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紫荆镇大力发展山区经济

2024-06-07

桂平紫荆镇大力发展山区经济(精选3篇)

桂平紫荆镇大力发展山区经济 第1篇

桂平紫荆镇大力发展山区经济

桂平市紫荆镇依靠丰富的山区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以竹笋种植加工为龙头,带动八角、茶叶、果树生产等特色山区种植业发展。紫荆镇充分利用发展笋竹生产的得天独厚条件,认真做好资金、种苗、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着力抓好笋竹生产。到目前,全镇笋竹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人均近1.5亩,年产鲜笋2万多吨。在小江村的村路两旁,山坑沟边,山地坡岭,到处长满繁茂翠绿的竹子,许多农民加工笋片、发酵笋等,年收入达两三千元。有着300多户人家的田心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笋竹,年收入多的户达五六千元。

发动群众把鲜笋进行深加工,产值成倍增加。目前,全镇有3000多竹笋加工户,年加工各种笋片、笋丝等100多万公斤,产值5000多万元。为了提高竹笋的品质,该镇积极采取抓基地建设、示范种植等措施,引导农民实行无公害种植,从而使紫荆竹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2007年,在广西第三届农业科技大集暨玉贵走廊科技大集“名特优新稀”种养产品竹笋类评比中紫荆竹笋荣获优特产品奖。该镇精制加工的横切笋片、火锅笋丝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大城市每公斤售价达120元;精制加工的盐渍笋、发酵笋、清水笋、自然菌酸笋等系列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该镇还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山区经济。去年,该镇合理调整了竹笋、沙姜、淮山、辣姜、优质木薯等的种植,既保持了原有特色农业品牌,又不断发展优质品种。同时,邀请农业、畜牧兽医等部门的有关专家讲授八角丰产栽培与低产林改造技术;利用山区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杉苗市场,去年杉苗的销售量达40万多株,打出了紫荆杉的特色品牌;以山区资源优势为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白云、元安为中心辐射的立体养殖基地。

桂平市紫荆镇种植沙姜、杉木历史悠久,其出产的沙姜、杉木由于品质好而远近闻名。近年来,该镇把发展杉木、沙姜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广杉木林地套种沙姜,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针对山多地少的现状,该镇因地制宜,在杉木林地套种沙姜,解决了与农作物争地的矛盾。杉木和沙姜同时在春季种植,沙姜的生长期为一年,到杉木成材砍伐后,又开始第二轮套种。据悉,沙姜需要轮荐种植,不然容易生病且产量低。第一年杉木苗小,与沙姜互不影响,不用担心与沙姜抢肥,有利于杉木和沙姜的生长。以前都是单种杉木,现在套种后一块地获两份收入。

桂平紫荆镇大力发展山区经济 第2篇

据统计, 龙坝镇现有核桃种植面积800 hm², 人均占有0.033 hm²泡核桃林, 其中, 1994年后新植面积533.33 hm², 全镇已挂果投产泡核桃33.33 hm², 年产泡核桃1.5万kg, 产值22万元, 占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的2.5%, 占种植业经济的23%, 是龙坝镇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1 核桃优势的形成

1.1 自然资源丰富, 生态条件适宜

1.1.1 土地、植被资源

龙坝镇是一个山区镇, 全镇现有25 600余人, 有耕地面积2 453.33余hm²。地表覆盖率达65%以上, 森林覆盖率为55%, 人均占有土地、森林、灌木林, 林中空地均高于全省乡镇水平, 并且龙坝镇地处高海拔地区, 地质结构属前寒武纪变质岩石系;岩石结构为沙石质页岩, 紫色沙岩, 海拔在1500~2100 m属棕色森林土。土壤类型呈中性—微酸性—酸性反应, 很适宜合核桃的生长。

1.1.2 气候资源

雨量充沛, 干湿季明显, 夏秋多雨、冬末初春较旱, 光照时间长, 光能潜力大, 热量较高, 年太阳辐射为140.5 kcal/cm2, 全年日照数为2 300 h, 年平均温度17℃, 总积温6 500℃, 这些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发育。

1.1.3 水资源

龙坝镇处于澜沧江和红河水系, 镇内山脉纵横, 沟箐交错, 处大量的森林覆盖率面积和部分耕作地周围有核桃树外, 村庄附近, 沟箐边缘, 山腹坡地的人工泡核桃林都是天然供给光、热、水肥来保证核桃树的生长发育, 因此, 龙坝镇生态环境最适宜核桃生长 (表1) 。

1.2 泡核桃投资小、经济效益大

龙坝镇原有铁核桃53.33 hm²左右, 经过几年的连续改造, 除部分深沟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外, 大部分已改造成泡核桃, 一般改造一株铁核桃, 其成本只在2元左右。此外, 龙坝镇大面积地区种植核桃, 一般种植核桃成本在80元, 管理费加在也就180元左右, 每年管理成本在100元/667m²左右, 进入盛果期后, 一般产量在400 kg/667m²以上, 按现市场价计算, 产值在5 600元/667 m²左右, 并且进入盛果期只需8 a时间, 按年生产管理费100元/667 m²计算, 进入盛果期后第二年即可收回成本。

据对龙坝镇土掌街核桃基地调查, 龙坝镇土掌街组于1998年开始种植核桃基地23.33 hm², 至2003年总投入5.6万元, 平均每投资为186.5元/667 m²。到2003年总共有500余株泡核桃挂果, 收入1.25万元, 而且每株每年产量成倍增加, 而生产泡核桃成本只需0.7元/kg。

泡核桃种植后, 受益时间长, 一般在百年左右, 盛果期单株产量可在100 kg以上, 可折油40kg:单株经济产值为1 200元, 经济效益可观。

1.3 有较成熟的技术措施

1.3.1 嫁接繁殖

嫁接核桃树可以提前结果, 实生核桃常要10 a以上才能结果, 通过嫁接5 a左右就可结果, 同时还能增强抗逆性和适应性。

1.3.2 改良铁核桃

改良铁核桃是利用天然铁核桃树萌发力强的特点, 先做规划, 再经过间伐, 调整密度, 利用切技断稍后萌发的新枝作砧木, 选择优良品种作接穗, 嫁接成活后抚育管理, 以达迅速培养新林, 增加优质核桃产量的目的。矮桩多头嫁接, 可以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改良铁核桃有以下好处: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减少育苗造林投资, 在粗放管理条件下也能获得经济效益;二是种类不同品种嫁接, 成活率高;三是提前结果, 由于砧木根系发达, 老根新苗, 吸收养分能力强, 积累养分多, 成活后生长迅速, 多头嫁接一年便可形成树冠, 2~5 a开始挂果;四是能提高经济价值;五是不与粮食争地, 由于自然环境适宜, 龙坝乡野生铁核桃资源极为丰富, 大都分布在山箐边缘及山腹地带。

1.3.3 林粮间作

实行林粮间作可以保证核桃树多结、果实大、产量稳定、寿命长。据龙坝乡打东村委会调查, 林粮间作的核桃树株数占1/3, 产量却占1/2;纯林核桃树株数占1/2以上, 产量仅有1/3, 遇到自然灾害, 产量呈下降幅度;林粮间作最小, 轮歇地次之, 纯林最大 (见表2) 。

龙坝乡人工栽培的泡核桃70%以上实行林粮间作, 这种耕作制度已有悠久的历史, 可以改良土壤的水、肥、气、热、松紧状态等各项因子, 从根系供给充足的养分, 创建了人工栽培的复合型生物群落。这种耕作制度的改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特别是在核桃林地种植小春作物, 因水分, 肥力充足, 产量很;加之不断耕耘, 减少了病虫害。

2 发展对策

2.1 选好基地, 形成规模化、商品化生产

引进一些大公司, 走公司+农户的路子, 形成农工商一体化的格局;同时, 重点扶持一些生产和种植大户, 使其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 带动全镇乃至全县经济的发展。在基地建设中实行山、田、水、林、路统一规划, 以连片规模型为主, 结合地边、田旁、箐沟、村旁、零星种植为辅的原则, 按照核桃所需的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 确保效益[1]。

2.2 良种良法种植

基地建设要求100%地应用良种, 建立有一定规模的良种苗圃, 培育嫁接苗, 确保优质木的供应。同时, 应用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根据不同海拔地区, 不同树种品种特性, 采取合理密植、大穴种植, 改良土壤, 增施有机肥, 加强中耕除草, 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 合理采收等, 实现早实、优质、丰产、高效。

2.3 间作套种

选择不与核桃争水肥的作物, 如蚕豆、矮生豌豆、瓜类、荞麦, 薯类等矮根作物;间作作物距树干1 m左右, 随树体扩大, 逐年缩小但在冬季小春作物上, 可年年连续种植。

2.4 产品贮藏与加工

以培育资源为基础, 实现产品增值为目的, 以经济产品贮藏业和加工业“为龙头”带动核桃等经济林产业的全面发展。没有资源作保证, 发展核桃等经济林贮藏与加工业就缺乏, 基础和后劲;反之没有加工业的增值, 经济林的发展就缺乏强大的牵引力。

2.5 加强实用技术的培训

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对推动核桃等经济林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现有人才潜力, 现有技术的推广的潜力仍然很大, 这是一笔有待开发的可观的财富, 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该产业才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 要十分重视和提高广大种植者的技术水平, 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如举办技术夜校, 短期培训, 现场培训, 技术咨询等, 把育苗、种植、施肥、嫁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传到广大种植户手中, 这不仅对核桃发展产生重要推动力, 也会对山区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 效益分析

龙坝镇现有人口22 000人, 全镇国民经济收入7 590万元, 其中种植业收入为6 850万元;2014年全镇人均纯纯收入为3 450元, 远远落后于小康的标准, 只是解决温饱, 而且镇现有可开发经济林木面积26500亩, 核桃种植只有37.78 hm², 适宜种植核桃面积有0.14万hm², 开发潜力很大, 有待开发面积1 333.33 hm²土地, 有1/2以上为山坡地形, 可以退耕还林, 同时核桃林地还可以种植牧草。可养牛、羊16000头, 按现市场价计算, 只要出栏率在50%, 产值都在9 600万元, 同时核桃林地, 可实行粮林间作, 产值在11 600元/667 m²以上。只要开发的好, 10年以后, 适宜牧草的林地产值会在3 000元/667m²以上, 适宜粮作的面积, 产值在2000元/667m²以上, 到时全镇国民经济总收入在8 650元以上, 可达到小康水平。

在开发经济林木生产中, 发展泡核桃成本较低, 一般投资在180元/667 m²左右, 而开发蚕桑投资在450元/667 m²左右, 单这一项费用可节约成本20 000元/667 m²。并且核桃管理较为粗放, 不同其他作物那样要精耕细作, 特别是树冠成形后除了施肥外, 不需要多大投入, 同时核桃是长寿作物一般寿命都在百年左右。

纵观全镇现有的经济资源, 处核桃外, 其他都是高成本投入, 但作为一个贫困山区乡来说, 其他项目就算效益再好群众也投资不起, 所以大力发展泡核桃是对调整山区产业结构, 发展山区经济, 促进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 有着重要和深远意义的。

4 存在问题

4.1 发展速度慢

从泡核桃社会产量来看, 近年虽比前几年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从面积上看1995年以前为13.33hm², 到现在533.33 hm², 进步也不大, 这个发展速度与其他一些发展快的地区相比是比较慢的, 其原因是:发展资金不足;政府资金投入不够没有把泡核桃种植与发展山区经济, 调整山区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嫁接期间短, 我镇每年嫁接的泡核桃为数不多;同时, 龙坝镇大部分泡核桃树种为云南泡核桃属晚实类型, 多数品种嫁接后在生态条件好的情况下, 也要在10~15 a才进入商品生产, 生产周期长[2]。

4.2 抚育管理不够

除实行林粮间作的核桃外, 未进行人工垦复抚育, 不重视老树的复状更新, 有些核桃林处于盛果期, 但结果不丰盛, 衰老树增多, 果树大小年现象先进的地区已通过加强经营管理的方法予以克服, 而龙坝乡对核桃经营管理普遍存在着粗放管理, 不重视培肥措施, 收多收少在于天, 不注意树体管理, 放任生长, 且不重视病虫害防治。

4.3 品种单一, 且布局不合理

龙坝镇现有泡核桃多为云南泡核桃, 适宜海拔都在1600~1900 m以上, 而适合于较高海拔地区的核桃品种多, 适宜1600 m以下的夹棉核桃几乎没有;国外和省外引进品种很少。

核桃品种间由于遗传性的差异, 其有出现的抗逆性, 早实性、丰产性、稳产性、开花结果时间差异较大, 欲集所有优点于一品种, 目前尚不可能, 探术合理的品种配置结构则有利于发展各品种间的相辅相成作用;花期重叠, 授粉充分, 错开花果期, 以减轻收打时的劳力紧缺, 同时能更好地把握市场, 过去只重视果用型的大泡核桃经济性状好, 而忽略综合选择仁用型, 油用型的丰产、稳产, 品种的配置, 从而导致品种单一布局不合理。

4.4 缺少深加工企业

目前, 无一家贮藏与深加工企业, 从而导致泡核桃产值不高, 并且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 上不了档次, 缺乏竞争力。

5 建议

5.1 引进和推广早实类型品种

皁实核桃萌发力强, 多数有较好的丰产性, 如新疆的一些优良品种, 2~4 a便结果, 应积极引进, 经小区试验后, 加以推广。同时, 引进和推广皁实仁用型, 油用型品种, 从而产生综合效益。

5.2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和配置

由于核桃树是一次性根据核桃品种的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及各地在生态环境品特为依据, 科学规划, 统一布局、合理搭配。引进较高和较低海拔适应的品种, 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根据核桃各种花期的先后, 成熟的早迟, 栽植目的发展方向, 确定合理的品种配置及比例关系。

5.3 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和普及广大群众的嫁接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要加快和搞好龙坝乡的泡核桃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要有一大批熟练掌握嫁接操作技术和核桃生产基本知识的农民技术员, 为此, 必须搞好技术培训。同时, 在农村中学中搞好“3+1”模式教育, 使他们回家后能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核桃管理技术, 从而推动全镇核桃产业的发展。

5.4 培育和扶持一批贮藏与加工企业

以此为龙头、带动全乡核桃产业大力发展, 改变过去的混乱局面, 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化, 一体化、集体化经营, 提高品质、增加附加值、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方面出发, 带动全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摘要:介绍了墨江县龙坝镇发展核桃生产、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就山区核桃生产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山区,核桃,经济效益分析,云南省墨江县龙坝镇

参考文献

[1]杨源.漾濞核桃[M].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1.

桂平紫荆镇大力发展山区经济 第3篇

关键词:胡麻;发展对策;清水河县

中图分类号 S5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2-38-02

清水河县是内蒙古中西部区的胡麻主产县,胡麻是其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广大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近年来种植马铃薯效益较高,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而种植胡麻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有所下滑,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调查分析该地区胡麻生产现状,找出制约胡麻生产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对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胡麻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气候条件 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位于东经111°18′45″~112°07′30″、北纬39°35′00″~40°12′30″,海拔约有921~1 832m,东西长约80km,南北宽85km,总土地面积2 859km2。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是山地、丘陵、高平原等,土壤以栗褐土为主。

全县主要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自然灾害天气较多,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数为2 938h,年平均气温7.1℃,平均气温的年较差为45℃,≥10℃积温为2 830.1℃,无霜期148d。日平均气温稳定在0℃以上一般在3月的中、下旬到11月中、下旬。年降水量约为410mm,70%集中于7~9月份。大气较干燥,年蒸发量2 160mm,年辐射总量为571.52kJ/cm2,平均风速2.8m/s。

1.2 胡麻生产情况 2011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4.8万hm2,粮食总产约60 000t,油料作物1.8万hm2,油料作物总产约10 000t,其中胡麻面积为0.56万hm2,胡麻总产约6 000t,占油料总产的60%,胡麻产业在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及生产条件,生产的胡麻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品质好,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价值。

1.3 加工状况 本县胡麻加工企业很少,都是小型作坊,产品只有简单的胡麻油,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农户用胡麻直接兑换胡麻油,1㎏胡麻换0.33~0.35㎏胡油;另一种是来料加工,作坊向来料者(农户)收取加工费。虽有少数产品是经过脱酸、脱臭、脱脂、脱磷、刨光后的成品油(即色拉油),但品质仍很低,市场竞争力弱,销路不广,每年只能生产一个月左右,极大地限制其生产能力。

2 发展胡麻生产的必要性

2.1 其不可替代性要求胡麻生产稳定发展 清水河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地旱作区,胡麻是其主要的油料作物,没有其它油料作物可以替代。该地区人们长期食用胡麻油,有喜食胡麻油的习惯,而且随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需求还将增加,这就要求胡麻产业稳定发展。同时,连年的干旱,使胡麻成为救灾、避灾的重要作物,特别是其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也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作物。

2.2 农业生产结构性调整需要发展胡麻生产 近年来由于种植马铃薯经济效益高,连年连作,对土地造成很大的生态危害,调整种植结构或轮作倒茬势在必行,而胡麻耐瘠、耐旱,是较好的轮作倒茬作物。同时,通过优良品种的繁育与推广来带动胡麻产业向高产、优质化的健康方向发展,充分、合理利用本地区的山旱地,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大胡麻的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胡麻产业经济效益。

2.3 新产品开发将带动胡麻生产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胡麻加工的高科技、高层次、高附加值趋势十分明显。胡麻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麻纤维和麻屑的综合利用以及胡麻饼粕蛋白综合开发,特别是胡麻胶、木酚素、高纯度α-亚麻酸的提取应用,使得胡麻加工的利润空间成倍增长,能带来高于其他常规产品10倍至20倍的经济效益,其原料价格提升的空间增大,必将带动胡麻产业持续发展。

3 胡麻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品种混杂、退化。大多数农户自己留种或串换用种以及收购商从邻近地区购进商品作为种子使用,种子质量难以保障,所产胡麻籽粒质量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由于经费短缺或宣传不到位,许多高产优质品种不能有效推广;二是广种薄收,管理粗放,投入不足,造成胡麻低产;三是近年来由于胡麻相对于当地马铃薯种植而言,经济效益较低以及人们生态保护观念淡薄等因素,制约了胡麻产业的发展;四是加工业不发达,商品转化率很低。

4 发展思路及对策

4.1 以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契机,为胡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十一五”期间,国内科研育种单位相继育成一批综合性状好的胡麻新品种,如轮选2号、陇亚10号、晋亚10号等,要进一步加大这些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加强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的应用,彻底解决生产用种多、乱、杂及栽培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升胡麻生产水平。

4.2 利用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胡麻生产 由于种植马铃薯经济效益好,多年连作对土地造成极大的生态危害,必将面临结构调整或轮作改良。因此,要充分发挥胡麻在旱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积极发展。

4.3 高值化技术开发 推广种植高亚麻酸品种(含量55%以上),利用有机栽培与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优质原料生产,开发出以胡麻籽、胡麻籽油、胡麻籽功能成分为原料或配方原料的具有高营养及健康功能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开发胡麻高附加值产品,拉动产业的发展。

4.4 加强联合,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争取政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推广部门等的横向联合,形成相互合作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格局。引导农民自觉接受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市场、信用、质量等意识,适应胡麻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利琴,杨建春,吴瑞香,等.大同、朔州地区胡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23-23.

上一篇:青年教师拜师结对下一篇:初中优秀作文:母亲的爱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