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2024-06-18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精选11篇)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1篇

复习课

刘广莹

从前有一个数学家,他和一位商人做一单交易,商人要数学家帮他,但,数学家知道他是奸的,就玩弄他.最后,数学家答应了帮他,但前提是要那为商人第一天给他1钱,第二天给他2钱,第三天给他4钱……如此类推,要给足20年。商人想到只是一钱两钱而已,便答应了。于是,便造成了一个指数函数,翻倍而上.最后,那为商人就破产了.他万万没想到,害到他家产没了的是他自己呀!

同时根据指数函数图象来看,简直可以说是直线增长的,比爆炸的威力还要大.所以,指数函数也称为爆炸函数.2、知识要点梳理:

(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一般地,我们把函数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注意:函数的底数的限制条件;

‚函数的定义域;

ƒ函数的值域。

(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0

a>1

定义域

过定点(,)

在R上是

函数

在R上是

函数

例1

已知指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点,求的值。

例2

当函数y=ax-(b+1)(a>0,a≠1)的图象在第一、三、四象限时,对应的取值是多少。

例3已知函数满足,且,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过手训练:

1.下列函数是指数函数的是

(填序号)

(1)

(2)

(3)

(4)。

2、函数的图象必过定点。

3、比较下列各组数大小:

(1)

(2)

(3)

强化训练:

1.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且当时,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设,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课后练习:

1.(1)若指数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如果指数函数是R上的单调减函数,那么取值范围是

()

A、B、C、D、(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B、C、D、2.已知函数=是奇函数,求的值。

3.回忆指数函数的图象并写出其性质: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2篇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最值是在整个定义域上来研究的,它是函数单调性的应用。2.会用单调性求最值。

3.掌握基本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知识重现

1、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

(2)存在x0I,使得f(x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2、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3)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 M;(4)存在x0I,使得f(x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y=f(x)的最小值(minimum value)理论迁移

例1 “菊花”烟花是最壮观的烟花之一,制造时一般是期望在它达到最高点时爆裂。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为h(t)=-4.9t+14.7t+18,那么烟花冲出后什么1 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精确到1米)?

例2 已知函数f(x)=

22(x[2,6]),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1归纳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

1.正比例函数:f(x)=kx(k0),当k0时,f(x)在定义域R上为增函数;当k0时,f(x)在定义域R上为减函数,在定义域R上不存在最值,在闭区间[a,b]上存在最值,当k0时函数f(x)的最大值为f(b)=kb,最小值为f(a)=ka, 当k0时, ,最大值为f(a)=ka,函数f(x)的最小值为f(b)=kb。2.反比例函数:f(x)=k(k0),在定义域(-,0)(0,+)上无单调性,也不存在x最值。当k0时,在(-,0),(0,+)为减函数;当k0时,在(-,0),(0,+)

为增函数。在闭区间[a,b]上,存在最值,当k0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f(b)= 最大值为f(a)=

k,bkkk, 当k0时, 函数f(x)的最小值为f(a)=,最大值为f(b)=。aab3.一次函数:f(x)=kx+b(k0),在定义域R上不存在最值,当k0时,f(x)为R上的增,当k0时,f(x)为R上的减函数,在闭区间[m,n]上,存在最值,当k0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f(m)=km+b,最大值为f(n)=kn+b, 当k0时, 函数f(x)的最小值为f(n)=kn+b,最大值为f(m)=km+b。4.二次函数:f(x)=ax+bx+c, 当a0时,f(x)在(-,-2bb)为减函数,在(-,+)为增函数,在定义域R上

2a2ab4acb2有最小值f()=,无最大值。

2a4a当a0时,f(x)在(-,-

bb)为增函数,在(-,+)为减函数,在定义域R上

2a2ab4acb2有最大值f()=,无最小值。

2a4a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例1 如果函数f(x)=x+bx+c,对任意实数t都有f(2+t)=f(2-t),比较f(1),f(2),f(4)的大小。

例2 已知函数y=f(x)在[0,+)上是减函数,试比较f(22

32)与f(a-a+1)的大小。42.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

例3 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且f(x)的图像过点A(0,2),和点B(3,0)

(1)解方程 f(x)=f(1-x)

(2)解不等式 f(2x)f(1+x)

(3)求适合f(x)2或f(x)0的x的取值范围。

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范围,是函数单调性的逆向思维问题。这类问题能够加深对概念、性质的理解。

例3 已知f(x)=x-2(1-a)x+2在(-,4)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例4 已知A=[1,b](b1),对于函数f(x)=求b的值。

练习:已知函数y=f(x)=-x+ax-

2212(x-1)+1,若f(x)的定义域和值域都为A,2a1+在区间[0,1]上的最大值为2,求实数a的值。

42求函数值域(最值)的一般方法

1.二次函数求最值,要注意数形结合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可以用配方法求值域,但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例1:求函数y=-x2x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2:求f(x)=x-2ax+x2,x[-1,1],求f(x)的最小值g(a).4.利用单调性求值域:当函数图像不好作或作不出来时,单调性成为求值域的首选方法。例3:求函数f(x)=2x在区间[2,5]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x

5.分段函数的最值问题

分段函数的最大值为各段上最大值的最大者,最小值为各段上最小值的最小者,故求分段函数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应该先求各段上的最值,再比较即得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12x,(x1)2例6:已知函数f(x)= 求f(x)的最大最小值。

中考二次函数与复习策略 第3篇

1 中考二次函数的几类题型

例1 (2011年甘肃中考题) 抛物线y=x2-2x+1的顶点坐标是 () .

(A) (1, 0) (B) (-1, 0)

(C) (-2, 1) (D) (2, -1)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顶点的坐标.

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 由于题目给出了抛物线的一般形式, 可以直接利用配方法或公式法写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1, 0) , 故选A.

例2 (2011年甘肃中考题)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像如图1所示, 有下列4个结论: (1) abc>0; (2) b0; (4) b2-4ac>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数形结合的方式研究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识图能力, 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思想.由图可知, a<0, c>0, 又由对称轴可分析得b>0, 当x=-1和x=2时可分别代入解析式验证.故 (3) (4) 正确.选B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图形变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 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图形变换的特点, 分析抛物线图像变换的情况, 属于能力题.选 (4) .

例4 (2010年甘肃中考题) 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 经x秒后的高度为y米, 且时间与高度的关系为y=ax2+bx+c (a≠0) .若此炮弹在第7秒与第14秒时的高度相等, 则在下列时间中炮弹所在高度最高的是 () .

(A) 第8秒 (B) 第10秒

(C) 第12秒 (D) 第15秒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本题重点根据题意画出符合题目的大致图像.

2 中考二次函数的考查新动向

2.1 将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相结合

例5如图2,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透明纸片, 透明纸片上有抛物线y=x2及一点P (2, 4) .若将此透明纸片向右、向上移动后, 得抛物线的顶点为 (7, 2) , 则此时点P的坐标是 () .

(A) (9, 4) (B) (9, 6)

(C) (10, 4) (D) (10, 6)

考点二次函数图像与几何变换.

分析先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得出新抛物线的解析式, 再求出P点坐标即可.

解因为抛物线y=x2移动至顶点坐标为 (7, 2) 时的新抛物线解析式为y= (x-7) 2+2, 即先向右平移7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所以P (2, 4) 应先向右平移7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其新坐标变为 (2+7, 4+2) , 即 (9, 6) .故选B.

评析图形与变换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几何变换, 把它与二次函数相结合, 既考查了学生几何建模以及探究活动的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今后命题的重点.

2.2 在初高中知识衔接处命题

2.2.1 求分段函数解析式

例6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一般情况下, 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讲课开始时, 学生注意力逐步增强, 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 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 经过实验分析可知, 学生的注意力y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有如下关系式:

(1) 讲课开始后第5 min时与讲课开始后第25min时比较, 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2) 讲课开始后多少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能持续多少分钟?

(3) 一道数学难题, 需要讲解24min, 为了数学效果较好, 要求学生的注意力不低于180, 那么经过适当安排, 老师能否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分析 (1) 把t=5, t=25分别代入各自时间段的函数表达式.求出对应的y值进行比较; (2) 这是求各时间段的最大值问题; (3) 这是求当y=180时, 各时间段的时间, 然后进行比较.

解 (1) 当t=5时, y=195, 当t=25时, y=205.

所以讲课开始后第25分钟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讲课开始5分钟时更集中.

(2) 当0

所以a=-1<0, 所以y有最大值, 即当t=10min, y最大值=240.

当20

所以讲课开始后10min时, 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 能持续10min.

(3) 当0

当20

所以学生注意力在180以上的持续时间为28.57-4=24.57 (min)

说明此题是分段函数的问题, 因此, 在求“学生何时注意力最集中”这一问题时, 不仅是要考虑各时间段的函数何时取最大值, 还要考虑自变量允许的取值范围.如第 (2) 问, 配方得y=- (t-12) 2+244, 由函数表达式应得到当t=12时, 注意力最集中.但实际上, 在这个函数中, t的最大值是10 min, 所以考虑问题时, 要注意实际条件, 只能取t=10.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联系

例7如图3, 以4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 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 球的飞行高度h (单位:m) 与飞行时间t (单位:s) 之间具有关系h=20t-5t2.考虑以下问题:

(1) 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 m?如能, 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2) 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 m?如能, 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3) 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m?为什么?

(4) 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

分析此问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3 构建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8如图4所示, 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 桥下面在正常水位AB时, 宽20m, 水位上升3m就达到警戒线CD, 这时水面宽度为10m.

(1) 在如图4所示的坐标系中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洪水到来时, 水位以每小时0.2m的速度上升, 从警戒线开始, 再持续多少小时才能到达拱桥桥顶?

分析根据条件设D, B两点的坐标, 代入y=ax2中求解析式, 点B的纵坐标值与洪水的深度有关, 即可求出持续时间.

解 (1) 设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 设D (5, b) , 则B (10, b-3) , 所以

例9在数学活动课上, 同学们用一根长为1米的细绳围矩形.

(1) 小芳围出了一个面积为600cm2的矩形, 请你算一算, 她围成的矩形的边长是多少?

(2) 小华想用这根细绳围成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矩形,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帮他分析应该怎么围, 并求出最大面积.

分析 (1) 设她围成的矩形的一边长为xcm, 得x (50-x) =600, x1=20, x2=30.当x=20时, 50-x=30cm;当x=30时, 50-x=20cm, 所以小芳围成的矩形的两邻边分别是20cm, 30cm.

(2) 设围成矩形的一边长为xcm, 面积为ycm2, 则有y=x (50-x) , 即y=-x2+50x, y=- (x-25) 2+625, 当x=25时, ymax=625;此时, 50-x=25, 矩形成为正方形.即用这根细绳围成一个边长为25cm的正方形时, 其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是625cm2.

3 复习策略

3.1 立足课本, 抓好基础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性质的应用以及函数表达式的确定等内容都是函数中的基础知识, 我们只要在第一轮复习中落实好双基, 学生对这类问题一般都能得分.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层层设问, 多方位、多角度使双基知识得到巩固深化, 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在后阶段的复习中也应重视课本, 落实双基.

3.2 强化数形结合意识, 总结解题规律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中考的重点与热点.利用数形结合法, 抓住图像特征掌握函数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复习中应强化数形结合意识, 掌握函数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注意观察、归纳、分析、比较, 总结基本的方法、规律.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过挑选的例题, 反复让学生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的规律.

3.3 针对中考重点与热点, 精心选材, 抓好训练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4篇

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像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能够灵活应用,还需要再深入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高中阶段主要是用映射的观点来阐明函数,重新学习函数概念,这时就可以用学生已经有一定了解的函数,特别是以二次函数为例,来更深地认识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从一个集合A(定义域)到集合B(值域)上的映射f:A→B,使得集合B中的元素y=ax2+bx+c(a≠0)与集合A中的元素想x对应,记为f(x)=ax2+bx+c(a≠0),这里ax2+bx+c表示对应法则,又表示定义域中的元素x在值域中的象,从而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在学生掌握函数值的记号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处理如下问题:

类型1:已知f(x)=2x2+x+2,求f(x+1)。

这里不能把f(x+1)理解为x=x+1时的函数值,只能理解为自变量为x+1的函数值。

类型2:设f(x+1)=x2-4x+1,求f(x)。

这个问题理解为,已知在对应法则f下,定义域中的元素x+1的象是x-4x+1,求定义域中元素x的象,其本质是求对应法则。一般把所给表达式表示成x+1的多项式。f(x+1)=x2-4x+1=(x+1)2-6(x+1)+6,再用x代x+1,得f(x)=x2-6x+6。

二、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与图像

二次函数的应用本身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综合考查。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其意义,能根据图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而最值问题又是利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的最常见、最有应用价值的问题之一。

在高中阶段学习单调性时,必须让学生对二次函数y=ax2+bx+c在区间 及

上单调性的结论用定义进行严格地论证,使它建立在严谨理论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函数图像的直观性,给学生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逐步自觉地利用图像学习与二次函数有关的一些函数的单调性。

类型3: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通过图像研究①y=x2+2|x-1|-1;②y=|x2-1|;③y=x2+2|x|-1。

这里要使学生注意这些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差异和联系。掌握把含有绝对值记号的函数用分段函数去表示,然后画出其图像。

类型4:设F(x)= x2-2x-1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是g(t)。求g(t)并画出y=g (t)的图像。

解:F(x)=x2-2x-1=(x-1)2-2,在x=1时,取最小值-2。

当1∈[t,t+1],即0≤t≤1时,g(t)=-2,

当t>1时,g(t)=f(t)=t2-2t-1;

当t<0时,g(t)=f(t+1)=t2-2t-1。

t2-2(t<0)

∴g(t)=-2(0≤t≤1)

t2-2t-1(t>1)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题意。一般地,一个二次函数在实数集合R上或是只有最小值,或是只有最大值,但当定义域发生变化时,取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也随之变化,为了巩固和熟悉这方面知识,可以再给学生补充一些练习。

二次函数作为函数各种重要性质的载体。其素材可以对函数的性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以其为对象可以把数和形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以其为纽带可以沟通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和曲线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5篇

【过程与方法】

一、知识结构:

任意角与弧度制:单位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线;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三角函数线模型的简单应用

二、知识要点: 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角的概念的推广:

(1)正角、负角、零角的概念:(2)终边相同的角:

同角三角诱导公式S{|k360,kZ} 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① 象限角的集合:

第一象限角集合为:

; 第二象限角集合为:

; 第三象限角集合为:

; 第四象限角集合为:

; ② 轴线角的集合:

终边在x轴非负半轴角的集合为:

; 终边在x轴非正半轴角的集合为:

; 故终边在x轴上角的集合为:

; 终边在y轴非负半轴角的集合为:

; 终边在y轴非正半轴角的集合为:

; 故终边在y轴上角的集合为:

;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

.2.弧度制:

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1弧度记做1rad.(1)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 ① 将角度化为弧度:

3602

180

② 将弧度化为角度:

1nn rad0.0174r5ad180180

2360

180

1rad(180)57.305718n(180n)

(2)把上述象限角和轴线角用弧度表示.(3)上述象限角和轴线角用弧度表示:

弧长公式:lr;

扇形面积公式:S1lR.2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设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其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是(x,y),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x2y20.yy比值叫做的正弦,记作sin,即sin;rr ①xx比值叫做的余弦,记作cos,即cos;rr ②yy比值叫做的正切,记作tan,即tan.xx ③(2)判断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3)三角函数线: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 sincos1

tan(2)商数关系:5.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一)

sincos

sin(2k)sin(kZ)cos(2k)cos(kZ)tan(2k)tan(kZ)

诱导公式(二)sin()sin cos()costan()tan

诱导公式(三)sin()sin cos()costan()tan

诱导公式(四)sin(-)=sin

cos( -)=-cos

tan(-)=-tan

诱导公式(五)sin(2)sincos(2)costan(2)tan

对于五组诱导公式的理解 :

1.公式中的可以是任意角;

2.这五组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k360(kZ),  , 180 ,180,360的三角函数值,等 于它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利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步骤:

任意负角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三或一

任意正角的三角函数 诱导公式一0o到360o角的三角函数

诱导公式二或四或五

锐角的三角函数

三、基础训练:

1.已知cos()3,且[,2],则sin的值为()2

1113 A.B.C.D.2222

110,且tan(3)tan,则cos(3)__________.3.若sin(3)-sin()cos(-)4.化简:_______.tan()

5.已知sincos 2,则tancot的值是()3

59518 A.B.C.D.-18445

6.已知sincos

四、典型例题: 3,且是第三象限角,则sincos_____.8

例1.(1)若是第二象限角,当其终边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30后成为角,则角是第_____象限角;(2)若角的终边经过点P(2,2),并且(360,360), 试写出角的集合A,并求出A中绝对值最小的角.例2.(1)计算: sin3___,cos43___,tan___,345(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 弧度,面积为30cm2,求扇形的弧长和半径长.12

sin(k)cos(k).设kZ,化简:sin[(k1)]cos[(k1)] 例3.五、课堂小结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6篇

1.由具体问题引出二次函数的定义。

2(1)已知圆的面积是Scm,圆的半径是Rcm,写出空上圆的面积S与半径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2)已知一个矩形的周长是60m,一边长是Lm,写出这个矩形的面积S(m)与这个矩形的一边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农机厂第一个月水泵的产量为50台,第三个月的产量y(台)与月平均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何表示?

2解:(1)函数解析式是S=πR;

2(2)函数析式是S=30L—L;

2(3)函数解析式是y=50(1+x),即 y=50x+100x+50。由以上三例启发学生归纳出:(1)函数解析式均为整式;(2)处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我们说三个式子都表示的是二次函数。

2一般地,如果y=ax+bx+c(a,b,c没有限制而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请注意这里b,c没有限制,而a≠0。

22.画二次函数y=x的图象。按照描点法分三步画图:

(1)列表 ∵ x可取任意实数,∴ 以0为中心选取x值,以1为间距取值,且取整数值,便于计算,又x取相反数时,相应的y值相同;

(2)描点 按照表中所列出的函数对应值,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7个点;

2(3)边线 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得所求y=x的图象。注意两点:

(1)由于我们只描出了7个点,但自矿业量取值范围是实数,故我们只画出了实际图象的一部分,即画出了在原点附近、自变量在-3到3这个区间的一部分。而图象在x>3或x<-3 1 的区间是无限延伸的。

(2)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

23.在原点附近较精确地研究二次函数y=x的图象形状到底如何?——我们 –1与1之间每隔0.2的间距取x值表和图13-14。按课本P118内容讲解。4.引入抛物线的概念。

2关于抛物线的顶点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从图象上看,y=x的图象的顶点是最低点;一是从222解析式y=x看,当x=0时,y=x取得最小值0,故抛物线y=x的顶点是(0,0)。

小结

1.二次函数的定义。

(1)函数解析式关于自变量是整式;(2)函数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22.二次函数y=x的图象。

2(1)其图象叫抛物线;(2)抛物线y=x的对称轴是y轴,开口向上,顶点是原点。

补充例题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2(1)y=2-3x;(2)y=x(x-4);

22(3)y=1/2x-3x-1;(4)y=1/4x+3x-8;

2(5)y=7x(1-x)+4x;(6)y=(x-6)(6+x)。作业:P122中A组1,2,3。

四、教学注意问题

1.注意渗透局部和全体、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等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22.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结合所画二次函数y=x的图象,要求学生思考:

2(1)y=x的图象的图象有什么特点。(答:具有对称性。)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7篇

单词:

文化的 幸免于 保持,仍是 稀罕的 礼物 加热

设计 奇特的 珠宝 国王 点火 镜子 奇迹

移动 家具 秘密地 木制的 怀疑,疑惑 审判

考虑 意见,看法 根据,证据 证明 假装 珠宝

此外,除…之外

词组:

look into belong to in search of in return at war take apart

think highly of get lost do with be used to do as…as… in fact

part of serve as add…to… be ready for care about rather than

the answer to question even though agree with

主要句型:

1. He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to the Russian people would have such a strange history.

2. Although it feels as hard as stone, it easily melts when heated.

3. The design for the room was of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

4. It took a team of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ten years to make it.

5. She had the Amber Room moved to the palace outside St petersburg where she spent her summers.

6. In 1770, the room was completed the way she wanted it.

7. This was a time wh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at war.

8.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boxes were then put on a train for Konigsberg.

Unit 2

单词:

诚实的 古代的 比赛vi 奖章 主办 魔力的

采访 运动员 承认 奴隶 取代 身体的

有关,涉及 做广告 愚蠢的 允诺 金色的

词组:

take part in a set of as well as one after another used to do

every four years be admitted as be admitted to compete against/for

join in reach the standard not only…but also… as a matter fact

be allowed to do so…that marry sb be married to hear of

change one’s mind ask for help pick up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主要句型:

1. I lived in what you call “Ancient greece”.

2. The Winter Olympics are usually held two years before the Summer Olympics.

3. That’s why they are called the Winter Olympics.

4. It must be expensive.

Unit 3

单词:

计算 共同的 简单的 技术 革命 通用的

智力 无论如何 完全地 网络 真实地 出生

优点 打字 不同意 选择 材料 亲自地 创造

步骤 出现 头脑 漫步

词组:

in common in one’s opinion go by deal with human race

in a way make up after all with the help of watch over

sound simple share sth. with sb. at the same time since then

billions of communicate with by the Internet in the 1960s look like

in computer language second place in this way

主要句型:

1. As the years have gone by, I have been made smaller and smaller.

2. There were times when my size was totally changed.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8篇

一、利用题根对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进行复习

二次函数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 又是中考 (初升高) 的重要考点, 同时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 教师无论是上新课, 还是初三综合复习, 都会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讲解二次函数, 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若教师能在教学中妙用题根教学法, 以一题根为据, 将此题根拓展, 则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借助题根教学法对题根进行拓展

核心提示:题根是一个很小的题目, 已知简单, 结论明了, 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可挖掘或拓展的, 实际却平中见奇, 内涵丰富.比如例1, 不但解法多样, 而且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贯穿于其中, 若要画图, 还需分a>0和a<0两种情况讨论.若适当改变条件, 可得出许多新颖的题目 (如变式5涉及的开放题) .

变式1 (九年级下册P15第10题) 抛物线, 经过 (-1, -22) , (0, -8) , (2, 8) 三点, 求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解:根据抛物线经过三点, 利用待定系数法, 列出关于a、b、c的方程组, 求出它们的值, 然后具体化抛物线的解析式, 化为顶点形式作答.

变式2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是A (-1, 0) 、B (3, 0) , 与y轴的交点是C, 顶点是D. (1) 若△ABC是直角三角形, 则a=___; (2) 若△ABD是直角三角形, 则a=____.

解:在草稿纸上画出大致图像, 可知如下.

(1) 若△ABC是直角三角形, 则直角顶点只能是C, 所以C (0, c) , 即C (0, -3a) , 于是由, 解得

(2) 若△ABD是直角三角形, 则直角顶点只能是D, 所以D (1, -4a) , 于是由) , 解得

变式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是A (-1, 0) 、B (3, 0) , 与y轴的交点是C, 顶点是D.问是否存在非零常数a, 使A、B、C、D在一个圆上?

解:假设存在非零常数a, 使A、B、C、D在一个圆上, 则圆心E必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 于是令E (1, m) , 则.由E 到A、B、C、D的距离相等, 得经求解知, 不存在非零常数a, 使上式成立, 因此表明, 不存在非零常数a, 使A、B、C、D在一个圆上.

变式4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是A (-1, 0) 、B (3, 0) , 与y轴的交点是C, 顶点是D.若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18,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作出示意图, 设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E,

变式5已知二次函数) 的图像如图1.你能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得出哪些结论呢? (至少写5个) .

二高一函数复习教案 第9篇

一、利用题根对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进行复习

二次函数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中考(初升高)的重要考点,同时更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初三综合复习,都会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讲解二次函数,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若教师能在教学中妙用题根教学法,以一题根为据,将此题根拓展,则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通过对这样一个教材上的习题(题根)的讲解,教师巧用题根教学法对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大胆变式创新,以此复习了二次函数的所有基础知识和解决涉及二次函数知识的大部分问题,同时教师也由此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善了教学效果,做到了事半功倍.

高一函数教案 第10篇

(注意:函数这一章是整个高中数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希望各位同学能够重视本章的学习。)

函数的六大知识点:

(1)函数及其表示方法(2)函数的定义与值域(3)函数的单调性(4)函数的奇偶性

(5)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6)函数与方程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法

一.映射 要求:(1)了解映射是两个集合的元素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了解映射的有关概念。

(2)了解一一映射的意义,能对一些简单的一一映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1.映射的概念:

如果集合A的每一个元素按照一定的对应法则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就称之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例题一:下列对应关系是否是集合A到B的映射,为什么?(1)A=R , B=R+, f :取绝对值

解:不是,因为A中的0在B中没有象

(注:我们可以简单的吧映射说成是“对一”,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二对一”、“多对一”,所以“对一”是映射中很重要的特点。)

(2)A:{平面上的三角形},B:{平面上的图},f: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解:是,因为平面上的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的一个外接圆。2.一一映射的概念:

如果映射f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并且对于集合B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且只有一个原象,这时我们说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并把这个映射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一映射。

例题二:例题一(2)中的映射是否为一一映射,为什么?

解:不是,因为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外接圆可能是同一个圆,所以A中的不同元素对应的元素可能是相同的,不符合一一映射的定义。

二.函数的基本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 x∈A。我们把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1°核心 —— 对应法则

等式y=f(x)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在“对应法则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y.因此,f是使“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是联系x与y的纽带,从而是函数的核心.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时,对应法则可以用一个解析式来表示,但在不少较为复杂的问题中,函数的对应法则f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图表或图象等).2°定义域

定义域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它是函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定义域不同而解析式相同的函数,应看作是两个不同的函数.在中学阶段所研究的函数通常都是能够用解析式表示的.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在实际问题中,还必须考虑自变量所代表的具体的量的允许取值范围问题.3°值域

值域是全体函数值所组成的集合.在一般情况下,一旦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确定,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因此,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只要看其定义域与对应法则是否完全相同,若相同就是同一个函数,若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中有一个不同,就不是同一个函数.4.函数的常用的表示法

(1)解析法:将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来表示.(2)列表法:利用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3)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例题一.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且b>-a>0.求列函数的定义域:(1)F(x)=f(x)-f(-x);(2)g(x)=f(x+c)+f(x-c)(c>0);

解:(1)f(x)的定义域为[a,b],f(-x)的定义为[-b,-a],又因为-b

所以f(x)-f(-x)的定义与为[a,-a](2)f(x+c)的定义域为[a+c,b+c]f(x-c)的定义域均为[a-c,b-c] 所以g(x)的定义域为[a+c,b-c] 例题二.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2,4],求函数f(2x)的定义域

解:f(x)的定义域是[-2,4],即x∈[-2,4],所以2x∈[-4,8],所以f(2x)的定义域是[-4,8] 例题三.函数y=|x|+|x+1|的值域(x∈R)

解:x∈R,|x|∈(0,+)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教案 第11篇

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 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旧知提示

复习:若 ,则 ,其中 称为 ,其范围为 , 称为 .

合作探究(预习教材P70- P72,找出疑惑之处)

探究1:元旦晚会前,同学们剪彩带备用。现有一根彩带,将其对折后,沿折痕剪开,可将所得的两段放在一起,对折再剪段。设所得的彩带的根数为 ,剪的次数为 ,试用 表示 .

新知:对数函数的概念

试一试:以下函数是对数函数的是( )

A. B. C. D. E.

反思: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探究2: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

新知: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定义域

值域

过定点

单调性

思考:当 时, 时, ; 时, ;

当 时, 时, ; 时, .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 (2) .

例2比较大小:

(1) ; (2) ; (3) ;(4) 与 .

课堂小结

1.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 求定义域;

3. 利用单调性比大小.

知识拓展

对数函数凹凸性:函数 , 是任意两个正实数.

当 时, ;当 时, .

学习评价

1. 函数 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2. 函数 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3. 函数 的定义域是 .

4. 比较大小:

(1)log 67 log 7 6 ; (2) ; (3) .

课后作业

1. 不等式的 解集是( ).

A. B. C. D.

2. 若 ,则( )

A. B. C. D.

3. 当a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与 的图象是( ).

4. 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有( )

A. B. C. D.

5. 函数 的定义域为 .

6. 若 且 ,函数 的图象恒过定点 ,则 的坐标是 .

7.已知 ,则 = .

8.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学习目标

1. 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2. 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学习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能够在同一坐标上看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性质.

旧知提示

复习1:对数函数 图象和性质.

a1 0

图性质

(1)定义域:

(2)值域:

(3)过定点:

(4)单调性:

复习2: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1) ; (2) .

复习3:(1) 的定义域为 ;

(2) 的定义域为 .

复习4:右图是函数 , , , 的图象,则底数之间的关系为 .

合作探究 (预习教材P72- P73,找出疑惑之处)

探究:如何由 求出x?

新知:反函数

试一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 及其反函数 图象,发现什么性质?

反思:

(1)如果 在函数 的图象上,那么P0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在函数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2)由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结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典型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 (2) .

提高:①设函数 过定点 ,则 过定点 .

②函数 的反函数过定点 .

③己知函数 的图象过点(1,3)其反函数的图象过点(2,0),则 的表达式为 .

小结:求反函数的步骤(解x习惯表示定义域)

例2溶液酸碱度的测量问题:溶液酸碱度pH的计算公式 ,其中 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摩尔/升.

(1)分析溶液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2)纯净水 摩尔/升,计算其酸碱度.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 ;(2) .

课堂小结

① 函数模型应用思想;② 反函数概念.

知识拓展

函数的概念重在对于某个范围(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自变量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对于一个单调函数,反之对应任意y值,x也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从而单调函数才具有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即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定义域与值域是交叉相等.

学习评价

1. 函数 的反函数是( ).

A. B. C. D.

2. 函数 的反函数的单调性是( ).

A. 在R上单调递增 B. 在R上单调递减

C. 在 上单调递增 D. 在 上单调递减

3. 函数 的反函数是( ).

A. B. C. D.

4. 函数 的值域为( ).

A. B. C. D.

5. 指数函数 的反函数的图象过点 ,则a的值为 .

6. 点 在函数 的反函数图象上,则实数a的值为 .

课后作业

1. 函数 的反函数为( )

A. B. C. D.

2. 设 , , ,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 的反函数为 .

4. 函数 的值域为 .

5. 已知函数 的反函数图象经过点 ,则 .

6. 设 ,则满足 的 值为 .

7.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上一篇:教师被带教工作总结下一篇:毕业生推荐表辅导员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