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舆情工作管理

2024-05-21

银行舆情工作管理(精选8篇)

银行舆情工作管理 第1篇

**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舆情管理机制

为准确把握金融舆情,重新审视声誉风险和舆情管理在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农商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进一步规范**农商银行舆情管理工作,促使舆情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我行实际,特制订本行舆情管理机制。

一、舆情管理目标

**农商银行舆情管理目标为**农商银行在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时所面临的金融舆情,主要包括机构评价舆情和机构事件舆情。机构评价舆情即对我行业务能力、经营效率、服务质量等的评价;机构事件舆情即发生特定事件,尤其是突发风险事件的情况下我行所面临的舆情关注。

二、舆情管理主体

**农商银行舆情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为董事会,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相关政策制定,总行人力资源部负责本行舆情管理具体执行。

三、舆情管理内容

**农商银行舆情管理包括舆情监测、舆情识别、舆情处置三个方面。

(一)舆情监测

**农商银行各支行、储蓄所、总行各部门为舆情监测第

一主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取到,及时、准确掌握舆情风险并及时上报至总行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对所反映舆情在第一时间进行监测。

(二)舆情识别

人力资源部对舆情内容进行识别和判断,对正在形成、有可能产生更大范围影响的舆论进行筛选识别,出具舆情评价报告,并通过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形成舆情应对预案,为接下来舆情处置应对准备。

(三)舆情处置

建立健全的应对与引导机制及早和及时发现舆情风险,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舆情处置措施是控制、化解舆情风险的一个关键点。在这方面需要建立**农商银行和监管部门、总行和各支行之间的舆情处置协调机制。对已形成的舆情,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置,防止舆情扩大。人力资源部要对全行的客户投诉事件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客户投诉台账,切实做到“客户至上、始终如一”。

银行舆情工作管理 第2篇

【课程对象】:

1、综合部经理

2、综合部骨干人员

3、其他人员等

【主讲老师】:危机管理专家、鹏远咨询CEO叶东

【课程时间】:2天(12小时)

【涉及案例】:

蒙牛致癌门事件、许霆案件的前后、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西门子冰箱事件、达芬奇家具曝光事件中国移动短信门危机、上海大火事件、河南航空伊春空难事件、海尔网络监控体系、金岩石丑闻事件、新航空难、东航空难、圣元激素门事件、平安保险集会事件、郭德纲绿地门、诺胶囊危机、EXXON漏油危机、金龙鱼酸价超标危机、光明乳业回奶事件、INTEL芯片缺陷危机、杜邦特富龙中国“毒锅”危机,宝洁SK-II、雀巢碘含量超标现象、三全食品菌超标危机、巨能钙双氧水事件、百度裁员门危机、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晋商乔致庸危机应对、哈大天价药费事件、分众传媒短信门、华为辞职门、富士康跳楼门、丰田召回门事件、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江苏宿迁医改之争、耐克广告门、周久耕事件、新奥集团公关费用被曝光事件、康师傅“水源门”事件、东航返航事件、章子怡捐款门事件、南海罢工门事件等。

【课程大纲】

一、网络舆情概述

1、网民一生气,后果很严重

2、网民的特点与分类

3、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4、围墙与把关人

5、不能离开网络来谈舆情管理

6、网民上网习惯的变化

7、秒新闻时代的到来

8、什么样的舆情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

9、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变动

10、影响网络舆情的环境因素

11、微博给银行带来的机会

12、微博给银行带来的挑战

二、如何预防舆情危机的出现

1、遵循大“道”,敬天爱人

2、定位好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3、学会“忍”,控制自己的情绪

4、尊重以及积极倾听利益相关人的需求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拿得起放得下,学会“舍得”

7、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面子

8、谨言慎行,小心说出的每一句话与做出的每一个行为

9、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得意不忘形

10、了解媒体的特点,掌握与记者打交道的技巧

三、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原则

1、第一时间原则

两个第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两个马上:马上上班、马上处理

第一时间是多长时间?3小时?6小时?24小时? 第一时间通过什么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 新闻发布会已经过时?

应对舆情危机,态度至关重要,没结论有态度

2、真实坦诚原则 态度决定一切 真相是最好的告知 可以不说但千万不能说谎 舆情危机处理的关键 温总理的“五真”特点 哈尔滨水危机的启示

3、第三方原则

自己说一万句不如第三方说一句 舆情危机中的信任排名 哪些人适合做第三方 如何寻找组织的“第三方” 第三方的典型特征 与第三方的沟通原则

4、息事宁人原则 不要让媒体兴奋

给予足够的倾听、面子与尊严 不要采取对抗的方式 温和的语言远胜于雄辩 理直气壮在心 理直气和在表

5、口径统一原则 一个出口 一个口径 了解口径 制定口径

严格按照口径说话 前后一致 记住说过的话

6、留有余地原则 话不要说得太满 速报事实,慎报原因 领导人不要担任新闻发言人 没有回旋的余地

领导人不担任新闻人那做什么?

四、舆情危机处理中的“隔离”策略

1、时间

多久反应比较合适? 对内或者对外

原因还没调查清楚要不要对外做出回应? 如果回应,怎么回应? 回应的最快渠道是什么?

2、现场: 设置隔离带

现场隔离的三大要点 隔离记者

现场能拒绝媒体采访吗?

3、网络 删帖 沉帖 网络分流 网络发言人 屏蔽?

4、受害人

危机一开始向受害人道歉? 对受害者不承诺?过度承诺? 要不要拿钱出来 足够的倾听 给尊严给台阶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好不要打官司 合作而非对抗 关爱弱者 先示弱后逞强

擒贼先擒王、各个击破

5、责任人 处理责任人的步骤 临时工? 编外人员? 问责? 放大抓小? 戴罪立功?

6、原因 内因隔成外因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及时主动告知

7、信息 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公开 了解媒体的需求

媒体在传播中坚持的价值排序 媒体最关心的问题

8、产品

对问题产品下架召回 产品召回的原则 产品召回的要点

产品召回中如何与利益相关人沟通

五、舆情危机管理的具体路径

1、泄洪模式

(1)组织面临媒体所遇到的困局

媒体的主观故意或者客观失误造成报道偏差 媒体穷追不舍

记者蜂拥而至,严重阻碍急救工作; 捕风捉影与片面之词 少数媒体的煽风点火 组织的失误被无限放大

(2)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准确、及时地向媒介发布信息 避免同媒介发生冲突 启动“清淤”工程 就事论事,谨慎发布意见 控制媒体活动范围

2、信息加工

(1)确定信息题材与内容 主题先行 巧选角度 注重时效 受众本位 权威评价

(2)规划信息发布方式 提供新闻稿; 开通官方微博; 接受记者采访; 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确定主题;

(二)选择时机;

(三)设计流程

(四)启动发言人;

(五)邀请参会人员;

(六)布置现场;

(七)实战“彩排”

3、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的特点 应具备的技巧 授权体系 口径原则

与媒体沟通的要点 与记者的沟通原则 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言人工作验收单 如何避免推理上的谬误 如何调动受众的情绪 如何接受记者的专访

新闻发言人必须逾越的几个关卡

六、网络舆情信息的发现与研判

1、建立舆情监测体系 上升到制度层面 有专人负责

改人工监测为机器监测 定向监测与全网监测 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

2、发现筛选 发现与筛选的标准 发现与筛选的主要方式 发现与筛选的“四眼法”

3、动态跟踪与分析研判 动态跟踪的对象 动态跟踪的方法 分析研判的基本要求 分析研判的主要方法

4、传递报送 传递报送的具体要求 传递报送的主要方式

传递报送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传递报送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咨询: 24小时值班热线:***

***

网址: 邮箱:yd1976@126.com

联系方式:

联系人:鹏远咨询 宋灵娜

电话:010-52872521

010-87705968

银行舆情工作管理 第3篇

一、概述

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强大的功能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而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上网方式变得越来越便捷, 上网速度变得越来越高速, 内容丰富、时间即时、地点灵活、传输的交互性及网上活动的虚拟性等特点, 已经充分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之中, 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和校园内外交流的主要工具。本文将以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为切入口, 探究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分析如何引导网络舆情进一步完善、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舆情在《辞源》中解释为:民众的意愿, 是有个人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民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 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舆情中涵盖舆论和更小部分的民意。由此可见, 网络舆情就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二、网络舆情形成的特征模式及演变

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时空交错的意见博弈过程, 舆论主体根据舆论事件的发展变化进行意见表达和讨论, 逐渐形成趋于稳定的意见分布状态, 其中有多数人的意见, 也有少数人的观点, 直至舆论事件结束或不再成为舆论的焦点。

根据现代传播学发展规律概括以下模式:

1.按照形成的时间性区分:渐进模式、突变模式。

2.按照传播主体区分:人际模式、群体性模式、“公众—媒介—政府”模式。

3.按照结构和功能区分:线性模式、动力模式。

4.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舆论事件发生—焦点事件 (事件引起关注) —舆论开始出现 (意见表达) —舆论逐步整合 (意见分布趋于稳定, 出现舆论群体) ———舆论事件结束或退出舆论中心[1]。

三、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分析

高校作为人才的集聚地, 有其特有的政治、文化、生活背景, 大学生有自由的舆论空间, 大量浏览各种信息, 并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制造主体是舆情的发展主导, 制造主体的性质特征决定舆情的发展方式, 主体的少数性完全不会阻碍舆情的广泛影响、迅猛发展和内容多元多样。因此抓住主体、分析主体、引导主体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手段。

1.制造舆情主体的特殊性。

高校学生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社会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 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独特而耀眼的群体。他们精力充沛, 文化素质较高, 伴随着科技进步的社会效应大发展来到这个世界, 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 充满热情与活力。这一系列的时代、环境、社会地位等特征造就舆情主体———青年学生, 思想活跃、同质性很强的一个社会群体, 他们几乎都在同一个经纬度上, 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很小, 都有统一规律的学习、生活、课余活动等, 彼此之间有纯净同学友谊, 同时移动运营客户端的普及大大方便学生接触网络。

2.制造舆情主体的少数性。

高校学生舆情参与的主体属于少数, 不具有代表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大学生中的少数人是网络空间的舆论领袖, 参与讨论的往往只是学生中的一小部分, 一般是由校园上的活跃者群体或者与舆论客体有着密切关系的大学生群体组成。北京某高校大学生曾调查得出一组数据, 喜欢在网上“参与讨论”者约占35%, “主动引发讨论”者仅占16%。“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大学生往往倾向聚集到与自己观点、价值观、意识形态相一致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博客群、微信群、好友圈、论坛、专业兴趣群等国内外媒体平台, 寻找自己内心的自由和释放, 开阔自己的眼界, 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 与自己的偶像虚拟零距离, 寻找幸福感, 等等。所以高校网络舆情一般是由少数人引起的, 大部分人并不参与讨论, 达成“共识”当然也有一定的狭隘性。

3.影响广泛内容多元分散。

高校网络舆情的制造主体是少数学生, 虽然个体少, 但他们浏览资讯、评论小到身边的点滴大到国事, 高校专业的设置不同, 关注度和讨论的热情都是相对集中, 相对而言事件的敏感度和学生的专业息息相关, 文史类的同学对政治性事件兴趣点会高出很多, 理工科的学生对于科技前沿、行业变革出新更敏感, 所以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及所处地区的各类环境的多元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多元多样, 甚至更复杂, 包括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影响同时使得舆情更多元分散[2]。校园里各种思潮交流相对活跃, 具有与众不同的议题内容, 但是传播速度、辐射范围及影响不可小视。

四、高校网络舆情策略应对

1.主动应对, 占领阵地。

从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入手, 根据该群体的高素质、高修养的基础优势, 将网络教育课程穿插在形势政策课和就业指导课中,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形势是非辨别能力, 还可以引领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解决实际就业难的问题。课程化建设引领无疑是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特效路径, 不仅丰富了传统大学生两课的课程架构, 更是从源头本质上进行管理引导, 效果显著。

2.专家指导, 设题引议。

根据实际舆情情况, 邀请专家设置热门议题[3], 或是学生敏感关注的话题, 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掌控、引导舆情发展。但是不得不说的是, 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要慎用,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更是一种应急预案处理方式, 一旦火候掌握不好, 事态就有可能恶化, 所以必须仔细认真策划, 谨慎设题, 方可达到预期效果。既能解决学生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 又使学校更具亲和力, 无疑是网络舆情引导的有效路径。

3.建立机制, 有效治理。

从行政管理角度, 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舆情收集机制, 做到舆情渠道的畅通;从学生思想引领角度, 建立共青团委员会、团总支、团支部也是三级收集机制, 充分发挥团组织思想引领团员青年的作用, 做到舆情思想意识的贯通[4]。

4.重视队伍, 加强预案。

重视加强网络舆情研判队伍建设, 进行网络舆情日常监测, 主动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撰文, 引导舆情;创造条件, 设立新闻发布机制, 及时发布信息, 保证信息公开、快速、有效畅通, 不断形成校园的公信力平台, 有助于稳定局面, 安定人心。要加强和完善应急预案建设, 当发生聚焦事件时各院系、部门中心能够通力合作, 万众一心, 反应迅速, 优质效率地完成事件有效处理分工, 第一时间恢复校园的和谐稳定。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和长足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和标志, 是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休闲娱乐的不可或缺, 网络舆情管理应运而生, 通过特征分析其复杂性、多元性, 给现在的高校管理工作提出新标准、高要求, 相信通过认真研究、主动接地气的处理方式和策略应对。高校学生是青春朝气的方刚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做他们值得信赖的贴心人, 要深入其中, 倾听、调动、引导, 成为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5]。时代感召高校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舆情管理工作, 创造出一个稳定、青春、朝气、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国企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第4篇

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舆情就是舆论的实际情况,反映公众关于现实社会所表达的意愿和态度,是公众心理、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的综合表现。网络舆情是网民以网络为载体,通过以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网络舆情等同于网络舆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当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情感宣泄、思想碰撞、公共维权、社交娱乐的集聚地和发酵桶,成为舆情发展的扩音器和催化剂,是社情民意在网络上的具体体现。

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民间舆论场的典型代表。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特别是涉及网民自身利益的问题上,网络舆论与以党报、电台、电视台等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传播的主流舆论共识度较低,甚至出现两种舆论对立,社会舆论被严重撕裂,因此网络舆情和其他舆情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

传播的爆炸性。网络舆情传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舆情传播模式,受众人数呈裂变式几何级数增长,具有爆炸性的特点,完全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青岛天价虾”事件经微博爆料后,引发各大网络媒体转发,转评量迅速突破5万次,吸引了大量舆论目光。

主体的隐蔽性。在传统媒体舆论场中,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媒体自身手里,是典型的“我说你听”的传播。网络舆论的匿名性解决了网民的后顾之忧,可以随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些网民还在网上扮演多重角色,成为网络舆论的推手。正如有句网络流行语所言:此刻在网络另一端与你聊天的也许是一条狗。

信源的模糊性。網络舆论的匿名性是信源模糊的主要因素。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之前首先要对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可靠性进行审核,而隐去真实身份的自媒体在发布和转发言论时却显得十分随意,无须究其来源,无须对言论的真实性负责。前段时间在本市疯传的一则谣言:供水公司呼吁不要使用蓝色洁厕块,否则会引起包括严重内脏过敏、白血病等在内的几十种疾病。这样的谣言很难追根溯源就在于信源的模糊性。

发酵的快速性。以秒计时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发酵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传播的爆炸性使得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瞬间就会被外界所知,引起网民的围观,网络舆情迅速形成。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在加速舆情发酵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哥”杨达才在各种场合所佩戴的名表能够被迅速“搜索”出来,跟大数据存储的海量信息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内容的丰富性。网络舆情的议题十分广泛,涉及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可能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网民涵盖社会各种群体,不分年龄大小、职业类别、文化高低、地域差别,都可以发表言论。网络舆情内容的丰富性正是基于网民结构的丰富性,很多网络舆情事件能够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还原真相,与网民自发提供与事件相关的丰富信息是分不开的。

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由于部分网民媒介素养不高或者对舆论事件本身不够了解,缺乏与网络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发布的言论缺乏理性思考或比较片面或不够严谨,往往不考虑言论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以及会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的影响,就妄下结论,随意转发。加之某些意见领袖、社会公知粉丝数量众多,影响力大,不经核实就转发一些信息,还有一些个人或者群体为了自身利益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传播网络谣言,容易在某些特定利益群体中形成共鸣,引起网络围观,扰乱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致使网络舆论朝着情绪化、娱乐化等方向发展。

网络舆论呈现出严重的“情绪化”。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实生活中大家对负面消息的关注度远大于对正面报道的关注度,在网络舆论场中网民亦是如此,并呈现出严重的“情绪化”倾向。在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中,官员、城管、教师、医生、警察被贴上“黑五类”的标签,被严重地妖魔化。只要网络舆情涉及国家公职人员,不论事件起因如何、各方孰是孰非,网络舆论会出现一边倒,他们都会成为网民批评甚至是人身攻击的对象,舆论中充满了戾气、怨气,社会负面情绪朝网络暴力倾向蔓延。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木微博实名举报主持人何炅吃空饷的舆情事件中,一些网民不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举报人进行“人肉搜索”、人格辱骂甚至人身威胁,将情绪性谩骂宣泄到网络空间。

网民的“罗宾汉”情结肆意泛滥。“替天行道、扶弱锄强”的罗宾汉情结极易引起网民共鸣,更容易引发网络围观。在网络社会中,罗宾汉情结是网民普遍具有的一种心态,只要涉及官民和贫富之间的冲突,网民不管是非曲直,个别网民甚至突破法律的底线,无条件、无原则地站在弱势群体一方。网民非常热衷并积极主动代表弱势群体进行维权,充当网络社会中的罗宾汉。新闻跟贴、论坛、贴吧,以及微博、微信等,成为网络维权的发声筒、“仇官”“仇富”“仇警”情绪的宣泄口,农民工、小摊贩、医院患者、环卫工等往往得到一边倒的同情。夏俊峰案是网民罗宾汉情结的最好例证,集下岗工人与街边小贩双重标签于一身,理所当然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表,不乏某些网络大V也加入到声援队伍中来,试图用舆论对案件判决施加影响。

网络秩序混乱导致网络乱象多发。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给一些人可乘之机,导致网络乱象层出不穷。网络谣言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加之部分网民缺乏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精神,很容易受网络谣言的影响,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乱。铁道部天价赔偿外国人、中美护照文字之辩、雷锋生活奢侈等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得到网民的大量转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民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网络舆论的“娱乐化”倾向严重。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严谨、客观、公正,这就难免给读者留下严肃甚至是古板的印象。而网络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根据自身商业利益和传播效果需要,从标题到内容都体现出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同一件事,人民网与凤凰网的报道角度和传递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自媒体时代的调侃恶搞也成为“娱乐化”倾向的助推剂,任志强和潘石屹经常在网上论战,互相嘲讽、互相攻击、互揭老底,成为网络调侃恶搞的“楷模”。在潘石屹50岁生日时,任志强赠送了一个心形大花圈,潘石屹却大方地在“花圈”前留影纪念,并同任志强在微博里互相调侃。

网上围观与线下行动日益结合。围观网络热点问题是网民的嗜好,不管事件是否与自己相关,网民都会积极主动地关注事件的进展,进行跟贴、微博转发、朋友圈分享等。网络热点问题在网民的围观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会引发网络舆论,这种舆论会激发部分网民特别是与事件有利益关联的特定群体开展一系列线下行动,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而线下行动的开展又会引起网络围观的扩大化和深度化,并进一步推动新的线下行动的开展。网上围观与线下行动日益结合,造成更大的舆论压力,给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带来挑战。黑龙江肇东8 000名教师罢工事件不仅是网上围观与线下行动的结合,同时还引发了安徽铜陵、河南罗山等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国有企业面临的舆论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导致国有企业在社会舆论面前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这既有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经济的现实问题。经济利益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和舆论传播之争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的舆情事件中十分常见,国有企业面临的舆论环境令人担忧。

国有企业的自身问题不容忽视。国有企业关系着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其业务范围涵盖了支撑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少数国有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存在安全環保、转型发展等短期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饱受社会舆论的批评、质疑。个别企业受个别领导人员违纪违法、收入分配不均、企地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影响,一些负面标签随之而来,企业社会形象严重受损。有些突出的矛盾由于没有及时解决或进行有效疏导,导致网民在网上进行各种评论,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大肆诽谤,形成网络舆论危机,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PX项目、核电项目、LNG项目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历历在目,甚至连通信基站的辐射也成为网络舆论事件的导火索。

全球经济的外界干扰值得警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民族工业的崛起,国有企业综合实力有了显著增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一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也更加稳健,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成为海外许多老牌跨国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触及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些老牌跨国公司伙同国际传媒巨头利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各种负面事件进行大肆渲染,上纲上线,上升到对外经济扩张乃至中国威胁论的层面,使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严重受损。除此之外,他们还加强意识形态的输入,投入巨资在国内扶持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或雇佣“网络水军”,不断在国内各大论坛发布和张贴攻击信息、造谣言论,进行不可告人的网络文化渗透和国际舆论围攻。连民营企业租用澳大利亚港口如此普通的商业行为都引发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各方持续聚焦,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山大。

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分析

观念决定措施,理念决定行动。面对网络舆情,思想的轻视,理念的落后,措施的不力,行动的迟缓,是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知、不会、不屑是舆情管理的常见态度,往往导致舆论失控。

舆情意识淡薄。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舆情意识和大局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不能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有效识别企业自身的舆情风险,进行舆情预警;一些国有企业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以鸵鸟心态应对舆论质疑,面对多发、突发的舆情不知所措,既不报告也不处置,错过最佳时机,酿成重大舆情危机。就国有企业整体而言,防控意识与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发展趋势极不适应,这类问题在某些央企的地区公司及地区公司所属的二级单位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下属单位的网络舆情往往会产生逆向和横向传染,引起连锁反应,最后波及整个企业。

防控体系薄弱。目前国有企业的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相对滞后,只有央企总部和部分规模较大的地方国有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但是大部分央企的地区公司以及省属、市属等地方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舆情防控体系,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在一些舆情易发的基层单位,舆情管理更是呈真空状态。加之某些企业领导对舆情管理的不重视,导致舆情管理队伍建设及相关办公设备配置所需的经费难以得到落实,防患于未然的防控工作体系和自上而下的管理工作制度难以有效建立,危机处置的有效措施和应急力量尚待全面加强。

引导能力欠缺。目前国有企业舆论引导能力还停留在纸媒体时代,与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格格不入。保持沉默成为网络舆情处置的首选,习惯封、堵、删、瞒,结果事与愿违。有些网络舆情事件,国有企业应该主动发声,因为不表达,就会被表达;不发声,就是放弃话语权。外界就会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造成误解甚至对立,使企业的公信力下降。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在处置舆情事件时的知识储备不足、准备工作不够、引导策略欠缺,导致舆论引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因处置不当引发二次舆情。

国有企业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既棘手又紧迫的难题。面对网络舆情,国有企业应不恐慌、不畏惧,只要把握好原则、掌握好步骤、采取好措施,绝大部分网络舆情事件是可控可导的,能够将舆情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围绕大局,把握基本原则。国有企业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要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时刻铭记企业发展宗旨,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服从大局,准确把握处置原则,妥善处置舆情事件。一是“第一时间”原则,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遵循“黄金一小时”准则,抢占有利时机,把握舆论制高点,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让谣言没有生存的空间,避免外界的恐慌。二是“态度诚恳”原则,态度比黄金重要,态度作为网络舆情应对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放低姿态、坦诚相待、勇于承担才是明智之举,这直接关系到未来舆情走向。三是“速报事实”原则,要保障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要迅速向外界发布事态现状,滚动发布事態进展,及时让外界了解情况,最大限度获得公众的支持与谅解。四是“口径一致”原则,相关信息的发布一定要权威、全面、客观,指定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进行发布,避免出现多点发声造成信息相互矛盾而引发舆论次生灾害。五是“多讲措施”原则,突发事件中企业采取的措施也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十分关心和迫切期望了解的,在信息发布中一定要杜绝“重务虚轻务实”,多讲措施,否则容易引发二次舆情。六是“慎讲结论”原则,这与“态度诚恳”原则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因为突发事件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调查清楚的,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客观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环环相扣,采取有效步骤。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管控体系,采取循序渐进的管控步骤,对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降低企业遭遇舆情的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第一时间获知舆情,提前预警研判。要配备专人加强日常的网络舆情管理,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负面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测舆情趋势,将一些舆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舆情扩散。二是科学分析舆情重点,提出应对策略。对网络舆情的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筛选、分类统计和分析研判,找准决定舆情走向的核心关键节点,弄清舆情事件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或个人,为后期舆情处置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三是注重做好善后处置,修复企业形象。网络舆情处置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全盘考虑,做好善后工作,完善企业形象。特别是对于生产服务型企业,除了做好舆情本身的处置外,还要以舆情事件为契机,通过对数据汇总分析实时掌握企业产品服务动态、客户需求,为企业优化产品服务以及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对症下药,施以个性措施。网络舆情处置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舆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措施,到底说不说、何时说、说什么、说多少、怎么说、哪里说、谁来说、对谁说等关键问题都要把握有度,要对舆情事件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一是沉默应对。对于规模和影响范围较小,传播力不强,不涉及企业核心利益或者属于全国性、行业性、社会性、长期性存在的非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舆情事件,企业应该静观其变,因为此类舆情大多只是部分网民一时情绪的宣泄,如果贸然回应,很容易刺激网民的神经,让企业陷入更大的舆情漩涡之中。二是积极回应。面对影响面大、触及企业核心利益或者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舆情事件,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回应。企业主要领导人应该积极主动与外界沟通,敢说话、会说话,及时有序、有度发布相关信息,消除公众质疑,显示企业诚意。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与网民互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除此之外,企业在日常的网络宣传中,应当注重发展和培养一批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在关键时刻通过他们发表积极、客观、全面的言论,更容易让网民信服,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三是司法处置。这类舆情是指违背事实、影响企业核心利益的谣言或者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企业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信息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恶意制造的损害企业利益的网络舆情事件,此时企业应该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司法途径,理直气壮地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舆情工作管理制度 第5篇

1目的为做好XXX公司,舆情工作的收集、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XXX公司的舆情管理工作。

3职责

3.1行政人事部是公司舆情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资源、统一管理和考核;负责公司层面建设、维护的媒体渠道和各大综合媒体的的舆情监控。

3.2各职能部门、中心和总经理办公室协同行动,负责监控、处理公司层面的相关信息。

3.3行政人事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校园招聘、社会招聘、辞退与离职等涉及员工关系的舆情监控。

3.4工会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有关后勤保障、员工工作环境与条件、信访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舆情监控。

3.5经营管理部结合其本职工作负责涉及业主投诉的逾期监控,在依照规定通过服务体系迅速落实解决业主投诉问题的同时,为防范和控制负面传播提供专业支持。

4工作要求

4.1舆情信息搜集范围

4.1.1A类是指公司层面(包括资本运营层面、领导层面的舆情等)、可能导致迅速传播的负面信息。

4.1.2B类信息是指各分公司、各中心层面对服务质量、用户服务的投诉在有影响力的媒体和门户网站上曝光。

4.1.3C类信息指各中心和中心员工、服务质量和用户服务的投诉在地方媒体上的曝光。

4.2舆情监控处理的基本流程

4.2.1行政人事部负责相关信息的全面搜集、收集及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和总部品牌管理部。

4.3舆情信息的处理方式

4.3.1网络管理员负责对公司的舆情信息的提交工作。

4.3.2各部门及各中心要抓好本部门、本中心的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警和通报工作,对重点事件,要在事发后2个小时以内,及时提报总经理办公室,并进行全程跟踪落实。

4.3.3各部门、中心要及时提交舆情周报和月报,对重大事件,要提交日报,并将报表提交到网络管理员处。

4.3.4网络管理员对各部门、中心提交的舆情信息和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重大事件及时上报给分管领导和总经理办公室并作出反馈。

4.3.5网络管理员负责将搜索到的与均豪物业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提报总经理办公室,重大事件需反映给分管领导并做出反馈。

4.3.6各部门及各中心收到行政人事部发出的关于本部门、本中心的舆情信息时,应就此事件做出及时处理、整改,并做好事件记录和处理报告。

4.4舆情信息的提报方式

4.4.1详见《舆论监控、处理报告》

5考核办法

5.1公司舆情工作的牵头部门为行政人事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月度工作计划。

5.2对于季度内舆情监控及处理表现优异的部门、中心和个人,行政人事部将在系统内进行表扬和通报,并负责将其舆情工作开展情况反馈到其所在部门、中心的负责人及分管领导,表现优秀的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根据具体情况奖励50-500元。

5.3如出现以下重大负面舆情工作开展不力的情况,将考核相关责任公司、部门、中心,并视情况给予相关责任人负激励 50-500 元。如情节特别严重的,并追究其分管领导责任。

5.3.1由于系统内部自身没有及时发现而导致负面影响扩大的;

5.3.2由于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处理而导致负面影响扩大的;

5.3.3由于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负面影响扩大的;

5.3.4处理信息过程中,责任部门、中心应该尽最大可能快速、有效处理负面信息,如遇到责任部门、中心处理不力、怠于处理,行政人事部将根据问题的处理难度对责任部门、中心及负责人提出考核意见,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下达。

6本制度自2012年4月5日开始执行。

7记录

7.1《舆论监控、处理报告》

XXX公司舆情监控、处理周报XXX公司舆情监控、处理日报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职责 第6篇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局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

一、网络舆情引导及组员分工

由园内党委、园办、教务处、等共同负责,设专职网络舆情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人,并配备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组 长:张晶晶

副组长:靳丽(信息处)董平(总务处)

舆情管理员及分工:董平任治奇负责学校贴吧 姚新新负责校课程资源网博客 贾瑞芳学校网站网络教研QQ群

二、网络舆情监督员职责

(一)网络舆情监督员工作职责

负责监测校园网及校内论坛、BBS、贴吧、博客、QQ群舆情情况,在工作时间每天浏览查看与学校相关的监控网站至少三次以上,对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报请舆情领导阅示。特殊情况,直接电话向组长汇报,并填报《比例圪旦幼儿园网络舆情信息报告处理单》,并做好每周一次上报记录(吧主)。

三、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控制

(一)凡接入校园网的各级网站及设备,如发生舆情,由网站及设备负责人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或直接删除不良信息。

(二)经监测发现在校园网以外的Web主页、BBS、博客等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发生有关玻璃圪旦小学的舆情,及时报告校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并根据具体情况报上级有关网络管理部门处理。

四、严格执行保密规定,严禁涉及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秘密的信息上网。

五、师生员工不得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三)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四)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五)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六)损害玻璃圪旦幼儿园发展声誉、形象的不实言论。

六、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的,学校可依规进行处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七、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第7篇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提高其正面宣传功能,及时、准确的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形象,根据眉教体发【2013】131号文件精神,制定我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曹茂君

成员:刘文轩 汶 磊 田 坤 王震飞 王华 王哲宏 邵军涛张利花,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哲宏为主任。

职责:

1、对学校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相关媒体的事宜。

2、根据事情发展,确定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言人。

3、负责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对外新闻发布具体事宜。

4、收集、跟踪、分析、处理学校舆情并及时向校领导小组汇报情况,采取措施,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正面发展。

5、学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管理监督由邵军涛、张利花 担任,主要负责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6、网络舆情监督员每天分早晨、中午、晚上上网三次收集相关信息,主要浏览学校网站、眉县吧、校内外论坛、贴吧、博客、QQ群、虚拟社区等网站。对发现的有关学校的负面舆情(失实报道、不良言论、错误信息、违法图片等),及时的进行分析、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然后根据领导小组的处理意见对舆情进行举报或者删除处理,重大舆情实行上报县局制,坚决防止舆情升级。

7、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把有害信息以文本、web页面或图片等电子格式保存,并分类编号存储。

8、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控制

1、快速反应 明确态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对有关本单位的舆情,要及时关注和重视,重大舆情要迅速上报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表明态度,讲清事实,不得回避、敷衍问题。

2、正面回应 提高效率

对于负面舆情,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一般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组织安排监督员,及时查清掌握舆情出处,通过跟帖回复、网络投诉、书面回复等形式,对于舆情的失实之处进行澄清,及时快速的引导舆情正面发展。

对于重大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并提出应对措施,然后及时以“舆情专报”的形式上报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积极和网络主管单位或者媒体及媒体工作人员联系及时处理涉及人身攻击、捏造事实、歪曲真相、造谣诬陷等有损学校、师生形象、声誉的不良违法信息。

3、把握尺度 妥善处理

对于重大舆情,学校要把握好尺度,及时准确予以回应;如果对于一时不能拿出准确调查结论的舆情,要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不断的发布阶段性信息,以便掌握舆论主动权。

四、学校信息安全建设

1、学校网站作为学校宣传的窗口必须严格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有关法规,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利用校园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言论;泄漏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等违法犯罪活动;捏造或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学校秩序;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宣传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失实扭曲报道学校发生的事情(包括上传图片)等。

2、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加强对校园网新闻传播和信息内容的安全管理,对上网信息要进行审查,严格把关,落实防范措施,明确责任,凡涉及国家及学校秘密的信息

严禁上传。

3、加强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发帖、跟帖、讨论和评论活动,扩大网上主流声音,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对学校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引导。

4、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网络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的影响,自觉抵制有害信息。

5、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检查,随时指导学校网络舆情工作建设。

齐镇中学

银行舆情工作管理 第8篇

一、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 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在实际工作中, 正确认识网络舆情是不断提升基层人民银行网络舆情引导水平, 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和高效履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 网络舆情具有信息传递功能

当前, 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上下沟通的快捷通道。在下情上达方面, 广大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相关事件的评论和讨论, 真实、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 反映人民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上情下达方面, 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全面了解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意图、金融服务内容等。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也成为人民银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媒体能够综合反映各类媒体和来自基层的各种信息, 通过梳理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 可以为基层人民银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 网络舆情具有监督功能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 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网络舆情这样突出。网络舆情在交互碰撞形成之后, 会在很短的时间掀起轩然大波, 形成很强的社会舆论场, 甚至影响决策。近年来, 与人民银行有关的网络舆情, 几乎都在网络媒体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和激烈辩论, 形成了若干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情, 对于人民银行履职有一定影响, 也督促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可以说, 网络监督是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监督方式。

(三) 网络舆情具有宣传引导功能

在信息化条件下, 互联网已成为覆盖面广、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 对社会舆论态势和走向产生着越来越强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强大的舆论宣传新阵地, 为人民银行履职的宣传提供了广阔空间, 可以通过正面引导网络舆情, 让人民银行工作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反之, 如果引导不力或不当, 可能会通过网络的放大效应, 使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问题, 使一般问题演变成重大问题, 使个人的偏激言论扩散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 直接损害人民银行形象。

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特征分析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是通过网络舆情的传播进而在现实中触发的突发事件, 即网络舆情在先、突发事件在后, 是由于网络舆情的爆发与失控而导致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作为一种非常规突发事件, 具有以下特点:

(一) 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性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从其萌发走向消亡的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潜伏期,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致因业已存在, 但因为缺乏强力触发而暂未显化为突发事件。二是萌动期,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已现端倪, 网络关注度呈现波动状态,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舆论开始显现。三是加速期, 关注度急速提高, 网络能量快速集聚, 意见领袖出现, 热度大幅增加, 推动突发事件迅速发展, 影响面也快速扩大。四是成熟期, 网络舆情主导意见已形成, 关注人数相对稳定, 热度处于平衡, 突发事件的蔓延减缓。五是衰退期,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关注度随着致因的逐渐消除, 以及网民新鲜感的减弱缓慢降低, 从而网络能量下降, 突发事件逐步解决, 社会关注度下降。

(二) 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近年来, 我国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网民人数不断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 截至2012年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2.1%。网络媒介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相比报纸、广播、电视, 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 传播者可以随事件的发生、发展在互联网上跟踪发布最新的消息, 广泛传播。一旦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 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网络舆论场, 吸引为数众多的网民参与其中, 并可能转化为社会舆论, 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三) 参与主体互动性和开放性强

网络比任何一种媒体都更开放、互动、及时, 为公众提供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 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 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无论是在人流穿梭的门户网站, 还是在人以群分的专业讨论组, 都可以自由发布信息, 都可以对社会热点和事件进行自由评论。

(四) 网络舆情存在偏差性

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 但网络舆情还不能等同于全民立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中国网民有了空前的话语权, 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但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 网络空间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管, 法律道德约束较弱, 如果网民缺乏自律, 就会导致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些网站出于商业目的, 片面追求点击率, 刻意将未经证实的消息置于显著地位, 从而加快了假消息的传播速度和负面效应的扩散。

三、基层人民银行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现状

近年来, 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网络传播是新事物,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基层人民银行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方法, 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值得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一) 思想理念存在偏差

当前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固然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变迁、利益格局挑战等客观因素有关, 但更多的是因对预防和处置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等主观因素所致。相对网络的快速发展, 部分基层人民银行缺乏对网络舆情的了解, 对网络舆情变化和网络舆论热点关注不够。因为第一时间认知的缺位, 为不实信息在网络上散布提供了充分的时间, 使应对工作陷入被动。

(二) 应对力量相对薄弱

基层人民银行在人员偏少、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短期内不太可能设立专门机构、招募专业人员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和巨大的舆论压力, 基层人民银行在网络舆论突发事件中的应对力量不足。

(三) 应急机制相对滞后

目前, 基层人民银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预警方面, 有的单位对信息收集研判工作重视不够, 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进展缓慢。在事前防范方面, 有的单位责任意识淡薄, 调处矛盾不坚决、不彻底, 致使小事拖大。在善后处置方面, 有的单位忽视及时有效的矛盾排查和回访。

(四) 应急预案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 基层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应对, 及时制定、更新有关应急预案, 但是对虚拟世界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 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相应的应急预案准备较少, 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不知如何下手, 难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不能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对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在内容细化、培训和演练方面做得不够。由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实战演练难度较大, 制定了应急预案的基层人民银行很少组织开展有关应急演练, 造成应急人员对处置流程不够熟悉。

四、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

(一) 提高思想认识

要全面认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内在规律, 深入理解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纳入突发事件应对管理范畴, 明晰角色定位和职责所在, 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要进一步拓宽党群、政群、干群沟通渠道, 组织好、开展好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活动, 使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 反映的问题能得到公正解决, 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要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 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水平, 不断凝聚民心。

(二) 加强应对力量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培训, 提高科学应对能力。领导干部要熟悉有关法规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预案, 掌握基本要求、方法和必要的技能技巧, 避免出现面对复杂局面惊慌失措。二是注重经验总结积累, 提升职能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解析典型案例, 分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得与失, 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在网络舆情引导和控制中的作用。基层人民银行可结合本地实际, 整合科技人力资源, 研究开发网络舆情分析软件, 为有效处置和应对突发事件争取时间。

(三) 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预警是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道防线, 是防范网络不良舆情快速扩散的基础。要积极构建科学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监测指标体系, 及时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变化作出分析判断并对可能的发展做出评价, 同时建立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体系以支持预警机制的运行。二是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协调处置机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加强人民银行各级行之间以及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 多方联动, 形成合力, 及时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三是建立健全善后处理机制。充分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 加强与网络媒体的沟通, 与地方传统媒体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 及时对事件给予积极客观报道, 放大正面舆论。

(四)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实践经验表明,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处置的行动指针, 是及时、有序、高效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要基础, 好的预案能够保证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 获得最大程度的主动权。基层人民银行要结合当地实际, 制定详细周密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并注意吸取专家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及时修订更新预案内容, 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 增强人民银行公信力

从本质上说, 提高人民银行公信力是预防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根本。要加强对基层人民银行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使其做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的模范, 树立人民银行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依法行政, 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提高信息透明度, 降低预期的不稳定性, 提高中央银行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增强全社会对中央银行服务的信赖度和满意度。

摘要: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形势下, 网络媒体和舆情对于人民银行履职和正常运行的影响愈加凸显。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并恰当应对, 是摆在基层人民银行面前的突出问题。本文对基层人民银行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并有针对性提出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能力的建议。

上一篇:小学国庆的作文400字下一篇:前列腺炎的症状和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