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堂实验汇总教案

2024-07-21

高中课堂实验汇总教案(精选6篇)

高中课堂实验汇总教案 第1篇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黄石有色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化学课本基础实验摘录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 :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①先煮沸水,②加入几滴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

+

01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

4、Na,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

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K 的焰色,在必修3用原子结构知识介绍焰色反应

四、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立即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Fe+2OH=Fe(OH)2 4Fe(OH)2+O2+2H2O= 4Fe(OH)

3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保证亚铁没有被氧化为铁离子),NaOH 溶液必须煮沸(除氧分子),(2)滴定管须插入液面以下,(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创新(防氧化)。

五、硅酸的制备:

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Na2SiO3溶液(饱和硅酸钠按1:2或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胶体)+2NaCl(强酸制弱酸)

4、NaSiO3溶液由于SiO3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六、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2、SO4的检验: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

命题角度: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度的计算。(不宜用硝酸和硝酸钡,主要防止亚硫酸根的干扰)

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NH4Cl+Ca(OH)

2CaCl2+2NH3↑+2H2O

2、收集: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

3、验满: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2-2---2-2+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4、干燥方法: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

5、装置图: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

拓展: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6、命题角度: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主要角度为: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八、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HBr、HI、SO2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另外,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

3、实验关键:①氨气应充满

②烧瓶应干燥 ③装置不得漏气

4、实验拓展: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引发喷泉方 法。(2003年高考)

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现象: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化或使品红溶液褪 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在做这个实验室,试管底部往往会出现黑色沉淀物,溶液也显得发黑,持续加热的时间 长一些,颜色可变浅。由于反应复杂,不宜过多介绍。)

【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

命题角度: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

十、铝热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2、实验现象: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2Al

4、注意事项:

(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2Fe+Al2O

3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

(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

(5)铝热反应的引发:,在铝热剂(反应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6)铁、钒、铬、锰、铜的氧化物都能和铝在高温下发生铝热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用得氧

与失氧观察法会又快又准。铝热反应需要高温条件,但自身是典型的放热反应。

5、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千万要写高温条件,千万要观察配平),牢记铝热反应的引发(2003年高考曾经考过简答)。

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意:(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 对应的方程式:H(aq)+OH(aq)=H2O(l)△H=-57.3KJ/mol(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

(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作计算依据

(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

(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4)△H=-C×m×Δt/n(H2O)误差分析要了解。

十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C酸V酸=C碱V碱

2、要求:①准确测算的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 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 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 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4、操作步骤(以0.1 mol.L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①查漏、洗涤、润洗

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

1+

-+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5、命题角度:滴定管的结构、读数及中和滴定原理 ,滴定终点的判断(简答),指示剂选择。

十三、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2NaCl+2H2O

2、应用: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阴极产物是H2和NaOH,阴极被电解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十四、电镀:

(1)电镀的原理:与电解原理相同。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

(2)电镀池的组成: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M – ne =M(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 + ne =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

十五、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Cu-2e=Cu、Fe-2e=Fe

阴极(纯铜):Cu+2e=Cu

(2)问题的解释: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2+

-2+

2+

--n+

n+

-+

--

2NaOH+H2↑+Cl2↑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电极或溶液质量变化的有关的小计算(2014年3月湖北省八市联考27题电解精炼锡)

十六、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1、实验步骤:(1)将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共热;(2)加稀硝酸酸化;(3)加硝酸银溶液,观察产生的沉淀颜色。

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

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AgNO3只能与X产全AgX沉淀,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转变为X,再根据AgX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

(取代反应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和加热,消去反应用氢氧化钠醇溶液和加热)

十七、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制取原理:C2H5OH

CH2=CH2↑+H2O

2、液液加热型,与实验室制氯气制法相同。

3.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4.注意事项:①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 向乙醇中注入浓硫酸;边慢注入,边搅拌;③温度计水银球插到液面以下;④反应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70℃;⑤该实验中会产生副产物SO2,故检验乙烯时,一定先用碱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5.本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C2H5-OH+ HO-C2H5

C2H5OC2H5+H2O

C+2H2SO4(浓)

CO2↑+2SO2↑+ 2H2O 6.请设计方案将乙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逐一检查出来。

参考:品红--亚硫酸钠溶液--品红--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或溴水)

十八、乙酸乙酯的制备

1、先加乙醇,再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

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防液体倒吸。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4、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①吸收乙酸,便于闻于乙酸乙酯的香味 ②溶解乙醇 ③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5、本反应的副反应:C2H5-OH+ HO-C2H5

C2H5-O-C2H5+H2O

C+2H2SO4(浓)

CO2↑+2SO2↑+ 2H2O

6、命题角度:加入药品顺序、导管的位置、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考查运用化学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措施。

十九、醛基的检验(以乙醛为例):

A:银镜反应

1、银镜溶液配制方法: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的AgNO3溶液(2)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反应方程式:AgNO3+NH3·H2O=AgOH+ 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银镜实验注意事项:(1)沉淀要恰好溶解(2)银氨溶液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3)加热过程不能振荡试管(4)试管要洁净

3、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HNO3清洗

4、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产物(口诀):一水 二银 三氨 乙酸铵

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1、Cu(OH)2悬浊液配制方法: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注意事项:(1)Cu(OH)2必须是新制的(2)要加热至沸腾(3)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NaOH要过量)

二十、蔗糖与淀粉水解及产物的验证:

1、实验步骤: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几滴稀硫酸,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几分钟,然后用稀的NaOH溶液使其呈弱碱性。

2、注意事项: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酯化反应则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在验证水解产物葡萄糖时,须用碱液中和,再进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补充:

1、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中,将碘水和萃取剂混合后如何振荡?静置分层后如何分液?(1)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 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简答)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2)分液: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简答,2014年3月湖北省八市联考考过)

2、过滤后,如何洗涤沉淀?

通过玻璃棒引流向漏斗中注入蒸馏水(有时要求用冰水),使沉淀物完全被水浸没为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简答)

3、如何判断沉淀洗涤干净?(以硝酸银溶液和足量氯化钠溶液沉淀反应的沉淀洗涤为例)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 未洗涤干净,反之,则沉淀洗涤干净了。(简答)

4、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实验,通电一段时间的实验现象如何?

在电极两端加上直流电源后,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将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加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氢氧化铁的胶体粒子带正电)

5、如何检查溶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操作方法)

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待检溶液在外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若火焰颜色为紫色,表明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反之,则没有钾离子。(简答)

6、设计实验证明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1)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下层呈橙色,盛有KI溶液KI溶液试管中下层呈紫红色,表明氧化性:氯气>溴,氯气>碘。

(2)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试管中下层液体紫色,表明氧化性:溴>碘。

综上表明氧化性:氯气>溴>碘。因此,非金属性:氯>溴>碘。(必修2第一章,北京高考)

7、设计实验检查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必修2第四章)

(1)取少量干海带,将其表面上附着物用刷子刷净(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用酒精 湿润,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

(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分钟,过滤。(3)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再加入少量双氧水,最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现象:加入双氧水后溶液变成深黄色,最后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成深蓝色。问题:食盐中的碘元素(碘酸钾)如何检验,请设计方案。

8、比较醋酸、碳酸、硼酸三种弱酸的相对强弱

向两支盛有0.1mol/L醋酸和饱和硼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而硼酸与碳酸钠溶液不能。

结论:酸性

醋酸 > 碳酸

> 硼酸

(选修4 第三章)

9、怎样润洗滴定管?

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毫升所要盛装的酸或碱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全部 滴定管内壁。然后,将液体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重复润洗2~3次。(简答)

10、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取一小块pH试纸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央,显色后,迅速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pH。

11、用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将锌、铁电极与电压表串联,再两极插入经过酸化3%氯化钠溶液中,观察电压表的变化。往铁电极区滴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观察烧杯内溶液颜色有无变化。现象:电压表指针有偏转。溶液中产生蓝色的沉淀。(请书写出电极反应式或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成功总是眷念有准备的人!

高中课堂实验汇总教案 第2篇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

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

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

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2+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2+ 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

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16.向含有SO4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

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3+ 58.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2-2-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

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

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

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

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高中课堂实验汇总教案 第3篇

一、实验对高中物理课程具有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已成为目前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而实验则是探究真理的过程。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课程的灵魂所在, 是知识延伸与传播的有效途径。学生利用物理实验可以清晰地了解物理结论的得出过程, 并总结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查缺补漏, 同时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实验艺术的策略

(一) 改变教学模式, 增加实验课操作课时

(二) 将烦琐的实验简单化, 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一般情况下, 物理实验的过程比较烦琐, 而处于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耐心, 这就使得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 不利于提高实验效率。因此, 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便于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时, 由于加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 所以教师口头讲解会使学生产生疑惑, 阻碍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来一条正确的纸带, 然后利用手中的纸带对加速度进行合理的解读,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纸带,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提高做实验的热情。另外, 对于物理实验, 教师需要就地取材,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激发学生的实验的激情, 开发学生潜能, 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内容时, 就可以利用粉笔盒、粉笔、毛巾、纸张对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进行实验验证。在这个实验中, 粉笔盒相当于小车, 毛巾用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与纸张作对比, 粉笔相当于砝码, 往粉笔盒中增加粉笔相当于往小车里增添砝码。这样的模拟实验简化了课本实验, 并且易于操作, 可以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三) 巩固学生主人公地位, 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高中物理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 在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的授课模式依旧以教师为主体, 将实验课转变为理论课, 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即便开展实验, 也是教师一人利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观看而已。这样的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实验的机会, 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 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实验器材, 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例如, 学生在学习“力的分解”时, 教师就可以安排两位学生一组, 利用橡皮筋等相关器材进行力的分解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力的分解过程, 了解其实质, 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另外, 教师还需要将课堂主动权归还于学生,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实验, 才可以了解理论的本质与通用性。例如, 学生在学习《向心力》时, 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个圆锥摆。然后, 教师根据学生做的圆锥摆对向心力加以解释, 这利于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 提高学生主人公的地位, 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理论的基础,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 学生利用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把握课堂动向, 开阔眼界。

摘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如何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已成为有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主要分析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艺术。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克达.做实验就是做科学、做辩论——浅议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引导艺术[J].新课程 (上) , 2012 (03) .

[2]宋丹丹.高效物理课堂教学愿景实现的障碍与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通讯) , 2014 (09) .

高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探讨 第4篇

一、增设有启发性的演示实验

在课堂上引入时增设有启发性的演示实验,恰当地创设物理问题情景,通过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思维动机。教师通过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在课堂引入中演示有启发性的小实验,巧妙设疑留下悬念,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热情。如在讲解 “加的分解”一课时,取一个沉重的祛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说一根线易断,但演示实验结果却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祛码隐隐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去提,却一下就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一“悬念”情景使学生的大脑里马上产生了“兴奋剂”,思维迅速被激活。从内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进演示实验。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学生马上想这是为什么,在不断的探讨和思索中,逐步掌握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例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中,课后的“做一做”就可以改为演示实验。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演示实验生动的展示了失重现象。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演示实验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中学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物理实验教学高度重视。因此在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办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实验,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实验,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加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间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间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更形象的表现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提交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汇总 第5篇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目 录

1.显微镜的结构及细胞形态观察、大小测量和死活细胞鉴定 2.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3.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4.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5.多糖的显示——PAS反应

6.细胞内碱性蛋白和总体蛋白的原位显示 7.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观察和永久制片技术 8.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 9.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10.膜的通透性

11.血细胞的分化和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观察

实验报告要求

1.注意页面四边留白,不要挤到页边!2.抬头填写完整。

3.注意事项自己总结,不要抄袭!4.组长检查后上交存档。

生物绘图注意事项

1.2H 以上绘图铅笔削尖、绘图橡皮、直尺

2.边看显微镜边按视野中实际情况绘图,以精确为主,不能艺术加工。

3.应找到最典型、最能说明绘图目的的物像来绘图。先轻勾出轮廓,检查无误后,再以准确清晰的线作最后描绘。

①实线表示轮廓,虚线表示被遮蔽但需表现的轮廓,线粗细应均匀有规律

②圆点的疏密表示明暗、凹凸(越暗的地方点越多)点点时笔尖直立,点大小、疏密要均匀、整齐、浑圆,不能像“,”。

4.用尺向右侧引出水平指示线,线右端平齐字注在右侧。图下方写上所画图的名称及放大倍数。图的右侧和下方需写文字说明,所以图应绘在绘图纸上偏左上方的位置。

5.一幅图只要详细画出部分结构,其余勾画出轮廓即可。

规范

不规范

实验一 普通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形态观察、大小测量和死活细胞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掌握使用方法。2.了解细胞的一般形态和基本结构。

3.掌握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对细胞大小有一直观认识。4.了解鉴定死活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镜台测微尺:表示绝对长度,长1 mm,分成100小格,每小格为0.01mm。不被用来直接测量,而是用它来校正目镜测微尺,故其质量对所测微体影响极大。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比目镜筒内径稍小的有标尺的圆形玻璃片,标尺长10毫米、分为100格。需要镜台测微尺校正为绝对长度再测定细胞大小。

2.死活细胞鉴定:台盼蓝是一种低毒的活体染色剂,只能透过质膜受损的细胞或死细胞。

三、实验用品 1.试验材料:

洋葱内表皮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

2.试剂

0.2%台盼蓝溶液 3.仪器

测微尺(2套)、普通光学显微镜、刀片、镊子、玻璃滴管、吸水纸、牙签。

四、试验方法

一、细胞死活的鉴定

0.2%台盼蓝染色5-10分钟后进行观察。

二、细胞大小测量

1)测量时,镜台微台尺换成样本,2)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细胞的大小

3)改变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则需对目镜测微尺重新进行标定。

三、细胞形态的观察

五、注意事项

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注意的问题

1.口腔上皮细胞主要分布在口腔两侧颊部。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漱净的口腔任意一侧的颊部,轻轻刮几下。

2.取材前,口腔一定要用清水漱净,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3.用方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动,不要刮在牙缝里,因为牙齿上刮下来的是食物碎屑,不是口腔上皮细胞。

六、作业

1.绘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及洋葱内表皮细胞图(2-3个细胞)

2.列表写出洋葱内表皮细胞长轴、短轴长度,并计算平均值。(取3个细胞)3.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注意的问题 4.生物绘图注意事项

实验二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2、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了解植物细胞液泡系的发育过程。

二、实验原理

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毒害的一种染色方法。它的目的是显示活细胞内的某些结构,而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和产生任何物理、化学变化以致引起细胞的死亡。活染技术可用来研究生活状态下的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病理状态。

根据所用染色剂的性质和染色方法的不同,通常把活体染色分为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两类。体内活染是以胶体状的染料溶液注入动、植物体内,染料的胶粒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结构里,达到易于识别的目的。

体外活染又称超活染色,它是由活的动、植物分离出部分细胞或组织小块,以染料溶液浸染,染料被选择固定在活细胞的某种结构上而显色。

活体染色之所以能固定、堆积在细胞内某些特殊的部分,主要是染料的电化学特性起重要作用。碱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阳离子,酸性染料的胶粒表面带有阴离子,而被染的部分本身也是具有阴离子或阳离子,这样,它们彼此就发生了吸引作用。但不是任何染料都可以作为活体染色剂之用,应选择那些对细胞无毒性或毒性极小的染料,而且总要配成稀淡的溶液来使用。一般是以碱性染料最为适用,可能因为它具有溶解在类脂质的特性,易于被细胞吸收,Janus green B和中性红两种碱性染料是活体染色剂中最重要的染料,对于线粒体和液泡系的染色各有专一性。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膜上分布有细胞色素氧化酶,该酶能使詹姆斯绿B保持在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从而使线粒体显色,而细胞质中的染料被还原成无色。液泡 5

是细胞内浓缩产物的主要场所,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中性红是液泡的特殊染色剂,将液泡染成红色。在活细胞中,细胞质和细胞核不着色。如果细胞死亡,染料会弥散开来,使核着色。

三、实验用品

(一)器材

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牙签、吸水纸等。

(二)试剂

1、Ringer 溶液 生理盐水、缓冲液

氯化钠0.85g(变温动物用0.65g);氯化钾 0.25g ;

氯化钙 0.03g ;蒸馏水100ml 2、10%、1/3000中性红溶液

称取0.5中性红溶于50ml Ringer溶液,稍加热(30-40度)使之很快溶解,用滤纸过滤,装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否则易氧化沉淀,失去染色能力。

临用前,取已配制的1%中性红溶液1ml,加入29mlRinger溶液混匀,装入棕色瓶备用。3.1%、1/5000詹姆斯绿B溶液

称取50mg詹姆斯绿B溶于5ml Ringer溶液中,稍加 微热(30-40度)使之溶解,用滤纸过滤后,即为1%原液。取1%原液1ml加入49ml Ringer溶液,即成1/5000工作液,装入瓶中备用。最好现用现配,以保持它的充分氧化能力。

(三)材料

人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小麦幼根根尖。

四、实验方法

(一)线粒体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1、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载玻片→ 37℃水浴锅的金属板→滴两滴詹纳斯绿B染液

牙签→从口腔粘膜刮取上皮细胞→放入载玻片染液→染色10-15分钟(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 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观察 2.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载玻片→撕取一小片洋葱鳞茎内表皮滴→一滴詹纳斯绿B染液→染色10-15分钟 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液,注意使洋葱内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观察

(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刀片→小麦幼苗根尖→切一纵切面→中性红染色5-10分钟

吸去染液→加一滴Ringer液→盖上盖玻片→镊子轻轻下压盖玻片→观察 五.实验结果

在小麦根尖细胞制片中,可见细胞质中散在很多大小不等的染成玫瑰红色的圆形小泡,这是初生的幼小液泡。然后,由生长点向延长区观察,在一些已分化长大的细胞内,液泡的染色较浅,体积增大,数目变少。在成熟区细胞中,一般只有一个淡红色的巨大液泡,占据细胞的绝大部分空间,将细胞核挤到细胞一侧贴近细胞壁处。六.注意事项

1、詹姆斯绿B溶液现用现配,以保持它的充 分氧化能力。

2、实验中速度要快,以免组织细胞死亡。

七、作业 .画出你所观察到的线粒体和液泡的图像.2 .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三 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器分离的过程包括两个主要阶段:破碎细胞和细胞组分的分离。叶绿体的分离采用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组织匀浆、分离。叶绿体的分离采用差速离心或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度离心悬浮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达到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目的。差速离心的分辨率不高,沉降系数在同一个数量级内的各种粒子不容易分开,常用于其他分离手段之前的粗制品提取。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菠菜叶片

2.试剂:蒸馏水,0.35mol/L氯化钠溶液

3.仪器:普通离心机、天平、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吸水纸等

四、实验方法

1.菠菜叶片(去叶脉)3g → 0.35mol/L氯化钠15ml→研磨(冰浴)→匀浆过滤(6层纱布)→滤液在1000rpm离心2min→弃沉淀,上清液3000rpm离心5min →去上清液→沉淀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用0.35mol/L氯化钠溶液悬浮 →滴片观察

2.取叶绿体悬液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用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形态结构 3.菠菜叶手切片观察

新鲜菠菜叶,刀片切出一斜面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NaCl溶液,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用镊子摄取或刀片刮取新鲜菠菜叶片叶肉,滴加1-2滴NaCl溶液,作临时装片。

五、实验结果

1.普通光镜下,可看到叶绿体为绿色橄榄型,高倍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内部含有较深的绿色颗粒,即基粒。

2.菠菜叶手切片在普通光镜下可以看到三种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呈长方形或类方形,内含大量带有绿色的叶绿体颗粒。另外,视野下还可见到大量散在的点状或类圆状叶绿体颗粒。

3.红辣椒细胞中有许多红色小颗粒,这就是杂色体。杂色体分散在细胞质中。

六、注意事项

1.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氯化钠)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

2.分离过程最好在0-5℃的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3.离心机使用:离心管要平衡

七、作业

1.根据显微观察结果,绘制菠菜叶的结构模式图。

实验四 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观察和永久制片技术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细胞内细胞骨架的光学观察方法,了解细胞骨架在细胞内的分布特点。

二、实验原理

细胞骨架是指细胞质中纵横交错的纤维网络结构,按组成成分和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它们对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的生长、运动、分裂、分化和物质运输等起重要作用。

光学显微镜下细胞骨架的形态学观察多用1% Triton X-100处理细胞,可将细胞质膜中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全部脂质被溶解抽提,而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被保存,再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使得胞质中细胞骨架得以清晰显现。

Triton X-100: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去污剂)。适当浓度的Triton X-100处理细胞时,可将细胞质膜中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全部脂质被溶解抽提,但细胞骨架系统的蛋白质不受破坏而被保存。这样,使细胞骨架图像更清晰。

考马斯亮蓝R250是一种普通的蛋白质染料,它可以使各种细胞骨架蛋白质着色,并非特异地显示微丝,但是由于有些细胞骨架纤维在该实验条件下不够稳定,例如微管;还有些类型的纤维太细,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因此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微丝组成的应力纤维(微丝束),直径约40nm左右。

戊二醛能固定,较好的保存细胞骨架成分。

M-缓冲液: 稳定F-肌动蛋白使得细胞骨架纤维保持聚合状态并且较为舒张,便于观察。磷酸缓冲液(PBS):含有生理盐水,可使细胞不被破坏,能保持原有状态下的结构。

三、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

新鲜洋葱鳞茎的内表皮。2.实验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10mL小烧杯、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PH 计、水浴锅。3.试剂:

M-缓冲液、磷酸缓冲液(PBS)、3%戊二醛、1%Triton-100、0.2%考马斯亮蓝R250

四、试验方法

21.用镊子撕取洋葱鳞叶内侧的表皮若干片(约0.5cm大小若干片),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PBS(1.5mL左右),使其下沉(10min左右)。2.吸去缓冲液,用1%Trion X-100处理15-20min。3.吸去Trion X-100,用M缓冲液洗3次,每次5min。4.用3%戊二醛固定30min。

5.PBS(1.5ml左右)洗3次,每次3min,滤纸吸去残液。6.0.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至少30min。

7.蒸馏水洗涤2次,然后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8.选取观察效果好的制作永久切片于脱水剂中每级5-10min,第一滴阿拉伯树胶封片。

五、实验结果

观察:镜下可见洋葱表皮细胞轮廓,微丝束呈深蓝色。转换高倍镜观察,转动微调,可见细胞骨架的立体结构。

六、注意事项:

1.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不可带茎肉,样本要展开铺平。

2.去垢时间不要超过30min。

3.染色时间需掌握好,必要时可分别设不同染色时间比较。

4.由微丝组成的应力纤维(张力纤维)是一种动态结构,细胞充分贴壁铺展时纤维挺直、丰富;反之,细胞收缩变圆,应力纤维弯曲,甚至部分解聚消失而显稀少。

七、作业

绘出植物细胞骨架微丝的分布图。(2-3个细胞)补充:

① 6mmol/L PBS(pH6.8)A液:NaH2PO4·2H2O 936mg/1000ml B液:Na2HPO4·12H2O 2148mg/1000ml

工作液:A液53.7ml + B液46.3ml(用NaHCO3调pH值至6.8)② M缓冲液(pH值7.2)咪唑 50mmol/L KCl 50mmol/L MgCl2 0.5mmol/L EGTA 1 mmol/L EDTA 0.1 mmol/L 巯基乙醇1 mmol/L 甘油4 mmol/L 加蒸馏水至1000ml,用1mol/L HCL调pH值为7.2。

③ 1%TritonX-100: TritonX-100 1ml M缓冲液99ml ④ 0.2%考马斯亮蓝R250染液: 考马斯亮蓝R250 0.2g 甲醇 46.5ml 冰醋酸 7ml 蒸馏水 46.5ml 5.3%戊二醛

25%戊二醛12ml PBS(2液)88ml ⑤脱水剂 50%乙醇 70%乙醇 95%乙醇 100%乙醇 二甲苯

实验五 DNA的显示—— Feulgen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Feulgen染色反应原理;

2、掌握Feulgen染色的方法,观察染色结果。

二、实验原理

根据DNA经盐酸水解后,打开了嘌呤碱基和脱氧核糖连接的键,在脱氧核糖的一端形成游离的醛基。这些醛基就在原位与Schiff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所以凡有DNA的部位,就呈现为紫红色。

Feulgen反应是特异性显示DNA的最经典方法,即可进行DNA定位显示,又可用显微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Feulgen反应对组织中DNA的检测具有高度专一性。组织中除DNA外还有多糖、RNA和其他自由醛基可以被盐酸酸解掉。

三、实验用品

四、实验方法

①取小麦根尖和洋葱内表皮(绿豆大小)浸入预热至60℃的1N HCl中水解,时间10 min。10

②蒸馏水洗后,转入Schiff液中避光染30 min,待根尖变为深红色; ③在新配亚硫酸水中洗3次,每次 1 min;

④自来水洗 5 min,在载玻片上切下深红色根尖备用; ⑤制片镜下观察,根尖镊子捣碎压片。

五、注意事项

六、作业

绘图描述所观察到的试验结果。

实验六 多糖的显示——PAS反应

一、实验目的

通过PAS反应,了解糖原显示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糖原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

PAS反应是显示多糖的最经典、也是最直接的细胞化学方法。用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过碘酸处理使多糖中葡萄糖的乙二醇基氧化成两个游离的醛基,醛基与Schiff试剂结合可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颜色深浅与多糖含量成正比。单糖易被抽提掉,多糖包括糖原、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糖脂、淀粉和纤维素。

三、实验用品

1.材料:马铃薯块茎

2.试剂:0.5%高碘酸、schiff试剂、亚硫酸水、70%酒精 3.器材: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水浴锅

四、实验方法

1、取马铃薯块茎切成薄片,浸入过碘酸溶液10分钟;

2、用70%的酒精冲洗1次;

3、将薄片放入Schiff试剂中20-25分钟;

4、在新配亚硫酸水中洗3次,每次 1 min;

5、蒸馏水洗片刻;

6、将薄片放在载玻片上吸去水分,加上盖玻片,镜下观察。

五、注意事项

按上述操作,细胞中水溶性糖类已丧失,被染色的是不溶性的碳水化合物。

六、作业

绘制实验结果,并描述。

实验六 细胞内碱性蛋白和总体蛋白的原位显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内酸、碱性蛋白的鉴别方法; 2.了解酸、碱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带负电,在酸性环境中,蛋白质带正电。所以,利用各种蛋白质在不同ph下,因等电点不同而产生的与固绿染液(一种弱酸性染料它对碱性物质的亲和力强)结合能力的差异。对细胞中的蛋白质染色,可使细胞内的酸性蛋白(等电点偏向酸性)和碱性蛋白(等电点偏向碱性)分别显示。总体蛋白pI4.7-6.75,组蛋白pI8.5。试验用酸性染料pH2.2,碱性染料pH8.0 核酸的存在会影响实验结果,用三氯醋酸处理可提出核酸。

三、实验用品

1、试验材料

洋葱鳞茎内表皮或根尖

2、试剂

10%福尔马林、5%三氯醋酸、0.1%酸性固绿染料(酸染)、0.1%碱性固绿染料(碱染)

3、器材

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

四、实验方法

1.材料固定 洋葱鳞茎内表皮若干片,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15min,蒸馏水洗2次。2.抽提核酸 5%三氯醋酸中90℃,15min,蒸馏水洗数次(3min以上)以冲去痕迹的三氯醋酸。3.染色

①一张片滴加0.1%碱性固绿(pH8.0)中染色5~10min。

②另一张片滴加0.1%酸性固绿(pH2.2)中染色5~10min(视染色深浅而定)。

蒸馏水冲洗(3min),盖上盖片镜检。

五、实验结果

用PH2.2酸性固绿染液染色结果,细胞中蛋白质均被染成绿色,此即总体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总体蛋白-碱性蛋白=酸性蛋白。

用pH8.0碱性固绿染液染色结果,只有细胞核内染色质被染绿色(或浅蓝色),此即碱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六、注意事项

使用三氯醋酸处理的目的?

用5%TCA提取DNA是该实验中的关键。DNA必须被提取,以使染色质的负电荷下降,用热TCA提取核酸后,固绿在碱性pH下,碱性蛋白可以选择性地被染色,如未被提取,不能染色,或整个切片染成蓝绿色,水洗或进入酒精即褪色。

七、作业

1、绘制酸、碱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图。

2、总结本次实验的得失。

实验八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技术,观察原生质体形态。2.学习细胞融合技术,观察融合细胞的形态及变化。

二、实验原理

除去植物细胞壁的裸露细胞,称为原生质体,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常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其原理是使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

细胞融合又称细胞杂交指离体条件下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的细胞通过无性方式融合成一个杂合细胞的技术。许多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可诱导原主质体融合,现在被广泛采用并证明行之有效的融合方法是聚乙二醇(PEG)法、高Ca高pH法和电融合法。PEG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20~50%的浓度能对原生质体产生瞬间冲击效应,原生质体很快发生收缩与粘连,随后用高Ca高pH法进行清洗,使原生质体融合得以完成。

三、实验用品

1.器具:显微镜、离心机、离心管、剪刀、镊子、吸管、小培养皿、载片、盖片、300目滤网。

2.试剂:酶混合液、洗涤液、20%蔗糖液、PEG溶液、高钙高pH溶液

(1)酶混合液(9CPW):

(2)洗涤液(9CPW)1%纤维素酶

pH 5.6 0.5-0.7%果胶酶

27.2 mg/L KH2PO4 101.0 mg/L KNO3 1480.0 mg/L CaCl2·2H2O 246.0 mg/L MgSO4 0.16 mg/L KI 0.025 mg/L CuSO4 9% W/V甘露醇

500mg/L MES pH 5.6(3)PEG融合液(pH 5.6)40% PEG(MW 1000-6000)0.3 mol/L葡萄糖 3.5mmol/L CaCl2·2H2O 0.7mm0l/L KH2PO4(4)高钙高pH溶液(pH 10.5)0.1mol/L CaCl2·2H2O 0.1mol/L甘露醇 0.05mol/L Tris 3.材料:菠菜、韭菜叶片

四、实验方法

1、分离原生质体

① 撕叶下表皮

② 酶解 将撕去下表皮的叶片剪成0.5mm宽小块,放在盛有5mL酶液的小培养皿或带盖三 角瓶中,让去除下表皮的一面接触酶液,辅满一层,在25-28℃下酶解60-90分钟。可镜检有较 多原生质体后停止。

2、收集纯化

①用300目网过滤除去未完全消化的残渣。

②酶解液转移至10mL离心管中,配平,以800rpm离心5分钟以上,使原生质体沉降。移液管吸上清,剩下原生质体及残渣于管底。

③加入3ml CPW洗涤液,轻轻吹打均匀,相同条件下离心2-5分钟,弃上清,以彻底去除酶液。

④加入少量CPW洗涤液,轻轻吹打均匀,用注射器向离心管底部缓缓注入20%蔗糖约2—3mL,出现下部蔗糖液,上部原生质体悬浮液。

⑤以600rpm离心10分钟,在两液相之间出现一条绿色带,便是纯净的原生质体,注射器针头轻轻插入离心管底部吸取碎片和蔗糖溶液,再吸去上清。

3、制备效果检测(1)血球计数板计数(2)原生质体活力测定

形态识别(完整、饱满、颜色鲜艳)

中性红染色(液泡变红)

台盼蓝染色(不能显色)

观察10个视野计算:

存活率=(活性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总数)×100%

4、原生质体融合

(1)取原生质体液两滴,间隔5mm滴于载玻片上,静置8—10分钟,使原生质体沉降。

(2)在两液滴之间滴加一滴40%的PEG溶液,使三液滴相连(可转动载玻片使其混匀)室温下(15-20 ℃)静置5-10分钟,观察原生质体聚集(粘连)现象。

(3)滴加高钙高PH洗液,转动载玻片使其混匀,观察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五、作业

1.按镜下观察绘制2-3个原生质体。2.计算原生质体浓度和存活率。

3.描述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实验九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微核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态特点,2、学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核试验(The micronucleus test,MNT)是以动植物为材料,采用细胞生物学手段,观测其出现的微核率来表示材料受遗传损伤程度的一种检测遗传毒物的方法。微核是指位于细胞质中独立于主核、直径小于主核,完全与主核分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微小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它是由于细胞受到损伤后,由细胞分裂过程中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产生的。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作为检测化学品遗传毒性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测定监测淡水污染物和检测化学诱变剂的研究已列入国家生物监测技术规范(水环境部分),并推广应用于大气、废水、土壤等的致突变活性检测。

三、实验用品 1.材料:蚕豆 2.器材

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纱布、镊子、载玻片及盖玻片等。3.药品

盐酸(5mol/L)、70%乙醇、卡诺固定液(用乙醇和冰醋酸以3:1(v/v)混合配制)、石炭酸品红、硫酸铜、待测液。

四、实验步骤

1、浸种催芽

将实验用蚕豆按需要量放入盛水烧杯中,在25℃下浸泡24~48小时,此间至少换水两次,所换水应25℃预温。

种子吸胀后,用纱布松散包裹置瓷盘中,保持温度,在25℃温箱中催芽12~24小时。

待初生根长出2~3mm时,再取发芽良好的种子,放入铺满滤纸的瓷盘中,25℃继续催芽,经约36-48小时,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左右,此时可用来进行实验。

2、根尖染毒:

选取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6~8粒种子,放入盛有待测液的培养皿中,阳性检测采用200mg/L硫酸铜,对照用蒸馏水处理,处理时间6-24h,处理液浸没根尖。

3、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min,洗净后在蒸馏水中恢复培养24h。

4、固定:切取1cm左右的根尖,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4h后弃去固定液,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可换入70%的乙醇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5、酸解:用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幼根2~3次,每次5分钟,吸净蒸馏水,加入5mol/L盐酸将幼根浸没,室温下酸解10min,幼根软化即可,弃去盐酸,漂洗根尖2~3次,每次1~2分钟,彻底洗净盐酸。

6、染色:截下1-2mm长的根尖,滴加适量的石炭酸品红染液,染色10min,加盖玻片,压片观 15

察。

五、注意事项

1、培养蚕豆时需勤换水

2、处理蚕豆时要将根部浸没于处理液中

3、固定液要现配现用

六、实验结果

污染指数PI值评价水质标准表

污染指数PI值 水质污染等级

基本无污染 0 ~ 1.5 轻污染 1.5 ~ 2.0 中污染 2.0 ~ 3.5 重污染 3.5以上

七、作业

绘图、计算微核千分率和污染指标。

实验十 细胞膜的渗透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小的、亲脂性的、非极性分子(如O2、CO2、N2、苯)容易溶解于脂双层,可迅速透过脂双层。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水、脲、甘油等)如果足够小时,也能很快透过脂双层;大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如葡萄糖,蔗糖等)以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对于带电荷的分子或离子,由于这些分子的电荷及高的水化度,因此不管多小,都很难透过脂双层的疏水区,它们要通过载体介导的主动运输方式跨膜运输。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进入,有的溶质不能进入,进入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水进入红细胞,引起溶血。由于不同溶质透入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鸡血溶于含有抗凝剂的等渗液中(肝素钠0.2mg/mL,一般范围在 0.01-0.2mg/mL;等渗液为0.85% NaCl)2.器材:

试管,试管架,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3.试剂:

低渗溶液:0.0085% NaCl和0.032mol/L葡萄糖;

等渗溶液:0.85% NaCl、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10% TritonX-100、2%TritonX-100。

四、实验步骤

1、制备血液稀释液

①抗凝剂的制备:首先称取1克肝素钠粉末,然后加入0.17 M NaCl溶液ml(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肝素抗凝剂。

②血液稀释液的制备:鸡翼下静脉取新鲜血液,按比例(肝素抗凝剂:血液=1∶10)混合均匀,配制成经肝素抗凝的血液。

③按比例(经肝素抗凝的血液∶0.17 M NaCl 溶液=1∶10)混合均匀,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

2、低渗溶液溶血现象观察:

取试管一支加蒸馏水3ml和稀释的鸡血1滴或2滴轻混一下,然后静止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结果:由于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 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溶液颜色由浑浊的红色逐渐变透明,此即为溶血现象。记录下这个过程所要的时间。

3、鸡红细胞的渗透性记时比较

1)分别取2只试管,各加入3ml的0.85% NaCl、0.0085% NaCl和0.032mol/L葡萄糖 加入2-3滴血红细胞悬液;

2)分别取3只试管,各加入3ml的 0.32 mol/L葡萄糖,0.32 mol/L甘油,0.32 mol/L乙醇,加入2-3滴血红细胞悬液;

3)分别取2只试管,各加入3ml的10% TritonX-100、2%TritonX-100;加入2-3滴血红细胞悬液,观察反应现象。记下时间(自加入稀释血液到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透明澄清,红血球全部溶血所需时间),填入表一的空格中。

4、溶血结果的判断

不溶血:液体分2层,上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镜检红细胞完好。不完全溶血:溶液混浊,上层变红色,镜检有部分红细胞破裂。完全溶血:液体变红而且透明,镜检发现细胞全成碎片。

5、显微观察

血液红细胞的观察滴一滴稀释的血液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种类、形状和颜色。

细胞破碎的观察在上一步的载玻片的一端滴加清水,在另一端吸水,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破裂。

五、实验结果

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并进行分析。

编号

是否溶血

时间

分析原因 2 3 4 5 6

0.85% NaCl 0.0085% NaCl 0.32 M葡萄糖 0.32 M 甘油 0.32 M 乙醇 10% TritonX-100

六、注意事项

1.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不应强力摇晃,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2.取鸡血动作要非常迅速,否则鸡血会凝固。或者先把抗凝剂加入到烧杯中,再加入新鲜的鸡血,边加边震荡即可。

3.长时间在等渗溶液中,由于活细胞会产生代谢产物积累,也会产生溶血,试验时间不宜超过1h。

4.装不同试剂试管注意编号,吸管也要专用切勿混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补充:

一、细胞膜的功能

分隔形成细胞和细胞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膜的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发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屏障作用,膜两侧的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 选择性物质运输,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应、细胞识别、电子传递等;

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功能实现的,其主要转运方式有四种,即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作用。

细胞膜的受体功能:受体是细胞识别和结合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其本质是蛋白质。

二、常用抗凝血剂包括:

1.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

2.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常用的有双香豆素、华法令和新抗凝等,通过拮抗维生素K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减少而抗凝;

3.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

4.蛇毒溶栓剂:如去纤酶、抗栓酶和清栓酶,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

肝素的作用机理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关,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

III)。At

III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

III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

实验十一 血细胞的分化和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人血涂片和染色的方法。

2、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瑞氏染色液主要染料由碱性美蓝和酸性伊红两种成分组成, 它们与细胞内的嗜酸性和嗜碱性的各种物质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因此使细胞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伊红和美蓝只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滴在水中很快形成沉淀,所以染色液必须配成甲醇等有机溶液,临用时加到水或缓冲液中,才能在一定的环境下离解成有色的阴离子伊红和阳离子美蓝,而与细胞中的不同物质相亲和被染色。如滴加到水中很快发生沉淀,容易形成沉渣。

甲醇兼溶剂和起固定细胞两种作用。甲醇具有强大的脱水力,可将细胞固定在一定形态及增加细胞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细胞对染料吸收作用,同时由于甲醇吸附染色液中的水,使染色液升温,加速染色反应。缓冲液作用:

染色对氢离子浓度是十分敏感的,据观察pH值的改变,可使蛋白质与染料形成的化合物重新离解。缓冲液须保持一定的pH使染色稳定,PBS的pH 一般在6.8,偏碱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则与缓冲液中的碱基起中和作用,使pH恒定。缓冲液配制(pH6.4-6.8,弱酸性)。

A:红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F:淋巴细胞

三、实验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采血针、75%酒精、消毒棉球、瑞氏染液、PBS、吸耳球。

四、实验方法

1.消毒 先按摩取血部位,使血流通畅;再用酒精消毒取血部位(如无名指指尖、耳垂)。2.取血 待酒精干后,刺破皮肤,使血自然流出,或挤压出血。取干净载片,让血滴在离载片一端中4~5毫米处,注意手指持握载片的边缘,勿触及其表面。不能使载片接触取血部位的皮肤。必须两人密切配合,抓紧时间,一人取血,另一人迅速推片。

3.推片 这步最重要,但又不易推均匀。以左手拿该片的两端,迅速用右手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片做推片。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片的接触处,成一直线。然后使推片与载片呈30°~40°角,轻轻移动,然后由前向后推为一均匀的薄片。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然干燥。

4.染色 将瑞氏染液(伊红-亚甲基蓝)滴在血膜上,至染液淹没全部血膜,染半分钟。加等量蒸馏水(或缓冲液)与染液,加好后,立即用嘴将两液吹匀。混合再染5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把染液冲掉,用吸水纸吸干,自然干燥后,即可观察。5.观察

五、注意事项

1.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越淡,室温越低, 细胞越多,所需染色时间越长或应适当增加染液量,因此染色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特别是更换新染料时必须经试染,摸索最佳染色条件。

2.染液不可过少,以防蒸发干燥染料沉着于血片上难冲洗干净。冲洗时应用流水将染液冲去,不能先倒掉染液,以免染料沉着于血片上。

3.判断染液是否起到了染色的作用,可在冲洗染色液前观察染液有无一层黄色的金属光泽,如果没有,则表示染色失败。

4.如染色太浅,可按照原来步骤重染。

六、作业

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整理版汇总 第6篇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 ——第一课 中国画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有一初浅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和独特的表现形式。难点: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经过上个学期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在这新的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课件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板书: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三、新课学习

(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二)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问: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多媒体展示作品)学生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出示相对应的中国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中国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继而延伸到中国毛笔的种类、宣纸的种类和生产,书画用墨的种类,中国四大名砚。

(三)中国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课件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问: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课件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出,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问:如何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课件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以求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到了现在齐白石说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由于不同时期的美学追求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出出了写实、写意等画法。

(四)作品分析 ①富春出居图卷·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人。这是一轴纸本水墨长卷画,纵33厘米,横639.9厘米,前半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画风平淡天真,笔墨富于变化。此图发挥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长卷可以“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作者和观者如在景中游,边走边看。这幅画靠的是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画家79岁始创作此画,终日对真山真水潜心琢磨,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三四载未得完备”。书中选的是其中一段。

③看泉听风图轴·唐寅(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工诗文书画,高远构图。景物占了左边大部,右上角留出较大天空,用诗文书法题款与左下角繁多的景物遥相呼应。

四、学生练习

根据以前美术鉴赏的学习和新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中国画的认识和感受。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举二三例,谈谈你对中国画关于“不似之似”理论的理解和认识。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 ——中国画

一、民族文化的瑰宝

二、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

1、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

2、诗书画印

3、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教学反思

课 题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第二课 中国山水画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悟中国哲学思想,理解画家的创作心境。

过程与方法: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从自然风景中体会山川的美好和抒发个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学习山水画技法。

难点:借助笔墨技巧,创造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探究法,尝试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本、备课本、电脑课件、水墨工具材料。

学生:课本,毛笔、墨汁、瓷碟(或调色盘)、清水、宣纸、报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出示图片:风景照片、西方油画作品、中国山水画作品,提问:这种以独特的笔、墨、纸描绘大自然景色的绘画叫什么画?西方风景油画作品和中国山水画作品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板书: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

三、新课学习

(一)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从中体味画家的创作心路。

作品一: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以雄劲的笔法描写了北方高峻的大山,山间的积雪和重林掩映的建筑,使人观之如身临其境。画家终日游居山林,喜欢华山一带的景色,常在山中就坐,对景研究画山的方法,认为“以其师人,不如师造化”,以大自然为师,因此能够画出如此传神之作。

作品二:元代倪瓒所画《六君子图》是一幅典型的以画抒情的作品。作品画了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趣,画面萧疏的气氛、寥落的用笔都体现了画家内心的情感,无语地传达了画家的心声。画家黄公望在题画诗中进一步揭示出本画的主题:“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将画家见景生情、借景生情、以景寓情的心思表达得含蓄隽永,也将中国画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特点诠释得十分清楚了。

《六君子图》(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画理资料展开讨论,生生、师生交流互动。)“古画画意不画形”、“树石不取似,意到便已”、“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

师评述:在古人看来,把大自然融入笔墨之中,这是山水画所表达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而把自然界的物象和人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达到情与景的交融。这就是历代中国画家所追求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原则。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学生阅读课文,同桌讨论比较山水画与风景画的区别。)

(1)工具材料的不同。西画多用平头笔,如油画笔、水彩笔、水粉笔等,调和颜料作画,画出的作品一般都叫“风景画”。而用毛笔和水墨颜料,画在宣纸和绢上的中国风景画,都叫“山水画”。

(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西画画风景要支起画架子,大都以焦点透视的方法对照景物如实描绘,包括光影、体积等。如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荫道》。中国画则讲究“搜尽奇峰打抄稿”,把要画的东西目识心记,古人称为“腹稿”。在构图时,可以散点透视的方法,一段段记录不同景色,形成独幅或长卷,可以从山前记到山后,可将不同季节的景色描绘在同一画卷之中,表现起来能够收放自如,随心所欲。常以三种构图(高远法、平远法、深远法)创设画面。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元代倪瓒所画《六君子图》,唐寅《山路松声图》。

(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国画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笔墨来“造境”。西画多表物,国画多抒情。表物主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抒情是主观地表情达意。

(学生以“画当为山水传神”为话题,围绕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特点展开讨论,发表个人观点。)

师述评:古代画家追求“外师造化”即以大自然为师,潜心观察事物变化以及其中人物的神情动态;“中得新源”即将画家心之所感,意之所得融会于画中。又强调“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画家作画,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就是头脑中已酝酿成熟了,才能达到如此传神境界。

(三)示范方法,艺术实践 教师通过实物展台示范画山水画的步骤。从作画的起稿、勾线、皴擦、点染、上色等表现技法,以及笔墨变化,空间创设,意境传达等画面的处理方式逐一讲解演示。教师着重介绍画山水画从临摹入手的方法、步骤,以及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四、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艺术实践。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临画步骤图进行山水画技法的练习。按临画步骤实际操作,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体验山水画意境的创设过程。体会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情感的创作方法。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畅谈创作理念。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山水、花鸟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

1、工具材料的不同

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

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教学反思

课 题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第三课 中国花鸟画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工笔花鸟画的赏析,了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基本技法,感悟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古今工笔花鸟画作品,使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工笔花鸟画不同的艺术风格,以及现代花鸟画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运用花鸟画的基本技法临摹工笔花鸟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难点:掌握勾线技巧,能够自觉运用线表现形体的结构。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课件展示六幅中国画作品

生:辨别哪些是花鸟画。观察作品表现技法,说出这些花鸟画是属于工笔花鸟画。

师:揭题《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古代花鸟画》之工笔花鸟画。

三、新课学习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师:中国花鸟画具有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借物抒情原来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大诗人杜甫,在他处于家破人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这就是借物抒情。(课件展示《出水芙蓉图》)

生:观察画面内容思考:荷花有什么寓意?——高洁清廉的品德 师: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的,而是要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系,再加以艺术的夸张强调。宋代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的高峰期。(课件展示《寒雀图》)生:观察画面所绘内容 师:课件放大局部“麻雀”

生:对比欣赏写意麻雀与作品中工笔麻雀相比,哪一技法表现更细致? 师:传统工笔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课件展示《出水芙蓉图》)

生:对比欣赏《出水芙蓉图》《寒雀图》局部(麻雀),两幅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有何区别?

师: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设色精致典雅,造型工整、描绘细腻。(课件展示《寒雀图》)在这一作品中画家借这些助自然物象,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画面描绘了干枯无叶的老树和隆冬的麻雀,一动一静反衬出小鸟活泼欢快的生命活力。表达画家对生命力的赞颂。

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现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课件展示《筛月》)

生:对比欣赏《出水芙蓉图》局部(荷叶)筛月中的荷叶,观察两幅作品中的荷叶有何不同?(色彩、造型上的区别)

师:传统工笔花鸟注重写生,现代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筛月》的创作在颜料的选择上融入了水粉颜料,使画面色彩更加艳丽,荷叶的造型虽然与传统工笔中的荷叶造型有区别,但仍然描绘得工整细腻,营造出月夜清冷的意境。现代工笔花鸟画除了在色彩上有所创新外,在造型上也有创新之处。(课件展示 邹传安《花鸟》)

生:与《寒雀图》中的麻雀对比欣赏,两幅作品中麻雀造型有何不同?(《花鸟》中的麻雀立体感更强)

师:现代工笔花鸟画还将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段融入其中,塑造的形象更加立体。无论是传统工笔花鸟画还是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无外乎两种“没骨法”“勾填法”(课件展示两幅工笔荷花)

生:对比两幅作品,发现不同之处

师:介绍没骨法(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学习工笔花鸟画的基础画法是“勾填法”(课件展示作画步骤:白描、渲染,展示白描作品)

生:仔细观察白描中的线条

师:线条是构建中国画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工笔画里,线条的位置就更加重要。

1、线要表现形体结构。

2、线要表现质感。

3、线要表现颜色。

生:观察白描中的线如何表现“形体结构”“质感”“颜色”。

师:师范握笔、示范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求“起笔藏锋、运笔中锋、收笔回锋”以及中锋用线要求。

生:尝试线条练习

四、学生练习

生:临摹白描作品

要求:仔细观察临摹作品,运用线条表现形体结构,表现质感,表现颜色,线条要圆润、浑厚、匀整、有弹性。师:指导学生临摹作品。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生:展示作品,在临摹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示范。

师:课件展示现代工笔花鸟画

生:欣赏作品

课堂小结 画好工笔花鸟除了要认真学习基本技法外,还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才能真实、生动、准确地表现美好的大千世界,捕捉花鸟虫草的千姿百态,感受鲜活生命给人带来的心灵触动。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中国花鸟画

教学反思

课 题

单纯丰富,造型基础 ——第四课 素描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新课学习

四、学生练习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第五课 绘画的色彩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新课学习

四、学生练习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第十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新课学习

四、学生练习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第十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新课学习

四、学生练习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第十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新课学习

四、学生练习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 ——第十课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时间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比较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学法:描述,理解,感受与评价。

教学准备

制作PPT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新课学习

四、学生练习

五、拓展与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上一篇:古代文学——诗词之美作文下一篇:汪泉小学创建“节水型”学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