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

2024-05-25

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精选6篇)

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 第1篇

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

摘 要:就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多、在校人数多、毕业生数量多的“三多趋势”,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分别对贵阳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学生和近三年已毕业学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掌握该专业学生就业观现状,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帮助,以便于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面化,同时为教学部门提供参考,加强专业教学建设,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医学;就业观调查;就业指导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近十余年中医院校新开设的一门新兴专业,我国各中医院校均已开设,由于家长与学生热衷于该专业,以致呈现出招生人数多、在校人数多、毕业生数量多的“三多趋势”,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其他专业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该专业学生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的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对贵阳中医学院近几年来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的就业观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级、级、级、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以及我校届、2013届、届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

1.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针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设置不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在校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择业意向及就业指导需求3个方面的内容,毕业生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职过程基本情况、工作情况等内容。

1.3 调查方法 于9月至5月期间,同时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2009级、2010级、2011级、2013级中随机抽取18个班级,按照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实习中、实习结束后四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分层后,每个班级中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在校生调查。在校生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作答的方式进行。毕业生采取现场发放现场作答、网络作答、电话作答等方式进行。

2 结果

2.1 在校生调查结果

2.1.1 基本情况 在校生调查问卷共计发放720份,回收合格问卷690份,合格率为 95.83%。

2.1.2 调查结果

2.1.2.1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 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中主要针对学生选择学习本专业的原因、对所学专业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去向是否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时候开始把就业纳入议程、对就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进行了调查。见表2。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入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本专业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去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了解的只有8.26%;对自己适合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非常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的占40.87%,这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明确的就业方向有很大帮助。但是,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规划开展比较滞后,被调查者中只有19.85%的学生在大四年级之前将就业纳入议程,50.68%的学生是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后才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因此也导致了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认识与现实差距较大,被调查者中52.17%的同学感到就业前景迷茫,但也有44.93%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2.1.2.2 就业意向调查 就业意向是毕业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现状的基础上,对毕业后是否就业及如何就业的安排和打算[1]。本次调查在就业意向方面主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类别、希望到哪一级别的医院工作、就业地的选择、毕业初期理想薪酬等方面做了调查。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有62.75%的被调查者中毕业后打算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医疗机构等级及工作地的选择上,70.87%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97.4%的被调查者选择在县级城镇及以上的城市工作,只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县级以下乡镇工作。结果表明,该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地的选择上期望值太高,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相违背。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有43.62%的调查者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其次才会考虑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收入、人事编制等因素,这一点也反映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理性、成熟的一面。

2.2 毕业生调查结果

2.2.1 基本情况 毕业生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其中回收合格问卷134份,合格率89.33%。其中2012届41份,占30.6%,2013届45份,占33.58%,2014届48份,占35.82%。

2.2.2 调查结果 我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数千人,本课题中对近三年已毕业参加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情况、求职过程、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73.95%的毕业生在县级及以下乡镇工作;被调查者中普遍认为,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中,有41.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的适用性不强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中,有57.1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在实践环节中的教学指导。被调查者中71.42%的是在进入临床系部以后才开始考虑就业事宜,这一点也体现出了,本专业学生就业规划比较滞后。

3 建议

3.1 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帮助本专业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方向 目前,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急需大批卫生人才,于此同时大中城市各级医院大批接受本科毕业生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因此,深入农村服务农民[2],已成为本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是我国独有的一门特色专业,相比于单纯的中医学、西医学来说,其特色在于:该专业学生在五年时间里,既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也要学习西医理论,还要学习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学生经过4年理论教育后,同样需要完成一年的毕业实习,这些经过系统学习、基本掌握中医、西医学知识的学生将是我国今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主力军和高级人才,他们将更加适合农村和基层医疗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中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在学生五年的学习过程中,从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就业指导教师出发,从入学之初就教育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目的地指向基层。

3.2 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面化,帮助学生尽早将就业工作纳入议程 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在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医疗工作者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心理接受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今后工作的性质和去向非常清楚的同学只有17.1%。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我校学生大多在大四进入临床学院学习后,才开始考虑就业相关事宜。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部分,该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多开设在大三学年级,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五下学期。对职业性质不了解、自我认识不够充分、就业工作准备不充分,盲目就业是影响该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生涯,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3.3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西医临床医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学科,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普遍认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在求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专业教学安排和师资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贾慧群,张永莉,王建辉.由医学生就业调查分析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77.

[2] 孙英梅,岩磊.医学生就业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双赢道路 [J].现代医院管理,2009,3(3):12.

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 第2篇

大部分西医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中医课程设置有别十中医院校,课程学时一少,课程分类不细,一般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等内容整合到一门课程中。任课教师则需在有限的学时一中将中医经典理论和思维方法教授给没有任何中医基础甚至与中国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外国人,让他们能够在短时一间理解并接受中医传统理论,这样的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和教师都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西医院校应重点安排中医基础理论讲解,详细介绍中医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内容,让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有较深理解,再引入中医辨证论治诊疗理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诊疗理论结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整体中医理论思维。鉴十西医院校临床医学留学生的令业方向不是中医,中医教学要求只需达到让学生了解中医诊疗基本理论,特色及优势即可。对十中药、方剂等比较具体内容,由十学时一限制,只向学生概述中药和方剂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运用的方法,不必具体介绍每味中药或每个方剂的功效和用法,可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有兴趣深入学习中医的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十针灸部分,则应加重教学内容,因为相对十中草药来说,针灸在国外的应用率和接受度比较高,大部分留学生对针灸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兴趣相对较高,所以在授课时一,对十基本理论,如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组成、经络的作用、十二经脉主要愉穴的定位及功效、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等内容,对留学生要进行重点讲授。通过以上中医课程讲授,在留学生己掌握中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安排部分中医内科课程,选择有中医诊疗特色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失眠等,通过介绍相关的中医诊疗过程,让学生对中医诊治疾病有更直观的认识。

2重视西医学科与中医学科思维的差异性

中医思维方式与西医的完全不同,西医思维的逻辑建构十“原子论一构成论一还原论”,从低层次构成高层次的角度来把复杂因素分解为简单因子加以研究,形成了还原论模式。西医沿着人体的层次结构,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而到量子水平;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对各个层次上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0。而中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属十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阴阳五行为哲学基础,将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作为生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易导致西医留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出现思维混淆,并且会习惯性用西医思维理解中医,如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中医没有经过西医式客观的实验检验;没有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等的具体观察指标;也没有病理生理或解剖作为支撑。针对此,教师在讲授中医课程时一,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医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让学生了解到中医是一门哲学思维指导的整体医学,不能像西医一样单纯用“客观存在”来解释中医,学生应多了解中医哲学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特色教学

大部分留学生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他们思维相对比较活跃,不喜欢填充式教学,习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自己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因此,在中医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应单纯以讲授方式将中医理论介绍给学生,而应采取引导及分析式方法。如阴阳五行理论,若单纯讲其理论,多数留学生很难理解,可举例分析,女为阴,男为阳,让学生从“男”“女”自己特性上分析寻找阴和阳两者一的区别,这样学生易十理解并加以发挥运用。同时一,由十临床医学留学生的西医令业特点,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时一惯用西医思维解释中医,比如经常将中医心、肝、脾、肺、’肾等同十西医的脏器,而未从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角度去理解;此外,许多学生会希望探究经络的本质,会将经络和西医的神经系统进行对应联系。所以在介绍中医和西医概念区别的同时一,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医学的现代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中医。在授课时一,教师还应随时一结合中医临床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给学生进行中医理论探讨,这样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中医。

4灵活运用英文解释中医知识

目前,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方式越来越成为留学生中医教学的趋势,我国己有50多个西医院校开展了全英文授课的医学教育,其中就包括了中医课程的全英文授课,这有利十推动中医国际化。大部分来华留学生毕业后将回国或到其他国家从医或继续深造,英语是他们在实际医疗土作中运用最多的语言,若从他们接受中医教育时一即用英语授课,可避免学生在日后土作中因语言转换造成的困扰。中医本身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运用很多令业词汇时一需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所以将中医词汇直接翻译成英文后,应运用更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诊释,如“五行”翻译为thefiveelements(Wuxing),应重点解释包括“木、火、土、金、水”代表的事物特性及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同时一介绍其与中医诊病之间的联系[fz7。在介绍针灸穴位时一,穴位都是以其拼音命名,为帮助学生记忆,可结合穴位名称或功能特点给子相应解释,如足阳明胃经的“承泣(Chengqi)”穴,将其汉语字面意思解释给学生,‘承”中文代表接住的意思,英文即为“catch“泣”中文意为眼泪,英文即为‘rtears“,两字放一起“承泣”,从字面意思可理解为“接住眼泪”的穴位,英文含义为“catchtears”,这样学生通过名称就能直观地了解承泣穴原来位十瞳孔直下,眼泪流出经过的部位,同时一根据其位置也可想象到承泣穴可用十治疗眼部疾患。可见,在为留学生进行全英文中医授课时一,教师采取活跃生动、易理解的教学方法,有利十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有助十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医理论。

5结语

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 第3篇

1 了解中医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特色。笔者认为, 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 让西医的学生必修《中医学基础》课程, 首先任务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中医学?”、“什么是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以及“什么是中医学的特点?”。

现代医学以各大系统为分科, 如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 由于西医院校首先接受了现代医学的熏陶, 容易先入为主, 易将人体肢解成几大器官, 不太能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 诊疗时往往顾此失彼。

通过课程的教学, 要让他们明确中医有别于西医的诊疗观念———整体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和谐、协调统一, 首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既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配以六腑, 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 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结构上不可分割, 生理上相互联系, 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又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 人类在能动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如在治疗局部病变时, 也须从整体出发, 如口舌糜烂, 因心开窍于舌, 心与小肠相表里, 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 而非单纯在舌体局部用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有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疾病和一切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疾病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能有效提升西医院校学生乃至在今后的临床中不仅仅对一个“疾病”的认识而是对一个“人”的认识, 有一个整体的评价, 不再会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局面。

2 了解中医学辨证思维

辨证思维即医生面对病人, 在思维中围绕“症”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 并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下, 将各种症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证候归类, 最后依据中医辨证纲领模式, 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做出综合概括, 判断出“证”, 并在类证鉴别的基础上确定诊断, 给予治疗方案。然后对辨证结果进行验证或修订, 并根据治疗后病情的演变再做出新的证候判断与治疗。中医学蕴含着深刻的辨证思想, 其临床思维呈现出丰富的辨证思维特色。

对同一种疾病, 中西医的处理方式大为不同。以头痛为例, 通常而言, 如果没有明显的身体原因, 排除器质性疾病, 西医认为头痛通常因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或者失眠等情绪问题导致的。如果情况不严重, 医生通常会嘱咐“多休息, 缓解工作压力等。”对于慢性头痛的人群, 常见的应对方式是服用止痛药物, 而中医讲究“标本兼治”, 头痛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面征兆, 其根源可能是身体内某种基本元素 (气、血、阴、阳、精、神) 失衡或主要器官系统 (肺、心、脾、肝、肾) 功能缺失。中医医生认为, 由于发病的根源不同, 头痛的类型有很多种, 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可能是因为肝阳上扰;头重昏闷可能是因痰浊上扰清窍;外感引起的头痛多痛在颈项, 压力紧张性头痛多见于两侧;而女性头痛可能与月经有关等。

教学中通过多举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中西医两种不同的诊断过程, 以及体会有趣的辨证论治的过程, 中医辨证思维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会比较注重细节, 比如对于大便的辨证中, 会询问大便的性状, 气味, 次数, 浮沉等;咳嗽时, 详问痰的颜色、性质等, 且能将疾病的起因、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波动、饮食和生活中的不平衡以及性生活的情况综合到一起考虑。重视个体差异, 讲究以人为本、因人施药, “量体裁衣”、个性定制。若西医学生能结合中医的辨证思维, 运用进平素的诊疗中, 有助于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 不仅可以使医生更贴近患者, 体现了人文精神, 而且诊疗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 了解中医的治病优势及范围

中医、西医都已经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历史, 能流传于世, 必然都有其优势与治疗范围, 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通过《中医学基础》的教学明白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也不可或缺。

西医优势擅长在于诊断,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之上进行处理, 然而临床有些疾病却往往找不到病因, 在动用了各种X光、CT、MR (核磁) 等“现代高级检查”下仍然不能明确的疾病, 这时候往往西医束手无策, 如不明原因发热, 一些功能性疾病等, 这时候可以寻求中医的帮助, 教学中可以多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明白中医特色在于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进行对证的辨别, 尤其对于西医诊断不明确, 但症状明显的患者, 完全可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 使得疾病可以疗愈。

其次, 当遇见中西医能治疗的疾病, 如慢性胃炎, 上呼吸道感染, 肿瘤等疾病,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相对副作用大的药物, 如抗生素、放化疗药物等, 若患者体质羸弱及药物副作用大, 不能适应及配合完成治疗时, 完全可以转诊中医, 临证时请中医会诊, 运用相对缓和的传统药物或者针灸, 可能更有帮助。

另外, 相对于治病, 中医更强调预防疾病, 中医“治未病”思想更是胜于西医“治已病”的模式, 在教学与学生传授“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瘥后防复”的思想, 若能结合在今后的临床中, 将事半功倍。

以上3方面涵盖了中医之精华特色, 在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记住具体的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医学基础》课程, 让他们了解中医不同于西医的思维方式, 以及基于此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纯粹的中医一脉一证、一方一药这类技能的掌握。

教学中若能围绕以上3个方面, 比较中西医学的差异, 了解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临床中, 能取长补短, 形成自身的医学观, 培养其创新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紧抓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大特点, 重视中医思维培养可能才是今后中医学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摘要:在《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以了解中医整体观念、了解中医辩证思维以及了解中医的治医优势及范围为教学目的, 教会西医院校学生这三部分内容是教学当务之势。

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学;兴趣

中医学是西医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学科,它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理论和技术在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均提供了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等,尤其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发重视中医学在保健、康复、养生等方面的作用,因此,中医学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中医学内容较抽象、字词理解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对于西医院校的学生而言,无论学习、理解、记忆均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成为中医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现将中医学教学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 重视绪论,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中医学教学来说,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绪论作为中医学授课内容的第一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中医学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能够认识到中医学对中国几千年来的健康事业做出的贡献,能够了解到“起死回生”、“杏林春暖”、“悬壶济世”等典故的来源,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充分准备,认真上好中医学的第一课,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中医学虽然理论深厚,但却以临床实践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且从古到今,中医学一直影响着民众的健康生活,所以很多耳熟能详的语句均来自于中医学,如“上火”、“苦夏”、“亏气”、“存食”等等,数不胜数。由此可见,中医学和百姓生活很贴近,在给学生教课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这些现象用中医理论加以解释,那么对学生对于中医学的理解应该大有裨益,使学生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利用课间或业余时间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病痛,或者解释学生家人、朋友的一些疑问,从而增加学生对于中医学的信赖,自然会增加学习的热情。

3 分析就业前景,联系社会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很多毕业生迫于压力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甚至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工作。醫学院校的学生学习内容适用范围较局限,就业困难亦是如此。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客观的分析就业问题,更有必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从容择业。中医学作为一门必修课,虽然内容涉及不如中医专业学生多,但是同样也是学生将来就业的一条途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更注重怎样才能吃得更健康、生活的更健康。为了适应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中医养生、中医保健、中医减肥、中医美容等馆所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无疑为医学生的就业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把眼光可以跳开到卫生机构这条独船之外,为学生就业前景提供了新思路。多一项技能多一条出路,通过分析就业及社会需求,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学在未来生活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提高教师自身修为

学生喜欢一门课程的学习热情与授课教师密不可分。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任课教师的举手投足、措辞表情尽收眼底,因此具备良好的自身形象的教师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好感,从而乐于接受学习内容,没有哪个学生会喜欢邋里邋遢、表达不清、肤浅庸俗的人站在讲台上。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钻研专业理论的同时,不断丰富文化知识、深化内涵,提高个人魅力,使学生愿意学习,渴望学习,从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体验学习的乐趣

中医学习内容比较难记忆,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对问题时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果被认可的快乐。在中医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实践课,教师可以充分利于实践课,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针灸课,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彼此进行针刺操作,既让学生体会到针刺操作的感觉,也让学生体会到被针刺后的感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和交流,有助于学习热情的提高。

参考文献:

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 第5篇

摘 要:四诊是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手段,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适应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特点,让学生在极少学时内掌握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提高学生四诊运用能力,本教研室近年不断探索新的四诊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西医院校 四诊 教学模式

四诊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的桥梁,历来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四诊内容丰富、复杂,但某些内容如脉诊十分抽象而难于掌握,并且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课时少,而四诊教学课时更是极为不足,因此,四诊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另一方又让学生感到畏难,很多学生学完之后仍然抓不住四诊的关键,操作技能不规范,应用不自如,无法对疾病症候作出正确诊断,影响了中医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探讨西医院校中医学四诊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四诊运用能力,发扬中医诊疗特色,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笔者教研室经过多年的中医四诊教学模式探索及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出一些体会,供同仁参考。

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现阶段西医院校中医学学时安排十分有限,而四诊内容丰富繁杂,因此,详细讲授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在具体教学中应当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浓缩精华,突出重点,对于教学内容必须进行合理优化整合。以四诊中的望诊为例,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望舌等诸多内容,全身望诊中又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望态,局部望诊中又包括望头面、望五官、望颈项躯体、望皮肤、望毛发等……内容十分之多,在讲授时要抓住贯穿望诊全程的神、色、形、态的望诊方法及临床意义,突出舌诊的主病原理及方法,其他如望诊中的局部望诊、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等相对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四诊之中又要突出极富中医诊断特色和临床应用价值的舌诊、问诊的中医十问和切诊中的脉诊,学生便可在有限的课时内扼要地抓住四诊的中心内容。理论课堂讲授是学生系统了解掌握四诊基本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而四诊临床见习,能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实践经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理论课和见习课都不可或缺,两者都必须重视,尤其实践教学,一直备受学生欢迎,如果运用得当,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实践教学与理论课并重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

2 重视四诊基本技能训练

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临床实践才是学习掌握中医的最佳途径,四诊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每个学习中医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四诊的基本功,必须加强见习课堂四诊基本技能训练,尤其重视中医问诊、舌诊和脉诊训练。问诊时应有目的地围绕患者主诉重点询问,突出主要症状、体征,兼顾次要症状,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此外要配合中医的“十问”歌,突出中医特色,训练学生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医者向由教师或其他学生扮演的患者询问病情,然后让学生将问诊获得的相关资料用中医术语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舌诊时,带教老师先讲述望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接着示范如何望舌质、舌苔及舌底脉络,可以结合舌诊教学视频、多种舌诊图片进行示教,然后让学生相互进行舌诊实践,达到熟练自如;脉诊时,教师给学生示范脉诊的基本方法,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脉诊实践,教师给予技术指导,通过实际诊脉,让学生体会脉诊指法的正确运用和正常脉象的特征,并初步体会浮、沉、迟、数、虚、实、弦、滑等常见脉象的特征,避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情况。

3 合理安排临床见习带教

四诊基本技能掌握后,下一步就是深入临床,见习病例。学习四诊的目的是了解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掌握望舌、诊脉、中医问诊、闻诊等基本技能,因此,见习带教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选好适当的带教病例,应选择一些病史、体征较为典型的、具有特征性舌象、脉象特点的较单纯的病例对学生进行四诊训练,一则有利于学生掌握四诊技巧并应用于临床;二则可以激发学生对病例分析的热情。此外,带教老师事先要与见习病人进行沟通,让其积极配合学生的见习操作。见习时,老师先全面示教一个病例,现场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四诊,之后将见习学生分为每4~6人一组,各组独自临证见习1~2个典型病例,让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技能操作并收集临床资料,之后由学生整理资料并进行小组内讨论,各组指定学生代表向大家汇报完整病例资料及四诊结果,学生可以围绕汇报的病例提出疑问或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主导对各组病例进行纠错补遗、总结点评并解答疑难。

4 教学手段灵活多变,导入多种教学方法

4.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我们现在全部课堂讲授均采用多媒体 PPT课件演示,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有机组合,使短短的课时能够容纳更丰富的内容,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望、闻、问、切四诊的诊病特点。如望诊中的望神、望色、望形态以及望舌等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非常清楚、生动;抽象的脉诊则通过视频辅助教学再结合现代脉诊仪图谱示教,使学生对临床常见脉象的感知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生动地体现在声音、影像、动画及图片中,使四诊的抽象概念、复杂过程以及临床形态特点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2 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传统“灌注式、填鸭式”的讲授法,相对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四诊教学过程中积极导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多元互动教学法[1],将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归纳式、联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能促使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获得改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中医教育研究 第6篇

目的:本文就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和整合、注重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西医结合相关政策的有效途径。如何根据西医院校的特点,在较少的教学课时里,将《中医学》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上,进行梳理整合

1.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西医院校

“中医学”教学实践中,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教材内容涵盖中医药院校教材的大部分学科,仅是将其内容进行了压缩和精减。多数教师关注于将知识点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学生,务求面面俱到,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对现有教材内容的传授方面也应作出一定的调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规定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对重点内容详讲、细讲、反复讲,对次要内容,则以学生自学为主。例如,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藏象学说”内容,属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易与现代医学的一些概念混淆,在讲授中,要不惜课时,讲深讲透。在脏腑辨证部分,由于前期知识的铺垫,可以简略讲解,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强化。

1.2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我们要让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医学生接纳中医、研究中医,运用中医理论及方法,更好地造福更多的患者,必须营造良好的知识背景和氛围,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十分注意拓展与中医药相关的知识。例如:讲解绪论中,介绍了中医存废的争论以及近百年来部分文化名人对中医的看法,并对这些现象做出客观评述。介绍青蒿素、础霜(As203)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等科研及临床成就,中医与航天科技的结合以及当今中医药、针灸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发展的概况。这些知识的补充,既增进了同学们对文史知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示中医药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初步树立从中医学中寻求科研灵感的意识。在讲解体质学说部分,可以简要补充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相关知识等等。

1.3注意中西医的区别与联系,强化中医思维的培

养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西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中医之前,已学习了部分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基本形成了现代医学理念和思维方法。很容易以西医的思维方式来学习中医学,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西医院校学生对西医专业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容易使学生对中医产生轻视甚至鄙视有了轻视中医的心理自然就缺乏学习中医的动力。授课时,应首先讲明中医学特点,说明它与西医学的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时,在头脑中建立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不要拿西医学观念生搬硬套中医学理论,否则会直接影响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既要坚持中医的理论特色,又要注重中西医理论的联系,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同学们建立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并在整个中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理念。教学实践中具体可采取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例,与西医疾病病名相对应,使中西医的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易于理解,学生容易掌握。防止学生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地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比如:在讲授“阴阳”“五行”的概念时,要结合自然社会现象、人体结构、生理、病理现象,树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具体明确“阴阳”的概念时,可结合阴阳实质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cAMP、cGMP”、“多巴胺、乙酰胆碱”、“交感、副交感神经”部分功能,有利于理解。在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入中医学相关内容中的现代研究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解中医“五脏”概念时,“心主血脉”的功能可以借助与现代医学的认识进行讲解,但“心主神明”的内涵要详细讲解,结合现代医学对脑、中枢系统等的认识来阐明其实质。在讲述中医内科学时可以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针对某一具体疾病,从两种医学体系在理论认识和治疗手段上的异同进行简评,形成与病名相应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发展演变、转归预后的系统认识,客观地评价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点。

2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多样化、综合运用

2.1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比如:辨证部分内容,平铺直叙讲解难以给学生深刻印象,影响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阴阳、五行及藏象学说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各种辨证分型可能的表现形式进行推理、归纳。教师可以对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对遗漏部分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方面复习和巩固了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对教材前后相近和类似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节约课时,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新学内容的掌握与领会。

1.2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灵活运用病例教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但许多西医院校鉴于课时原因不专门安排中医学见习、实习时间。因此,如何让西医院校学生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中,认真选择典型病例,灵活运用于课堂,尽量将中医学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中医学教学中利用病例讲解疾病,利用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能提高学生辨证论治的能力。如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教学过程中,可选择典型案例,模拟临床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避免课堂讲授的枯燥和单调,使中医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3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形象生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将抽象的中医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促进对中医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如:在“阴阳”“五行”部分,可制作成动画、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形象展示他们的消长变化、相互制约等关系。在“脏腑”部分,可选择恰当图片,形象地展示“在志”、“在体”、“开窍”、“其华”等内容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时相对应的病理状态。在“舌诊”部分的讲授中,可以将正常舌象和各种病态舌象用图像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形象直观,易懂易记。在经络、针灸内容的讲授中,可在幻灯片中通过的图片、动画、录像等显示经络的循行、腧穴的位置、针灸各种疗法的技术操作以及针灸取穴的治疗方法。

3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3.1构建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完全消化,尤其是那些对中医学感兴趣的同学,更应该提供课外平台,加强师生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医知识。为弥补中医学课时的不足,对于教学学时内不能充分讲授或没有涉及、但学生又有极高学习兴趣的部分,可开设相应选修课,拓宽学生中医药知识领域。因课堂授课学时不足而未能详细讲授的内容,加强师生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同时积极利用图书馆和各种网络平台,把大量丰富的图书资料、教学图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共享。条件允许时,还开设有中医兴趣社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交流。

3.2指导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中医学知识是不现实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比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更加重要和迫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部分内容,适当延伸相关知识、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建议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等,使学生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和兴趣,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4结语

面对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的诸多困境,中医学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不断提高个人能力。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西医院校学生真正学中医、用中医,为我国的医学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上一篇:茶园标准化操作下一篇:化学基础第一章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