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2024-08-08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精选12篇)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1篇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材料

――记北孙营村党支部书记侯瑜

侯瑜,男,汉族,现年46岁,中共党员,高中学历,1986-1989年任北孙营村团支部书记,1989-1999年任北孙营村村委会主任,1999年至今任北孙营村党支部书记。历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侯瑜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一班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乡党委、政府制定的任务目标。他曾先后获得5次县优秀共产党员、7次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村干部,其所在支部曾先后5次获得县先进党支部的称号,06年获得省五好党支部称号,为北孙营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一、以身作则,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的带头人,他牢记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并自觉执行支部大会的决议。他团结支部一班人,正确处理村两委和同志之间的关系。注重抓好班子自身建设,把支委会建成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核心;注重抓好党员的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和组织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员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 用。在工作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工作在先,吃苦在前。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建立了一套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村两委成员人人肩上有担子、有目标、有事做,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党群合力、气顺心齐的局面,为建设和谐农村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全心全意,把群众利益时刻放在首位

在侯瑜同志的带领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标准。近年来,他带领支部一班人,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一是解决上学难。北孙营小学的教舍原来是几间很破旧的瓦房,群众迫切希望给孩子建一所象样的学校,侯瑜同志千方百计带头集资,发动党员、群众自愿集资,同时争取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共投资38万元新建教学楼两栋,设有标准教室、教师办公室,了却了全村群众的一大心愿。二是解决行路难。侯瑜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各尽所能,发动群众自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排除万难,自筹资金50多万,争取上级资金110万元,修通了8公里的三条主干道和7公里的支干村道,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三是解决灌溉难。过去由于农田不通线路,村民浇地一直用机器灌溉,既费钱又费力。07年8月县水利局准备搞节水农业的试验点,他知道这个项目后马上积极向县水利局争取。由于他带领全村干部对现代农业的理解 清晰,思想准备充足,争取项目时有志在必得的打算,所以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县水利局被他们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决定把投资80万元的农网改造项目安排在北孙营村。同时村里协调匹配资金40万元,共架设高压线路7公里,低压线路24公里,新装农用变压器4台,全村154眼机井全部通电。四是解决就医难。针对近年来部分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实际,侯瑜同志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并把它当作一件为群众办实事的大事来抓。在他的带动下,党员干部分片负责,做好宣传发动。侯瑜同志主动负责户数多的几个村民小组,他与妻子分别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农户家中做工作,用身边群众因病返贫的典型例子分析加入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向群众讲清“合作医疗好,有病不用愁,生病得资助,无病益乡亲”的道理。对一时思想上主动接受而经济上又一时有一定困难的群众,就自己先垫付。该村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一年一台阶,多年来一直在县镇前列。去年农村合作医疗投保覆盖率提高到100%。五是解决饮水难。为了群众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他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群众集资,认真做好改水工程,使全村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三、紧跟时代,把北孙营村建成新农村示范点 2008年,北孙营村被县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侯瑜同志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与班子成员形成共识,大力推进北孙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发展全村经济,走共同致富道路。多年来,侯瑜同志一心一意当好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做到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要求党员干部勇当勤奋致富的模范,有风险干部担,有利益群众得,示范带动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依托土地资源,大力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了解市场,引导农民种适销对路的商品,调整种植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主要发展土豆、西瓜、胡萝卜等,目前已发展成近2000亩规模。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行“畜-沼-露地菜”农业生态模式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侯瑜同志时时刻刻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去对待每一位群众,去温暖每一户家庭,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对农民的关怀渗透到群众的心里。为群众解决技术上、资金上、生产中的困难和难题。根据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组织本村剩余劳动力去参加培训、外出务工,直接使不少家庭摆脱贫困。由于北孙营村有二百亩荒地,为了使这些土地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他和两委班子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经过商议,并去外地实地考察,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决定建立一个板材加工工业园区,并鼓励本村村民优先投资,同时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板材加工业。据统计,近2年 来,园区共入驻企业22家,总投资1500万元,吸收剩余劳动力600多人,使全体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二是建洁净家园,树文明乡风。在侯瑜同志的领导下,投资30万元兴建了标准村室,规划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即将开工建设。广场将配备有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将会方便群众休闲,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洁净家园”主题活动,组织群众1000多人次,分区分段搞好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做好农村改厕改灶工程,并建立清洁员制度,努力实现村容整洁。同时投资40余万元,在村主要干道两旁修建下水道,还架设路灯,做到既美化又亮化,改变了村貌,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支部的向心力。

三是管理民主树威望。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侯瑜在北孙营村的威望高,他说的话管用,做的事大家共同支持,村里大大小小的事不少,但他从不搞一人说了算,凡事集体决策,分头实施,检查督促。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把钱用在刀刃上,从来没有公款吃喝,村里招待费开支历年控制在村级收入的3%以下,并上墙公开。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2篇

一、抓学习强素质,自身建设上台阶

××*同志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因此,她十分注重对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上任之初,就和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中国共产党章程》,再次重申党员权利义务,统一了党员的思想。同时,村党支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一项根文秘杂烩网本的任务来抓,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从未动摇。她教育党员干部讲理想、讲道理、讲文明,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乐于奉献。并以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解决村上存在的问题,净化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够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同志一直认为,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她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今年的“三双”活动中,村里实行了村务党务双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村上15名党员都能够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出承诺40余条,现已履行承诺20多条。同时,她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今年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7名积极分子中确定培养对象4名。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她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

三、抓建设促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

她全面分析本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制定出“安沟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年规划”和“安沟村三年脱贫规划”,围绕村上的主导产业扩大再生产。积极争取资金,解决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电、路等突出问题。几年来,先后争取资金4万余元,在四组修建水窖19个,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争取资金40余万元,为五组8户村民解决了用电照明问题;投资7.9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解决了多年来村上无活动场所问题;投资156万元,硬化村组道路7.8公里,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产生活环境;去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组织群众向汶川灾区捐款1.3万元,缴纳“特殊党费”970元,又投资607万元,新建灾后重建住宅楼2栋、灾后重建房屋7座,不仅解决了73户受灾群众的居住问题,还节约耕地13亩,在全县率先达到“农民市民化”的标准,为全县做出榜样。

四、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针对村机构涣散的问题,她多方协调,建立健全了民调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村级组织,各机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了“两示范,一带动”活动,全村树立党员示范户5户,通过典型引导,榜样带动,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风尚。她本人也先后获得“公选村优秀党支部书记”、“感动县十大人物”等殊荣。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3篇

一、创新选拔培养机制,拓宽村党支部书记来源

传统的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机制已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在选任标准、选人渠道、选任方式、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所创新。一要注重选任标准,严把村党支部书记“入口关”。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根据“一好双强”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硬化村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条件;正确引导党员群众严格对照任职资格条件,充分酝酿和推荐提名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大对提名候选人的考察考核力度,严把候选人的“政治关”,真正把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来。二要拓宽选人渠道,破解村党支部书记难选问题。采取从村里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党员中选拔一批,从上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下派一批,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培养一批等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好村党支部书记难选的问题。三要创新选任方式,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村党支部书记要因地制宜,对不同的村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党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比较强、本村内有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村,可以实行“两推一选”;对于村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员队伍作用发挥好、村级集体经济较好的富裕村,可以实行“公推直选”;对于村级经济比较薄弱但具备一定发展潜力、本村内又没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贫困村,可以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对于村级经济基础条件比较差、班子软弱涣散、村内没有合适人选的后进村,可以通过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另外,还可以采用富村带穷村、强村带弱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支部,由富裕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实行跨村任职。四要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确保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继有人。县、乡党委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抓好村干部、农民党员、乡土拔尖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四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努力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实现农村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并加强跟踪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特别优秀的苗子要重点培养,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

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增强村党支部书记责任意识

打造一支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必须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一要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乡党委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并向党员、群众公开做出承诺。同时,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准确评价履职情况,严格兑现奖惩。二要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和监督制度。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办法,定期向乡镇党委、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述职,并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在党员和党组织中充分酝酿,经过党员大会形成决策建设,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督促村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要认真落实不合格党支部书记调整制度。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村党支部书记,要采取及时批评教育的方法,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差、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党支部书记,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出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区别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三、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提升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

针对当前村党支部书记总体上文化水平偏低、能力素质偏低的情况,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县、乡党委要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重点,认真制定、落实培训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所有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党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丰富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对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强化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整合培训资源,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抓好培训,着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队伍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党支部书记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经营管理、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创办专家讲堂,聘请有关专家和农村乡土人才授课;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经常性的在职培训;通过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通过建立新农村建设培训实践基地,开设乡镇企业、高效农业等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分期限、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观摩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落实激励保障机制,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热情

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 第4篇

积极策划增收稳定了百姓心

武文奇上任之初,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在深入调查分析后,把种植经济作物棉花作为农民增收之路,邀请山东棉花种植专家到村里进行指导。尤其是村两委班子带头讲科学,积极培育示范户,使周村棉花种植面积有明显增加,单产有明显提高,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棉花科学种植先进村”称号。

发展集贸市场活跃了一方经济

1986年,武文奇就总结出周村建立集贸市场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由于国家实施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购买力也相应提高;二是县乡两条公路在村边交叉而过,交通便利;三是周村周围村庄多而大,属于人口稠密区。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武文奇贷款10000元,对所有来赶集的商家,采取中午管一顿饭的办法,解除了人们赶集赔盘缠的后顾之忧。如今,周村集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隆尧县最大的村级集贸市场,年交易额近亿元,辐射邢台、邯郸、衡水、石家庄等十几个市县。

兴建石膏矿富裕了群众

1992年7月,武文奇与河北省地矿局十一队达成联办协议,建成了第一个石膏矿,紧接着,马不停蹄又与东良乡政府达成协议,建成了第二个石膏矿。两个矿共投资900万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万吨,对周村的经济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为了打开市场,武文奇背着几十斤重的石膏样品,行程千余公里,经北京、天津、唐山、走东北三省,终于用活广告打开销路。

“三户联保”

拓宽了致富路

武文奇通过典型引导的办法,在全村实施了“养殖——沼气——施肥”生态养殖模式。养猪能致富,猪粪既能入池变沼气节省煤钱,沼液进地又可作为肥料增产增收。一本明明白白的增收帐,提高了群众发展生态养殖的积极性。为解决村民养猪的资金问题,武文奇通过与县联社协商,在农户中实施了“三户联保”形式的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周村已有100多户农民,贷款100多万元,购幼猪2000多头,新建猪舍3000多平方米。周村“三户联保”的做法,成为全省推广的经验。同时,也被河北省评为“文明生态示范村”。

尊老爱幼营造和谐村风

周村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在村头显要位置书写了11处道德歌,让文明道德家喻户晓。在尊敬老人方面,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老年人协会,采用“一看二查三评”的形式,评议全村老年人受赡养情况。“一看”老人居住的是正房还是偏房,被褥干净不干净,是不是保暖,有没有取暖设施,用火炉取暖的是不是有烟囱;“二查”赡养的款物是不是足够并且及时到位;“三评”是让老人评价儿女、儿媳孝顺不孝顺。尤其是为了给村里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武文奇的努力下,周村投资100万元,兴建了一所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小学,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第5篇

**,1996年任**镇**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牢记党的宗旨,积极率民致富,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村内的和谐稳定,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

**村是有名的果树村,前几年因为传统的水果价格低迷,影响了群众的收入。**上任后,多次带领村干部、群众代表到山东和陕西等地参观学习,引进了皇冠梨和黄金梨等优良品种,并带头在自己的地里搞试验,改良后的果园每亩收入增加了2倍,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目前,全村果树品种改良率达到95%以上,仅此一项全村群众每年增收300万元。XX年,**又牵头组建了**村红香酥梨专业合作社,规划出300亩的红香酥梨示范基地,为社员提供统一购买农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服务,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靠着果树种植,村民们的收入逐年增加,**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意识到,要想快速实现致富梦,搞工业还是最好的一条捷径。他根据本村临近安平,村民有丝网加工经验的情况,组织有发展意向的56名群众到宁晋县和安平县参观学习,自己投资12万元新上2台电焊网织机。在他的带动下,**村有12户新上丝网加工,每年至少为村民增收50万元。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6篇

XX,男,出生于XXXX年X月,中共党员,XXX。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1993年在党支部书记XXX的介绍下入党。1995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推荐下,经过全体村民投票选举选为村委会委员,任期6年;2001年被全体村民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任期2年;2003年被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XX处处以身作则,服务村民,配合乡党委政府为本村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特别是担任拉孜乡XX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努力学习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在发展本村农牧业,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X村党支部在XX同志的带领下,多次被乡党委评选为“优秀党支部”,这些荣誉凝结着一名党的带头人一点一滴的心血、汗水。

一、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从自身做起

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此,XX同志,严格以“三个代表”的要求规范自己,以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认真领会并坚决执行党在农牧区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他对工作安排十分严谨,每干一件事都要深入到群众

中,调查研究,吃透实情,依靠群众的智慧,力求实事求是,针对群众的思想问题,通过说服务教育,利益驱动等方面着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抓班子、强队伍

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XX同志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倡导下,村里提前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章》规定的以及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党内生活,落实党员各项目标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协助村里做好各项工作。坚持三课一会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使党员真正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遵纪守法,科技致富,遵循社会公德等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

三、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时刻关注关心并经常深入本村五保、低保户、贫困户家

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在各种自然灾害来临时,亲临现场,带领党员干部抢险救灾。春节期间,代表组织关心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困难家庭。对本村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调解,多年来无一人上访,任何矛盾上报不上交;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多年来无一刑事犯罪。

四、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XX同志工作严格自律,以身作则,多年来,在他的眼里,钱可以花,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只有为全村百姓办事花钱值。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XX村修建了农牧民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活动,使全体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在村里社会治安安定,邻里和睦,村里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XX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把XX村打造成一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文明村,而忘我的工作着,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XXXXXXXXXXXXX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7篇

———翟家坝村党支部书记

李奎

李奎,男,1967年9月出生,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文化,现任翟家坝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被中共鹦鹉溪镇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7月,翟家坝村党支部被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他从参加村级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学习不断线,争做学习型干部;坚持创新不减劲,争做创新型干部;坚持工作不放松,争做勤政型干部;坚持自律不动摇,争做廉政型干部。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勤于思考、善于研究、勇于创新、尽职尽责,舍小家为大家,为翟家坝村摘掉深度贫困帽子,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具大贡献。

一、思想上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

他政治立场坚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他勤学善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他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铜仁智慧党建云平台”等载体抓好自身学习,由时带头和引导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做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他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向群众问需求、问意见,广泛收集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反思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主观问题,通过整改实实在在的问题,进一步修正主观问题。

二、加强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

自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深感责任重大,肩负着全村人民的厚望和重托,如何做好工作,如何带领全村人民早日走向富裕,他常常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他选择了抓班子建设,他严格根据有关政策制度,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村实际的方案制度,使村支两委班子更加团结、民主、和谐。同时他加大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发展力度,经他介绍入党的后备干部有5人,每年支部新发展党员都在2名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村党支部兴旺向上,党支部充分得到了群众的信任。

三、工作中始终发挥党员先进性

他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凡事想在前、干在前,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他的带领下,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贫困户模式,把分散地块整合成片,发展安吉白茶903亩,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产生效益20余万元,新华社、省、市和县多家媒体实地进行了采访。目前,正在启动实施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指标要求,争取实施1000余万元,大力发展产业项目,为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争取实施“两改一化一道”全覆盖,实施住房保障项目130余户,实施安全饮水项目全覆盖。同时,把全体村民当家人,把群众事当家事。通过常态化走访,召开群众会、家庭会等,把医疗、住房、教育、产业发展等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全村村民明白了脱贫攻坚干什么,怎么干?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四、抓核心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村基层党组织上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村级党组织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知道只有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才能有保障,才能有目标和方向,而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基层组织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开展好其他工作的关键。因此,他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党员开展帮扶,深入农户广泛征求意见,落实问题整改等方式,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得到了有效解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进一步规范党内生活制度和党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党内、党外群众监督,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确保取得实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提高。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8篇

见到曾青珍, 你也许会在心里嘀咕:这个朴实中带着几分羞涩、微笑中透着几分坚强, 却是在村里一干就干了四个年头的女村支书吗?然而, 就是这个兼具美丽与刚强的80后女孩, 毅然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扎根农村, 汲取农村土壤中丰富的“养分”, 在赣南苏区这片红土地上挥洒汗水, 演绎着平凡而又厚实的青春。

铿锵玫瑰显本色

俗话说:“上面千根线, 下面一针穿”, 讲的就是基层工作的繁杂与琐碎, 大到村级建设, 经济发展, 小到婆媳关系, 邻里纠纷。无论事情大小对百姓来说都是大事, 都要认真对待解决, 工作难度大, 有时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误解和责难。自她担任村书记后, 她很注重与班子成员搞好关系, 主动与两委成员沟通交流, 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 为了能够迅速进入岗位角色, 她主动向老党员、老村干部们虚心请教, 坚持深入农户调查走访, 做好走访记录, 很快便掌握了全村村情, 找出了村发展规划路径。

绚烂杜鹃笑春风

2012年6月28日是一个让900多万赣南人民高兴的日子,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意见》, 给仍居住在土坯房里的农户带来了福音, 在南康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和浮石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首次在罗坳村伏潭埠开展土坯房集中建设改造试点。

要建房, 先拆旧。刚开始, 村民们都不愿拆除老房, 因为谁也没有把握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谁也不愿离开祖祖辈辈居住过的老房子, 所以很多村民始终举棋不定。为推进危旧土坯房改造, 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坯房改造中来, 她带领村干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重点宣传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的同时, 还就村庄规划、土坯房改造实施时间、道路硬化、户型选择、房屋装饰、环境整治等事项进行了研究, 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 没有样板, 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光说不做可不行, 群众信不过。

为了得到村民的信任, 她特意找到了伏潭埠的一户姓邓的村民, 邓大爷建房愿望迫切, 加上地理位置特别好, 更有示范带动作用, 一直以来, 他就想像城里人一样, 盼着能住上“洋房”, 但由于家里条件不宽裕, 祖祖辈辈都仍居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几间土坯房里。曾青珍一次次的上门向他及家人详细讲解土坯房改造的政策及政府补助情况, 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 邓大爷最终同意了拆除老房, 但是问题又来了, 农村建房有个习俗, 为图个吉利风水, 要选个好日子, 他找人算了算日子, 说当年不适合建房, 得来年。眼看工作没点起色, 她心里很着急, 并下定决心, 一定要说服邓大爷。后来, 她又一次次的上门劝说, 并找了很多建房新户型, 给他讲了很多农村建房案例, 没有化不了的冰, 在她的诚心和努力下, 最终打动了他们一家人, 也打消了他的思想顾虑。不多久, 他就率先带动拆除旧房。如今邓大爷已住进了“洋房”, 他曾感慨的说:“中央出台的政策好, 也要我们的基层干部落实得好, 以前建这么漂亮的房子想都不敢想, 现在这么快就住进了新房, 圆了我的新房梦”。看到邓家的房子建的这么漂亮, 有些村民也心动了, 后来, 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大部队”统一进行了土坯房拆旧建新改造。

为了能让村民在年前搬进新房过年, 曾青珍连续一两个月每天都在那里蹲点, 白天督促施工进度, 晚上就到村民家做工作。如今, 伏潭埠80余户农户已经告别了土坯房, 按照赣南客家民居风格装饰搬进了新房。从连片的破旧矮小土坯房变成了统一规划、整洁有序的新社区。沐浴着党的和煦阳光, 伏潭埠人民永远不忘党恩, 特建了座“感恩亭”, 寓意苏区人民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曾青珍的皮肤黑了, 但她说她这心里却暖了。

“这样的书记是会做事的书记, 我们都支持她。”村民何圣明这样说。

葵花向阳心向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为了当好这个“火车头”, 曾青珍认真处理好班子内部矛盾, 不循私, 不贪权, 作风正派。认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等60多次, 发展党员4人,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人, 建立了党员联户带动工作机制, 建立了“126”工作机制, 把伏潭埠打造成新型村落社区。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办事,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她又积极筹划成立了伏潭埠社区服务中心, 建立了“一会六站”工作机制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为更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还专门设立了“群众说事室”, 安排“三送”干部、村干部轮流到“说事室”值班, 用心倾听民声, 让“说事室”成为“社情民意集装箱”, 用情办理民事, 让“说事室”成为“民事办理站”, 用理化解纷争, 让“说事室”成为“矛盾调处室”。 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罗坳村屡屡获得先进荣誉称号, 曾青珍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赣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赣州市十佳女村官”等荣誉称号。

现在全国有20多万扎根基层的大学生村官, 我只是其中最平凡的一个,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大学生村官、一名基层村书记, 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立足自身岗位, 服务群众, 带头致富, 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才能对的起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谈到梦想, 曾青珍朴实的话语里透着股韧劲儿。

青春是怎样的一朵花,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但惟有通过努力才能让青春之花绽放的更加炫丽。现在的曾青珍黑了很多、瘦了很多, 但她就像向日葵一样, 在执着追求梦想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不断前行。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第9篇

“先净其屋,而后敬其客”

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保障线,其建设的滞后最终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张书记当选后,特别是XX年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以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按照“群众自愿、村民自治、由易到难、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分布推进”的建设原则,全面实施“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的四化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大力推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四改工程提高村民生活条件,通过“利用条件争资,发动群众捐资,盘活闲置资产筹资,利用在外工作人员助资”等诸多渠道筹集资金上百万元。到目前,共维修和新修水渠3000多米,全村至各组道路硬化基本完成,架设灌溉用电线路1000多米,完成了25万元的自来水工程。通过积极实施“四化四改”工程基本改变了过去农户柴草乱放、粪土乱堆、污水乱倒、家禽乱跑、垃圾乱倒的“五乱”现象,改善了人居环境,使广大村民逐渐形成了讲卫生、有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全村农业总产值达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60%的农户吃上了城里的自来水,100%农户走上了平坦整洁的水泥硬化路,60%农户用上了沼气、液化气、省柴灶等清洁新能源,8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90%以上农民掌握2门以上农村农业实用技术,96%以上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开办了农村夜校、文化室、图书室、电教室,组建了村级篮球队、腰鼓队和中老年文艺宣传队,基本形成“五保”专人供养机制。

在张书记引导带领下,新农村建设正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民生大事得到很好改善。正如一村民所说,“张书记工作很有一套,他做事我们大家都放心,他就是我们村老百姓的主心骨……”

“独乐不乐,众乐乐”

栽种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张书记带领下,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的加大,该村也逐渐焦聚着多方投资者的目光。XX年一位姓曾的金银花开发商来到长乐坪,意图租下村小作为金银花加工厂。此时的村小因为学生都收置兴隆镇中心小学就读而长期闲置,这给张书记率领的班子发展地方产业带来了希望。经过协商,曾老板表示村里只要免收十年租金,他愿意租用校舍30年并自资修通由村部到学校的水泥路。可其后在党员组长会上,许多人提出每年5000元租金一分不能少。眼看商机就要化为泡影,张书记深思熟虑,从招商可以解决就业,增加村民收入的角度出发,对村民一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通过一次又一次真挚耐心的劝解,终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目前,金银花加工厂已成功落户该村并正常运转,30余名村民加入了该生产队伍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金银花厂为该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实惠。

长乐坪村虽有其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但长期以来由于主导产业不明确、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农业产业发展主要以户为单位各自为政,导致没有形成规模型经济开发实体,资源优势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优势,群众没有获得较大经济实惠,农民增产增收困难。针对这一现状,张书记从实际出发,带领村班子成员长期苦心经营,出村、出县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村里实际实施了系列改革,助推经济发展。一是摆脱传统农业“各自为政”的思想束缚,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抓大户促规模、抓典型带全面、抓服务增效益”的思路,作好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种植和金银花加工三篇文章,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从过去的末端产业逐渐成为长乐坪村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无公害蔬菜150多亩,新开发高山葡萄100亩,种植特优水果300亩,新开发金银花420亩,人均增收300余元;二是依托地缘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建设。先后引资筹资兴办了煤厂、中药材加工厂、机械器件厂等企业,这些企业安置了该村劳动力220多名,每名月工资达600元以上。此外,今年来为顺应全县“旅游活县”的发展大局,张书记带领村班子努力发掘本村旅游资源,开发长乐坪休闲旅游山庄,积极与北京来的外商协商投资事宜。

心系百姓,意表民生

作为村级组织的主要领导,张书记全心全意为长乐坪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服务。

一个清瘦矫健的身影,一本轻便而厚重的“民生”日志,每天来回于这片他心中的热土。走进长乐坪,通过与乡亲们的交谈,你会惊异而后是感动。廖冬秀是长乐坪村的鳏寡老人,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小的木房里,张书记体谅她的疾苦,经常会送粮食给她,帮老人修房子、劈木柴,老人家说书记真的很贴心,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第10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我于1970年11月出,200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11月任***村党支部书记。近十年来,在担任支部书记一职期间,我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我村支部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我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先后被上级党委多次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也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一、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在村两委会议上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村里成立了群众议事小组,成员由村里比较有威望的成员组成,每当遇到事情我都会召集支部党员和议事小组成员开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议事小组成员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办事公开。在我的倡导下,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本人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我能够积极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并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党员作为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在第九届村民换届选举中,支部培养起来的党员刘鑫同志高票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二、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自担任支部书记以来,我能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和方针,尤其是最近一年来我能够很好的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党建业务方面的文件。学习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充分认识到,党的理论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力量的源泉、行动的指南。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克服各种错误观念,从而保持旺盛的斗志,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提高工作的活力,拓宽视野,为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

在做好个人自学的同时,组织好支部广大党员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等多种办法,组织大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积极履诺,深刻剖析自我,认真整改问题力争使学习覆盖到每个党员。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也增强了支部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三、一心为民办实事。

对于农民群众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2013年来,我始终情系群众冷暖,心为百姓解忧,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

1、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向上级扶持,修通了大坟院组的通组串户路,解决了该村民小组80余户500多人的出行困难;

2、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支持,修通了因修建环城路挖断的建山组村民的自来水工程,切实解决了该村民小组70余户600多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

3、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和山东乐义蔬菜基地,申请蔬菜种植技术培训3次,我村群众4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不断提高了村民在创业和就业方面的能力。

4、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2013年来我能够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切实做好我村的信访维稳工作,我与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开会商议后决定在村里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并在值班室里印制了一本群众反映问题接处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记录并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看到村干部尽心在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上访的也没有了。

5、积极做好村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收工作。村两委高度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为解决群众参加新农合缴费难的问题,经村委班子成员常到百姓家中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担忧的问题。2013年全村完成新农合收缴任务100%,完成养老保险收缴续费任务100%,新增参保收缴任务93%。

6、积极响应党的方针政策,关注村民的生产生活。为切实做好我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我与村民小组经常深入百姓家中对困难户、老人进行摸底,发放补助资金,积极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和要求,F w s i r.c o m 不论事情大小,只要政策允许,他都尽心尽责地去解决。如2013年我先后向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申请救助物资向困难户进行补助,并在中秋、国庆、春节等重大节日对其走访慰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群众的关心。

7、组建文艺宣传队,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我通过走访群众,把那些有一技之长又乐于奉献的人员组织起来组建文艺宣传队。通过文艺活动的举行影响了群众,取消了村里一些封建落后的迷信陋习,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带入了农村,采取多种形式搞文化活动,在各个节日村里统一组织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书记想尽各种办法给予支持。每年“大秧歌”、“五四”、“三八”、“六一”等节日和农闲时间,都有文艺节目,相声、小品、歌曲好戏连台,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文化生活。紧2013年一年里,我就组织文艺宣传队员在3.8妇女节、10.1国庆节、春节等重大节日里组织开展了5次大型文艺宣传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文化生活,在村民中很受欢迎既锻炼了身体。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第11篇

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党支部书记——孙义

“像孙书记这样真正为咱们老百姓办实事的村干部不多了”,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71岁的村民潘子峰这样说,这不但是这一位村民想要说的心里话,的的确确也是电报局村全村老百姓的心声。

孙义,男,汉族,今年59岁,1953年12月16日出生在贫困的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电报局村,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农民身份。1969年7月6日在巴彦塔拉苏木中学毕业后,看到村里落后的面貌,就立志要为改变家乡现状做一翻贡献,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85年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可以说彻夜难眠,每天为村里发展冥思苦想。

群众有困难“拍胸脯”

“跟着孙书记干,准没错”,这是采访时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80年代的电报局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十分微薄,村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孙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88年,孙书记看到种植甜菜效益较好,村里的土地又十分适宜甜菜种植,于是孙书记就自费去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考察,回来后动员村民种植甜

菜。部分村民担心种植甜菜会没有销路,孙书记拍着胸脯保证销售包在他身上。第一年种植甜菜,孙书记忙前忙后,技术指导,联系销路,秋收后村民惊喜的发现,种植甜菜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效益好的太多了。那一年,电报局村人均收入仅甜菜一项就比往年提高了300元,村民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孙书记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群众不敢做的事“拍脑门”做担保

室外寒意浓浓,棚内春意盎然。这是现在电报局村设施农业蔬菜温室大棚的真实写照。以前的电报局村生态脆弱,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种植观念传统保守。孙书记不等不靠,多方协调,争取到退耕还林还草,设施农业等多个项目。建设温室大棚需要贷款,部分村民没有担保人,找到孙书记,孙书记拍着胸脯说“放心,我担保”。就这样,2009年电报局村建设温室大棚70座,占地面积140亩,引导大棚农户种植油桃、香瓜等高产值瓜果、蔬菜,仅此一项,当年就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2012年5月,电报局村党支部换届选举,59岁的孙书记以党员全票、户代表全票通过又一次的当选为电报局村党支部书记,孙书记感慨的说:“既然老百姓这么信任我,我

就再干一届”。

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材料 第12篇

他始终认为: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村民得到实惠, 居住环境和精神面貌都有所改观, 才符合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为此, 他勇挑重担, 锐意进取。上任十几年来, 他始终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 紧密结合本村实际情况, 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抢抓机遇, 敢于争先, 想方设法大力发展本村经济,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使杨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楼村畔立起幢幢新楼, 一派崭新风貌。村民们过起了小康生活, 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连年跨越式发展。他以自己的奉献诠释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为群众谋利益的高尚情怀, 先后多次获得市劳动模范等先进荣誉。

创基业 为群众办实事

杨楼村紧邻西青、河西、南开三区交界处, 全村共有582户, 1258人, 其中党员43名, 村民代表29名。十几年前, 杨楼村在李七庄街属落后村, 名不见经传。杨楼村虽地处城郊结合部, 但村民们仍以从事传统的农业劳作为主, 收入较少, 集体经济也很不发达。

张家利上任后, 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本村的地理优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连年跨越式增收:2008年, 实现集体总收入2012万元, 比2006年增长了25.8%;人均纯收入达到1 61 60元, 比2006年增长了24%。

张家利心中时刻装着乡亲, 他始终认为: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精神面貌就要有所改观, 这才是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于是, 在他的带领下, 杨楼村的面貌得到了持续性跨越式地提升:2002年, 杨楼村率先完成了老村的整体平改工作, 让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花园式楼房小区, 现已实人均住房面积96平方米, 并配套完成双水双气、宽带入户、修建进村景观路等一系列工程。2007年, 他在反复考虑政策趋势和充分分析本村现状的情况下, 针对在外环线内侧的待开发土地, 毅然提出投资建成集商贸居住为一体的高层设施, 立即得到广大村民的高度认可, 现此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全体村民人均可增加28平方米的高层住宅;2008年, 他又先后开始运作幼儿园、学校、加油站等完善居住环境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快了杨楼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几年来, 张家利带领村党支部、村委会在抓好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过程中, 时刻注意为群众办事、办好事, 为群众排忧解难。2008年, 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 进一步调整和落实了如下几项福利待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 物价连续上调, 为了使老年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与社会养老顺利接轨, 村党支部、村委会于2004年为每位成年适龄村民缴纳了养老保险。自2008年1月1日起, 将本村老年人的退休事宜由老人本人自主选择, 可随社保也可随村里, 即:自2008年第一批领取社会养老金的人员开始, 特别是50及50周岁以上的女村民, 自主选择退休待遇方式, 并与村委会签定协议书, 选择随社保的, 按社会养老金的规定按期领取;选择随村里, 同村里原退休老人一样待遇, 在村委会领取退休金, 养老保险金归村委会所有。2008年村里将退休老年人的每月退休金再次上调200元, 至每人每月800元。截止年底, 杨楼村共有231名退休村民, 其中1 62人随村里, 69人随社保。

近几年, 随着工人工资社会平均水平的逐渐上调, 杨楼村职工工资连年增长, 因考虑到村民的消费增长等因素, 2008年村里将职工工资连续两次上调, 一是自元月起, 按所在工作岗位分为一线、二线、三线, 分别上调200元、150元、100元, 达到平均月工资1400元;二是自2008年7月1日起, 村里为全村576名在家待业的劳动力发放待业补贴金每人每月500元, 每季度累计约87万元;同时, 村里又将180多名在岗人员的月工资每人上调200元。党支部、村委会不断提高各类村民的月收入, 减轻村民经济负担,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8年5月1 2日, 四川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 张家利带领杨楼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捐款1 09599元, 并主动自发组织了“全民动员献爱心”捐款活动, 全体村民都踊跃募捐, 共计个人捐资90100元, 妇联、计生组织妇女同志捐资20160元, 党员上缴特殊党费16226元, 全体村民仅在本村为灾区共计捐资126386元整, 人均达到102元。2008年10月下旬, 村委会再次组织村民为灾区人民捐过冬棉衣被, 仅用一天时间共捐全新衣被73件、八成新衣被1503件, 总计1576件, 充分表达了广大村民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和爱心。并祝他们早日脱离困境, 实现重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谋发展 建设新农村

张家利在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村容村貌建设。去年他们在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区打基础的同时, 又顺利地带头通过了国家级卫生街的严格验收。

此外, 面对广大村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外环线高层住宅楼建设的进展情况, 张家利积极带领杨楼村党支部、村委会全力抓紧运作该项目, 虽然遇到政策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方面的难题, 但经过积极协调、充分协商、反复调整, 终于圆满地敲定了该项目:即与“天津市宁发君悦置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房协议, 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08年11月15日顺利开工打桩, 全部工程将于201 0年1 2月31日前竣工。

为了扩大杨楼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存量, 2007年下半年, 张家利经村委会与街办事处和金厦房地产公司协商, 又争取到坐落在新都庄园的2204平方米的公建房屋, 并与“天津市蒙特瑞幼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租赁合同, 第一年租金为14万元, 以后每年逐年递增, 五年共计100万元, 增加了集体收入。

随着杨楼村附近房地产业的发展, 锅炉房的供暖面积在不断增加, 去年新增约17万平方米。为了确保安全正常供暖, 村里卖掉了原有的一台10吨和一台20吨锅炉, 更换成一台40吨锅炉, 共计投资约420万元。

近两年, 随着居民用电量的不断增加, 中发里小区和杨楼公寓的电力供应成为难题, 为了彻底解决居民用电问题, 张家利联系电力公司对本片18幢楼电力设施进行低压改造, 完成管网入地和电力增容, 既方便了用户, 又美化了村容。

张家利在率领杨楼村落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活动中, 结合本村实际, 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杨楼村首创了自己的期刊, 为宣传工作增添了明显的成效。期刊主要分为“大讨论版”、“创卫版”和“综合版”三大版块, “大讨论版”主要包括党务方面, 如形势任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叫“党的动态”;“创卫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创卫标准、动态信息等方面的重要内容;“综合版”主要包括村民比较关心的村里的具体的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村里的主要工作进程及村里的好人好事等综合内容。此期刊使大家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和村里的主要工作, 在充分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 为村里的其他重要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张家利还非常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使杨楼村成为天津市首批“五个一”文明村之一:村里建有350平方米的村民学校;5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站;设有各职能部门的综合服务站;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村中心花园;优质宽敞的宣传橱窗;投资35万元为各小区安装了监控设备, 形成严密的技防网……他们充分利用文娱阵地, 建立文娱队伍, 积极组织健康文明的活动, 引领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瞻未来 杨楼更美好

2009年是杨楼村的一个发展关键年。杨楼村在张家利的带领下, 以饱满的热情, 本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原则, 充分认识当前形势, 正确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 扩大固定资产存量, 继续发展集体经济, 改革管理体制, 完善民计民生机制, 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 想方设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

他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件大事:

1.加快推进外环线内侧高层建设步伐, 力争于201 0年6月主体竣工封顶, 确保201 0年1 2月31日全部工程圆满完工, 如期交付使用。同时, 做到抢抓机遇, 统筹兼顾, 科学规划环外侧剩余地块的开发建设。

2.为了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的固定资产存量, 经村党支部、村委会分别与街党委、办事处和金厦公司反复协调, 杨楼村争取到村南面积为38亩的土地使用权, 并与“天津韩国国际学校”达成了租赁协议, 韩方分期付给杨楼村约4000万元租金, 总建筑面积约近1万平方米, 预计需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 年可增收200万元。此工程已于2009年2月动工, 年内可交付使用。实现了集体长远增收, 满足村民需要, 积极推进了杨楼村整体工作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3.经与相关单位反复协商, 2009年, 杨楼村计划将村民小区西侧对面的厂区改建为加油站, 并配套引进“4S”店, 建“麦当劳”、“肯德基”等。全部占地约为10亩, 每亩租金10万元, 年可增收100万元。村委会将全力加紧运作该项目, 力争年内完工实现集体稳步增收。

4.经党支部、村委会研究, 2009年, 杨楼村继续完善各项惠民政策等, 再次调整福利待遇, 做到村民共建共享。

强村就要富民, 因近两年社会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物价不断上涨, 为了再次减轻广大村民的经济压力, 自2009年1月1日起, 村委会为村里的所有老年人、待业人员、在岗职工每人每月上调100元的收入, 预计此项支出全年约达120万元。

张家利作为一名村官, 他深知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 他始终牢记大家对他的期望, 坚持走强村富民的路子, 从不断改善民计民生和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入手, 实现共建共享:在李七庄街20个基层村中, 他率先为本村成年村民投资缴纳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使全村760多人受益, 现已投入资金约3000多万元, 实现了集体短投资、村民长受益;村里为每位村民缴纳了天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 让农民彻底脱离因病致贫的难题;为积极响应国策, 提高人均集体资产占有率,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户, 村里制定了给予相关适当金额的补贴等一系列利益导向机制;为了进一步实现村民的生活富裕, 在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充实的同时, 村民的各类相关补贴金额也保持了逐年上涨, 至2009年, 老年人的退休金达到600元、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达到每月1500元;为鼓励村民接受高等教育, 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 村里对考入大学本科的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 金额为10000元、8000元、6000元不等;在残疾人康复站, 添置了各类康复器材, 方便了残疾村民的健身娱乐和康复锻炼。

上一篇:描写松树的现代诗歌下一篇:中考材料作文预测题:手,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