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的日记作文

2024-06-04

小学生写的日记作文(精选7篇)

小学生写的日记作文 第1篇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们举行了嘉年华。我们合作造了一座小房子,那个房子叫“未来的学校”。我还自己造了一辆校车,造校车发了我大部分时间,真不容易啊!但是我收获了很多快乐。

啊!今天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大家都收获了快乐,都很开心。

小学生写的日记作文 第2篇

我看了一场电影,叫《神秘巨星》。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因为唱歌走向了成功。那时候,我感觉那个女孩很了不起,她爸爸重男轻女,所以妈妈用钱给她买了吉他和电脑,我感觉她的爸爸太坏了。

所以,所有重女轻男、重男轻女的妈妈或爸爸都不是好的妈妈或爸爸。

小学生写的日记作文 第3篇

X X X

1978年9月11日星期一天阴

接到重要任务

早晨上班, 我刚走进办公室, 电话铃声就响起来。赶忙去接, 原来是陈雷省长 (在内部一些同志的习称) 秘书的电话。问过姓名职务之后, 他说, 省委书记杨易辰同志从美国打来电话 (他当时正在美国访问) , 要求全省要加紧动员, 千方百计做好防霜工作;报纸要特别加强宣传报道, 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入战斗。据此, 陈雷省长要求省报明天要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一篇全省防霜工作的综合报道, 并配发社论。他还告诉省农办有综合情况, 可到那里找韩振海同志 (处长) 采访。最后叮嘱, 晚八时把稿件送到阿什河街37号主楼二层X号房间, 给陈雷同志审阅。

省委、省政府这样急如星火的抓防霜工作, 我是理解的。其一, 经过十年动乱, 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边缘, 全国粮食情况也一直紧张。黑龙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 中央寄予很大希望, 要求迅速扭转局面, 期望每年给全国提供一百亿斤粮食。显然, 这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任务。其二, 黑龙江土地较多、较肥, 增产潜力较大;但是本省农业也有不利条件:一是降雨量较少, 全年降水只有500多毫米, 春、夏、秋三季降雨很不均衡, 经常发生旱、涝灾害。二是无霜期短, 正常年份只有120天, 如果发生早霜, 一年的辛苦成果就会大大折扣, 减收半成、一成、甚至二成, 都是可能的。所以, 不少人把早霜说成是“断头灾”。今年粉碎“四人帮”刚刚两年, 全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艰苦奋斗, 取得了重大成绩, 丰收在望, 决战三百亿的计划眼看就要实现。可是, 刚到九月初旬, 就降了一场初霜冻, 现在寒流还在不断袭来。这怎能不使人心急如焚!

紧急部署行动

作为担当省报农业、农村宣传报道任务的农业组, 这时当然要紧急行动起来。我立即向主管的副总编辑王庆功同志作了汇报, 他嘱咐:你们要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怎么办呢?

我紧急派出了负责采访省农口领导活动的记者, 到省农办采访, 并向他一再说明了工作的重要性。

接着, 为了预防该记者采访“捕空”, 向嫩江、合江两个地区记者站打长途电话, 要求他们即刻行动, 采访两个地区防霜工作的综合情况, 于午后三时左右用电话传回, 作为前述“捕空”的备补。

接着, 又指定了张国昌、吴茂俊两位编辑分别负责编辑前两地区防霜工作的综合稿件 (张国昌同志当时尚未平反, 平反后先后曾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省委委员, 职称高级记者) 。

社论, 就由自己写了。

午后三时, 两个记者站的综合情况分别传来。张、吴二位接过后, 分别忙碌起来。将近四时半, 社论也已草就, 由沈恩萱同志帮助抄清。

下午五时许, 正在我感到轻松一点的时候, 到省农办采访的记者回来了。我忙问:“怎么样?”真没料到, 他把两手一摊, 说“没啥情况啊!”我追问“真的吗?”他把小笔记本翻开说:“你看, 就这一两行字。”我往下看是空白, 翻开看, 还是空白。

到这般时候了, 怎么办呢?我不能不相信记者, 更不能勉强记者去做无米之炊,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张、吴二位编辑的综合稿件上了。心想, 嫩江、合江两地区是防霜的重点, 有了这两篇大概也能通过吧!

为了抢时间编好两地区的稿件, 我吩咐老伴煮了一锅大米查子粥, 炒了个土豆丝, 端到办公室。我和国昌等同志吃了一碗, 又接着去赶任务。我把两篇地区的稿件翻看了一下, 觉得都不错, 只是把标题改了改, 力图生动一点。时间已经不允许给总编辑审阅了, 经批准, 我乘着报社的小汽车, 按时赶到陈雷同志指定处。

打夜战

我赶到时, 陈雷同志已在那里等候。他让我坐到对面的小沙发上, 我把稿件交给了他, 同时说明了未能搞出全省综合稿件的原因, 看用两个地区的综合稿件替代是否可以?他说:“我看一看”。大约四十分钟, 他把稿件阅完, 对我说:“两个地区的稿件可以, 社论也可以, 我把社论改一改, 不过两个地区的稿子要稍后发表, 明天还是要首先发表全省的综合报道, 咱们今晚就打夜战完成。”他的话给我提出了一个大难题。过去, 遇有重大事件, 逢重大节日, 报社白天早早把记者撒出去, 采访写稿, 晚上回来交给事先指定的负责同志写成综合性稿件, 第二天见报。这样的事我常常遇到。现在, 手上缺材料, 又是夜间, 到哪里去收集材料?又由谁去收集材料?能保证明晨报纸出版吗?我有些疑惑。

但是, 陈雷同志却不是我这样想法。他是要连夜收集材料, 连夜写成稿子, 是要争分夺秒, 夜以继日。怎么办呢?只见他立即把秘书叫来, 吩咐他坐小车去找韩振海来汇报。随后, 他又对我说:“你跟我来, 我给你找份文件看看。”他头部向前一倾一倾地把我领到一楼一个保存文件的房间, 到了一个柜子前面把那份文件找出来交给了我。然后又向前一倾一倾地把我领回他的办公室。他说:“你看文件, 我改社论。”陈雷同志走路头部前倾, 使我想到多年以前他曾突患脑血栓, 全身瘫痪, 经全力抢救才得以治愈;然而在文革期间他又遭到迫害, 头部曾遭受皮带击打, 现在走路的样子大概是当时留下的后遗症吧!想到这里, 不由一阵心酸。

他给我的这份文件, 是省计委向省委、省政府所做的近期工作报告。我睁大眼睛从头到尾看了两遍, 结果也只发现在前部有两三行是关于防霜工作的, 是干巴巴的几个数字。就在这时, 他的秘书接连来了三次电话, 说韩振海原是松花江地区的干部, 不在省直机关家属宿舍住, 找不到。对前两次电话, 陈雷都是回答:“要继续找!一定要找到!”对第三次电话, 他回答的更加严厉:“就是找到天涯海角, 你也要给我找来!”

大概是受到省长的完成工作任务的坚定决心和不顾疲劳、雷力风行的工作作风的感召, 我顿然省悟:即使找不到韩振海, 这个稿子似乎也是可以写的;省计委文件的那两三行数字, 虽然枯燥, 那不正是新闻吗?紧急抓防霜斗争的背景我不是了然于胸吗?为了写社论, 我翻阅的一些自流来稿里, 不是也有一些典型资料吗?两个地区的综合稿件, 虽然要单独发表, 有些资料不是也可以移用吗?这几者组合到一起, 是可以成章的。

恰在这时, 陈雷对我说:“怎么样?开始写吧!”我回答说:“那就照量照量吧!”接着他又一倾一倾地把我领到一楼的一间小会议室, 说:“这里安静, 你就在这里写。”并鼓励我“坚定信心, 一定完成, 韩振海也会来的, 他那里有材料。”于是我就埋下头写起来。这是跟时间赛跑, 关系到明天报纸出版, 我不能不把这些情况通报家里值夜班的同志。家里也感到很紧张, 又派来了刘朝武同志来帮我抄稿。大约深夜十二时半, 稿子基本完成。

这时我听到门外响起了脚步声。开门一看, 是陈的秘书终于把韩振海找来了。他们径直奔向陈的办公室, 我和朝武同志自然也跟了上去。在办公室只听陈雷同志直截了当地问韩振海:“到底是有没有材料?”韩答:“有啊!”接着他就按着提问, 不绝于口地讲起来。他确实说出了不少材料, 我很高兴, 因为这些材料可以选用, 充实已写的稿件;同时也感到很难堪, 因为按照韩振海所说, 那么昨日白天的误事, 责任就在我们农业组了。但是我又不能当着领导的面去埋怨我的下级, 只能一声不吭, 一切全由自己兜着吧。我向陈雷同志说:“稿子已经基本写好。”陈雷同志回答:“那就多补充补充, 把稿子弄的更丰满一些。”这时他终于放心地对我们说:“我到三楼X号房间眯一会, 你们搞好以后去找我。”

于是, 战斗又继续下去。我把韩振海提供的材料选了若干, 对原稿又进行了一番“加”“减”“改”“衔”。这一来稿子又乱了, 委屈了韩振海这位处长, 他不声不响, 我一边改, 他一边抄, 我改完了, 他也誊清了。这时已是朝三时。

我和韩、刘三人急忙跑到三楼去敲陈的门, 只听一声“来了”, 门就开了。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个白背心, 下身提着一个肥大的白裤衩, 接过稿子躺到床上去, 双腿支起, 右手提着一支铅笔, 左手翻阅稿件。我在一旁看他改的社论, 深感比我写的大有起色, 有些话写的很有分量, 也有文采。不多时, 他把稿件审阅完了, 脸上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说声:“不错嘛!”全篇他只改了一个字, 还用商量的口气对我说:“这个字有点‘土’吧?是不是改一改?”我说:“是”, 他随手就改了。

一场我从未经历过的这样的夜战就此完成。随即他让人吩咐司机, 快把我们送回报社。

归途和见报

汽车飞驰在大街上, 满街空无一人。随着车轮的飞奔, 我的思绪也飞到了遥远的过去——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铁血般的抗战岁月。我想到了陈雷同志写过的一段《露营之歌》;想到了“铁岭绝岩”下、“风吹火烤”前抗联战士的英雄形象;眼前也好像闪现出了抗联战士在那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头, 为了拯救祖国, 为了民族解放, 艰苦卓绝, 战斗到底、勇当民族先躯的伟大灵魂。

不觉间, 汽车停到了报社的大门边, 当我下了车时, 方觉秋风瑟瑟、东方既白。看了看表, 时针已指向九月十二日四时。

奔到夜班室, 只见报纸的各版都已排好, 只是一版上面的大半部还在空着。我知道, 这是在等待我们的稿件。不由分说, 拣字、打样、校对、审查、打大样、打清样拼版……一阵忙碌。早五时报纸开印。我看了第一份报。嗬!好显赫!一版最上部是通栏大标题:“全省人民战胜第一场霜冻, 迎战第二场霜冻”。肩题是:“保卫农业生产的丰硕成果, 夺取决战三百亿的最后胜利”。全文二千四百字。旁侧辟栏是社论, 标题是:“再接再厉把战胜霜冻的战斗进行到底。全文约三千字。”

此时, 我一边感到欣悦, 一边在想, 在完成此次宣传报道任务中, 陈雷同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是任务的决定者;是在遇到困难时的坚持者、激励者;是报道材料的特殊收集者;是稿件编修中的具体参与者;是最后的定稿者。重视新闻工作一直于此, 实不多见。这大概是“老抗联”精神在建设时期的新闻工作中的发扬吧!

一昼夜的战斗结束了, 但严峻的防霜工作及其宣传报道还未结束。九月十三日, 报纸一版又在显著位置发表了两个地区防霜斗争的综合报道。主标题是:“嫩江、合江防霜斗争进入临战状态”, 副标题是:“各地重点防霜冻地块都设有观察哨, 一旦发出降霜警告, 在庄稼头上布上防护罩, 防霜人员可四处点火冒烟。”

娃写的是日记,不是作业 第4篇

当时儿子写的那些日记,题材多种多样,甚至包括对某个老师顽固的教育方法或者对某个自以为是的同学的不满。对于他的这些日记,老师不是去对拼写或是语法错误

较真,而是更关心日记的内容和孩子的想法。老师还会在反馈中写“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询问孩子的意见,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与之相比,亚洲国家的大多数老师,会用红笔把日记中出现语法错误的地方

标注出来,在拼写错误、语法问题上花的心思更多一些。

作为妈妈,我从未不去纠正孩子们日记中的语法或者拼写的错误,而是将孩子们日记中出现的错误单词或者语法,单独找个本子记下来。然后再另寻机会,用这个单词或语法造句教孩子们。

我也不会把日记当做作业样批改。因为如果总是否定孩子们写的东西,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写的东西总是被批评而对写作产生恐惧或抵触情绪。

虽然这样做要麻烦一些,但是把这些语法、单词的笔记积累起来,今后还可以当做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教材来使用呢。为了让孩子们练好写作,这一点辛苦做妈妈的还是不要偷懒哟。

儿子至今还保持着基本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当然,现在不用日记本写了,而是用电脑(我想偷看一下都看不到了呢)。

儿子小时候的日记本蛮有意思的。不仅写字,有时还会用图画未记录天所发生的事,甚至自己都不画图,而是找一些广告贴纸之类的贴上。他还会将杂志里喜欢的照片以及餐厅打折券贴在日记本上。我对这些做法从来没说过什么。日记,不定就非要规矩地用文字来写,只要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随便怎么样都可以。

在培养了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之后,我才开始在写作题材以及内容形式上给孩子们加以指导。日记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一天女儿小百合实在写不出东西了,我便让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天没什么特别的事,明天见。”

当天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非要强迫孩子每天都有

些感受也是不大可能的,与其绞尽脑汁,不如实话实说。毕竟生活有时候就是平淡无奇。

小学好写的日记 第5篇

科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基本电路。

我们用了电池盒、电池、灯泡、导线和双面胶组成了基本电路,通过用以上工具,我们终于把灯泡弄亮了。

小学好写的日记 第6篇

今天上午8:10-8:50我在上语文课,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因为他姓王,我们都叫他王老师。

他现在给我们讲第十二课《北京亮起来了》,一节课有四十分钟,没过多久就下课了,语文课一周有八节,这周已经上了六节了,只剩两节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小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第7篇

上个星期六,老师让我们去附近的一些地方调查生活中的数学。我和我的同桌为一组,去“邮政储蓄银行”调查利息。

我们来到了银行,开始调查银行利息。现在,邮政储蓄银行为了鼓励大家多存款,在原来的利率上上浮了10%,上浮的这10%很诱人,其利率表如下:

期数 央行利率 邮政银行利率

三个月 2.60% 2.86%

六个月 2.80% 3.08%

一年 3.00% 3.30%

二年 3.75% 4.125%

三年 4.25% 4.675%

活期存款:0.35%

当你看到利率有了调整,前不久刚存的钱,是取出重存,还是保持不变呢?其实,这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许多玄机。假如:小明的爸爸有存100000元准备存三年,刚存入一个月,看见利息变了,怎么办呢?老师说: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如果按“央行利率”,三年利息加一个月活期利息:三年利息就是100000×4.25%×3=12750(元),本息和:112750,加一个月活期利息:112750×0.35%×1/12=32.89元,共112782.89元。若取出重存,前一个月得按活期利息算:100000×0.35%×1/12=29.17元。再存入三年。到期的本息和为100029.17+100029.17×4.675%×3=114058元。所以,还是取出转存一下收蓄更好。如果已经存了半年了,是转还是不转呢?第一种:继续存三年,再存一年期,计算如下:三年利息:100000×4.25%×3=12750元,本息和为112750元,一年活期利息:112750×0.35%=394.625元。本息总共约为113144.625元。第二种,取出,前一年当活期算,本息和再按新利息存三年,计算如下:前一年六个月活期:100000×0.35%=350元,本息和为100350元。三年利息:100350×4.675%×3=14075.0875元。本息和为14075.0875+100350=114424.0875元,所以,无论存多少年,最好都要转行。

利息调查完毕以后,我们又到了乡政府,去调查去年生产方、收入面的一些数据:,全镇财政收入5741.9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6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9.96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3亿元;农村经济收入22.8亿元等。这些数据的数字非常大,写起来很不方便,并且,如果要记一个准确数字非常难,所以这里就用到了数学上的近似数。我们最近学了科学计数法,我想这些数也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5741.9万元=5.7419×107元,9.36亿元=9.36×108元,19.96亿元=1.96×109元,33亿元=3.3×109元,22.8亿元=2.28×109元。这样计数也很方便。

上一篇:三年级秋季班主任的工作总结下一篇:读太阳请假的时候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