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2024-08-26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精选7篇)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第1篇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方式转变。改变了过去由技术人员单独操作的形式,加强了与企业、农户的联系实施,使其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指导更加直接。真正做到了由老百姓他们自己去传播先进得农业技术成果,避免了过去空头理论说教,数字推广,从而使之更具直观性,让农民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用得上”。

二、小面积试验转变为小面积试验示范与大面积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模式,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步伐。如实施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和蔬菜标准园创建连片1000亩活动,并组织大规模现场观摩和技术咨询指导。

三、改变单一的理论传授技术措施,实行与技术结合的物化补贴技术推广模式。提升农民理解接受程度。如在实施农业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采取了实施生物有机肥料补贴推广的方式,使农民在使用新技术中加深认识。

四、转变过去传统栽培模式为现代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新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了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如我们在开展万亩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中,从育秧到插秧等环节开始引进先进的工厂化标准化育苗技术和标准化插秧技术;从育苗营养基的高技术抓起,配套以优良农艺手段使得水稻生产从苗期就能达到标准化营养基、标准化水肥管理、标准化育苗库的多项标准化水平,以确保生产出标准化秧苗的目标,为优质、高效、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第2篇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林局的帮助指导下,我中心积极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意见,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以实施项目为切入点,带动农技推广工作的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在伍书钦主任和王世禧副主任的统筹部署下,我中心的各项工作都紧锣密鼓并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我中心各部门包括办公室、植保站、种子站和土肥站的各项业务都得到了较好的完成,下面就针对各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能分开阐述: 种子站:

(一)水稻“良种良法”示范推广

为了大力推广水稻良种,推动品种更新和产业升级,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11年1月—5月底,种子站分别在龙江村山口洋进行了水稻Ⅱ优798新品种示范,面积200亩,收获平均亩产量485.6公斤/亩,最高亩产549.8公斤,比科13品种亩增产61.3公斤,增产率14.4%。在长坡玉田洋进行了水稻新品种特优863示范。面积150亩,收获平均亩产量464.5公斤/亩,比科13品种亩增产42.8公斤,增产率10.1%。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010项目,11年1月份—5月份,我中心种子站在塔洋联先打犁洋示范黄皮尖椒新品种“傲霸”,平均亩产3512.8公斤。比我市主推品种“茂丰5号”的516.7公斤/亩,增产率17.2%。同时在龙江名望洋示范青皮冬瓜新品种“益农1号”,平均亩产5586.3公斤(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比我市主推 的“三水青皮冬瓜” 品种增产631.5公斤/亩,增产率12.7%。

(三)水稻高产创建整镇推进试点

11年1月—5月底,水稻高产创建以博鳌镇为试点,整镇推进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全镇建设六个高产示范田洋,即北山洋14500亩、珠塘洋1200亩、博鳌大洋1900亩、科界洋800亩、望岭洋1000亩、丹村洋3600亩等双季水稻高产示范田洋,面积23000亩。其中早造8500亩,目标产量600公斤;晚造14500亩,目标产量500公斤,(双造1100公斤),实现平均亩产比上年增产10%以上。整镇推进试点,涉及17个村委会,205个自然村,8215个农户。开展我市当家水稻品种的展示,即丰产性能高、稳定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且耕作制度适宜的“科选13”、“桂农占”、“特籼占25”、“天优2168”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

示范点预期效果: 示范点选点合理,农田基础设施较好,相对集中成片,工作措施到位,集成应用了“一增二改”综合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通过技术评估、镇级预测、市级抽测,示范点百亩展示区亩有效穗达22.8万穗,穗总粒数153.8粒,结实率86.8%,平均单产量620.7公斤,最高田块产量达701.5公斤/亩。比全镇水稻亩增产122.1公斤,增24.5%。全镇水稻平均亩产498.6公斤,比全市大面积水稻亩增产270.3公斤,示范 点亩增产显著,带动全市优质稻生产增收增益。

(四)引进新品种试验展示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作的产量和品质,筛选适宜我市气候环境的新品种,扩大农民的品种选择范围,11市农技中心种子站引进了水稻品种:特优716、德丰优869,瓜菜新品种:金茂密本、青八线椒、傲天等并于今年1月—5月底,分别在大路镇、博鳌镇、长坡镇和龙江镇等引种示范试验,取得显著效果。

(五)水稻提纯复壮

目前,我市水稻的主栽品种有科13和特籼占等,由于一个优良水稻品种经多年种植就会混杂、退化,其主要表现为生长高矮不整齐,容易倒伏,穗变小,抗病力减弱,易落粒,成熟不一致,米质变差,出米率减少和出现红米等,总的趋势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为了保持纯度和种性,持续高产稳产。我中心种子站针对当前科13和特籼占25两个品种进行提纯复壮试验。试验地安排在了大路洋,各品种单株选育100株,试验筛选出1-2株作为下造选育对象,继续扩大种植面积8亩。

(六)做好下乡指导、技术培训工作

上半年,分别到大路镇、博鳌镇、长坡镇和龙江镇举办水稻、瓜菜和新技术等培训,进了6期次,科技下乡3期次。植保站:

(一)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降低病虫灾害水平

今年我站重点抓好突发性、迁飞性、灾害性病虫的监控预报,在重大病虫发生期间,及时召开病虫趋势分析会,采取结合灯下数据、田间系统 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等监测方法,全面了解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准确发出病虫预报,全年我站共预测预报病虫鼠害情报9期次,印发情报资料300余份,将病虫预测、发生、防治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递到相关部门和农民手中,有效地指导了农户适时防治,准确把握病虫应防、应治田块,使防治效果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强化植保信息进村入户,保障农民及时有效开展防治 病虫防治最终要落实到农民到自家田里实施,什么时候防和治,怎样防和治,一方面信息难以传递到不知晓,另一方面科技素质低不知怎样做,这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使植保信息真正进村入户,以确保农民及时有效开展防治,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重大病虫实行可视化预报和防治。我站在重大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通过琼海电视台每次连播3-5天病虫情报和防治方法,群众反映一致较好。

2、办专题培训班。先后举办水稻、瓜菜、柑桔、石榴、香蕉等病虫防治培训班50余场次,受听农民4000余人次。

3、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送植保知识下乡。全市送植保知识下乡活动开展60余场次,参加农民近5500人次。

4、电话或现场咨询解答。所有乡镇都公布热线服务电话,都能不厌其烦接受电话咨询;同时还常常进村入户,下到田间地头咨询,受咨询农民10000余人次。

(三)加大植物检疫力度和重大植物疫情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我市植物检疫站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检查的监督力度,共检疫槟榔果60吨,未发现任 何检疫性对象。同时为了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安全,避免疫情蔓延造成农作物产量受损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全市在稳步推进产地检疫,重点做好调运检疫,努力拓展市场检疫的基础上,按照部、省要求,在关键时段组织力量,对香蕉穿孔线虫、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桔小实蝇和番石榴实蝇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普查,普查结果表明,除桔小实蝇在我市有发生外,其它检疫对象均未发现。

(四)大力推进绿色植保,保障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安全

实施绿色植保,既能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更能降低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有利人们身体健康,因此绿色植保是新形势下赋予我们植保工作的新任务,今年来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绿色植保宣传效应

全市共树电子显示屏1块,宣传牌4块,印发技术宣传单500余份,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20余场次,受训农民2000余人,通过这些宣传培训,从思想上提高了人们绿色或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消费意识,加深了绿色植保技术的了解。

2、大力示范绿色植保技术

继续在博鳌镇北山洋水稻种植基地、博鳌镇珠联洋瓜菜种植基地示范,示范面积3000亩,采取太阳能灭虫灯、黄板、性诱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技术、科学用药等主要技术综合防治,使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0%以上,提高作物品质、节约成本、降低残留,减轻水田面源污染。土肥站:

(一)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5万亩,向农民发放配方肥470,1100吨,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57000份,创建示范片5000亩,培训技术骨干300人,培训农民近7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0份,通过推广该技术,估计全市节省肥料约1125吨,增产粮食总量1750吨,总节本增效900万元。

(二)开展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工作。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技术面积15万亩,向农民免费发放腐秆剂200吨,创建示范片7000亩,培训技术骨干200人,培训农民近5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多份。通过推广该技术,全市节省肥料约340吨,增产粮食总量400吨,总节本增效220万元。

(三)开展田间试验示范工作

在万泉镇、潭门镇布置辣椒肥料配方试验示范2个,在长坡镇、加积镇布置冬瓜肥效试验示范2个,在中原镇、博螯镇、石壁镇、塔洋镇、大路镇布置水稻肥料配方试验示范5个。

(四)开展国家肥力监测点、土壤墒情监测点工作。

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在省土壤肥料站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和要求,在我市大路镇大路洋设有1个国家级土壤肥力监测点,开展土壤肥力监测工作;在加积镇下寨洋设有1个国家级土壤墒情开展监测点,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为我市农业主管部门及国家决策提供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2011年,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我中心各项工作中虽然有了一些进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一是农业技术人员编制紧缺,当前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的编制只有13名,而业务涵盖的范围包括植保、栽培、土肥、能源等众多领域,人员严重紧缺。二是镇级农业技术人员少,兼职工作多,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三是基层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将重点放在了发展副业上,技术队伍整顿迫在眉睫。

(二)农业技术信息传播手段落后。当前省、市二级已全面实现网络传递农业技术信息,但市、乡(镇)、村之间还是依靠传统的邮件传送、电话通知等,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植保防控的时效性。

(三)农业技术推广面存在不足。因经费、人员和认识等多种问题,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不足。如病虫害预测预报作物主要集中在水稻方面开展,而蔬菜、水果等我市大宗经济作物的病虫害测报工作未能进行。09年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针对的大多是水稻田,而橡胶园、槟榔园、荔枝园和菠萝地等地块并没有列为重点。

(四)技术和经验学习交流还需加强。农业技术也讲究创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能够引起农业革命。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自然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为此我们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应当不断地学习。这一年来我单位与省内外科研院所以及兄弟单位的联系较上一年多,但是还不够,缺乏经常性的经验和技术交流能让我们技术人员不能够知己知彼,在良种良法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中视野打不开,脚步迈不大。

三、下一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引进新的技术力量。技术力量是我单位存在的基础。2011年我单位继续引进了2名技术人员,其中包括农作物栽培和土壤肥料,大大充实了我单位的技术实力。目前我单位还剩技术人员编制1名,为此我单位将请示在2012年继续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原则引进技术力量,藉此扩充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队伍,更好的为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二)用信息技术武装技术队伍。当前省、市二级已全面实现网络传递农业技术信息,但市、乡(镇)、村之间的信息传播手段比较落后。为此,我们中心年轻的技术人员将学习信息技术,将农业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搭建技术人员和农民之间的桥梁,突破“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实现农民与我们之间农机信息传播的实时、高效。

(三)拓宽技术推广应用面。因经费、人员和认识等多种问题,我市农业技术推广面存在不足。为此,下一年我单位将积极改变思路,创新实施方法,将其他大宗作物以外的经济作物列入项目实施的范畴。通过在不同作物上进行工作开展,将为我市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铺路,从而实现我市农业经济平衡发展,农民收入来源多元转变。

(四)加强技术学习和经验交流。农业技术也讲究创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使用能够引起农业革命,为此我们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应当不断地学习。下一年,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本领。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第3篇

1 完善定点零售药店制度体系

1.1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组

由于零售药店的管理涉及医保、卫生、药监等多个职能部门,自2001年起,本市率先建立了由市人社局(市医保办公室)、市商务委、市卫计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上海中药行业协会等多部门组成的定点药店联合工作组。在强化定点药店的自律管理中行业协会发挥了其应有作用,一是将行业协会纳入定点药店联合工作组,共同参与定点药店的扩展和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建立了由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定点药店自查和互查制度,营造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根据本市医保用药规范,协会负责编制了《上海市医保定点药店非处方药、处方药单品种一次销售限量目录》,提供了每个医保药品最高配售用量,对规范定点药店配售药行为,有效防范违规和非法配售药行为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配合医保、卫计委、食药监管等管理部门,为定点药店制定了医保管理制度,包括处方用药管理制度、医保费用结算制度、药品价格公布制度、药师责任制度、24小时值班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定点药店的医保服务行为。

1.2 规范定点审批,促进定点药店有序发展

2002年《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对申报医保定点的零售药店作了规定:一是应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一年以上,达到国家《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标准;二是营业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具备及时供应上海市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三是配有1名以上执业药师、3名以上药师,能保证24小时有执业药师或药师在岗服务。凡符合上述条件的零售药店都可以申报医保定点,形成完整的定点药店医保准入和管理规范。

2003年起,定点药店联合工作组结合实际,开展对单体大型开架式药店(俗称“平价药房”)纳入医保定点工作,在合理布点、保证药学服务和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对合理降价、符合食药监管部门大型开架式条件的药店,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以此引入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同时单体药店合理降价,让利于民,深受老百姓欢迎。截至目前,本市已有符合条件并合理降价的41家大型开架式药店纳入医保定点。

1.3 建立监管体系,完善医保监管手段

2011年5月,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医保监管框架体系,市人社局和区(县)人社局分别负责市和辖区基本医保监管工作。市医保监督检查所具体实施基本医保监查等行政执法工作,发改委、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财政、审计、公安、物价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基本医保监管工作。建立常规检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等多种形式的常态医保监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医保管理考核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的定点药店采取责令整改、通报批评、追回违规费用、行政罚款、中止医保结算关系甚至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

2 规范定点药店服务行为

随着本市参保人群全覆盖、定点药店数量逐年增加,参保人员在定点药店购药人数、人次和费用随之增长,为了引导定点药店规范经营、参保人员合理购药,医保管理部门会同药监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政策,指导和规范定点药店配购药服务行为,在方便参保人员配购药的前提下,保证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2.1 完善定点药店配购药管理。

一是制定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药服务规范,对定点药店每次配售药品的品种、配售数量等做了具体规定,如非处方药单次配购限5个品种以内,同时配购中成药和西药的,中成药不得超过3个品种;慢性病西药每次可配购2-4周用量等,指导定点药店为本市参保人员提供规范的配售药服务。二是推行定点药店首席执业药师制度,要求每家定点药店推荐1名执业药师为首席药师,明确了定点药店向参保人员提供配售药服务时,首席执业药师应当做好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药事咨询服务、药品分类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等工作,规范药事服务,指导合理购药。

2.2 规范定点药店配购药服务。

医保管理部门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保证参保人员患常见病、慢性病的合理用药,制定了管理措施:一是规定定点药店原则上每天只能向同一参保人员提供一次药品配售服务,因特殊原因参保人员当天配购药次数超过2次的,计算机系统将停止该参保人员在全市所有定点药店医保结算,次日重新恢复。二是单次配购药品费用原则上不超过200元,对确需超过200元的,定点药店应认真审核并做详细记录,以备医保管理部门核查。以上2项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违规购药和非法购药行为的发生。三是参保人员在定点药店每自然月累计购药超过6次或费用超过800元的,医保管理部门将暂停其在全市定点药店的医保刷卡购药,并对其进行审核,经审核未发现违规的,在次月15日计算机恢复医保刷卡购药;经审核有违规行为的,将依法处理,在其履行了处理决定后,计算机系统将恢复其凭医保卡结算功能。参保人员有犯罪嫌疑的,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13年进入审核约6万人次,查实不合理费用约1千多万。这一管理措施,在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完善相关法律文书,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对违反医保规定的定点医药机构可处以追回已由医保基金支付的费用,并处警告或3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中止1-6个月医保结算关系或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对违反医保规定的参保人员可处以1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对其采取改变基本医保费记账结算方式1至6个月的措施。二是出台《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试行意见》,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对医保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并对举报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近几年通过群众举报,医保管理部门查获了5起定点药店违规案例,并对查实违规行为进行了全市通报、追回违规费用近30万元,并有2家药店分别停止医保结算3个月和6个月的行政处理。三是根据定点药店管理办法规定,对全市近500家定点药店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强调定点药店违规行为、禁止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此基础上,对定点药店进行分级管理。

2.4 实施定点药店统一药品结算代码管理。

2009年,医保定点药店实施医保药品统一结算代码管理,对每个医保药品目录内的药品编制统一结算代码,定点药店配购药品时按医保药品目录库内统一结算代码及规范上传,没有统一结算代码的药品不能上传结算。杜绝非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违规医保结算,并能及时掌握各药店药品价格和药品使用情况,做到实时管理,从而规范定点药店配购药行为。

3 成效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提升了定点药店的管理水平,规范了定点药店配售药服务行为,在保证参保人员合理用药的同时,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全市结算总费用、结算人数、结算人次分别由2007年的7.63亿元、489万人、1526万人次增加到了目前的15.1亿元、794万人、2296万人次,年均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0.2%、7.3%、6.1%(见图)。

全市医保定点药店由2007年的243家增加至现在的近500家,约占全市3300多家零售药店的15%,分布在全市所有街道(镇),保证每个街道(镇)至少有1家定点药店,大多数街道(镇)有2家及以上定点药店。多年来,本市定点药店的发展基本满足本市参保人员就近购药需求,尤其是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同一种药品的老年人,到定点药店配药既节省了往返医院和排队等候时间,也降低了医疗费用,还能得到药店药师一对一的用药指导,深受本市老百姓的欢迎。

4 结语

定点药店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到医保、药监、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要紧紧依靠各部门的相互协作,增强管理合力,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在满足参保人员购药的同时,保障医保基金合理使用。下一步,人社局将结合本市定点药店发展规划,提高参保人员购药服务可及性,稳步、有序推进定点药店发展。同时,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充实定点药店协议文本内容、建立健全定点药店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促进本市定点药店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号)[Z].1998.

[2]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沪医保[2002]11号)[Z].2002.

[3]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0号)[Z].2011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第4篇

琼海市农技中心

根据市纪委琼纪字[2012]9号文件要求,需规范我市财政供养人员津贴补贴工作成果,确保津贴补贴规范有序。现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针对2007年至2011年津贴补贴发放情况进行如下总结和说明:

一、领导重视,及时传达精神

接到文件后,我单位领导伍书钦主任与王世禧副主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组织学习,于4月4日上午组织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将文件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干部职工。

会上,伍书钦主任宣读了纪委文件,多次强调了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要求大家摒弃利益至上的观念,不给乱发、多发津贴补贴的思想行为留下借口、钻到空隙。会上,王世禧副主任也强调了国家各项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认为服从与执行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我们应该不依不饶的学习领会,贯彻执行。

二、结合实际,完善自查内容

根据文件要求,我单位及时汇总数据,完善自查内容,确定将从以下3方面展开:

1、有无自行提高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标准、扩大实施范围违规发放加班费、值班费。

2、有无自行扩大有关经费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发放津贴福利。

3、有无发放有价证券和实物。

三、加强管理,严肃纪律,贯彻落实规定

1、我单位是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依照琼人劳保[2008]335文件中的规定,我单位并不包含其规定的津贴补贴发放项目,因而也并无产生相应的津贴补贴发放事宜。

2、市财政局及我单位都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因而我单位并没有自行设立文件规定以外的津贴补贴项目,也没有自行扩大有关经费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和福利。

3、因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可以享受阳光工资,我单位因事业单位的身份,干部职工不能享受阳光补贴,故在2007年至2010年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事业费发放了一定额度的节日福利和补贴(见附表)。4、2011年起,全市实施了绩效工资待遇,按照规定我们并无发放津贴补贴事宜。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第5篇

一、特色鲜明的地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怀仁县位于塞北大同盆地中部, 隶属山西省朔州市, 是中国中部百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土总面积1 230 km2, 辖10个乡镇、162个行政村, 总人口30万人, 其中农民17.7万人, 耕地面积3.73万hm2。

怀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总体上分4级。一级为县农业局。正科级建制, 编制71人;二级为区域中心站。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编制6人, 为县农业局派出机构, 实行垂直领导。全县设云中、毛皂、新家园、金沙滩和河头共5个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 每站辐射2个乡镇;三级为乡镇农技站。全县共1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人员编制为43人, 实行县乡双重领导;四级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点。每个行政村1个, 全县共设162个点, 每个点配备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员1人, 工资列入财政预算, 工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

全县共有在职农技推广员144人, 其中县级农业局71人, 区域中心站30人, 乡镇农技站43人, 平均年龄40岁, 比过去下降9岁;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92%, 是过去的1.9倍;技术骨干128名, 平均每个基层站有4名。村级农技信息服务员162人, 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基层技术力量不强、队伍老化、缺乏骨干、工作被动的局面。

通过大胆创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全县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焕发了生机、增强了活力, 广大农技推广员服务“三农”的热情空前高涨。公益性职能得到很好发挥, 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三年来, 怀仁县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试验示范玉米、西瓜、绿豆、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60个,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无害化瓜菜、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治、秸秆还田、间作套种等38项新技术, 推广玉草净、草甘磷、溴敌隆等新型农药37种, 发展无害化瓜菜种植0.27万hm2, 无公害产地认证0.33万hm2, 无公害产品认证胡萝卜、青椒、西瓜、大葱4种。全县初步形成了五大特色种植基地, 以云中镇为中心的高蛋白玉米生产基地, 以新家园镇为中心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 以金沙滩镇为中心的优质糖菜生产基地, 以海北头乡、马辛庄乡为中心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 以河头乡为中心的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带动特色种植迅速兴起。特别是瓜菜面积逐年扩大, 达到0.8万hm2, 占播种面积的1/5, 在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通过实施生物预警和测土配方, 实现了节本增效, 在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粮食产量连续5年刷新历史纪录, 达到12.2万t。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582元, 先后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增加农业人均纯收入先进县、全省劳动力转移先进县等12个省级以上领导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

二、运行机制创新研究项目及其成效

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工作按照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思路, 选择具有较强智力因素的云中区域中心站和新家园区域中心站作为试点。在试点工作过程中, 采取“三大结合”, 一是全面调查和定点研究相结合。对全县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在农业生产重点区域进行样本点的研究, 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县;二是定量分析与定期研究相结合。对于农技推广员的工作任务和绩效评估采取量化分析的方法进行, 对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采取定性的方法进行;三是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对样本点推广机制运行情况进行前后的纵向比较, 同时与非样本点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对比, 总结成功经验, 指导后续工作。并紧紧围绕以下7个重点进行机制创新。

1. 整合四大资源, 创新需求反馈机制

整合通讯、媒体、网络、人力四大资源, 最直接、最有效地为农民提供服务, 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一是开辟了“农技服务绿色通道”。在2个试点开通了农技110服务热线。二是创建了“农技信息服务网”。四级农技推广机构全部配备了电脑, 实现联网, 覆盖全县162个行政村, 特别是与县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联网后, 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的时效性。三是联办了农业“科技专栏”。与电台、电视台、《今日怀仁》报联手举办农技专题节目, 定期向农民传播新信息、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 把最新的科技信息及时传播到千家万户。四是确定了村级农技信息服务员。全县162个行政村全部配有农技信息服务员, 多数由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考补充在村级组织中的大学生村官兼职, 负责收集反馈本村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五是开展了“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调查活动。在春夏农忙时节, 以5个区域中心站为依托, 组织全县农技推广员分10个小组, 进驻100个农村, 深入1 000户农家, 访问10 000个农民, 开展农技服务需求大调查, 及时发现并认真总结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健全六项制度, 创新岗位管理机制

怀仁县先后制订并完善了6项内部管理制度, 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充分调动了农技推广员进村入户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是制定岗位责任制, 杜绝推诿扯皮。明确公示《县农业局工作职责》, 《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工作职责》、《乡镇农技站工作职责》、《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站长工作职责》、《农业技术人员工作职责》、《乡村信息服务员工作职责》等, 实行定岗位、定任务、定责任, 因地制宜、因人而宜;二是制订下乡工作制, 实行零距离服务。规定县农业局、区域中心站、乡镇农技站的农技推广工作人员每月下乡不少于15天, 重点深入田间地头, 开展现场服务。同时, 搞好农情调查, 认真填写“工作日志”, 清楚记录当日业务工作内容, 并要有农户签字, 年终作为年度考核主要依据;三是制订包村联户制, 提供综合指导。每名农技推广员确定5个有代表性的工作联系户, 主要负责政策宣传、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四是制订科技培训制, 提高队伍素质。采取集体培训、赴外学习、开办讲座、鼓励自学等形式, 积极引导和激励农技推广员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五是制订日常考勤制度, 规范内部管理;六是制订资产管理制度, 防止腐败发生。2个试点全部明确了站长、会计、出纳职责, 制订了严格的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做到往来清楚、专款专用、日清月结、账实相符。

3. 把握2个重点,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解决农业技术难题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两个重点。一是依托职业学校, 强化系统教育。培训内容涉及作物栽培、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遗传育种等内容。近年来职业学校先后培养农民1.5万人, 占全县农民总数的5.8%, 是过去的4倍;二是依托组织机构, 强化专题培训。四级农技推广机构分层次、有重点开展培训, 保证了各类新技术及时得到普及推广;三是依托技术设备, 强化直通服务。与农技110热线、农技信息网、农村信息员、生物预警站相配套, 推行了农技直通服务。在区域中心站成立了5个农技应急小组, 负责解决突发难题。配备2辆服务车, 要求第一时间赶赴田间地头, 2年来, 直通服务车农事季节月均出车25次。四是依托专业队伍, 强化综合指导。如试点新家园乡建设瓜菜批发大市场, 责成专题小组从蔬菜基地育苗、种植、田间管理, 到产品加工、储藏、包装、销售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保证了无公害蔬菜的品质。

4. 坚持四方同评, 创新考核考评机制

怀仁县制订了《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农业技术推广员考核奖惩办法》, 形成了由县农业局、乡 (镇) 政府、区域中心站和服务对象四方共同参与的考核考评机制, 做到了突出重点、兼顾各方、公平公正、奖勤罚懒。由县农业局、乡政府、区域中心站和服务对象代表参加农技推广员年度考核评价工作。县农业局的业务考核侧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总结, 田间地头实地指导, 以及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服务情况。乡 (镇) 政府目标评议侧重协助乡镇制订农业发展规划, 对乡镇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区域中心站考核评议侧重工作出勤、日志记录、制度执行和任务完成情况。服务对象考核评议侧重服务态度、技术指导和实际效果情况。考核评议总分为100分:农业局考核评议30%、区域中心站考核评议20%、乡镇目标评议20%、服务对象评议30%, 体现了注重实绩、注重农民满意程度的原则。

5. 推行4种模式, 创新多元化主体合作机制

坚持以四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 不断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科研院校等社会组织的合作, 实现了相互补充、共同推进, 产生了巨大效应。一是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组织。把服务对象由分散农民转化为联合体, 减少了成本, 保证了效果。二是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专业大户。试点新家园镇农民李仲青, 瞄准市场商机, 种植大棚礼品西瓜, 镇农技站积极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当年投资当年受益。目前大棚已发展到12个, 种植礼品西瓜0.8 hm2, 年收入1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 该乡又建起精品西瓜大棚228个, 成为特色种植的又一亮点。三是政府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通过与龙头企业联手合作, 推动了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的稳步发展, 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近年来龙头企业带动10个乡镇10 225户农民, 户均增收8 900元。四是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县农业局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积极联系, 每年都聘请农业专家指导工作, 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推广效率。

6. 实施三措并举, 创新县域统筹协调机制

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后,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属乡政府管理, 县农业局只负责业务指导。由于县农业局与乡政府同为正科建制, 不相隶属, 给创新研究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及时协调、明确职责三措并举的方法, 形成了分工协作、统筹协调的推广机制,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即成立农技统筹协调推广领导组, 实现统一领导。分管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 财政、人事、农业、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实行联席会制度, 及时沟通协调。县农技统筹协调推广领导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原则上每月1次, 由办公室负责召开, 明确职能范围, 做到各负其责, 实现了上下左右协调运转。

7. 严把3个关口, 创新农技人员动态管理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 把好农技推广员资格准入、竞争上岗、聘期管理3个关口, 使农技推广队伍置于动态管理之中, 充满活力, 富有朝气, 始终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是制订了《怀仁县农技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暂行管理办法》。二是在云中、新家园2个试点区域中心站推行竞争上岗, 制订了《关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严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现场答辩、民主评议、组织考察、公示、任职八大环节, 公正地选拔了两个区域中心站的12名干部职工, 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 提升了推广队伍整体素质。三是严把人员聘用关。区域中心站人员通过竞争取得录用资格后, 由县农业局呈报县人事局履行正式聘用手续。聘用期为3年。

三、开展机制创新研究工作的体会和建议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工作初见成效, 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1. 深刻体会

(1) 农民满意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根本目的因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主体是农民。农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

(2) 提升素质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前提要以人为本, 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 既要提高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水平, 更要增强农民群众接受科技、应用科技的能力。

(3) 因地制宜是创新农业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农村情况千差万别, 农民素质高低不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研究和探索适合本地特点、富有成效的推广方式方法。实行分类服务, 加强综合考核, 兼顾特殊因素, 使创新研究工作始终保持活力。

(4) 制度建设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关键所在在试点研究中先后健全《怀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管理办法》等14项制度, 使农技服务更及时、更直接、更有效。

(5) 典型示范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主要方法对于运行机制创新的思路和制度、措施, 首先在试点上进行大胆实践, 摸索总结, 之后在面上推开, 达到点上结果、面上开花的效果。

(6) 加强领导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管人不管事、管事不管人的体制下,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 涉及政府部门、乡镇政府、社会各界、龙头企业、科研院校诸多部门的合作。成立县级、院等领导组,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就成为必然选择。

2. 几点建议

从2006年开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的3年多实践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 加大投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经费不足是当前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设施设备不到位, 需要加大投入。

(2) 加强培训培训能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科技素质。建议提高培训档位, 将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纳入省、市培训计划, 定期进行。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第6篇

1 具体做法

1.1 强化领导, 组织保障

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成立福鼎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综合协调小组, 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 市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局、编办等11个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 福鼎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工作会议。

1.2 目标明确, 注重落实

福鼎市围绕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畜牧5大农业主导产业, 确定了主导品种20个, 主推技术10项。培育1 0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 选聘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负责技术培训指导, 与科技示范户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书, 每名农业技术指导员负责10~15名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指导。 2015年全市举办了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户培训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112期, 参训人数达0.86万人 (次) , 印发农业科技宣传资料 (技术明白纸) 2.1万多册 (本) 。

1.3 示范引领, 成效凸显

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福鼎市大棚番茄、槟榔芋、茶叶、四季柚和特禽贵妃鸡5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5个基地分别与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省农科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福鼎市农科所技术对接。 福建省共举办培训观摩26次, 人数达1 660人。 通过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示范, 辐射带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全市设施大棚种植面积达7 600多亩, 总产值2亿多元。

1.4 培训教育, 能力提升

福鼎市选送3名农技骨干人员参加农业部“农技推广创新与能力建设培训班”;选送30名市乡农技推广骨干人员参加省厅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的培训班学习。 2015年全市举办2期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邀请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等院校教授开设专题培训讲座, 参训人数共300人 (次) 。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1.5 绩效考核, 奖惩分明

福鼎市制定了《福鼎市2015年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农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方案》。 按照福鼎市农业局、乡 (镇) 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评办法, 以3∶3∶4的权重比例, 采取以电话抽查为主要形式, 委托中介机构、 市农业局主要领导和局科教股共同抽查的方式, 对农业技术指导员进行绩效考评。 将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补助和绩效奖励挂钩, 对2015年度表现突出的10个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和26名农业技术指导员进行表彰奖励。

2 主要成效

2.1 队伍稳定, 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福鼎市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在各乡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畜牧兽医站。 2015年, 福鼎市聘任全市16名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和百名农业技术指导员, 通过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科技示范户+辐射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 有效破解了基层农业技术“无人推广、无心推广、无力推广”的难题[1], 打通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同时, 结合科技“三下乡”和“百师下百村帮千户”等活动, 组织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全年共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28个。

2.2 遴选培育, 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通过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壮大, 福鼎市农民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 一批“土专家”、技术能手和科技带头人在福鼎农村争相涌现。 如福鼎市贯岭镇福鼎槟榔芋种植专业户张桂凤, 也是一名科技示范户, 他2015年种植的10亩福鼎槟榔芋, 通过农业“五新”技术的应用和农业技术指导员的精心指导[2], 产量、品质和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年收入突破10万元, 并带动村里其他芋农共同增收, 传为佳话。

2.3 示范引领, 有力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福鼎市5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示范和推广, 促进了福鼎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全市已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生产格局。 5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土地入股, 引才借智, 助力优化产业升级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新模式, 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累计示范面积5 600多亩, 实现产值1.6亿元。

2.4 特色办校, 不断提高农民学员技能水平

福鼎市重点依托省、宁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在田间地头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每所田间学校有学员30名, 福鼎市农业局选派2名农技骨干人员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 同时, 聘请省农业厅、 省农科院2位专家和市农业局8位高级农艺师长期担任学校辅导员。 学校授课由室内理论讲解与田间实践指导相结合, 变单纯技术灌输式为现场、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3], 这种互动办学新模式大大提升了办学质量和培训效果。2015年全市举办了福鼎槟榔芋、福鼎四季柚、病虫害统防统治、福鼎白茶、测土配方等培训班共26期, 共培训农民学员800多人 (次) 。

2.5 宣传交流, 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

福鼎市多渠道、 多形式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和科技成果宣传报道, 鼓励农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还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组分别前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 柘荣县和浙江省嘉善县考察学习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补助项目建设工作经验。通过考察学习交流, 进一步加深兄弟县市农业部门间的交流合作, 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水平。

3 建议

3.1 加大农业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农技人员开展技物结合, 有效连接农村所需服务, 开展农技推广工作;鼓励民间力量, 兴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3.2 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

补充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鼓励一批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改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 增强农技推广能力和服务水平。

3.3 推广科技对接服务模式

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市、乡农技推广机构和科研院校的作用, 构建“农技推广机构+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基地+科研院校”的推广新模式,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 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3.4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力量

进一步健全完善市、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不断巩固科技进村入户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和信息宣传的集成创新应用。 稳步发展农民科技培训体系, 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3.5 健全特色农业服务体系

通过技术服务模式, 辐射带动农业升级。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让工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工业化;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 推动农产品电商和实体间流通, 开展网上营销, 拓展市场份额,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CD].基层农技推广, 2014, (5) :1-5.

[2]林礼狮.提高种植效益的创新耕作模式[J].农技服务, 2007, (10) :110.

琼海市农技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效 第7篇

1 成效

1.1 大力推广应用良种

北桥镇水稻面积609.77hm2, 对示范户通过会议培训及现场培训, 共推广水稻良种609.77hm2 (其中杂交粳稻常优一号225.05hm2, 嘉33水稻良种384.72hm2) 。结合因种栽培技术, 最后实现水稻增产, 平均产量达9 187.5kg/hm2, 较2007年增产5.2%, 其中杂交粳稻平均产量在9 423kg/hm2左右, 常规水稻产量在9 034.5kg/hm2。

1.2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是对被栽种的6.67hm2水稻田采样114份, 通过测土了解该水稻田所含养分, 再根据被种的水稻品种、所需用的肥料种类、需用量进行配方施肥, 达到有的放矢, 既可以针对该作物需用肥料种类需用量施肥, 还可以避免盲目施肥, 又可以达到节约用肥的目的。通过会议培训和现场会培训共500多人次, 共印发测土配方资料1000多份、印发卡片4 000多份, 发放的这些技术资料及卡片, 基本上达到家喻户晓、户户皆知。再通过3414配方试验示范带领全镇农户, 实现配方施肥, 最后实现了水稻高产, 平均产量达到9 187.5kg/hm2的高产水平, 经示范点推广, 经精确测土配方施肥的嘉33水稻, 产量平均为9 277.5kg/hm2, 较常规施肥增产550.05kg/hm2, 增产5.93%, 增效1 067.1元/hm2。

1.3 提高杂交粳稻种子发芽率

近几年北桥镇在推广杂交粳稻中常碰到一个头痛的问题, 即是杂交粳稻在浸种催芽中常出现发芽势不强、发芽率不高等问题, 通过科技入户开展浸种催芽技术培训, 请区农发局专家高级农艺师到会讲课及现场技术培训, 全镇共印发资料3 000多份, 使受训者弄懂水稻发芽, 必须是种子本身有较好的生命力, 在浸种催芽时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水分;二是温度;三是空气。如三者缺一或达不到要求, 杂交粳稻的发芽就会发生问题。解决此类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由村组集中进行统一浸种催芽, 催好的种芽发放到各家各户。2008年实施了这个办法, 彻底解决了过去在浸种催芽中的问题, 确保了杂交粳稻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

1.4 大力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实现高产其因素很多, 既要有良好的品种, 又要有优质的种子。在此基础上, 必须要有一定的高产栽培技术, 如适期播栽、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的水浆管理以及各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北桥镇农业服务站遵循了此项原则, 实施了各项高产栽培技术, 由此实现了2008年逾600hm2水稻的全面增产, 平均产量达到了9 187.5kg/hm2, 较2007年增产477.75kg/hm2。

1.5 认真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一生病虫害较多, 在北桥镇主要病害有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水稻菌核病、稻曲病, 其中以条纹叶枯病发生最为严重;水稻虫害主要有蓟马、叶蝉、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及蚜虫等。通过科技入户各次技术培训、现场培训, 使广大科技示范户、广大农户了解了各类病虫害发生情况、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进行了认真用药、适期防治。因此, 2008年的病虫害防治成效显著, 特别是水稻条纹叶枯病, 前几年病株率都在5%~6%, 而2008年仅0.8%~1.3%, 稻纵卷叶螟往年损失率在3.8%左右, 2008年仅1.3%, 成效也十分显著。

2 做法

2.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科技入户是贯彻农业科技行之有效的办法, 北桥镇领导为了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科技入户工作上配备1名抓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农林服务站站长任副组长, 加强科技入户的领导, 在每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病虫防治技术培训及杂交粳稻引种栽培技术培训中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都到会作指示。为确保科技入户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供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 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制定措施中开展工作。

2.2 制定培训方案, 层层落实任务

根据区农发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结合北桥镇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及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方案。为圆满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采用了层层落实, 把每次培训落实到村, 落实到种植户、养殖户及广大农民。全年共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0多人次, 并全部登记造册、落实到人, 为顺利地完成全镇的示范户和农民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制定培训菜单, 邀请市区专家授课

全年制定的培训菜单包括培训项目、培训内容、授课时间、主讲人、参加人数、对象及培训地点等一一落实。制定了具体方案, 并按时实施。培训中分别邀请市专家、区专家、高级农艺师、园艺师及高级畜牧师及高级水产工程师来镇讲课、现场指导。

2.4 采取多种形式, 抓好农户培训

在培训中, 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等原则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一是根据农民需要进行培训。二是对农民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新措施等内容培训。在培训形式上, 采用发放技术资料、课堂授课、田头现场培训、生产操作技术培训、组织参观先进典型培训及发放告农户书5 000多份等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的病虫害防治方面, 做到边讲课、边指导、边开方、边售药等, 均深受广大种植户、养殖户好评。

摘要:论述了北桥镇农业服务站通过实施科技入户收到了农户大力推广应用良种、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采用高产栽培技术、认真防治病虫害等成效, 同时总结了该镇实施科技入户的做法。

上一篇:风筝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有下一篇:缠论技术要点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