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偿债能力分析

2024-07-26

海尔偿债能力分析(精选6篇)

海尔偿债能力分析 第1篇

2011年海尔集团偿债能力分析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24个制造工厂,10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2010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357亿元,品牌价值855亿元,连续9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一、短期偿债能力

1、海尔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分析

项目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合计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2011-3-31 4,130,647,93

9.47 25,858,766,0

62.80 20,368,634,6

27.48 1.261.07

2011-6-30 4,194,522,14

7.24 30,383,264,2

72.29 26,071,789,3

98.60 1.17 1.00

2011-9-30 4215020146.432,166,060,9

50.79 26,746,057,0

15.511.201.05

2011-12-31 5,969,111,11

7.43 31,333,999,1

80.73 25,932,658,4

65.331.200.98

由上表可知海尔集团流动比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比,流动比率反映短期偿债能力,说明海尔集团短期偿债能力比较好.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强,流动负债的的安全程度越高。所以总体来说,海尔集团的流动性是比较强的,资金转化速度快。

2、短期偿债能力的趋势分析

(1)海尔集团流动性与短期偿债能力的绝对数额分析

项目 货币资金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流动负债合计

2011-3-31 11,457,229,143.01

7,225,991,289.82

2,413,306,474.16

4,130,647,939.47

25,858,766,062.80

422,571,350.00

5,739,820,869.12

7,250,016,817.99

20,368,634,627.48

2011-6-30 12,736,171,929.85

8,776,827,968.18

3,364,126,722.34

4,194,522,147.24

30,383,264,272.29

392,717,692.00

6,636,708,763.19

10,120,360,974.54

26,071,789,398.60

2011-9-30 14,386,169,357.56 8,784,619,167.61 3,211,246,534.60 4,215,020,146.46 32,166,060,950.79 744,241,640.00

7,835,611,726.92 8,343,353,763.90 26,746,057,015.51

2011-12-31 12,888,270,252.98 7,939,389,122.39 3,081,828,050.72 5,969,111,117.43 31,333,999,180.73 1,143,766,000.00 6,829,723,541.55 10,090,494,599.78 25,932,658,465.3

3由上表可以看出,海尔集团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总的来说都呈上升的趋势。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 存货 应收账款都呈上升趋势,应收票据相对比较稳定。由此可见,流动资产规模的上升,主要是存货和货币资金增加所致。在流动负债内部,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而应付票据总的来说比较稳定。

(2)海尔集团流动性与短期偿债能力的环比趋势分析

项目 货币资金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流动负债合计

上半年

下半年

环比变动额

环比变动百分比

24,193,401,072.8616,002,819,258.005,777,433,196.508,325,170,086.7156,242,030,335.09815,289,042.0012,376,529,632.3117,370,377,792.5346,440,424,026.0827,274,439,610.5416,724,008,290.006,293,074,585.3210,184,131,263.8963,500,060,131.521,888,007,640.0014,665,335,268.4718,433,848,363.6852,678,715,480.843,081,038,537.68721,189,032.00515,641,388.821,858,961,177.187,258,029,796.431,072,718,598.002,288,805,636.161,063,470,571.156,238,291,454.76

12.74% 4.51% 8.93% 22.33% 12.90% 131.58% 18.49% 6.12% 13.43%

由表可知,2011年下半年与下半年相比,海尔集团的流动资产增加了12.90%,而流动负债增加了13.43%,由此可以看出,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有略微地下降。流动资产中流动资产和存货增加的幅度较大,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增长较快。(3)海尔集团流动性与短期偿债能力的定基趋势分析 项目 2010-12-31 2011-3-31 2011-6-30 2011-9-30 2011-12-31 货币资金 100% 113.46% 126.12% 142.46% 127.63% 应收票据 100% 102.34% 124.31% 124.42% 112.45% 应收账款 100% 112.69% 157.09% 149.95% 143.91% 存货 100% 116.13% 117.92% 118.50% 167.81% 流动资产合计 100% 109.70% 128.90% 136.46% 132.93% 短期借款 100% 49.07% 45.60% 86.43% 132.82% 应付票据 100% 129.36% 149.57% 176.59% 153.92% 应付账款 100% 113.29% 158.14% 130.37% 157.68% 流动负债合计 100% 109.08% 139.62% 143.23% 138.88%

由上表可知,在2011-3-31海尔集团流动资产的增长大于流动负债的增长幅度,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在不断上升,而2011年后面三个季度,流动资产的增长幅度小于流动负债的增长幅度,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有所下降。而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增长幅度惊人,短期借款比应付账款的灵活性更差,财务风险更高,因此需要引重视。

(4)海尔集团流动性与短期偿债能力的结构分析

项目 货币资金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总计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流动负债合计 负债和股东权益

2011-3-31

2011-6-30

2011-9-30

2011-12-31

36.12% 22.78% 7.61% 13.02% 81.52% 100% 1.33% 18.09% 22.85% 64.21% 100%

33.84% 23.32% 8.94% 11.14% 80.72% 100% 1.04% 17.63% 26.89% 69.26% 100%

36.09% 22.03% 8.05% 10.57% 80.68% 100% 1.87% 19.65% 20.93% 67.09% 100%

32.44% 19.99% 7.76% 15.03% 78.88% 100% 2.88% 17.19% 25.40% 65.28% 100%

由表可见,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各年中较高,相对于流动负债则相对低,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也高。

二、长期偿债能力

1、海尔集团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分析表

项目 资产负债率 股权比率 权益乘数 负债与股权比率 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

2011-3-31

2011-6-30

2011-9-30

2011-12-31

67.69% 32.31% 3.102.10 2.18

72.88% 27.12% 3.692.69 2.83

72.07% 27.93% 3.582.58 2.70

70.95% 29.05% 3.442.44 2.56

16.87 21.97 27.64 39.25

偿债保障比率 9.70 5.99 4.59 4.54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越低,2011年海尔集团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70%左右,资产负债率还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以及企业的财务杠杆程度。上表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股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股权比率越高,资产负债率就越低。权益乘数和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方向一致,即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就越大。负债与股权比率反映了股东权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上表中海尔集团的负债与股权比率从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了股东权益对负债的保障 程度逐年提高。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所实现的经营成果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2011年利息保障倍数是上升的,说明企业所实现的经营成果支付利息的费用能力也是逐年提高的。偿债保障率越低,说明企业的债务偿还期越短,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越强,上表中的偿债保障比率呈下降趋势,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能力逐年增强。

2、海尔集团财务风险与长期偿债能力的绝对数额趋势分析

项目 资产总计

2011-3-31 31,721,800,000.00

2011-6-30 37,640,900,000.00

2011-9-30 39,866,800,000.00

2011-12-31 39,723,500,000.00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1,472,900,000.00 10,248,900,000.00 2,213,220,000.00 27,434,300,000.00 10,206,600,000.00 4,581,120,000.00 28,730,400,000.00 11,136,400,000.00 6,261,950,000.00 28,184,500,000.00 11,538,900,000.00 6,206,680,000.00

由上表可知,海尔集团的资产规模较上升趋势,而股东权益规模和负债规模小幅上升。可见资产和股东权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额有大幅上升,总体来说,海尔集团的盈利水平是十分优秀的。

3、海尔集团财务风险与长期偿债能力的环比趋势分析

项目 资产总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上半年

下半年

环比变动额

环比变动百分比

15% 16% 11% 13%

69,362,700,000 48,907,200,000 20455500000.00916,776,000.0079,590,300,000

56,914,900,000

22675300000

.001,031,900,000.00

10,227,600,000.00

8,007,700,000.0

2,219,800,000.0

0 115,124,000.00

由上表可见,2011年海尔集团的资产增加了15%,股东权益增加了11%,负债增加了16%,由此可知,资产和权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有所上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增加了13%,说明海尔集团在经营活动成绩良好。

4、海尔集团财务风险与长期偿债能力的定基趋势分析

项目 资产总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010-12-31

100% 100% 100% 100%

2011-3-31

2011-6-30

2011-9-30

2011-12-31

108% 109% 108% 7%

129% 139% 108% 9%

136% 145% 117% 9%

136% 143% 122% 10%

由表可知,海尔集团资产和股东权益的增长幅度始终和负债增长幅度相差不大,资产和股东权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基本稳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缓慢,经营状态需要重视。

09国贸1班091103147周攀

海尔偿债能力分析 第2篇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偿债能力分析

一、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27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拥有8万多名员工、2011年营业额1509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海尔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海尔创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海尔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名牌互联网时代世界名牌的特点是能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制造。海尔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解决这一挑战积极探索实践“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倒三角”的组织创新和“端到端”的自主经营体建设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创造出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模式创新已带来初步成效在流动资金零贷款的基础上海尔CCC现金周转天数达到负的10天。海尔致力于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成为引领者即成为行业主导及用户心智的首选海尔的某些产品已经做到了引领欧美一些国际著名品牌也在模仿海尔。海尔希望创新出更多引领潮流的产品创新的制高点即是掌握专利和标准的话语权。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万多项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并率先实现国际标准的零突破。海尔累计参与了77项国际标准的起草其中27项标准已经发布实施。海尔通过标准输出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出口。海尔以虚实网融合打造全球第一竞争力通路商。海尔在国内市场有强大的市场营销网络优势并与互联网进行充分的融合以“零距离下的虚实网融合”创出第一时间满足用户第一需求的竞争力。“虚网”指互联网通过网络社区形成用户黏度“实网”指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第一时间送达用户满意。因此许多世界名牌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全部或部分委托给海尔海尔也通过他们在国外的渠道销售海尔产品形成了资源互换加快了海尔进军世界市场的步伐。海尔紧扣物联网时代的需求适应未来发展。海尔将U-Home智能家居集成作为重点掌控专利标准的话语权进一步发展全球营销网络创造更多的用户资源。同时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整合全球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造全球化品牌。海尔在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截至到2011年底海尔已经援建了14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目前海尔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海尔偿债能力分析 第3篇

企业的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的经营运行能力, 反映企业利用其拥有的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这些比率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效率。营运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是财务分析的核心环节。通过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 可以改善管理, 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率, 有助于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

1 企业营运能力概述

1.1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含义

企业营运能力是营运资产的效率[1]。营运能力是以企业资产周转率来体现的, 据此来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其本质上是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和金钱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资, 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

1.2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目的

1) 企业管理当局

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2) 企业所有者

判断企业财务的安全性、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通过营运能力分析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的能力。

3) 企业债权人

判明其债权的物资保证程度或其安全性, 对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能力有更直接的判断, 以便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

1.3 营运能力对企业的作用

企业想要很好地生存下去离不开营运能力。它关乎企业盈利和偿债的能力。所以, 需要把营运能力看成是重中之重。营运能力分析首先可以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其次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而且有助于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最后帮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隐患, 随之迅速调整运营管理方式, 使企业运营的效率得到快速提高[2]。

2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

2.1 应收账款周转率

2.1.1 定义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日常贸易中所得到的利益和各项应该收回款项的比值率。体现公司应收账款的流动水平 (即周转快慢) , 反映企业变现所需要的时间, 主要是指应收账款权利的取得到款项的收回这个时间段[3]。

2.1.2 应收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

其中, 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2.2 存货周转率

2.2.1 定义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 或叫存货周转次数, 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2.2.2 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其中, 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 /2

存货周转天数=360/周转天数= (360×平均存货余额) /营业成本

2.3 流动资产周转率

2.3.1 定义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率, 是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率的另一重要指标。

2.3.2 流动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全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日历天数/流动资产周围率。

2.4 总资产周转率

2.4.1 定义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如果这个比率较低, 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 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4]。

2.4.2 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围率 (次) =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其中, 总资产平均余额= (期初总资产余额+期末总资产余额) /2。

3 海尔公司的简介及营运能力的分析

3.1 海尔应收账款周转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虽然2012年到2015年营业收入在增加, 但是幅度不大, 而且海尔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整体下滑趋势, 同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渐增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16天到22天之间波动, 这说明了青岛海尔应收账款变为现金的能力在大幅度降低, 坏账率升高, 容易发生坏账。所以, 青岛海尔的管理效率有待提高。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 2012—2015年青岛海尔的应收账款周转率, 整体呈整体下降趋势, 但相对来说较平稳。其周转率仍然高于除格力之外的其他几家企业。这表明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 青岛海尔有较强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 可是由于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 可能会导致公司收账难度增加, 坏账率提高。从图中纵轴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青岛海尔与格力差距非常大, 说明青岛海尔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与管理效率都有待提高。并且从表中可以发现, 整个行业应该收回所欠款的周转率都在下降, 很有可能是整个行业都比较难于收账。

3.2 海尔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2012-2013年这两年中, 存货周转率提高了0.11, 可是货物的流动时间却一年年减少。在2013年之后, 周转天数开始增加, 存货周转率不断下降, 原因是存货购入速度大于其对外销售速度。说明青岛海尔存货变现能力较弱, 容易造成货物积压或采购过量, 需要及时分析处理。再从周转天数方面来看, 海尔存货周转的天数在39~45天之间, 和本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比较相对较慢。因此, 和海尔公司应收账款进行比较, 存货的监管力度还有所欠缺, 对于存货的流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海尔公司的商品流动性要比格力、正泰电器、美的集团好, 所以存货变现能力要高于这三家企业, 但是却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美的集团存货周转率逐年上升, 在2015年与青岛海尔相差很小, 很可能在以后期间青岛海尔会被超越。在2014年之后小天鹅的存货周转率超越了青岛海尔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纵然在整个电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 海尔集团的存货流动性依旧较低并呈下降趋势, 周转天数增加并继续上升、资金占比上涨。这时, 海尔公司要填补流动资金, 让资金更好地周转、流通, 以此来加强海尔总资产管理能力以及营运能力, 促进企业的成长。

3.3 海尔流动资产周转率

单位:万元

根据表3可以看出海尔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并不理想。2012-2015年这三年间流动资产周转率保持在2左右, 这个比率不高, 而且整体上还在下降;另一方面,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每年都在增加, 证实了海尔的流动资产营运能力不足, 资金流转能力不够, 海尔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有待提高。

根据图3能够看出, 像格力、美的等这样的家电行业整体资产流动性都在降低。在2013年之后, 美的公司的流动资金流动率要高于青岛海尔, 而青岛海尔的资金周转率要高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可见青岛海尔在这4年间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 较其他企业来说投入了更多的资源, 以此来满足流动资产周转的需要。但就自身而言2012-2015年期间青岛海尔的流动资产在逐年增加, 以致于流动资产周转率有所回落, 但是相对趋于平稳。

3.4 海尔总资产周转率

单位:万元

从表4中可以看出, 营业收入有所上升, 但是营业收入涨幅不大, 总资产周转率较小, 而且整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 青岛海尔对所有资金的流转管理状况并不理想, 这是由海尔总资产周转天数超过200天体现出来的。特别是2015年, 青岛海尔的周转天数已突破300, 较上一年增长了将金30天。如果让这种状况维持下去青岛海尔对资产的管理就失去了效率。

由图4可以看出电器行业整体效益不好。五家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不高, 都处于0.5~2.0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海尔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处于无法上升的状态, 但在2014年之前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2014年之后落后于美的集团但相差不大, 说明青岛海尔对总资产的利用率以及该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 仍出现小幅度的下降, 所以依然需要不断改进。

4 造成海尔营运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4.1 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

1) 国际市场环境。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例如日本的经济不容乐观, 接连好几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尤其是在灾难过后, 日元开始不断升值, 外部需求一直回调;美国即使经济有所恢复, 但仍后劲不足, 房地产市场不景气, 人员失业情况严重;如印度等国家更是承受着两重压力。所以, 青岛海尔商品出口困难, 无法占据海外市场。

2) 国内市场环境。根据上述分析, 我国家电行业经济增速缓慢, 即使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状态, 但是个别问题仍旧凸出, 例如发展不平衡、不能持续、不协调。

4.2 家电行业面临巨大压力

国内家电行业处于调整期, 整体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主要是受到了海外市场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在去年, 也就是2015年这一年间, 家电行业产品的销售情况达到95%, 依然比前一年降低了1.2%;另外, 其主要产品的收入为14 083.9亿元, 与2014年相比也下降了0.4%[5]。而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的年份, 中国家电业仍将面临严峻的海内外市场形势。主要是因为经济前景不乐观, 整个市场处于疲乏的状态。世界上诸多国家还要面对不明确的影响因素。

4.3 线上渠道发展不够完善

如今, 我们国家处在一个消费升级的历史时期, 年轻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一方面, 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产品处于中高端的位置, 这些产品时尚感强、品质有保证、还能适应社会的号召节能环保;另一方面, 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他们喜欢不出门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只要动动手指想要的产品就会送到自己面前。而青岛海尔的线上渠道不够完善, 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营运能力。

4.4 资产结构不合理

海尔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所有周转率中是最高的, 总资产周转率是最低的, 这四项营运能力指标差异较大, 使得其整体营运效果不理想。因此青岛海尔的资本结构影响到企业的营运能力。

5 提升海尔公司营运能力的建议

5.1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质量

青岛海尔一直在海内外市场中有很好的知名度, 但是这远远是不够的。为了提升企业的形象, 创造优良产品,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仍需要加强与海内外有名企业的深度合作,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吸收借鉴他们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先进技术。与此同时, 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 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宣传自己的品牌以便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5.2 扩大国外市场占有率

企业想要增加收入, 获得更多的利润, 就需要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所以, 青岛海尔需要加大投入海外市场, 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当然仅仅占据是不行的, 还要对拥有的市场份额不停地评估分析, 采用一些手段对策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5.3 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合理的资本结构利于企业提升营运能力。企业资本结构符合短板原理[6], 如果结构不合理就始终无法达到利润最大化。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海尔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其他三项周转率, 这就相当于木桶中的长板;而总资产周转率却非常低, 这就相当于木桶中的短板, 这样的分配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 海尔公司应看重资产结构, 让各项资产共同发展, 兼顾四项指标的协调提升。

参考文献

[1]Frank J.Fabozzi, Pamela P.Peterson.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M].New York:Wiley Publishing, 2004.

[2]陈俊.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及评价[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10, 6:25-26.

[3]林世怡, 林华.财务报告和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199-200.

[4]叶华, 梁瑾.结构分析法在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中的作用[J].会计之友, 2015 (1) :61-64.

[5]许世英, 张庆, 李娇.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营运能力分析[J].会计之友, 2016 (10) :44-47.

海尔偿债能力分析 第4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跨国经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趋势。文章从动态能力理论角度研究跨国公司,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归纳海尔动态能力构建论证了跨国公司的动态能力影响机制:能力拥有、能力配置和能力提升,探讨动态能力的影响机理,从而扩展了理论文献的研究,为企业实证研究建立理论框架。同时,文章还为企业如何在进行国际化扩张,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际化;动态能力;案例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从事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趋势,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国家或地区的疆界已不再成为经营上的限制,企业可从世界各地获取资源和投入,同时也将产品卖至全世界。再者。企业经济规模要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国际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因此。进行国际化的企业也越来越多。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际化理论越来越多的被更多的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的战略,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各种障碍和挫折甚至陷入了经营困境。已有的研究在宏观层面加深了人们对企业国际化的认识,但是缺乏从更深层次上研究企业如何动态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没有将具体影响企业国际化的机制和路径揭示出来。跨国经营是企业国际化配置资源的一种战略选择,企业需要重构适合不同市场环境的能力体系。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动态能力构建的角度。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海尔的国际化道路研究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因素,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如何在不同区域里保持企业的动态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如何提高国际化的成功?这是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论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希望对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国际化理论

跨国公司是适应生产高度国际化的企业运作方式和组织形式。是一个国际化生产体系。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资源和生产要素跨国界的整体转移,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研究是以企业的跨国界经营行为为研究对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对跨国公司演进的分析上,传统理论一直将企业特定优势的性质及其跨国界的内部转移视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在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77年英国研究跨国公司的学者邓宁(John Dun-ning)进行了新的综合,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所有权一内部化一区位理论模式,OIL模型),对企业的国际化行为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从而使跨国经营理论对有关现象和问题的解释更为全面,认为在国际化活动中存在着三种优势:

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国际生产,能够在东道国与当地企业竞争时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优势,是指企业技术品牌管理能力和拥有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由于市场交易存在不完全竞争、垄断、信息不对称,以及资源配置外部市场不完全等原因。通过内部化转移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可确保企业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固有的、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如优良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市场以及东道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制度、政策法规和投资环境等。区位优势是影响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选址和整个国际化生产体系布局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日益变化的动态环境中。尽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企业国际化研究领域十分流行。但仍然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一理论对某些关键问题的论述含糊不清,几乎不能解释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时具体战略行为的差异,而且在微观层次的适用性明显劣于中观层次和宏观层次。这主要表现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无法解释以下现实问题: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在快速变化、不可预测的国际环境中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而有些原本成功的企业却元可奈何地衰落了?另一方面,虽然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虽然也提到了企业的利用优势问题,但却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即没有回答以下关键问题:企业如何培育有价值的资源?企业能力的根源在哪里?

二、动态能力

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要求企业重新审视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动态能力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被用来探索企业在动荡变化的环境中实现不断成长的途径。

Teece在战略框架中引入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整合、建立以及重构企业内、外能力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Eisenhardt定义动态能力指企业应用资源的流程,尤其是整合、重组、获取和让渡资源的流程。来匹配甚至创造市场变化。Zollo从组织学习的视角认为动态能力是组织活动的可学习的规则模式,体现为企业知识存量和新知识的开发。Teeee描述了动态能力的三大特征维度:明确的流程、资产、路径。Luo认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进行动态地调整与演化。提出动态能力可以看作是“高阶”能力,将动态能力细化成三个方面:能力拥有(Ca,oability Possession)、能力配置(Capability Deployment)和能力提升(Capability Upgrading)。Zott(2003)提出动态能力具有资源配置时机、成本和学习三种特征属性。时机指现有资源重组的速度和获取新资源的速度,成本指交易成本和传导成本、模仿成本等。

综观所有这些定义,环境的动态特征是动态能力概念的出发点,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是这些定义的共同特征。动态能力强调“动态”和“能力”两个方面:“动态”是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不断更新竞争力的能力:“能力”是指则强调了企业在正确处理、整合和重构企业内外部组织知识、资源和技能以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跨出国境,所遇到的问题较之单纯国内经营的公司更为复杂,评价跨国公司的绩效更为困难。地域上的分散性给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管理和内部的人财物等交流调控增添了困难,同时国内外环境的差异也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和风险。面对与国内市场环境迥然不同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需要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运用现有的资源。对自身原有能力进行相应的革新与升级,开展业务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某一种或几种能力并不能有说服力地解释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的持续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存在于整个能力体系当中。而且,在动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建立在原有能力体系基础之上的竞争优势经常会受到削弱,这就要求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不能只将能力简单地延伸到外国市场,而是需要企业在一体化的全球范围内对能力进行战略性配置,对其能力体系进行动态管理,建立新的能力体系,将各种能力与当地的经济条件相结合,形成差异化的而且相

互协调的各种活动,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构筑起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实现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统一,从而获得持续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竞争优势。

跨国经营是企业国际化配置资源的一种战略选择,动态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整合、构建和重组组织内外部资源和能力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维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动态能力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相比较而言,从企业微观运营层面使企业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中通过能力拥有、配置和提升而创造价值,帮助企业重构适合不同市场环境的能力体系。

三、海尔案例研究

1984年12月,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正式成立,经过18年的发展。海尔集团已从当年员工不足800名。销售收入仅380万元。亏损却高达147万元的集体小厂,一跃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贸易与金融于一体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并朝着“世界500强”的目标不断奋进。海尔产品也从原来单一的冰箱扩展到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等领域,产品包括86大门类,一万三千多个规格品种,海尔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 180亿元。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案例研究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检验动态能力理论对于解释国际化竞争力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中是否适用:另一方面在于总结企业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是中国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之一,是国际化绩效较好的有代表意义的中国企业。海尔的国际化道路,值得总结和研究。笔者根据Luo等学者提出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以海尔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向跨国企业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构建、配置、并更新自身的资源、能力组合,详细论述在国际化过程中如何构建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满足全球化竞争的要求。真正成长为一家有品牌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全过程,

1,能力拥有(Capability Possession)。能力拥有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建立的不同,难以模仿的资源,既包括企业的财务、技术等实物资产,也包括品牌、声誉、组织结构等无形资源,这些能力一般很难模仿、但可以产生经济回报和竞争优势。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的能力如果具备有价值、稀缺、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等四个特点就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能力拥有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潜力,是企业国际化成功的重要基础。

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一直强调无内不稳,如果在国内没有市场竞争力,也就不可能到国际上去。企业国际化一定要首先立足国内,为开拓国外市场打好坚实的基础,即“无内不稳”。

1984年-1991年,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实施名牌战略,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个冰箱产品。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经验,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管理模式,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海尔以后的战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2年~1998年,多元化战略阶段从整体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1999年3月,海尔集团投资3 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坎姆顿建立了第一个海外海尔工业园——美国海尔工业园,在美国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地化经营模式。以此为标志。海尔的海外直接投资彻底摆脱了为出口服务的目的。真正进入到国际化阶段,也就是说海尔用了11年的时间苦练内功之后才开始的国际化道路。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拥有知名度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才能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海尔国际化战略的目标就是实现海尔品牌国际化。海尔集团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路线采用先出口再直接投资的方式,具体发展路径是:出口——联合设计——建立贸易公司——当地生产,1990年海尔冰箱首次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海尔集团初步打开了国际市场,为海尔产品争得了一席之地,这为海尔随后开展海外直接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创造了条件。海尔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为国际化奠定基础,在国内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生产体系参与模式多数采用分包、OEM等形式,把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相结合,很多企业出口的时候以出口创汇为导向,而海尔却以出口创牌为导向,跨国经营中,海尔集团则坚决贯彻“创牌而不单纯创汇”的原则,无论是产品出口还是海外直接投资。海尔集团均坚持采用自有品牌,凭高质量让用户对海尔品牌达到“认识”的目的,这也给海尔企业的国际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总之,能力拥有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化首先必须拥有当今企业国际的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能力。因此,为了国际化的远期目标,中国企业可以借鉴海尔模式,应当积极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企业自己的国际化品牌,为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能力配置(Capability Deployment)。动态能力理论更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但来自于企业独特的不可模仿的资源,资源的配置方式也有重要的影响。当资源被以外部和内部动态相结合的适当形式运用到竞争环境中去时,资源就会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Teeee指出在动态的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及时配置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利用动态能力更好的配置组织内外部资源。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企业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发展。张瑞敏认为要与对手共生共赢,与对手应对话而不应对抗,不仅要竞争而且还要竞合,要想办法寻求双赢。成功的企业擅长通过整合优秀企业资源为己所用,其目的就是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利用合作方的优势资源,弥补自己的劣势。海尔整合资源的理念是“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2002年1月8日与日本三洋公司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达成战略联盟关系。海尔用三洋的日本网络销售海尔产品,三洋用海尔的中国网络销售三洋产品,海尔成功地进入日本市场。2002年2月20日与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采购成本和制造规模优势互补、双赢发展,为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持。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合作,使海尔集团在国内巩固了洗衣机技术的领先地位。另外还与德国的迈兹、荷兰飞利浦、日本松下分别在全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变频技术等方面建立了技术联盟关系,形成海尔在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

总之,企业在国际扩张中的能力配置是一种管理活

动,企业要改变观念,积极接收来自于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资源,把可获得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动态配置。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充分发挥企业资源在国际化的作用。将企业的内外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是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一环,双方将利用自己在技术、营销、网络、市场等方面的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强强联合,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海尔与三洋的合作、与台湾声宝的合作为海尔节省了时间,提升了对国际化环境的适应力,提高了竞争力,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

3,能力提升(Caoability Upgrading)。环境动荡是提出动态能力理论的重要背景,而如果将组织看作是一个知识系统,能力提升是解释国际化成功的重要思路。跨国公司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拥有和部署能力的能力。而且也取决于其获得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能力提升。

海尔的海外建厂并不仅仅为了实现规模生产,提高营业额,更主要是通过品牌的本土化克服来自陌生国家市场的信息、语言、文化、教育、商务实践和法律的障碍,更快更准确的了解当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否则,由于经验和信息的缺乏形成的不确定性足以阻碍国际化的发展。逐步将品牌扎根于当地的消费者。真正实现与用户“零距离”。这就是海尔海外建厂的根本目的。例如海尔集团根据美国独身者和学生的消费特点,在美国市场上推出了60升到160升的各种类型的小型冰箱。2001年。海尔推出的小型冰箱在美国180升以下小冰箱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超过30%。再如,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上推出的“迈克冷柜”将冷柜的下部设计成抽屉式,充分考虑人机工学。使身材矮小及不方便使劲弯腰的人,能轻易地存取深层的食物。该产品一问世就深受消费者欢迎。海尔产品更加贴近目标市场。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海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从顾客和供应商等多种渠道提升能力,针对性的进行产品研发、销售,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能力提升是企业接收来自于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知识和资源等,又要对企业原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新。跨国公司需要持续地建立和提升它们的能力,促进知识的转移,在不确定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找到新机会。在国际化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组织学习并实现国际化相关知识的获取和积累,不断进行能力提升是企业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关键。

四、小结和启示

跨国公司是适应生产高度国际化的企业运作方式和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当今动荡的国际环境中要求得生存和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在国际扩张中的动态能力,从而达到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目的。与以往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优势的角度分析企业国际化扩张不同,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论证了跨国公司的动态能力影响机制。扩展了理论文献的研究,为企业实证研究建立理论框架。同时,本文为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本文拓展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优势的观点,单纯的所有权优势与区位优势的组合已经无法成为跨国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认为具有能力拥有、能力配置、能力提升的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克服异域性劣势、将自身独特的资源能力优势拓展到外国市场并建立持续性竞争优势。研究结论表明: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不仅仅表现为一个企业拥有的独特资源。更重要的表现在企业的能力配置,通过能力提升,不断创造新的能力,对公司资源、能力的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海尔偿债能力分析 第5篇

1、案由:

“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别从海尔的市场观、质量关、服务关、人才观等不同角度诠释了海尔的企业文化,从上述案例可以得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

2、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企业的管理和形象提升有直接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精神,是企业核心力量的诠释。核心价值观也称为“关键信念”,它是一个组织所拥护和信奉的东西,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信条,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一些原则。

“以人为本”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而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站在企业员工和用户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文化是通过长期的总结归纳出来的有利于发展的精神指导,具有强大的历史根源和理论依据。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并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营销以及技术研发进行指导和规范,形成具有企业特征的经营运作模式。就当前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规范性,是企业建立健康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是将企业职工与管理层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文化结晶,企业文化的功能性和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当前正在市场经济中掀起一股建立企业文化的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的系统化建设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具体来说,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第一,企业文化能够有效的团结企业员工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知识经济、信息元素等充实着整个社会以及市场,企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企业的优秀人才。因此,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在企业管理中需要关注人的力量,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总的来说,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加强人的管理,注重人的思想以及道德,以及人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根本作用就在于能够凝聚人的力量。企业文化具有粘合剂的作用,能动的将员工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形成目标明确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利益和企业员工的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实现企业价值和企业员工价值的和谐统一。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约束的双向作用。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文化有效的将企业员工目标和企业整体目标统一起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目标,参与市场角逐,在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企业管理中,利用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同时,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的主体映射,也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和核心。在市场竞争中,优秀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管理的成功标志,而企业形象的主要塑造动力来源于科学的企业文化。第三,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起着中坚作用,是整个企业行为规范的典型代表,也是整个企业组织力量的缩影,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将企业价值观人格化,提升了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是企业精神的实践者,对企业员工具有引领作用。在科学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作用无可替代,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科学地对企业进行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合理化、有序化。

二、如何加强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定,需要企业文化的规划和约束。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但是却不能从心理上凝聚每一个员工的内心,而企业文化从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从精神上引起共鸣,从价值观念上引起重视,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实现企业职工与企业目标的协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提升企业形象。所以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加强企业的人本作用,注重以人为本。

首先,需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取得市场竞争胜利的决胜因素。提高企业的人本思想,需要建立其系统的价值观,统一企业主体的思想观念。建立起包括企业的形象在内的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内在精神,完整的企业文化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只有坚持以为文本,注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服务人,注重思想的先导作用,通过有效地激励措施来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质,是企业效益得到最大化。另外,通过建立有效地企业文化长效发展机制,完善企业文化以及职工思想,保障其思想的高度纯洁,以及文化的丰富合理。

其次,立足企业实际,关注细节。建设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内部企业文化,需要站在企业的当前实际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从内之外,统一协调。企业文化是一种内生的企业力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发展的潜在动力,不是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的理论,强大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基础上的,服务于企业主体,同时推动企业主体的发展,因此,在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过程中,需要注重细节,才能真正起到促进企业管理的作用。因为企业文化蕴含着特有的企业价值,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都有影响作用,所以,在企业中,需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细节生活,从细小处着手,只有通过仔细观察,从细微处进行文化整合,才能建立较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较好的推动企业管理。

最后,综合企业员工的整体思想,形成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如果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具有激烈和引导的作用,必须是企业文化建立在符合企业员工利益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实现企业主体的价值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因此在建立以人 为本的企业文化需要融入企业员工的意识,获取企业成员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如此,企业文化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空间,员工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的内涵对自己进行规范和引导,只有在认同的基础上才能促进自我的认同感。另外,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所以,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远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整体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进行科学的引导。另外,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需要走进企业员工内部,要有概括性的企业文化特征和标志性事件,要有典型性的企业实践和代表人物及思想观念,也要有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综合整体的企业思想,达到完成企业目标的企业运作。

结语: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整合,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具有推动作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形象,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必须要深入人心,成为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符号。

海尔案例分析 第6篇

团队:CREATE

队员:俞夏芹、储静、张晔、王妍、马彩霞

提到海尔,无疑是中华民族品牌的骄傲。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在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海尔让所有人惊叹它的崛起速度,也成为了众多企业效仿的榜样。

海尔的成功不得不提到它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他把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带进了海尔。首先,从技术创新上来看,海尔从一开始就狠抓产品质量,并不断进行产品革新。其次,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是海尔的一大亮点,海尔懂得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就是赢得自己的发展机遇。再者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海尔的在位监控制度,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海豚式升迁制度等等,都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管理效率也随之大幅提高。当然,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海尔以联合舰队的形式凝聚在一起,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自己的团队拥有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然而,自2005年开始,海尔的发展就停滞不前。其原因有四.其一,海尔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规模,从电冰箱到洗衣机再到几乎所有的家电,再到手机和个人电脑甚至到海尔药业与餐饮业,这样的规模扩张的确使海尔成长为一个跨越多种领域的综合性集团。但这同时也导致了海尔的发展停滞。盲目的扩张使海尔的核心技术研究力量不能集中,形成不了有力的技术竞争力,生产的产品甚至没有好的质量保证。以海尔的手机来说,没有有力的技术创新,反修率极高,很难和市场上专做手机的品牌进行竞争。其二,海尔引以为傲的人才管理制度现在看来也有它的弊端。工作人员的薪酬、升迁完全和指标挂钩,这样的奖惩制度形成了海尔的“短期文化”。各个部门为了完成指标只顾眼前利益,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另外,海尔倾向于对员工个人的考核,而非对于一个团队的评价。个人主义泛滥,每个人只注重自己的工作绩效,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其三,海尔的售后服务一直是海尔的一大亮点,但是好的策略执行起来往往并不如人意。海尔努力降低顾客的投诉率,因此工作人员就以不被投诉作为标准,而不是真正考虑顾客的的期望。因此海尔的服务只能说是做到了低投诉率,并未做到高满意率。其四,海尔作为一个为消费者所熟知的老品牌,并没有重视广告文化建设,卖点的炒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感情及高附加值的追求,反而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品牌审美疲劳,希望尝试新的口碑较好的品牌。

上一篇:常用毕业祝福寄语40句下一篇:第三章单元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