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散文怎么写作

2024-07-06

景物散文怎么写作(精选14篇)

景物散文怎么写作 第1篇

没有白云,没有小草,没有树木,也就意味着没有蓝天的湛蓝,没有土地的深邃,没有森林的神秘。所以说,景物散文是散文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当我们面对春花,淋着夏雨,看到秋月,逢遇冬雪时,心中总会翻腾点“激情”,总想把这美好的时刻“记忆永久”,可是,我们常常是心里有,但不知如何表达。笔者认为,写作景物散文,抓住景物的特征当是写好景物散文的关键。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同学们要关注“四结合”,方能写就景物散文。

(1)点与面结合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一处景物时,首先看到的是其整体,不会对其细节进行关注。这个整体就是“面”,观光浏览可以采用这种“走马观花”的形式。但写作必须得深入其局部,这个局部就是“点”。一篇写景散文,较大场面的描写固不可少,但重点事物的勾画常常是引人入胜之处。同学们熟悉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在写山时,先写总的印象:“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是不同的。”怎样不同?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山脚像是镶着黄、灰、绿、藕荷色等各色绦子;山顶上的颜色也随阳光的转移而不同。作者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笔致也诗意盎然。

(2)声与色结合

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写作者是客观存在的人,但人是有各种感觉的,因而,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来多角度对景物进行描摹,往往会收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声音与色彩的有机组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如,在《雨前》中,何其芳虽然描写的都是一些平常景物,但在其笔下,却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如对鸭群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音色俱全。“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滑行的疲劳”,“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这些传神的描绘真正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3)动与静结合

动态景物描写与静态景物描写互相运用,互相衬托。“静”显示画面的恬静,“动”显示画面的生气,或以“动”破“静”,或以“静”衬“动”,达到相宜相融的境地。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在这里,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描写的顺序是先写静态,从叶到花;后写动态,从花到叶再到流水。在这个静动结合的过程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荷塘荷花图。

(4)虚与实结合

虚实结合,一般常用的模式是:先写实,后写虚,即托物言志的方法。由实寻虚,并非虚实游离,结合过程中,往往实处渗虚、虚处透实。景物散文基于此选材,可以增强感染力。比如,我们熟悉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作者就把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与对自然景物的感受相结合,由实如虚,虚实结合,将自然景物融入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中,给读者留下美好的艺术享受和无尽的回味。充分体现了文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景物散文怎么写作 第2篇

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

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

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 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

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

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

读景物文本学写作技巧 第3篇

一、分析题目, 赏文拟题巧训练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语文教材中, 描写自然景观内容的课文很多, 文章作者经过深思熟虑, 细心琢磨、推敲, 紧扣文章内容拟定了新颖、耐人寻味的题目。教师在教学中以题目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理解作者拟定题目的意图, 就能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文章内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题目前面用“富饶”来修饰西沙群岛, 文章就围绕着“富饶”来写, 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突出海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通过介绍海底的水产、珊瑚突出西沙群岛的富饶;通过介绍海岛的鸟多, 突出海岛是“鸟的天堂”。文章围绕这三方面突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令人喜爱。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 以题目中“富饶”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再现西沙群岛的“富饶”, 激发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的情感, 并借鉴文本让学生展开想象, 进行仿写拟题, 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如一个学生结合家乡的方志敏广场拟题为《美丽的方志敏广场》, 介绍了方志敏广场有五位英雄的塑像, 有郁郁葱葱的树木, 有满树盛开的桂花, 树下的百花盛开, 争芳斗艳, 让人流连忘返, 更让人缅怀革命先烈……小作者的这个题目与习作内容相对应, 既生动地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突出了老区环境优美, 又突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心情。

二、分析结尾, 首尾呼应学方法

许多写景状物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直接关系到文章鲜明的主题, 新颖的内容, 有趣的情节和作者抒发的激情。好的文章开头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而优美的结尾则起到总结全文, 展示未来的作用。文本中写景状物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经过作者冥思苦想, 认真琢磨、推敲而写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尾, 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 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开头:“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是个可爱的地方。”文章介绍了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的地方, 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而文章的结尾“富饶的西沙群岛……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不仅照应开头, 而且展望未来, 起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2. 开头起势统领全文。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的开头:“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物, 是出奇少见的, 因此用“天下奇观”来介绍钱塘江大潮, 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3. 总结概括定性结尾。

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的结尾:“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样的结尾既总结了全文, 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又赞美了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一位学生写了《美丽的花圃》一文, 开头以“社区门前有美丽的花圃, 春天, 树木郁郁葱葱, 有高高的青松, 有矮矮的翠柏, 有张开手臂的剑树, 还有盛开着火红花的樱树, 真是一幅风景如画的美丽花圃”来介绍花圃的美丽, 结尾以“我看到如诗如画的美景, 感慨千万。人人要爱护花草树木, 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迷人”来劝告人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整篇习作既照应开头花圃的美丽, 又做到结尾劝告人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做到了首尾相呼应, 写得生动、新颖。

三、品味文句, 观察有序有重点

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 都是作者用情感和心血巧妙构思, 布局谋篇而写出来的, 文章的词语与句子的运用在突出文章重点方面独具特色, 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的好素材。

1.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 文章开头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 尤其是那些怪石, 有趣极了”总写了黄山风景区的怪石多, 神奇有趣;然后, 具体详细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岩石的动作、神态、形象, 描写得惟妙惟肖, 突出景色的美丽神奇。接着用“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略写了黄山的奇石多得“数不胜数”, 真是神奇有趣呢!这样的写作既做到布局编排合理, 又起到了突出中心, 深化主题的作用。学习文本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仿写, 写一写家乡的浮盖山、九石渡、老鼠岩、匡山等美景, 做到在仿写练习中突出重点, 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 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突出家乡的风光美。

2. 观察有序, 条理清楚。

作者观察景物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 在写景状物时做到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就突出了观察有序, 条理清楚的写作技巧。 (1) 作者写《颐和园》时是按照“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游览顺序写;写昆明湖畔的景色, 是按照“长长的堤岸—湖中心的小岛—小岛的十七孔桥”的观察顺序写。这样写条理清楚, 让人一目了然。 (2)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的景色时, 先从整体写长廊;接着从内部介绍长廊;最后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这样按照顺序介绍就把长廊富有特点的美, 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人面前。 (3) 作者写万寿山的景色时是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 (4) 作者登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是按照“向下、向前、向东”三个观察点来写的。作者这样按照顺序把整个颐和园四周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阅读文本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水南大桥、万安浮桥、南门公园等景物进行仿写练习, 学习作者运用观察顺序来写文章的方法, 并巧用“首先……接着……然后……紧接着……最后……”的顺序词语, 把习作写得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3. 观察变化, 生动描绘。

自然景物有时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 如云雾、晚霞、火烧云、河水等这些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摹声都会发生着变化。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文, 作者用了“三个变化”形象地描绘了火烧云的千姿百态, 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1) 地面变化。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和四个“变成”来写了“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老头儿、小白猪”都改变了原来的颜色, 不但展示了天空栩栩如生的美景, 也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2) 颜色变化。用一个“烧”字概括描写了火烧云的耀眼, 再用四个“一会儿……”的排比句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 用“红彤彤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既描写颜色的变化, 又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观。 (3) 形状变化。第3~5自然段用“一会儿”“忽然”“接着”的顺序词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状, 勾勒出“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动态的画面, 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变大、由清楚变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 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与下去时的恍恍惚惚, 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结合教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秋天天空中的云朵、天边的晚霞、火烧云, 观察早晨的云雾来写出景物形态、大小的变化及颜色变化, 把景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生动有趣。

四、巧用修辞, 凸显语言文句新

要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 常常要巧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巧用修辞手法, 把景物描绘得生动逼真, 让人如临其境, 流连忘返。

1. 巧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也就是用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文中“浪潮越来越近,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的句子里巧用了“犹如”“如同”“好像”等比喻词, 把浪潮比喻成“白色战马”, 把响声比喻成“山崩地裂”, 让读者身临其境, 仿佛看到了浪潮的壮观景象, 听到了浪潮的雷鸣般响声, 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巧用排比句, 排比就是把三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地排在一起, 把事物说清楚, 或把景物描写生动、具体。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白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这一段用了三个“有的……”的排比句把白荷花全开、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和花骨朵儿的形状、姿态写得惟妙惟肖, 令人赞叹不已。

3. 巧用拟人。

怎么写常见的景物 第4篇

郭老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常见的景物。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景物的特点。首先,要多角度地进行观察。

小楠:我知道——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拉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郭老师:要理清顺序。

尤芳:观察时要注意“顺序”。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

郭老师:说得好。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行文时,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小楠:记得有的书上说,还要——“动静结合”。

郭老师:对!大山、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的,而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小楠:描写不同季节景物怎么办?

郭老师: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尤芳:我觉得,还要展开联想。比如,当我们看到嫩绿的小草,就会联想到春天的来临。看到火红的枫叶,就会想到深秋的到来,看到大雪,就会想到冬天……联想能使景物描写内容更加充实,使读者从有形的事物中看到无形的存在,能够加深读者对现实景物的印象。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经典美文的赏析与学生习作的分析相结合,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学法指导一:

【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

学法指导二:

【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

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学法指导三:

【寄寓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

写景不能呆板地对景物进行介绍说明,要融进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来感染和启迪读者。带着感情写作,就能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充满魅力。

学法指导四:

【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

自然万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这样文章才不会呆板沉闷、缺乏生机。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生动活泼。

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曾经有这样的故事,许多人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都到清华园参观,想一睹他笔下那迷人的景色,可惜却失望而归。现实中的清华园显得是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景致在哪里都能看到,可为什么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显得如此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多角度描写景物,并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例文引路 把握技巧

品读经典,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诵读原文第四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画面从哪些角度写月下的荷塘?

【交流点拨】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2)如果让你拍摄月下荷塘的画面,你怎样安排镜头? 【交流点拨】远——近,上——下,静——动。(3)这幅画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交流点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动静结合。(4)作者观察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交流点拨】由上到下;由正面到侧面;黑影浓、倩影淡,整个画面疏密相间,浓淡相宜。(5)这两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交流点拨】美感、层次感、立体感。

文题展示

1.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2.游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你也一定游览过不少山水名胜吧,请以你游览的山水名胜为题材写一篇游记。

【学生写作实践】 写作:略 【附:板书设计】

多角度描写景物认真观察 调动感官 突出特征 选好角度 移步换景 全面描写 融情于景 表达感受 产生共鸣 动静结合 绘声绘色 形象表达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怎么写不同季节的景物 第6篇

写景,要写景物的特点,它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就是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的不同特征.我们写景,只有写出景物的特点,才能给以如临其景,如见其人的感觉.怎么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要写不同季节的景物,必须细致地观察景物,二且观察要有重点,要抓住特点,例如在描写《春》中有这样一段话:

麦苗兴致勃勃地繁荣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吐出了春芽,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间,田野盛开露放,喷着沁人扑鼻的香气。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从高崖上伸展到遥远的地方去,山崖上,半空中,林木间,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等鸟鹊得意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溪水的流水声,在春风轻轻地回荡。

这段话,抓住了春天景物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等特点,展现在读者脑海里是一幅,“春满人间”的美丽图画。

其次,描写不同季节的景物,除了抓住事物特点外,还要注意不同季节中事物之间的比较。比较是抓住事物特征的重要方法,要做到抓住这个季节的景物与另一个季节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不善于比较,所写景物的特点也写不出来。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怎么写 第7篇

夏天,家乡依然美丽,骄阳似火,树木葱茏。这样的,美景使人醒目,使人回忆炎热!夏天是个神奇的季节,因为在夏天里,树木繁茂,显示出生命的顽强!

秋天,下的雨,是那样迷人,像千万支箭射入人间,一阵风吹过,像一位姑娘将“箭”射入人类的心里,使人有一种冰凉的感觉。一棵树上落下的叶子,像遍地铺金一样!

冬天,吹的风,是那样袭人,像千万把刀刺向人间,太阳出来后,像一位神仙将“光”撒入人间的大地,使人有一种暖暖的感觉。一座房屋顶上的白雪,像遍地银链一样!

描写景物的古诗中考写作素材 第8篇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

宠柳姣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

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沙行》)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张先:《千秋岁》)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陈克:《菩萨蛮》)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吴文英:《鹧鸪天》)

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周邦彦:《应长天》)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

描写景物的古诗中考写作素材 第9篇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柳永:《蝶恋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欧阳修:《踏沙行》)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点绛唇》)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张先:《菩萨蛮》)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张先:《菩萨蛮》)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幕,更移舟、向甚处。(姜夔:《杏花天影》)

芳草唤愁,愁来难奈。(贺铸:《感皇恩》)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刘辰翁:《摸鱼儿》)

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王沂孙:《高阳台》)

描写景物的古诗中考写作素材 第10篇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姜夔:《鹧鸪天》)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残,轳辘牵金井。(周邦彦:《蝶恋花》)

描写景物的古诗中考写作素材 第11篇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伴零落。(李叔同:《送别》)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毛泽东:《十六字令》)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

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吴文英:《莺啼序》)

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吴文英:《三姝媚》)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王安石:《千秋岁引》)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刘克庄:《贺新郎》)

描写景物的古诗中考写作素材 第12篇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阶行》)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红酥手。黄縢酒。(陆游:《钗头凤》)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菩萨蛮》)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毛泽东:《蝶恋花》)

描写景物的古诗中考写作素材 第13篇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晁冲之:《临江仙》)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

看画船,尽入西冷,闲却半湖春色。(周密:《曲游春》)

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周密:《曲游春》)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吴文英:《夜合花》)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吴文英:《祝英台近》)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吴文英:《莺啼序》)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吴文英:《高阳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吴文英:《八声甘州》)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张炎:《渡江云》)

描写景物的散文 第14篇

去年,我们单位组织去了一次潼南油菜花节,听说那里的油菜成片成片种植,花开时节,煞是好看。不过让人不爽的是去时太堵车,行进二十公里耗时三个多小时!等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心情也都打了大大的折扣,心情都不好了,看什么东西也都没有了意味,所以,那次油菜花节过得并不怎么样,因为印象最深的不是油菜花,而是堵车!

今年就没走那么远,我们场镇附近的黄庄也大面积种植了油菜,花开时节,油菜花象金色的地毯,把田野装扮得非常美丽,黄色的花瓣各展风姿,争相怒放,一朵朵绣球似的,春风抚过,花一波一波涌动,香气一浪一浪袭来,让人闻之欲醉。蜜蜂啊蝴蝶啊,它们也忙个不停,不断地在花海香风中飞舞盘旋,与来来往往的游客争相分享油菜花带来的风景。这时,游人中有几名小童扑蝶逐蜂,倒让人不禁想起唐朝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蝴蝶不伤人,自是无碍,蜜蜂却有可能蜇人,于是小童们的家长各自招呼着自家孩子,一时间闹热非凡,与去年潼南的困累疲乏不可同日而语,看着游人如织的景象,加上这春暖花开的氛围,心里那个美呀,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油菜花,不名贵、不娇艳,但有着尊贵的色彩和不平凡的精彩!它们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菜子可打油,菜秆可当柴,是帮助农家改善生活的好物种,也引得古今文人的不断赞誉,久久传颂:“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映带斜阳金满眼,英残骨碎籽犹香。”不正是油菜花最好的写照么?曾几何时,小小的油菜花无声无息地绽开、怒放、结籽,不知不觉中终结了它这一年的使命,它的秆成为了农民灶前的柴火,它的壳成为了肥料,它的籽被榨成了菜油供人们食用。它们默默而来,又默默而去,为人们留下了延续生命的必需品,它们的美艳,只有种植它们的农民才懂得欣赏,它们的价值,也只有农民才知道,可喜的是,现在,所有人都在欣赏着它们,所有人都认同了它们美艳,它们的牺牲和它们的奉献,正所谓:

好景何须千里远,留意咫尺亦天涯;

菜花平凡黄金色,更喜油香进万家。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碧野散文《天山景物记》

2.碧野散文:天山景物记

3.关于春天景物的散文600字以上

4.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散文

5.描写春天的景物的散文500字

上一篇:门市部的员工的具体工作要求及流程下一篇:知错就改的孙小圣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