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教学计划范文

2024-07-05

读本教学计划范文(精选8篇)

读本教学计划 第1篇

中国梦教育读本教学计划

下营小学二年级班 杨世雄

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你的梦,我的梦,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这个词,迅速成为振兴中华的正能量。现将我班本学期《中国梦教育读本》的教学工作计划作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云南省自编的地方教材,共有一个前言,四个章节,一个结束语组成。前言:拥抱中国梦。用拍手歌的形式简单的阐述了中国梦是陪伴少年儿童成长的正能量。第一章:中国梦。从救国梦、建国梦、富民梦、强国梦等几个方面阐述中国近代人努力实现的中国梦。第二章:我家梦。从普通人的角度阐述个人的梦想:收入翻番,教育均衡,食品安全,地绿天蓝,打造了一个“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第三章:我追梦。有梦想,才能有希望;有希望,就有追求;执着追求,梦想成真。第四章:新云南。从开放云南、富裕云南、文明云南、和谐云南、美丽云南等方面阐述了云南人民对中国梦的执着追求。结束语:让我们带着“中国梦”出发。

二、课时安排

利用班会队会课进行教学,每周一课时,共14课时。前言及第一章 中国梦 4课时 第二章 我的梦 4课时 第三章

我追梦 2课时 第四章

新云南及结束语 4课时

《中国梦》教案

(一)下营小学二年级班 杨世雄

教学内容:

云南美术出版社《中国梦教育读本》P19~23,第一章第二节——建国梦。

教学目标:

1、认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2、认识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

3、认识新中国的“自己制造”。教学过程:

1、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选择一位领袖,了解他的一些事迹。

2、人民当家做主了

认识土地改革、了解人民代表大会

3、新中国的“自己制造” 认识新中国的“第一”制造。

4、小结。

《中国梦》教案

(二)下营小学二年级班 杨世雄

教学内容:

云南美术出版社《中国梦教育读本》P41~42,第二章第一节——收入翻番。

教学目标:

1、认识十八大收入倍增的目标。

2、认识勤劳才能致富。教学过程:

1、我们期盼:

爸爸妈妈的钱包再鼓一些。

2、暖人心的收入倍增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3、勤劳才能致富。

好日子不会从天而降,勤劳才能致富,我们必须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学生要好好学习,才有本领。

4、小结。

《中国梦》教案

(三)下营小学二年级班 杨世雄

教学内容:

云南美术出版社《中国梦教育读本》P54~57,第三章第一节——插上梦想的翅膀。

教学目标:

1、认识这双“翅膀”是执着。

2、认识这双“翅膀”是行动。教学过程:

1、妈妈说:梦想一旦插上翅膀,就能梦想成真。

2、这双翅膀是执着。

李白受到老奶奶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启发,执着于成为诗人的梦想,最终圆了大诗人的梦。

3、这双翅膀是行动。

梦想的实现,需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梦想成真。

4、讨论:

为了我们的梦想,应该付出什么行动。

《中国梦》教学工作总结

下营小学二年级班 杨世雄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是历史的,显示的,也是未来的。这个梦想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给与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回首往事,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为实现拯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梦”,进行不屈不挠的百年抗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有许多的“自己制造”,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民富起来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越来越来好,“中国制造”行销全球,奥运会展示了国家的实力,航天、航海让世界惊叹。

我们关注勤劳致富,关注教育均衡,关注食品安全,关心地绿天蓝生态发展。

我们为“梦想”插上一双翅膀,执着追求,实施行动,最终梦想成真。

总之,本学期《中国梦》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我和同学们了解过去,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坚持自己的梦想,凝聚中国正能量,不懈追求,努力行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本教学计划 第2篇

班级:大三班 教师:冯楠

散文原本是相对于韵文而言的,在我国古代,人们习惯于称诗词曲赋之外的文章为散文。现在我们所说的散文则是在五四时期确立的文学的四分法(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后发展起来的。广义的散文包含传记文学、杂文、随笔、科学小品等,狭义的单指艺术性散文,即以自由奔放、富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笔墨抒发作者心灵感受、生命体验的艺术性散体篇章。散文与故事同样是叙事,但散文没有完整的情节:散文抒情但不止于抒情,也没有分行排列,所以有别于幼儿诗;散文有时也包含丰富的想象,但一般不用夸张、荒诞的笔墨,所以不属于童话和寓言范畴。总的来说,幼儿散文是指能够为幼儿所理解、欣赏,适宜幼儿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同时符合散文艺术特征的文学作品。

散文类绘本则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散文作品,在感受优美画面同时,还能让幼儿体验散文语句所带来的韵律和意境。通过阅读散文类绘本,能使幼儿理解了真善美,懂得用心去感受、用眼睛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同时,通过阅读散文类绘本,幼儿还能够学习到各种优美的语言句式,有效地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散文类绘本的种类

根据文本的内容,以及在阅读活动指导策略上各有侧重,大体可以将散文类绘本分为两种类型:叙事性散文绘本和抒情性散文绘本。

(一)叙事性散文绘本

叙事性散文绘本,以叙事的手法传达感情,在情节和场景的变换中烘托情感。可以利用故事类绘本阅读活动的经验,在阅读叙述性散文绘本中,引发幼儿对情节的猜想和预测,同时也是对情绪发展的猜想和预测,如《花园里有什么》花园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微风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幼儿有“万物有灵”式的思维,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一切和他们一样,有着人的灵魂。随着天气的渐渐暖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日常观察,幼儿每天都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中班幼儿语言表达已经相对完整,但语言的丰富性仍有待提升,幼儿能够说出看到了什么,但依然缺少描述事物的能力。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了本次活动《花园里有什么》。让幼儿说说自己在花园里的发现。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感知花园里的秘密。使幼儿乐意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二)抒情性散文绘本 抒情性散文绘本较偏向情感的抒发和描述,没有叙事性散文绘本的情节发展性,多为平行或并列的文字,如:《小鲸游大海》但抒情性散文绘本是有聚焦的,那就是情感。阅读这一类的绘本时,关键是帮助幼儿体验画面中的内容,使幼儿能够理解内容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让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移情。书中通过很有创意的绘画形式、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语言、感人的情节向孩子们介绍了鲸的大小、类别和生活习性。故事中所传达出来的浓浓爱意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二、散文绘本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把握散文绘本所传递的核心内容

与故事类绘本阅读活动目标相一致的是,散文类绘本阅读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绘本的感受与体会。教师要引领幼儿通过阅读散文绘本,体验画面及文字所带来的情感情绪及内容,获得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为了能够准确地传达散文类绘本的主要精神,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够挑选合适的绘本,才能准确地传达绘本的主要精神。

(二)活动的导入以幼儿经验为基础

散文类绘本需要幼儿有相应的经验作为活动基础,活动的导人格外重要。活动的导入可以突破传统的谈话导入形式,以多媒体动画、游戏等形式进行。与很多故事类绘本以“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内容”的目标有所不同。散文类绘本更多是激发幼儿获得一种体验。因此,散文类绘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需要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迁移其原有的经验与情感,以达到与绘本共情的状态。因此,在活动的导入阶段,特别要注意勾起幼儿的原有经验,建构一个氛围,让幼儿能够进入绘本的情境,帮助幼儿能够持续地感受散文类绘本的语言美和画面美。例如,在散文绘本《七彩下雨天》阅读活动中,就需要在开始阶段,调动幼儿关于下雨天的经验,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下雨天的感受,为夸张的彩色雨天的想象做好经验上的准备。

(三)活动设计的主旨在于体验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神”便是领会了散文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法、游戏法、音乐烘托法来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散文的内容及所需要传达的情绪情感。

1,情景法 利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将散文中的内容进行部分呈现,起到引领幼儿感受散文情绪的作用,为活动的继续展开做好情绪的准备。

2,游戏法

散文类绘本中拥有较优美的语句和词汇,这正是散文类绘本的美感所在,但是这些词汇和语句往往也是感受散文类绘本情绪情感的难点。利用游戏的方法将难点进行集中解决,是帮助幼儿感受散文类绘本情感的方法之一。

3,音乐烘托法

音乐可以带动情绪,散文类绘本活动中的音乐必不可少。音乐虽作为背景,却也是情感留白的填补和延续。音乐的选择可以根据教师对绘本文本所带来的情绪感受为基础,配以合适节奏的音乐,以达到烘托情绪的作用。

(四)教师的朗诵不可少

幼儿对散文类绘本的欣赏和感受不能像成人一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来把握,很多时候需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朗诵来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朗诵过程,实际就是帮助和引导幼儿去欣赏和感受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散文绘本的理解情况,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声音的运用,直接影响幼儿对散文情绪情感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注重朗诵技巧及文学素养的提升,以提高散文类绘本阅读活动的实效。

(五)感受画面美必不可少

散文类绘本的画面,并不完全限于散文的内容,很多时候具有很强的艺术色彩,既有传统中国水墨风,也有西方的油画、印象派风格,以及现代风格。如散文绘本《棒棒天使》,它借助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相反的事,引领孩子进入精彩的相反词的世界,帮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去感受这美丽的画面,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并对整个绘本想要传达的情绪有所感悟,以帮助幼儿最终去理解整个绘本的意蕴。

下面是以《棒棒天使》一书的教学案例来举例说明。

《棒棒天使》是一个描述相反的有趣故事,情节围绕在棒棒天使和他的好朋友胖胖天使身上,借助这对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朋友,引导幼儿进入高矮、胖瘦、上下、长短、轻重、多少、大小、横竖、干湿等相反词的世界。轻松逗趣的故事情节,有重叠反复的结构,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人物特征和相对概念。相反是一个有趣的概念,在孩子的心中,也逐渐产生了比较的意识,如运动时,孩子会说“我跑得快,某某跑得慢”,排队时,孩子会说“我排在某某前面,他在后面”,当老师说“多吃饭长得高、力气大”,孩子们会马上说“不吃饭长得矮、力气小”,诸如此类的言语时常会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而绘本《棒棒天使》正是一个描述相反的有趣故事,它借助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相反的事,引领孩子进入精彩的相反词的世界,帮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我们选择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旨在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借助故事进行梳理提升,转化为知识经验,同时激起孩子对故事的关注,产生阅读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自己的语言经过了多次设计。包括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言和整个课堂的常规管理,都用反义词并加上动作表达出来,孩子显得很有兴趣。然后就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并且具有针对性,让孩子了解语言丰富性的同时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在观察绘本时,我精心设计每一幅画面的提问和追问的要求。

对于幼儿观察图画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战。幼儿看后能根据图意表述清楚,甚至和老师一起互动讲故事。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自己看着图书找出书中主人公相反的地方,并用标记记录下来,和同伴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幼儿能够仔细地观察,一一记录下来。幼儿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识字量也在不断提高。在《纲要》中指出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前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巧妙融入了识字。在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的表述、将枯燥的反义词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运用了好朋友配对,和教师说相反等的游戏环节。让幼儿在不知觉中感受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并学会用反义词来表述画面意思。

语文读本教学初探 第3篇

下面, 针对我校情况, 我简要谈一下选用《语文读本》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仅供专家和同行参考, 如果有什么错误或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我谈一下我们心目中的语文读本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第一, 读本要文质兼美, 且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心理、认知、审美等实际。内容太过深奥的, 太过专业的, 太过消极的, 明显迷信的, 偏离基本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 语言太过生涩或半文不白的, 风格太过怪异的, 文体特征过于模糊的, 等等, 都不适合进入读本之中。

第二, 读本内容应与教科书相配合, 形成对教科书补充、拓展、深化的态势。比如, 教科书是古代散文单元, 读本就应该有对应的古代散文;教科书是唐诗单元, 读本就应该有对应的唐诗;或者, 教科书限于篇幅, 不可能面面周全, 读本就应该对某些照顾不过来而又重要的内容加以补充, 等等。如此, 才能使教科书和读本形成一种主次搭配、相互生发的良好课程生态。

第三, 读本内容的量要适中。过少起不到积累、感悟、熏陶和养成的作用, 过多又不好处理, 甚至让师生茫然不知所措。我以为, 读本比较适宜的量应该是教科书篇目的2倍左右, 以现行人教版教科书每册一般13篇为例, 则读本以20—30篇为宜。

第四, 读本编排要突显导读性。体裁、题材、作家相对集中一些, 篇幅可适当长一些, 注释应精准详细一些, 导读应得法到位一些, 问题设置应精要一些。

由于我校在刚进入新课改时, 就开始了读本教学, 当时和人教版教科书配套的就是人教社的5个读本, 故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读本, 即《你的微笑》《一朵午荷》《生命进行曲》《人生的智慧》和《故乡的尘土》。当然, 从与教科书的适配性看, 我不主张给这些读本取成上述书名。

其次, 我谈一下我们对读本使用的几个基本原则, 也就是我们使用读本的指导思想。

其一, 统筹性原则。所谓统筹性原则, 就是我们使用《语文读本》有全组的统一要求和规划。我们要求, 读本不仅要用, 还要创造性地用好。我们在教研组会上提出要求, 商讨并确定基本教法, 在每册读本中确定一定比例的基本篇目, 要求重点处理。确定重点篇目, 我们是这样做的: (1) 量为1/4左右, 即每册一般为6—8篇; (2) 文质兼美、篇幅适中、传统名篇, 为确定篇目的首要标准; (3) 以古诗文为主, 兼顾现当代和外国诗文; (4) 适当兼顾不同内容和风格的诗文。比如, 读本 (1) 《你的微笑》我们就确定了以下重点篇目:《死水》《双桅船》《中外短诗五首》中的三首 (《断章》《错误》《在一个地铁车站》) 《你的微笑》《赤壁之战》《<指南录>后序》《左忠毅公逸事》《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日子》等。 (读本重点篇目见附录)

其二, 适配性原则。所谓适配性原则, 就是使用《语文读本》时注意与教科书进度和内容的适合与相配。比如, 在上《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的时候, 就要配合使用《语文读本 (1) ·你的微笑》中的中国现代诗歌内容, 同时兼顾外国诗歌, 以作补充和拓展, 使学生对现代诗歌有更真切的感悟和较深入的认识。

其三, 指导性原则。所谓指导性原则, 就是使用《语文读本》时, 除重点篇目老师可以以讲读为主外, 其他内容则以内容提示、方法指导、督导检查为主, 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作用。

其四, 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 就是使用《语文读本》时, 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 绝大多数篇目由学生自主完成, 而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比如, 学生难以理解的词句、不好得到的作品背景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不好把握的课文重难点及突破的方法等, 老师都可以进行指导。但是, 读书、积累、悟理、完成相关作业, 都必须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五, 个性化原则。所谓个性化原则, 就是在使用语文读本时, 在教研组规定的大框架内, 教师个体可以体现其阅读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除圈定的重点篇目外, 对其他篇目选择可自由裁量;二是对自由裁量的篇目, 解读时可与时俱进, 进行拓展;三是可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 确定阅读的方式方法。

其六, 测量性原则。所谓测量性原则, 就是使用《语文读本》时, 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可控性检查。当然, 这种检查手段是多样的, 方法是灵活的。可以课堂提问, 让学生回答;可以做练习, 由老师批改;可以写成相关文章, 课堂交流或互评;也可以通过检测题或考试题进行检查。目的只有一个, 让学生落到实处, 真正学有所得。

再次, 我谈一下在读本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使用语文读本, 我们边实践边总结, 以总结促实践, 摸索出了一系列教和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种:

第一, 讲读深化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教研组统一圈定的重点篇目, 除作业相对灵活外, 其他基本上按教科书讲读篇目对待。而且,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 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教得更深入更透彻一些。

第二, 导读迁移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题材一样, 体裁相同, 风格类似, 有一定难度但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又完全能够弄懂的单元。具体做法是, 老师对某个符合上述特征的单元, 或提炼出共同特点, 指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 阅读整个单元;或选取一篇解剖示例, 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习其他篇目;或直接借助教科书某课的学习方法, 解读类似的某个单元或具体篇目。

第三, 读书笔记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篇目, 但对学生容易理解的非重点篇目特别有效。读书笔记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积累式读书笔记法, 二是评点式读书笔记法, 三是赏析式读书笔记法。积累式读书笔记法, 主要是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如字音、字形、词义、作家作品常识, 以及名句名段和可以做写作素材的文字等。评点式读书笔记法, 就是借助金圣叹批评“六才子书”的方法, 或对文章可圈可点之处进行点评, 或对单元或文章总起性评价, 或进行归结性评价, 或借题发挥;可就书上眉批、旁批、夹批和尾批, 也可以另纸评点———特别是批语较多分析较透的。赏析式读书笔记法, 是就整个单元、整篇文章进行全面解析, 或就单元或文章的某个面或某个点进行挖掘, 然后写成赏析文章。

第四, 专题探究法。专题探究法主要适用于具有探究价值、对学生指导或引领作用比较大的单元或文章, 举凡文本的意义或价值, 文章的技巧和特点, 解读文本的方法, 文本写作技巧借鉴等等, 都是专题探究的对象。当然, 对一些虽说不上专题但确实值得探讨的小问题, 同样可以使用探究法。探究法的一般步骤是:阅读质疑———查阅资料———讨论交流———释疑解惑。

第五, 交流碰撞法。交流碰撞法是一种基于“读书笔记法”中的评点、赏析以及专题探究的方法, 可以是小组讨论式的交流, 也可以是代表发言式的展示交流。无论是哪种具体的交流形式, 老师都要加强对课堂的管控和引导, 必要时, 应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概括和深化。

第六, 模拟仿写法。模拟仿写法, 主要是一种针对学生感兴趣且能写好的文体, 由学生模仿其格式、思路、手法等, 进行创作的学习方法。比如古诗词曲、新诗, 短小的借景抒情散文和托物言志散文等, 都可以从模仿入手。不要讳言模仿, 和做事一样, 学习尤其是写作, 本身就是一个由模仿而理解掌握, 进而创新的过程。

第七, 题目检测法。题目检测法, 就是利用小测验或正规考试之机, 将读本中一些重点内容以考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用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老师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 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客观依据。比如考查读本中重要的字音、字形、词语、文学常识, 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材料, 也可从读本中选取。

当然, 以上方法的使用, 要从师生双方的实际出发, 合理选用。可以单独使用, 也可以打组合拳, 甚至也不排除教师在此基础上的独出心裁。

最后, 谈一下我们的困惑, 以就教于各位同仁和方家。

我们最大的困惑就是, 学生学好读本, 包括读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 是要一定的自主时间来作支撑的。但学生常常被各科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根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那么, 在作业和读书之间, 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 语文老师的备课和批改作业, 工作量是最重的, 在语文读本这一块投入大量精力, 不是老师所能够承受的。那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说实话, 教科书中一部分篇目, 质量确实不敢恭维, 但却不能不花时间去上, 因为不上教科书篇目的风险, 一般老师都承受不起。那么, 怎样才能更科学地平衡好教科书和语文读本的关系呢?

受大小环境的影响, 现在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太强, 因爱好语文而主动学习的学生并不多。有些学生连学习教科书的主动性都不够, 更遑论学习语文读本。那么, 怎样才能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读本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学习效率呢?

运用读本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第4篇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命内容。人们常常把阅读看作打开知识宝库大门、通往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阅读教学自然备受大家的关注。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大教育观”的“全人教育”思想和“大语文教育观”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语文读本》的选编正是体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内容,它是语文课本的延伸,体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理念,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是新教材在全国推广以来,《语文读本》的教学落实情况却令人堪忧。面对有限的教学课时,不少教师束手无策,很难给读本一个明确的定位,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做法:要么放任自流,全凭学生的自觉性和兴趣,完全把读本当成课外书,不作任何指导;要么挤时间精讲精练,完全把读本当成课本,以讲代读。这两种做法的弊端都很明显,一是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二是剥夺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权利,都不利于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教师,只有首先明确读本的功能,从态度上重视起来,才能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语文读本》是专门为学生阅读选编的综合性读物,它选文精美、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不乏思想性、趣味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贴近生活、时代感强、配合课内、相辅而行的特征。每一册配套的读本内容都是精心安排的,基本是按照课本教材内容的设置而编订的,杂而不乱。以高一语文读本为例,在高一课本第五单元有一组古代忠直之士的形象,如为国解困的烛之武、有远见卓识的文种、善于讽谏的邹忌、委婉机智的触龙,读本中对应设置了《召公谏厉王弭谤》《荆轲刺秦王》等篇目,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和深化。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延伸性阅读、补充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前两种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后两种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丰富文学积淀。

比较性阅读:比较的方面有很多,可以进行体裁方面的比较,如当我们在第一册语文课本中学习了现代散文后,就可以在读本中认真阅读另外一些大家的散文,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进而了解散文中叙事和抒情甚至议论的不同运用;学了戏剧,比较阅读读本上的戏剧选段,了解多幕剧与独幕剧的不同特点;学了小说,比较阅读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小说都采用了什么不同的写法等。也可以进行人物性格方面的比较:作者在不同作品中所表露出的情感是我们了解他不同性格侧面的依据,在课本《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里,我们看到的是孔子“循循善诱”的一面,在读本《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中,我们又看到孔子“金刚怒目”的一面。也可以比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课文中的葛朗台和读本中的波留希金的吝啬有什么异同等。通过比较,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一个人及他的思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题材方面的比较,例如荷塘,教材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清新淡雅,而读本中季羡林先生在《荷塘清韵》中又有别样的描写。通过比较、联系、思考、总结,学生往往会对一个人物、一种体裁、某类题材有更深入的认识。

延伸性阅读:延伸性的阅读是建立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之上的,是在全面把握的前提下做进一步的深化。读本上的一类文章不仅仅是一篇,而是一系列,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比较性的阅读需要教师的指导,找出可比性较强的篇章,稍加点拨,而其余的则可以留给学生自己,从而培养他们深入钻研、善于联系的好习惯,提高对同一类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例如课本中学了诸子散文,读本中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子》、杂家的《吕氏春秋》与教本的篇目构成“互见”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互见”的功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诸子散文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迥异的文风,领略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热烈,对那个自由的时代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能对同一时期或同一流派的文章有个统一的认知。

补充性阅读:所有的阅读都是对已有知识的一种补充,针对课本而言,由于大纲的侧重点不同,会有重点与难点的设置,也有一笔带过的部分,而我们对知识的把握应该是全面的。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补充更多的认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后,有些学生会认为像烛之武这种人在先秦有很多,不足为奇,他们倒很欣赏那个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关于晋文公,课本的注解有一句“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而更详细的内容,我们可以从读本《晋公子重耳出亡》一文中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遇,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秋霸主,正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先在课本里建立形象,再在读本里探究这个形象形成的原因,补充对形象认识的深度。

积累性阅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特别是在作文训练上,尤其能显示出积累的重要性。高中生时间紧、任务重,课外阅读的时间会相对较少,很难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其实,语文课本和读本已经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诗句、优美语段、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等。通过阅读,我们在《指南录后序》中认识到了一个几度陷贼、生活困窘但忠心不改的文天祥;在《苏武牧羊》中认识了坚守节操的苏武;在《狂人日记》中看到了鲁迅对时代的诅咒和控诉,等等。我们可以领略各个演说家的风采,可以了解很多文学家创作的心路历程,可以从“名著导读”中领会更多思想的精髓……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和引用的很好的资料。

总之,课内有限,课外无限。教师要充分发挥读本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大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或借鉴,不断地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大班阅读读本《大跳龙》教学反思 第5篇

分享阅读《大跳龙》 的故事非常有趣,兔子窝里藏着一只谁也不认识的大跳龙,兔子找来小猫,小猫找来狗熊,狗熊找来大象,没想到大跳龙让所有动物惊慌失措,甚至吓破了胆。大跳龙到底是谁?它为何知道所有动物最害怕的事情呢?故事的结局所有的动物都笑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故事情节中的悬念设计引导了幼儿的想象和阅读,激发了幼儿阅读兴趣。读本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画面,体会动物们被大跳龙吓破了胆时的动作和神态。在语言运用方面,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大胆表述自己的阅读理解。

第一阶段:《大跳龙》大书阅读教学活动导入部分,我将绘本中出现的小动物(兔子、小猫、狗熊、大象、青蛙)分别绘画下来。出示动物的图片,和幼儿讨论每个小动物喜欢什么,害怕什么。

然而,有一位神秘人物却知道每个小动物最害怕什么,导入出今天的主要角色”大跳龙” 为了激发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我让幼儿猜想大跳龙到底是谁?接着通过让幼儿猜想,带着幼儿进入绘本一起来寻找大跳龙到底是谁。教学活动基础部分,图文理解,遮挡文字,带领幼儿逐页阅读图画,图画观察时,引导幼儿观察每一个动物出场的顺序有个什么特点(由小到大,本领也由小到大),但还是被大跳龙吓破了胆,在一定层度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表情和动作,并请幼儿模仿每一个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让幼儿更深刻的理解此时动物被大跳龙吓破了胆的心理状态。

第二阶段:《大跳龙》文本阅读开展第二阶段,我边逐页展示大书边引导幼儿回忆,按顺序分别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熟悉读本内容,并出示文字,示范指读,解释分析,请幼儿跟读。分发小书,幼儿每人一本小书,独立阅读,同

时注意对一些幼儿个别指导,听教师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读一遍之后集体朗读。接着播放分享阅读磁盘,让幼儿先认真的一边翻阅小书,一边跟随磁盘,之后幼儿跟随磁盘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阶段:《大跳龙》拓展活动:表演故事分发小书,幼儿每人一本小书,独立阅读,请幼儿仔细阅读,理解故事情节。教师提出,要让几位幼儿上齤台表演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请个别幼儿运用图片扮演小动物角色,其他幼儿扮大跳龙进行故事表演。教师结合大书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扮演角色大胆地表现大跳龙和动物的对话和动作。

通过开展分享阅读绘本《大跳龙》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发现的问题有如下:

收获:

1.在教学活动能更好的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由于《大跳龙》故事的读本本身就富有很强的趣味性,让我在这堂教学活动中上的很轻松。

2.《大跳龙》阅读中,我有意引导幼儿观察动物们的表情变化、设想故事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物们是什么表情,并请幼儿在集体中模仿动物的表情和动作。

3.导入环节我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每个幼儿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并通过大跳龙角色的导入引发幼儿展开想象说一说大跳龙到底是谁?

问题:

1.时间上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每个环节的时间并没有控制好。这一直是我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瓶颈。

2.提的问题并不是很发散性问题,有时提的问题很封闭性。

读本教学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为准绳,坚持以人为本,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为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坚持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心,以提高以法治校、依法执教水平为目的,在学校党支部的带领下,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学校建成法治的学校,校风优良、教育质量高效的学校,全面推进学校发展。

2、建立科学合法的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3、结合普法教育,进一步加强常规纪律教育,严格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严格贯彻执行《小学德育纲要》,做到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考核,不断培养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名遵纪守法、讲文明、讲道德、有文化的合格公民。

5、结合普法教育,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法、懂法、守法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师德师表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八不准”》,树立全心全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6、在加强普法教育的同时,坚持将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坚持民主管理,成立普法监督小组。学校的发展和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评议,杜绝“暗箱操作”,使学校的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7、充分发挥广播站、板报橱窗、校园网络等宣传阵地在依法治校和普法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素材,开辟专栏,营造舆论氛围,真正使依法治校和普法教育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深入人心。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在普法宣传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将法律知识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让法律知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民主监督体制。加强民主管理、健全监督机制,民主与法制是不可分开的,在宣传法制的同时,我们也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要坚持实施校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杜绝“暗箱操作”,使学校管理公正、公开、公平,更加法制化、科学化。

(二)创设舆论氛围,开展普法活动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法环境。利用学校电视台、橱窗宣传栏、黑板报、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学生的守法、用法意识。

2、抓好学生的普法教育

要建立校内外普法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校内外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作用,把对家长的道德法制教育列入家长学校教育内容,通过学生家长法制讲座、家长座谈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等,提高学生家长的道德法制素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要特别重视抓好学生的普法常识教育,依托《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的“四落实”。组织学生学习《国旗法》、《国徽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帮助他们识别是非,识别真伪,增强法制意识,努力培养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的新一代的好公民。

小学法制教育读本-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16条和第14条。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 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由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至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以下几种:(投影出示)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下面我们看课本中的几个具体实例: 例一:不能让孩子旷课。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69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联系。

例二:警察把小宁找回家。

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70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例三:不能私自拿别人的东西。

指名学生朗读法制教育课本第70——71页案例。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小组讨论:如何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 教师小结: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小事不小。小事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小组讨论:如何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教师小结: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四、师生一起定班规。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读本的使用 第8篇

一、把读本的选文当作课本内容延伸的文本来读

课本一般用于课堂, 由于受学时的限制, 教师往往难以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 特别是对其包含的文化因子难以为学生一一解读。而读本则在这一点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如戏剧单元, 教材中共有四篇戏剧, 而读本中则尽可能地介绍了戏剧文学的相关知识, 并与其他传统的文学样式加以比较。这样读本中不仅对戏剧文化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 而且与其他艺术的相通之处也作了介绍, 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也许学生们一时无法理解“假如我是一只鸟”中主人公的种种决绝的选择, 但当他们读了《大堰河, 我的保姆》, 了解了诗人与祖国、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之后, 我们自然会理解诗人那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感。在诵读了第一册教本的诗歌后, 再读读本上的诗, 能够让学生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现代诗, 把握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

二、把读本的选文当作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来读

教材是按照四大体裁的形式安排各年级的教学内容的, 每一种体裁又分别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作家的作品, 非常有系统性。教材中只选取了各个时期的部分作品, 这就有必要联系读本, 完整地学习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特征。读本不仅补充了许多作家的作品, 而且还有一些相应的文艺理论文章。这些小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文学的系统性, 扩大知识量。如第三册第二单元学习的是唐宋诗词, 只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主要代表作家的部分作品, 读本就相应补充了另外一些作品,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柳永的《望海潮》等, 并且还补充了唐宋其他的著名诗词作家的作品,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颀的《古从军行》等。这种全方位的接触无疑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让他们较为清晰地认识了这些作家的个性、情感、文学风格。课外布置学生阅读可使他们的知识再一次系统化, 像一条线一样将学过的诗词串起来。

读本的知识体系往往具有“趣味性浓、知识性足”的特点。对此, 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为, 利用读本的知识结构来梳理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有利于克服教本的“枯燥单一”。其实, 读本正是对教本的拓展延伸, 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文章主旨, 扩大学生的视野。例如, 我们可利用第一册读本的《先秦诸子散文》一文, 制作表格, 列出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基本观点、写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 在学完该单元文章后, 填表作业, 这就自然延伸到读本的篇目。读本中儒家著作《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墨家著作《墨子》中的《非攻》、法家著作《韩非子》中的《五蠹》、兵家著作《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等与教本的篇目构成互补的关系, 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互补的关系,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形成先秦诸子散文的知识系统。

三、把读本的选文与课本选文进行比较性阅读

语文读本为教本提供了大量的比较阅读的材料,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解答问题, 这才是教材编写者的真正意图。如何发现问题呢?比较无疑是发现问题的最好途径。我们通过对屈原的《离骚》 (节选) 和《涉江》的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在《离骚》《涉江》以及许多诗中, 诗人反复地进行着关于死亡的思考, 死亡对于屈原来说, 是一种表达方式, 他走向死亡时是那样清醒、从容、镇定。进而,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屈原“世人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特立独行的人格之美。

古代的仁人志士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 其文学作品也各有特色。第一册教本第五单元有一组古代策士形象, 如勇纾国难的烛之武、隐忍有远见的文种、善于讽谏的邹忌、委婉机智的触龙。完成教本作品内部的这种形象比较分析之后, 可以及时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读本里去。如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唐雎不辱使命》, 分析唐雎与读本中几位策士性格的不同。要求学生读《晏子故事两则》, 归纳晏子的性格特点, 从“使楚”看晏子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

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 可以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对照阅读。三人对传统都市文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回, 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都”古城墙, 却昂扬出一种对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的自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上海的无数个弄堂, 呈现了其历史的沧桑。将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 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 可以很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

上一篇: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下一篇:在医疗集团成立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