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武术课教学评价

2024-06-26

体育武术课教学评价(精选9篇)

体育武术课教学评价 第1篇

高中武术课体育教学案例设计

作者: 苏凤玲(高中体育

赤峰体育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117

发表日期: 2011-08-01

23:36:01

一、案例背景:

目前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往往就是教师按照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学习新内容时每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虽然最后给自由活动时间,但是只有一部分同学去主动活动,而很多同学坐地聊天或离开活动场所到处乱跑。这样不爱活动的同学,特别是一部分女生上体育课时出现无聊不喜欢不感兴趣的状态,而且把上体育课看作是一种负担,请假人数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逐渐下降,体育课就失去了意义,多数人也就失去了信心。

为了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体育教学中尝试用新式导入方法,明确目标,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方式来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人,以此来提高同学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这是高一上学期新学教材内容。

本课设计的是:(五步拳)为第一课次

二、教学内容:五步拳

三、教学目标:(1)参与目标:通过本课学练、编的过程,激发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本课教学内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运动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练习武术的基本动作——五步拳,帮助学生

掌握找准问题的方法,提高创编能力,使全体同学掌握五步拳的动作技术和

练习方法,90﹪以上的学生掌握创编方法,并能2—3人就可以创编新套路。

(3)心理健康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课堂体验来调节自我情绪,增强

自信。

四、教学重点:五种步型和三种手型规范动作的串联。

五、教学难点:创编新套路,以及套路中手眼身法的协调配合。

六、体育器械:标准篮球场地一个,小黑板四块、凳子四个、图片四张、音响一套、沙包四个。

七、教学实施过程:

(一)调动情绪

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教师: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以防拉伤)。

学生:上课铃响前2分钟把队伍站好,等待老师来上课。教师:对同学们互致问候,激发兴趣。

教师:激发兴趣,示范表演 精彩的的表演了一套拳术。(学生看后瞠目结舌)

学生:鼓舞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热烈的掌声后说:“表演的太精彩了,我们都看呆了)“你们知道老师刚才表演的什么吗?”

学生:“武术!”

教师:“对了!是武术!你们想学吗?”

教师:“学武术必须从基本功开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五种步型和三种手型的组合—五步拳。”

设想目标:通过老师高质量的表演,把每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内容(武术),从而激发起每位学生急切学习武术的兴趣。

2、热身活动 教师:听音乐领做一套节奏欢快地韵律操。

学生:跟随老师做韵律操,做到充分活动身体各部分。教师:示范讲解三种手型和五种步型。学生:认真听讲并模仿练习。教师:领做手型操。

学生:听节奏,跟做手型操。

设想目标:身体各关节、肌肉粘稠度较低,每位同学就可以全身心地学习,不用担心受伤。

(二)学习掌握,自如运用

1、师生互动,学习教材内容。

教师:示范演示五步拳全套技术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重点 易出错处。

弓步冲拳: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弹踢冲拳: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马步架打:架臂没有高过头。

插步盖掌:左脚没有后插一步,右掌只盖到头顶。

歇步冲拳:歇步时臀部没有坐到后腿脚跟上,左拳成下冲拳。提膝穿掌:左腿没有充分提膝,右掌没有从左手背上穿出。仆步穿掌:左脚没有伸直,脚底容易翻起,臀部没有坐在右腿脚跟上。

虚步挑掌:体容易前倾,重心易落在前腿上,挑掌不明显。学生:认真听看并模仿。

教师:领做2—3次,提示动作要领,讲解攻防含义。学生:跟老师做,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设想目标:每位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映像,为以后学习、创编动作创造条件。

2、分组巩固学习

教师:现在同学们进行分组练习(四个小组),8分钟后我们组与组进行比赛。学生:各小组长(老师利用双休日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带领各组进行有序(看图解、组长领做、互相指导等)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多表扬和鼓励,利用激励话语调动每位同学练习的积极性。

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练习5—8遍,并结合图解、小组长示范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每组随机抽出一个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比赛(每小组排头拿一个沙包,本组内开始传沙包,鸣哨时沙包在谁手里谁就代表本组)。学生:各组(四人代表)进行表演赛。

教师:鼓动学生鼓掌加油,并进行点评(表扬为主,差得多鼓励)。

3、创新自编

体验成功

教师:各组带着问题继续练习两遍,然后每组创编一套新五步拳,看哪一组

创编积极主动,然后我们分组比赛,看哪一组编的新颖?看哪一组做的最标准?

学生:针对刚才老师指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2—3次。每位同学们积极参

与,各抒己见,认真创编,一丝不苟的练习自己创编地新五步拳。教师:介绍比赛方法及规则。

学生:组长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并按比赛顺序带领各组进行比赛。教师:号召同学进行自评和互评,老师肯定每个组编排套路各有特色,水平

太高了。

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带来的喜悦,美滋滋地互相议论着。教师:总体客观评价每个新编套路,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设想目标:通过分组练习,分组创编,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教和练,既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放松调节

恢复身心

教师:听音乐做藏族舞(北京金山上),鼓励同学们听音乐放松跟着老师做。

学生:每位同学都受感染,不约而同地舞了起来,并逐渐向老师靠拢。

(四)总结评价

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学生:每小组推荐2—3名同学进行自评和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评价和小结(注意肯定这节课每位同学的出人意料的表现!每位同学都很优秀!)“谢谢大家45分钟的精诚合作!同学们再见!”

学生:互相问候道别

同学们和老师再见。收放器械。

小结:在本节课中打破了传统课的常规,通过标准的少年拳来引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充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比赛等形式,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使每位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熟练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够创新拓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力争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体育武术课教学评价 第2篇

《雏鹰展翅》武术操,从起势到抻拉运动、开合运动、踢腿运动、侧展运动、拧转运动、俯仰运动、跳跃运动直至最后的收势,共九节。整套操以长拳基本动作为主,动作欢快,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喜好新奇的学生尤其喜欢这套武术操。整套操操练下来约3分钟,虽然时间上没有现行的广播操时间长,但是运动量比广播操要大,对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

本节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武术操,从动作上来看不是很难,但是要把这套操做好的话很难。

开合运动(4×8拍)动作

第一个八拍:

1—2拍:开步双劈

3—4拍:错步冲拳

5—6拍:左侧冲拳

7—8拍:并步抱拳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个八拍:

3—2拍:马步双劈

3—4拍:弓步冲拳

5—6拍:弓步斜冲

7—8拍:并步抱拳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方向相反,最后两拍:并步直立。

从整个教学来看,应该说教学的速度是所有广播操中最快的,学生很容易上手。学的很快,学得不实,想要真正的做好这套操,做到精气神俱在,眼随手走,意与心动,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学了,更需要苦练。

将传统武术引入体育选项课教学 第3篇

针对同学们上述心理和目前社会治安状况, 我们经过仔细分析, 发现单纯的套路教学的确存在同学们反映的问题, 与社会安全存在的风险因素和社会呼唤见义勇为的现实有所脱节。为此, 我们觉得有必要对套路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将云南民间流传甚广的实用性极强的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孙氏太极拳引入武术教学;并由学生根据身体状况、兴趣、特长、能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任课教师, 以训练武术技能和抗击打能力的实用性教学激发同学们兴趣, 并贯穿武德教育和修身养性培养, 让学生们进一步体验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促进他们的思想品德、武术审美和见义勇为信心等全面发展与提升。

1、传统武术教学中始终贯穿武德教育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 武术研修与武德修行并辔而行, 相辅相成。欲学武术, 必修武德, 是每一个学武者必须扎下的根基和首先必须明白的道理, 这就是学武先学做人。否则, 学武的目的就可能偏向于争勇斗狠、欺压良善或成为一方恶霸。我们教学中秉承这一理念, 将武德教育始终放在首位, 不仅言传身教让学生掌握各项目的基本技击,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武术应从属并服务于武德的道理。武者技也, 德者道也。没有正义之心, 武技可能就成为某种暴力;没有实战型武技则不能为社会伸张正义。在现代社会, 武技只有在法律规范下, 在正确理念指引下, 才能成维护正义和防身的一种技能。我们认为, 注意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和培养, 是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前的必修课, 只有使学生懂得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 更重要的是怎样在现代文化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修身。我们在体选课中推出的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孙氏太极拳, 是实用性极强的拳种, 招招式式皆在攻防之间, 攻则伤人, 防则护身。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尽量详细讲解每招每式中的攻防含义, 力求学生透彻了解和领会,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抗性攻防训练, 使学

生们在实战中掌握和领会, 同时增加抗击打能力。从实战出发的教学, 不仅使同学们掌握了基本技击, 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体选课的兴趣。每堂课武技教授前, 我们都留有时间讲解一个历史或现代的爱国民族英雄或见义勇为英雄的故事, 并贯穿讲解相关法律常识, 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以陶冶他们的武德修养, 增强他们的正义观念, 培养他们抵制邪恶和见义勇为的精神。通过将武德寓于武技传授的这种教学模式, 使学生们认识到体选课“学可以致用”、“既学武技又学做人”的道理, 以致学生们对体选课的热情长期不减, 并成为体育课部的热门选修课程。

2、培育学生将武术修身养性融入长期身体锻炼的意识

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强调整体合一, 以提高道德修养和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 注重体用兼备的民族传统项目。它融会了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美学、医学、气功、兵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 它使人能静以养心, 动以养身, 具有疏筋活络, 强身健体, 调节气血, 陶冶情操, 注重内外兼修, 动静结合的独特锻炼价值。

习练武术在我国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身体锻炼方式, 也是国家大力推广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由于该项目不受场地、设备和环境等因素限制, 再加上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 这一项目得到广泛普及, 并具有老少皆宜的特点。选修传统武术的学生, 经过一段时期的习练, 不仅提高了技击, 增强了抗击打能力, 而且身体内部机能得以协调、体魄强壮, 身心爽朗。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结合具体情况讲授一些相关医学知识、防治身体受伤要点, 传授一些气功入门和调节气血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们不同程度了解或领悟了一些武术养生的道理;尤其在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武术与传统哲学或美学关系的讨论, 使学生们在接受技击教育同时感受到了修身养性方面的陶冶。这种教学改革,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知识面, 而且还为他们坚定长期以武术修身养性的意识奠定了基础。根据我们对选修传统武术项目的学生的实际调查, 大多数同学皆认同上述基本观点, 并认为长期坚持习武完全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3、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变, 促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将传统武术引入体选科目, 本身就是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改革在于以学生为主导, 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具体体选项目, 依据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业务能力等自主选择教师。这样就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 将教师推向竞争并由学生自主聘任的前沿。这种变化促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 重新思考与学生、科目、教学方式、教学业绩等一系列关系, 确立起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这种改革的需要。

十年的实践证明, 这种改革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与教学热情, 而且还创新了一系列适应于学生求知欲, 活泼课堂兴趣和进一步开拓学生爱好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从开始被动型选修武术转变为主动快乐学习, 从而建立起了一种全新的教与学、合作引导型的融洽师生关系, 进一步增进了同学们习练武术的积极性, 强固了他们习练武术有益于健康和修身养性的理念, 并引导他们确立起长期甚至终生坚持身体锻炼的信心。

摘要:昆明理工大学从2002年开始在体育课教学中试行体育选项课。武术选项课内容仅规定了一些国家颁布的套路项目, 而我们根据学生兴趣与具体情况, 将传统武术中实用性极强的八卦掌、形意拳、通背拳、孙氏太极拳等拳种引入了体选课项目。十年实践证明, 这一教学改革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收到了显著成效。

体育武术课教学评价 第4篇

摘 要 本文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访谈法等方法对我院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得出:武术选项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前三位原因是:教学形式与方法不够灵活,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教学的硬件设施落后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与建议,以期能提高学生对武术选项课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公共武术选项课学生 学习兴趣 影响因素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项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学校是传承武术的重要阵地,在学校中开展武术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体质,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武术文化,从而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在武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运城学院2009级所有选修武术课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30人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调查30份,收回28份,回收率为93%,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2.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达。

3.访谈法。就选择武术选项课的原因、目的、及影响他们学习态度的因素对中文、政法、美术、经管等系不同专业的部分同学进行访談。

4.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在清华同方期刊网等电子图书馆查阅大量关于公共体育选项课学生对武术课学习态度的相关资料。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对武术选项课的体会

运城学院选修武术选项课的学生有超过半数以上认为武术课和其它体育课没有区别,没有突出武术课的特色;甚至有14%的学生认为枯燥乏味。而在访谈中,将近90%的同学表示在上课之前都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调查学生参加过武术选项课之后与之前的感受变化时,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更加喜欢武术课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很失望。学生参加过武术选项课之后与之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表明目前的武术教学活动并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上完武术课后,并没有达到课程要求的预期效果。从访谈的结果看,其中的四分之一的学生更加喜欢是因为个别教师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如分组教学、合作式的考核模式等;而大多数同学没有感觉甚至表示很失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习主体因素看,首先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存在问题,仅是为了拿到相应的学分,忽视武术学习的乐趣;其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体育基础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掌握教学快慢程度不一,很难满足不同层次技术学生学习的需要,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3];再次,部分学生自认为武术基础差,因而导致学习武术积极性不高,也影响着学生参加武术选课教学质量。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内容、教学主导、教学硬件设施制约着我院公共武术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二)影响学生上武术课学习兴趣的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上武术课学习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自身修养,其次是教学内容的制定,再次是教学硬件设施的规划。许多同学不喜欢上武术课,首先是他们觉得上课很无聊,说明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存在问题。从访谈中得知,他们觉得无聊时因为上课人数太多,教师在前面一味的教授,与学生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教师在上课时神情很严肃,使得学生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教授知识之余,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一些学生的感受,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内容枯燥也是一个原因。在于学生访谈时了解到,他们对现阶段武术教学内容的作用不是很明确。他们想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能突出武术实用性的内容,如简单的二人对抗之类的。其次,场地器材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学校应加大场地器材的改善力度,修建专门的武术场地,营造一种学习武术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减少运动损伤。

三、结论

(一)超过一半的武术选项课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不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前三位因素分别为: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硬件设施的。

四、建议

(一)重视和支持武术选项课教学。首先应尽量加大师资投入,改善武术选项课教学条件,对器材和场地进行改进,有条件应考虑武术馆的建设和武术器材的开发和引进。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武术教学应加大武术选项课的教改力度,倡导多样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在愉快的环境中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92-94.

[2] 徐培兴.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0.22(3):46-48.

[3] 纪秋云,高丹.大连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232-234.

[4] 焦建军.我院体育系学生对武术课认知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02-103.

[5] 蔡宝忠.竞技武术走向奥运的历程及启示[J].体育科学.2004.24(1):77

体育武术课教学评价 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在高校体育院(系)中,武术被列为专项选修课。①1961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国体育院校本科武术讲义,1977年在对它进行补充修订后,正式出版了全国体育院(系)通用武术教材。②此后,在1983年、1988年、1991年等不同时期,相关部门对武术教材作过修订。武术教学对武术进入学校,武术形式的统一化、标准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1世纪人本主义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到来,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身心健康水平已经成为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教育学著作、武术文献资料和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

(2)专家访谈法。就相关问题访问教育界、武术界专家和体育院校学者。

(3)教学测量法。本课题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级立项课题,考评组为除立项组成员外的民族传统体育系的教师和教育学任课教师;实验测量对象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共48人,女生18人,男生30人,均分为2个班)。以新课程内容为实验条件进行教学实验,由考评组对实践结果进行考评记录,并做出期末学生综合能力分析和成绩评估。

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容多且形式单一,学习乏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有其专业特殊性。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上,相对于体育院(系)武术专项教学,其内容难度较小,学时分配也较少;相对于非体育高校武术普修或选修教学,其内容较为丰富,学时安排也较多。纵观多年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其用于技术上课时间大约为每学期60课时。内容以初级套路为主,学生主要学习一套初级长拳、一套长兵和一套短兵。

2.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武术按其运动形式期,可分为套路运动、搏斗运动和功法运动。③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功法为基础,套路为形式,搏斗为目的,要求三者均衡发展互相补充,任何在习练过程中出现偏重都是不科学的。在高校武术普修课教学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的问题由来已久,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

第一,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很难向套路以外的传统武术形式拓展。

第二,教师不具备散打、擒拿搏斗知识和功法训练的基本知识。

第三,教师对套路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理解不够,不能把技击攻防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3.注重套路形式演练,忽视学生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动作、了解武术运动的历史,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和武术教学能力。其中,自学自练能力包括武术的识图、自学、练习、中学教材学习等,武术教学能力包括武术课堂组织、教学示范方法、语言的组织与讲解等,只有重视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的综合培养,学生才能胜任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但现有高校体育专业传统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却过分注重学生的套路形式演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的设置原则

武术普修课教学是培养体育师资,培养学生武术专项基本技术和武术教学能力的过程。其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充分考虑武术的整体性,在继承和发展前提下使学生全面地接触和学习武术。首先,应淡化套路形式,套路作为记录优秀传统搏击文化的载体,认真学习和掌握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全部的上课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套路的学习和演练上,对武术的理解和学习则过于狭隘。其次,应还原和丰富武术的内容,增加散打和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使学生真正理解武术的内涵。

2.技击性原则。即充分考虑武术的根本属性——技击属性,通过武术普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本领,提高学生的攻防格斗仪式。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技术教学,特别是散打实战技术。在讲解内容上,突出套路技术动作的攻防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学习和熟练掌握动作的攻防方法应用时机。在练习内容上,注重队攻防格斗技术动作的练习。

3.健康性原则。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终身体育项目的培养和形成,适当增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项目形成的套路,如八式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木兰扇等。

4.综合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在培养武术专项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识图自学自练和课堂教学能力。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进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岗位,从事多种体育项目的组织和教学,而中小学武术教材内容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这就要求体育专业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武术识图自学自练能力、课堂组织与教学能力。

五、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构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武术普修课教学实验结果发现,试验对象学习积极性提高,运动参与热情高,教学效果反馈较以往有明显转变。考评组在对实验对象考评结果中发现学生的武术基础知识、运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通过试验,我们初步提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的设置构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武术礼仪、武术套路技术、功防格斗技术、擒拿与解脱技术、教材与教法五方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科学合理的授课方法、课时分配和考评方法。

1.武术礼仪。主要包括抱拳礼、抱刀礼、持棍礼、持剑礼等。采用随堂授课方法,共2个学时,最后采用组期末终结性评价。

2.武术套路技术。内容为初级三路长拳和长短兵各1/2,或者太极拳和长短兵各1/2。采用课堂授课,共38学时。考评组对学生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

3.攻防格斗技术。内容为摸肩游戏、定步徒搏和散打基本技术。采用课堂授课,共12学时。对学生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

4.擒拿与解脱技术。内容包括腕部(金丝缠腕、跪地求饶),肘部(压肘、搬肘、托肘),头部(推、搬及锁喉等),裆部等擒拿与解脱技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共8学时。教师随堂考评。

5.教材与教法教学。主要有中学武术教材识图自练及示范讲解(组织教学)。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布置作业,共4学时。同学自评与教师考评相结合,随堂考评。

以上课程设置同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武术礼仪首次作为技术内容考评指标,强调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礼仪教育。二是武术套路主要内容分为1、2类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学内容。三是学时分配为理论数据,可根据具体教学加以调整。

总而言之,教学内容在教育实践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传统武术普修技术课教学内容主要存在内容多且形式单一;重套路,轻散打等实用技术;注重套路形式演练,忽视学生自学自练与教学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等问题。对此,我们应注重整体性、技击性、健康性、综合发展等原则,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

注释:

体育武术课心得 第6篇

(二)这一周我为了组建武术活动队选拔队员,安排了一次武术课。学习的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两个小组合:五步拳中的第一动弓步冲拳和第二动弹踢冲拳。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这两个动作学生可能接受的比较慢,即使做出来也会很难看,但实际效果却不错。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吧:

1、把弓步和弹踢的动作分解开来,单独练习该动作。特别是弓步,学生练了几分钟,这样在做组合动作时学生的弓步基本上没出错,虽然动作不到位。弹踢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腿法,但学生做的还不错,后来问了下学生,他们基本上没接触过其它腿法,所以不会出现腿法的同化现象。从这一点来看,学生无论学什么动作,我们都不能图快、好看,而忽视正确动作的传授。

2、把每个动作的技击要领讲明白。在学弓步冲拳的时候,我找了一个学生帮做靶子,然后把这个动作的技击要领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怎么用这个动作,然后再学习和练习。在学生自己练习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自由两个人组合来套用攻击,效果很好。

体育与健康武术课教案 第7篇

周辉

一、指导思想: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早在数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从现有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了尖状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则出现了大量的石斧、石铲、石刀和骨制的鱼叉、箭镞,甚至还有铜钺、铜斧等。这些原始生产工具和武器,后来大部分成了武术器械的前身。

武术之所以能繁衍至今且日益发展,是由于它具有健身防身的双重作用,武术在平时能满足民众强健体魄、陶冶性情的需要,遇到压迫或强暴则成为御强抗暴,抵抗外侮的手段。因此,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备受欺凌和迫害的庶民百姓对武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因而促进传播与发展,并使我国的武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武术讲究“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第一课并非学习武术,而是要学习抱拳礼。

中国武术抱拳礼的含义:

左掌四指并拢伸直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左手大拇指屈曲内扣表示不自大,不骄傲。

右手握拳表示勇猛习武。

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

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学,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中国武术抱拳礼的行礼方法:

并步站立。左掌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屈曲内扣于虎口处。右手五指握拳,大拇指压于中指、食指之上。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左手四指根线与右拳四指第二指关节相对),两臂撑圆,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

这节课我们讲解并学习“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二、教学内容:

五步拳中的“并步抱拳、搂手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及它的攻守对抗(新授)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

四、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五步拳动作,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尝试练习,85%以上学生掌握五步拳的连贯动作,发展身体综合素质,以及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

六、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武术基本手法腿法和五步拳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动作连贯。

七、教学过程:

课的内容: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

教学内容:

一、课的导入和热身阶段

1、课堂常规

体委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 容、目标。安排见习生。

要求:集合做到快、静、齐,规范到位。

队形:成四列集合队形

××××××××× ××××××××× ○○○○○○○○○ ○○○○○○○○○

2、慢跑

学生围绕操场慢跑3圈 要求:认真跑步,充分活动机体。队形:四列纵队

○○○○○○○○○ ○○○○○○○○○ ×××××××××

×××××××××

3、徒手操(4*8拍)

学习、演练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热身时,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

教师镜面示范同时口令指挥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要求。学生听口令模仿教师一起做。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3)体侧运动

(4)弓步压腿

(5)手腕脚踝运动

二、达成目标阶段

(一)、武术基本手法腿法:

1、手型: 1.掌:掌心开展,竖直,大拇指紧扣

2.拳:拳紧握,拳面平,直腕

3.勾:五指捏拢屈腕

2、步型

1.弓步:挺胸,立腰,前腿弓,后退绷

2.马步:头正,挺胸,立腰,扣足

3.仆步:挺胸,立腰开髋,全脚掌着地。

4.弓步冲拳:冲拳出拳快速有力。

(二)、五步拳

1、教师示范表演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武术动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1)预备姿势:并步抱拳

动作要领:身体成立正姿势,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头转向左边。

(2)搂手弓步冲拳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平搂后抱于腰间,右拳前冲成平拳。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

(3)弹腿冲拳

动作要领:重心前移至左腿支撑,右拳先屈膝提起再向前弹踢。同时左拳前冲成平拳,右拳收抱腰间,目视前方。易犯错误: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4)马步架打 :

动作要领:右脚内扣落地,身体左转九十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右拳向右侧冲成平拳,头右转,眼看右侧方。

易犯错误:马步没有收胯。

2、学生尝试。

(1)教师逐一示范单个动作(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让学生(3—5人)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此时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可多次重复。

(3)学生自由体验。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琢磨动作、看图解学习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的阶段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先慢后快。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激励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

三、课的尾声

1、教师鸣哨,集合整队。

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学生微闭双眼,反复舒展刚刚掌握的武术动作。给予学生评价(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之我见 第8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高校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摇篮, 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教育对其影响是毕生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教学内容丰富,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显著作用。武术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教学的不同, 同时也决定了武术教学评价的独特性。完善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鼓励教师进取、推动教学管理,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依据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 对所确立的目标, 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对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 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对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程度的行为进行系统的定量与定性描述, 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1]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它从整体上调控课程进度, 保证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教学、激励师生、调控过程、辅助教学等功能, 所以完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改善使高校武术教学得以顺利完成,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传承中华武术有积极作用。

1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现状分析

高校公体课中包含很多运动项目, 武术教学作为其中之一, 既存在与其他体育项目的共性, 也有武术教学的特殊性。所以在武术教学评价时需要着重对于武术本身的特殊之处进行相应的评价, 而不是采用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

1.1 武术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影响下, 我国教育部制定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于综合素质的要求。高校公体课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 更希望以此提高综合素质, 以便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理论知识为主, 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体验的评价。例如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遇到难度动作, 通过个人努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时的心理体验或者面对困难无法挑战的胆怯心理都应该是武术教学评价的内容。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地身体素质、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过程评价, 体现了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同时武术教学中多是以个人完成学习目标为主, 缺乏对于团体合作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都即将面临就业, 在工作中不乏对团队合作能力的考验。武术教学评价内容中应体现出对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考察, 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1.2 武术教学评价的差异性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应该考虑每个学生个性特点, 如果武术教学评价采取一样的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量身定位肯定是不公平的。学生对于武术这项运动的适应能力本身就存在差异, 即使一个身体素质很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也不会超越本身具有武术天赋的学生。所以说武术教学评价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对于学生能力的考察也是有区别的。评价内容应该趋于一种进步的定量评价而不仅仅是定性评价。

1.3 武术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内容涵盖了武术本身具有的特质。武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富含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思想;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自身的特点在公体课武术教学中都有体现, 同时在武术教学评价中反映出武术与众不同的特质, 更能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武术, 从而获益其中。基于武术的这些特点, 在武术教学中必然存在与其他体育教学的不同之处, 所以在武术的教学评价内容中也应该将其特殊性纳入其中。

1.4 武术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存在形式多是学期形式, 在学期中或者学期末对于学生的武术学习进行衡量。每次武术教学评价都是一个阶段性的终结, 很少涉及学生的后续学习, 不利于武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应该着重武术学习的发展性评价, 不能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 出现打击学生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的内容, 所以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的发展性不仅是时间上的持续, 也是内容本身的发展性。

2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

2.1 评价内容强调技术达标, 忽略综合素质要求

首先, 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多是集中在对于技术的掌握情况上, 此种评价内容多强调技术达标, 忽略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 是否掌握已学内容, 缺乏对于整个学习过程, 运动体验及情感变化的了解。虽然学校评价指标中包含多种能力测试但是最终进行评价结果的都是以技术为主, 其缺乏公平性, 忽视了学生协调性、柔韧性、学习兴趣与个性的差异性, 这种评价有失公允。

再者,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中缺少对学生掌握中华武术文化的量化。中华武术历史悠久, 其孕育在中华大地, 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质。武术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富含中国古代哲学的传统思想;具有攻防技击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这些都是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地方, 所以在武术教学评价中应该注重对于武术本身特质的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武术教学的作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评价方法刻板, 缺乏灵活性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期末或者期中, 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武术教学评价方式一般包括笔试与术科考试, 而且多以分数的形式来体现学习成果。这种评价方法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也无法达到教学评价的目的。现行的武术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太刻板, 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缺乏灵活性。

2.3 武术教学评价形式化, 缺乏有效力

高校一般都是在学期末对公体课武术教学进行评价, 一个学期的结束代表着当下学期任务的完成, 学期目标完成的质量高低已然不是师生关注的焦点。武术教学评价趋于形式化, 缺乏有效反馈的环节, 其存在只是为了说明现状却没有达到在再学习的目的。教学评价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当下的学习结果进行定性, 更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再学习。现今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缺乏可持续学习的思想指导, 评价缺乏有效力。

3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3.1 武术教学评价方法诸多, 避免单一性评价

武术教学评价内容的特点说明评价方法应该丰富多样, 找到更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适合武术发展的方法很重要。例如对于武术理论知识的评价多用试卷形式考试, 在今后的评价中可以尝试面试的评价方法。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及文化内涵以面试的形式体现, 此种评价方法能够尽快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关注定性的同时侧重定量评价

每个高校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截然不同, 现行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是在同一标准的指引下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片面的。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缺乏对学生学习进步的量化评价, 学生的起点不同、资质不同肯定取得的学习结果也大不相同。科学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秉承素质教育的原则, 真实的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自信心得提高。

3.3 注重评价方法可持续性, 形成发展性评价模式

通常情况下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方法的周期较短, 教学评价缺乏反馈环节, 只能是说明师生现状却不能解决师生学习问题。延长武术教学评价的周期, 制定可持续使用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 形成发展性的评价模式对于武术教学意义重大。高校现行的阶段性武术教学评价方法, 在有效组织与适当调整的前提下转变为适应大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的武术学习评价模式。

4 结论

高校公体课武术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习武的自觉性、积极性, 并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我们应该根据武术自身的特点, 丰富武术教学评价的形式, 寻找更客观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 是我们武术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应引起每位高校教师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教学评价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2]王振兴.关于体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56-57.

体育武术课教学评价 第9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评价 新课标 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善体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模式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处于被动甚至忽略的地位。教师作为主导者,了解学生的性格、态度、身体基础素质、运动能力状况,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锻炼及各种表现,经常会进行多种针对性的评价活动。教师可以用这些评价调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尽快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情况,实现课的目标。教师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应该继承、改善和发展,但这种评价体制处理不当会置教师和学生于对立面,严重阻碍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练习积极性。新的评价观要求师生平等对话,老师不宜像唱独角戏似的评价学生,而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发展,开拓师生被此的潜力,以促进教与学的发展。从体育教学计划到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如果没有评价这一重要操作步骤参与其中,就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它对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对于体育教育管理和决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正确有效地进行体育学习评价,真正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理解评价含义 走出评价误区

新课程需要新的评价与之相适应。在体育新课程“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体育学习评价必然会随着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更新而发生改变。但新课程标准下体育学习评价的改革决不仅仅是一种“随波逐流”式的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寄望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挖掘学习潜能,从而使得体育学习评价能够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新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评价体系的模糊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1.课堂评价形式化、复杂化

在新课改初期,过程性评价对新课标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评价方式逐渐流于形式。尤其是学生运动的参与、情意合作与表现、运动知识与技能、健康行为等这些定性评价的指标从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化。有些方法已用过多次,翻来覆去,渐渐地就形式化了。

另外,部分教师对评价的意义不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死搬硬套,他们不管是评价什么,都统一设置为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等,把本来就简单的教学内容操作成复杂的形式,使得评价难度加大。

2.不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最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应是学生本人。因此,让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评价中来,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包括对同伴)的体能、运动技能、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使评价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把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也变成教育和体育教学指导的过程,变成不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体育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主动参与对他人的评价,积极配合体育教师,有意识地从评价中选择和吸收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体育学习;另一种是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通过自我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在体育学习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并根据所得的评价信息,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促进自身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构建多种评价渠道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新课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倡导向多元化、主体性、开放式的方向发展,提倡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参与,以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实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教学实践功能。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力求接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学练习要力求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创新中学、在实践中练,并根据课程评价的学习意义设置评价操作方法,使整个评价过程操作简单,又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评价在课程改革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每堂课教师都要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任课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三、实行多元评价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新课程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兴趣,是当前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计划与策略,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念,然后从积极的一面去评价学生,让学生感觉体育能受益人的一生。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教师,应及时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捕捉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们的思维的广阔度大大增强,知识面得以拓宽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及时性、真实性、明确性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需要遵循及时、多样、适度激励的原则。通过多年体育教学我们逐渐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激励,激发他们不断的超越自我,具有激励性性质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体育教师要准确地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与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才能在平淡中见精彩,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体育教师的评价要恰到好处,催人奋进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既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过分的夸奖。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要掌握一定的“度”。只有掌握好“度”,才能在正确的评价导向中促使体育教学向前发展,不断提高自己,做到教学相长。另外当学生确实在学习中出现差错时,或不能及时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教师一定要宽容、善待、尊重。能让他们自己在失败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勇于超越自己。这样他们会大胆的去尝试学习新的运动技术技能。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逐步建立新型的师生平等的关系,才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做到教学相长。真正发挥体育教学评价具有的激励性的功能。

1.评价的及时性反映在“学生时时知道自己做得对与错

体育教学中,由于集体学习的复杂性,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任何学习行为都进行评价,但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评价,必须针对学生的重要学习行为进行反馈,要让学生时时知道自己做得对与错。

2.评价的真实性反映在“学生对给予自己的评价认可服气”

评价虽然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做出的主观判断和评价,但它依据的是客观的事实,如果主观的判断脱离了客观的事实,那么评价就难以真实,而不真实的评价非但无益,而且有害。学生对于不真实的评价是难以服气的,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测量和分析,评价要讲究分寸,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评价,以保证判断依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评价是否真实和可靠则要以“学生是否对评价心服口服,学生是否得到了激励”来评判。

3.评价的明确性反映在“学生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做”

评价和反馈的根本目的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是错的,因此评价和反馈要明确信息要充分和完整,同时要适可而止。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紧紧地围绕课程改革的方向,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评价形式,遵循即时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要勇于创新、深入探究,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科学地、全面地并具有激励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健美乐目标的思考》[M].

上一篇:常用银行结算方式下一篇:英语技能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