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2024-08-04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精选18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篇

蒋滨竹

转眼间我来到了2050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手机功能可真强大,它不仅可以打电话、发微信、看视频、听音乐,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今天下午,我正在写专题文章,忽然忘记了一些事情,就打开手机问同事,点击了一下她的照片头像,手机自动帮我接通电话,问了同事之后,才想起来。她在挂断之前,还夸我旁边的那盆花真的又漂亮又香呢。

写完文章之后,想看会书,才发现最近忘记买新书了,我点击了一下启航图书门店的软件,选了两本我最喜欢的书,这里面有很多书,都是正版的。有两种选项,一个是自己到店去取,另一个是,直接投影到墙壁上看。我还是比较喜欢老式看法,拿着书看比较有感觉,所以选择了自己去取,还可以出去透透气。

我打开手机准备出门,它现在在手里就成了遥控器,我按了一下“锁门”键,很方便连钥匙都不用带了。然后点地图软件,从地图上选择了那家经常去的启航书店,离我家有点儿远。然后,手机就变成了一个飞行板,这样的飞行板和我小时候玩的滑板差不多,就是会飞。我踩在上面,虽然距离我有几公里的路程,但是一转眼的时间就到了。

我取了购买的书,用手机交了钱。天气很热,想着到家后先洗个热水澡,然后点击“热水”键,家里的浴缸会自动帮我提前放好热水,等待我的使用。等我到家门口时,点击“开门”,门就自动打开了,真的太方便了。

天黑了,我就又点控制家具的软件,点了控制厨房,做饭的那套锅碗瓢盆都有序的摆放出来。饭后,和家人一起下会棋,点击“下棋”,手机自动在墙壁上投影出来棋盘,开始了我们悠闲的生活。

科技的发展真的是越来越快,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美好。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2篇

我,一个平凡的后辈,能够在千百年之后的今天看到这些呕心沥血方才完成的巨著,并且从中窥见一些古人的精华所在,又是何等的荣幸与欢欣。书,我感谢你,是你将我带入了一个个奇妙的意境,又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启发我深思:今生今世,我怎能不与你同行?

读书人自有读书人的境界,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在古代,穷困潦倒的秀才在冰冷的锅台旁津津有味地吟诵《大学》、《中庸》固然有些可笑,那映雪夜读的受苦状何尝不让人费解?而苦吟“推”与“敲”的贾岛在常人看来简直有点迂腐。他们是这样的与书寸步不离。

我与书的故事,平平淡淡,没有曲折的情节,更没有惊险的.回忆,有的只是那一份难以言传的缘。我相信我看到的每一本好书都是幸运的垂临,这更使我加倍的珍惜,自小如此。

记得一次我过生日,妈妈送我一套《四季故事书》我非常高兴,每晚都把它们放在枕头边看,每天翻阅几页,渐渐的,书中的故事一个个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次看完后,才察觉到自己已经看了这么多页了。4天之内我看完了全套书——4本!看完了之后,我仍然沉浸在书的情节中,仍然回味无穷。于是,

又仔细的翻阅了一遍……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3篇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4篇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提示:仔细看图,要写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endprint

一、照样子连线。(9分)

1.看清楚,再连线。

2.读准确,再连线。

二、用“○”圈出声母是翘舌音的字。(5分)

三、看拼音,写词语。(10分)

四、读一读,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序号。(9分)

五、比一比,组成词。(8分)

象( ) 为( ) 找( ) 可( )

像( ) 力( ) 我( ) 河( )

六、读词语,按要求分类,把序号写在合适的横线上。(6分)

①飞机 ②学校 ③蝌蚪 ④云彩 ⑤汽车 ⑥水草

⑦太阳 ⑧黄鱼 ⑨军舰 ⑩柳树 燕子 羊群

天上有:

水里有:

地上有:

七、照样子连线。(11分)

八、照样子,写句子。(6分)

九、选择合适的词填空。(7分)

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十一、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6+3分)

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十二、看图写话。(16分)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作文 第5篇

一只海燕在飞行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能预见雷雨天气。

一天,海燕对船长说:“暴风雨要来了,早点避风吧!”

船长说:“现在晴空万里,风平浪静,哪里会有什么暴风雨!”

于是,船长命令船只继续航行。

又过了几个小时,好心的海燕再次飞过来提醒船长,说:“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您赶紧到海湾避风吧!我也要找地方躲一下了。”

船长说:“我的船很大,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我才不怕呢!”

没过多久,暴风雨果然来临,船被打翻了,船长抓着一块木板侥幸逃生。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作文 第6篇

大象在一棵大树下召集山林中的居民们开会,要大家推选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标兵。

灰熊说:“金丝猴和梅花鹿是互相帮助的好邻居,我推选他们。”

灰兔说:“熊猫和长颈鹿是好朋友,我很了解他们。”

刺猬、猩猩、松鼠等也都纷纷推选了他们认为的互帮互助标兵。

这时,一只狼和一只狈在大石后探出头来,狼自言自语地说:“要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谁也比不上我们。”

狈附和道:“是啊,是啊。我用半个身子爬在你的背上,你用前脚奔跑,我用有力的后腿拼命帮助你,这样我们两个合在一起,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我们行动一致,配合默契,谁能比得了?”

大象听见了,把狼和狈叫到面前,大声说:“对,对,你们合作得的确很好,步调一致,简直天衣无缝。不过,你们互相勾结,做的都是偷鸡摸狗的坏事,是名副其实的狼狈为奸。你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真让我们气愤!”

狼和狈见大象把有力的长鼻子向自己伸过来,知道事情不妙,互相使了个眼色,狈“嗖”地一下迅速爬在了狼的背上,一溜烟地逃跑了。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说过狼狈为奸这个成语呢?狈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一旦没有狼的扶助,就不能行动。虽然它们的确是合作得很好,可是它们却是做坏事,这样怎么能成为大家的榜样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7篇

我们来到一座山脚下,妈妈说:“看,这就是莲花峰。”我仰头一看,哇,这就是“莲花峰”啊!妈妈说:“这边的山势相对平坦些,上山的路一定好走些,我们就从这儿往上爬吧!”

莲花峰和陵园山之间有条沟,这条沟里有一条不太平坦但也不很陡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小路两边的坡地里有正在成熟着的豌豆,地里有农民阿姨在摘豆荚。征得阿姨得同意,妈妈给我摘来一捧嫩豆荚。妈妈教给我怎样拨开,吃里面的清香甜嫩的豌豆。

正式爬莲花峰了,这路突然就难走起来。在一人多高的灌木丛当中,有一条又陡又滑的窄路。妈妈在前,我在后。妈妈拉着我吃力地爬呀爬。沿路都有各种花香,或浓或淡,五颜六色的。有紫色的葛花,金黄的蒲公英花,白边黄心的油桐花,还有白色的刺花。最多的是葛花,一串串的,细看有些像一只只蛾子,聚在一起,排成整齐的两行。沿途有许多鸟叫,此起彼伏,好像是在唱欢快的迎宾曲,欢迎我们的到来。走着走着四周越来越静,阳光也变得星星点点起来。因为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爬到了半山腰。这里全都是碗口那么粗的枞树,叶子很有趣,像细长的针。枞树很高,很茂密,遮住了阳光,所以我们觉得很凉爽。爬累了,我们在一棵大树下歇了一会儿,吃了点水果,接着又赶起路来。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服,最后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我的视野是那么开阔,脚下的山、前面的河、远处的房屋、公路,都变得那么小那么可爱,我不禁雀跃起来。妈妈一把拉住我,把我带到一处较平坦较安全并且便于观察的位置,让我看竹山城。“哇,真美呀!”我忍不住叫了起来。真的,我是第一次这么深刻的感受到我的家乡是那么美。竹山城就像一个宝岛,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两座大桥就像她伸出的两只手臂。碧绿的河水就像一条美丽的围巾,而防洪大堤就像一条灰白色的丝巾,紧紧围着山城。山城背倚着龙背山,像一位娇羞的.美少女,端庄,恬静。城里的楼房层层叠叠。人变成了一个小点,奔驰的汽车也变成了小甲虫。哇,竹山城真美呀!

我们沿着来时的路下山,我觉得似乎比上山的时候更难走,总要一路小跑,人像站不稳似的,到稍微平的地方,歇一会儿,又要战战兢兢地下,不过,没用多长时间我们就下山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8篇

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并没有将各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各类教学参考书关于教学的建议也并不完全准确具体。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习惯展开教学,结果常常是教了学生已会的,学生不会的却没教或者没有教好。

“单元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灵活而开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中的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出单元的目标,整合单元、语文教材乃至更多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获取的不再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而是一串一串项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任意一册的目录,都不难发现编者将每个单元的课文以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录。这样一来从宏观上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并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力求保持每个单元的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资源整合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但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机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单元包含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练习6和习作6。通过集体钻研教材,课题组尝试进行这样的整合,目标如下:

(一)识字写字

1. 独立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用钢笔写好“垮”“碎”“竭”等左小右大的左右结构的汉字;用毛笔学写“装”“帮”含有衣字底、巾字底的汉字。

(二)阅读

1. 朗读诗文,特别是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能体会诗歌表达的儿童纯真与朴素的美感;

3. 背诵诗歌3篇;

4. 课外阅读美文诗歌;

5. 体验与同学交流阅读美文诗歌的乐趣。

(三)习作

1. 能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修改习作,正确使用添加和删减符号;

3. 画出自己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他人分享;

4.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

(四)口语交际

1. 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 能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同学和亲人。

(五)综合性学习

1. 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2. 走进社区,利用手抄报、剪贴报和宣传画等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11课时):

(一)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

1. 书写练习:1课时(可分在每课时10分钟)

2. 朗读《沙漠中的绿洲》,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热爱。(1课时)

3. 朗读《云雀的心愿》,体会云雀的心情,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2课时)

4. 学习“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形声字的特点。(1课时)

(二)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小池》

1. 学习《池上》,懂得诗意,感悟儿童的天真无邪;学习《小儿垂钓》,边读边演,体会儿童的可爱(1课时)

2.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诵读成语。(1课时)

3. 古诗小擂台:搜集、诵读一组描写儿童的诗词,开展诵读小比赛,以赛促读。(1课时)

(三)习作

1.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1课时,不算总课时)

2. 习作及修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2课时)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 口语交际: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1课时)

2. 综合性学习: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1课时)

3. 毛笔字练习。(1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以《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为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植树造林”有关,都传递了“爱护树木”这样的环保理念。于是,将两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教,并将主题确定为“环保心愿”。

教学时间仍然为两课时,相较中规中矩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任务明显增多,课堂容量变大,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更加熟悉文本,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课时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生字和疏通文本、理清脉络的环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这些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将两篇课文通过“心愿”一词巧妙串联,阿拉伯人民和云雀一样拥有共同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接着开展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读“沙漠”的成因。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分析阿联酋王国的沙漠和云雀看到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通过自读分析,很快地归纳出阿联酋王国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而云雀看见的那片沙漠是遭到人为破坏的结果。

第二步,领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个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归纳得出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消失,从而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森林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阅读云雀回到家里后的对话,得出森林具备“调节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再三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云雀的心愿》是篇童话,语言生动,内容简单,主要以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文章条理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和准确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这使得教学过程能得以流畅地进行。

第三步,分析阿拉伯人民为了实现心愿做出的努力。

通过自读和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经教师整理归纳,知道阿拉伯人民为了将盐碱地改造成绿洲,“不惜代价培植花草”并“精心侍弄细心呵护”,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的沙漠绿洲———迪拜。

相比较《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那么清晰,需要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教师的问题。这对于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于是,我采取的自读配合小组交流,试图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迪拜的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了解“绿洲”的美丽,衷心赞叹阿拉伯人民为实现心愿做出的“壮举”。同时,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迪拜街景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重点解读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让“心愿”在课堂响起,在心田回荡。

首先,回到《云雀的心愿》,读一读小云雀表达心愿的句子,体会它植树造林的决心。

然后,写一写。“让我们先在心里和云雀一起种下一棵树,如果要在树上挂一张‘心愿卡’你想写上什么呢?”这是一个拓展延伸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心愿语”的形式写下来,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又能真正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样的情感目标种植进学生的心田。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全方位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整合过渡自然又巧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教学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实现了两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用教材的目标。

最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上网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对孩子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宛如植树。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才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学语文体系也是一棵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教材观,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一棵树,必须有根有枝有叶有脉络。

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实施语文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学生也是一次新鲜的学习体验。通过不一样的奔跑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给师生都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起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要:<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参考文献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9篇

b€"Do gu€#7 ji€"? f€"Vn g€"V bo h€? xi€?

( ) ( ) ( ) ( )

ji€鄌 ji€#9 m€鄌 xi€醤 zh€鄋g zh€鄋g

花( ) ( )菜 草 ( ) ( )弃 蚊( ) ( )单

二、请你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3分)

混沌(h€鷑 h€鵱 ) 莲花落(lu€? l€鄌) 聪颖(y€#5n y€#5ng)

洗(澡 操) 莫(名 明)其妙 (幸 辛)亏

三、按要求答题。 (12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分)

激动 感动 沟通 连接 反映 反应

王明听了李老师的话深受(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 )了人们的心灵,而且( )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根据要求写词语。(5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2分)

缕缕( )香 平( )无奇 高深( )测 豁然开( )

(2)根据提示写词语。(3分)

①写作文时,我想用 、 等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②“今天晚会来的都是娱乐圈的大腕!”这句中“ ”是新词。我还知道的新词有: 、 、 。

3.连线。(4分)

问候语 “真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道歉语 “您辛苦了!”

慰问语 “张华最近忙吧!请转达我对他的问候!”

告别语 “希望不久的将来还能在这里欢迎您!”

四、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里干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2分)

2.我们的日子清苦。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用关联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2分)

3.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照样子续写一个句子。(4分)

花开了,就像花睡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似的。

,就像 。 ,就像 。

五、拓展积累。(4分)

小时候,你一定也学过不少童谣、谜语,回忆一下,并把它们写下来。

童谣:

谜语: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君子不失色于人, 。

礼到人心暖, 。

2.《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我”回忆了 、 、 等童年在园中玩耍的情境,表达了作者 之情。

3.“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句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 ,第二个“长”的意思是 。

4.《谈礼貌》一文在开头引用古训之后,通过 、 、 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重要性。

七、阅读感悟。(23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细心回答问题。(9分)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爸爸的叮嘱”指的是 。 (2分)

2.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文中的“我”所看到的这一幕。(1分)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3分)

4.“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3分)

(二)认真阅读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春天的心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舒展着身姿,一面怒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下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面前,便使劲儿地唤着花朵,有的还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花苞似的期待,我怎能不答应呢?我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就和另外几个孩子(激烈 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脚跳呢?

⑥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走路(竟然 果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⑧那一刻,看着那些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都有一颗春天的心,就像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恍然大悟:

2.用横线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2分)

3.第⑤段中说“一个女孩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请想一想,女孩会说些什么,并将其写下来。(3分)

4.短文第⑦段中“我恍然大悟”,这里的“我”明白了,刚才那些孩子并起脚跳着跑,是为了 。(2分)

5.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3分)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谈谈你的见解。(3分)

八、习作。(30分)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五单元作文 第10篇

浓浓的三角眉,大大的灯泡眼,扁扁的小鼻头,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负责我家地段的清洁工。

本来,我打心眼里有点讨厌她,因为她全身脏脏的,头发蓬乱,没有一处是我喜欢的。可是近几日,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对她的看法完全不同了,使我敬佩她,喜欢她。

那是一次暴雨天,我坐在客厅里看武侠片,突然从楼底下传来“刷——刷——刷”我向窗口望去,原来,负责我家地段的清洁工,开始工作了,我朝她:“喂!阿姨,等雨停了再来扫吧!这样会感冒的。”她也对我喊:“不行!等雨停了再来扫的话,水和垃圾合成一块,会发出很难闻的气味。”我很感动,她虽然是负责我家地段的清洁工,但是她也未必要在这个时候扫啊!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晚,天乌黑乌黑的,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在离家不远的拐角处,自行车突然不听我的使唤,叫它拐弯,它偏不拐,就要向前直去。从我嘴里发出一声尖叫“啊”。我的腿流出了鲜红鲜红的血。负责我家地段的清洁工,听到了,以急促的脚步向我走来,马上抱起我,朝家走去,向我拿了钥匙,开出门,找到药箱又帮我打电话给妈妈,真是手忙脚乱,这一幕幕我都看在眼里,当我醒来的时候,清洁工已经不在我身边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1篇

我妈回家了之后,在我的写字桌上安放了一个预防近视、纠正坐姿的纠正器,我的脸只能靠在上面写作业。这个姿势令我难受极了,因为有些字在比较下方,这个纠正器不偏不倚正好挡住了它们,所以写作业就特别不方便。

晚上吃饭,我本能地伸出筷子想夹一块红烧肉,妈妈却一筷子打在了我的手背上:“不能只吃肉啊,要多吃蔬菜,对眼睛好!”话音刚落,我的碗里就多了芹菜、花菜还有白菜。没办法,我不得不吃掉它们,为了眼睛,也为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近视的度数不断地上升。医生说,一是因为疫情期间电脑看多了;二是因为我开始发育,眼轴拉长,度数也自然会上升。

一次测视力,别人看的“e”字都很小很小,而我的“e”却比他们大了两到三倍,所以每次测视力都是我最自卑的时候。本来我的近视度数是五十度的,而现在已经上升到两百多度。

最令人烦恼的,莫数游泳了。我是近视眼,再加上游泳镜比较糊,较小的东西我几乎都看不清。更叫我烦恼的是,老师还让我看闹钟计时,一百米需要游多少时间。我摘下游泳镜看了半天,到底几分钟呢?当时我对速度这玩意儿没多少概念,便随口说了个数:四分钟。身旁的同学们都笑趴在水底了,我尴尬极了。他们对我说:“你游得最快,我都游了两分半,你怎么可能游了四分钟啊!”最后,经过老师的推算,我游了两分零六秒。

更夸张的是,我不仅近视还有散光。我上台比赛或者表演时,都是要摘下眼镜的。有一次比赛,一位工作人员对我说:“到你上台时拿这个编码的话简,不要拿成另一个了。”我点了点头,瞟了一眼,两个话简的编码很像。我继续看别人比赛。过了两个小时,轮到我时,我紧张极了,看了一眼话简,嗯,对!有两个“y”,我抓起话筒就奔向后台,直接上场了。怎么话简那么大声?后来才知道拿错话简,没拿到好名次。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2篇

前一大周我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把书包往宿舍里一放就跑进了教室,刚进教室我看见别的同学都把作业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了,我看见他们拿出来了我也要拿出来:“数学书、数学本、英语书、英语本……”“哎呀!糟糕我的语文书在这里,可是我的语文本没有了,怎么办啊!”我心里特别紧张。上课了我心里紧张得不得了,想着:老师千万不要检查作业啊!如果老师要是知道我写又完成作业会骂我的。老天保佑啊!希望今天不检查作业。

到了星期三冯老师说:“拿出你们的作业来!”同学们都把作业准备出来了,而我还在抽屉里躲着不敢出来。这都是我在家里走得太匆忙没有好好的检查作业的,后果啊。上课了我从抽屉里钻了出来,很紧张。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3篇

我于1881年出生在浙 江省绍兴府 城里一个 姓周的家庭, 父亲是读书的 , 母亲姓周 , 乡下人 , 她以自学修 得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 在我幼小的时候, 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13岁时, 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 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 约有三年多, 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 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 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 了的读书 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18岁, 便旅行到南京, 考入水师学堂, 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 我又走出, 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毕业之后, 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 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 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 再到东京, 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 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 也失败了。终于, 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29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就走出, 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 第三年又走出, 没有地方可去, 想到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 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 绍兴光复后, 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 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移入北京, 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1926年,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 说我不好, 要捕拿我, 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去做厦门大学教授。12月走出,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4月辞职, 9月出广东, 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 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1918年,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 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 一本回忆记, 一本散文诗, 四本短评。别的, 除翻译不计外, 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930年5月16日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4篇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5篇

现在,我的习惯就是看书,看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装》,看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等等。接下来,就为大家揭晓我是如何走进这些经典作品,并且去读的.。

那时候,我已经8岁,已经一年级了。在某一天,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买书,她就首先给我挑了《卖火柴的小姑娘》,我看了看,觉得还行,就去付款了。回家之后,我仔细地阅读了几遍,觉得很好看,便放进了我的“珍书阁”。读完之后,我用电脑查询了《卖火柴的小姑娘》的作者安徒生的资料,看见他的著作有很多很多,例如:《皇帝的新衣》。然后看了些许的精彩片花,并且还了解到,他写的作品,至今为止,还深深受人喜爱。后来,我又去了一次新华书店,把安徒生的著作全都一网打尽了,回家之后,我认认真真地看了好几遍,觉得很精彩,于是,继续看,继续看……接着,我又迷上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了解到,《红楼梦》的体例是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原版名称叫石头记,是手抄本,而且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在河北唐山,而且,有趣的是,这里面人物的角色都配有可爱的解释。继而,我又读了许多著作,如《西游记》、《水浒传》等等多本著作,都很精彩,值得我去认认真真地看。

我感谢,我能生在这个世界上,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世界上,当然这得感谢我的慈母,把我降临在这个世界上,当然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我的爸爸,还要感谢我的老师教我怎样读书写字……我爱你们,爱这世界上的所有人,我—爱—你—们!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6篇

那是我第一次去画画,在一个下午,我在画室里,老师让我们临摹一副人物素描,经过几次次的修改,结果还是不如我意,看见旁边的人用笔描绘着那些人物的脸,不论是从结构来看还是用笔轻握,都没美丽极了,看到这,我下定决心要把美术学好。

于是,妈妈便开始供我画画,从此,我便开始学习美术类。我认真练好每一个起稿,线条,上调子,人物结构……回家后我也继续复习学到的知识。有时练到手臂发麻时,我才会休息一会儿,很快,我的画技也大大地提升了。可时间一长,这种单调。艰辛的学习让我很烦恼,我开始心不在嫣,自己对着画纸发脾气,有时甚至想放弃,连美术班都不去了。我真想放弃,不再画画,于是我又回到以前的日子里了,妈妈发现我这种现象了。她并没有责怪我,并对我说:“成功贵在坚持,成功,成是功的`积累,功是成的基础。没有了功也就没有成,不经一番风雨,哪能见彩虹”!

听了妈妈的这些话我又鼓起勇气,我更用心学起来,终于有一次参加画室的美术打分,我获得了成功!

我在付出和坚持中收获利成功,我在绘画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7篇

秋天到了,果园里一片丰收的景象:苹果笑红了脸,葡萄换上了紫盈盈的新衣服,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满树的红枣,似珍珠,赛玛瑙。我忍不住拉上爸爸去打枣。

我们拿着竹竿,挎着篮子,高高兴兴地来到枣树下,我放下篮子,把竹竿升得高高的,对准一颗颗又大又红的枣子,使劲一敲,“啪”一声就落下来了,这清脆的声音成了一支优美动听的歌曲。爸爸负责捡枣,他跟着节奏,踩着鼓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就像表演着欢快的打枣舞。许多枣子从我眼前飞过,我看不清眼前,摔了一个大跟头,爸爸在一旁说道:“别着急,慢点打,我快跟不上你了。”于是,我放下竹竿,停止了这段打枣舞,渐渐地,篮子里就装满了,

我和爸爸在篮子里挑了两个红红的枣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又甜又脆,比吃了蜜还甜。吃了几个,我又忍不住打起枣来,大枣纷纷而落,芳香四溢,我们兴致勃勃地弯下腰,捡起枣来,篮子里装得满满当当,我们挎着篮子,满载而归,一路上喜上心头。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腊八粥 第18篇

课内: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最好的老师》

课外:

“指向科学精神的发现”选文:《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给孩子们讲阿基米德的故事》《达尔文的童年》(选自人教版 《同步阅读》六年级下册教材。原文略。)

“指向议论文体的表达”选文:《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说勤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备课构想

1. 主题的形成。本单元导语这样表述:“你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本组课文将着重让我们感受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纵向比较,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这就形成了本组教材的教学明线:探明科学精神的内涵。

再横向对照本组课文,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说理性的文章,其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显然是典型的议论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小学阶段首次真正接触议论文体,是该珍视的独特阅读体验。因而,本单元导语中还要求“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从中体会议论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这就形成了本组教材的教学暗线:领悟议论文体的表达特点。

2. 目标的辩证。以上对于本单元教学明线与暗线的思考,既明晰了单元教学目标,又对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提出了要求。显然,仅凭本组的四篇文章来感悟科学精神的内涵,领悟议论文体的表达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而摆脱单篇文章的独立教学,避免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课课清,更是必要。如何以更大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发现为核心目标,多阅读、多比较、多质疑、多实践、多分享?这就架构出了本组教材的教学实施途径:群文阅读。

3. 结构的建立。群文视角中的本组教学,主要由精读、群文、口语交际(辩论)、习作、读书课等部分组成,在原来教材的编排上需做大胆的调整。群文主要补充两类:其一,包含科学精神特质的文章,以丰富科学精神的内涵;其二,体现说理性的议论文章,以比较发现议论的表达方法。习作上原本的编排与本单元主题无关,建议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后安排的小练笔作为习作内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此项习作更符合本组文章的表达特点,更有助于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读书课将推荐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相关作品,如《居里一家》《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星光璀璨》(美国中学生描摹大科学家),并结合“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不断加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群文视角中的议论文体教学,拒绝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拒绝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的教学,而是力求在更合理的结构化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让读,让学,让发现。因此,本组教材教学安排10~12课时,分以下三步实施:

第一步:精读教学(4课时)

教学目标:把握文章大意,掌握生字新词,体会文本情感,初步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

教学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二步:群文教学(4~5课时)

教学目标: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更多地尝试更实用的生活化阅读,在有限的阅读中经历较高水平的思考性阅读与表达。

教学内容:围绕单元教学的明、暗两条线索进行。

线索一:指向发现。参考实施群文课例《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

延伸活动:口语交际·辩论,“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线索二:指向表达。参考实施群文课例《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

延伸活动:习作·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第三步:巩固提升(2~3课时)

教学目标:打开阅读视野,延伸阅读活动,丰富主题体验,反馈、整理单元学习收获。

教学内容:结合“回顾·拓展”,导读科学家传记,读书课交流。

课例呈现

(因篇幅所限,这里仅展示群文教学部分。)

课例一: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

目标指向:发现

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运用联结、统整等策略,发现科学精神的内涵,初步认识科学精神的核心特质,从中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单篇,形成主题

1.发现:“美丽”中的科学精神。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跨越百年的美丽》。回顾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生: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不仅累,而且充满着危险。并且这项研究很有可能会失败,但是她决不放弃,迎难而上,一直到实验成功。这种毅力是很了不起的。

师:是的,这种“美丽”表现在她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还表现在哪里?

生:居里夫妇千辛万苦地寻找新元素,不是为了名利与金钱,而是为了让科学为人类造福,这就说明他们的追求目标是远大的,更是美丽的。

师:的确,我们还可以从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上验证这一点,谁发现了?

生:诺贝尔奖是多么重要的奖项,她完全可以凭这个奖尽情享受,但是她视名利为粪土,一如既往地埋头工作。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是美丽的。

师:难怪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出示,生齐读。)

2.伸展:“心灵”中的科学精神。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仅说出了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更谈了自己对“美丽”的思考。这种跨越百年的“美丽”,正是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如果我们往居里夫人的精神世界再走近一步,我们会发现居里夫人“美丽”中所蕴含的更多科学精神。请拿出1号群文资料袋,阅读其中的两篇文章: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思考在这两篇文章中,你又发现了哪些科学精神?

(生自由阅读,师出示“思维导图”,核心词为科学精神。)

师:让我们来谈谈新的发现吧!谁先来?

生:从爱因斯坦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下工作的热忱。

师:请你把“热忱”补充在这张科学精神的思维导图中。

生:我原以为聪明才智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关键,读了这两篇文章,我才知道品德力量的重要。正是她的坚强、纯洁、严于律己,让她毫不妥协地、极为顽强地在科学之路上走下去。

师:请你把“品德力量”补充在思维导图中。

生:正如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中所说的“: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做每件事情,一定要尽自己所能,问心无愧。

师:请你把“坚忍不拔”补充在思维导图中。

生:老师,我能说居里夫人的研究是很纯粹、很单纯的吗?居里夫人说“: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认为她是一个很本分很地道的科学家,就是一门心思搞研究。

师: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这种科学精神就叫“执着”,请你把这个词语也补充上去。

师:同学们,透过居里夫人的美丽,我们发现了她很多宝贵的科学精神,比如:热忱、执着、品德力量、坚忍不拔……这也正是居里夫人能取得伟大成就的不可或缺的原因。

二、比较阅读,扩展主题

1.基于“同质”比较,形成科学精神的基本认同。

师:那么,是不是每个科学家都会具有这样的科学精神呢?如果将居里夫人与本单元《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的三位科学家进行对照,对他们共有的科学精神,你能发现什么?

生:他们在科学研究中都是坚忍不拔的。

生:喜欢探索,都是那种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反复试验,从发现到发明,到创造,到成就,都有执着的追求。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这样一对比,我们就发现了这些品质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在每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身上都会得以体现。

2.基于“异质”比较,丰富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

师:可是,科学精神的含义是无限丰富的,绝非只是这几种,让我们继续发现。请大家分别阅读本组单元中的另两篇略读课文 《千年梦圆在今朝》与《我最好的老师》,看看这两篇文章中又蕴含着哪些独特的科学精神。

(生阅读后交流)

生:《千年梦圆在今朝》中,中国航天人的团结协作也是科学精神。

师:现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还需要团队合作。

生:我觉得有梦想,富有激情,也是科学精神。

师:对呀,梦想的力量,就是研究过程中取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生:《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这是他在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

生:他在教育我们要尊重事实,要敢于质疑。

师: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不要死读书,对吗?

生:对,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学会独立思考。

师:你们看,科学精神的含义多丰富啊!仔细琢磨每一项科学研究,我们会发现,科学精神都在闪耀。

3.统整“同质”与“异质”。

师:科学精神有共同的含义,也有独特的内涵。如果联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结合刚才的对比发现,以“我们眼中科学精神的基本特质”为话题,提炼共同的基本特质,你能行吗?接下来,我们开展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由各组记录员补充在下图的深色区域中。

(小组讨论)

师:哪一组愿意来展示?

生:我们填了四个关键词: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执着追求、锲而不舍,

师:如果选择一个最基本的、最关键的,会是哪个?

生:那我觉得“锲而不舍”最为关键。因为科学探索的道路布满荆棘,不是人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毅力,就退缩了,就不可能成功。

生:我们认为“热忱”是最基本的特质,没有热忱,就没有研究。

生:我们填的是不辞辛劳、不求回报。因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书中的这几位科学家都是在为人类创造出新东西和新财富,我们觉得这才是科学的价值。

生:我们填的是一句名言:实践出真知。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课堂上学习的我们,都离不开怀特森先生的教诲:一切都要实践。你看,居里夫人、谢皮罗、波义耳、中国航天人,哪个不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成就的?

师:这句名言真是太精辟了,掌声鼓励!通过一轮轮的对比发现,你们一次次地发掘出科学精神的含义,分析得有理有据,越来越深刻。现在给各小组一分钟时间,结合刚才各组的观点,修改补充自己组的思维导图。

三、任务驱动,深化主题

师:那么,你们想知道专家学者们又是如何定义科学精神的吗?

生:想!

师:(出示)你看,这是法国巴什拉的著作 《科学精神的形成》,这是迄今为止对“科学精神”最详尽的论述。在这本书中,作者列举了科学精神的15种“追求体现”,我们来读读。

生:(齐)理性精神、求知精神、求实精神、可重复和可检验、求真精神、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创新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协作精神、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功利精神、自由精神、批评精神。

师:书中的这几种含义,与我们刚才小组讨论形成的观点一致吗?

生:有些一样,有些不一样。

1.驱动学习活动一:陈述已知。

师:能发现几条相似的含义,我们已经很了不起了,他是大专家,我们也算得上一个小专家了。现在就让我们进行深入的比较,在“追求体现”的15种精神品质中,哪几种我们已经关注到了?

生:航天人有着协作精神,善于发问的科学家有着实践精神。

生:怀森特的求实精神、求真精神。

生:居里夫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贡献,不求回报,应该是功利精神。

2.驱动学习活动二:关注未知。

师:那么,哪几种我们还没有关注到?(生圈出没有关注到的几种) 这几种科学精神到底是怎样的含义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2号群文资料袋,里面有《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给孩子们讲阿基米德的故事》《达尔文的童年》四篇课外文章,四人小组一人一篇,阅读后交流:我阅读的这一篇让我发现了哪种未知的科学精神?

(小组里先针对个人的阅读收获进行逐个分享,然后小组选定其中一篇集中讨论。)

生:我们从《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中发现了“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竺可桢爷爷坚持每天记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令人感动。而且,从记录本中的各种数据与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对啊,竺可桢爷爷的成就,正是来自于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来自于严格精确的科学态度。他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还亲自制定了校训──“求是”。他的一生,贯穿着“求是”精神。请你把“求是”补充在科学精神的思维导图中。

(生板书)

生:《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在炸药的发明过程中,诺贝尔险些送命,他太疯狂了!他愿意为科学事业献身,设立的诺贝尔奖更是造福人类。这是很多科学家做不到的。

师:关于这种精神,我们还会想起谁?

生:我联想起居里夫人整天和放射性物质打交道,也是极其危险的,同样是大无畏的。

师:是呀,这样的科学家,这样的科学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请你把“大无畏”补充在思维导图中。

(生板书)

(师生继续交流,略。)

师:同学们,一组群文,让你们对科学精神又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老师真佩服你们敏锐的洞察能力。看看黑板上的思维导图,补充的词语越来越多了,相信你们对科学精神的认识也是越来越丰富了。课后,你们还可以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比如《居里一家》《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星光璀璨》等,相信在阅读中你们会感悟到更深刻的科学精神。

课例二:找出主旨及发表议论

目标指向:表达

教学目标:发现议论文体的主旨所在,并通过比较阅读,感知议论中叙事表达的独特效果,领悟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议论方式。

教学流程:

一、聚焦“议论”文体的共同特点,关注“怎么读议论文”

师:同学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说理性的议论文。所谓“议论”,就是分析评论。议论文,也就是作者通过分析评论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如何阅读议论文,可是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现在,请大家速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画找文中议论的句子。

(生速读,画找句子。)

师:找出来了吗?让我们先进行小组学习,交流找出来的句子,并试着比较哪个句子最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小组交流、讨论)

师:现在我们来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生:经过比较,我们找出的句子是第2自然段中的一句: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也正是题目所说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师:是的,一启篇,作者就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还有吗?

生:我们找到了两个句子。第一句: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第二句: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这两句和题目表达的意思也是一样的。

师:的确,作者在列举事例时,注意到用事与理的结合来证明观点。

生:老师,我们还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借华罗庚的话告诉我们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师:是的,作者在总结全文时,又重申了观点。同学们都发现了,议论的句子虽然分布在文章各处,但都在表达同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就形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旨。

师:那么,围绕主旨,作者是如何运用具体事实展开议论的呢?再次速读这篇文章,用简练的词句概括出文中运用的具体事实。

(生浏览)

师:有哪些事例,谁来交流?

生: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师:概括得非常简洁,真好!你发现了吗?阅读议论文,就要学会把握作者的观点,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实来议论分析的。因此,理清观点和事例是议论文阅读的关键。看这张表格,(出示表格) 让我们运用刚才的阅读方法,梳理另外两篇文章的观点,以及所运用的具体事实。

(生阅读,完成表格 。 )

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千年梦圆在今朝》表达的观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作者列举的具体事实从明代万户试乘火箭上天,到人造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工程,讲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师:观点与事实,梳理得真好。一篇很长的文章,条理就显得很清楚了。

生:《跨越百年的美丽》主要在讲居里夫人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具体事实主要讲了法国科学院讲台上美丽的容貌,实验室里居里夫妇千辛万苦提炼镭,获奖后她的淡泊名利。

师:你们看,抓住了议论文的表达特点,就发现了阅读议论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同学们学以致用,掌握得真不错。

二、聚焦“叙事”表达的不同方式,关注“怎么论证观点”

师:议论文一贯运用具体事实来证明观点是准确可信的,这个证明的过程就是议论文的核心所在。那么,你们发现了吗?在议论文中写具体事例,好像和记叙文的写法不太一样。

生:写得比较简单。

生:好像都只有三言两语几句话,平时如果我们这么写,老师一定会说经过不具体。

师:那么,议论文到底是如何叙述具体事实呢?我们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第一个事例“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为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版本:原文中议论文表达的版本和改写成记叙文表达的版本。(出示,略。)你们仔细地读读,看看在语言表达上有何不同呢?可以从整体上去比较,也可以从细节上去揣摩,至少写出两点。

(生对比阅读)

师:现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每位成员的思考,并择优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两点发现。

(小组讨论)

师:哪组来分享?

生:我们组发现的第一点是:议论文的语言很严谨,形容词特别少,读起来没有什么感情;第二点:事例的过程非常简单,表达更简洁。

生:我们也发现,事情的过程写得很简洁,很少用想象、夸张的方法,过程不具体。

师:难道议论文都不用重视事情的过程吗?还是这篇是特例呢?

生:因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强调的是要提出疑问,不是解决疑问,所以解决的过程就不用写具体了。

师:你真会思考!那么,具体事例的起因、经过、结果,哪些详,哪些略,是由什么决定的?

生:观点。

师:作者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围绕中心,对事例进行取舍,注意语言的精练简洁,是写议论文要把握的关键要点。

三、聚焦“观点”论证的过程,关注“怎么发表议论”

师:那么,你们敢不敢仿照课文用具体事实证明一个观点呢?

生:敢!

师:来,牛刀小试一个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知道哪些具体事实能证明这个观点呢?(生一时想不出来)不急,老师早有准备!请打开群文资料袋,阅读其中的两篇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从选用的具体事实、议论的语言表达这两方面思考,看看两篇文章分别有哪些成功之处。

(生阅读)

生: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是运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师:如何选择的呢?能具体说说吗?

生:《说勤奋》举了两个事例:司马光勤奋学习编成了《资治通鉴》,童第周通过刻苦努力完成了青蛙卵剥离手术。两个事例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有天资聪明的,也有基础薄弱的,我觉得很典型。

师:对啊,这样的事例就很有说服力。

生:我发现《滴水穿石的启示》也是这样的,不仅选择了三个正面的事例,还举了一个反例,正反结合,更能够证明文章的观点。

师:这就比较符合议论文严谨、缜密的表达特点了。

生:这两篇文章中的事例都很概括,很简洁。但是,作者把很多数字写得很详细,比如“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用了19年时间”,这些都可以说明论点。

师:这就是围绕观点,对事例进行取舍。你们已经读懂了,真棒!同学们,读了这一组群文,你们也可以把这些具体事实积累起来化为己用。同桌两人交流一下吧,你打算运用哪些事例来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观点呢?列举出2~3个具体事例就可以了。

(同桌自由交流)

师:谁愿意上台分享?

生:我选的具体事例是:居里夫人耗时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最后终于提炼出了镭;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每天勤学苦练书法,最后声名远播、作品流传千古。

师:大家都来评一评吧!

生:我觉得他的事例选择得恰当,能说明论点。

生:还有,这两个事例,有书上的,也有课外的。

(师生继续交流,略。)

师:大家下课以后可以继续小组交流,然后把自己的第一篇议论文写完整。最后小组开展评议,推荐一篇在全班展示。下课!

课例评析

当前教材多是以人文主题来组合单元内容的,单元中的各篇课文虽统整于同一个主题之下,但其关联性并不强,内部的逻辑性也不太明显,换言之“,结构化”不够显著。因此,大多教师还是采取单篇教学、逐篇演绎的方式进行,不能形成单元教学的合力,造成了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

“群文教学”与“主题教学”“单元整组教学”等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群文阅读中的“结构化”,而“结构化”的最大优势就是帮助身处“碎片化”时代中的孩子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面对阅读的挑战。那么,如何重构单元教材,以结构化实现“促学”系统的形成呢?本课例展现了其独到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用教材:以“组合拳”焕发教材的应有活力

本课例中,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在教材的组合上探索“结构化”。瞄准“科学精神”的人文性主题,补充了“指向发现”的一组群文;又瞄准“议论文体”的工具性特征,补充了“指向表达”的一组群文。从阅读与习作、发现与表达、拓展与运用的多元视角为学生更充实的“学”提供了更丰厚的“材”。

其二,在教学的进程中探索“结构化”。本单元的12个课时由精读教学、群文教学、巩固提升三部分组成。其中,精读是基础打底,群文是添砖加瓦,巩固是装点扮靓,三者相辅相成,目标直指单元核心。这完全不同于逐篇教学的顺序,减少了重复做功的时间,将阅读面加宽、思考层加深、着力点加重,给原本平铺直叙的“教”添加上了激活味蕾的“料”。

最难能可贵的是,本课例中群文教学是基于单元教材展开的,这有别于纯课外选材的群文教学。教者以审视的眼光甄别各篇课文之间的异同,又敏锐发现其不足,并通过课外选文以补充。这样的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理解。运用这种“组合拳”的方式重整教材,单元整组教材便也发挥出了应有活力,形成了强势合力。

二、教阅读:以“活动场”引发学生的自由探究

在有限的时间内,群文教学能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相对多样、相对完整,这是毋庸置疑的。核心原因就在于阅读过程的“结构化”,有效地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与群体学习的整合,创生了“活动场”的效应。

比如课例一,以《科学精神的形成》中的15种精神品质为话题,陈述已知,并以未知为引擎,小组阅读群文展开交流,以丰富对科学精神的认知。这样的学习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群文阅读的视域之中,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当阅读真正成为一种需求,那么,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都将大幅提升。

比如课例二,围绕议论文习作的难点,以一组群文为例展开讨论:在观点、具体事实、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哪些成功之处?并借助群文中的相关素材,尝试初步的议论文建构。摒弃了苦口婆心的作前指导,采用多见面、多比较的方式把学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通过自我辨析,强调自我建构,把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认识,这样的阅读实践才能称之为“探究”。

上一篇:小学习作评改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下一篇:小学老师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