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02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8篇)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1篇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曾春花

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通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其付涛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做的作品,我必须课前要自己先做出样品。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减少“不可用机器”的出现。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2篇

刘振英

一、学生基本情况:

闽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为使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简单但生动的幻灯片以及网络的应用。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上看,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对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问题都不大,而难在综合应用上;在网络应用方面的问题不大,主要是由于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平时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我校的学生在综合应用方面的弱势特别明显。这一方面与他们平时操作计算机的次数不多、练习不够有关,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校在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或不足。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了解,教会学生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方法,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的安全意识;

2.通过对多媒体概念的认识,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多媒体和多媒体电脑,不要把这三个字存于模糊的概念中;同时学会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视频的播放和声音的录制;

3.通过对FrontPage这一简单网页制作软件的学习,让学生对网页制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学习结束时,能使用它进行简单的个人网站的设计和搭建。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

1.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了解与防范;

2.了解什么是多媒体和多媒体电脑;

3.学会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视频的播放和声音的录制;

4.对网页制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能使用它进行简单的个人网站的设计和搭建。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2.学会使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视频的播放和声音的录制;

3.使用FrontPage进行简单的个人网站的设计和搭建。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做好“培优补差”工作,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伙伴等形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效;通过兴趣小组,培养优秀学生;

3.对有条件、有兴趣的学生,可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在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3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2页的《数字与信息》。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聋生实际, 本课教学在网络平台上进行, 分两课时完成,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字与信息的关系, 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 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尝试应用数字对信息进行处理, 培养其收集信息、选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尝试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 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创建“数字与信息”的专题学习网站。专题网站地址:61.177.200.130。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老师请大家看一幅图, 这台MP3是陈老师在商场里看到的, 同时我还发现MP3旁边有张标签, 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 (显示课件)

“大特价”的标签上面还有一些数字, 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做答……

总结:这张标签告诉我们A11型号、容量128兆的MP3, 原价149元, 现价119元。这就是数字给我们带来的信息。 (板书:数字与信息)

[说明]华罗庚曾经说过,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数字与信息”是比较抽象的,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日常生活中“商场大特价”的标签引入, 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 网上交流

1.比较两幅图片 (火警119、大特价119元) 中数字表示意思的不同, 引出编码以及编码的读法。

小结:数码不但能表示数量多少, 还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

2.出示图片 (110 112 114 117 121 122 12315) 从这些数字编码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有不了解的自己上网查找获取信息, 并通过网络平台交流。

3.引申:还能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吗?

4.思考:这些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了解编码的简洁性。

5.分辨相同数字 (112 121) 所表达的不同信息。揭示编码的规律性。

小结:将数字进行有规则的编码后, 就能准确地表达信息了。

6.了解邮政编码所表达的信息。

(1) 阅读课本或专题网站。

(2) 集体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 解读邮政编码的编排规则。

[说明]我国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曾给广大学生赠言“数学好玩”, 而传统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三角板 (圆规) ”就是数学教师的全部, 这又如何能堪此重负?于是, 在学生面前展示的便是抽象的理论以及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 数学的特性在学生们心目中就是难学、难懂、单调、枯燥, 远离生活, 远离实用,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部分的内容通过课件和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改变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聋生的视觉接受器的优势, 使教材“活”起来。通过比、说、看、查等途径, 使广泛存在于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而常被忽视的“数学”一下子展现在学生面前, “数字与信息”这一看似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有趣。

三、归纳小结, 巩固应用

邮政编码共有6个数字组成, 是按前两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三个数字代表市, 第四个数字代表县级市, 最后两个数字代表乡政的规律排列的。

通过刚才的学习, 大家对邮政编码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 我们去专题网站上去完成几个小练习。

切换到网站, 指导说明, 学生作业。

1.上网查找自己家的邮编。

2.老师这儿有一个邮政编码, 你能找到它具体的地址吗?

3.根据专题网站给的图片, 你能找到它们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吗?

4.去年我们学校有许多同学考上了山东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老师想给他们写封信, 地址有了, 你能根据地址帮老师查到邮政编码吗?

(学生网上作业)

(学生上传作业)

师点评:学生说说自己家的邮政编码各位分别表示什么?点评学生根据邮编查到的具体地址。点评学生根据地址或图片查到的邮政编码。

通过点评作业揭示邮政编码的唯一性。

观看“邮递工作者分检信件和机器分拣信件的录像”, 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

[说明]搭建及时沟通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 解决了常规数学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开阔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扩大了交流的范围, 增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更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个平台上传作业, 并及时展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即时点评, 使得学生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 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拓展应用, 提高能力

浏览专题网站上用数字编码来表达信息的例子。

说说生活见到的用数字编码来表达信息的例子。

用所学的知识给宾馆大楼的房间编号。在专题网站的“练一练”中完成作业。

1.自主练习。

2.上传作业、集体交流。

[说明]学生在专题网站上了解了不同行业编码的编排方法, 获取了大量信息, 丰富了编码的知识, 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拓展应用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形成来源于生活, 提炼于生活, 而知识的学习要回归与生活, 还原与生活。设计为宾馆房间编号这一练习, 旨在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达到技能与知识的双提高。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4篇

1. 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 学习《游园不值》

1. 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 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 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 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 “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 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6) 诗中的“怜”是什么意思呢?记得曾经学过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诗句吗?那里的“怜”指什么?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7) 师小结:理解诗文词义的方法很多,看来利用插图、联系旧知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2. 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 读一读前两句诗,你知道诗题“游园不值”的原因吗?用上“因为……所以……”句式回答。

(2) 诗人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心境?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扫兴啊!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一读前两句诗。

(3) 诗人是乘兴而来,现在要败兴而归了吗?教师引读后两句诗,读后提问:诗人此时心情怎样?

(4) 诗人看到什么而欣喜?仅仅是这一枝红杏让诗人欣喜?再读后两句诗。

(5) 诗的语言是凝练的,要想走进诗中,我们还得学会想象,想象诗外画,诗外音,诗外情。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试想推开这扇柴扉,诗人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学生的思维便闪烁着灵动的光辉。一番再造想象让学生步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3. 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 园中的景美不胜收,岂是这一堵矮墙能关得住的呀!诗人顿时豁然开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把这样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吧!

(2) (多媒体展现美好春光)面对园中美景,现在你就是叶绍翁,谁愿意来吟诵一下这首诗?

【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吟诵诗句,情感有了较深的积淀后,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朗读的展示平台,让他们换位赏读,学生兴趣盎然,整首诗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引入诗题,看图知大意

(1) 这课还有一首杨万里的诗——《宿新市徐公店》,在这首诗里,诗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春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齐读诗题,相机理解“宿”“徐公店”。

(2)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 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看看图,再读读诗文,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篱落()的小径()的树

()的蝴蝶()的菜花()的儿童

(5)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诗文的主要内容:诗人杨万里住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里,那一天,他吃过午饭,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的门外,他看到……

【设计意图】诗句的感情必须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教师应摒弃独白,辅以画面,从诗中找景物,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地把握诗的主旨,领略诗中的风光。

2. 启发想象,吟诵入境

(1) 诗文最后一句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为什么不说“飞入菜花看不清”呢?“清”比“寻”读起来似乎更顺口,为什么诗人要用“寻”呢?(点出了孩童追黄蝶的欢快场景,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

(2) “无处寻”留给我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透过这三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以外的镜头:你仔细看,能看到黄蝶停歇、飞舞,儿童追跑捕蝶的情景;你仔细听,能听到儿童追蝶时的欢叫声、叹息声。展开想象,把这些内容说给同桌听。

(3) 这景、这人,俨然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图画,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

【设计意图】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比较、想象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四、 总结赏析,拓展积累

1. 今天我们学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虽然角度不同,景致不同,但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春之美,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诗。

2. 春色是诗人笔下生生不息的主题,来读读这些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设计意图】课内外整合,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通过诵读既可以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又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5篇

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担任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个人教学博客,这有利于同行同事间的交流和学习,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这大大有利于我教学的提高和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

为了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在今后的工作我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

2、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6篇

1、知识的迁移也需要复习

幻灯片的学习是新知识,但是因为和Word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较的教学方式是很适合本课教学的。在这里,其实需要的就是学生知识迁移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艺术字的使用还算熟悉,但是,遇到插入图片,却有点无从下手。回想一下,距离去年学习Word中艺术字和插入图片的知识,少说也有三四个月了,学生忘记了也是很正常的事,而我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知识迁移的本领很重要,但是在迁移之前,我想,还是应该先让学生复习、巩固一下旧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迁移。

2、抓住听课率,不做低效教学

一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真的是一件让学生特别期待的事,于是,每次课上总会出现那么一些孩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我在上面讲,下面就按耐不住玩,结果,听了前面不知道后面,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怎样让学生停下手中的工作,来认真听讲,提高听课率呢?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广播教学,也就是通过教师机控制学生电脑来讲解演示重要信息。虽然,广播教学能让学生接受知识,但是,学生都是非常不喜欢这种被控制的感觉,因此,这种方式不能用得过多。我想,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提高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有效性才是最最重要的吧!

3、技术是为了应用而服务

本课的综合任务是制作一份童话故事会的背景PPT。学生通过插入图片都完成了背景的制作,只是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要加上故事的标题以及讲故事学生的姓名。课后,李老师提出来,虽然我们这堂课学习的是对幻灯片的初步认识,以插入图片为主,但是,既然是做故事会的背景PPT,就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告诉学生幻灯片在这里的作用,以及此类幻灯片需要告知观众的信息等。是啊,学习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还有这些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

4、分层教学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

分层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实非常大。但是,我在本课教学中所设计的三种级别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原意当然是希望大家都能完成任务,让水平相对弱的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而电脑高手们可以挑战下难度稍微高点的任务。不过,我不得不承认,我还不够了解这些孩子,孩子们大都好胜心强,有三种级别可以选择,大家大都选择了高级任务,不论自己是不是真的完得成。结果,可想而知了。仔细一想,其实这样的分层设计确实没太大的实际意义。以后应该多考虑一下孩子们的心理,更合理地运用分层教学。

5、让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7篇

纵观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如下:

1、学生忘记用户名和密码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无法正常登录邮箱,这说明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安全和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邮箱安全的重要性。其余的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虽然在申请时再三强调密码的重要性,但还是有同学疏忽了,只能让这部分同学在家里完成任务。所以,网络安全还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中之重。

2、虽然部分同学正常登录了邮箱,但是在写的过程中对于邮箱地址的填写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如@号的输入,中英文的切换还有就是服务器地址输入有误,从而造成了发送邮件失败,这也就说明了邮箱格式的重要性,从而再次强调邮箱的格式:用户名+@+服务器地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今后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了解学生的学情,设立情境预设,有备无患。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8篇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 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课前准备:1.歌曲《为了谁》的磁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2.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

教学过程:

(一) 情感铺垫, 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歌曲《为了谁》, 声音渐低。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那么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 借助音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渲染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震撼, 让他们迅速走进文本中, 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多读几遍, 边读边思考, 课文围绕大江保卫战主要写了哪几件事。⒉检查初读效果。分组出示词语朗读。指名读、齐读。请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 精读感悟, 深入理解。

画面一:危急险情。播放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能读懂些什么?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洪水的大、猛、灾情严重?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出示第1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 朝着大江挺进。理解“日夜兼程”。指导朗读。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画面二:抢险护堤。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文中的子弟兵是怎样保住大堤的。用“——”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再读一读。学生默读, 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用好课后练习题, 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 拿着笔批注式的阅读, 是阅读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这就加深了阅读理解的程度, 学生思维也更加深刻。]

全班学生交流:

预设板块一:了解子弟兵救援神速。出示: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出现了。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读句子思考后交流。练读、指名读。

预设板块二:体会官兵们奋不顾身。出示: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 保住大堤!”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段鲜活的文字, 你又能从中体会出些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抓住关键词语,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 大堤终于保住了, 此时官兵们怎么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鏖战”。出示战士受伤情况的一组数据。此时, 你想对这些解放军官兵说些什么?播放抢险录像。你们面对可敬可亲的子弟兵, 又想说些什么?出示: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预设板块三:感悟战士的乐观情怀。此时, 子弟兵已全然不顾,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 保住大堤!”听, 狂风更加呼啸;看, 暴雨更加猛烈;望, 巨浪更加翻腾。这时的战士们怎么样?让我们一起高喊——出示: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谁能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读, 学生评价。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 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齐读)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 大堤保住了, 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学到这儿, 我想大家都能读懂这句话。出示:风声雨声涛声, 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 水水相融。请联系上下文读读这句话, 与同桌交流一下。指名回答。战士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设计意图:重视朗读的训练, 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深情朗读, 读出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 回顾歌曲, 升华情感。

《为了谁》背景音乐起。同学们, 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 用自己顽强的意志, 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 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设计意图:课始, 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文本, 为学习本课铺垫情感。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后, 在音乐中情感得到升华, 更深入地理解了子弟兵全然不顾护住大堤到底为了谁?]

(五) 指导写字, 反馈评价。

出示生字:“兼、赛、崩、扛”。⒈分析字形。⒉教师范写。⒊学生调整写字姿势。⒋学生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⒌写字展示, 及时反馈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识记字形, 掌握汉字的结构, 体会汉字的优美, 进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 课后作业。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9篇

[摘 要] 《桥》这篇课文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设计;随文蓄势;借势入境;融境释义

《桥》这篇课文以山洪暴发的情势为线索,紧扣“桥”的人文内涵,以迅猛的暴雨,狂飙的山洪,窄窄的木桥为事态场景。以人群惊慌地过桥为情境,抓住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脱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最后以老支书与儿子的牺牲为结局。故事题义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课文在表达手法上巧妙地在场景渲染中蓄势,在人物对比中塑造,在事态叙述中设伏,体现出势、境、情的统一。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以读为主线,以联想为主导,以体验为主轴,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建随势而就,顺境而生,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一、在随文蓄势中感知课文

根据各种因素的相互影響在语言铺陈中随文蓄势,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层层渲染中再现危急,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又为后面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富有情境感的背景。《桥》一文的前五个自然段中紧扣“危急”,从雨势之大、山洪之猛、人群之慌、桥窄之危四个角度进行蓄势。“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造成“百多号人你拥我挤的疯狂与惊慌”。在山洪狂飙与人群惊慌之下,一句“窄窄的木桥”为危机埋下伏笔。形成危机相叠,势势相逼的场面,勾勒出危机四伏的客观环境。这种危急之势的铺陈与积蓄,在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时,又生动地烘托出老支书的坚毅、镇定、果敢的形象,体现出客观描述与主观烘托的统一。教学中,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遵循课文由远及近的叙述顺序,围绕危急之势,紧扣关键词、句,抓住雨势之大、水势之猛、慌势之乱、窄桥之危,让学生在初读中读懂文意,把握突发事件的形成要素。让学生在扣词扣句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再读,读出画面。眼中有画,心可入境。在学生对语言描述的情境获得危急感悟的同时,进行再品读,采用多样化与个性的朗读,运用气息控制、节奏与声调变化等朗读方法的指导,品味中读出暴雨、洪水交织的声势感,读出事态发展的紧迫感,读出人群在灾难逼近时的恐慌感。依势推进,层层渲染,顺势而入,在朗读声中外化紧张之态,再现危急之势。

二、在借势入境中塑活形象

故事场景不仅仅是为了点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在追求表达手法的主观需要。人物传神的表情、语言、动作描写蕴含着人物鲜活的个性,只有在情境的烘托与渲染中去解读人物,才能让文学表现的人物个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复活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文章在描述老支书指挥群众时,着力从他的凝重和愤怒表情、不容置辩的话语、果敢有力的动作三方面,集中笔墨围绕老支书的鲜活个性,进行形象化的精神刻画,语言简洁明快,巧妙把老支书的鲜活个性与闪亮的党性浓缩在“他,像一座山”的形象化描述中。教学中,紧扣“他,像一座山”,联系人群之慌的情境,结合“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乱哄哄的人群……”的慌乱情势,从老支书站立桥头的姿势与神情中读懂老支书像大山一样无畏、沉稳的个性与党性;联系水势之猛的情境,结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的情境渲染,从他指挥人群过桥时的嘶哑喊话与冷冷的反驳中,读懂他像大山一样无私而博大的胸襟与党性;联系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势,结合“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的紧迫情势,从他把儿子从人群中揪出的动作读懂他像大山一样威严而深沉的父性与党性。让学生在情境与情势中,从人物个性入手,读中联系情境,读中联想情势,读中人物比较,读中揣摩心理,把人物话语的焦虑与果断,人物神情的凝重与威严,人物动作的迅捷与有力等形象要素读活,由外向内,点滴积蓄,层层塑造,从感受人物形象走向感悟人物境界,从感受人物个性走向感悟人物党性,多维度地感悟“他,像一座大山”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复活的人物个性,体验出人物崇高的党性光芒,也为下一环节的融境释“桥”之义奠定基础。

三、在融境释义中升华内涵

象征是作家运用形象化的事物对情、义、理等抽象化的人文内涵进行形象化的诠释。如何在形象与抽象之间建立链接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感悟人文抽象,实现顺理而明义,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桥》这篇课文依托“桥”这一形象化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巧妙地借助老支书临危赴难、舍生取义的党员形象,构建出党与群众的生命之桥、联系之桥。由于“桥”的象征意义深刻,五年级学生缺乏对象征手法的感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上从“窄窄的木桥”过渡到老支书用生命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设“生命之桥”,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运用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后形成对老支书的崇敬之心,直接碰撞悲壮性的结局——“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引发学生对老支书牺牲的悲痛之情,顺势创设问题:“群众成功脱险了,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却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在危难时刻,是什么让老支书选择群众,放弃了自己和儿子逃生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和自己的阅读感悟畅所欲言。老师以“责任”作链接点,从老支书的选择代表党的选择,他的责任就是党的责任这一角度,顺势引导,实现老支书与党的结合。学生明白老支书代表着党形象之后,再次整合文中的句子,形成“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一背景描述,以桥的不同意义作链接,再次创设问题: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窄窄的木桥轰然倒塌,但是另一座桥却在群众的心中高高架起。那么,群众心中的桥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激励学生再度思考。老师根据学生的感悟随机点拨、归纳,自然而然地从“窄窄的桥”过渡为视责任如泰山的“生命之桥”、党联系群众的“精神之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感悟。依托感悟,抓住“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的结尾,老师运用课堂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如“为了群众,老支书永远离开了他们。如果你们是前来祭奠老支书的群众,此时此刻,你们定是泪流满面,百感交集,那么又会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呢?”用写出群众的心里话作为小练笔,升华内涵,外化情感,实现读写结合。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设计时尊重文本,遵循作者的作品立意与表述方式,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10篇

本节课,从常规习惯着手,兼顾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不断发现的过程;设计的任务充满挑战性,引导学生敢于大胆猜测、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竞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师预设的教学意图——掌握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同时,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布置小组竞赛时,有的学生急于动手,倾听的习惯有待培养,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完成比赛;在时间的调控上,把握得不太合理,学生自读教材的能力稍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提炼信息,使得该环节运作时间稍长,影响后面的进度;小组活动时,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合作意识有待增强。这些都将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11篇

本课主要教授学生运用"光影魔术手”软件的自由拼图功能制作图文并茂的海报。这节课操作技能较为简单,准确来说这一单元的每一课都不难,都适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在前几节课中,我并不敢完全放手让孩子探索,而是有针对性的选择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授本课时,我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运用翻转课堂新模式。首先带领学生分析海报制作的要素,然后明确两个任务“拼图”及“添加文字”,告诉学生所有的操作技巧都是在书上,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某个点总是操作不好可寻求同组或者老师的帮忙。在自主学习中,我鼓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就应多操作、多探究。

其次,本课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外,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海报构成素材较为简单,即为图片及文字。图片和文字布局在背景的何位置,图片之间如何排版,大小设置多少更为适宜,文字颜色的选择等都需要合理设计才能制作出具有美感的海报。针对这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直接语言描述则空洞乏味。因此,我借助上届学生的作品在操作前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优缺点,通过作业直观展示及教师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最后的展示环节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来的海报都比较有特点,让我心情愉悦了一整天。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12篇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富有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避免空洞繁琐的讲解,将操作技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对于学生而言,将教学目标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在任务中学习”是我这堂课设计的核心。从一开始的“如何是自我介绍更有个性”探索如何利用背景等工具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到“插入新幻灯片使自我介绍更丰富”激起学生为自己的作品添加更丰富内容,以及后来的“添加自己的作品让自我介绍更个性”这些环节,我始终将操作方法简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己找任务的理念,这一理念是我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该做的,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之处,这种设计理论,对课堂的动态生成体现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师的预设为主,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为主,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那这种教学方法也是无从下手的。

上述任务的设立,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具体的实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动画设计”这个环节,当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当学生发现自己的作品也能动起来时,那此起彼伏地响起在教室里的欢呼声,那满脸惊讶、欣喜、兴奋、激动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如果这些问题不是靠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去解决,学生会有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吗?学生会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吗?他们的探索欲望会强烈吗?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13篇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片段。

(二)体会下雨时,孩子们、大人们在雨水中洗澡的快乐和缺水的艰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四、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雨中洗澡的快乐”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五、教学过程

重点介绍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阅读了这篇课文,生字词会写了吗?打开默写本,听写词语:勺,膝。

2.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二)初步感知。

1.是呀,作者的家乡是一个缺水的地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他的家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和你的经历对照一下,想一想,并把你的感想写在书上。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感受。

2.刚才边读边思,边思边记,现在,谁说说课文那句话让我们体会最深,并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 围绕这句话作者写了哪些事例?重点写了哪两个事例?

先写为了一担水,要到“十公里之外”“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再写下雨时人们用雨水洗澡;然后写骄阳无雨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解暑纳凉的情景。重点写后两个事例。

4. 因此,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1)生读。

(2)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3)再读。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因为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分男女生读。

5. 全班齐读。

6. 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你愿意呆在那里吗?为什么呢?

板书:苦。

(三)品味细节。

1.感受雨中洗澡的痛快。

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请同学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问题。

生默读。

★人们对水很渴望、期盼。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师: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

★下雨天可以储水。

★下雨天可以洗澡。

★下雨天可以喝到水。

……

【精品“水窖”】

“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指名读句子,教师相机询问。

(1)什么叫“储水”?

★储水就是将水存起来。

(2)为什么要储水?

★因为这里太缺水了,有水赶快存起来,不然很长时间就没水了。

★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师:带着你现在的理解读好这段话。

(3)“家家户户”,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建水窖的人家多,都要靠水窖的水生活。

师:是啊,水是生命之源,而水窖则成了村民们的命根子,让我们用朗读出处水窖的珍贵。

【细析“孩子洗澡”】

下雨天可以储水,还可以洗澡。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一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指生读)

(1)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哪一词、哪一句你印象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痛痛快快”印象最深,像我们每天都可以洗澡,而他们却只有等下雨天的时候,再说肯定下雨的日子比较少,要不然就不会建水窖了。

师:你联系了前面的“水窖”理解得真透彻。老师奖励你再读读这句话!

★“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给我们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印象最深,感觉他们在雨中洗澡很快乐、尽兴。

师:能读出他们的快乐吗?(生激情读)

★“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印象最深,感觉他们就像沙漠中遇到了绿洲一样,尽情地吮吸着!

师:你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吮吸”。让我们跟随作者张大嘴巴,感受水的润泽,读!

【精析“大人洗澡”】

(1)过渡:孩子们这么开心快乐,那大人们呢?

(2)出示“然后大人们也加入到了洗澡的行列里来,只是他们远没有我们这样的无遮无挡———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3)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同样快乐,雨水消除了他们一天的辛劳。

★他们虽没有像孩子一样光溜溜的,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呢!

师:是啊,大人、孩子们在下雨天是多么快乐,(板书:乐)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期盼和渴望,对水的一份发自内心的珍爱!但这快乐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里常年缺水!

★意味着这里条件很苦!

★意味着洗澡成了孩子们的奢望!

……

是啊,让我们用朗读来体会这份快乐而又酸涩的幸福吧,全段读。

2.感受一勺水洗澡的美妙体验。

(1)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缺水之苦?

指名说:“风干”“更加珍贵”、“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盼望”。

(风干———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研读,理解水的珍贵。

(课件出示)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水需要储藏在水窖是因为———

锁水窖的钥匙能象征权威是因为———

它又能象征幸福和痛快也是因为———

(水,在这里———太珍贵了!)

(3)快速找出描写母亲为我洗澡的句子。

(4)朗读、品味妈妈的动作和“我们”的感受。

(5)师朗读这一段。(课文片断内容改成诗歌)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

滑过了

我们的脸

像一条小溪流,

……

(6)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1) 生思考:如果你是四兄弟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2) 指名说感受,并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一读吗?谁还想读读?我们一起来读吧!

练习:“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还像……流到……流到……我听得到……我感觉得到……”。

(“再想一想”“别紧张,慢慢来!”“你们一定行的!”)

(“要我说呀,它像一壶琼浆玉液,那可是王母娘娘蟠桃会上档次最高的酒!”)

★“老师,我觉得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还像妈妈的乳汁,流到我们的身体里,流进我们的心田,我听得到每个细胞快乐的呐喊声,我感觉到每个骨节在生长!”

(7)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洗澡的美妙体验,也让我们感到了———生齐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8)你们看,这四兄弟洗澡洗得多舒服、多痛快呀!当母亲锁上水窖时,看到他们这么快乐,笑着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9)(课件出示)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母亲说,你们真是饿坏了。”怎么理解?

师:一个饿字写出了水的珍贵,水对生命的不可缺。

齐读: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10)咦,母亲是不是糊涂了,怎么把“渴”说成“饿”了呢?指名说。

是啊,他们真的饿坏了!可见———(引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四)课堂拓展。

同学们,水是个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也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在本文作者马朝虎的眼中,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从文中的字里行间里,我们感受到的是那里的人民因缺水生活过得十分艰苦,感受到的是他们因下雨而兴奋、快乐奔跑的情景,水,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多么的珍贵呀!

总结:是啊,缺水的日子太苦了!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吧!

(五)课外延伸。

小调查:

1.缺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与威胁?

2.生活中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第14篇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下面我们就做一个小游戏。

出示方法与规则:请两个小组选出代表上台,下面的同学比划图形,谁猜得多那组就获胜。(多媒体展示)

游戏结束,刚才的小游戏获胜的是哪个组?好,咱们比一比后面的环节哪个小组能获胜。有没有信心?

刚才游戏中出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再加上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图形叫做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评析】教师从游戏入手,在游戏中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小组探究,体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认识面、棱、顶点。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都不陌生.现在,举起你手中的长方体,(环视)闭上眼睛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滑滑的,有面。

师:刚才有同学说,有“面”真棒!你知道什么是面吗?(老师摸一摸,告诉同学什么是面。)(教师板书:面)

师: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

生:有边,有点硌手

师:真棒!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一条边,这条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还有什么?

生:这里尖尖的。

师:这里是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评析】通过自己动手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建立面、棱、顶点的概念。

2、小组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你想知道他们各部分的奥秘吗?好,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完成“合作探究”第一部分—活动一。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利用课件总结。

面: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棱:长方体有12条棱,每相对的4条棱相等。

顶点:有8个顶点。

【评析】学生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新知,体验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师通过多媒体验证学生的认识,学生能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顺利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问:看这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相交于同一顶点的棱有几条?指出这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现在,把手中的长方体平放在桌子上,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它的长、宽、高。

哪个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一下!

展示:同一个长方体,摆放位置不同,长、宽、高不同,

指出:平放在桌上的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中,垂直于桌面的棱的长度叫做高,其余两条长的为长,短的叫宽.

4、小组探究正方体特征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探究长方体特点的方法研究正方体的特点,完成“合作探究”第二部分—活动二:

小组展示并根据提示完成板书。

师小结。

出示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动画。

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的长方体相比长、宽、高有什么变化?

生:长、宽、高相等,长方体变成了正方体。

师:那说明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评析】利用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一下黑板,你能根据板书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通过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觉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呢?

三、达标检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自主练习第2题

2、课外实践:思考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评析】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自我反思,体验收获的快乐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15篇

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对信息的传播方式有所了解,对信息传播的发展变化较干兴趣。本节课,就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的传递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2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学生探究、质疑、发现、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同时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3教学反思:

学生对LOGO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LOGO语言的使用技能,对LOGO语言很感兴趣,本节课,就从学生的已知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掌握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并通过命令画出规定直径的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4教学反思:

还是从学生的已知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很快地掌握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并通过命令画出弧,能开动脑筋,通过角度的改变,将弧线组合成荷花,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5教学反思:

学生对LOGO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LOGO语言的使用技能,对LOGO语言很感兴趣,本节课,就从学生的已知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掌握LOGO语言的中定义带变量的过程方法,并通过调用带变量的过程来完成图形,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6教学反思:

学生对LOGO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LOGO语言的使用技能,对LOGO语言很感兴趣,本节课,就从学生的已知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进一步掌握LOGO语言命令,并开动脑筋通过命令画出各种图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16篇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在本期继续担任五年级信息技术课,其中五年级2个班,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教学学生制作简单网页的操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2、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职能,整合学科教学。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第17篇

张玉秀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能力与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不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文件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结合powerpoint办公软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本期教材学校选用的是四川省教育科学出版社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本册教材具有结构编排合理,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符合新课程标准对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从网络获取知识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期五年级对互联网的了解和使用的程度不会相同,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机房具备对互联网授课的条件,全部课时可安排在机房授课。本期所授的网络基础知识部分教学内容丰富,趣味性较强,但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要注意选取让学生浏览的网站内容的健康程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及网络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

1、IE浏览器的使用。

2、能使用网络聊天工具QQ。

3、利用BBS在网上发布信息。

4、巩固掌握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进一步巩固掌握powerpoint软件的文字输入、编辑、存取、文字和段落格式的设置、特殊符号的插入、图片的插入和修改,绘制简单的图形等。

能力与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不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文件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结合powerpoint办公软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应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措施

信息技术教学五注意 第18篇

信息技术教学已从单纯的教技术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以前上信息技术课时,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一手包办,导致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一遇到故障就束手无策。所以我一接手这门课就培养学生自己开电脑的能力。开始如果学生无法启动电脑,我就和学生一起分析计算机会出现什么毛病,从插座、电源到电源线,再从排除硬件故障到分析软件故障,促使学生逐步掌握了简单的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充分利用软件的“帮助系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找菜单、找帮助,学会学习方法。开始学生学习很困难,但后来大多数学生学会了用“帮助”自学。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可能会比较费力,但学生得到的会更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其受益终身。

二、注意优化理论课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理论课的作用。上好理论课可以为上机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学生只有夯实理论基础,才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1. 重视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要结合典型事例,结合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比如在讲“信息传递”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放一些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影片,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 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

由于课时不多,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应根据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是用已学过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的内容,具有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

3. 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己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比如在教授“文件夹的操作”时对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简单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说一说是如何操作的,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鼓励他们到计算机上去操作,最后教师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课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三、注意与其它学科整合,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之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由于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它教学媒体的显著特点是交互性,因此,它能及时反馈,实现师生间双向交流。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新的各类知识,为学生的探索和想象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进行课程整合应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心和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与其它学科整合,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注意及时对硬、软件进行维护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五、注意搞好延续教学,注重成果评价

上一篇:护理人员三基下一篇:的早安心语句子正能量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