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2024-09-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4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1篇

学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探索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努力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工作,是摆在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需树立四个意识”。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抵制一切极端、反体制、破坏稳定的言行,正确对待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两个时期的历史,不能对这两个历史阶段相互否定,相互排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地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上级交代的任务,必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决不拖延懈怠。对于组织上有困难的任务,要主动承担,积极为组织排忧解难,做到不留困难给组织。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工作岗位上,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坚决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闲聊,不看网上无关工作的内容,对自己岗位职责上的事情,要积极办理,不推让给其他人或其他部门,今日的事情必须今天做完,坚决按时、按质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发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尊重读者,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细致耐心周到地为读者服务,以礼相待外来参观人员,努力让读者满意,做读者满意的工作人员。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必须正确处理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不互相推诿,合力打造高效协作的工作团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2篇

2、习总书记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

3、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4、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

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

6、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7、总书记支出,我们党抓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8、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规矩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9、(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0、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

1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

12、新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针对的对象为(高级干部)。

13、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

14、(党章)在党内法规中具有最高效力,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修改并发布。

15、“三会一课”制度中的“一课”是指(党课)。16、2013年6月,我当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7、作为领导干部,对个人品德上的要求标准应(比公民的要求标准更高)。

18、领导干部作为党员的政治要求其必须遵守(党的纪律)

19、“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20、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

2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2、以下不属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党的建设的相关文件的是(《国务院关于激发。。。》)

23、涉及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和解释。

24、在推荐全面从严治党,解决管党、治党中的问题上,必须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党内生活的(制度化水平)。

25、(党性修养)是作风建设的内在动力。

26、(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

27、党内监督要抓住关键少数,这个关键少数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28、以下不属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做法是(在所管辖区制定与中央政策相悖的规定)。

29、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30、《关于实行党委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下列哪个机关(部门)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的主体(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

3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32、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的是(党委(党组))。

33、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就是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基本思想。

3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35、下列哪次会议的公报中正式提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36、“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7、总书记指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

38、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

39、(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40、《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1、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

42、(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43、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承担(主体)责任。

44、党的十九大将在(2017年下半年)召开。

45、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全部纪律的基础。

46、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47、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4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3篇

11月20日, 云南昭通市科协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 专题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昭通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 对全面学习贯彻进行安排部署。在传达学习会上, 昭通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军组织大家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议强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新的战略高度上开启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这对新时期的科技工作、对全国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对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团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昭通市科协坚决拥护党中央在中国改革发展关键期做出的《决定》和重要战略部署。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团结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攻坚克难,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牢牢把握工作大局, 自觉把市科协工作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之中。

会议要求, 全市科协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学习贯彻云南省科协八大、昭通市科协三大精神相结合, 完成和总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谋划好2014年工作;二是与明年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三是与省科协实施“美丽云南科普行动计划”相结合;四是与加强科协自身建设相结合。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技体制改革目标, 找准科协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服务民生需求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4篇

[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 D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1-0007-04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会看到,其改革精神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改革紧密地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阐述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具有以下特点:

(一)将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决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1]中国梦的改革精神不同于以前的改革:

一是它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富强,而是“强调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包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包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期不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使得我们追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也日益接近,充满希望。

二是它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发展,中国梦思考实际上贯穿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空。近代以来,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领土主权不完整、经济上被掠夺、社会畸形发展、人民痛苦,一度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个中国人想起那段历史,都会感到心痛”[3]。中国梦的提出,将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统一起来,昭示了党和国家的宏伟图景,不但反映了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愿,也展示了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良好愿望。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和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担当。

(二)将改革与实现中国梦的原则有机统一起来,为全面深化改革并取得胜利明确了政治前提、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找到了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三大要素统一起来,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全面深入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原则。

一是中国的改革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位,民主法制、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道路自信,并在《决定》中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做了具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

二是中国的改革必须要有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侧重于中国梦的国家理想和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侧重于中国梦的社会理想和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侧重于中国梦的个人理想奋斗目标。这三个目标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内在的,相互促进的,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些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又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民族精神是团结的纽带;改革创新思维时代精神是动力。中国精神包含了理想、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领导和动力。正如《决定》所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三是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国梦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实现中国梦。《决定》贯穿了人民性的特征,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7]。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内在、相互促进的。有了正确的道路、有了一往无前的精神、有了力量源泉,改革的成功就有了保障。

二、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具有鲜明的辩证性

全面深化改革深刻地贯彻了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现在:

(一)三个“解放”使改革更加体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8]这里,不但第一次提出了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也就是说,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些年来我们都很重视,我们过去的改革,主要侧重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体制以及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些改革是必要的、重要的,虽然也对社会管理有所改革,但改革的时间不长,也不够深入。如果要将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如果缺乏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积极性,改革就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如果是这样,改革就不全面,不深入。对此,《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的“治理体系”,指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改革互动起来,包含着国家与社会协商、协调、协作、协同等多层意义。《决定》专门用了一部分讲“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体现出三点新精神:第一,体现出系统治理的思想。《决定》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9]这里明确了“领导”、“主导作用”、“参与”各自的角色以及党和政府对社会参与的“鼓励”、“支持”态度以及“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目标。第二,提出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改革方向。《决定》提出“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10]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将有力促进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二)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改革方法,这是改革实践方法论的科学总结。

一是它将感性与理性、特殊与普遍、实践与理论、微观与宏观、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摸石头,就是要通过实践,找到不同事物发展的各种特殊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际解决问题。顶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找到普遍规律,在道路、方向、精神、力量等问题上提供指导;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经验的形成过程,而顶层设计主要体现的是经验的升华并指导实践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侧重于遵循客观规律,里面蕴涵着能动性,顶层设计侧重于能动性,里面蕴涵着尊重客观规律;摸着石头过河有基本原理、道路、方向的指导,顶层设计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得到丰富、完善和升华。如,我们党在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就在摸着石头过河,先是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后来,逐步增加了政治文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没有顶层设计的,在改革伊始,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我们看到,后者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得到了丰富完善和发展并指导着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相互内在的,不可能将二者截然分开,割裂开来就是错误的。作为一个生产力落后、人口众多、国情独特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在这个复杂时代充满挑战的全新事业,对重大改革措施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这是十分必要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二是它高度概括了35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这样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不断积累过程,就是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摸着石头,着重讲的是局部、微观、战术;顶层设计,着重讲的是全局、宏观、战略。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统一,就是坚持辩证法。

三是它的运用有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党的十八大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成功的顶层设计。其中的一些具体的制度实际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取得的成功经验,比如,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这方面就有具体的制度要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第四,《决定》从各个方面贯彻了这个方法。《决定》的十六部分就是一种顶层设计;每一部分的原则也是一种顶层设计,而每一部分的具体要求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提出和摸着石头过河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一种顶层设计,而“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又是摸着石头过河提出和摸着石头过河要解决的问题。再比如,其中的第九部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规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这个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这既是摸着石头过河提出的问题,又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解决的问题。《决定》的其它部分都是这样。

(三)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决定》从指导思想到各方面改革,共十六个部分。改革表现了整体推进的特征:《决定》的二、三、四、五、六、七部分阐述的是经济改革;八、九、十部分阐述了政治建设;十一阐述的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十二、十三部分阐述的是社会建设;十四阐述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十五部分讲国防和军队改革;十六部分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每一方面的内容也很全面。因为上述部分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整体推进,才能更好地局部推进,这是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观的体现。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有重点、重点突破。就“五位一体”来看,经济是重点,它在《决定》中与其它部分比较也占了最大篇幅,在《决定》的十六个部分中,经济占了六个部分。《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1]重点是经济,重点中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突破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有了方向:如“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支配,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12]《决定》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13]等等。

二是《决定》在具体改革内容方面有重点,有鲜明的针对性。如在第二部分里提出“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进一步打破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14]又如,第五部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15]再如,第十三部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在支持和发展这类组织上,“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16]等等。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积极,又稳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极大地推进改革全面深入。

三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清晰。《决定》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7]以发展经济为牵引力,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是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总结,又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经验的总结;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证明;既有清晰的逻辑,又有切实有效的部署。

三、改革精神表现出全面性、坚定性和自信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突出了全面改革的精神。全会《决定》十六个方面,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军事、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这表现了中央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精神。

二是它表现了改革的坚定决心。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需要改革的深层问题还不少: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还是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较多的体制机制障碍制约着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很艰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突出,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居民收入分配较大的差距还没有真正解决;社会矛盾有增多的趋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有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少数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问题的解决还须要下大力气,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攻坚期和深水区,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8]全党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19],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20]首先,我们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看到了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其次,因为实践的发展和思想的不断解放,所以,改革开放是不会停止的。这里就明确了改革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紧密地将实践、解放思想、改革统一起来,又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中央的这种决心和勇气是中国古代、近代一切改革运动所没有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他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这种决心和勇气,他们的改革不能攻坚克难,往往因阻力半途而废。党中央有这种决心和勇气,因为,第一,党深刻地认识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三十五年的实践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种决心和信心来源于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来源于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巨大的成就,绝不是空中楼阁。第二,党中央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21]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他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22]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

三是它对改革具有充分的信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23]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之前没有多少实践基础,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了35年丰富的实践基础。

四是它注意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就为落实改革措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6.32.39.3.49.50.5.6.11.10.19.50.5.7.2.2.

[2][3][4][19][21][22]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4.22.3.8-9.9.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5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举世注视的盛会,是一次不断绘就改革总线路图的盛会。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领悟到了以下几点心得。第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每次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现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事实雄辩的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前途。”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我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巨大变化来自于改革开放,来自于解放思想。

第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伟人的同道和他的理论起了关键的作用。例如,当有人严厉批评市场化改革,计划经济回潮时,伟人的同道大声疾呼:“谁不弄改革谁就下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讲往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题目,判定的标准应当主要是看是不是有益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不是有益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不是有益于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同道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

经济不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即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三,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党的领导下,主要是根据实践经验,通过中心的重大决策、决定,从上而下来推动的。同时,通过改革开放的试验,自下而上逐渐推开的。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在改革过程当中逐渐明确的。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为了令人民富裕起来。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以前,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6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卓越贡献彪炳史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揭开中国发展的崭新一页。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我们热切地期盼着。

我们看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未来将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等;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这也就意味着,税收将不再是预算确定的任务,而是转为预期目标。在现行政策下,税收预算是硬指标,不管经济发展快慢,都要完成既定的税收任务,因此税收既可能不符合客观情况,也可能影响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三中全会对延续多年的预算制度进行了开创式的破冰改革,今后,税务机关将按照法律法规征税,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多收或少收税款,这样既减轻了税务机关的征税压力,又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同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决定》中还提出,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科学的财税体制应该维护市场的统一。不同区域出台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有的区域税收优惠条件多,就更容易吸引企业落户,但这实际上就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另外,这种现象还影响到区域税收的正常增长,导致区域内收支不平衡加剧。三中全会后,税收优惠政策可能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区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将不复存在,这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 第7篇

认真学习全会内容,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精神和方针。作为一名教师,我个人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做好思想准备。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关键词。改革进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一轮改革要“闯关”,需要“清障”。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成败。首先要有坚定地思想信念,改革势在必行,每位领导干部都应该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对于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坚定不移地维护和扎扎实实地执行。其次要有风摧不垮,雨打不折的刚毅。困难、问题会随时随地出现,刚毅能让思想更深刻,心灵更坚韧,品德更高尚,让改革路上的贪恋、犹疑、怯懦和所有的困厄销声匿迹。其三,改革,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要破解不想改、改不动的窘境,有闯关破难的勇气,以大局为重,以党的中心工作为重,为群众利益为重。

二是要做好学习的准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政策,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的是新的,有的是继续深化的,是需要领导干部认真、深入、扎实学习的。学习好了,才能深刻领会,才会付诸行动。

三是要做好务实推进的准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

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传统,是我们党“务实”、“高效”的自信心的展示和彰显,也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必由手段。要扎实开展学习调研,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各级党委部署,掌握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征求各方意见,真正做到把问题找准、把现象摸透,让“等一等、看一看、缓一缓”的惰性思维根本消除,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蔚然成风。有了高效的的执行力,定会与中央和各级党委的精神和部署保持高度的一致,定会以群众意见和建议为基础,真正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各项政策、决策落到实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8篇

一、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再上台阶,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要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一) 当前国内国外形势对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技术大变革和新的产业仍在孕育之中,主要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积重难返,全球投资贸易保护主义发生强化趋势; 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回归,市场、能源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影响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外部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异常艰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等多种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受到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现代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有待于完善。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只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要求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等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基本框架。同时,也要看到,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宏观调控目标方面、宏观调控政策手段方面、在决策支撑方面、在宏观调控机制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宏观凋控的科学性、有效性。客观上要求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增强, 要不断调整现有宏观调控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不断健全了宏观调控体系,调整完善了宏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应对了短缺经济条件下投资消费双膨胀造成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趋势、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造成的严重冲击,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防范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只有在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同时,不断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才能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迈进。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宏观调控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注意防止市场失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不足。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提高政府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有效减少行政干预。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 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 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主要依靠经济激励、法律约束、技术标准等方式,营造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宏观调控要维护好中央调控的权威,也要发挥好地方的积极性。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一定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地方制定规划和政策必须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要加强与国家战略规划、宏观政策的衔接,确保国家规划和政策的有效落实。国家制定规划和宏观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

(三)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问题

宏观调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远。要通过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经济波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避免经济发生大起大落。又要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

(四)正确处理全局性统筹和局部调控的关系问题

宏观调控体现在各个领域的调控之中,调控效果是各领域调控政策落实效果的综合体现。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要在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战略重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宏观调控目标,投资、消费、 贸易、产业、财税、金融、土地等调控政策都必须服从全局安排。

(五)正确处理政策落实与完善纠偏的关系问题

对于已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根据职责分工和落实时限,及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法,确保政策作用有效发挥,力争做到政策出台一项见效一项。必须及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调整完善政策内容,确保政策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重大政策的调整要慎之又慎,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加强宣传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三、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策略措施

《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从宏观调控的导向、目标体系、政策手段、制度机制、投资体制等方面入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一) 健全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

要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国家发展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协调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作用。要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和工具组合,探索综合运用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和杠杆率等调控手段。

(二) 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的体制机制

要完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健全涵盖关键领域、重点突出、相互衔接、导向明确的宏观调控指标体系。

要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制定机制化。(1)建立健全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信息交流共享和形势研判,健全监测预测预警信息会商机制,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变化及时做出预警,合理确定宏观调控预期目标。(2)建立健全重大问题研究和政策储备工作机制,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手,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并向政策思路、改革方案、战略构想、中长期规划等延伸,形成政策储备。(3)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在重大政策研究出台的过程中,要完善社会听证、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专家咨询等各类程序,充分反映社情民意。(4)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和调整机制,各项政策要对实施的背景、投入、效果和影响进行分析测算,充分权衡各种利益关系,并按形势变化和政策实施情况,适时预调微调,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提高相机抉择水平。

要推进宏观调控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宏观调控部门之间、宏观调控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要建立多层面的政策沟通协调机制,统筹进行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调整的综合评估和协调,防止单项政策各自为政,政策之间效力相互抵消或过度叠加,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要把该管的管住管好,通过加强对投资活动的士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9篇

一、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内涵,推动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坚定政治立场。我体会主要把握三点:1.“二个不走一个走”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政治定力。3.坚持党的领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我们做好慈善工作,特别是增强自身的政治定力,坚定走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发展道路是很重要的。

(二)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这次是起“决定性”作用,仅仅几个字的改变,却是非常关键。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之前的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某一个方面的突破,从局部领域改革推动发展。但是到今天,很多矛盾积累起来了,靠单方面的改革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所以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并不是局部的突破而是全面推进,这具有更深层的意义,我们需要深刻领会: 1.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必须全面推进形成合力冲破瓶颈的制约。2.发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发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3.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三)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1.从政府的角度讲,就是要简政放权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管了,确切地说政府就是管政策、服务、规范。要出台政策,服务水平要提升,规范管理要跟上。2.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市场实现人、财、物要素的最佳组合。铁路、油田等国有性垄断企业要面向社会资本开放,交通也要向民资开放。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市场来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我觉得这种执政的理念对于慈善事业以及劝募市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理念的变化往往会对一项事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就会对市场经济、慈善事业少搞强制性命令,这是大趋势。用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来配置资源,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最优化。3.社会的作用。都说“政府管不到的、市场管不了的,要社会去做,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盲区。”我认为,这本质上反映国家的软实力。理想的状态是非营利组织的服务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要深入思考朝哪个方向去拓展,去提升。

(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对于这点,我们要联系自身实际,因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管理创新。简要分析,我觉得它有三个要素,即: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服务。1.公平合理的社会政策。目前政府已经在做了。比如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这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而政府在财政资源配置上也会有一个转型。2.积极有为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登记制度现在已经放开了,大体有四类:商会类、慈善公益类、科技类、社区服务类。要培育劝募市场主体。现在我省基金会注册登记权力从省已下放到市里。凡是市、县一级的基金会可以到市里去审批。还有社区慈善公益组织属于备案制,要进一步放宽、激活这个机制。3.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非营利组织多了,必然加剧资源的竞争,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要认清形势,抓住机会,深耕基层。如果还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抱着“等等看”的态度,那就肯定会错失良机,后悔无穷。以人为本的动力来自需求,瞄准需求,因时而动会给我们创造无限的发展空间。

二、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担当,推动慈善事业加快发展

(一)深入实践,加快创新,进一步推动慈善工作机制化建设。我们要着力于“六个更”,推动创新发展:1.思想更解放。要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自身的发展思路与定位。要深刻认识现代慈善事业的地位与作用,即:(1)财富分配。关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年初有了国家发改委的第20条: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并把它作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第三次分配。(2)道德建设。这很好理解,因为慈善就是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3)劳动就业。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可以安排大量劳动就业的,现在的问题是国家政策要配套。在美国有10%左右的人在从事非营利事业。当然,非营利行业的涵盖很广,比如行业协会、社区组织也属于非营利的范畴,慈善只是其中一类。但我国所占的比例还很低,不到2%,发展潜力巨大。慈善事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4)生活品质。富裕并不代表幸福,现在经常听说这种情况,家里因为有了很多财产而不和睦。现在企业家的观念也在变,社会责任担当在增强,把钱这样放着还不如去做点好事,做点慈善。再比如工薪阶层也很需要做慈善,参加慈善活动已成为改善生活品质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切入这些需求,因为“需求”才是大舞台,当然这个“需求”并不只来自弱势群体,富人也有需求,因为富人参加慈善事业也是一种需求。(5)社会和谐。要达到社会和谐必须要发展非营利组织、非营利事业。以前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很少会有机构去做监狱的慈善项目,为什么不可以到监狱里去为服刑人员进行一些劳动技能的训练,使这些服刑人员学会一门技术,出狱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样社会成本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当然这些都需要观念的更新和社会政策配套。2.组织更包容。我们的组织机制现在比较封闭,要开放一点,要欢迎草根组织加入慈善机构。市、县慈善总会要探索组织机制的转型,建立独立的基金会。就像残联一样,残联是一个组织,下有残疾人基金会。红十字会下面有一个红十字基金会。我们慈善总会也可以建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它受慈善总会领导,这种架构很好。吸收草根组织的加入,有利于我们调动、整合资源。建立基金会,有利于提升服务能力。3.机制更灵活。要紧盯市场,在筹款机制上进行更为广泛地实践与探索,要研究社会心理。捐赠者的心理已经起很大变化了,大家都搞“一日捐”,并不是说一日捐不好,但是现在的一日捐和以前的一日捐能比么?未来的一日捐更难。现在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如果要靠摊派来捐钱,大家很有可能不愿意捐。概括地说就是要研究社会心理,培育劝募市场,推动服务创新,满足社会需求。以前我们有一日捐、冠名基金、留本冠名基金、物资捐赠等。而这几年我们有些创新:网络捐赠、小额捐赠、造血型救助、慈善实体建设等。这些都是拓展和创新。在运作的过程当中,不要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包干,要加强社会参与。机构来组织,大家来参与,让捐赠者增强参与感。要重点围绕创新、市场、营销三大要素,摸着石头过河,开创慈善事业新局面。4.运作更透明。增强组织运作的制度化、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当下我们最弱的就是透明慈善的技术支持,网络建设滞后,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很大提升。这是透明慈善要强化的比较重要的方面。5.服务更专业。服务要提升能力推动专业化,应对市场挑战,实现持续发展。要吸纳优秀人才,培育职业团队,强化能力训练,激励志愿服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充满活力的慈善工作者队伍。6.管理更规范。管理的重心在于自律。要把推进行业自律作为规范管理的重点来抓,健全民主决策、科学管理、自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种程序和规范,保障慈善组织运作机制的规范、效率、透明。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第10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就任后首次提出的政策目标和改革路线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未来施政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将对中国今后的政局走向、经济发展、区域平衡等都有着深远广泛的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我校师生员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认真收听收看全会相关报道,并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学习心得,全校兴起了一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会议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路径、原则和要求,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改革热情,必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美好明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全会把握历史和时代脉搏,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关头,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是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一次重要宣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11篇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当前,无论是国内外学者政要,还是普通黎民百姓,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表现在对中国即将挺进的深度改革讨论热情空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深化改革”的“红利”将长期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科学发展,世界和国人充满同样的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雷霆出击、“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铿锵有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求真务实,正是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之举。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一路前行建设“富强中国”,共圆伟大复兴之梦。

上世纪90年代初,当苏联、东欧发生巨变之后,邓小平不是让改革停下脚步,相反却加快推进改革,“南巡讲话”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潮,中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如今,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充满期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12篇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朱丽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人们对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社会弊端,寄予厚望。会议的召开传递了改革正能量,为改革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这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值得我们仔细揣摩,深入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证明了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党中央是有信心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全面深化改革传递了正能量,彰显了党中央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相信通过各方努力,中国的改革必能走向深入,取得成效。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连日来,总书记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李克强总理用“壮士断腕”形容改革的决心、媒体热议的“383”改革方案,诸多举措,汇集成一个清晰的信号: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13篇

通知指出,要认真组织学习、全面准确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人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通知强调,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注意把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基本要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通知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准则》和《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视野开阔、总揽全局、求真务实,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通知指出,全党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通知要求,要分层次组织学习。认真抓好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要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党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周密学习计划和方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全会精神。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点内容,列出专题进行研讨,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突出抓好省部级以上高级干部学习。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班、培训班,推动高级干部带头学习、带头研讨,为全党作出示范。

通知要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分两个阶段进行。从全会结束到明年春节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全方位、大力度宣传阐释全会精神,迅速形成规模、形成声势,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从明年春节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为第二阶段,主要是加强深度新闻宣传和理论研究阐释,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范文 第14篇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内容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政治解读】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③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⑤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⑥确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内容摘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政治解读】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④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⑤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三、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内容摘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政治解读】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②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⑤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和完善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⑥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和法律保障;⑦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内容摘要】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政治解读】①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②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④政府要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维护人民的利益;⑤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⑥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五、公民参与立法途径更多

【内容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政治解读】①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②依法参与立法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公民参与立法的过程是推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六、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内容摘要】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政治解读】①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维护法律权威;②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任何干涉;③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⑤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⑥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内容摘要】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政治解读】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②政府要行使文化建设的职能,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成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⑤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消极阻碍作用。

八、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内容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上一篇:心理健康讲座听后感下一篇:陪伴作文400字_高中高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