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干农活的启示作文

2024-07-26

一次干农活的启示作文(精选9篇)

一次干农活的启示作文 第1篇

一次干农活的启示作文

暑假两个月,我经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和奶奶一起干农活,我从中明白了农民种粮的辛苦,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暑假我住在奶奶家。一天早上,我起床后,发现奶奶不在家,原来奶奶洗衣服去了。过了一会儿,奶奶回来了,烧好早饭给我吃,然后又去吃菜地干活去了。中午吃好饭,奶奶躺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当太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奶奶又去菜地干活去了。我在家看着电视,吃着零食,待在空调底下看电视,心里想:干农活一定很有趣,我明天要和奶奶一起去菜地干农活。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发现奶奶正在给爷爷烧饭,爷爷吃好饭,上班去了。这时,奶奶拿好农具去菜地干活。我急忙跑上前去说,我也要去。可奶奶不答应,说:“菜地里有许多虫子,你还是在家看电视吧。”我在三恳求,奶奶终于答应了。 奶奶拿着大农具,我拿着小农具,我们一起向菜地走去。在去菜地的路上,我一蹦一跳。到了菜地,奶奶今天要在一片干枯的菜地里种胡萝卜。我和奶奶一人拿一个锄头在菜地里挖出一个个整齐的.小坑,挖完之后,我满头大汗,便坐在田埂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干活。发现奶奶已经把三分之二的菜地以播种,奶奶叫我给播种好的菜地浇水。浇完水,我对奶奶说:“累死了,我们回去吧。”奶奶说:“你先回去吧,我过一会儿就回去。”我回到家中,等了一个小时还没回来,又过了半个小时,奶奶才回来了。只见奶奶衣服湿透了,但奶奶并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干活。我无意中发现奶奶的手掌长满了又硬又厚的老茧。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农民的辛苦,我从此以后再也不挑食了,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一次随机作文的几点启示 第2篇

下午第一课, 下课的音乐铃声才响了一会儿, 班长就气喘息息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来汇报紧急情况了:“陈老师, 不好了, 张博文和李晨打起来了。”张博文比较调皮, 李晨平时文文静静, 两人是前后桌, 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发生冲突呢?还是处理问题要紧, 我加快脚步走向教室。进了教室, 战火已经平息了, 但硝烟还在弥漫—李晨正伏在桌上抽泣, 而张博文咬紧牙关, 一脸怒相。

要问清事情的真相, 还得问问当事人。我把两人喊到楼上的小会议室, 让他们逐个说清事情的原委, 在两人叙述之后, 我大致听明白了:原来数学老师在上课时, 坐在后排的张博文不是去踩李晨的鞋子就是用头发给李晨挠痒痒, 李晨课上忍住火, 等老师一走, 就报复性地撕坏了张博文的作业本, 张博文怒拳相向, 李晨不甘示弱, 结果李晨被打哭了, 张博文手上被抓出了几道血痕。

因事制宜

该怎么处理这件学生之间的纠纷呢?我思考起来。忽然, 我想到了学校话剧表演兴趣小组, 我班沈海华同学也是其中一员, 每学期校园艺术周文艺汇演时, 话剧兴趣小组都会有精彩节目表演。今天, 何不请沈海华指导他们将当时的情景原生态重现给全班同学, 让他们当一回评委呢?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写作资源呀!于是, 我把沈海华也喊到会议室, 和他们说出了我的想法。

三个同学顿时睁大了眼睛:什么, 表演打架?张博文问:“是不是要像在教室里那样真打?”沈海华可急了:“这是事件还原, 是表演, 只要表示出打的意思就行了。你看舞台上演员自尽, 他们难道喝真的毒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现场, 三个人开始商量, 从打的过程展示到具体的动作, 这时候, 我丝毫看不出刚才两人还是冤家对头呀!

上课了, 我对全班同学说:“今天, 陈老师想请大家看一场话剧表演。观看的时候可得看仔细了, 待会儿要把看到的写下来。”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 张博文和李晨把课桌搬到讲台前, 沈海华配起了画外音, 三人投入地表演起来, 唯一和刚才不同的是, 表演完后两人互相道了歉。这可没有排练, 孩子们自己已经体会到各自的错误了。

因为事情就发生在身边, 刚才的表演把当事人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展示, 绝大部分学生用了不到半课时间就写好了作文。这是我教这个班以来学生写作时间最短, 写作质量最高的一次, 我没有作任何关于写作方法的指导, 但他们写得活灵活现, 题目丰富多彩。大家争先恐后朗读自己的作文。

事后诸葛

这次随机作文给我的启示良多:

1.学生作文需要找米下锅, 这就需要教师放出眼光去找寻、创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要局限于课文每个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 为完成任务而让学生绞尽脑汁选些枯燥无味的材料来“榨”文章。在这次随机作文中, 教师根据小学生天性好奇的特性, 随机应变, 把握住学生之间的摩擦这一生成性教育资源, 通过话剧表演形式让当事学生自己表演, 原汁原味展现出来, 其他同学通过观察、评论, 满足了好奇心, 激发了写作欲, 达到做好文、育好人的目的。

2.“天真儿童是吾师”。孩子的习作, 应当符合孩子纯真的个性, 要让他们说真话, 用真性情写就真文章。这次随机作文没有任何要求, 却写出了精彩, 因为他们说的是真话。曾在《教师博览》上读到一个二年级的学生的日记:“昨天我到中山陵去玩, 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 是铜的;爬到上面, 房子里有一个坐着, 是白色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这样的“文章”我心写我见, 天真烂漫, 可老师却打了不及格。这种追求长、美、高、巧的“反生态”作文评价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

3.要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构思、会表达, 关键还是教师对作文题材的发掘。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教师应该尽力让学生拓展生活的空间, 体验生活, 感受生活。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体验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我做一天小老师”活动, 让孩子感受教师的艰辛;开展“我是盲人”活动, 通过蒙眼走路、做事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在家体验一回当家的感觉 (我校曾经在全校开展过这样的活动, 四位学生的体验作文还刊登在了《中国少年报》上) ;在社会上体验一回当小交警的感觉, 在交警叔叔的指导下上岗执勤 (不少紧靠交通大道的学校将此作为体验校本课程) , 体验各种社会职业的作用。因为亲身经历过或者有“我在现场”的状态, 就不愁无话可写, 不愁写不精彩。

4.王晓春老师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到, 有人认为“医生越老越香, 教师越老越臭”, 原因是医生凭的是专业技术, 时间越长研究越深, 甚至会形成“一招鲜”, 而不少教师工作中缺少智慧, 理论与实践脱节, 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他们遇到学生犯错误一骂了事, 殊不知大好的隐性教育资源就这样“一江春水向东流”了。教师教育智慧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的敏感, 能从一块石头看到一处风景。当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四两拨千斤的时候, 学生离写出情真意切、辞意畅达的真作文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摘要:本文通过教师巧妙处理学生间的摩擦, 并将它转化为作文教学资源的案例, 对如何利用生成性资源, 如何写真作文, 如何挖掘作文题材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随机作文,生成性资源,真作文,题材发掘

参考文献

[1]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王晓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2]白雨跳珠乱敲窗.童素静.小学青年教师.2002.4

[3]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蔡美英.小学青年教师.2002.5

一次随机作文的几点启示 第3篇

【关键词】随机作文;生成性资源;真作文;题材发掘

惹事生非

下午第一课,下课的音乐铃声才响了一会儿,班长就气喘息息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来汇报紧急情况了:“陈老师,不好了,张博文和李晨打起来了。”张博文比较调皮,李晨平时文文静静,两人是前后桌,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发生冲突呢?还是处理问题要紧,我加快脚步走向教室。进了教室,战火已经平息了,但硝烟还在弥漫—李晨正伏在桌上抽泣,而张博文咬紧牙关,一脸怒相。

要问清事情的真相,还得问问当事人。我把两人喊到楼上的小会议室,让他们逐个说清事情的原委,在两人叙述之后,我大致听明白了:原来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坐在后排的张博文不是去踩李晨的鞋子就是用头发给李晨挠痒痒,李晨课上忍住火,等老师一走,就报复性地撕坏了张博文的作业本,张博文怒拳相向,李晨不甘示弱,结果李晨被打哭了,张博文手上被抓出了几道血痕。

因事制宜

该怎么处理这件学生之间的纠纷呢?我思考起来。忽然,我想到了学校话剧表演兴趣小组,我班沈海华同学也是其中一员,每学期校园艺术周文艺汇演时,话剧兴趣小组都会有精彩节目表演。今天,何不请沈海华指导他们将当时的情景原生态重现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当一回评委呢?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写作资源呀!于是,我把沈海华也喊到会议室,和他们说出了我的想法。

三个同学顿时睁大了眼睛:什么,表演打架?张博文问:“是不是要像在教室里那样真打?”沈海华可急了:“这是事件还原,是表演,只要表示出打的意思就行了。你看舞台上演员自尽,他们难道喝真的毒药?”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现场,三个人开始商量,从打的过程展示到具体的动作,这时候,我丝毫看不出刚才两人还是冤家对头呀!

上课了,我对全班同学说:“今天,陈老师想请大家看一场话剧表演。观看的时候可得看仔细了,待会儿要把看到的写下来。”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张博文和李晨把课桌搬到讲台前,沈海华配起了画外音,三人投入地表演起来,唯一和刚才不同的是,表演完后两人互相道了歉。这可没有排练,孩子们自己已经体会到各自的错误了。

因为事情就发生在身边,刚才的表演把当事人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展示,绝大部分学生用了不到半课时间就写好了作文。这是我教这个班以来学生写作时间最短,写作质量最高的一次,我没有作任何关于写作方法的指导,但他们写得活灵活现,题目丰富多彩。大家争先恐后朗读自己的作文。

事后诸葛

这次随机作文给我的启示良多:

1.学生作文需要找米下锅,这就需要教师放出眼光去找寻、创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要局限于课文每个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为完成任务而让学生绞尽脑汁选些枯燥无味的材料来“榨”文章。在这次随机作文中,教师根据小学生天性好奇的特性,随机应变,把握住学生之间的摩擦这一生成性教育资源,通过话剧表演形式让当事学生自己表演,原汁原味展现出来,其他同学通过观察、评论,满足了好奇心,激发了写作欲,达到做好文、育好人的目的。

2.“天真儿童是吾师”。孩子的习作,应当符合孩子纯真的个性,要让他们说真话,用真性情写就真文章。这次随机作文没有任何要求,却写出了精彩,因为他们说的是真话。曾在《教师博览》上读到一个二年级的学生的日记:“昨天我到中山陵去玩,看到三个孙中山。下面的一个站着,是铜的;爬到上面,房子里有一个坐着,是白色的;屋子里面还有一个睡着的……”这样的“文章”我心写我见,天真烂漫,可老师却打了不及格。这种追求长、美、高、巧的“反生态”作文评价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

3.要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构思、会表达,关键还是教师对作文题材的发掘。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应该尽力让学生拓展生活的空间,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体验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我做一天小老师”活动,让孩子感受教师的艰辛;开展“我是盲人”活动,通过蒙眼走路、做事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在家体验一回当家的感觉(我校曾经在全校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四位学生的体验作文还刊登在了《中国少年报》上);在社会上体验一回当小交警的感觉,在交警叔叔的指导下上岗执勤(不少紧靠交通大道的学校将此作为体验校本课程),体验各种社会职业的作用。因为亲身經历过或者有“我在现场”的状态,就不愁无话可写,不愁写不精彩。

4.王晓春老师在《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到,有人认为“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原因是医生凭的是专业技术,时间越长研究越深,甚至会形成“一招鲜”,而不少教师工作中缺少智慧,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他们遇到学生犯错误一骂了事,殊不知大好的隐性教育资源就这样“一江春水向东流”了。教师教育智慧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对教学的敏感,能从一块石头看到一处风景。当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面对教育教学问题四两拨千斤的时候,学生离写出情真意切、辞意畅达的真作文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王晓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2]白雨跳珠乱敲窗.童素静.小学青年教师.2002.4

[3]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蔡美英.小学青年教师.2002.5

[4]摘掉孩子作文的面具.熊孔怀.教师博览.2009.4

一次课堂小插曲的启示 第4篇

课后,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写教后总结时, 我想, 如果当时我对这位睡觉的同学大声呵斥批评, 不仅他心存反感, 教师生气, 整个班级将会陷入一种沉闷的气氛中,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就不会轻松愉快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这次随机应变的课堂导入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导入的质量, 将直接影响着师生在本堂课的教学状态和效果。这就好比一首优美的交响乐, 只要序曲一响, 马上就可以拨动听众的心弦, 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 能起到先声夺人, 一举成功的效果, 为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埋下举足轻重的伏笔, 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此后, 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 我一直注重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除了上面提到的课堂随机应变的导入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就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供大家参考。

一、游戏导入法

爱玩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以游戏作为英语课堂的导入, 能够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精神饱满地继续后面的学习。作为英语老师, 我们都深有体会, 在现行的牛津英语新教材中, 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课都会涌现大量的词汇, 记单词成了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件事。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 我经常在学习或复习单词时, 在课前制作一棵“Apple Tree”, 上面挂满单词苹果。上课的时候, 安排学生玩“摘苹果”的游戏。具体方式可以安排男女生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进行, 谁摘得“苹果”最多, 谁就是获胜者。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枯燥记单词的烦恼, 记忆也比较深刻, 使枯燥的知识学习兴趣化, 激励学生不断产生“我想学”的念头。

二、英语歌曲导入法

教师每天可以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 安排学生唱英语歌。这种导入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还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思想, 创设英语学习气氛的功效。教学新课时, 教师也可以课前准备一首和本课内容有关的英文歌曲, 作为新授内容的铺垫。例如, 我在教学牛津英语9A Unit 5Films这单元的Reading时, 先让学生欣赏一首由Audry Hepburn主演的影片Roman Holidays的主题曲, 并展示了这部电影的几个片段, 提醒学生是否了解片中的女主人公。在学生的一片猜测与好奇中, 向学生进一步介绍,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关于这位女主人公的生平事迹, 大家想不想认识她?她的名字叫Audry Hepburn, 同时板书, 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 水到渠成, 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另外, 每年开学伊始, 当我接触一批新学生时, 我就把班里学生的生日在台历上标出, 让班长和科代表也记住, 以便互相提醒。轮到某位同学的生日时, 我会安排全班同学为他举行一次五分钟的English Party作为本课教学的导入, 大家一起用英语唱生日歌, 说祝福语, 如果时间允许, 还会表演简短英语剧, 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 用英语。既体现了语言学以致用的原则,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温故而知新导入法

这种方式就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 先简明扼要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 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搭建一座桥梁, 导出新知识, 使学生易于接受,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在教学过去进行时这一语法时, 就是采取这一导入方式。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与用法。并把它的构成和例句板书在黑板上:be+V.ing (这里的be动词专指am/is/are) , 其中的关键词醒目标出来。

如:1.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

2.You are listening to me carefully.

3.She is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然后向学生解释清楚, 我们复习的现在进行时主要是强调现在某人正在做某事或者某事正在发生。如果我们想表达过去某个时刻某人正在做某事或某事正在发生, 时间改变了, 时态也要做相应的变化, 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另外一种时态——过去进行时。它的结构仍然是be+V.ing, 只不过这里的be动词专指was/were具体结构为:was/were+V.ing。紧接着, 我把第一个例句用时间短语at this time yesterday改写, 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观察两句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点, 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很容易地接受了新知识, 降低了难度。不过, 提醒大家注意, 在导入时, 教师一定要合理掌握“温故”的时间, 避免喧宾夺主, 耽误新知识的传授。

四、开门见山导入法

即教师一开始上课, 就直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我经常用于教学与以往所学内容没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使用。我向七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讲解时态时就使用这种办法。虽然他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几年的英语了, 但是对于语法知识, 还没有系统的接受过, 我们的母语里也没有时态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 我就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向学生直接传授。学生在课堂前十五分钟的黄金时间里, 凭着兴趣和高度的精神注意力, 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 乐意接受老师的讲授, 师生配合也比较默契, 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我在教学生一般现在时态的时候, 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包含这种时态的典型句子, 让学生观察。如:We are students.I study in Pantang Middle School.Lucy likes apples.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学生总结语法规则后, 教师适当补充, 指出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用法, 尤其注意动词的形式。这样, 学生立刻投入到学习中, 新的一课就拉开了序幕。这种导入法, 教学目的明确, 节省时间,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 适合对初学语法的学生使用。

五、听说训练导入法

随着中考英语人机对话的形式的实施提前检测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教师上课时以听说训练作为导入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轮流当值日生, 用英语做汇报。刚开始, 可以让学生自选话题, 做Free Talk。当学生适应这种训练后, 教师可以有计划地依据课标要求, 规定话题, 做英语课堂陈述。其他同学和值日生之间可以就所汇报的内容用英语问答, 避免学生开小差, 同时训练大家的听力、口语和理解能力。不过, 如果反复以这一形式训练, 学生就会感到乏味, 产生应付心理。现在教师基本上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不妨把它充分利用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简单的英语动画片段, 依照所听、所看内容进行问答, 或者为动画配音。这种方法生动有趣,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既练习了听说能力, 学到地道的英语, 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当然了, 教无定法, 课堂导入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亲身体验,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迪。作为新课改时代的教师, 我们应做一个有心人, 因时间地点、因内容、因学生, 设计出实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精彩导入法, 抓住课堂教学突破口, 做到从一进入课堂就能吸引住学生, 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加快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程。

摘要:在当今任务重、时间紧的教学形势下, 提高学生成绩的最佳途径就是构建高效课堂, 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而精彩的课堂导入能使教师一进入课堂就吸引住学生, 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爱做农活的百岁老人 第5篇

闲不住

百岁老人还做农活

去年9月上旬,笔者几经周折,转了好几个山道,来到老人居住的太平街道办桃源村2组,在其六子、已经66岁的钟长根的引领下,见到了正在那里一边抽纸烟一边用锄头锄草的宋素清,只见她锄草的动作和姿势还很到位。见到笔者为她拍照,老人笑着说:“农村人,做农活,不稀奇!”

“老妈虽然一百岁了,我们多次阻拦叫她别做事了,可她就是不听,说多了她还翘翘嘴,装作不高兴和生气的样子,如此这样,我们也没法子了,可能是她闲不住啊!”老人的八子钟其相告诉笔者说。

听家人介绍,宋素清老人一天到晚就是闲不住,她不是下地干农活,就是在家喂鸡、洗衣、择菜、煮饭……

年轻时独自一人

带大儿女

老人生于1913年5月,其夫钟银山英年早逝,自己独自一人将九个儿女拉扯大,实属不易。那些年,宋素清心中的苦和累无法向人倾述,为了排减压力,她偷偷抽起丈夫生前留下来的叶子烟,以此排减心中苦痛。从此,烟与宋素清结缘,至今老人都还有抽烟的习惯,也偶尔喝一点儿酒。

老人告诉笔者说:“苦恼时,抽抽烟,能够提神;疲惫时,少量喝口酒,能够解除疲劳;但烟不能多抽,抽多了对心脏不好。酒喝多了不仅会伤身体,而且还会妨碍家人和社会,这样就太不对了嘛!”

长寿经

空气清新糊涂生活

老人虽然身材清瘦,但身体还是很硬朗,听力和视力都非常好,与人交流都不会让对方感到吃力。饮食上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早餐一般是吃两个鸡蛋和一包营养米粉,中午一个人一顿能吃一斤肥肉,晚上则喜欢清淡的饮食。

老人居住在一个空气清新的半山坡上,这里不仅空气质量好,而且鸟语花香。老人性格温和,不争名夺利,爱当糊涂佬,这些也许都是老人长寿的原因吧!现在,老人103岁了,每月领着当地政府为其发放的400元长寿生活补贴费,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老人最后说,希望再活20年,足矣!

自动放膜机农活儿好帮手 第6篇

自动放膜机是采用机械化的形式完成农业放膜工作, 能大大提高放膜环节的农业生产效率。只需通电, 在机器上放好农膜, 它就可以自动运转行走完成覆膜。

产品特点

1.省时省力。一台放膜机能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 一亩地约2小时就能完成整个放膜过程。

2.能源清洁, 不造成污染。工作动能主要源于电能, 工作过程不产生多余排放。

市场分析

采用自动放膜机放膜, 一个劳动力能完成三个劳动力的工作, 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而目前农村雇工的成本价格在140—150元/人, 也节约了一定的人工成本。产品目前处于待产状态, 但从试用农户处了解到, 在广大农村地区, 这种实用型的农机产品, 普遍都能接受。并且, 在农忙时节不仅省时省力, 更是一种身心上的解放, 用老农自己的话说:“过去放膜是嘴啃地, 累不说还要浑身是泥。”

投资条件及效益估算

该项目最佳投资方为电动车厂和电瓶车厂, 无需改造现有生产设备就可以生产, 生产面积具备200—300平方米即可, 生产人员2—3人。

一台放膜机的综合成本约1000元/台, 市场售价约1600—2000元/台。若投资者每销售出去100台, 则有6—10万元的毛利。

投资提示

1.建议投资者, 可以采用销售和租赁等多种经营模式, 以目前设备租赁价格来看, 这种适合短期租赁的农业机械, 大约每天租金为300—500元。尤其适合在农忙时节。

农活课是孩子的精神“除草机” 第7篇

笔者无意戴“有色眼镜”去审视当今青少年,可他们中的一些人精神弱化、意志软化和理想荒漠化却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学校里就出现了“将脏衣服寄到家里,让母亲洗后再寄回”的城市学生,社会上就出现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生活低能儿等。前段时间,有一家石油企业之所以拒绝聘用城镇家庭的学生,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到户外、野外作业时不能吃苦。耐挫折能力差、协调生活能力差以及吃苦耐劳意识差已成为教育无法避免的痛。

所以,看到珠海这所学校的农业课和农业实践,笔者眼前一亮。农业劳动是精神磨炼的最好机会。锄头能磨出吃苦精神,能增强孩子的体质;种地让孩子“浑身泥土,满身臭汗,吃苦耐劳”,不再有骄娇二气;亲近土地更让孩子对农民、农业多了一分敬重和理解,不再趾高气扬,面孔朝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课和农活体验就是孩子们的“精神菜根”。“嚼得菜根,百事可为”。种得田地的孩子以后无疑能走得更稳、更远。

为了杜绝农活儿作秀化,笔者建议这类活动应该多一些泥土气息,要让孩子真正将身心交给泥土,交给脚踏实地的体验,而不是花拳绣腿,蜻蜓点水,浮在表层装样子。教育者应该珍惜这些机会,充分挖掘学农活动中丰厚的精神营养和本质内涵,而不要组织了活动却不能使活动得到升华。

一次干农活的启示作文 第8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课标》)也要求:“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受到《改进意见》和《课标》的启发,我们试图改变传统的“灌学练讲”课堂写作教学模式,设计了一个从没有过的语文写作实践活动。步骤如下。

第一步:利用央视现有精品节目,多媒体教学手段下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中央电视台2014年推出了一档真人秀追溯家族历史纪录片节目《客从何处来》。第一季明星嘉宾:陈冲、马未都、易中天、曾宝仪、阿丘。第二季明星嘉宾:萧敬腾、钮承泽、撒贝宁、佟丽娅、谢娜、金士杰。这些明星中,有学生耳熟能详的专家学者,有家喻户晓的影视歌明星,寻根足迹跨越两岸三地六国,一次次在惊喜、意外、感慨、悲怆中,他们和自己的祖辈不期而遇。影片的记录方式很巧妙,在悬疑、推理中揭开家族历史。我利用上课40分钟给学生放了节选的易中天寻根片段。课上同学们被易中天家族的历史深深吸引,在兴趣盎然时我戛然停止,顺势请大家回去自选《客从何处来》中的一位来收看。这当中我们还复习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回家一口气把易中天的三集都看完了。大家看了以后,有很多感触。上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论这些有趣的家族。

我们请大家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在课桌上展示交流。学生并未意识到,写作活动从这时就已经开始了。

平时对作文很头疼的学生,一改往日面对格子纸唉声叹气,都奋笔疾书。他们对纪录片的情节发表自己的各种观点。

随着交流的深入,有的同学们开始自豪的提出:老师,其实我也有家谱,我可不可以讲讲自己的家谱?也有同学发出疑问:我从哪里来?于是,我们正式开始了家庭寻根的写作。

第二步:采访、调查全家动员,搜集整理写作素材

这次家庭写作不同于以往,以前同学们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都是从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来写,甚至因为无话可写而胡编乱造,逻辑混乱从而情感失真。同学们对父母和家族的了解是少之又少。这次是要通过写作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族。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获取写作素材。

有的同学和家人说了这次特别的写作,请爸爸妈妈来讲过去的故事;有的同学用录音笔做了采访,然后整理了采访笔记;有的同学的爷爷听说孙子要写家族历史,连夜写了满满几大张纸的回忆录,学生再帮助整理,进行录入,老人看着自己的回忆录变成了打印稿,高兴地像小孩子似的。有的学生的爸爸妈妈还鼓励孩子拍摄了小电影,父母和孩子一起配音……这次写作活动得到了家长热情的支持。

在这一步,我们特别强调资料收集的方法和资料的整理。既要忠实于原来的内容,又要梳理文字,文从字顺。

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生确定后面写作主题和样式的过程。

第三步:以饱满的情感完成作品

1.确定作品主题

我们对作品主题没有统一要求,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自行确定。表达的是自己想表达的才会文思泉涌。

2.确定作品样式

我们对作品样式也没有统一要求。这次的写作作业是开放式的,可以写文章,可以写PPT解说词,可以写微电影剧本,也可以写动漫设计……但是都离不开文字表达。

3.列出作品提纲

学习列提纲也是重要的写作能力。建筑楼房,先要会设计图纸。设计能力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作文往往提笔就写,缺乏设计,更提不到设计能力的训练。

学生列出提纲后,老师再讲列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和列提纲的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修改提纲。学生小组讨论修改好的提纲,学生再次修改。

4.不断修改完成作品

学生根据提纲完成初稿。学生小组讨论初稿,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我们对修改好的初稿再提出意见。学生进一步修改完成。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小组内进行了多次充分的交流。

成品也是各式各样的,有文章,有PPT,有微电影,有漫画……这其实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我们原本只想让他们及采访稿,学生创意无限,我们布置的作业也随着他们的创意而变化。真的就像《改进意见》里说的“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第一次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这些孩子都是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中长大的,这些孩子在幸福的生活里甚至对幸福感开始麻木,当第一次直面自己多舛家族历史,既惊讶,又感动,用青春的热情记录下的文字里,饱含深情。

对家庭的深刻的了解,才会体会祖辈人的不易,从而更加真实的学会爱,爱家庭,爱家人。

第四步:展示交流

当同学们在展示会上争先恐后地念发言稿,边放PPT边配解说词,放映自己拍摄的微电影,展示自己配有文字的漫画作品,一个个脸上都写满骄傲。有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主动拿出自己的作品,有些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也写了那么多文字。

我们不仅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而且让学生展示学习的过程。说说自己的写作过程是怎样的。交流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提问。我们请学生特别注意学习过程的交流。老师上的课不一样,常常是因为进教室前老师的备课不一样,备课决定了上课;学生作文不一样,常常是因为写作过程不一样,过程决定了结果。

这次活动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有的学生第一次知道自己名字的由来,有的学生第一次知道为什么父母总喜欢那盆花。一个学生把家族史画成了漫画,妈妈激动地说,第一次发现孩子还有这个特长,而且画的还是自己家里的事。

这一切,都是因为孩子饱含热情的参与了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使我们对写作实践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一、写作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写作实践活动绝非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应当成为语文课的一部分,而不只是所谓的“活动”,听起来像是课外的。《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改进意见》提出:“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这次写作实践活动正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语文活动中的作业可以布置的大一点,时段长一点,和生活再紧密一点。这次作业历时两周,有的同学还要长一些。这个作业是个专题作业,学生围着一个生活中的话题来做综合活动,是学以致用。

二、写作教学要符合写作规律

写作教学首先要符合写作的规律,而不是作文课的规律。

写作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写作实践活动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活动应改进作文命题方式,除了必要的命题作文训练,写作更多的是学生自主确定题目和样式。即“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课标》)这次活动在内容和样式上放开,丰富了写作形式,激发了写作兴趣,学生才会有多姿多彩的表现。

三、写作实践活动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确定主题———列提纲———初稿———完成稿,这次活动体现了对学生的全程指导。正如《课标》所说的“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写作实践的过程、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能力提升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指导,学生要多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是很有必要的。当我们在展示活动中,某学生念了自己的文章、某同学解说了自己的漫画连环画、某学生配音播放了PPT、某同学播放了自己拍摄的微电影都会得到大家的啧啧称赞。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复杂的,特别是写作过程。以往我们常常是念念学生的好作文,但是这篇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没有说明。更不要说那篇作文不好是怎么写出来的了。

四、写作教学中必须是学生带有情感地参与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精准地利用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学生表达内心情感中必须是带有情感地参与。作文不是胡编乱造,作文是源自生活的创作,是源自对生活的激情与爱,是情感的表达。作文能力体现学生欣赏美,懂得美的审美水平。一篇佳作中,学生的情感是鲜活的,只有鲜活的情感驱使,学生才能对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从而熟练掌握。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行为,它不只是学生一个人的活动。一次好的活动是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情感沟通。我们应该对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加以利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情景创设。

这次活动得到了家长自觉的大力支持。其中不仅包含了家长和学生的智慧,更包含了家长和学生的情感。这尤其难得。

今后的作业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来合作,让学生和其他科目的老师合作,让学生和博物馆合作。当然,这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很多工作靠一个人是做不了的,在这个时代,必须学会合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部重要文献,名字就叫《学会合作》。

反思这次活动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很多过程性资料没有留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等,这也是我们今后要不断改进的。

文从何处来?从鲜活的活动中来,从创新的实践中来。

会干农活算不算素质? 第9篇

众所周知,高考“唯分数论”虽然维系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它是有弊端的,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要落实素质教育,光喊口号当然不行,而是需要高考“指挥棒”的调控和引导。正因如此,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在此背景下,各省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纷纷决定将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

但这件事“知易行难”,譬如综合素质评价大多是“软指标”,由谁说了算?能否做到客观公正?这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觉得有必要给改革设计者提个醒:高考综合素质评价要兼顾城乡学生不同特点,不能让农村考生吃亏。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其中,前三项对城里考生和农村考生一视同仁,没有太大问题;但“艺术素养”一项,农村学生显然普遍比不过城里学生,而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教育鸿沟造成的——在教育投入、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农村普遍落后于城市,城里中小学有条件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城市家庭也有能力送子女上各种艺术特长班,可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学校无力开设艺术课程,很多家长也没钱满足孩子上特長班的需求——不仅没钱,很多农村学生放学后、放假时还要干农活、打零工。也就是说,城乡学生在艺术素养上的差距,不是农村学生天赋差、不努力等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农村教育条件较差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此,如果在艺术素养评价上对城乡考生一视同仁,显然有失公平,农村考生不可避免要吃亏。

实际上,说到素质,农村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譬如会干农活,能吃苦,意志坚定、生活自理能力强。这些素质对于一个人其实很重要,但却不在高考综合素质评价范围之内。为什么会弹钢琴是素质,而会干农活就不是素质?为什么五谷不分不被认为是素质差,而不会唱歌就被认为是素质差?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细加品味就会感到味道不对。

以此来看“社会实践”一项,应该说,农村学生在这方面普遍优于城里学生。但让人担心的是,在评价打分时,会不会城里学生到工厂参观就算社会实践,而农村学生天天干农活却不算社会实践?

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素质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应该正视城乡教育的巨大鸿沟,针对城乡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出有所差别的评价体系,以免让农村考生吃亏。这是为了高考公平、教育公平,也是为了社会公平。

【原载2016年8月26日《济南日报·今日评论》】

上一篇:夸家乡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初二学生作文: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