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两句读书的名言警句

2024-09-03

写两句读书的名言警句(精选8篇)

写两句读书的名言警句 第1篇

1) 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威尔逊

2)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3)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5)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6)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7)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8)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9)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0)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1)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2)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写两句读书的名言警句 第2篇

2) 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谚语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韩愈

4)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6)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7)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8)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孙中山

9)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培根

10)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1)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2)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4)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15)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欧阳修

16)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17)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18)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19)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被我们误解的名言警句 第3篇

这句话长期出现在语文教材上, 目的是为了宣扬努力的可贵。可其实, 我们都一直误解了爱迪生的原意。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无奸不成商。”——古代词

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 叫“无奸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 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 还要再多舀上一些, 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 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 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 “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在今天, 这名诗已经成为形容老师一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感人奉献的经典名句。可其实这句诗的原出处, 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却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丝方尽的“丝”与相思的“思”同音, 比喻为爱相思流泪, 至死不干。

“无毒不丈夫。”——古代词

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 其实是“量小非君子, 无度不丈夫”的讹传。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 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 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

识时务者为俊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对两句传统书法名言的新思考 第4篇

一、关于“书为心画”

西汉杨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法言》)他提出的“书,心画也”这一命题,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在中国美学史和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命题后来演化为“书为心画”。“书”我们仅取“书法”一义讨论,暂忽略“文学”或“书籍”等后世学者指出的可能歧义。“心”可指心理、心绪、心情,也可指思想、性格、气质等。“画”主要指传神、摹写、表现等。叶秀山说:“书法是表现型的艺术,书家有一种内在的‘意思要表现出来。”(《书法美学引论》)综合来看,“书为心画”体现的是书法创作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这也正是陈振濂所说的“当主体把自己的心绪和情感投射到艺术形式客体之上时,他是在把形式变成主体的客体”(《书法美学通论》)。

历史上,对“书为心画”的阐发最有影响的主要是“书如其人”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书概》)“这种‘书如其人的命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得到阐发。一是性格决定论,二是人品决定论”。前者认为“由于人之性格气质具有不同的个性,因而书法便呈现不同的意境风貌”,而后者强调由人品判断书品乃至由书品推测人品,人品低劣,则书品不高;书品不高,其人品也不会好到哪里。“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伦理化、道德化倾向”(宋民《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其思维逻辑序列就是从“心正则笔正”(柳公权)到“人正则书正”(项穆),忽视了书法艺术(客体)的特殊审美属性,也完全抹杀了“天分与学养”在学书过程中的依附功能。以此推论,学好书法的秘诀就是修炼好主流意识形态推崇的道德标准即可。那样,一切技法、审美理论的探讨都将是空话。

与“书,心画也”观点相对,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出了“书,形学也”的命题,试图从“线条”这一纯粹造型艺术角度去诠释书法的本质。季伏昆先生指出,“心”与“形”不可分割,“形”“心”相合,有“形”有“意”,才是中国之书法艺术(《中国书论辑要》),这很有见地。

无独有偶,唐代张怀璀提出“书者,法象也”(《六体书论》)这一命题,与上述“书,心画也”和“书,形学也”又不相同,区分一下,则可以更好的理解“书为心画”。

“书者,法象也”是指通过观察、感悟、取法大干世界万事万物的形象、气势、神韵、规律,从而塑造出表现特定审美意味的书法形象。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张怀瓘《书议》),所谓“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璀《书议》)都是这个道理。书法与客观事物有密切联系,“书法艺术以高度概括的方式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象属性,而并不具象地反映事物形象。它反映的,是形象世界中那些带普遍性、规律性、根本性的东西”(尹旭《中国书法美学简史》)。

以上述分析来观照“书,心画也”这一命题,我们会有如下体认:

首先,当书法线条未落实到书写材料上时,“心画”就类似于苏轼论文与可画竹之胸有成竹,也就是心中有了“书象”的积累。这“书象”可以是内心的思想、情致,还可能是对自然万物的抽象概括,“‘生动的审美意味使书法形象与具体的生命物象建立了暗示、联想的审美关系。对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审美物象的联想式意味摹状,使书法获得了概括而丰富的审美内涵”(宋民《书法美的探索》)。其次,当书法线条倾注到书写材料上以后,就完成了一个“时序性的定向连续空间”造型(同上书)。而康有为的“书,形学也”则只看到了一个静态的空间的线条“结果”,忽视了动态的时间的线条“运动”。最后,艺术的重要功能在于交流,从而获得情感共鸣。而中国古代书法美学主要注重书法的“自娱”式的修身养性(宋民《中国古代书法美学》),是“向内”的(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因此,“书,心画也”这一命题是将“欣赏主体”排除在外的,换句话说,前面探讨的古代“书如其人”观也完全站在“创作主体”角度,完全没有涉及今日“接受美学”所说的二度创作问题。实际上,一次复杂的艺术活动,是不可能由创作主体一次性完成的,必须附带欣赏主体的加工创作,所谓“作者死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都是这个意思。

综上,“书,心画也”侧重于表现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与后世韩愈的“抒情说”相近,这说明艺术创作之本来动机;“书,形学也”侧重于书法的静态的空间线条造型描述,这涉及书法的根本因素,今日现代派之“反书法”,最根本的就是要抛弃汉字形体,早已离弃了书法本身,只能算前卫艺术之一种;而“书者,法象也”则侧重于感悟、取法客观世界万事万物,从而熔铸意法结合的书法形象。

二、关于“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

苏轼《论书》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革,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这里,“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强调的是学书入门以正书为基础,基础扎实了,才能学习行草。对当代书法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而言,先学正书还是先学行草,是入门第一步就面临的选择。

我们先看历史上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唐代张敬玄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书则》)他认为先学正楷不会颠倒学书次序,否则,如果学好了行草书体,再学正楷,就困难了。宋代蔡襄认为:“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论书》)以上几家多主张学书从当代正书系统入手。

笔者无意对古代真书、楷书、正书、隶书、八分等称谓作详细区分,统以今天学术界通行说法,即正书主要包括楷书(唐楷、魏碑)、篆书(大、小篆)、隶书3种书体——入手。

在正书学习系统中,楷与篆隶孰先孰后入手,人们有不同看法。在古代有主张从篆隶入手的,如元代郝经在《叙书》中说:“凡学书须学篆隶,识其笔意,然后为楷,则字画高古不凡矣。”这里已经明显提出了在正书中先篆隶后楷书的观点,而且突出“高古”的审美取向。与此相反,明代丰坊却认为:“学书之序,必先楷法……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童学书程》,转引自《中国书论辑要》)这里面很有意思,一方面,“先楷后篆”的说法与从古至今“楷书是一切书体的基础”之因袭成见相同;另一方面,“先篆后隶”又切合从古至今“取法乎上,追本溯源”的书论传统。近代李瑞清说:“书法虽小道,必从植其本始。学书之从篆入,犹为学之必自经始。”(《跋自临散氏盘》)李叔同观点与他相近,“学书须由篆字下手,每日至少要写五百字,再学隶书,楷书,草书”(《弘一法师》),这是典型的“追本溯源”说。高二适也主张“先隶后楷”,他说:“先习汉隶,次即唐楷;两相联结,字有光彩。”(《题(晋唐小楷)》)然而同高二适一样以草书名世的林散之却认为“书法先正楷、行书而后篆隶”(《林散之研究》,见《中国书论辑要》)。

综上诸家论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先学正书(包括楷书、隶书、篆书等)后学行草。第二,正书与行草不可兼学,甚至必须先精通正书然后再学行草。第三,如果先学行草书,那么学好以后再学正书就很难了,比如上述张敬玄的观点。第四,在正书中,还有主张先学好一种正书,再学另一种正书的,如丰坊观点即是。

笔者不想妄加评说上述有争议的话题,只想在上述观点之外另提点个人思考:第一,正书与行草能否兼修的问题。清代陈亦禧说:“正、隶之法,当与行、草兼学也。手势正在拘除之际,得行、草以扩充运动之,则宽转矣。若独作正、隶,精工虽称擅场,终非至处。吾以此路指人,亦前辈所未发。”(《绿阴亭集》)这倒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思路。第二,在对待入门书体何为先后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别开学书的基本的实际的条件和最终的目标,换句话说,不考虑学书者为谁或者学书动机为何,必然是隔靴搔痒。如学书年龄偏大,特别是退休的老年人,未必非得先学正书,后学行草,因为老年人学书,大多为修身养性,本不想成为什么书法大师,大可不必“十年正书”底子打好后再学“二十年行草”。再如师承条件。如果书法教师擅长隶书,学书者偏要学楷书,就有点强人所难,也于己无益。倘若自学,手头只有楷书而无隶书字帖,大可自学楷书。同样,即使两种碑帖都有,还有一个拓片是否清晰,毛笔是否适合书写该书体的问题。以我浅见,各类书体中,对毛笔质量依赖程度最高的是唐楷的中、小楷。又如学书兴趣与学书年限。如果对书法只有三天热度,那再正确的入门书体也没有用;如果有志于“成家立业”,舍得吃苦,不怕走弯路,那么直接上手就狂草,胡乱划拉三年五载的再从头学楷书几十年,也未必就学不好楷书,没准还是书坛高手。我始终坚信行草书在对初学书法者的兴趣培养上功不可没。不难推测,有很多火热的书法青年,正是在楷书《多宝塔》等碑帖中熬尽了最后一点兴趣,最终放弃书法学习。又如“五体俱精”与专精一体的问题。如果是中小学生,应试教育繁重,能写一手工整、美观、流畅的行楷字体就不错了,不必学什么甲金篆隶,章今狂草的;如果是立志于甲骨金文,那大可直接去练,不要相信什么“不会楷书其他都学不好”的说法,说到底,楷书笔法确实丰富,那又怎样?无非是叫学书人少走弯路,一劳永逸等等。我的观点是,篆书系统的书体会因为楷书的介入而难以高古。还是沈尹默说得达观:“先篆隶,后楷,固然可以,先楷后篆隶亦无不可,孰先孰后,似乎不必拘泥。”(《学书丛话》)

写两句诚信的名言 第5篇

2) 凡人立于天地间,遇事必当之以“诚”,而后人始信其为人,乃得有为人之价值。尚诈术者,何能立名建业。——吕鹏搏

3) 信用是一种现代社会无法或缺的个人无形资产。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我们的自律心态和自身的道德力量。——何智勇

4)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

5)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力中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6)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7) 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西塞罗

8) 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9)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

10)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瓦·阿扎耶夫

11)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契诃夫

12)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13)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14)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薛敬轩

15) 甚至上帝也助诚实勇敢者一臂之力。——米南德

16)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17)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哈伯特

18) 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19)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写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第6篇

2) 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鲁迅

3)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4) 时间带走一切,长年累月会把你的名字外貌性格命运都改变。 柏拉图

5) 时间不是金钱,不是任何可以失而复得的物质。你一旦把它轻易失去,它就永远同你无情的分别。最可怕的事情是:它离开你时,还从你身上窃去了最珍贵的财产——青春和生命! 箴言

6) 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生命,然而珍惜光阴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卢瑟·伯班克

7) 时间,你不开拓它,它就悄悄长出青苔,爬上你生命的庭院,把你一生掩埋。 格言

8)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

9)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10) 一日无二晨,时间不重临。 谚语

11) 一切利己的生活,自——以时间来衡量生命。爱,则无所不为;过于自爱,则一无所为。 吕坤

12) 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 马克思

13) 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马克思

14)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马克思

写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第7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徐特立

4)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王贞白

5) 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6)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唐·孟浩然

7)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唐·李峤

8)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唐·刘禹锡

9)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伊朗

10)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伊朗

11)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布封

12)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13) 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徐特立

14)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写两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第8篇

2) 起早外出的跛子追不上。——日本

3)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4) 时间像弹簧,可以缩短也可以拉长。——柬埔寨

5) 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6) 光阴潮汐不等人。——缅甸

7) 光阴有脚当珍惜,书田无税应勤耕。

8)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9) 时间待人是平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

10) 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李大钊

11) 时间比理性创造出更多的皈依者。——汤姆·潘恩

12) ”年“教给我们许多”日“不懂的东西。——爱默生

13) 时间是审查一切罪犯的最老练的法官。——莎士比亚

14)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培根

15)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培根

16) 时间能使隐藏的事物显露,也能使灿烂夺目的东西黯然无光。——意大利

17)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18)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19)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上一篇:关于高考专家指导:北京考生填报志愿后做什么?下一篇:2020质量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