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变热了》教案

2024-08-01

《杯子变热了》教案(精选7篇)

《杯子变热了》教案 第1篇

杯子变热了

教案 【教学设计理念】

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同时,新课程标准体现的教育理念之一也指出课程要回归生活。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说”靠“教”养成的,而是以各种课堂活动作为载体,以学生的试验设计、认真观察、科学记录、条理表达、乐于合作、善于倾听、客观评价等能力的训练作为切入点,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习惯而长期形成的。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教师演示材料: 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学生质疑:

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式引入,让学生在借助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那个解决问题,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来自生活,)

(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用拍手提示同学们迅速从讨论状态回到课堂,既不统一强制,又能防止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提出实验要求时,“要求”二字先入耳,避免学生无目的行动。)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重点解决: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小组的不同设想和对存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碰撞,使实验设计得以完善。同时借助生活材料,使内在的“热传递”得以外显,形象直观、方便观察。)

4、学生实验探究。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 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设计意图:利用对汇报要求中的评价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利用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6、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7、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谈话: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设计意图:生活实际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利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从科学探究再次回到生活中来。此环节中,如果学生提到勺子,教师要注意加以利用,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探究活动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相同吗。

1、引出探究话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汤勺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解释。师:从同学们的解释中老师听出一件事来:不同的材料,传递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来通过实验模拟看看。(师出示装有实验器材的杯子)我把各种不同的材料装进杯子中,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热汤?(热水)好,老师给你提供热水,记住,实验完后,把热的和不热的物体分开,这样方便汇报。

3、学生验证。

4、学生汇报。提出汇报要求:这次我们汇报的要求有所改变。因为每个小组的实验材料都不相同,所以其他小组汇报时,要认真倾听,相同的内容标出来,不再汇报,他有你们没有的内容,听清记在脑子里,这是你们向同学学得的知识。他没有你有的内容,请你起来补充,让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好吗?(要求目的:利用汇报环节,继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优良习惯,同时也渗透了善于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5、教师小结: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其实,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生活服务:当需要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得不良导体材料。你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吗?

(四)、课堂评价:

(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整理、反思。)

(五)、拓展活动:

师:人类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道理,提高科技水平,反过来,又用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套用一句话,就是来自生活,服务生活。你们愿意用自己的智慧改善我们的生活吗?好,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家杯子厂进行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发现:现在市场上适合小学生用的、活泼可爱的、便于携带的、不怕磕碰的、还要不能烫手的杯子太少了,于是就想开发研制一种新型的小学生专用杯,现在正在征求设计稿,你们能用自己的知识设计一款符合要求的新型杯子吗?那就请你们课下完成这项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生活用品设计,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杯子变热了》教案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三、课前准备

不锈钢杯6个、塑料杯6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长铜丝、细长铁丝、玻璃棒、细木棒、橡胶棒各6根,铁架台、酒精灯、瓷勺、小铁片、火柴、试管夹、蜡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实验材料,你认识吗?出示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玻璃棒等,让同学们认识并说说正确的使用方法。生: 自由回答。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杯子,生活中我们天天和它打交道,但是关于杯子有很多学问,在这里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研究,现在我有个问题,你摸到杯子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很凉。

师:如果往杯子里倒上热水,会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很热。

师:杯子是怎么变热得?热在杯子中是如何传递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杯子变热了》 板书课题: 《杯子变热了》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热在固体中是怎么传递的?

1、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热在杯子中是如何变热的? 生:自由回答。

2、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思考,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来研究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汇报实验方案:

①我们想研究热在圆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圆形铁片的中间和四周滴上蜡烛油,加热铁片的中间,看看哪里的得蜡油先融化?

②我们想研究热在长方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片的一个角上何周围滴上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角,看看哪里的蜡油先融化?

③我们想研究热在铁丝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丝上均匀的滴上三滴蜡油,把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铁丝的一端,看看哪边的蜡油先融化?

4、教师说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

6、汇报实验现象:

① 热从铁片的中间传向四周。② 热从铁片的一个角上传向周围。③ 热从铁丝的一端传向另一端。

7、得出实验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从温度上考虑)。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那么谁来解释一下刚才的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了? 生:自由回答。

实验二:不同材料的物体传递特的本领不同。

师:老师有两只杯子,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铁的。让同学们摸摸,说感受。如果老师同时倒入相同多的水,再让同学们摸摸说感受。

生:不一样热,铁的杯子比塑料杯子热。

1、提出猜想:

师:老师同时倒入相同的水,为什么会不一样热呢? 生:自由回答。可能铁比塑料传热快。

2、设计实验方案:

师:那么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生:同时把铁丝、铜丝、塑料、玻璃棒、橡胶棒、木条放入热水中,摸摸谁先热?如果铁的、铜的先热,说明金属易传热。

4、实验验证:

5、汇报实验现象:

生:金属易传热,非金属不易传热。

6、得出实验结论:

师: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如:玻璃、塑料、木头、竹子等。

(三)科学应用:

师:刚才我们把被子里倒入热水会烫手,同学们想办法不烫手。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这就是运用的热的不良导体这个知识,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这个原理,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筷子、锅把、水壶

生:自由回答。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回答。

《杯子变热了》教学反思 第3篇

学起于疑,疑源于思,思能生智,从而引发探究。在教学中是不是地停下来反思一下,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这次执教《杯子变热了》之前,已经在5班、6班讲了两次,每次内容和活动环节都有一些改动和调整,每次的呈现效果都不一样。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是研究热的传递的第一课的,学好本课也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在上课之初,我首先拿出两个杯子,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触摸,哪个热。学生触摸之后,我问学生哪一个杯子更热一些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我问: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学生们进行大胆的猜想。有的说从里到外,有的说从水到杯子。然后我又问:杯子内壁和外壁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好几种情况,最后我们一起总结还有温度不同。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把杯子壁放大给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在观察厚厚的杯子壁的时候,就能够较好的猜想,视觉观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在学生猜想之后,就到了验证想法的阶段。我首先给出学生一组器材,让学生进行设计实验验证的方案。这里,我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多准备一些器材,这些器材给予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想法和思维去设计实验。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在设计完实验之后,我组织学生实验操作。虽然整个实验还是明确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很多的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比如有个别小组的学生在操作的实验的时候将粘在铜丝上的棉签粘的很紧,这样比较难以看到热传递的过程。还有就是点燃酒精灯的过程,学生没有经历。虽然我讲授了相关的过程,但是我发现如果学生不实际的动手去操作,效果还是不怎么好。

除此之外,在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的都非常的好。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掌握和理解,我设计了动幻灯片,这样更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热是在固体上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进行传递的。

另外通过教学实践,我还发现《杯子变热了》的教学设计还不够完善,如利用酒精灯给易拉罐皮加热时,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把涂在上面的蜡烛点燃,就看不到预想的实验现象;如果蜡油涂的过多或是倾斜加热,都很容易把蜡油滴在桌子上,给学生每组准备3片实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加热,观察不同情况下热的传递,但有些小组并没有想到等等。这一些都值得我在今后得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积累。我始终坚信: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这才是科学教学的真谛。让科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彰显生活特色是我对课堂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第4篇

1.能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问题,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重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课前准备:

不锈钢杯一个、瓷杯一个、玻璃杯二个、木杯一个;两个茶壶其中一个装上凉茶、一个是空茶壶、一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铝棍、细塑料棍、细铜棍、细木棍各一根;铁架台、酒精灯、有腊油的石棉网、小方铁片、火柴、试管夹、细长铝丝、凡士林、带水的培养皿、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场景导入:

师:同学们当你们家里来客人的时侯,通常你的父母都会请客人喝什么? 生:饮料、可乐。生:矿泉水。生:泡茶水„„

师:想知道老师喜欢给客人喝什么?(想)喝茶,今天老师特意沏了一壶好茶想请同学们品尝一下,谁想上来?好,你来!师:好喝吗?(好喝)烫不烫?(不烫,是凉的)

师:噢!可能是时间长了,茶凉了。不要紧,我们再沏壶热茶喝喝。

请再品尝一下,(学生不敢端杯子)为什么不端杯子?(烫手)你怎么知道烫手?(我猜的)用手摸摸,看看你猜对不对?(真的烫手)我这还有一个没倒茶水的杯子,你摸摸?烫不烫?(不热)

师:对这两个杯子的变化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倒上茶水的杯子会热哪? 生:热是怎让传到杯子上的? 生: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 师:看来同学的问题还真不少,那么杯子究竟是怎样变热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秘密。(板书:杯子变热了)

二、由生活体验卷入新课:

(一)活动一:从触觉入手体验真知

师:我这里还有四个杯子,大家看!和刚才的杯子在材料上有什么不同? 生:这四个杯子材料不一样,有不锈钢的、塑料的、木头的、陶瓷的。师:现在我把这四个杯子都倒满热茶,凭你的生活经验猜猜看哪个杯子热的最快?并说明理由!

生:我猜是塑料杯不锈钢杯,因为„„ 生:我猜玻璃杯,因为„„ „„

师:那么究竟哪种材料的杯子传热快呢?刚才我们只是猜测,现在我想请一名同学上来亲自验证一下。

(生:上前用手摸来验证,并告诉大家结果)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摸一摸,验证一下,到底什么材料传热快?(想)但是,老师这里没有这么多杯子,不能让大家一个一个亲自上来验证,可是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其他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实验做桌上都有哪些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告诉大家!(学生交流认识的实验器材)

师:实验器材我们都认识了,谁能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下面小组讨论一下,看哪各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简单!(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都非常热烈,一定是找到了很多实验方法,那么谁能来交流一下?

生:先将铝棒、铜棒、塑料棒、木棒捆在一起,然后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在这四种材料上沾上火柴,然后再用酒精灯给它们加热,看看哪根火柴杆先掉下? 生:不行,塑料棒会烧坏。

生:对,筷子说不定还会烧起来呢!

师:建议提的 非常好。哪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积极思考)

师:老师提醒大家可以用上烧杯。

生:我们把材料放在烧杯中,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师:行吗? 生:不行,还要在烧杯中加入水,不然的话烧杯会烧裂的。师:烧水太慢,有没有更快的办法? 生:可以直接加热水。

师:加热水时或将这些材料放入杯中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轻放,不要打碎烧杯。生:材料要一起放进去。师:为什么?

生:一起放进去会好一些。

师(笑):同时放进去,实验效果会更准确些。师:下面,我们就分组来验证一下吧!(学生分组实验)

师:好,谁来把你们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和大家来共同来分享。生:我们发现铜棒、铝棒很快就热了。生:我们发现塑料棒、木棒到现在也不热。师:是吗?

生:不对,它们传热很慢,我觉得塑料棒要稍微热一点了。师:你真细心!

师:大家都一致认为铜棒、铝棒容易传热,它们都属于哪一类物体? 生:金属类。

(板书:传热快 金属)

师:像塑料棒、木棒它们都不容易传热,这一类物体叫非金属类。(板书:传热慢 非金属)

师:我们把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板书:热的良导体)

师:我们把像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板书:热的不良导体)

(二)从视觉入手正视真知

师:物体受热一下就热起来了吗?(不是)

师: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个小组剩下的材料,怎样来进行研究?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注意这次设计的实验必须是用眼就能看见的现象,而不是用手去摸。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下面开始。(学生小组讨论。)

师:谁能把你们组要研究的问题和方案说给大家分享!学生交流片断一:

生(1):我们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这块铁片中传递的?(边说边举手给大家看)生(2):我们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这根铝丝中传递的?(边说边举手给大家看)生(3):我们组想研究热是怎样在石棉网中传递的?(边说边举手给大家看 师:如果让你用酒精灯加热铁片,你认为热会怎样传递? 生:我认为热会由中间向四周传递。师:请问,酒精灯放在哪儿加热? 生:酒精灯在中间加热。师:好,请你完整的再说一边。

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间加热,热会由中间向四周传递。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一角加热,热会由铁片的一角向中间传递。生:用酒精灯在铝丝的一端加热,热会从铝丝的这一端传向另一端。(拿着铝丝向大家介绍)

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铝丝的中间加热,热会从铝丝的中间传向两端。生:如果用酒精灯在铁片的四角加热,热会由铁片的四角向中间传递。师:同学们的猜测很精彩。热在铝丝、铁片中传递,我们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材料才能看出来。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水、腊油、火柴杆、凡士林,凡士林的特点是:有粘性,遇热会熔化。你准备借助这些材料怎样来研究?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交流片断二:

生:我准备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然后依次粘在铝丝上,最后用酒精灯加热,看看哪根火柴先掉下? 师:你准备用几根火柴? 生:我准备用2根火柴。师:2根火柴合适吗?

生:老师,我认为最起码该用3根,因为这样更能说明问题。师:对,3根、4根、5根都可以。

生:我准备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在铁片上围两圈,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看哪圈火柴杆先倒下来?

师:可以。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我准备用火柴杆粘上凡士林在铁片上围两个三角形,然后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看三角形中哪个火柴杆先倒? 师:可以。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的办法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了。师:是吗?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生:刚才你说凡士林遇热会熔化,我可以将凡士林直接涂在铁片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只要看看凡士林是怎样熔化的就可以知道热是怎样传递的。(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真了不起。既可以节省时间,效果又明显。其它同学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我准备用凡士林涂在铝丝上,在铝丝的中间加热,看看凡士林是怎样熔化的? 生:我准备用凡士林在铁片上涂个“十”字,把火焰的外焰方在十字的中间,看生:老师,我不用凡士林可以吗? 师:完全可以。

生:我打算将火柴直接放在铁片上,中间放几根,四周放几根,看看哪里的火柴先着火?

师:又是一个新发现,但老师要提醒你,火柴在着火时,会发出响声,千万不要吓一跳。

生:老师,我不用火柴杆,也不用凡士林,你只要给一些水我 师:噢!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我们前面学过,水遇热会蒸发,所以我只要在铁片上洒些水,看看哪里的水先蒸发掉?

(全班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真了不起!下面各个小组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也可以用别人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看哪个组用的方法最多,实验的效果最明显。在实验前我们要先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视频—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教师再重复边讲边演示。)下面开始吧!(学生分组实验)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做法与发现吧!学生交流片断三:

生:我们组将凡士林在铁片上涂了个大大的“十”字,然后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我们发现“十”由中间向四周很快的熔化了。师:不错,观察的 非常仔细。

生:我们组将凡士林涂在铜丝上,然后用酒精灯在铝丝的这一头加热,我们发现靠着酒精灯的这头的凡士林先熔化。

生:我们的作法和第二小组有的相似,我们也是将凡士林涂在铝丝上,然后用酒精灯在铝丝的中间加热,我们发现凡士林由中间同时向两边熔化。师:实验的做法不同,实验的结果也不相同,好的。生:老师,我们组在铁片的中心放了3根火柴,在铁片的四个角上各放了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间加热,我们发现中间的

3根火柴不一会儿就烧着了,而四个角上的火柴到现在还没有烧着。师:刚才吓一跳了吗?

生:吓一跳了。(学生笑起来了)

生:我们组将火柴杆用凡士林在圆铁片上粘了两个圈,然后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心加热,我们发现里圈的火柴杆先倒下来。师:有没有把酒精灯放铁片一端加热的?

生:我们组用凡士林在铁片的两个角(对角)上画了一条线,然后用酒精灯在这个角(一角)加热,我们发现靠着酒精灯的凡士林先熔化。师:第五小组能将你们的作法与发现讲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们组现在铁片上洒了少许水,然后用酒精灯在铁片的中间加热,我们发现铁片中间的水珠很快就变成了水蒸气,然后边上的水珠也很快变成了水蒸气。师:通过不同的实验,你们发现热在不同材料中传递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稍停片刻,同学们纷纷举手)生:热都是传过来的。

生:热都是通过东西传过来的。

师:我认为“通过”用的不够准确。(手势加以引导)

生:“穿过”、“沿着”。师:对了,热都是沿着物体传递的。师:还有其它相同的地方吗? 生:热都是从酒精灯这边传出的。

生:靠着酒精灯的地方先热,凡士林先熔化,其它地方的凡士林后熔化。师:用酒精灯加热的地方,温度相对来说怎么样? 生(齐):高。(板书:温度高)师:其它地方的温度相对来说有怎么样? 生(齐):低。(板书: 温度低)

师生:也就是说,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板书:温度高 传向 温度低 热传导)

三、由生活经验谈应用

师:在现实生活中哪里用到热的良导体,哪里用到热的不良导体?(生交流发现。)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细心观察,相信大家还会发现很多。

四、巩固拓展

师:通过本课的实验研究,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热会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生:我知道了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生:我知道铝棒、铜丝比木棒传热快。

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设计理念】

1、科学课堂回归生活。

2、注重评价,于细节处导行。【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

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教师演示材料:

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辈子、蜡烛、课件。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学生质疑:

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二)、探究活动: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注意问题: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

6、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7、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小结: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课堂评价:

(四)、拓展活动:

四年级科学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第6篇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视角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三、课前准备

不锈钢杯6个、塑料杯6个、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细长铜丝、细长铁丝、玻璃棒、细木棒、橡胶棒各6根,铁架台、酒精灯、瓷勺、小铁片、火柴、试管夹、蜡等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样实验材料,你认识吗?出示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玻璃棒等,让同学们认识并说说正确的使用方法。

生:自由回答。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杯子,生活中我们天天和它打交道,但是关于杯子有很多学问,在这里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研究,现在我有个问题,你摸到杯子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很凉。

师:如果往杯子里倒上热水,会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很热。

师:杯子是怎么变热得?热在杯子中是如何传递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杯子变热了》

板书课题:

《杯子变热了》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热在固体中是怎么传递的?

、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猜想一下热在杯子中是如何变热的?

生:自由回答。

2、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思考,设计你们的实验方案,来研究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3、汇报实验方案:

①我们想研究热在圆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圆形铁片的中间和四周滴上蜡烛油,加热铁片的中间,看看哪里的得蜡油先融化?

②我们想研究热在长方形铁片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片的一个角上何周围滴上蜡油,加热铁片的一个角,看看哪里的蜡油先融化?

③我们想研究热在铁丝上是如何传递的?

方法:在铁丝上均匀的滴上三滴蜡油,把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铁丝的一端,看看哪边的蜡油先融化?

4、教师说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

6、汇报实验现象:

热从铁片的中间传向四周。

热从铁片的一个角上传向周围。

热从铁丝的一端传向另一端。

7、得出实验结论:

师:刚才同学们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从温度上考虑)。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那么谁来解释一下刚才的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了?

生:自由回答。

实验二:不同材料的物体传递特的本领不同。

师:老师有两只杯子,一只是塑料的,另一只是铁的。让同学们摸摸,说感受。如果老师同时倒入相同多的水,再让同学们摸摸说感受。

生:不一样热,铁的杯子比塑料杯子热。

、提出猜想:

师:老师同时倒入相同的水,为什么会不一样热呢?

生:自由回答。可能铁比塑料传热快。

2、设计实验方案:

师:那么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实验材料来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

生:同时把铁丝、铜丝、塑料、玻璃棒、橡胶棒、木条放入热水中,摸摸谁先热?如果铁的、铜的先热,说明金属易传热。

4、实验验证:

5、汇报实验现象:

生:金属易传热,非金属不易传热。

6、得出实验结论:

师: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像非金属这样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如:玻璃、塑料、木头、竹子等。

(三)科学应用:

师:刚才我们把被子里倒入热水会烫手,同学们想办法不烫手。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这就是运用的热的不良导体这个知识,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运用了这个原理,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筷子、锅把、水壶

生:自由回答。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叫热传导。还学习了,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

课下,同学们继续搜集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哪些地方需要传热慢?

杯子变热了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极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探究的基本方法为依托,采用“生活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汇报结论”的教学模式,从生活场景入手,驱动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本课从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阐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一些具体做法,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材料准备:

不锈钢杯(1只)、铁棒(1根)、烧杯(6)、铁棒、铝棒、木棒、竹棒(6)、铁片、蜡沫(2)、铁条、凡士林(4)、有蜡滴的铁片(2)、试管夹(6)、酒精灯(6)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口渴了你会怎么办?你用什么盛水呢?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只杯子,来,用手摸一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现在老师往里面倒上热水,你还敢不敢像刚才那样去摸这只杯子?为什么?到底会不会像你想的那样变热了呢?得亲自摸一摸。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卷入问题探究的热情。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蕴含着科学,科学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对科学的陌生感。)

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学生摸杯子,发现杯子变热了。)

杯子变热了(板书)

刚才杯子是冷的,现在却变热了,同学们,有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么?

(生提出问题)

这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那咱们就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杯子为什么会变热?

三、猜测原因

杯子为什么会变热?以前你想过这个问题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开动你的脑筋,猜一猜杯子为什么会变热?

(生猜测原因)

同学们的猜测真的是很有想象力,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实验)

(反思:整个的前半部分有条不紊的进行,上课思路非常清晰、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效果不错。)

四、实验过程

实验一: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设计实验来研究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热源讨论

做实验之前,先想一想,在科学课中,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给物体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我们共同来认识并一起来学习它的使用方法。

(展示酒精灯的组成部分,以及它的使用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意图:学以致用,认识了就要学会使用,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为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反思:学生们学习得很投入,使用方法基本掌握)

2、引导

老师这里有一根铁棒,如果老师把铁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的这一端温度会怎样?另一端呢?加热一段时间后呢?(生回答)

如果老师在上面选择红、白、绿三点,这三点热起来的顺序会是怎样的?谁先热谁后热你能看得到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能看得到?

(生想办法)

(意图:实验之前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元化,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

3、设计实验方案

同学们可真聪明,现在老师把实验材料换一换,老师相信你肯定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案来研究热是如何在物体中传递的。下面根据小组的实验材料先来设计实验方案吧。

(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师引导)

(意图:动手之前先动脑,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思在前,行在后)

4、汇报实验方案

刚才看到每个小组都讨论的很激烈。那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注意仔细听。

(小组汇报,生与师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交代清楚注意事项。如:加热点要固定,铁片怎么放置等)

(意图:学生在实验时,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出现许多的麻烦,因此在动手实验之前,交待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会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为研究实验结论做铺垫)

5、动手实验

那么热究竟能否沿着物体传递?如果能传递的话又是如何传递的?想不想赶快探究出里面的秘密?那就开始小组动手实验吧。

(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意图: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了,才可以使学生探究出结论,从而明白生活中的问题)

6、汇报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热可以沿着这些物体传递,再从火柴棒掉下的顺序以及蜡沫和蜡滴融化的顺序中,我们又可以看出,热在这些物体中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的,我们把热在物体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板书

温度高→温度低)

实验二

物体传热本领实验

物体有很多种,那他们的传热本领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同的物体他们的传热本领是怎样的。

、出示材料

铁棒、铝棒、木棒、竹棒

2、猜测

来猜测一下这四种材料的物体传热得快慢会是怎样的?

(生猜测)

猜测对不对?还得做实验,3、热源讨论

我们用什么给它们加热呢?

热水

4设计实验方案

对材料有什么要求?

怎么做实验?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要同时放入热水,加热时间要一样,同时摸四种材料的相同高度。

5、动手实验

填写报告单

老师统一记时学生实验,然后填写报告单。

6、汇报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五、生活拓展

虽然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传热本领不一样,但是他们又各自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良导体?

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热的不良导体?

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展示)

(意图: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到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即“科学于生活”,又能够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锅把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又回到生活中去,即“科学服务于生活”。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学生所学的科学知识最终要应用在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课下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铁和铝传热速度比较快,那么他们两个谁传热会更快一些?

猜一猜

设计方案

汇报中点明材料的长短、粗细要一样,用同一个热源,加热时间一样,粘的火柴棒距离火源远近一样等。

课下动手实验

七、课后反思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注重了动手之前的动脑活动,先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然后全班交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多样化、合理化,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突出了动手之中的动脑活动;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注重了动手之后的动脑活动。实验材料的选择,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法的逐步完善,都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像设计实验探究物体传热本领的大小时,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完善就是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达到了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第一单元

热与我们的生活

杯子变热了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玻璃杯、不锈钢杯、木块、瓷勺、铁勺、铝丝、玻璃棒、火柴

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粗铁丝、蜡烛

二教与学的目标、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想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装有热水的玻璃杯,让学生摸

问:有什么感觉?杯子为什么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手上的?

(二)探究新知

、指导认识热传导:

(1)提出问题: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猜测: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3)根据现有器材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教师总结引导实验过程。

(5)小组交流

(6)汇报交流。

(7)小结:热传导概念

2、指导学生验证不同物体的传热方式不同

(1)提出问题

(2)学生猜测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验证

(5)汇报交流结果

(6)结论: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传热本领强,非金属传热本领差。

根据物体传热能力大小,把物体分成两类: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7)填写课文中空白“我的发现“

3、认识生活中物品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出其中的道理。

(三)科学与生活

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

2夏天公共汽车上的扶手是铁的,冬天为什么换成塑料的?

(四)拓展活动

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传热快?

《杯子变热了》教案 第7篇

【教

材】六年制――四年级上册 【教案设计】董保华

【单

位】聊城市高唐县固河联校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探究热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难点:能够发挥想像力,大胆猜想。【教学准备】

不锈钢杯、塑料杯、两只装满开水的暖壶、铁架台、酒精灯、易拉罐皮、火柴棍、蜡烛、凡士林、木筷、不锈钢筷、竹筷、玻璃棒、塑料棒、课件等。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铁尺、塑料尺、铝勺、瓷勺、筷子等。

本课主要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设计实验探究热事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同时学习使用酒精灯。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实验装置图:第一种是将几根火柴用凡士林依次竖直粘在一根铁丝下,在铁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第二种是用酒精灯给铁盘中的蜡加热。二是探究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教科书中出示了学生探究情景图和提示语言,同时资料卡对实验进行了补充和拓展。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由活动中将本课探究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个活动指向:“下面物品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说一说其中的道理”,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我们来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教学过程描述:

一、由生活场景导入

师:家里来客人时,我们常常要给客人沏茶。根据经验,茶杯中倒入热水后,杯子会有什么变化?今天老师也来沏一杯茶,沏茶前,先请一个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杯壁,倒入热水后,再摸杯壁,看到底有什么变化?(杯子变热了)(板书“杯子变热了”)

师:杯子变热了。我的头脑中自然就冒出了几个问号。你们有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经过讨论筛选,确定“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这个问题。师:是啊,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从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切入问题,自然的引发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思维的对象和吸取知识的原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创设情境,大胆猜测。

师:热在杯子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大胆猜测一下。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猜想、质疑和设计,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而要达成这种“异常活跃”的效果,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舍得在这一步上花时间,不给学生任何限制,而是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贴近科学的猜测和设计。】 2.介绍材料,设计实验。

师:这只是同学们的猜测,我们“看到”热传过来了吗?怎样才能“看到”呢?

大家知道,当风吹过的时候,我们只能感觉到,但如果借助其他物体,例如当旗子飘动的时候,当水面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了。要看到热在物体中怎么传过去,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认为可以借助什么材料?

师:为了更直观地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师介绍:凡士林,它的性质是在常温状态下非常粘稠,可以粘住轻小物体,但遇到热就会熔化,像蜡烛油、修车用的黄油也符合这样的条件。

师:桌上还有一些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告诉大家!

师:实验器材我们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实验来验证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进行实验设想。交流实验设想。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多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找到一些更适合实验的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烁出绚丽的火花,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想象大放异彩。】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引导形成实验方案。实验方案:

A在粗铁丝上用凡士林粘住三根火柴棒,用酒精灯加热铁丝一端,观察热的传递过程。B在易拉罐皮上滴蜡烛油,加热易拉罐皮的中心,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C在易拉罐皮上滴蜡烛油,加易拉罐皮的一角,观察蜡烛油的熔化方向。3.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师:我们设计的实验都要用到酒精灯,使用酒精灯如果方法不正确就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再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操作练习。)4.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谈话: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设计出了完善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使用酒精灯要规范操作,用完后坚决不能用嘴吹灭。(2)给物体加热时,注意加热的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到现象后就可以结束加热,加热时物体不要来回晃动,要固定到一点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3)物体加热完毕后,温度较高,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以免烫伤。(4)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填写好记录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实验研究过程、发现的现象和分析得出的结论。(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2)对各小组汇报的结果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师生总结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我们把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板书:温度高 温度低 热传导)

【为学生展示“自主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成果,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做的投入和扎实、思考的深入和全面,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共同提高。】

三、验证物体的传热能力

(出示两个不同材料的杯子,不锈钢的和塑料的)

师:现在我把这两个杯子同时倒满热水,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两个杯子,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这个现象可能说明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们只是猜测,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验证。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学生交流认识的实验器材)

师: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到底哪种材料传热快?看哪个组想的办法多,办法最适用,最简单!分组讨论实验方法。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分组验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实验验证结果。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相同的。铁、铜、铝等容易传递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而木头、塑料、竹子、玻璃、瓷器等不容易到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既使得前面设想得以验证,又让学生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是小组同学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与交流。在实验中,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应用与拓展

师:热传导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人们有时候利用热传导,有时候阻止热传导。当需要传热的时候,就用热的良导体材料,不需要传热和防止热量散发的时候,就用热的不良导体材料。

在现实生活中哪里用到热的良导体,哪里用到热的不良导体?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教师课件出示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物品,学生交流这些用品的材料,并根据固体中热传递的特点,讨论、阐述其中的道理。

上一篇:关于人生时间作文下一篇:初中女生心理生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