,百余米有一洞,是一个天然溶洞,即猫洞,是刑讯“犯人”的地方,在此被酷刑致死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叫做“猫洞”呢?导游告诉我们,因为这里的人管老虎叫做大猫,而这个洞穴原本是老虎居住的地方,所以后来大家就管它叫做“猫洞”了。据导游介绍:抗战胜利后,熄烽县人民政府曾经先后在洞内发现烈士遗骨,以及审讯犯人用的老虎凳、铁链、烙铁等刑具。

在这里,古木参天,泉水了冬,姹紫嫣红,如今已是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经典景区。然而,有谁能想到,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当中华民族国难当头,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时候,这里竟成为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一所用以关押共产党人、抗日志士、进步和爱国学者、爱国人士的秘密监狱。

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小萝卜头”宋振中,随母亲人狱时才8个月。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展版照片上的他长得头大身细,面黄肌瘦。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也成了在册的“囚犯”。在狱中.“小萝卜头”的第一个老师是罗世文。第一次“上课”,他问老师:“我学多久才能当孙悟窆呢?”在场的张露萍阿姨说:“你上了学就懂事了,就能当孙悟空了!”罗世文明白了孩子的意思,眼睛湿润了。日子一长,特务们松懈了对“小萝卜头”的看押,上下课常由他一个人独自往来。狱中同志便让他带口信传消息,“小萝卜头”成了狱中党支部的小交通员。就是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也没有逃脱厄运。1949年9月17日深夜,刽子手残暴地用匕首将他和他的父母一同杀害于“戴公祠”警卫室。“小萝卜头”,牺牲时年仅10岁。解放后他被追认为“烈士”,大概是中华民族千百万烈士中最年幼的一个吧。

另一个就是民族英雄杨虎城将军,1938年10月6日,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国家民族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发动者杨虎城几经周折被押解到息烽县城。息烽县长、军统少将邓匡元按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安排,将杨虎城将军和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一家送到玄天洞,从此,杨虎城将军在这个暗无天日、与世隔绝的山洞里度过了他8年的铁窗生活。

谒遵义会址

参观完息烽集中营后,我们来到了遵义。遵义在唐代以前称“播州”,唐代以后取义子《尚书》“无偏无颇,遵天之义”之句,改名为遵义。然而真正使遵义同名中外的,是城内20世纪30年代的一座记录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建筑――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子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为胜利地完成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会说那不就一个展馆嘛,都是些当年的旧东西放在那里,没什么好看的。但参观一个旧址如果是用一种时空转移的看法去看,眼前仿佛走动着当年那些人们,我们就像乘着时光穿梭机,在一旁看着他们反复争论、看着他们最后决定,想着未来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历史就在在座这些人的一念之间改变了,那参观起来一定会有许多不同的感觉。

开会的二层小楼大家都在各种报刊书籍上见过无数次了,遵义会议在这里召开好像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解放后找寻与确认这个会址地还颇费了不少周章呢!开始据当地的群众指点,找到离这里不远的一座洋教堂,后来又有人说不是,直到1958年邓小平、杨尚昆等亲自前来,一走进这座阔别了20多年的楼房,杨尚昆立刻兴奋地叫起来:“就是这里,这个地点找对了。”当走过东过道小客厅时,邓小平环视着厅内的长桌、椅子、挂钟、壁柜和彩色玻璃窗,肯定地说:“会议就是在这里开的。”并指着里

侧的角落说:“我就坐在那里。”然后邓小平又去那天主教堂,发现那里原来是红军总政治部驻地,的确不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

会址由前门、主楼和跨院组成。大门保留我国古代传统的建筑结构风格,两边有一道高高的盖瓦围墙,把院子封闭起来。如今,高大的中国式门楼上方,一块黑底水墨漆金匾上,是毛主席1964年亲笔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金字。跨过朱红色油漆大门,便进入到主楼前的天井小院。小院庭以高墙围着,靠围墙的一侧,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用中英文刻有遵义会议简介。

主楼为中西合壁砖木瓦面结构,座北朝南,与大门互成90度角。楼高两层,屋顶瓦面四边飘檐,形似“八角楼”,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其平面结构与我们常见传统的“四扇屋”大体上相似,只不过是旁边多了一个旁厅和一连廊厅,连廊和主楼又成90度角,正对门楼。主楼上下两层四周均有走廊,二楼走廊在正厅门前断开。地层中厅对放着两张两头用长凳搁板的简易床,席下垫着稻草,墙上挂着当年红军用的粮袋和笠帽。据介绍,那是当年彭德怀、杨尚昆的住室;右边的一间房铺盖稍好一点,是中央保卫局长彭雪枫的住室,左房为参谋住室。地层右边正对门楼的的连廊,就是当年红军总部的作战室,墙壁上挂着大幅的作战地图,桌上放着几部老式的电话机,上面悬着一盏马灯。从这简陋的陈设,不难想象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艰辛,也体悟到了它非凡的现实意义和对后来中国革命道路的深远历史意义。

通往二楼的楼梯有两个,位于主楼后面的走廊。踏上二楼,中厅为文物陈列室。室内陈列着1964年毛泽东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的复印件、当年红军书写的宣传标语复制品、以及大批当年红军用过的物品。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都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像一首壮丽的史诗,教育着后代人。楼内还有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刘伯承总参谋长的卧室。朱德、康克清伉俪的卧室就在二楼的旁厅,靠廊厅的那一头。而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住处则不在此楼,而是在距此较远的一幢楼,那楼是当时国民党川南边防军旅长易怀之的私邸。

我们通常从课本、画册、电视上所看到的遵义会议会址的画面,其实是那幢楼的背面。之所以采用这一角度,我想也许是从正面难以拍摄全貌,就算拍出来,其美感要比后观逊色,而且缺乏特色。而从后面来看,可以看到上下两层檐下柱问的十个券拱,这是这幢楼的主要特色。

参观完遵义会址,我们又到遵义城郊的红军山去参观。红军山下,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巴车,让人充分感觉到了如今红色旅游的魅力之大。上到山顶,是有大概三百多的山阶。在山顶的中央,是一尊高大笔挺的红军纪念碑。绕到纪念碑的后面,再往上走一些,就看到很大的几块石板上,刻着不计其数的当年在贵州作战牺牲的红军烈士的名字。

从红军山望下去,能看到整座遵义城的全景,笼罩在雾气之中。这绝对是一个将现代和古老融合得十分美妙的城市我想,生活在这里,也一定是件十分享受的事情。应该感谢那些当年不计其数为革命英勇就义,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没有他们,我们就无法享受今天的幸福和安定。所以,我面对那位可爱的红军医生的雕塑,深深地鞠了一躬。

上一篇:收拾书包教案下一篇:装饰公司安全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