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对策

2024-07-27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策(精选10篇)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策 第1篇

甲甲今年3岁,在小班中个子较矮,但他力气很大。他经常突然跑过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时有意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脸,有时也会因为争夺玩具而大打出手。甲甲的这种行为使的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因此影响了他的正常人际交往,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他的这种行为。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纠正,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耐心的帮助,让幼儿慢慢的来改正,家长和幼儿园也要沟通,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对策 第2篇

这天是家长开放日。晨间活动时,豪豪用自己带来的玩具搭了一把“枪”,小小想借来玩一会儿,豪豪断然拒绝。过了一会儿,豪豪去上厕所了,等他回来时发现小小拿着他的玩具抢,便愤怒地大叫,还抡起双拳使劲打小小。教师见状连忙拉住豪豪,但豪豪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嘴里喊着:“打死你,打死你……”

这一幕就发生在豪豪爸爸眼前。豪豪爸爸悄悄用摄像机把豪豪的行为记录了下来。经过一上午的细心观察,爸爸发现小朋友都不太愿意跟豪豪玩。活动结束后,爸爸忧心忡忡地找到教师。教师觉得当天的事一定对爸爸有很大的触动,便借机询问爸爸在家是否听豪豪说过“打死你”这样的话。爸爸反映,豪豪在看动画片时偶尔会喊“打死你”。这使教师意识到类似《铠甲勇士》这样充斥着打斗场景的动画片可能是豪豪的不良模仿源。爸爸很认同教师的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提出以下建议:多陪陪豪豪,以减少他看动画片的时间。还可以选择陪豪豪外出打球等豪豪喜欢的活动来代替看动画片。可以陪豪豪一起阅读“小兔汤姆”系列图画书等,在阅读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豪豪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

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及其对策初探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业,成因,对策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有小朋友哄抢玩具, 推挤别人, 甚至故意抓伤小伙伴等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对他人造成危害的同时, 也严重影响幼儿自身的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干预和矫正, 轻者造成幼儿成年后出现人际关系和社交障碍, 重者可能会使幼儿长大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 加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 正确认识和干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增强其亲社会行为, 有效降低甚至消除攻击性行为倾向是家长和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分析

(一) 幼儿个体因素

有研究表明, 遗传物质中的某种基因缺陷可能引起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倾向, 后天环境的影响还可能促使这种倾向表现出具体行为或得到强化。此外, 由于幼儿个体发展的不完善、性情活泼、好奇心强、自制力低下等, 也容易诱发侵犯他人的攻击性行为。

(二) 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对待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家庭生活中, 如果父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与语言的倾向和习惯, 这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 容易使幼儿出现和使用攻击性行为;如果父母习惯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纵容幼儿的侵犯性行为泛滥, 必然造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其攻击频率。此外, 家庭的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也是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三) 社会因素

随着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 我们可以快捷地获取大量前所未有的信息和资料。然而, 在电视、网络和报纸这些传媒中所包含的一些暴力及不良信息也步步逼近了幼儿的世界。幼儿在电视中获得的视觉信息如果是关于暴力方面的内容, 将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 并得到强化。

(四) 教师和同伴因素

教师和幼儿同伴甚至幼儿园的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以及教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评价都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教师对攻击性行为幼儿不恰当的惩罚容易使幼儿出现迁怒性攻击行为。

另据有关研究表明,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 同伴关系差和社交能力缺乏的幼儿都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产生攻击性行为;受攻击者的消极应对也会助长和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矫正对策

(一) 正确认识攻击性行为, 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

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很多家长和教师往往不能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 而是简单粗鲁地批评, 强硬地制止, 甚至野蛮地惩罚, 这些不科学的做法对幼儿是极其不利的。当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时, 应当注意我们的教养方式, 正确的应对方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帮助幼儿认识攻击性行为的有害结果。鉴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 多数情况下, 幼儿是无法意识和认识到自己攻击性行为的有害后果。因此, 家长和教师要深入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认识攻击性行为的有害后果, 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教导方式。2.帮助幼儿掌握有效的社交技能。一些幼儿之所以产生攻击性行为是为了在与同伴和老师交往时, 引起注意或融入集体而采取的。对这些幼儿, 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交技能, 降低幼儿在社交中的无所适从、极力想引起他人注意的焦虑。

(二) 创设非侵犯性的良好环境

大量研究表明, 环境因素在幼儿攻击性发生的过程中起着刺激和诱导的重要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并非关键, 但却在很在程度上增加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在家庭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活动过程中, 活动材料的缺乏和具有暴力倾向性质的刀枪玩具的泛滥都可能成为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导向。所以, 我们应该创设一个不会诱发攻击性行为的良好环境。首先是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和适宜的活动材料。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敞自由的活动空间, 减少活动中的无意碰撞与摩擦, 可以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 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玩具, 避免刺激和诱导孩子的侵犯性行为的产生。其次是要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紧张、消极的心理环境往往使幼儿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 孩子处处感到压抑, 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而和谐、宽松、愉悦的环境可以使孩子处于积极的情绪体验之中, 幼儿容易产生亲社会性行为。民主、宽松和愉悦的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利于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这对于减少和消除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极其重要的。

(三) 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

通过外部的力量抑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不够现实的, 也无法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减少, 甚至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反作用。所以,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帮助幼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上, 减少甚至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首先, 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并不断强化规则意识, 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以减少攻击性行为;其次, 要培养幼儿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精神, 帮助幼儿逐渐弱化并消除攻击性行为。幼儿好模仿, 既然他们可以因模仿攻击性行为, 也可以模仿亲社会行为。在实践中, 教师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如讲故事、看影视节目以及自身的行为等, 为孩子树立亲社会行为的好榜样, 帮助幼儿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 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观, 并逐渐强化和固化亲社会行为。

(四) 引导幼儿发泄不满情绪, 转移幼儿的侵犯性情感

有时候, 通过外界的力量可以暂时抑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压抑幼儿的攻击性情感。但久而久之, 幼儿的不满情绪无法得到发泄, 就可能使幼儿的心理失常, 一旦触发, 产生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更严重。所以, 我们要教会幼儿以宣泄的方法和参加置换活动, 让他们适时地发泄不满, 减弱侵犯性情感的强度, 转移幼儿的侵犯性情感。

(五) 减少对攻击性行为的强化

教师和家长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态度和解决方式应该是科学和巧妙的, 要尽量减少对攻击性行为的强化。我们应该时刻以身作则, 注意自身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运用的语言和行为方式, 树立正确的榜样, 以培养儿童的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亲社会行为模式。

(六) 家、园和社区密切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家园共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 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反思和调整孩子的教养方式。其次, 要倡导家庭邻里和社区活动组织同一小区或街坊邻居的幼儿结伴玩耍, 家长们既可以互相交流教养孩子的经验与教训, 寻求横向帮助和教育合作, 同时还可以利用同伴的良好行为习惯去影响孩子, 帮助孩子消除与纠正攻击性行为, 发展和强化亲社会性行为。第三, 家长应避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 并陪伴幼儿看电视、碟片, 注意以正面形象引导、教育幼儿, 避免幼儿盲目模仿。第四, 幼儿园与家庭要充分相互沟通, 鼓励家长向幼儿园反馈孩子的表现, 家园双方共同探讨教育方案, 力求家庭与幼儿园同步教育, 及早帮助孩子纠正攻击行为问题。

攻击性行为虽然是幼儿身上常见到的一种问题行为, 但只要幼儿教师和家长对这种行为进行全面认识, 并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 适时采用合理的策略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 强化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 孩子必将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楠, 宋彦喜.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0) .

[2]刘小华.家园合作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探讨[J].科学大众, 2014 (03) .

[3]梁玉华, 苏丽.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 2012 (02) .

幼儿攻击性行为特点及矫正对策 第4篇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对策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念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在他人不愿意的情况下,幼儿出于故意或者带有伤害性的行为。这种伤害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语言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伤害。打骂、踢咬、对他人进行暴力行为等都属于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不仅会对他人或者集体造成危害,还会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不利,最主要的是它会阻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因为经常打骂同伴,所以他们与同伴的关系不是很好,同伴们都对他们避而远之。如果班级里有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幼儿,那么他就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甚至被他欺负过的幼儿都不想去上幼儿园。这会导致幼儿教师对家长的工作很难做,而且也会影响整个教学秩序。专家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在这个期间一旦幼儿产生自我意识,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随着年龄一点点的增加,特别是3岁以后,这种行为会大幅度增加。而3~6岁是一个高峰期,所以在这一个阶段有效地控制好幼儿的这种行为,会对以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因素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是分为左脑和右脑的,正常儿童的左脑和右脑处于均衡状态,但是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则不是这样的。有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和非攻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比较,大脑两半球均衡性发展较低,大脑的左半球抵抗干扰的能力较差,而右半球的认知能力较弱。如有的小朋友在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就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这就是由于他的左脑和右脑处于不均衡的状态,他不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对其他小朋友产生人身攻击的行为。

2.家庭因素

在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中,家庭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模式与幼儿攻击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两种家庭教育模式很容易出现幼儿的高度攻击性行为,一是“绝对权威”型家庭教育模式,二是“过度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在“绝对权威”的家庭中成长的幼儿,父母过于控制幼儿自主性,经常使用暴力或语言攻击,对幼儿的身心造成影响,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不自觉产生攻击性行为。在“过度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幼儿,父母长辈把自己的孩子捧在手心,当成是掌上明珠。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孩子做错了任何事情都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到后来就养成了孩子一种霸道的性格。有了这种性格的孩子,出去跟其他幼儿玩的时候,往往就会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对其他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父母对幼儿早期行为的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是幼儿的榜样,他们的不良行为都会让幼儿模仿。如果父母在家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话,肯定会养成幼儿暴躁、易怒的性格。

3.模仿

幼儿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爱模仿,在这个时期的幼儿除了会模仿父母长辈的行为,还会模仿影视作品当中的攻击性行为。现在好多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里面都有打打杀杀的场面,像《奥特曼》、《神龙斗士》等动画片都带有打斗的情节。孩子们经常看这些动画片,他们会把动画片里暴力情节带到现实中来。他们模仿里面的打斗场面,觉得这样很有趣、很好玩。这样一来,难免会有乘机攻击他人的时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攻击性行为。

4.幼儿园教育因素

教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幼儿一天当中跟教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如果教师的教育不当也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所以教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大的关系。教师在幼儿园的素质特别重要,现在好多幼儿园的教师都出现打骂孩子,体罚孩子等等不良行为,这对幼儿的身心会造成严重的阴影。如果幼儿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受到教师的体罚,那么幼儿有可能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产生攻击性行为。除了教师体罚幼儿会导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还有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不恰当同样会让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我们常常会在幼儿园看到这种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总是让孩子趴在桌上静息或长时间的让孩子在外面玩耍,这样不合理的教学安排就会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四、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1.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样,所以父母在家里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欢快、健康、积极的家庭氛围。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

2.让幼儿知道攻击性行为是不对的

我们要解决幼儿的行为问题,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我们要用具体形象的材料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如给他们观看录相、表演、和孩子交谈等,让他们知道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没有人会喜欢有这种行为的孩子。一般幼儿都还没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途径,让幼儿知道大家都不喜欢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然后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要与孩子一起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让幼儿学习受欢迎的儿童形象,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

3.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心理宣泄法

每个人的心中难免会有不满的时候,幼儿也一样。每当我们的心中有不满的时候,我们都会用我们成人的方式进行发泄我们的不满。宣泄是一种有效地消除攻击性行为和愤怒的好方法。当幼儿有不良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布娃娃或者其他玩具拿给他当宣泄对象,让他对着这些物品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等他发泄完了之后告诉他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会给他人带来伤害。这样的做法使得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同时还释放了压抑的情绪,还可以让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减少。

4.教师在安排教育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榜样,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安排活动的时候,要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欢快的环境,同时要准备好足够的玩具,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刀枪、棍棒等。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矛盾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耐心、细心的教导,让他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作用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五、总结

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要重视他们,我们要帮助他们逐渐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只要我们找对方法,齐心协力,就可以引导他们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我们要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9)

[2]吕勤等.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为.心理学报,2002(1)

[3]鲁杰.帮父母读懂幼儿心.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第5篇

研究对象:熙熙

年 龄:三岁半

班 级:小六班

个案情况简述:

熙熙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熙熙父母离异,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熙熙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熙熙就在琪琪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熙熙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熙熙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熙熙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熙熙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熙熙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

4.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熙熙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一、冢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熙熙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丁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熙熙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2.熙熙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3.熙熙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4.熙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熙熙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熙熙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巾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熙熙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熙熙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熙熙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措施 第6篇

不论男孩女孩,多数小时候都有过拿开水浇蚂蚁窝的“经验”,还有淘气的男孩子更甚,会为抓到的壁虎“做手术”,边做还边开心的笑着,这个场景在我看来还是有些血腥和暴力的。而这样的暴力很容易激发幼儿攻击性行为,暴力行为本身就是需要一定约束的,通过原则教育可以教会孩子将这样的行为慢慢转化,变得更加友善,避免攻击性行为。

1、勿创造攻击性行为的环境

良好家庭气氛有助于发展孩子友爱的性格,不极端,因此也就不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幼儿应少接触电视、电影及家庭的暴力镜头,少讲具攻击色彩的语言,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玩玩具等,创造平和的生活环境。

2、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制止

家长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若不及时制止,其实就是对孩子的变相鼓励,幼儿也会渐渐默认这样的行为并不是错误的,以至于越来越难控制。

3、适当的宣泄情感

烦恼、挫折、愤怒最容易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因此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宣泄自己的情感,把这些坏的情绪宣泄出去。

4、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虐宠是一些具攻击性行为幼儿的表现,应当培养孩子的爱心,通过饲养真正体会细腻的情感,丰富孩子的情感,培养亲善行为,这样可以从心理上纠正幼儿攻击性行为。

5、冷处理是个好方法

冷战是一种惩罚,对孩子犯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采取这种冷处理的方法,让他明白做这件事情的后果,渐渐改掉这样的错误行为。

6、移情换位的引导措施 攻击性强的人对受害者的痛苦表情会置之不理,更加倍的去伤害对方,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移情能力,他无法去体会当自己是那个受害者时的感觉。因此,应当教会孩子从小换位思考,增强移情能力,从本质上消除攻击行为。

7、以身作则是基础

家长的自身修养直接也是最重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此,不要因为自己情绪不好便随意暴力,语言过激也不行,尽量为孩子做好榜样。

做好这几点,相信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会丢掉“小魔王”的称号,成为一个懂事又有爱心的非攻击性的孩子!

宝宝爱尖叫如何制止

小柔柔是个爱尖叫的孩子,在小区里已经非常有名了,我是在她的妈妈说起后才知道,孩子的尖叫史已经有许久了,而妈妈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似乎都不起作用。孩子才两岁,吃得好睡得香,没人惹他,高兴或不高兴都要尖叫两声,常常把周围人吓一跳,妈妈问我,宝宝爱尖叫怎么才能制止?

尖叫并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她又不是尖叫不止,只是偶尔叫一下,也是她发泄的渠道,也许是她刚刚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还正在学习中,所以不要太在意,只需要正确的引导。

1、兴奋而尖叫

激动好玩的游戏会使她尖叫,因为她兴奋,这是一种自我表达。

2、无法表达而尖叫

有时孩子的情绪也会高涨或是低落,她还太小无法表达出来自己的情感时,会采取尖叫来发泄。

3、害怕而尖叫

外向的孩子害怕时都会发出尖叫声,这也是用来表达自我情绪。

4、模仿而尖叫

看着别人尖叫她觉得很好玩,也学着开始尖叫。

5、为引起注意而尖

她会用尖叫去试探家人,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意思是陪我玩一会儿吧,我好闷。

幼小的孩子容易情绪兴奋,会有自然的尖叫冲动,如果了解了孩子会发生尖叫之前的状况,就可以在快要发生之前做好引导工作,比如分散她的注意力,做一些她感兴趣的事,或用表情动作来控制她的行为,可将手放在嘴边,慢慢告诉他不能随便尖叫的道理。

幼儿骂人如何正面制止

[]

幼儿骂人、打人多出现在两岁以后,此时他的独立意识增强,具备了反抗的能力,有时会表现为骂人、打人。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家长不应采取忽略的态度,更不应过分的训斥,要不断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对幼儿慢慢调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幼儿学会骂人的话,或者出现打人的行为,多是模仿身边人的所作所为,比如家长之间带有骂人话的对话,或者周围其他小朋友或大人骂的粗话等等,孩子学这个最快了。其实,有时幼儿只是因为骂人的话很有力,很过瘾,所以也学得快。

当幼儿发生类似不良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通过许多方式都可以。

1、直接禁止

当孩子骂粗话或动手打人时,要直接严厉的告诉他“不可以!以后绝对不允许这样做!”接着阐明道理,让他明白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还让别人笑话自己是个没礼貌的孩子。如果碰到难解决的事情,自己解决不了时要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鼓励孩子主动去向对方认错,并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

2、侧面教育

故事的教育意义可谓非凡,平时多讲一些关于讲礼貌的小故事,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明辨是非,逐渐掌握正确的处事方式。

3、适当惩罚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第7篇

王俊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遗传因素

(二)家庭教养方式

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三)大众传媒

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

(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移情训练的事例如下:

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请个子比较大、力气强壮的幼儿扮演诸如“大灰狼”之类的强势角色,请文弱的幼儿扮演“小羊”之类的弱势群体。为了促进幼儿的移情,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换位,即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小羊”,使其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而让弱小的被攻击者扮演“大灰狼”,使其感受到“力量”的魅力。通过这种角色换位,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某种感情。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家长要常观看育儿知识展览,阅读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作为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以牙还牙”只会制造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作为具有攻击性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对态度。

(三)防止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防止幼儿接触不良大众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深刻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家长要尽量减少给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小班年龄阶段,幼儿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与幼儿一起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并表现剧中人物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在家里,家长可以陪伴幼儿观看类似这方面的影碟、录像、电影等。同时,家长还要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

(四)教师要努力为小班幼儿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

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把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的攻击性情感,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问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心无法排泄的挫折、愤怒与烦恼,让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与置换活动,去转移幼儿的攻击性情感。

(五)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

教师在幼儿园要把具有攻击性强的幼儿放在心上,把他们的攻击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家里,家长不要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另外,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交流,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

(六)在活动中创设条件,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第8篇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攻击性行为是孩子在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行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肢体侵害, 主要表现为踢人、咬人、打架等;二是语言侵害, 也就是骂人、讥讽、嘲笑他人等;三是侵害他人的权利, 比如故意破坏他人的物品、抢走别人的东西等;四是间接心理侵害, 比如背后说别人坏话、挑唆造谣等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与其年龄和性别都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 幼儿的年龄越小其存在攻击性行为的倾向越明显。同时, 男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要明显的对于女孩, 且身体攻击往往占到其攻击性行为中的绝大多数。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对人或者是集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攻击行为实施者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幼儿时期的攻击性行为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矫正, 则很容易使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是成人期, 导致其出现适应社会困难的情况, 严重的还极有可能引发犯罪。因此, 在幼儿时期加强攻击性行为的矫正, 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一) 幼儿自身成长的特点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外界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尤其是处于3岁左右的孩子, 其行为的目的还不是很明确, 往往是在动手做一件事情之前预料不到事情的后果。他们的攻击行动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 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不是很完善, 其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 一旦受到别人的攻击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更为激烈的攻击行为, 甚至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二) 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此可见, 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或者是父母教育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则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其攻击性行为的倾向就会更加明显。如今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实, 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这样就使得很多家长出现了溺爱孩子的现象, 使得很多孩子在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之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霸道的性格, 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 幼儿园环境的影响

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幼儿园中一个班的幼儿的数量过多, 甚至几十个幼儿拥挤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 则极有可能会导致幼儿之间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 进而引发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此外, 幼儿园中如果不能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玩具, 或者是娱乐的设施不足, 在幼儿对于玩具或者是游戏设施的选择出现了一定的限制的情况下, 幼儿则极有可能因为争夺玩具或者是游戏设施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以此来满足自身对于玩具或者是游戏设施的需求。

(四)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大众传媒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正是处于一个学习模仿的阶段, 如果在这个时期接触到了不良的传媒信息, 则极有可能引发起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纵观当前幼儿成长的环境, 他们接触到的电视、动漫等中存在的暴力情节屡见不鲜, 甚至发生过有的幼儿为了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红太狼, 拿着平底锅砸自己同伴的情况。幼儿在这个阶段接触到了大量的暴力场景, 如果再没有家长或者是教师的积极地引导, 一旦幼儿之间出现了矛盾, 则极有可能激发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应对策略

(一) 鼓励幼儿间的接触交流

针对由于幼儿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而引发的攻击性行为,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幼儿多与其他孩子或者是和教师来进行交流。很多时候, 幼儿之间出现攻击性行为仅仅只是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 教师可以让幼儿参加一些角色扮演游戏, 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 同时也对游戏中各个角色的行为来进行讨论, 进而帮助幼儿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危害以及引发的严重后果。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来对幼儿进行引导, 通过对故事中正确行为的良好评价来对幼儿施加影响, 进而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二) 注重幼儿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还充分认识到溺爱孩子带来的危害, 采取合理适当的教育措施来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 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 家长也需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为来对孩子自身的行为施加影响。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之后可以采取合理的适度的惩罚措施, 以此来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存在的错误。良好的家庭环境, 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对于抑制和消除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 创建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宜的幼儿教育环境对于减少幼儿之间的攻击性行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当为幼儿的学习和玩耍提供出足够的空间, 同时进一步加大幼儿的硬件设施和玩具的数量与种类, 给幼儿更多选择的机会, 减少因争夺空间或者是玩具而引发的攻击性行为。此外, 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 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和游戏环境, 进而有效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

(四) 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幼儿的影响

大众传媒在给幼儿带来快乐的同时, 也会给幼儿带来一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 在幼儿接触传媒的过程中, 家长和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在观看奥特曼的过程中, 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奥特曼打击怪兽、维护正义的形象展示给孩子, 而不是让孩子去模仿一些奥特曼打怪兽的动作, 就能降低动画片中的一些暴力行为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 家长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正面影响来帮助孩子塑造品格, 消除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制约作用。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家庭和幼儿园要通力合作来矫正幼儿间出现的攻击性行为, 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 鼓励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幼儿施加正面的影响, 以此来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进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时期一种十分常见的不良行为, 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进行介绍,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来提出一些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和控制的措施, 如鼓励幼儿间的接触交流、注重幼儿的家庭教育以及创建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等对策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陆红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 (3) :387.

[2]潘泉为.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及解决对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 (10) :312.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第9篇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受幼儿性格特点的影响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在儿童时期的反社会行为的最具有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幼儿打人并非出于要伤害人的动机,也许是他只想得到某样东西,或不想让别人拿走他所喜欢的玩具,但他不能像成人一样来表达和沟通,所以,推开别人或直接抢了别人手中的玩具,成了他们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的幼儿可能天生性格就比较粗犷,从来不会和别人商量,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二)受幼儿年龄特点的影响

幼儿正处于模仿阶段,而且模仿也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会模仿周围身边的一切,特别是电视电影中的人和事。幼儿在看了比较暴力像武打、凶杀、复仇类的影片后,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在生活中会不知觉的扮演起攻击性的行为。针对攻击性,我观察了我们班的孩子,发现不少幼儿都有很强的攻击性行为。这一年龄阶段,幼儿是模仿性特别强的时候,一旦模仿,以后便很难改正。

(三)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与邻居吵架,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在这种家庭里,孩子有意无意就效仿了父母的行为,攻击其他小朋友或弱者。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对策

研究表明,具有攻击性的幼儿与同伴的关系较差,许多小朋友因怕其攻击,都远远的躲着他,不敢和他一起玩。而一有他不乐意的事情,就举起拳头要揍别人,这给班级的正常生活和秩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如果对幼儿的这种攻击性行为不及时的矫正,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幼儿现在还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及时的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治和控制,这样幼儿很容易会改正过来,避免以后走上弯路。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循序渐进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

幼儿可能控制不了自己对别人进行攻击,但毕竟给别人带来了伤害,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进行适当的控制和疏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跟幼儿说,我们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不可以动手打人,如果打了,就是犯规,这样我们以后都不会邀请你玩这个游戏,请你做个遵守规则的孩子。在活动中要给孩子积极的指导暗示,当然孩子也不可能完完全全的会像你要求的那样,你说“宝贝虽然这次打了人,但没有之前那么重了,相信你会做的越来越好”,还有一旦有了进步一定要及时的表扬,孩子在肯定中心里一定是高兴的。如此进行加强行为练习,在练习中强化和鼓励幼儿的正确行为,一定会进步的很快。

2.父母要做好榜样工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首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解决办法,有意识的给幼儿树立正面典型和榜样,尽量避免在幼儿面前争吵和打架。与孩子说话时,可以蹲下来,效果会更好。你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的交流沟通,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家长还应注意观察幼儿喜欢看哪一类型的的电视节目,关于暴力打架的影片尽量避免他们接触,以免效仿。或者和幼儿玩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学会体验别人的情绪,当他扮演的是被打者的角色,问他被打时痛不痛,让他们体验一下被欺负时的心情,挨打的滋味好不好受,这样对于纠正他们的攻击行为很有好处。

3.让幼儿合理的宣泄情感

任何人都有控制不了自己的时候,对别人产生攻击。攻击是先天的破坏性本能,不能消除,只能加以疏导。对于自控力弱的幼儿来说,足以燃起攻击性的导火线。过分的压抑,也会爆发突然的猛烈的攻击性行为。所以,老师应教育幼儿学会用言语来倾诉内心的情感,给说出来,或者在空旷的场地喊出来叫出来都可以,来宣泄内心无法排泄的愤怒与烦恼。父母也可以好好的引导,带孩子玩玩游戏,出去旅游,转移幼儿的攻击情感。

4.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老师不要把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就定义为坏孩子,而更应该发现他的长处,多进行表扬,你可以请孩子帮忙做一些事,做的好,可以抚摸他,给他一些奖励;当他做不好,要鼓励他,替他加油,只要你努力就一定可以做好。星程虽然喜欢欺负班里的小朋友,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很能干的,帮老师发饼干,收拾桌子,这时候就可以给他适当的表扬,让他知道他这么做,老师很开心,从而培养他们自信和以人为善的品格,这样才能铲除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土壤,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5.实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共同合作,幼儿园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保持一致的观点。双方要配合交换信息,用最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是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应当用更多的爱和关心,来让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矫正。虽然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仅他们的教育是不够的,只有老师的教育也是不行的,需要两者共同的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一致性。我们应该用爱来打动孩子,把他们培养成有爱心,善良品格的孩子,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名族的未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观察与分析 第10篇

研究对象:汪简 班 级:大四班 个案情况简述:

汪简优点在于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

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丫丫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汪简走过去抢丫丫的图书。因丫丫抓住图书不放,汪简就在丫丫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

幼儿自由坐在地上。汪简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汪简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时。汪简跑到娃娃家:“我今天要当爸爸。”这时,汪简发现妞妞和小美为了争做妈妈的这个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妞妞输了,但她不认输,要再剪一次。汪简一步上前去抢妞妞手巾的头饰,妞妞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妞妞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小美。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汪简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家长:

1、由于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汪简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

2、汪简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

3、汪简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

4、汪简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汪简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汪简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汪简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汪简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汪简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

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

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汪简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教育,现在的明明已能在活动中与同伴较好的协商活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而不再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结论与反思

如何做称职的家长是需要为人父母认真对待的事情,而老师们从事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而我们为这个事业的成功不断地在探索、在实践,当你们的孩子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时,能够说一句:我尽到了为人之师的职责

1、研究结论

幼儿方面:自从个案研究开展以来,盛盛的攻击性行为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基本消除了无故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成人的引导与帮助下,盛盛已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或是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当遇到矛盾时,与小朋友们共同协商或是寻求成人的帮助。

家长方面: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我与搭班老师和家长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共商家教计划,家长又看到孩子们的日益进步和变化、幼儿园里形成的和谐融洽的氛围,他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护短、以暴制暴、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逐渐减少,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而且促进了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教师方面:通过对盛盛攻击性行为个体的研究,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在逐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与老师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监控与矫治的意识;逐步摸索到了对有攻击性幼儿进行调节、控制与矫治的方法,有助于教学业务素养的提升,使师生共同得到发展。

2、研究反思

(1)一般幼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攻击行为问题,只是程度不一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除,因而不能给幼儿乱戴帽子。但是如果确定某幼儿确实存在问题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个体的攻击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学前阶段就表现出攻击性的儿童到青春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也较高。因此,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尽教师的职责,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充分重视研究儿童攻击行为及其控制,“及早矫正,因材施教”,防止该行为影响他的正常发展。

(2)在帮助幼儿纠正攻击性行为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及家长的作用特别大。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较多的接触幼儿,且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发生在

幼儿园中,教师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以耐心说服为主,尊重孩子,关心帮助孩子。另一方面,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对其他幼儿造成一定伤害时,不可采用同样的攻击性为来教训幼儿,这样反而消极巩固了攻击性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是非观念,我们教师和家长应对幼儿加强是非观的引导,让幼儿明白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知道那些是不应该做的。此外,幼儿也会从成人的行为及评价中学会一些正确的行为态度及行为方式。另外,我们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正确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上一篇:写在教师节前夕作文下一篇: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