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2024-07-22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精选8篇)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第1篇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鲁宾孙漂流记》,为鲁宾孙的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精神所感动。

这本书写得是英国的一个叫鲁宾孙地人,因为不好好读书,而去冒险。可是,他因为船遭到大风浪,差点送命,却侥幸存活了下来。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活。没有住所,没有食物,没有安全和十分孤独。但是他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来,一位船长到了这个小岛,却被船上的水手们绑架,鲁宾孙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水手们抗争,终于把船长救了出来,船长答应将他带回英国。于是,半年后,鲁宾孙回到了英国。

是我对这部书感受最深的是鲁宾孙在岛上生活的方法,他不仅搭建帐篷,而且利用仅有的麦子反复种值,还把打猎到的山羊给圈养起来,母羊生下了小羊,使他每年都有食物吃,他这种机智坚强的精神值得我敬佩。如果是别人,或许早已失去了这种求生的意志。

他在那个孤岛上呆了二十多年,却仍然希望有人能救他回英国,果然因为他的不畏艰险,救出了英国船只的船长,船长为了答谢鲁宾孙的救援,就答应他的要求把他载回了英国。

可是,我呢?我一边想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老妈在被我的要求下,把我送到了我梦寐一球以求的国画班。一开始,我对画画还是充满信心的。可是,到了后来,我对画画课越来越厌倦了,对老师的上课也不再那么认真了,到了后来,我渐渐觉得惭愧。鲁宾孙的坚持不懈令我知道了:只有坚持,才有成功!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800字]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第2篇

逆境塑造了他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姚 远 暑假,我读了一本十分精彩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打开这本外国小说,会使你立刻融入作家笛福的小说世界。

这本书的主人公名叫鲁滨逊·克罗索,他厌倦了英国的恬静生活,于是,他决定做一名海员,周游世界。于1659年登上了从巴西到非洲的船只,一天,来了一场可怕的风暴。船帆开始破裂。虽然船员们与大海作斗争,但船员无一人幸免,唯鲁滨孙活了下来。

他漂流到一个孤岛上,这个岛荒无人烟,他形单孤只,孤独无援,完全得靠自己。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第3篇

1.《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个性分析

1.1 冒险精神

小说描述的时代背景是14到15世纪, 当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出海成为每一位青年人的梦想。当时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投入生产中, 新兴产业越来越多, 对外贸易、海外扩张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只要敢于冒险, 发财的机会到处都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笔下刻画的极具冒险精神的人物, 他倡导个人奋斗。在没有出海前, 鲁滨逊是一位在巴西经营种植业的商人, 生活算得上安逸, 他原本可以向他父亲那样“既不用劳心劳力, 为每日的面包去过奴隶生活, 困苦不堪, 身心没有片刻的安宁;也用不着被欲望和发大财、成大名的野心所苦, 心劳日拙;只不过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品尝生活的甜美滋味”, 但是他对庸庸碌碌的安逸生活不满足, 加上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毅然决然的进行了出海。在遭遇海上风暴被困荒岛后, 他积极的与大自然作斗争, 并最终克服种种困难, 得以重返家园。

小说中主人公的冒险精神正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反应, 体现了当时工业革命精神, 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1.2 坚强勇敢、百折不饶的精神

在鲁滨逊第四次出海过程中遭遇海上风暴, 遇难后, 面对同伴的死亡以及被困黄岛的现实, 他坚强的活了下来。那是的荒岛了无人烟, 可以说没有生存的基本条件, 他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去生存。面对无法生存的困境, 鲁滨逊开始自己搭建房子;尝试着打猎与驯养山羊等, 加上种谷子、晒葡萄干等为其提供食物;并且他还尝试着做一些家具用品, 如陶罐、桌椅等。。。通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劳动, 鲁滨逊的生活用品逐渐增多, 为了打造船只回到故乡, 更是花费了鲁滨逊数年的时间。花费数年打造的船只, 由于没有事先计划好, 船只离海岸太远, 他一人力量无法使船只下水, 一切希望都破灭了。面对如此的打击, 鲁滨逊并没有被击垮, 相反他越战越勇, 凭借坚定的毅力与信念, 凭着自己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 在28年的荒岛生活中, 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物质与精神王国。

1.3 自信乐观的精神

在荒岛上独自一人生活是枯燥的, 同时也是艰苦的, 鲁滨逊正是凭借坚定的信念以及乐观自信的精神, 最终才在荒岛上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王国。小说中, 鲁滨逊曾说过:我会尽力而为, 只要我还能划水, 我就不会被淹死, 只要我能站立, 我就不肯倒下。。。他渴望回到故乡, 所以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心血制造船只, 由于独自一人, 没有称手的工具, 也没有任何造船的经验, 所有事情亲力亲为, 任何小的事情都会花费他大量的时间, “一块木板的加工, 他都要花费42天”。并且他做的很多事情最终都排不上用场, 然而面对这一切, 鲁滨逊从来没有放弃过, 总是在失败后自我反省, 总结失败的经验, 从容面对现实, 不妥协、不放弃, 从失败中探索希望。

通过自己的努力, 鲁滨逊在荒岛上有了居住的房子、盛水的陶罐、面包。。。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面对困境, 鲁滨逊能够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 没有人说话, 他与排球对话、与它交朋友, 展示了他非凡的抗压能力, 也正是这份乐观, 帮他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 使其最终获得新生。

1.4 感恩、重情重义的精神

心中充满感恩的心, 不埋怨、不自暴自弃, 是鲁滨逊能够在荒岛上长期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正是凭借这份感恩, 使得他能够面对困境,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将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幸福而充实。在荒岛中的日子里, 鲁滨逊每天坚持读圣经, 没有抱怨种种不公与困难, 本着感恩的心, 感谢上帝给予他这样的生活。同时, 他用实际的行动, 来诠释了他对生活的感恩, 从来都不抱怨, 面对失败从不妥协。困境中的感恩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但绝不是阿Q精神。人的一生中, 难免会遇到磕磕绊绊的事, 如果面对困境就倒下, 那是懦夫的行为, 只有勇敢的面对, 理性的处理, 才能战胜困难, 获得成功。这种感恩之心, 使他一次次摆脱忧愁哀伤, 成为一个刚强勇敢、意志坚定的人, 使他的荒岛生活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而是允满温馨和希望。

当他回到故乡生活一段时间后, 他的妻子病逝, 这时他又一次出海, 途径荒岛时, 岛上的西班牙人以及水手们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活。他送去了新的移民, 并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 留给他们大量的生活用品, 最后在一阵阵祝福声中离开小岛。这也说明了鲁滨逊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以及重情重义的宝贵品格。

2. 鲁滨逊个性在现实中的意义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小说, 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特点, 给予读者以震撼, 让人们心灵受到洗礼。许多处在困境中的人都被鲁滨逊的精神所打动, 开始振作;同时鲁滨逊精神也使许多迷失自我的人迷途知返, 人们都将鲁滨逊当做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在今天, 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 人们的生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 心理承受能力也远远不够强大。面对困境, 即时没有遇到像鲁滨逊那样的困境, 很小的困难都会有人被击垮。还有的人安于享受, 满足自我现状, 总是存在“不想努力就过上幸福生活”的想法。没有经历过一定的挫折是很难拥有抗压能力的, 有些人经过一定的困难, 去得到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一旦得到的东西失去, 就会变得一蹶不振, 迷失自我。试想, 如果现在的人们都能像小说中鲁滨逊那样, 百折不挠、敢于冒险、自信乐观, 有什么样的困难是不能客服的?又有什么理想是达不到的呢?

生活就像是一幅画, 有的人画出了春天的生机, 夏天的绿荫, 秋天的收获, 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却画出了春天的寂寞, 夏天的焦躁, 秋天的凄凉, 冬天的悲哀.画的色彩如何, 全取决于作画人本身对生活的态度。鲁滨逊那种对生活不断追求, 对交往的向往都源于他那对生活无比热爱崇尚的精神。

如今, 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我们是否有去珍惜, 甚至还有人会去轻生, 多么愚昧的举动。想想鲁滨逊, 他为了生存下来, 回到正常的社会中去, 一直坚持不懈地拼搏着.而对于那些人们, 我不知他们领悟到了什么。生活中是存在着千千万万个困难, 但也共存这许许多多的精彩与幸福, 我们应该去挖掘去体会, 那我们才会得到更多。

总结

英国作家迪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为人们塑造了一位勇于冒险、不安现状、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积极乐观、自信创新的英雄人物形象。在荒岛上28年的生活过程中, 鲁滨逊凭借自己的双手以及坚毅的信念, 在乐观信念的支撑下一步步升华自己的人格, 并最终回到了故乡, 获得了成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离现在几百年历史, 但是鲁滨逊精神鼓舞了许许多多的人, 使许多处在困境中的人重新振作;使很多处在迷途中的人迷途知返。。。鲁滨逊精神告诉我们:坚强勇敢、用于创新、积极乐观终能战胜困难, 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李长霞.《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的个性剖析及现实意义[J].新乡学院学报, 2011, 25 (2) :102-103.

[2]唐春珍.《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个性剖析及现实意义解读[J].社科导报, 2013, 36 (21) :247-248.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第4篇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冒险中遇险,流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岛上耕种、养殖,靠自己的勇敢和坚强独自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来获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

28年啊,独自一人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小岛,是何等的孤独!文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我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要从我不幸的处境中吸取一个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滨逊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理智面对现实、不逃避。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鲁滨逊的敬佩与日俱增,我常常会想:如果我也像鲁滨逊一样流落到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我会怎么做?我想,假如是我到了那样一个小岛上,肯定会因为忍受不了这么恶劣的环境跳海自杀。即使没有跳海,也会因为没有一点儿生存技能被饿死,或者被野人抓住吃掉……因为像我这种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只知道依赖父母,没有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真的离开父母,可能连如何活下去都是问题。

记得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北京游玩。第三天,爸爸准备带我去登长城。在去长城的路上,我信誓旦旦地向爸爸保证:“爸爸,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定能够自己登上长城最高点,当一回好汉!”爸爸微微一笑,说:“好,我就等着看你是如何当好汉的!”

下了车,我们走了没多久就来到长城脚下。终于开始登长城了,一开始,我感觉自己体力充足,想着就凭我的体力,登长城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了在爸爸面前表现自己,我还时不时在台阶上奔跑。可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没多久,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我就体力不支了,感觉每上一个台阶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我这时才明白,自己刚才是多么的无知和自大。又往上爬了一会儿,我就彻底泄了气,坐在石阶上,任凭爸爸如何劝说,我也不愿意起来。最后还是爸爸搀扶着我,我才勉强走到了长城的最高处。下山时,我真的没力气往下走了,瘫坐在台阶上。爸爸看到我这样的状态,最终决定坐缆车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很差劲,我就是缺乏像鲁滨逊那样的勇气与毅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我在以后成长的路上要多向鲁滨逊学习,做一个乐观向上、不轻易言放弃的人。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第5篇

一开始,我就完全明白了鲁滨孙流落到那地方的荒凉和可怕。我以为,鲁滨孙会放弃生命,在饥寒交迫中抑郁而死。但他的举动将我深深震撼了--鲁滨孙凭借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先“安营扎寨”,再“打通粮道”,便开始自力更生,最终成功脱险。

这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我与鲁滨孙相比,又会怎样呢?

记得有一个难度很高的数学题,我被自己混乱不堪的思路紧紧缠绕起来,把自己“封印”在这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的迷宫里。我拼尽全力地左冲右撞,试图靠近迷宫中央闪烁着璀璨夺目光芒的金钥匙,却根本无从下手。我看着四面八方的厚重、坚实的围墙,逐渐变得失望。任由绳子把自己捆绑,也无动于衷。我绝望了,我放弃了,我无情得告诉自己:我不会做。

现在,我认识了鲁滨孙。他被困荒岛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地闪略而过。我不仅为自己的知难而退感到了发自内心的懊恼和悔恨。鲁滨孙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坚强不屈、乐观向上……为什么我不行呢?争强好胜的我开始为自己加油,让自己充满自信,坚定地告诉自己:我能行! 果不其然,我依靠自己的努力,咬断了捆绑我的绳索,又重新回到起点,试验了不同的道路。终于,我拿到了金钥匙,解开了谜题。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第6篇

读完后,我被鲁滨逊那种机智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打动,他不放弃对生活的信心,顽强地生存下来。

我们也要像鲁滨逊那样,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放弃,不能退缩,要打起精神与它抗争,这样才有机会克服困难。如果你放弃了,失去信心了,那样只会让困难的程度越来越大,到时候就会被打败。

我在刚练习滑轮的时候,都不敢站起来,一站起来顿时失去平衡,然后重重的摔了下来,几次都是这样,我有点想退缩了,但一想到霍金他全身瘫痪,可没有绝望,反而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用顽强的精神撰写了《时间简史》,被称为“宇宙之王”。于是,我站了起来,继续努力的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第7篇

鲁滨逊——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鲁滨逊——一个能放弃一切去为梦想拼搏的人;鲁滨逊——一个生活的强者……我觉得他能够成功更是因为他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想一想,为了挖几个地窖储存淡水,鲁滨逊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为了建一个安全的避风所,他忙活了一整年;为了做出这个可以煮汤的锅,他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方法,也失败了无数次,最终才取得了成功……这种毅力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值得赞颂的!

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鲁滨逊”。如,无数学子为攀上知识的高峰,经历了多少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的企业家为了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第8篇

文章主要讲诉了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 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 告别家人, 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 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 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 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 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 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 树立了人生信仰, 凭借着坚强的性格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 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 开拓荒地, 圈养牲畜, 生产水稻和小麦, 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 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这期间《圣经》成为他主要精神支撑, 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 他盖起了房子, 收获谷物, 驯养山羊, 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凶猛的野兽斗勇, 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智。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 称他为“星期五”, 成为了他忠实的伙伴与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 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用勤劳的双手, 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直到第28 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 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 才得以返回英国。

阅览中外古今各种文学名著, 信仰在作品中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许多名家著作中所描绘主人公的行为及情感都是借助信仰的力量以及宗教信仰所激发出来的, 比如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科马克 · 麦卡锡的《路》等。从宗教角度上来讲, 所谓信仰是指从根本上表达出对上帝的认同, 相信上帝的旨意和安排, 让上帝眷顾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在西方众多文学作品中, 不论是在丹尼尔 · 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还是科马克 · 麦卡锡的《路》, 在主人深陷绝望处于濒临毁灭情况下, 信仰便成了唯一能够指引他们回归心灵栖息地的潜在力量。鲁滨孙在遭遇孤独、疾病以及恐惧时, 因为坚信上帝会眷顾自己而感到心安, 在这种情况下, 信仰的力量就如同主人公心中的堡垒, 尽管外在环境险恶坚信, 但内心的信仰堡垒却能够引导主人公在艰辛的条件下得以幸存。一部成功的小说, 不仅要体现在其故事的成功上, 还必须要具备有深切的寓意。评论家梁实秋在对小说 《鲁滨孙漂流记》进行介绍时说道:从严格意义上讲,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 它的主旨不仅仅是冒险精神, 更是冒险所体现出来的勇敢与智慧以及在荒岛求生过程中主人公内心强大的信仰所在。

其实我们最需要的是具备鲁滨逊那样的强大信仰, 人不论何时何地, 不管遇到的困难, 挫折等不幸时, 都不能被吓倒, 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克服困难, 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 去面对厄运, 挑战自我, 就可以做出超出自己想象的奇迹来。只有这样, 才能像伟大的鲁宾逊那样, 成为一个的胜利者。环境越是恶劣, 信仰力量越是被衬托的强大, 越是能够唤起我们在困境中展现出来的勇气和希望。如同《鲁滨孙漂流记》中, 鲁滨孙将落难荒岛称之为绝望之岛:“那天剩下的所有时间里, 我由于这令人沮丧的环境, 而感到苦恼不堪。我没有食物, 没有衣服, 没有武器, 也没有个地方可以飞过去, 我感觉我就快要死去了。”对鲁滨孙身处自然环境的描写, 与他坚守信念, 为了在绝境中生存而做出的努力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 鲁滨孙的斗争并不仅仅只是与自然环境的斗争, 更深层次的是体现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及基督教信仰为了希望与理智的斗争。

另外, Bertrand还指出道, 通常一个人具备力量强大与否, 可以通过孤独、困境来进行检验。在《鲁滨孙漂流记》中, 鲁滨孙在脱离现代文明社会后, 其生存能力、社会文化、道德伦理都面临着巨大考验, 但他并没有整日抱怨, 而是站在一种理智、平衡的角度上去对待面临的困境, 书中描述到“如果没有上天的眷顾, 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在世上少有的如此悲惨的环境中, 总会有一些消极的, 抑或是积极的因素值得去感谢”。这些文字充分证明了信仰的力量在鲁滨孙身处绝境时带给他的积极影响。另外, 在他所在航海船出事后, 鲁滨孙说道“我们迫切地向上帝承诺我们的灵魂”, 这里也进一步表现出了鲁滨孙的信仰, 这种力量促使他在孤独、绝望、恶劣的环境下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岛国”, 这象征着鲁滨孙靠着坚持信仰的精神力量而慢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物资财产。

由此, 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现代社会的学生, 对我们中学生来说, 信仰便是梦想, 坚守信仰便需要我们永远怀揣梦想, 只有拥有梦想, 我们才能拥有了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一颗永不言弃的心, 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但当今时代的年轻人, 却往往徘徊于日新月异的街头巷尾, 每日形色匆忙, 却像极了行尸走肉, 物质消磨了坚守, 现实摧毁了执著, 萎靡退去了激情, 殊不知, 青春正飞速逝去。而那些本该活力四射、青春无限的校园学生, 却整日埋头于手机、电脑等信息科技诱惑中, 而忽视了窗外的鸟语花香, 忽视了天边的旭日光芒。

上一篇:驿站传书游戏总结下一篇:工作时间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