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2024-07-07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精选6篇)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第1篇

广西贺州八步区莫衍杰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桂东唯一壮语集中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困难是制约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敌人。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几点原因与对策,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壮语地区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从出生以来都是学壮语,用壮语进行思维、交流。由于壮语语音语法与普通话的语音语法差别较大。所以壮语地区小学生组织出来的语言,组成的段落文章与汉语的语法无法相同,写出来的作文语言不流畅,语法严重错误,不符合逻辑。如有的学生“把今天比昨天冷,要多穿一件衣服”写成了“今天冷过昨天,要穿多衣服”,“我给他一个苹果”写成“我给一个苹果他”等。二、在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农民,对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不够重视,对于学习资料舍不得投资,因此有些家庭课外书几乎没有,造成学生的阅读量少,平时积累的词语少,到运用的时候,词汇贫乏,语言表达不准确。有的学生想写,但由于不知道壮话的意思该用普通话的什么词汇来表达,以至于有的作文中壮话普通话共用,不伦不类。如“蚯蚓”写成“蛇圆”,“圆珠笔”写成“笔绿”……三、作文材料缺乏。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每次进入独立写作文时,都会有些学生提笔“仰望着天花板”,不知从何处下笔,思维枯涩。

针对造成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先把壮语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体验它们不同之处,再练习。每一天抽出十分钟来练习,首先从字的读音来练习比较。如“便”和“片”,“诗”和“斯”“音”和“应”等。要求学生读准字,辨别出壮语的语音与普通话的语音的差别,理解字义,运用时就不会出现别字代替。接着词汇比较。壮语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某些词语以及词语的搭配和语序,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有些使用频率很高的词甚至差异相当大。因此还要进行词汇练习。如“下雨”与“落雨”,“缝纫机”与“车衣机”,“茄子”与“子茄”。然后句子的语法比较。壮语与普通话不仅在词汇上有区别,语法也是有差异。如“我想看他一下”与“我想看他”,“别客气,你先走”与“别客气,你走先”等。从字、词、句去比较分析得出壮语的最大的差别是名词性修饰词组词序不同。壮语的修饰成分,除数词和量词处,一般都放在作中心成分的名词或量词后面。而汉语的修饰成分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如“黄狗”说与“狗黄”,“干的衣服”说成“衣干”。对比之后,就进行练习。我先把一篇文章用壮语念一遍,学生一边看着文字,一边听。听后要求学生自己用壮语把它念出来。练熟后,我用壮语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学生就把我刚才用壮语说一个词或一句话翻译成汉语并写出来。这一关过后,再反过来,我用汉语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学生就把我刚才用汉语说一个词或一句话翻译成壮语并写出来。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把壮语与普通话进行互换后。在作文中像“绿笔”、“狗黄”、这类似的词也消失了,而像“别客气,你走先”这样的句子也不易而飞了。从而学生的作文逐渐有好转,写作能力与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2、加强阅读教学,规范语言,积累词汇。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而目前壮语地区小学生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地方方言的掌握往往比普通话更牢固,所以经常出现学生说话、作文都是方言与普通话混合运用,出现语言表达方式不准确的现象。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课堂教学),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能积累普通话词汇,规范书面语言,以消除学生写作中的障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除了课堂加强阅读教学之外,我还设计了课外阅读活动。在每个学期开始我就把课外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每一天读一篇文章,并且做好读书笔记。如几月几日星期几,读了哪本书,今天读到了哪一页,这些都要记下来。还要抄摘好词佳句,并且还写出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为了促进学生读书的自觉性,我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后给予读得多、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奖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他们不仅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领略到了祖国文字的奥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让他们的作文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3、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正好适合孩子的味口。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实事实物的概念,积累写作素材。如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少儿卡拉OK比赛,”“课本剧表演”……多彩多姿的活动使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在活动中有了亲身感受,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写作源泉,迸发出写作的灵感。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在活动氛围中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每次活动之后,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亲身感受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

4、作文多样化的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一)、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开头时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来写,我就打上“开门见山,写得好”这样的评语,让这位学生明白自己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从而丰富了他的写作经验。这种多样化的评语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作文评语中采取多样化尝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评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培养起他们作文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必须还要进一步努力研究,探索出更好的作文教学新路子,以便更快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第2篇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提高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的领导有效性,对于提高农村初中的管理效益、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现状,提出了提高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广西农村初中校长领导有效性调查报告

校长领导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管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学校这一特殊组织中,校长领导有效性是指校长根据所处的领导环境采取相应的领导行为而实现学校组织目标效果的系统整合。校长领导有效性主要受校长自身素质、领导行为、被领导者和学校内外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村人口有8亿多,农村中小学在校生多达1.6亿,因此,为了提高8亿多农村人口的素质,确保1.6亿农村中小学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就要办好农村学校,而办好农村学校,关键是要有好校长和好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绝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位处偏远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落后,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长的领导有效性对于提高农村初中的管理效益、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有效校长的基本素质

领导者的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领导行为有效影响他人的可能性。首先,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是当今农村初中校长提高领导效能的基本素质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不仅对你所任课的那个班的孩子是这样,而且对社会、人民家长所托付给你的那所学校的所有学生也都是这样„„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注1]所以,作为校长——一个教育人成长的组织的领导者,教师中的教师,必须把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在农村初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校长必须身兼数职,既要做好行政工作,又要做好教学工作,甚至还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带毕业班的课程,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就是提高校长个人在学校管理中的威信;其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农村初中校长提高领导有效性的重要素质。与城市初中相比,农村初中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质素较低。面对这些劣势,农村初中校长必须要依靠创新来另辟曲径,才能使学校、师生和校长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校长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引领学校师生们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才能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才方面拥有独特的贡献,才能使学校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再次,提高整体规划,全面统筹的能力。校长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领头人,要善于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学校短、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带领教师为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而努力;最后,提高社交公关能力。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既要协调好学校内部教师、学生的关系,又要处理好与政府部门、村屯、家长以及同级学校等外部关系,所以农村初中校长要提高社会人际交往能力。

二、提升有效校长的领导行为

校长的领导行为直接影响校长的领导有效性。根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成果,领导行为分为任务取向行为和关系取向行为,而有效的领导行为则是任务取向和关系取向的结合。作为农村学校校长,同样需要调整好关心任务和关心关系两者之间的行为取向。

第一,以人为本,关心下属。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初中,校长更要“以情管人,以情留人”,注重对教师实施重人情味的管理,关心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满足他们的需要,努力提供和创造让教师成长的空间。校长要根据不同年龄、教龄、职称的教师采取不同的领导行为,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能力。例如,年轻的新教师,刚参加工作,对工作感觉新鲜,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他们更多关注个人发展的机会,所以要让他们更广泛地参与实际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锻炼,并对其的工作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中老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比年轻的教师深刻,对教学工作熟悉,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他们更多的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所以,要进一步促进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改革,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做的更出色,从而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和忠诚度。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校长管人、留人光有情还不够,还要做好教师薪酬分配的激励工作,想方设法为学校谋利益,为教师谋利益,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从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确立目标,引领下属。任何一个组织要发展,就要确立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分解任务,把工作任务分配落到相应责任人身上,明确所负权责,最后以完成任务目标的情况定赏罚。在学校中,同样也需要相应的管理程序,所以,农村初中校长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必须要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管人,而不能完全以感情管理为主,应在关系和工作两者中善于衡量和取舍,使领导行为最终实现有效。

三、建设和谐的学校内部环境

第一,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是典型的“人——人系统”,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体,校长的领导策略最终得以贯彻执行还是依靠教师和学生的执行,所以,校长建立良好的校内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校整体效能。

第二,校长要积极建设和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一个广泛且具有深度的共同价值体系,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全体教师和学生认同和遵循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一种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对冲突具有较高的宽容性和化解力。

第三,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积极主动地辅助校长提高领导有效性。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不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自豪感。教师专业化水平越高,参与学校决策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同时教师参与决策的水平也越高,也更能够理解校长的领导行为和决策意图。而且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其更客观公正地评价校长领导效能。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外部环境

根据开放系统观的理论,学校是一个受理性因素和自然因素制约的开放性系统。校长在这个开放性的组织中,充当着外交家的角色,既为外界提供学校力所能及的帮助,又为学校争取外界对学校发展的各种支持。从校长角度出发,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校长要支持当地乡镇政府的工作,组织教师、学生为乡镇、村、屯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开放校园的设施,与当地居民一起共享资源,争取群众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其次,校长要加强与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领导的沟通和联系,争取上级领导更多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证农村校长领导效能最关键的因素。过去是“人民教育人民办”,现在转变到“人民教育政府办”。校长要转变思维,要会找政府解决学校的困难和问题。因为没有党和政府的指导与支持,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教育工作将无法开展,没有上级部门在经济上、物质上、人事上的支持,校长的领导工作将无从谈起;再次,还要加强与有经济实力的企事业单位或人士的联系,争取他们对学校各方面发展的资助。总之,校长不是万能的,必须依靠政府、依靠社会、依靠教职员工等多方面的力量,才能把学校办好。

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承担领导责任——给予学校支持。这种支

持主要表现在:第一,政策上的扶持。上级主管部门要与学校保持政策上的一致性,为校长领导学校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第二,尊重学校的多样性。学校很大程度上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价值取向、好恶的影响。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在对学校领导过程中,要注重学校的多样性。不能因为领导个人倾向,忽视学校发展的多样性。这样做一方面会干扰学校教育改革,另一个方面就是抹煞学校发展特色,导致学校千人一面;第三,公平对待每所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公正性不仅影响学校从事教育改革的积极性,而且也直接对校长个人的权威产生影响;第四,为校长领导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如果我们希望增加组织和团体的有效性,我们不仅应该学会怎样训练更有效的领导者,而且还应该学会建立一个领导者能够很好完成工作的组织环境”。[注2]

注 释 [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75~576 [美]罗伯特·欧文斯著.教育组织行为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0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第3篇

一、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 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要提高我们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革新。而更新观念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任何人做任何事, 总有一个观念在支撑着。更新教学观念, 调整教学策略, 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保证。

二、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之处并不是差在智力水平上, 而是教育方法上脱离实际才是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我们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 地处偏远, 教育事业与内地比较, 差距很大, 教学质量较低, 尤其是数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及学习习惯较差, 严重地影响着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知识面狭窄, 要想吸取更多的知识, 提高整个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的途径就是40分钟的课堂教学。根据目前本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我以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本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1. 基础差

处理教材既要符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 也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欲速则不达”, 农村儿童的接受能力不能和城镇学生相比较, 因为农村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进程是不可能与城镇学生同步的。想当然地提高教学目标, 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2. 在“玩”中培养感知能力

由于本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连教具都见得很少, 更别说学具为何物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把学具带入课堂, 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依靠直接感知的物体或实际操作来获取数学知识。改变“老师讲, 学生听”的课堂教学结构, 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3. 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增加课堂练习的密度

曾经有人说学习数学重在一个“练”字。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学校听讲多, 回家后家务多, 玩耍多, 家长辅导能力差, 所以练习少。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养成认真阅读教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度, 指导要具体。教师如果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持久的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密度, 加上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无论看书、讲课、板书, 还是批改作业都会给学生做个良好的示范,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提高, 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三、提高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 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民族地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调形式进行的, 而今, 旧的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时代改革的需求, 更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我们要寻求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来改变旧的教学方式, 从而来提高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提高它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 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要使课堂教学达到实效性的效果, 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 更要注重内容, 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简单地说, 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率, 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 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 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

2. 课堂反馈练习要及时

在数学教学中, 解题是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 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过程和应用过程。任何一个问题, 从提出到解决, 需要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依靠数学思想方法。所以, 学生做练习, 不仅能巩固和深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 而且能从中归纳和提炼出“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 课堂教学不光是新知识的学习, 更重要的还是要利用课堂的最后10~20分钟的及时练习, 才能巩固新知。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及时的、大量的练习也是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3. 重视以学生为本, 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必不可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习能力, 鼓励积极探究, 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 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 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其主体性, 以实现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成为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主体, 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获得真正的实效。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第4篇

而小学生的思维正是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而此时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直观感受有着重要的联系联系,正是基于这一现状,所以加强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教学有着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大多停留在生硬的应试教育模式阶段,尤其对于小学教育阶段。没有真正看到小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只是一味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连篇的宣讲,这不仅没有起到教学的目的,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刺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了学生不敢思考、不敢回答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教学的开展。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开始全面的渗透到教学之中,尤其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锻炼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于思维逻辑能力尚未不足的小学生而言,能使一下相对抽象、生硬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同样,教学积极的利用现代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能够真正调动起学生探索、追求数学的乐趣。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影响一个学生学习活动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不仅不能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也会使学生陷入越学越乏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数学又是一门极其抽象、乏味的学科,对于思维尚未形成系统的小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合理的开发和运用。很容易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产生疲倦、精神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严重的影响教学效果。

此外,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有意注意力时间先对来说较短。如果不能及时的利用这段时间,会让学生更多的产生心理厌烦的情绪。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由于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客观性、可听性、画面丰富性等特点,能够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抓住学生的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全面协调发展,能够把学生紧紧的吸引到课堂之中。让学生保持足够的精神,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起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比多少的课程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勾画出四幅相同的方格,在方格内分别画上不同的圆和三角,让学生来通过数数找出谁多谁少,这种直观的观察能让学生很容易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又例如,我们还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来进行授课,用flash做成小兔子和小羊来比赛盖房子,伴着优美的童歌,通过老师的朗读来引入课堂,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通过裁判老水牛的语言,来把问题告诉学生,看谁在盖房子的时候搬砖搬的多?最后让学生来进行回答。

这种方式的授课不仅直观、易学,而且能让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时刻保持在课堂之中,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全面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同时,增加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二、突出知识重点。整合数学教学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书本之中的知识点系统的、全面的展现出来,要求教师能够把书本变薄,在知识的远与近、难与易、整体与部分、外表与本质之间能够自由的转化,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数学模型。

而多媒体技术因为具有多种感官同时进行的直观效果和优点。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凭借见其形,闻其声的全面优点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力的空间,特别是在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之中,能够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和模型形象的、可视、可触摸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教学的内容和难点能够转化成简单的可理解的知识,把数学的规律性清晰的给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细致的观察和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直接感知和把握,还能深层次的认识到知识的本质以及数学的奥秘所在,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课程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建筑结果,特别是古代建筑中的房檐结构,向学生说明什么样的图像是三角形,首先为学生展示一幅立体的画面。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态的图形,分别向学生说明三角形的底和边,以及是怎样构建在一起的。此后可以分别找出生活中的具体形态,向学生分别说明三角形的不同分类,以及分类的要素和特点是什么,怎样去区分。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申,鼓励学生把不同的三角形整合。看看能否组成新的图案,进而向学生讲明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这种生动的课堂教学不仅直观、简单,而且能激发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和兴趣,实现教学内容的再现和重点的讲解。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第5篇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起坞中心小学 陈静

如果用“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来形容小学语文中的写作教学,我想教师们都会有同感。但辛苦归辛苦,写作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了大多数语文教师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写好文章的前提是要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对于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写好习作更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要想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训练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小学生,其语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只有到了上学前班的时候才真正地接触到普通话,他们识字少,不会用普通话交流。上学后使用普通话也仅限于上课的40分钟与老师对话,平时与同学、家长都是用方言交流,有些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用方言来写。于是,学生组的词往往是前后两个语素颠倒的,在写作时,这就自然造成了语句的不通顺。因此,笔者认为,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的习作能力,首先是练习说普通话。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让他们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是让他们不仅上课时要讲普通话,下课时也要讲,凡在校园内都要讲普通话。这样,语言的运用就较为规范,为习作打下了基础。

二、严抓“字、词、句”的教学

文章由字、词、句、段、篇构成,在这里,最小的单位是字。记牢字要从低年级抓起,要从音、形、义三方面入手。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年级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这与低年级时生字掌握得不牢不无关系。所以,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生字教学抓好。要想让学生记住每一个字,这就要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去剖析。记住音,才会读;记往形,才会写;记住义,才会用。在记牢字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词语的积累。这里所说的词语,并不仅仅局限于二字词。积累词语应从词义入手,只有懂得了词义,并且深入地剖析词义,才能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一个词。

在积累字、词、句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多练习造句。一篇文章必然要经过遣词、构句、谋段、成篇的过程。句子介乎于词和段之间,其地位极其重要。首先,句子的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习作的成败。因此,笔者认为:在每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都应该让学生用几个新词来构句,然后再加以点拨指导,使其能灵活自如地造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阅读教学

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觉得,不应该割裂写作教学与课文教学,应该把写作教学与课文讲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课文来作为指导学生动手写作的范例,把课文作为写作的素材和评讲的范文,使课文内容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以课文指导、带动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教学的成效。

课文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写作技巧。学生从课文中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因为学生的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词汇、语言、段落、篇章的积累。富兰克林曾说“空袋子难以直立。”入选教材的文章委婉隽永、字字珠玑,词汇、句子、内容、结构都可以很好地充实学生的“袋子”。只要教师合理运用、巧妙开发课文资源,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读好课外书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代着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代着名作家郑振铎,逝世后捐献给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就有九万多册!古今中外,凡是能够把文章写好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的。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写文章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呼之欲出。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每天5分钟的时间,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读给学生听,或是让学生上台分享他们读的课外书中的一些故事和体会,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到图书室去找相关的书来看,并安排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进行“每天一读,每月一比”活动。

五、用好工具书

工具书的使用和阅读课外书是密不可分的。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学过查字典,但课本上的字、词、句,教师都要在课堂上讲解,这就让学生有了依赖心理。除极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外,大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是极少使用字典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当遇到不明白的字词时,让学生自己解决。

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描写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这和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细致与否,有着必然的联系。平时,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中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再经过缜密的思考,把观察到的东西用生动的语言有条理地写下来,这就成了一篇很好的习作了。

七、优化评价,自主修改,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作文的讲评和修改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忽视这一点。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作文无非是写给老师欣赏的,所以老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极其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得到老师赞赏的学生写作文越写越好,反之越来越差,到了最后甚至连写作的信心都没有了的原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作文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少指责和批评。这样,学生对写作就有了成就感,写作兴趣就会变得更浓了。

有人说文章不是写成的,而是改成的。海明威在写完《老人与海》之后,老是觉得不满意,竟阅读了数百遍,改动了一百二十遍之后才定稿。所以,教师应教育学生作文写好后要多读几遍,觉得写的不好的地方要多修改,让他们在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评作文,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然,要想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成功的。它要靠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做起,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第6篇

提纲:

一、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二、借鉴优秀作文选,掌握写作方法。

三、让民族的优秀文化走进作文课堂。

四、在阅读中获取素材。

五、体验美好生活,让作文充满生机美。

六、构建美好形象,让作文富有内涵。

七、展示美好情趣,让作文饱含愉悦美。

八、性情和需要结合、重视“说”的训练。

九、个性和创造结合、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研究

景洪第三小学 王晓兰

【摘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少数民族地区乡镇搞好学生的作文教学能力实在不容易。由于受民族地区经济﹑语言﹑环境等诸因素的限制,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收获甚微。

如今,新课程教法的实施,集中办学的方式,教师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任务艰巨,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如何因地制宜,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方法。

【关键词】 提高

民族

写作

能力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怕学

我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十五年,在西双版纳不同的四个村委会小学任教过,一直都从事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不管在哪所小学任教,我发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汉语基础相当差,见识又不广,生活比较枯燥,知识受限,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极度紧张而无从着笔,半天写不出一句通顺的话来;即使写出来,文章也是东拼西凑,内容空洞,杂乱无章。“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的一条“定律”。

(二)教师怕教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多数农村学校课程表中根本没有安排写作课,学生真正训练作文的机会就无法实现。有的边疆老师,即使有作文教学课,也没有像样的教学计划与教案,作文备课也脱离了农村学生的实际。每当考试来临就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应付了事。

2.批改学生作文过于简单且不及时

有些语文教师作文批改不及时,两三个星期都发不下去,在作文的批改上敷衍了事,有的只写“阅”、“尚可”、“句子不通顺”、“内容不具体” 等一些简单的批语。学生看了之后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也不知道不足之处在哪里,也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修改自己的作文,毋庸置疑,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得到提高 了。

3.讲评学生作文重点不突出,要点不把握

好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常用“总结基本情况----概括优缺点----简单点评一两篇学生习作”的传统做法,甚至有的教师根本就不做讲评。

4.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由于地理区域、语言环境等的因素受限,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让他们独立写作更是沾不上边了。因此,要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好语文教师实在是太难太累了。看着那堆小山似的,并且写得乱七八糟,没有一句通顺语句的作文,我真的是头太疼了,假如语文老师不需要批改作文,那就轻松多了。想必很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都是有此感受的。尤其是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语文老师体会更深。

5.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对作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第一、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因为考什么就指导学生写什么,比如:只要求学生仿写作文;抄袭优秀作文并要求背诵和默写,以备考试之需。甚至把考过的题目拿来让学生反复写,并以“写好这些作文就能考出好成绩”之类的话激励学生。在学生看来,作文就是为了夺得卷面上的高分。“为考而教,为考而作”这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师生的作文观。

第二、农村学生的大多数家长觉悟意识低,除了学校提供的,他们不会想到要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些课文书籍。农村多数学校没有图书馆,就算有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因此,孩子们除了国家免费提供的教材外,就根本没有阅读课外读物的机会。除了语文、数学课外,体育、音乐、美术等课不能正常开课。课外活动也很少开展。

第三、教师写法指导不得法。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学历偏低,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少,也许经验上也有些欠缺,语文老师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不被学生理解,这样,学生以后见了作文题目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怎么可能优秀?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四、学生作文缺乏创新,千篇一律,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其中 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难忘的人无外乎是写爸爸、妈妈、老师如何如何关心自己;描写春天常常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写劳动就是满头大汗,干劲冲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写老师多是废寝忘食,两眼布满了血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所选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又写,在中年级写了到高年级还在继续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缺乏生气。

第四、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欠缺。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乡居多,政治、经济相对落后,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目前学生的家长中,文化程度以小学、文盲居多。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我们这里,一般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低,也不管孩子的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闻不问,也关注不了。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写作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是致命一击。由于父母关注的欠缺,学生在学校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至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根本不放在心上。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作文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着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我认为,基于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立足农村题材,从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挖掘写作源泉,从而提高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作文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如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汉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为克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固有的困难,突破作文训练这个难点,下面就我多年来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作文教学教学,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二、针对以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写作能力可以尝试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要求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平衡,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积累。课标也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还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可见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积累。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感觉,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表达的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二是留心生活,丰富个性体验。前者是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阅读。后者是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实践。

对于间接经验素材的积累,我们要求学生除了背诵课标和教材上的指定篇目,还把学校的图书室、走廊的图书角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天地。同时为了避免盲目阅读,根据不同的年级,由学校教导处每月向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目,班级教师还可以有选择的介绍一些精美的诗文,并经常召开读书交流会等活动,使书中的优美句段、经典篇章内容化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素材。

对于直接素材的积累,我们以实践为载体,尽可能的创造和利用条件,丰富学生内心体验,开阔学生视野。

第二、借鉴优秀作文选,掌握写作方法。

俗话说“自古文章都在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他们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善于借助《小学生优秀作文》来写作。许多优秀作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价值。对此,教师可以借鉴《小学生优秀作文》范文,从形式到内容将《小学生作文选》中优秀华丽的词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创造性的模仿优秀作文中的范文,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写作。而不能让学生机械性的照搬照抄,这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让学生搜集优秀的作文范文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打下坚实的作文基础。

第三、让民族的优秀文化走进作文课堂。

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有着“歌舞之乡”的美誉。勤劳勇敢的僾尼儿女各个能 歌善舞。“激情欢快的竹筒舞”、“轻松快乐的竹竿舞”,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山歌、小调、酒歌”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把它引进作文课堂。民族地区的山歌、小调、酒歌类似于古代诗歌,是民族地区的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山歌:在山间缓坡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绿树成荫、四季鲜花常开,那美丽的地方叫僾尼山寨,早先是阿培明艳(祖先)居住的地方,是啊!那是神奇的山寨,是啊!那是美丽的地方,那是我们出生的山寨,那是我们成长的山寨,那是我们神奇的僾尼山寨。” “酒歌:举起这一杯,醇香的美酒,你来我也来大家一起来,举起这杯酒,饮尽这一杯,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吉祥如意„„” 通过听、唱这些民间山歌、酒歌可以从中体会家乡的秀美山川,民风民俗,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感情,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学生写关于傣族泼水节的有关作文。在下笔之前,我就向学生查找了以下资料: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到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幸福、安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举行.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 节。从此以后,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只有我们正确引导,那么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歌也会为我们的作文提供最佳的素材。

第四、在阅读中获取素材。

课外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中丰富多彩的读物,让学生好像走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可以从课外读物中获得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外阅读中,他们会被读物上许多词优句美的妙文佳作所深深地吸引。教师教学某些篇章段落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美的意境,体会美的情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可否用“照”替代“泻”呢?品味分析后,发现“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在阅读中,把握重点字词并进行比较体悟,使学生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在比较中判断词句的内涵。“感受、品味、领悟、创造、表达”美,才能较好地让学生欣赏语言的音韵美,感悟主题的情感美,欣赏语句的形式美,领悟人物的形象美,拓展想像的意境美,才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理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阅读成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见识。

第五、体验美好生活,让作文充满生机美。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要善于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就会捕捉到生活中很多丰富的素材。“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手去做,用心去想,将生活中捕捉到的素材写进作文。如“一次劳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尝试一下劳动的滋味,记录下劳动的感受,让他们从观察劳动过程中捕捉写作素材。

大自然中的秀美山川、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都为孩子们的写作提供了最佳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最佳的素材。如“秋天的早晨”,让学生留心观察“片片黄叶,小草上的露珠,一望无际的田野,农民的喜悦心情。”学生自然而然便会想到秋天是丰收的希望,是硕果累累的季节。

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在那多彩如画的生活中,有着无穷无尽的“闪光”的内容值得学生用眼去欣赏,用口去歌颂,用笔去描绘。然而有一些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冥思苦想难以下笔,头脑空空,不知怎样下笔才好。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细心地观察生活,缺少参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没有体会到生活的美!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习作的灵魂。

因此,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中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我们每学期根据制订的作文计划带学生走出校园,到工厂、进村寨等进行实践活动,组织春游,开展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奇妙无穷的美和投身其间的无穷乐趣,体验到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真情美、和谐美。在生活中,有人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有人在夏日炎炎的中午辛勤耕作,也有人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清扫街道„„这些都是平凡生活中的亮丽风景线。如:在指导学生写《愉快的春游》时,带学生去河边、公园玩耍,指导学生观察花虫鸟兽,倾听大自然的交响曲。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你看,一串串下垂的吊兰,在微风中晃动,好似一群绿衣仙子,翩翩起舞。”“几朵毛茸茸的蒲公英,如绒球,似礼花,随着微风送走了一群小伞兵,飞向新的家园。” „„可以鼓励学生模仿生活中优美的形态来体验美。如:柳枝随风摇曳,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公鸡昂首报晓的雄姿„„„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鸟鸣,风咆、雷吼等,让他们知道美就在自己身边,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要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得生活的经验,去体验、欣赏自然界的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这样,学生便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写出的文章必然会充满生机与真情。通过开展活动,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双手。

第六、构建美好形象,让作文富有内涵。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他们的作文普遍存在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描写不到位等问题。他们的体验也往往是毛糙的,粗浅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细化、深化。因此,可以把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好形象,用“画”作文的方式来表现。让“画”来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让画来激 活学生脑海里储存的表象,促使潜藏在记忆中的美好形象“复活”过来,从而浮现出一幅幅与作文相关的清晰画面。在“画”作文时,不能有过高的要求,只要能把最能体现对象特征的地方画具体,画仔细就可以了。如:学生写《我最喜爱的玩具》时,先让学生各带一件喜爱的玩具,而且,还让他们自由选择玩别人的玩具,当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新鲜玩具时,就开始“画”玩具,同时,启发学生相互说说玩具的特征、玩法等。让他们在画画、说画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玩具的特征,从而对玩具构建一个美好的形象。最后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用笔表现出来。

另外,还可以通过泥塑、表演、歌唱等方式把孩子在生活中领略到的事物美好形象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记忆,启迪学生的联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之变得乐写,爱写。同时,也充实了作文的内涵,让作文真正成为美的载体。

第七、展示美好情趣,让作文饱含愉悦美。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接近大自然,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在美丽广阔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值得细心观察的事物。什么花在春天到来时最先开放,哪些动物在夏天时总在树上叫,秋天来临时白天时间变得短了还是长了,冬天下霜的时候冷还是下雨的时候冷,等等。经常细心留意这些观察,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的第一手资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1)观察家乡美丽景色。我的学生都来自美丽的乡村,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利用作文课我经常带他们去野外观察: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都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给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他们写作文的基础。

(2)在体验农村生活中观察。首先,我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我经常给孩子们讲自己的童年: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趣事和孩子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勾起学生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 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其次,我们边疆学生在节假日时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布置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过节前布置哈尼族学生写“哈尼十月年”、“苦砸砸”等节日;瑶族学生写“盘王节”和“达努节”;拉祜族学生写“新米节”等本地的传统节日,指导学生观察过节时间,节日的经过,节日气氛等等,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在节日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感情真挚,表达真情实感,肯定是篇好文章。

(3)西双版纳州大勐龙小学、普文镇称杆小学是国家“美丽家园”建设项目村,以此为例观察农村变化。指导学生写家乡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聚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等政策的出台,农村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新房,土坯变砖瓦、平房变楼房,村村通公路,户户有电视,彻底改变了山乡人背马驮的落后面貌。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发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留心身边点点滴滴,观察家乡的每一样变化,把观察到的在作文课上和同学们交流。我的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经常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再把日记整理修改,又成了一篇篇富有生气的好文章。

当学生能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美好情趣用作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时,不仅让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给读者于启迪。对于学生的作品,我们一个月开展一次竞赛,评出“写作之星”;有的作品在电脑里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作品在班里展示,大家互相学习,共享欢愉。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时,他们真正体验到了耕耘得来的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学生已在不经意间用自己的行为塑造了美好人格。

作文本身就是美的一种传播途径,通过作文来传递自己美的理念,让读者、作者共同享受写作的愉悦,感受美的滋润。如果我们能将作文与美的规律有机结合,那么学生的写作世界将创意无限,活力无穷。同时也必将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第八、性情和需要结合、重视“说”的训练。

学生习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二是性情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其中学生的性情需要完全是从内心出发,更自然,更真实,更富于情感和个性,它所带来的是学生习作时的真情流露,个性展示。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保持持久的热情,自如的运用语言表露自己的天性,我们每学期的习作训练摆脱了课本的束缚,更不受教师的限制,文章的题目学生自己拟定,内容自己选择,形式自己裁定,力求从学生本能的性情出发,让学生自由倾吐,自然成文。这样一来,习作就真正成为了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写作也真正成为了学生生活的切实需要。

写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里面有两个要素:语言和思想,二者缺一不可。在少数民族地区,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在写作中也常有表现,例如,我曾经教的一个五年级男生,他是哈尼族,他除了会说哈尼语,还会说墨江方言,他的这种语言特点就完全表现在了作文当中,他在写《有趣的一件事》中,他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星期六的早上,我跟妈妈到墨江街“买吃”东西。到了那里我就跟妈妈说我想“买吃”包子。妈妈就让我“买吃”包子了„„

后来我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汉语和哈尼语有一定区别,例如汉语:吃饭。哈尼语说的是:啊伙咂。翻译成汉语就是:饭吃。哈尼语吃包子是这么说的: “馒头咂里”。所以,好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带着自己的民族语,这样的作文主谓不分,完全没法读通顺。

因此,在运用汉语写作时我们就得摒弃少数民族语言。我们基本上得花很多时间在语言的学习上,相比较于常说普通话的同学,这部分不常用普通话的同学在写作上会困难很多。因而,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写作内容上。如果无法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可能永远也学不好汉语作文。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说”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从我校作文课堂教学来看,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自己亲身体验,就是把自己刚刚说的话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以说促写的办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平河是哈尼、瑶族、拉祜族聚居的地方,思想封建落后,平日都说本民族语,很少讲汉语普通话,针对大部分学生不会说话,不敢说话,即使说了也表达不清他要说的意思的这种现象,我经常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为主,慢慢的过度到一词多造法,让学生用一个词语造几个句子,词语选择要多样化,一次训练只选择两三种词性的词语。造句时尽量一句换用一个地点、时间、人物、环境等。促使他们展开思维,让思维进入广阔的自然界中去,不能拘泥于家庭、学校、爸爸、妈妈、同学等。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也敢“说”了,习作的难度就降低了。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九、个性和创造结合、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我们必须打破“为考而教、为考而作”的写作观。

在作文指导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我常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自我介绍》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如下方法: 1.要抓住重点。

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重点。作文讲评的重点,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全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高年级的学生作文来说,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是,要看思想感情是否健康,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这些问题都属于作文 的基本功训练。如果老师只讲一些原则和列一些条条框框的话,虽然道理你讲对了,但学生不一定有收获,而且还不会运用。

2.要重在鼓励。

学生最爱听鼓励的话。作文讲评,主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全班的共同进步,共同的用功之处,在讲评时热情加以鼓励。对于存在带共性的问题,最好也通过表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使一时没有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一般不要采用把写得不好的作文拿出来当众讲评的方法。表扬鼓励要照顾全面,不要一味表扬少数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苦心与进步。还要特别注意发现比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当众加以表扬。要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的地方被老师发现了,提到了,体会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盼望下次作文能写得更好。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作文讲评不能是老师讲学生听。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讲写得好的作文还是讲写得较差的作文,老师不能简单地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自己看出问题,自己推敲出结果来。学生谈的体会和感受,只要没有错误都要给予尊重,因为那都是反映的学生各自的认识和收获,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就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积极性,这样在讲评课上的收获就是自己真正感受到的。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所以我们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为他们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尝试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让学生自办小报——《语文知识报》《文学萌芽报》《环保知识报》。自创活动——建立“红领巾广播站”、成立“春芽文学社”。这些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大胆想象,无论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展示。我们还尝试让学生设计未来的学校:他们认为未来学校的操场可以升降,教室可以旋转,黑板可以透视,书桌可以监控„„在他们眼里,大千世界,变换莫测,无所不能。正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再如六年级有一篇习作训练《„„我想对您说》,学生倾诉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老师同学爸爸妈妈,而是把视角转向了李洪志、本拉登、李登辉、萨达姆、布什„„他们想说的内容可想而知。这样通过学生用富有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个性的心灵去感受,最终形成 了富有个性的习作。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张扬了个性,又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品味了人生。那么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活生生有个性的、有思想的人,这也正是我们构建“体验作文”体系的真谛所在。

总之,在我们普文小学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怕写作文,绝大多数老师怕教作文,师生都希望找到一种 “点石成金”的写作捷径,其实,那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教师要善于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探索出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利用好农村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竭智尽力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的放矢地开展好作文教学工作,让学生体验希望、体验成功。在课改浪潮下只要我们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云南教育 》(云南教育出版社)[3].《语文教学之友》(河北新闻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余启端,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6].《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编辑部,山西教育报刊社2003年第八期。

上一篇: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下一篇:中学生写事作文书香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