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2024-06-05

镇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精选6篇)

镇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1篇

商贸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全县现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的17.23%。现代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末的3127户增加到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主体突出民营。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流通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导致我县大多数国营现代企业机构改制,使现代服务业组织和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消费品市场经营多元化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

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现代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

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

大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现代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

近几年来,加强了对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

(六)旅游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景点开发稳步推进。

完成了《彬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的“一线两翼”现代旅游发展格局。古城墙修复、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公刘教稼苑祭祀区建设、大佛寺外围环境保护、西苗头森林公园山门建设、老君庵修复、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花果山山体景观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现代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一)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长期缺乏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物业开发与现代规划

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现代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现代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

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

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

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首先是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心城区现代和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却比较滞后,特别是集贸市场建筑简陋,

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现代流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虽然我县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现代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景点开发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臵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为

镇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2篇

(2004~2010年)商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为加快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使之与建设绍兴百万人口大城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适应,根据市委五届二次全体会议和市政府五届二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结合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04~2010年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所指商贸服务业包括传统商贸业、专业市场、旅游餐饮娱乐业、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社区服务、会展产业等。本规划区域为绍兴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绍兴市区和绍兴县柯桥。

第一篇 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1.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绍兴的商贸服务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03年全市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1.47亿元,市区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3.44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1.98亿元,市区达到74.04亿元,市区地方税收中商贸服务业实现的税收已占到18%以上,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

2.骨干商厦扩张提升,竞争性商业网络结构逐渐形成。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营、集体商厦改制工作的逐步深化和外地商场的进驻,绍兴商贸服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近两年来,好又多、雄风电器、苏宁电器、永乐家电等商业企业纷纷进驻市区,一方面促进了市区商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直接推动了本地商厦的改造扩张步伐。国商大厦、华联商厦、华谊商厦等几家骨干商场都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竞争力不断提升。

3.各类市场发展迅速,逐步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近年来,绍兴的专业市场在量的扩张的同时注重质的提高,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尤其引人瞩目,到2003年底,全市共有专业市场357家,年成交额798.41亿元,有42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亿元,绍兴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的成交额分别位居全省第二、五位。市区共有专业市场82个,年成交额94.71亿元,有15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超过亿元。

4.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商贸服务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初步实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绍兴商贸服务业呈现主体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个私经济在近年中得到了蓬勃发展,2003年全市个私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4.6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4%。

5.新型商贸业态迈出可喜步伐,现代商贸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市区连锁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规模不断扩大,供销超市已拥有门店总数100家,在全国连锁超市排名中名列第57位;连锁经营的范围从百货、副食品开始向餐饮、医药等多个行业延伸。通过近几年的筹备建设,绍兴已有浙江天波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和绍兴市国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三家物流企业,现代物流开始起步。会展经济已经成为绍兴市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内由各级政府或部门主办的会展活动约12次,累计成交额超18亿元。

目前,绍兴的商贸服务业还存在不少问题:

1.布局不够合理。由于规划滞后,一方面经营雷同、低档次的商场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新建的各类园区与居住区商业设施建设不配套,难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及服务需求。

2.整体层次不高。现有商贸企业多数结构单一,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网点品位偏低,小、散、乱状况依然存在;特色不明显,规模实力不强,没有形成既体现大城市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块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解放路上的几家大型商厦营业面积没有一家超过2万平方米。

3.现代商贸业发展缓慢。现有商业服务网点功能单一,传统经营形式网点占多数,作为零售业主流的连锁经营涉及行业不广、规模不大、业态不全、门店不多,至今还没有一家规模较大、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购物中心,缺少具有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店。市区物流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离真正的现代物流尚有较大差距。

4.管理体制有待理顺。目前,商贸业管理职能尚未完全到位,相关机构、力量配置与商贸业发展要求相比相对薄弱,尚难以对商贸流通业进行专职管理、协调、监督和服务。同时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等行业管理组织也不健全。

二、发展趋势

1.实施“发挥多个积极性,建设一个大城市”的战略,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绍兴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07年绍兴市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1000美元左右,第三产业将成为绍兴经济上台阶的主要增长点及第一大产业。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绍兴大城市框架已全面拉开,袍江工业区形成了60平方公里的市政配套区,镜湖新区核心区域整治工程全面展开,柯桥组团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8平方公里,越城区生态产业园一期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推进,既给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环境,也对商贸服务企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要求商贸服务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规划期内,绍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并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品市场容量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将日益增强,要求商贸服务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3.旅游业的发展,对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绍兴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功能上有着较强的优势,2003年全市接待海外游客、国内游客分别为8.68万人次和1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亿元,随着“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品牌战略的实施,绍兴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境内外来绍游客的大幅度增加,为购物、休闲、娱乐、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必须与此相适应。

4.加入世贸组织后,商贸服务企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分销业逐步全面开放,国外新型流通组织方式和新型业态会更多、更快地进入国内市场,流通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绍兴商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外资企业以其现代化的设施、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给绍兴商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将推动绍兴加快商贸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服务企业品位,优化层次组合,完善业态功能,提高商贸服务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5.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为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绍兴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处于杭州湾南岸杭甬城镇聚合轴上的中枢位置,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绍嘉高速)的建成,绍兴的区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作为长三角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绍兴必须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长三角市场共享、产业共兴中,实现绍兴商贸服务业量的拓展和质的提升。

第二篇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以满足绍兴大城市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优势,着力构筑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机制,尽快建成与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与接轨国际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网络体系。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体现为人服务的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作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建舒适的购物环境为目标,符合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与大城市规划纲要相结合原则。要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分区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基础,结合社区划分,立足城市整体发展,适度超前,统筹构建商贸服务业布局。

3.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要与绍兴经济发展状况、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相适应,避免贪大求多、过分聚集和重复建设;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现有状况及交通设施条件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既要着眼于长远,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总量、规模、档次和业态,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4.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原则。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充分考虑一定地域内的同业竞争状况,进行合理规划。网点建设应大中小型、集中与分散、综合型与专业型合理配置。

第三篇 发展目标与布局

一、发展目标

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总的发展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和有序建设,优化商贸服务业的结构与布局,提升商贸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到2010年形成总量平衡、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结构适当、配套完善的商贸服务业体系。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绍兴市区商贸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人均占有商业服务网点营业面积1平方米,总面积控制在80万平方米左右;构建1个城市商业主中心、1个城市商业副中心和2个城市商业圈(区域商业中心),建设6条城市商业特色街区;成为全市电子商务的重要汇集地,商贸企业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水平。

二、空间布局

根据绍兴大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布局形态以及商业发展趋势,绍兴大城市商贸服务业发展要逐步形成“一主、一副、两圈”格局。

“一主”:即规划建设以越城区为核心包括城东、城西在内的城市商业主中心。

“一副”:即规划建设柯桥商业副中心。

“两圈”:即规划建设袍江、城南两大城市商业圈。

1.城市商业主中心。城市商业主中心是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范围超区域的商业中心。其功能特征为:行业齐全,功能完备,形成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等有机集聚。其商业特征为:网点相对密集,市场最具活力,商业最为繁华,辐射力极强。它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商业繁荣发达的标志,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市区解放路为核心的城市商业主中心是历史形成的,它由南北走向的解放路、中兴路和东西走向的鲁迅路、人民路、胜利路等主要商业街交汇而成。这里是绍兴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为城市商业主中心,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精心打造解放路这一绍兴城市商业品牌,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布局战略调整,不断增强辐射功能,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功能,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休闲)中心发展。

要利用城市商业主中心周边地块,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利用占地近50公顷的原绍钢地块,规划建设将“历史、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融合的现代商贸型城市CBD区域。经济开发区北块,要积极“退二进三”,发展商贸服务业。要依托金时代广场和国际广场,吸引国内外著名商贸龙头企业发展大型服装商场、超市等,做好解放路商贸业的延伸文章。城西区块要利用家具城和建设中的摩尔城、黄酒城,形成新的商业区域。镜湖新区要依托北湖风光和湿地风光发展旅游休闲业,依据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建设商贸区块。

2.城市商业副中心。商业副中心一般位于交通枢纽地段、旅游以及居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对繁华商业主中心客流起分流作用,又兼有辐射和带动周围地区商业发展的功能。服务人口20万,能基本满足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需要。绍兴大城市商业副中心规划在大城市西部,具体就是指柯桥商贸区。柯桥商贸区主要分三部分,轻纺城老市场区域要积极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建成“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的目标,转变商品交易方式、结算方式和物流模式,以“网上轻纺城”为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柯北以大型仓储式超市及大型综合性商场为主,在建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绍兴华联国际商贸城,引进现代流通企业乐客多超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华联商贸城二期工程华联宾馆和商务区;柯桥老城区以笛扬路商业步行街为基础,辐射周边区块,形成一个以中小型专买店、个体商铺为主的商贸区。

3.商业圈。商业圈是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的地区商业中心。其商业网点比较密集,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功能比较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比较明显。规划期内,将构建两个商业圈。

——袍江商圈。规划定位为绍兴大城市现代化城市景观的展示区和杭州湾产业带的后方基地,主要发展代表现代商贸业态发展方向的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要抓紧做好美国普尔斯马特仓储式会员制超市、香港美安居大型街铺式家居主题购物中心和浙江元通机电公司绍兴国际汽车城等项目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商贸龙头企业落户开发区。同时抓紧做好区内商贸规划的制订,鼓励特色化经营和相对集中开发,建设“服装一条街”、“五金一条街”、“休闲一条街”、“汽配一条街”、“家具装饰一条街”、“电器一条街”和“金融一条街”等等。

——城南商圈。以城南新区为区域范围,规划商贸用地150公顷,要依托周边优美的环境和高等院校,积极发展休闲、文化、电子信息等商业,吸引国内外著名商贸龙头企业发展仓储商店、大型综合超市等。

4.特色商业街区。特色商业街是各类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高度集聚,提供专门商品和专业服务的街区,它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是现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商业街建设要坚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与整合提升街区品位相结合,注重特色培育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规划期内,城市商业主中心要重点抓好6条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

——府横街商业步行街区。要积极引进知名度高、信誉度好、质量有保障、品位档次较高的服装品牌,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和配套服务需要的餐饮、休闲及停车设施。

——县前街文化娱乐特色街区。依托鲁迅电影城和第一医院地块,发展文化娱乐商业,在县前街、劳动路及周边区域逐步形成文化娱乐特色街区。

——东街小商品特色街区。根据现实情况,进一步明确街区定位,并进行充实、提高。要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形成有特色的小商品经营特色街区。

——仓桥直街历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在仓桥直街作为历史街区修缮保护和改造的基础上,以荣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为契机,以富有特色的越艺馆、戏曲馆、黄酒馆、书画馆等,吸引外地游客,形成以展示绍兴历史文化及工艺品、礼品、旅游商品、古玩商品等为主的历史文化商业特色街区。

——书圣故里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由西街、肖山街和蕺山街组成。以王羲之故宅(戒珠禅寺)为中心,串连题扇桥、蔡元培故居、蔡元培广场和附近的孑民电影院、新华书店等,开发具有明清时期地方特色的小型店铺,形成浓厚的历史文化和购物氛围。

——鲁迅路旅游餐饮特色街区。依托鲁迅故里一、二期保护工程,着力发展以传统特色为主的各种手工艺、土特产商业店铺,同时以咸亨酒店扩建工程为主体,向府河街延伸,建设餐饮特色街,形成一条与景区结合的旅游商业特色街区。

三、业态结构布局

1.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购物中心是在一个大型建筑体(群)内,由企业按规划开发、拥有、管理、运营的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的集合体。营业面积为10万平方米以上;一般选址在城市商业中心、城郊结合部的交通枢纽交汇点;经营服务辐射半径10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流动人口为主;内部结构由百货店或大型综合超市为核心,配置各类专卖店、专业店等零售业态和餐饮、娱乐、休闲等设施,功能齐全,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设不低于营业面积40%的停车场。目前绍兴还没有大型购物中心,根据绍兴大城市发展趋势,可规划建设一座购物中心。由于其选址一般应具备占地面积大、地价较低和一定的人口集聚度三个条件,可在原绍钢地块规划建设。

2.百货店。百货店是在一个较大建筑体内,根据不同商品门类设销售区,以销售日用工业品为主,提供相应服务,能满足对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为1万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城市商业主中心和副中心;目标顾客以流动顾客为主;门类齐全,以经营穿着商品、家庭用品、化妆品、儿童用品、文化用品为主;设施现代豪华,店堂典雅明快,柜台销售与开架销售相结合;功能比较齐全,设有相应的停车场。目前绍兴百货店密度已较高,特别是市区解放路一带,但规模档次不高,因此要通过改造,显示特色,错位经营,扩大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

3.仓储商店。仓储商店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以储销一体化、低价销售、提供有限服务为特征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选址在城郊结合部的交通要道旁;经营服务半径5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中小零售店、餐饮店、团体购买和流动顾客为主;自有品牌占相当比重,以低价批量销售为主;设施简朴、实用、空间大,设有相当于营业面积的停车场;信息自动化程度高,一般实行会员制管理。目前绍兴还没有建成的仓储商店,可在袍江、城南等有计划发展。

4.大型综合超市。大型综合超市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一次性购全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城郊结合部、交通要道和大型住宅区附近;经营服务辐射半径3公里以上,目标顾客以居民、流动顾客为主;经营大众衣、食、用商品,品种齐全,满足一次性购全要求,注重自有品牌开发;设有不低于营业面积50%的停车场。目前绍兴大型综合超市布局疏密不均,城市商业主中心要控制发展,袍江、城东、城南、镜湖可有计划发展。

5.超市。超市是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蔬菜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必需品需求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选址在居住区;经营辐射半径1000米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为主,一般步行10~15分钟可到达;日营业时间12小时以上。目前绍兴超市数量发展较快,但连锁企业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规划期内,要积极整合提升,向连锁规模型企业旗下集结,逐步提高生鲜食品经营比重,要在现有超市辐射不到的地区、城市新扩区域、专业园区、居住区、集镇开设一批连锁超市。

6.专业店。专业店是以经营某一类商品为主,并配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根据商品特点而定;选址在城市商业主中心、副中心、专业街及购物中心、百货店内;商品结构体现专业性、深度性,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目标顾客以有目的选择某类商品的流动顾客为主。目前绍兴专业店行业分布不够广,专业深度不够,布局欠合理,要鼓励发展连锁专业店,扩大专业店的行业范围,增加深度,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7.专卖店。专卖店是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品品牌或中间商品品牌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根据商品特点而定;选址在城市商业主中心、副中心、专业街及购物中心、百货店内;目标顾客以中高档消费者和追求时尚的消费者为主;注重品牌信誉,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提供专业性知识服务。规划期内,要根据居民消费追求个性化的趋向,鼓励开设以经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为主的专卖店和发展连锁专卖店。

8.便利店。便利店是采取自选销售为主,满足顾客便利需求为目的的零售业态。营业面积100平方米左右,选址在居住区、交通要道旁、车站码头、加油站、医院、学校、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公共活动区,经营服务辐射半径500米左右,目标顾客以居民、单身族为主,以销售食品、小百货为主,有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特征,能有效提供多种服务项目。要逐步将其培育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的基点。规划期内,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鼓励规模型连锁企业开设便利店,加快把传统的杂货店、食品店整合为连锁便利店。

第四篇 重点工作与项目

一、坚持对现有商贸服务业的调整改造,在改造中寻求发展

1.加快骨干商厦的改造升级。市区的几家商厦如国商大厦、华联商厦、华谊大厦、供销大厦等,应结合商厦周边改造,提高档次品位,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休闲)中心发展。

2.提高商品市场的规模水平和档次。市区主要发展规范化的、专业的、规模大的专业市场,对现有商品交易市场,要从提升商业现代化水平出发,通过整合兼并、迁移、停办等,以解决市场重复建设和改变“低、小、散”的状况。要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做好服务工作,以适应农村农产品交换的需要,对农贸市场要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农改超”、“农加超”。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办市场,实现市场主体法人化、经营公司化、渠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同时通过拓展省外市场,增强绍兴市场的辐射力。

3.加快发展与现代城市相适应的社区商贸服务业。住宅区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社区商贸服务业的设施布局配套。社区商业,要以生鲜食品超市为中心,以发展连锁便利店为主进行合理布局,开展交费、购票、送货、家政、邮政等诸多服务项目;要依靠多方力量,引进多元资本,对街头巷尾的低档杂货店、食品店全面整合改造,通过加盟、直营、特许、入股、租赁、重组等方式,发展连锁便利店;要以便民利民为宗旨,适当设置大众餐饮、理发、洗染、维修、缝纫等服务设施;改善购物消费环境,实施“放心早餐”工程,逐步将中心城区马路早点摊退路入室;增添街灯、绿化设施,形成社区商业新风貌。建设各种养老机构和与社区配套的各类服务中心。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或连锁的家政服务公司和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要进行市场化运作,组建各种类型的有限公司,提供家政、餐饮、托老、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积极鼓励个体、私营和社会各方共同兴办的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扩大就业渠道,完善服务功能,提供优质、周到的社区服务。

二、积极开拓商贸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实施名牌战略,开发特色产品,着力做好越国古都、名人故居和山水风光文章,重点培育旅游拳头产品。要打响“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的“三看”品牌,重点推进鲁迅故里二期、会稽山旅游度假休闲中心、柯岩风景区、兰亭保护整治、东湖扩建等项目的建设。适时推出特色旅游项目,重点抓好文化修学游、水乡风情游、名城访古游和市场商务游。进一步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业供给规模和综合配套功能,形成以二、三星级为主,四星级为辅,五星级点缀的旅游饭店格局。建设美食街(城),恢复兰香馆、聚丰园、望江楼、沈永和等绍兴菜点老店,展示绍兴特有的餐饮文化。结合东湖扩建等建设项目,抓好东湖天地夜公园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夜生活。依托大禹陵、香炉峰、若耶溪、宛委山等越中胜景,发展融合历史文化、山水风光、现代旅游、民俗风情,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商务居住和度假娱乐商业。利用绍兴名人优势,开发一批有纪念意义、有文化品位的地方特色旅游产品。通过文化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以资本为纽带,促进相关行业的互相融合,组建若干个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培育和发展包括演出、娱乐、音像、电影、书刊、体育、文物和美术市场在内的文化产业。

2.积极推进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商贸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绍兴连锁经营发展要通过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加盟、管理输出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发展多业态,构建多层次,把连锁业做大做强。在规模上,要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向连锁经营发展,形成规模优势,以带动整个连锁业竞争力的提升。积极鼓励餐饮连锁业创出品牌,实行品牌经营、特色经营;在业态上,从超市向便利店、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以及百货店发展;在行业上,从传统零售、餐饮业向医药、家电、家居、汽车、装饰材料、图像、音像制品、旅游、运输以及家政服务(保姆、家教、清洗等)拓展,推动连锁向更广泛的行业发展和延伸;鼓励中小店铺通过各种途径实行加盟和特许连锁经营;推进超市和生活服务连锁企业向社区发展,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小型综合超市和几家餐饮服务连锁店,尤其要鼓励方便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连锁企业向农村乡镇延伸,使连锁商贸业遍布城市社区和乡村;发展“大企业小店铺”和特许连锁网,引导连锁企业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体系。

3.统筹建设物流会展业。要充分发挥绍兴现有的运输、仓储、配送网络等潜在优势,以整合、改造为主线,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现代物流企业,逐渐形成绍兴现代物流企业群体;借助“两港”(萧山航空港、宁波深水港)、依托“三路”(铁路、公路、水路)和城市路网,加快绍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发展现代物流需要的基础设施框架,充分利用绍兴通讯基础设施较好、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等有利条件,着力构筑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两大平台;以目前绍兴市国际物流中心、浙江天波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轻纺城物流中心这三家物流企业为基础,整合资源,形成规模优势,建设绍兴大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建设会展场所,整合节会资源。加快建设柯桥以纺织产品为主的会展中心,规划建设高档次的绍兴会展中心,开拓会展领域,扩大会展市场;利用绍兴黄酒的品牌优势,建设中国黄酒城;依托大型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和特色产品,办好鲁迅文化艺术节、兰亭书法节、中国纺织博览会、绍兴家具博览会、绍兴汽车博览会等节会,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绍兴会展业,成为绍兴对外交流、宣传的一张名片。

三、切实加强相关服务业的建设,推动商贸服务业更快发展

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关的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等服务业发展作支撑。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实用、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要积极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保险市场,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投融资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支持商贸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顺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客观要求,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加速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带动商贸和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为政府、企业和家庭提供各类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

四、积极策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是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物质载体。规划期内,要视土地、资金等要素与市场、人民生活需要等情况,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等原则,策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包括一些重点改造项目,以便扩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流通规模,为进一步满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积极实施国商大厦、华联商厦、供销大厦等商厦的改造升级;加快普尔斯马特、易初莲花等新型商业业态设施项目的建设;加快绍兴家居城、中国轻纺城老市场改造升级一期工程、中国轻纺城国际服装市场等商品交易市场项目的建设;积极开展市国际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仓库、浙江天波物流有限公司中亚五国陆路直通关和陆运信息平台等现代物流项目的建设。

第五篇 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观念

商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促进生产的助推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把发展商贸服务业作为全市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重大举措,把构筑重点突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商贸服务业体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二、依法治商,规范流通秩序

加快制订和完善绍兴商贸服务业建设和运行方面的政策意见、行业标准,强化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完善监督机制,促进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保证市场机制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强化农产品和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建立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流通安全体系。强化市场管理,维护正常经营,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控,严格市场主体资质和标准的管理,依法规范市场准入制度。

三、加强规划,促进结构调整

要加大规划的实施力度,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一经政府批准,即应严格实施,同时要提出商贸服务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阐明鼓励支持与限制发展的项目,使商贸服务业建设有序、健康发展,避免重复布点、结构失调、同业过度竞争、浪费社会资源现象的发生。凡在市区兴建3000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都要实行听证制度,对项目进行咨询评议和可行性论证。

四、多元投资,加强基础建设

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资的原则发展绍兴商贸服务业。引导有实力的商贸企业,投资发展新型业态,拓展新居住区市场空间;利用绍兴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发展现代商贸业,对符合规划要求,不论项目主体性质,一视同仁给予享受有关政策,实行统一税费。建立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重点扶持影响大、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示范项目,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增强绍兴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后劲。对符合发展方向、居民需求迫切的净菜超市、便利店及“老字号”保护、商业街建设等,在政策上要给予积极支持。

五、科教兴商,建设现代商业

大力实施科教兴商战略,积极推进商贸服务业信息化工程,大力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设备,改造商贸业设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商贸服务业建设、运行、服务的技术含量。推广供应链管理、商品管理等先进手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广网上采购、交易、服务。抓好人才的开发和培训,造就一批高素质、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人才队伍,制订鼓励商贸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措施,提高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

六、注重协调,营造良好环境

重视对商贸服务业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商贸服务业综合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商贸服务业形势分析,建立健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特别是要及时研究一些突发性事件对商贸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出台扶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亲商、爱商、扶商的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发展商贸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七、内拓外引,提升规模档次

积极鼓励绍兴商贸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现有百货商场加大硬件改造力度,不断扩大经营面积,改善购物环境,集聚人气商气,做强企业实力。加快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步伐,尽快形成一批实力强、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集团。抓好一些知名大企业和项目在绍兴的落户。鼓励利用地下空间发展商贸服务业和停车场地,缓解交通压力。鼓励符合条件的商贸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积极有序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按照《外资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鼓励类行业和领域应给予优惠条件,主动引进外资到绍兴投资。

八、争创品牌,提高质量水平

商贸服务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第3篇

世界发展经验表明,旺盛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数据显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大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9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在100%以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办法也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因此,立足于内需将是未来我国经济政策的重点所在。

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服务业将处在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1981年以来我国消费率呈总体不断下降趋势,并且我国最终消费总额年均增速一直低于GDP增速。在消费规模增长较快的2006年,最终消费率却仅为51%,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但是自2007年开始,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七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我国GDP为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 1.4%。

在“三驾马车”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GDP增长4.4、4.3、2.7个百分点。2007年出现的需求结构变化,证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出现了“拐点”。

消费将从投资与净出口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上半年的数字也表明,2008年消费增长速度将进一步走高。高速增长的消费总量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外销转内销西方不亮东方亮

过去数年的出口增长过快隐藏着贸易摩擦和流动性过程风险。2007年,我国出口1.2万亿美元,几乎占GDP的40%。2008年1~6月全国出口6666.1亿美元,增了长21.9%。其中,1/4中国商品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国。

由于美联储降息以及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相应上涨,拉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升,提高我国初级产品进口成本。同时,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世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除个别商品外,国际市场工业品价格呈现普遍上行的趋势。

此外,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风险加大。2007年,世界上20个国家对我国共提起81起贸易救济案件。其中,反倾销63件,反补贴8件,保障措施10件,总金额达36亿美元。2008年仅仅过去一半,已有18个国家发起46起案件,金额达32.3亿美元;337调查7起,金额达20亿美元。受世界经济走弱的影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矛头直指中国。西方不亮,东方亮,一些出口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探索内销渠道,为国内商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政策密集出台支持力度加大

为了促进包括商贸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2007年国发7号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国办发1 1号文件,即《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家服务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也明确,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占比要提高4个百分点。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将达11%左右,形成15至2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内贸易企业及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的目标。种种迹象表明,在外需压力较大,内需成为政策主旋律的大背景下,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商

消费快速增长

奠定市场基础

外销转内销

西方不亮东方亮

政策密集出台

镇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4篇

【关键词】高铁时代;垫江;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距重庆主城区120公里。境内交通发达,沪蓉、渝宜高速纵横贯通,区间干道连接四面八方。随着渝万城际高铁的开工建设,垫江将处于重庆和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的中心,距重庆和万州均只有半小时车程,垫江迎来了“高铁时代”。“高铁时代”下垫江应如何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打造“渝川东部商贸物流中心”,近日笔者作了肤浅研究。

一、垫江商贸服务业现状

至2014年底,垫江限额以上法人企业188户,其中:限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119户,限上住宿餐饮法人企业69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亿元,增长10.4%;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11.3亿元,增长16.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7.7亿元,增长18.4%;进出口总额6.3亿元,增长18.2%;粮食收购176688吨。

二、垫江商贸服务业问题

1.经济总量不足。2014年垫江GDP总量224.1亿元,在全市排2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亿元,在全市排16位,可见垫江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商贸服务业经济总量不足。

2.区域结构欠佳。当前,全县商业区域结构主要特点是“城多乡少,城细乡粗”,县城商贸主体和总量比重较大。2014年底,县城限上法人企业数占全县37.8%,社零总额占全县56.4%。商业区域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商业投入产出效率。

3.企业规模偏小。目前,垫江县亿元级的商贸流通企业还不多,市场化水平较低,缺少以市场化为导向,集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

4.人才基础薄弱。垫江商贸流通企业人才专业技能较单一,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需要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需要大量既懂内贸、又懂外贸的人才,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还很短缺。

三、加快发展垫江商贸服务业对策

1.做大企业规模。以制度现代化为突破口,加快商品流通体制创新,提升企业规模。制定限上法人企业奖励激励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并积极申报限上法人企业。

2.抓好重点项目。利用高铁开通契机,推进垫江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之城,留住本地消费,吸引外来消费。合理规划布局县城核心商圈、次中心商圈,建设以商业综合体为标志的现代城市商圈。在高铁站场至长安大道一带,建立商贸物流园区,集中布局专业市场和物流项目,形成产业大集群。依托垫江区位优势,打造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的休闲度假基地,主动面对高铁时代短线游、周末游等出游形态的新变化。综合开发高铁站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3.强化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兴贸和科技创新,加快商业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尽快建成垫江商贸流通局域网,扩大与国内外著名商业信息网站的联系并与国际、国内商业信息网联网,发展网上商店和网上购物,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在商业物流中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技术,提高物流技术含量。

4.拓宽融资渠道。培植商贸流通企业上市,或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转让,参股、控股某些上市公司。在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和大型连锁超市等的建设中,也可考虑由主营企业发行公司或企业债券来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强对全县商贸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对商贸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升级的贷款。

5.加强政策支撑。商贸物流重大项目用地要与工业项目同等对待,优先保障用地,确保项目及早落地和快速推进。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商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对重点商贸项目和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政策,增强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力,提高招商引资决策速度。

6.加快人才引进。“以人为本”,努力造就大批现代商贸流通人才。引入人才市场机制,实行职业经理和职业管理人员市场化,形成商贸流通企业高管人员优胜劣汰循环,吸引一流管理人才来垫江经营商贸流通企业。提倡企业与高等院效等联合办学,开办新的专业,“量身订做”,培养选拔企业所需人才。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商贸流通行业的引导、服务、技术支持和管理。

7.优化发展环境。重点解决服务问题,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突出并联审批,强力提升执行力,打造让投资者最省心的投资环境。

高铁,为垫江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为垫江的对外开放带来新优势,以高铁造势,乘势借力,超前策划,积极运作,垫江必定会成为高铁时代的投资热土,高铁时代的垫江商贸服务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四、结束语

本文简要分析垫江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在高铁时代下相关应对策略。垫江商贸服务业主要存在经济总量不足、区域结构欠佳、企业规模偏小、人才基础薄弱等几个方面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快发展垫江商贸服务业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翁士增.高铁时代商贸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2(23):101-103.

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5篇

泗阳县商务局

按照四川省商务厅统一工作部署和《眉山市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眉市商[2010]4号)文件要求,为正确认识彭山目前商贸服务业的总体情况,彭山县商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实领导和眉山市商务局的具体指导下,由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市场流通股和商务执法大队全力办的工作方针,精心组织人员对全县商贸服务业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商贸服务业的内涵及分类

服务业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而商贸服务业以竞争能力强、行业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位居服务业领先地位。商贸服务业涵盖非常广,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主要包括:连锁经营、商品总经销、消费信贷、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电话和电视购物等;社区便利店、大众餐饮、早餐服务、洗衣保洁、美容美发、康体健身、家政服务、家电修理服务、废旧物资回收、汽车维修服务等;名优新特地产品开发、贸工农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老字号商业的挖掘保护和开发经营、反商业欺诈信息平台等;各类专业性展览会、商品博览会、交易会等;商业步行街、特色商业街、仓储式商场、综合超市、专业超市、专业店、社区生鲜超市、生鲜食品和净菜加工配送中心、特色餐馆(餐厅)、商务会所、物流配送中心、汽车专卖4S店、农资连锁超市、乡镇超市、村级超市(便利店)、食品店、果菜店、日用品店、便利店、品牌服饰专卖店、专业市场、社区小型菜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商业中心建设等。

二、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意义

商贸服务业是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用明显,对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巩固提升市场发展优势,保持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利于缓解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制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三、彭山商贸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全县商贸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主要特点是:

(一)贡献不断增加。2005年至2009年的五年期间,彭山商贸服务业总量由05年末的11.8亿元上到09年末的24.35亿元,年均占全县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3.6%。其中:商贸服务业税收由05年末的0.23.亿元上到09年末的0..31亿元;商贸服务业就业人数由05年末的0.36亿人增加到09年末的0.43亿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05年末的8.71亿元上到09年末的17.0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6%。

(二)主体突出民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开放搞活,彭山县以企业改制为契机,带来商贸服务业组织和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商贸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三)业态不断出新。连锁经营、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加盟店、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已涉及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沐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

(四)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成效显著。推进商贸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交易会、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等商贸服务业民

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

(五)完成彭山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彭山县商业网点规划编制是按照全县城市总体规划,与人口分布、消费需求、道路交通、文化景观、环境保护相协调,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配合。

(六)启动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在推进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同时,多方面加强商贸服务业领域的监管,规范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彭山县商贸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与建设成都南部卫星城的标准来衡量,彭山县的商贸服务业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1、缺乏规划指导,布局不合理。由于长期缺乏商贸服务业整体发展规划的指导,物业开发与商贸规划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彭山县商贸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低档次的商场、专业店、专卖店、杂货铺重复建设,交通要道与重要商业街同一,居民居住区与市场混杂,对停车场、绿化、公共厕所、公共通道以及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重视。

2、传统商贸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彭山县各类私营、个体商贸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杂货商店、食品业网点所占比重很大,千店一面特征明显。除“万村千乡”连锁超市、红旗连锁超市、王记平价连锁超市等发展比较充分外,具有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处于起步阶段,现代百货、大型综合超市处在空缺状态。2009年,现代新型业态网点数只占不到5%,连锁超市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不到8%。至今还没有一家设施现代、功能完备的大中型百货商场和大中型综合超市。

3、整体层次偏低,县域商贸文化中心的功能尚未形成。彭山商业特色不明显,街上店铺大多以一间为主,少有3间以上,千篇一律,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整体层次偏低。

4、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彭山现有商品专业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除天下粮仓和青龙粮食交易市场外,其它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松散不集中,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不少市场不符合中心城区商贸产业发展导向要求,或空置率高,或惨淡经营,或形成空壳市场。城区农贸市场少,且大多设施简陋,全县无一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其购物环境、商品质量、卫生条件、管理服务等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5、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首先是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心城区商贸和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商店鳞次栉比,甚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但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却比较滞后,业态单

一、形式单调、设施简陋,市场面貌多年来没有明显根本改善,农村消费潜力未能不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其次是中心城区内部老区和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历史和人口等原因,老城区商业区相对成熟,商业业态比较齐全,市场密布,商家云集,而新城区,包括彭祖大道以西、蔡山部分,到目前还未形成任何真正意义的商业区,许多街道门面空置,人气冷清,交易清淡,商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新区城市建设的速度。

6、商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较低,商贸功能亟待放大。商贸功能的放大与延伸,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其中之一就是需要有特色产品、优势产业支撑,且商贸业与特色产品、优势产业具有较高的融合度。彭山县有不少的特色产品,蕴藏着潜在的产业优势,但产品优势并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群簇,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缺乏有规模、有影响的企业经营,缺乏整体营销和产业整合,基本上没有形成产业优势效应。现有的商贸业只能基本满足县域经济

发展、居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能有效放大和延伸功能,无法满足未来彭山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县能带动工农业生产的专业市场发展不足,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中,年成交额1亿元以上的仅1个。作为处于成都眉山乐山经济走廊的中间区域,大流通的功能和区域性的集散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7、城市化水平低,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产业化、城镇化和商贸业是互促共进的关系。近年来,规模较小、经营不善的商家停业、歇业、转租经营场所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城镇化水平不高,流动人口总量不大,整体消费需求不足,支撑商贸流通的基础较为薄弱是重要原因。2009年,彭山城镇化水平为23.5%,中心城区人口大约只有6万多人,城市人口密度只有10500/平方公里,与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此外,彭山县目前对外部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强。由于流动人口少,从外市区净流入彭山县的购买力较少,而只有净流出的购买力,相当部分高收入者的购买力主要流往成都和眉山市区。

四、机遇与挑战

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优劣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国内外投资者最关注的要素之一。商贸服务业是智力密集、知识密集的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因此,必须把其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使之形成发展的新优势。彭山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置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成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城市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功能的提升,为彭山县商贸业及网点建设发展提供发广阔的发展空间。县城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一方面使服务需求有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从而为商务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彭山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为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紧邻成都市,北接成都双流、新津、邛崃,距成都市中心4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30公里,处于成都经济圈核心层。成乐、成雅两条高速公路在彭山交汇,省道103线、成昆铁路纵贯全境。在建的成绵乐城际轻轨也将穿境而过并设置站口,彭山县是眉山的北大门和成眉经济一体化的桥头堡,具有交通便捷,区位独特,以及工农业迅速发展的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

当前,彭山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为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空间,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促进商贸服务业提升发展。

五、加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努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搞活流通,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同时抓好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业态设施先进、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六、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目标

实现以进出口贸易、对外招商、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为主的外经贸运作体系;以国内外商品展览、展示、展销、会议交流和技术交流为主的商务运作体系;以商住、旅游、购物、医疗、文教、娱乐为主的生活服务体系。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商务服务机构。推进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打造一批商务服务业的知名品牌,全面提

升商务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其具体为:

(一)分阶段建设两个中心商业区。两个中心商业区即西街中心商业区和北部中心商业区。2010-2012年,重力打造西街中心商业区。2013-2016年,要适应城市总体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北部中心商业区。

(二)重点培育发展十条特色特色商业街。即西街东街步行商业街、建设路科技文化用品一条街、新南路妇幼商品一条街、南巷街婚庆艺术品一条街、凤鸣中北路建材一条街、南街家用电器一条街、凤鸣中路家具灯具装饰街、凤鸣南路五金机电一条街、彭祖旅游文化商品一条街、彭祖餐饮休闲和娱乐街。2016年以前培育和发展一些相关的专业特色街。

(三)精心打造专业市场园区和物流园区。精心打造以青龙农产品商贸市场和物流园区、城西综合物流园区为重点的专业商品市场和物流体系,到2012年,彭山县将形成以国家级专业市场为龙头先锋,区级专业市场为后续,农贸市场、生鲜加强型超市为基础,要素市场和物流服务为支撑的市场结构体系。

(四)规划建设社区商业中心。在老城区和新城区,力争在2010—2012年改建或新建5个,2013—2016年建成3个配套齐全的社区商业中心。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五)适应乡镇发展和城镇化的需要,完善乡镇商贸体系。2010-2012年,规划发展观音镇、青龙镇、江口镇、谢家镇、公义镇、黄丰镇、牧马乡等7个重点乡镇商贸中心,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培育专业化的商品市场,鼓励农产品直接进入大型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具有一定组织化程度、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加快物流现代化步伐,构建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的社会化,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把彭山县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彭山县现代物流业建设发展的总体框架:分三步阶段走,建设两个园区,设立若干配送中心,构筑三个平台,建设三大体系等。

(七)积极发展能增强辐射和服务功能的服务业。发展商务服务、会议服务、拍卖、租赁、典当、咨询、展览、展示等服务业。在居民集中的社区,发展餐饮、文化、健身、娱乐相结合的休闲服务业。

(八)充分发挥在旅游资源方面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业。主城区中心商业区、特色商业街及两河片区,要按照游憩商贸文化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发展具有长寿文化特色的商业。在江东旅游圈和香山仙洞旅游区,发展多种类型的餐饮、旅馆、农家乐等旅游休闲商业服务业。建设和完善岷江东岸休闲、旅游的购物和特色餐饮功能。在主城和旅游区新建一批旅游星级饭店。

(九)促进连锁商业网和电子商务网的发展。一是发展连锁商业网。以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为重点,在商品、餐饮及各类服务行业推进连锁化经营,继续推广和深化“千乡百村”工程,依托“天下粮仓”农产品超市发展农资超市,形成2家以上年销售额亿元级的连锁龙头企业。通过引进、加盟特许经营等发展连锁企业,不断提高连锁商贸业的市场份额;二是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抓好中国西部天下粮仓网的建设。安全性要求高的商品,如食品、农资等,要逐步实行可以追溯的电子商务订货和配送管理。到2012年,全县电子商务实现的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6年达到5%以上。

七、政策和措施

(一)抓住政策机遇,促进消费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省、市政府也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我们将结合彭山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议意见,将各项促进消费政策贯彻和落实到位,确保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实施重点工程,促进农村消费。深入实施 “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农超

对接”等重点工程,扩大农村消费。完善适合彭山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体系,规范家电下乡网点建设。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覆盖率和农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推动统一结算算系统等硬件升级,推动农家店、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信息化建设,提高农家店行政村覆盖率。认真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大中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消费能力,带动农民消费。

(三)以商业网点规划为切入点,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按照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定位超前、方便群众、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统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确定各类商业功能区,科学布局各具特色的商业业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积极推进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推进早餐示范工程,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积极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以酬宾让利、换季购物、休闲购物、名优特新产品展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努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提升电子结算水平。

(五)大力开展商贸招商,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大商贸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落户彭山。积极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零售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商贸服务业专项资金。争取县财政配套商贸服务业资金,加大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在商贸服务业规划建设用地、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相关规费以及在减免税政策等方面,出台有较高含金量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专项支持资金。

(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商品、重点时期等商贸服务业市场整治工作,确保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安全可靠。

镇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6篇

县委办 [2006]127号

中共绍兴县委办公室 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坚持经济中心、推进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的建城目标,进一步优化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县商贸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结合我县实际,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就促进我县商贸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

1、从今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力争达到3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7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以上,2010年达到100亿元以上,初步建成与现代化中等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商贸服务体系。

二、突出发展重点

2、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引公司总部、营销中心、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入驻柯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积极发展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专业化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咨询、培训、广告、会计、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到柯桥发展。

3、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以柯北商贸核心区块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商场、连锁、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零售企业,努力培育商业特色街、专业店、便利店;积极发展餐饮、休闲与文化娱乐,形成独具特色的消费项目,建成一批与国际纺织之都相匹配的中高档宾馆酒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响“休闲在柯桥”品牌;稳步发展房地产、社区服务、教育文化、体育产业等。

三、放宽市场准入

4、坚持“非禁即入”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进入服务业各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外,其他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对民资和外资进入的商贸服务业,政府主要负责资质条件、收费核算、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等管理工作。

四、实行税费优惠

5、新办企业免缴税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教育、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含外资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对新办文化企业(不含外资企业),从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不含外资)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不含客运)的外资企业可享受所得税“二免三减半”政策。

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含外资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进入我县设立经营机构的股份制金融、保险等机构,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酌情减免房地产税。

在柯桥城区内新办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旅馆业、社会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娱乐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企业,三年内免缴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上级的除外)。

6、重点项目减免规费。县重点商贸建设项目享受县重点建设项目收费政策。

五、强化财政扶持

县财政今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明后两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商贸三产服务业发展。当年资金有结余,转入下使用。

7、奖励新办商贸企业。对建设进度达到要求的县商贸重点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项目除外),竣工投运后,给予实际投资额1%的奖励(以50万元为限)。

在县城通过租赁或购买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含)以上且经营满一年以上的新办零售商业、餐饮企业,给予企业实际投资额1%的奖励(以30万元为限)。

对新建的品牌汽车4S店或新注册的汽车经销企业,第一个经营纳税销售达1亿元以上的,一次性再奖励20万元。

对在柯北新城(范围为东至瓜渚湖东直江--绍齐公路--县界,南至山阴路--新开河--群贤路,西至稽山路,北至钱陶公路--华齐路--柯袍线,下同)住宅小区新办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含)以上连锁便民超市,从营业起两年内给予每年100元/平方米的房租补助。

8、奖励行业龙头企业。对生产资料批发经营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5亿元(含)以上,生活消费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在3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住宿及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且实缴税费在50万元(含)以上,按销售额排名全县行业前两名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奖励。

9、奖励企业品牌经营。对新落户我县的国内外知名商贸服务企业(同行销售排名国内前50位或国际前500位),企业实际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当年有经营业绩的,一次性再奖励20万元。

对新认定为国家“中华老字号” 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对新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5万元。对新评定为国家特级(5钻)、一级(4钻)酒家酒店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

10、鼓励外来商贸投资。对县外企业及个人来我县新办符合我县产业政策导向的科研、教育、文化、信息咨询、会展、运输、商贸、仓储、现代物流等服务性行业及旅游设施项目,享受《关于转发鼓励外地企业来绍投资意见的通知》(县委办[2006]103号)文件规定的政策。

11、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对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核算且总部注册在柯桥,直营连锁门店在10个以上的连锁企业,每新开1个县内直营门店给予1万元奖励。

12、鼓励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业。对在县城新办并有经营业绩的,从事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包括广告业、咨询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统计咨询业)的企业,自注册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实际使用面积每年100元/平方米的补助(每年以10万元为限)。

13、鼓励企业总部迁址柯桥。对县外企业在柯桥城区新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等分支机构,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含)以上,税务注册在本县,且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两年内按实际使用面积给予每年200元/平方米的补助(每年以50万元为限)。

六、加大要素支持

14、用地支持。对重大商贸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采取预申请制度。

15、用水支持。柯北新城内商贸服务业企业自来水水价,从2006年10月起执行工业经营类价格(特种行业除外)。

七、营造发展环境

16、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要及时研究全县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商贸服务业发展作为镇(街道)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各镇(街道)要重视商贸服务业工作,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大力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17、加强商贸统计。进一步完善商贸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商贸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商贸服务业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

18、加强舆论宣传。县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的目的、意义,推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建设,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八、其他

19、本意见所称实际投资额由土地出让金、工程建安费、房屋购臵款、装修费、设备器具购臵款、一年的房屋租费分类构成。

本意见的奖励资金安排,以可用专项资金总额为限,超过额度的按比例递减兑现。同一事项符合本意见多项条款的,不重复奖励,对照最优惠条款执行。此前出台的同类政策意见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与上级文件不符的,以上级文件为准。

本意见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由县商贸三产办负责解释,并会同县财政局组织实施。

中共绍兴县委办公室 绍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9月13日

主题词:商贸 发展 意见

送:县级领导

发:各镇(街道)、开发区、轻纺城建管委,县机关各部门

中共绍兴县委办公室

校对:宋珂臻

2006年9月14日印发

上一篇:假如我是高科技博士四年级作文下一篇:公示语英汉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