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关注的就业率与被遗忘的大学生

2024-06-21

被关注的就业率与被遗忘的大学生(精选9篇)

被关注的就业率与被遗忘的大学生 第1篇

第七课 关注被遗忘的民俗文化

教学目标

1、学习编写、制作研究报告

2、学会信息的总结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陕西的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加工和整理。这节课将对上几节课进行总结。

二、师生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1、撰写、制作研究报告

2、演讲研究报告

3、完善研究报告

三、巩固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统计表,完成整理自己的资料。生总结会编写与制作研究报告。

四、课堂小结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分工明确,整理的资料一目了然,便于使用和查找。

被关注的就业率与被遗忘的大学生 第2篇

主播:*** 罗开宏

记者:陈坚宾

新闻联播片头

主播A: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本次3410新闻联播节目,今天是2011年12月11日,农历11月17,下面是请看详细内容:传闻3410住着一群传奇式人物,在男女比例为1:45的英语系之中,他们孤独的、空虚地、勇敢地活着,作为人的他们,他们的内心深处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请看资深孤独代表陈坚宾发回来的精彩报道。

【第一幕】

采访对象09级 : 劳承达陈小宁

(看到啊达满头大汗,喘着气回来)

坚宾:达达同志,看你满头大汗的,气喘喘的,干嘛去啦!

阿达:甭提了,去帮女生搬宿舍了,从早上6点多搬到晚上11点,累死俺了。

坚宾:不错啊,走访女生宿舍有很多益处,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有利于培养下一代。说不定有机会找到一个女朋友告别单身呢!阿达:找女朋友!怎么可能,人家早就有男朋友了。

坚宾:不会吧,这么傻,人家有男朋友了,你还去帮人家搬宿舍。啊达 :唉,俺是搬了宿舍之后才知道她们有了男朋友的。

(小宁进来,坚宾把啊达推开)

坚宾:哎呀,小宁来了,现在怎么样啊,有没有去帮女生搬宿舍搬宿舍啊? 小宁:没心情啊,四级还未过,得抓紧时间复习。

坚宾:那现在复习的怎么样啊?

小宁: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复习,终于在听力理解方面有了新的突破,30道选择题只错了29道。

坚宾:不错,不错……

阿达:打住,说我们那么多,你怎么样啊,死鬼!好像你找到女朋友了一样啊!坚宾:开玩笑,像我这样玉树临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人,用得着亲自出马?人家主动送上门来的。

小宁:那你到底有没有咯?

坚宾:恩。。这个嘛,目前呢…有…..是不可能的。不过呢,在我老家有一个指腹为婚的对象哦。

小宁:不会吧,你家乡流行这个?那你的对象目前也应该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吧?

坚宾:在她出世八个月就夭折了!

小宁、阿达:那就是没有咯。

小宁:说那么多干嘛啊,咱们喝酒去!

(小宁和阿达一起走下台)

坚宾:现在把镜头转回直播间。

主播A:我发恶梦也不能想象09级的男生会有女朋友,作为失败的典型,他们实在太成功了。虽然他们的爱情不断夭折,但只是为了彼此有更多重生的机会,现在我们又看看10级男生在爱情方面是如何屡败屡战的。(拿出接外景的牌)

【第二幕】

彭信:你以为你躲企呢度就揾你唔到咩,无用噶,你滴甘出色的男人,无论企边度,就好似漆黑中噶萤火虫一样,甘先明,甘出众,你忧郁的眼神,唏嘘的须根,神乎其技的刀法,同埋个杯雪碧,都彻底的将你出卖左,不过你虽然系甘出色,始终行有行规,无论点你都要找埋琴晚个条宵夜数,沟女不用给钱啊。请女仔吃宵夜还要我给钱。

(劳来切鸡翅)

劳来:我仲估我地的交往系建筑在感情之上的,估唔到原来都系一盘生意。彭信:讲感情都要比钱噶。

劳来:明白的,有就一早比你啦,不过近排手头紧啊。,边有钱比你啊。彭信:没钱你仲食鸡翅。

劳来:因为,烧鸡翅,我中意食,但系你老母话你就快丁,越是要丁就越要整多只,如果宜家不食,以后无机会再食。

彭信:你真是就快丁

劳来:我真是就快丁

合 :如果宜家不食,以后无机会再食。

(坚宾出场)

坚宾:这位同志,听说你昨晚去跟老情人约会还请人家吃宵夜啊,成功没有? 彭信(插嘴):成功个鬼,就拒甘个衰作。

劳来:哼,像我这样英语系最帅的男生会找不到女朋友吗?开什么玩笑,告别单身那是迟早的事。你以为像你啊,坚宾,长得像***一样,也只有你才找不到女朋友的……咦!说那么久怎么不见振强啊?

(振强出场)

振强:我失恋,我失恋,我失恋啊

彭信:你有恋过吗?失恋!

坚宾:振强,你被抛弃啦?

振强:唉,不是啦,是跟我交往三年的网友忽然不理我了。

彭信、坚宾、劳来:啊?

振强:因为我寄照片给她看了。

劳来:哈哈哈哈,就你那鬼样子还敢寄照片给人家看,换成是我也不理你啊。振强:对啊,我知道,所以我寄你的照片给她看了。想不到她一看到你的照片就马上不理我。

劳来:啊?不会吧?(伤感下台)

振强(安慰):没事的,样衰不是你的错。俗话说嘛,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是长得丑还出来吓人,就是你的最大的过错了。

(振强边指边说、彭信偷笑同时下台)

(倩意出场)

倩意:(站在一张桌子上)想跳楼。。。。

坚宾:嘿,嘿,阿倩,有什么想不开的,要轻生啊?

倩意:呜呜(嚎啕大哭)

坚宾:你倒是说话啊,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开心一下。倩意:我跟女朋友分手了。

坚宾:别伤心,都说女人如衣服嘛,那个女人肯定不是你可以穿的牌子。

倩意:我曾经跟一个女孩无数次的擦肩而过,衣服都擦破了,也没擦出火花来。好不容易有一个擦出火来的,却要将我抛弃。我不甘心啊。怎么说,我也是个帅哥嘛。

坚宾:恩恩,按猪的审美观,你基本算得上是个帅哥了。

倩意: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坚宾:自恋就有你份。她都跟你说了点啥啊?

倩意:我问她,你喜欢我哪一点,她说,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然后,她就投入了别人的怀抱。

坚宾:OH,my god,当你穿上了爱情的婚纱,我也披上了和尚的袈裟。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兄弟,我同情你。

倩意:谢谢,谢谢。俺邻居家的小女孩都说了,长大了要嫁给唐僧,能玩就玩,不能玩就把他吃掉。

坚宾:我明白,阿倩,不怕,坚持,坚持,再坚持,为了祖国的下一代,再丑也要谈恋爱,谈到世界充满爱。。。明天肯定会更好的。坚宾:下面把镜头交给主播

被关注的就业率与被遗忘的大学生 第3篇

“灰色学生”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 有的因为父母离异, 有的因为家庭变故, 有的因为生理残缺, 有的因为性格孤僻。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的心理长期受到压抑, 直接导致他们的表现平平淡淡, 从而得不到班集体和老师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往往又会恶性循环, 使其不断产生困惑感、孤独感、自卑感和失望感, 最终在绝望中走向放弃、沉沦, 成为被忽视、被忘却的弱势群体。“灰色学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实践。

一、用耐心和爱心融化心结进而感化“灰色学生”

“灰色学生”之所以处处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无所谓倾向,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较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即使偶尔被他人关注, 也是昙花一现或者平淡无奇、简单应付。加之不可抗拒的外因干扰, 心理负担持续加重, 长期处于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因而态度冷漠、消极逃避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 “灰色学生”转化的第一步是“融冰”, 即打开心结、消除隔阂, 进而拉近彼此间的心灵距离, 为思想转变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 班主任应从学生思想现状入手, 找准切入点, 把握合适的时机。坚持从人性化角度出发, 不断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和真挚的爱心感染学生,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被关注, 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中仍然有人在关爱自己。这样一来, 他们才有可能抛弃思维定式, 从黑暗的“城堡”中勇敢地走出来, 积极主动地接近他人、融入集体。

二、通过分析和研究不断挖掘“灰色学生”的潜能

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灰色学生”的个性特征相对复杂, 转化的前提是摸清现状、搞清重点、理清思路。教师应当全面分析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遵循扬长避短、循序渐进的原则, 力求从“灰色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 不断发掘他们的长处和潜能。不断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个人才能得到表现的同时, 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得到修复, 积极性随之被充分调动。

有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 由于缺少父爱, 平时显得稍微有些放纵不羁, 业余时间靠泡网吧打发, 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明显起色。一次偶然的机会, 学校组织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 正愁没有合适人选的时候, 我想到这个学生应该能胜任。在周末例会上, 我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这个决定。起初他还有些不自信, 我便趁机鼓励他:“你是同学们心目中公认的电脑天才, 大家都期待你能捧回冠军奖杯, 为自己争光, 为我们班添彩。”在热烈的掌声中, 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重要性, 一颗冷寂的心瞬间被温暖了, 最后略带腼腆地答应了大家的请求。最终, 他凭借出色的发挥获得高一年级组竞赛第一名。此后, 通过多次语重心长的交谈, 我们共同分析利弊、寻找对策, 他诚恳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不再去网吧, 决心集中精力搞好学习。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关键是能否发现这些闪光点并使之长久保持下去。在研究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潜能, 哪怕一个极小的优点, 都应当充分利用。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一定会被有效激发, 一些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往往也会随之逐渐淡化, 从而为他们获得更大进步创造条件和空间。

三、在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中营造宽松的氛围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灰色学生”的内心世界呈现出半封闭或完全封闭的特征, 总是消极被动地应付自己的生活。传统教育观念的误区是, 对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双差生”往往听之任之, 甚至“横眉冷对”, 在他们身上似乎看不到半点的希望和阳光, 唯一的“收获”是批评指责外加冷嘲热讽, 因而师生之间总是充满了对抗情绪甚至“敌意”。产生“灰色学生”的原因固然比较复杂, 但教师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呢?我们的教育体制有没有需要健全和完善之处呢?

在一些影视节目中, 我们不难发现欧美国家父母十分注重表扬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他们总是充分利用并刻意放大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 抓住任何机会适时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作出积极而极富感染力的评价。但是在中国, 不光是大人, 就是小孩子想要得到表扬似乎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引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欧美国家用的是“拇指”教育法, 而中国用的是“食指”教育法。在教育学领域, 西方的“赞美”教育确实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或许能成为打开“灰色学生”封闭之门的钥匙, 值得每一位教师去作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赞美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美好行为的褒扬性评价, 鼓励和赞美一样, 都能激发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长久持续的动力, 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 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三个月。”这句话虽有些夸张, 但足以显现出表扬和鼓励的魅力所在。“灰色学生”缺少的正是老师激励性的话语, 缺少成长必需的阳光和笑容, 因而始终缺乏活力, 像一潭死水。从这个意义上说, 转化“灰色学生”的关键是将营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和深入改造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不断的鼓励和激励, 让他们在看到希望的同时, 重拾自信、重塑自我。在这个舞台上,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角, 需要双方共同的参与和默契的配合。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或困惑时, 教师应主动介入、积极应对, 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 要注意多一些鼓励和激励, 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多一些关怀和关爱, 少一些冷漠和对立。这就相当于一只“无形的手”, 从背后给予一股巨大的推力, 不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浓浓的温情, 及时摆脱那些主客观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他们带来难得的光明和温暖, 进而为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提供不竭动力。

四、搭建平台和舞台为“灰色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尽管“灰色学生”少言寡语、不善交际、略显自卑、不太合群、甚至可能有些冷漠或者怪癖, 但是他们的生活和个性并不是真的没有色彩与光亮, 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有前途甚至不可救药。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 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只不过没有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因而一直平平淡淡, 缺乏亮点。

有一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儿, 上课时总是不声不响地听课、做作业, 毫无引人注意之处。平时性格比较羞涩, 而且非常胆小, 目光不敢与老师相对, 读书的声音很小, 明显缺乏自信。偶然的一次晨读的机会, 我发现她的口语非常出色, 不仅流利而且音色也不错, 可就是不敢举手, 我决定给这个孩子以适当的锻炼机会。课前, 我和她作了交流和沟通, 对她的英语学习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英语课上, 我首先向其他同学介绍她的朗读能力, 在大家鼓励的目光中, 她试着读了一小段, 大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欣赏的态度听完了她的朗读。尽管声音不是很大, 但还是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还被同学们推举在晨读时领读。以后, 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点名让她发言或读书, 在一次次的激励中, 她的自信稳步地得到提高, 课堂表现比以前积极了很多。随后, 我还向学校推荐让她参加全市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 获得了二等奖;参加全区中学生英语书信写作比赛, 获得了一等奖。经过不断的鼓励和锻炼, 这个女孩子在各项活动中逐渐崭露头角。大家惊喜地发现她变了, 变得比以前活泼开朗, 再也不娇羞自卑了, 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也有所提高。

对于一名普通学生而言, 他们特别渴望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诚恳的赞许。老师只是多看了几眼, 多说了几句, 多肯定了几次, 就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从这一个案中深切地感受到, 尽管“灰色学生”的心理确实有些自卑, 也不像其他学生那样从容自信, 但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和客观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特长, 并创造一切机会为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的舞台, 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会变得五光十色, 一定能从中间状态跃进到更高层次。

素质教育的核心取向是面向全体学生, 致力于提高素质、增强技能, 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各方面均衡发展, 即“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以, 教师应当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班级整体出发, 既抓两头, 又要重视中间层次。“灰色学生”并非一无是处, 并非可有可无, 更非不可救药, 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有独特的能力和特长, 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诉求, 只不过缺少机会、缺乏动力罢了。只要教育工作者都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灰色学生”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分析现状、研究对策、积极应对、主动介入, 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 让他们有机会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展现自我, 全力超越自我, 这些学生就一定会有“闪亮”起来的那一天。

摘要:“灰色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 指的是班级中所谓的中等生。他们平时默默无闻、少言寡语、独来独往, 因而很少受到外界关注。由于缺少沟通和关爱, 他们往往缺乏自信, 有严重的自卑倾向, 内心世界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个人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 而且存在向“后进生”转变的可能性。从温情关爱、放大潜能、注重激励、搭建平台四个方面关注“灰色学生”, 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被忽略与被遗忘的陈占祥 第4篇

在中国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大厅里,有4尊石刻雕像,他们都是中国建筑领域的大家:詹天佑、梁思成、杨廷宝,还有陈占祥。

1989年那个多雪的冬天,73岁的陈占祥有天坐在摇椅上,平静地和女儿聊起过往,他说发生在40年前的那些事儿,不过是个“历史的误会”。

父亲的波澜不惊,让女儿陈愉庆感慨不已。毕竟,陈占祥淡然聊起的“误会”,在外人看来,几乎瞬时改变了他和好友梁思成的人生轨迹——1950年2月,梁思成、陈占祥联合上书《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两人关于新中国首都北京城建规划率性直言,导致了梁、陈二人日后坎坷的命运。1971年,梁思成抑郁而终,留下终身遗憾;陈占祥有幸活至2001年3月,却一生壮志未酬。

2001年父亲的葬礼后,新华社记者王军来采访陈愉庆,期望还原陈占祥的人生以及那个因“梁陈方案”而起的“误会”。

又过了2年,王军的书写好了,取名《城记》,陈愉庆读罢,失眠了,“一个没有責任心的人,是不会发出那种振聋发聩的拷问,作为一名记者,能让青春岁月中的十年来为保护北京城奔走,作为陈占祥的女儿,我感到羞愧。”

于是,陈愉庆也想写本书,她不但想从女儿的角度回顾父亲的“历史误会”,更想让世人了解一个更丰满的陈占祥,而不是“梁陈方案”中的一个符号,一个空洞洞的名字。“父亲一生所经历的悲喜,是一个高潮迭起的传奇,但那又不仅仅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命运。”

命运,在一夜之间转折

年初,陈愉庆完成作品《多少往事烟雨中》。很多人评价,她用平实、细腻的文字,讲述了私人记忆中“梁陈方案”的规划始末,种种细节不为外人知。然而,坐在《小康》记者对面的她却说,自己写的更像是一部父辈们的传记,其间有他们的悲苦与忠贞,他们的奋斗、彷徨与坚韧。

据陈愉庆回忆,作为“梁陈方案”的主人公,父亲陈占祥与梁思成的“缘分”要追溯至1938年。那一年8月,陈占祥乘船离开上海,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留学。“他随行的书箱里,就装着一本梁思成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

旅英8年,陈占祥有幸师从建筑大师阿伯科隆贝爵士及贺而福勋爵。当时,阿伯科隆贝爵士的名望如日中天,作为“大伦敦规划”主持人,他实践了在世界规划界酝酿已久的“有机疏散论”。

这时,在大洋彼岸,梁思成也正在关注着这个规划,梁、陈二人虽从未谋面,却心有戚戚,彼此对于“有机疏散论”的高度认同,为日后成为知己打下了伏笔。

时间转至1942年,那年的整个夏天,陈占祥几乎都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度过。一段努力研读、不知晨昏饥饱的日子过后,陈占祥深感自己已着迷于中国古典建筑美学。在他看来, “中国的传统建筑,小到民居,庭园、回廊、牌楼,大到宫殿、宝塔、寺庙、陵墓,无不体现‘天人合一’。”

陈占祥时常和友人谈起中国建筑之美,他说:“四合院居室坐北朝南,庭前植树,冬夜树叶散尽,阳光无遮无挡地洒进房间,夏季浓荫如冠,又遮阴避暑,而在西方建筑,很少顾及建筑物与阳光、风向和水流的关系。”

他还说,当年外国使者来京见乾隆皇帝,穿过天安门、午门,登上如天梯般的石阶,之所以会渐觉自己渺小如蚁,最后在大殿中身不由己地跪倒在地,是因为“建筑群对心理的压迫,而当今世界,北京城是唯一拥有如此建筑群的都城。”

正因对中国古典建筑之美的由衷自豪,所以,在1946年,当北平国民政府邀请陈占祥回国编制北平规划时,他喜不自禁。

阿伯科隆贝得知这个消息时,同样欣喜难抑,“天哪,查理!(陈占祥英文名),你要成为北平的规划师?我都要以此为荣!机不可失,快回去吧,大北平规划将是你最后的博士论文,我等候你凯旋!”

1946年,陈占祥回到了阔别8年的上海,但此时内战爆发。看到满目疮痍的场景,陈占祥知道,此时谈北平规划显得奢侈无力,北上之路只能暂时搁浅。

滞留南方的陈占祥在南京主持完成了国民党政府“行政中心”规划方案。随后,他又被借调到上海市建设局参与编制上海都市计划,提出了开发浦东新区的建议。尽管一直在从事都市规划工作,也做出了一些不错的方案,但是内战打乱了城市的建设,陈占祥的理想成了一张张被束之高阁的图纸。

父亲经历那段人生灰暗岁月时,陈愉庆尚还年幼。多年后,她试着分析父亲当年的心境——“一方面,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国统区经济的凋敝,他感到无比的绝望和痛苦;另一方面,他不了解中国共产党,不知道共产党是否能接受他这个受过英帝国主义教育的读书人。”

转眼间到了1949年,陈占祥变得越发忧虑。素来远离政治的他,搞不清新政权是什么模样?他甚至想到要离开。

然而,陈占祥的命运却在一夜之间发生转折。1949年5月26日的那个雨夜,陈占祥给冒雨露宿街头的解放军送牛肉汤时,被一一婉拒,回到寓所的他忍不住掩面抽泣。他相信,新政权值得托付。随即,陈占祥将第二天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撕成了碎片。

当阿伯科隆贝得知陈占祥决定留在大陆时,电话那头沉默好久,半晌问了一句:“你觉得他们会把北平规划交给你吗?”

陈占祥自信地回答:“会”。

“愿幸运之星照耀你,查理!”阿伯科隆贝接着说。

“也许父亲当时没有听出,导师祝福的背后是深深的忧虑。”陈愉庆若有所思地对《小康》记者回忆。

一起做梦的日子

1949年10月,陈占祥得知梁思成正在领导北平都市规划工作,他主动写信给梁思成,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并表示愿意参加。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梁思成立即回复,不仅邀请他参与北平规划,还希望他能推荐更多的专业人士北上。陈愉庆记得那段日子父亲整天忙着打包装箱,“喜悦而忙碌”。

不久后,陈占祥一家踏上了北京的土地。这一年他33岁。

至今,陈愉庆仍清楚记得和梁思成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清华新林院8号,并不豪华,却雅致有加,那天的下午茶只约见了陈占祥一家人,尽管陈占祥和梁思成相差十几岁,但谈及城市建设规划,两人却颇有共同语言。

陈愉庆记得,当父亲说到“全世界再也没有第二个北京城,这块瑰宝规划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不然愧对先人”时,“梁先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把茶杯举起来碰了碰说,‘为志同道合,一见如故’。”

打造“梁陈方案”的那段日子,是陈愉庆儿时记忆的浓重一笔,“那段时间我们家经常灯火通明,父亲和梁先生几乎整天在一起”,至于童年时的她则“兴奋地围着家中一张明式花梨木大餐桌团团转,目睹他们把一件件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模型排在大桌子上,热烈讨论每种设计的利弊得失。多少次争得面红耳赤,转瞬又笑逐颜开,云淡风清。有时半夜醒来,仍可看到客厅里灯火通明,不知父亲躬身在绘图板上赶制什么鸟瞰图、立面处理示意图之类。母亲默默陪坐在一旁织毛线,不时起身为父亲的茶杯里添着开水,递去一小碟他喜欢的核桃姜汁饼干。”

陈愉庆还记得,每次动笔写方案前,梁、陈二人都会带着年幼的她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考察,“梁思成很幽默,自己开车,还自嘲‘老夫是车夫’。”

“车夫”那时正是盛年。1950年,他49岁,而陈占祥34岁,前者时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后者则是北京建设局企划处处长。

被欣赏与被淘汰的散文 第5篇

江老师的女儿26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江老师的一个同事热心地充当起了红娘,把江老师当年的一个得意门生介绍给了江老师的女儿。

江老师执意让小伙子到家里来吃顿饭。小伙子走后,江老师对红娘说:“他读中学的时候,我是多么欣赏他啊!他学习成绩棒,又特别听话,调皮捣蛋的.事儿准找不着他。现在,你看他的背,明显地驼了,像个小老头儿;你看他的近视眼镜,足有800度吧,以后会影响生活质量的;你再看他说话时细声细气的样子,哪像个小伙子啊;最让我看不上的是他那么古板,一点幽默感都没有,我女儿要是跟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她上哪儿去找快乐呀!”

不知道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和选择女婿的标准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我们培养学生的时候,轻易就可以忽略掉他的健康、品行、性格、情趣,我们对孩子行走坐卧的不良姿势视而不见,对孩子日渐加厚的近视镜片司空见惯,把孩子的沉默寡言看成是稳重,把孩子的冷漠

关注易被遗忘的角落 第6篇

课后, 我迫不及待翻阅着纸条。“老师, 您说话声音太高了。”“老师, 您的脾气有点大。”“老师, 您上课时神情太严肃了。”……我细细地品读着每一张纸条, 一边倾听学生心声, 一边在不断地进行反思。

一张写有“老师, 请您给我批作业。”的纸条映入我的眼帘。我急忙寻找它的作者, 在结尾处看到一个歪歪扭扭的名字———A。哦, 原来是她, 那个早已被我遗忘在角落里的弱智小女孩。A小时候发高烧, 不仅智力受损, 而且留下后遗症, 动作也极不协调, 就连写字都只能用左手握笔。可想而知她写的字有多么难看。虽然她每天都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 但我从来没正眼看过她, 也没提问过她一次, 因为我一直都认为她什么都不会。她每天都能交作业, 不过我从来不看, 只是象征性地扫一眼, 然后打个“差”。看来, 这孩子对我有意见了。我赶忙从一摞未改的作业中翻出A的作业, 一字一句地品读、修改。原来她已经会写那么多字了, 也能写一段通顺的话了, 这是我以前没有注意的。批改完, 我工工整整地写下评语:“通过努力, 已经证明你是最棒的, 老师和同学们为你感到骄傲!”然后给她批了个鲜红的“优”。我在班上带着感情读了她的作业, 在《雏鹰争章达标栏》上给她贴上了她有生以来得到的第一朵小红花, 并真诚地向她道歉。A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被“忽略”与被“关注” 第7篇

贺卡虽小,却体现了范同学对我的关注和我对她的忽略,更说明我们人人都需要被关注。

是的,被忽略的常常是不重要的、可有可无的,被关注的往往是耀眼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谁都不愿做多余的人,都有被关注被需要的渴望,这样才体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教师面临的是学生群体,尤其要重视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及成长成才,这是他们的权利。

一、被“忽略”

在学生群体中,被忽略的大都是中等生或被教师认为“无药可救”的学生,他们默默无闻,成绩不拔尖,发言时没自信,能力不出众,但他们不闹事,不碍眼,显得很安全,但也常有不受宠的失落感。

其实,如果长期被忽略将导致以下深层次的更为严重的后果。第一,由于长期不受重视,会越来越不自信,逐渐形成自卑心理,以后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放不开手脚。第二,老师不管不问,同学也视其可有可无,渐渐地他就会对集体缺乏归属感与荣誉感,甚至和他类似情况的同学结成帮派,搞不团结,这将极大危害班级的凝聚力。第三,更为严重的是长期不受重视,心存对优秀学生或强势群体的仇视,一有机会就加以报复,做出偏激行为,为其以后的不良社会行为埋下了隐患。

二、被“关注”

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况且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天使,让他们成才成人,这是教育目的所在。

学生被老师关注后,首先觉得自己有价值、有自信、有尊严。哈佛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上都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校长亲自给每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这看似是小事,但传达了校长对每位毕业生的祝贺,更重要的是尊重。我也曾在工作中尝试过关爱每位学生,期中期末等大考过后,我都会单独找每位学生谈话,少则五分钟,多则达半小时。上届毕业生中,他们在我办公室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期待与我的谈话,觉得到了陈老师那儿就可以获得力量,不害怕任何困难。这一谈下来就是两三个小时,我和学生们都无怨无悔,他们的进步就是我的骄傲。

此外,如果全体同学都得到关爱,那么学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会更强,更爱“家”,这有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也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基石。学生长期被关注也可以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乐观自信地学习、生活。

被关注的就业率与被遗忘的大学生 第8篇

2008年“艳照门”, 某省会3家媒体共刊发新闻56篇 (约42250字) 、图片17幅。2014年, 好莱坞艳照门事件发生4个月内, 相关的网络新闻仅中国境内就有571, 000条之多。明星作为公众人物, 其个人隐私权、媒体报道权之间如何平衡?

所谓隐私权, 是指“享有的私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 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明星作为公众人物, 在其职业定义中确有对自身隐私权益的渡让, 但这与其自身意愿相关, 在不侵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 其个人隐私依然受法律的保护。“娱乐明星这一特殊主体具有对自己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 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的控制权。”至于媒体报道权, 在公共利益以外区间, 对于明星不愿公开的个人隐私, 无论媒体还是公众都不应侵犯。明星身体隐私甚至两性生活, 并不对公众正常生活秩序和利益产生实际影响, 本不应被大肆曝光。在社会生活中, 由于窥私心理的存在, 更由于行业利益的驱使, 出现了许多趋之若鹜的对象。媒体作为明星和公众之间的纽带, 须考量其所应承担的责任。“20世纪40年代, 美国学者提出了社会责任论, 这是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修正。它的理论基础是人与社会、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大众传媒要履行社会责任, 要对社会与公众负责。强调从道德的层面来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主张实行严格的行业道德规范, 来保证媒体履行其社会责任。”[1]

媒体的范畴在扩大, 相应的责任意识和行业准则并没有相应的普及。继传统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 网络媒体逐步成为主流, 其样式多样、成员众多、分布广泛, 除新闻、视频网站这类广义认知上的网络媒体外, 搜索、社交、游戏等多类网站亦应划入媒体的范畴。好莱坞艳照门事件中, 明星代表律师马丁·辛格尔写信给谷歌索赔1亿美元, 指控其没有“迅速而负责任地采取行动, 删除艳照, 故意为这种非法行为提供帮助、便利和保护, 从这些女性的受害中获利万千”。非常明确地将矛头指向搜索引擎信息载体, 充分认识到了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和辐射影响力。对于多类别网络媒体的监管并不能说没有进展, 而是没有质的突破, 没有明确法律责任的界定, 没有明晰行业规范的出台, 那么就无法实现真正媒体责任化的铺开与推进, 也无法真正实现舆论环境的净化。

二、社交网络下的“艳照”:立体化传播与态度表达

随着社交媒体的大规模发展, 传播手段更立体化, 传播态度更个人化。

传播手段的立体化, 主要表现为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为多元, 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在好莱坞艳照门中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脉络:

论坛艳照发布→搜索引擎—社交网络—论坛讨论—云盘下载→媒体报道

私密照被盗窃发布向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蔓延:搜索引擎进行公众化传播, 社交网络实现个人化传播, 各大论坛形成群体化传播, 而网络空间 (云盘等) 给予全面性内容的下载, 所有行为呈并行状态, 形成立体化的传播网络。新闻报道实质上只是完成了二次传播, 所有的一手信息均来源于以上所述环节。大量的内容通过微信微博这些“私有化”传播载体, 以“分享”的立场进行传递, 使得传播的渗透力更强, 亦对监管与处理产生难度。

社交网络的发展使人的态度发生转变, 形式上注重自我“发声”, 意识形态上对个人主义更为强调。2008艳照门, 被涉明星通过公共媒体公开道歉, “很傻很天真”被广泛诟病。传统澄清手段以及公众舆论压力下的示弱托词, 最终导致主流观点较为一致, 带来无形压力, 完全丧失了对自我隐私的维护。而2014年, twitter、facebook成为所涉明星表达意见首选, 通过自媒体直接表达自身态度而非通过其他人或其他媒介进行传达, 意图更为明确直白。詹妮弗·劳伦斯在声明中写到“这不是丑闻, 这是性犯罪, 是性侵犯。法律要改, 我们也要改, 所以这些网站应该负责”, “所有看照片的人都构成了性侵犯, 你们应当感到羞耻”。在不受允许的情况下对身体隐私肆意窥伺和传播的行为均是性侵犯。自我尊重、自主发声、自行捍卫是社交网络时代所特有的精神面貌, 即正确个人隐私价值观的传递和对不完善法律的问责。

三、由人及己:扩大化的隐私危机

好莱坞艳照门的起始端, 是黑客通过苹果云服务存储漏洞盗取图片, 其中众多图片均是其拥有人早已在移动终端中删除的内容。技术发展在提升便捷性的同时, 侵犯个人隐私行为正处迅速扩大的趋势。智能化时代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面临“泄密”的风险。

侵权受害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好莱坞艳照门的受害者主体是公众人物, 但事实上所有的产品使用用者均处于受害边缘。

被侵犯的“隐私内容”在扩大。大数据时代下, 普通人的个人信息亦存在极大的价值, 移动终端产品都对“定位服务”“通讯录”等权限有要求, 实则是对基本信息、肖像、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内容的索取, 可能会引发个人隐私的不当使用和泄露。

信息获取方在增多, 方式更多样且不易被察觉。开放平台下, 用户对产品的认知仅限于其内容本身, 而对于其背后的企业, 并没有明确的概念。通过一系列软件的安装, 多数用户在混沌状态下把自己的信息给了企业。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 很多信息要求必须被提供, 同时用户亦会被要求阅读后接受相关条款和协定。此行为基本确定了用户对自身隐私的自愿授权, 而事实上企业利用产品的使用权完成了对用户隐私权的置换。

摘要:2014年, 好莱坞曝“艳照门”, 较之2008年“艳照门”事件, 媒体的定位、传播的方式、个人态度的表达等众多方面均存在与以往不同的状况。而社交网络的普及、网络和终端技术智能化发展, 隐私保护出现新的危机, 不仅针对公众人物亦辐射至每一个个体。明星之外, 任何一个网络用户都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被侮辱和被侵害的主体。

关键词:好莱坞艳照门,公共人物隐私,社交网络,隐私危机

参考文献

被关注的就业率与被遗忘的大学生 第9篇

在舞池中跳舞,没有目标的移动就如同没有罗盘航行的船只,不仅无法控制方向,也会使舞蹈变得漫无目的,东摇西晃,毫无美感。头部作为身体最重要的部分,虽然不直接展现舞蹈的肢体美,但恰如舞者的罗盘,避免他们迷失方向。

由于头部处于身体的最高处,而且很容易向各个方向转动,当头部的位置发生细微变化时,都很容易引起身体重心变化,进而影响到各个部位的动作。关于这一点,很多初学者不了解,容易忽视,认为整个头部只有眼睛和大脑在帮助自己跳舞。实际上,比赛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就是因为忽略头部的作用而产生的。

头部是身体的罗盘

头部大部分的重量都处于颈部中心轴之前,如果你让头部看上去是直直地往前,大部分的重量会送到身体的重力线之前,为了平衡头部的重量保持身体的相对平衡,臀部就会相对应地向后凸出,身体呈现一个微弯的“S”,不然的话就会向舞伴倾斜,这两种现象都是舞伴关系中最典型的失误。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果在保持基本架型时,将头部稍微偏移向身体的一侧,那么头部的重量将置于偏移侧的腿上,这时几乎不必调整身形来求得与头部的重量产生相对平衡。形象的理解就是,头部如同一颗压弯了枝条的果实,尽管悬挂于果树的躯干之外,但却和躯干紧密联系着,它的作用并不只是在引导和被引导时告诉舞伴前后左右的方向而已,也是身体整体重心变化的重要标识。有一些舞步还必须有强烈的头部引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快步舞中的晃追步向左和晃追步向右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晃追步常常被资深舞者戏称为“醉酒步”,因为要利用头部重量进行引导,在超重心状态下完成舞步,整个舞蹈过程就如同醉汉一般,行动方向和移动能量都来自头部和上身的重量。在这两个舞步中,身体重量并不是垂直在脚上的,而是将重心向后倾斜,最后在头部的引导和失去重心的状态下达到预期的效果和需要到达的方向。譬如在晃追步向左中,当男生的身体重心较多地转移到左脚的外沿时,女生的头部就会相应地从左侧的闭式位置变换到右侧。倘若此时没有男生头部的变化,这个动作的效果就很难得到体现,舞伴之间的上身空间、身体线条、引导过程以及肢体语言的清晰度都会大打折扣。

利用头部能增强舞蹈效果

一般而言,头部起到引导的作用大多出现在超重心(失状态下以及舞蹈动作的变化过程中,转瞬即逝。譬如右旋转的第四步,男生左脚后退,在进行轴转时就必须使用头部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女伴进入到环绕状态,虽然不使用头部引带也能完成这个过程,但效果却会逊色许多。如果想如顶尖舞者般,控制你的平衡在1厘米以内,关键是当你转动你的头部时,不要与你的步伐同步抛出头部。

作为增加舞蹈效果的方式之一,利用头部进行引导是很多舞者提升自己舞蹈品质的惯用方法,但使用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有一些舞者在利用头部进行引导时,他们的颈部过于挺拔而导致肌肉紧张僵硬,就带给观众“拧”的感觉。此时,就需要弱化头部在引导与被引导以及舞者身体重心变化中的作用,意识到身体线条是延伸的,头部只是作为延伸线上的顶点,利用头部强化舞蹈效果,要先遵从整个身体,这样才能保持引导的自然性和可控性。

利用头部对舞蹈的影响,主要有四点优势:能更清楚地引导舞伴进入到舞步中,有十分明确的方向性;突出体现舞蹈者的肢体线条,尤其是身形修长的选手,合理的头部引导会使他们的身体曲线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给舞伴相互之间的空间带来变化,并且赋予身体空间一种呼吸的感觉;可以很好地平衡协调舞伴之间的力量,使舞蹈结构、舞伴关系更加稳固。

女士头部动作要谨慎

不管什么样的引带方式,从哪里开始发力进行引带,归根结底都是一种重心的变化,引导者和被引导者都是通过重心的变化来与对方进行交流。标准舞基本架型中的五点接触已经为男女舞伴之间提供了良好的重心信息沟通转换平台,而在舞蹈不断的行进和旋转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的方向。

在众多标准舞套路中,绝大多数动作都是男士前进女士后退,并且女士的头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一种后仰下压的状态,在移动过程中,女士头部的动作对整体动作的完成影响很大。譬如完成一个旋转时,男士需要考虑的是一个原地定点有轴心的旋转,还是一个非定点无固定轴心的旋转。紧接着,男士还必须根据女士头部的仰俯程度来调整自己的头部位置,这样才能获得舞伴之间的平衡关系。头部约占人体总体重的十分之一,倘若女生的头部动作太多太频繁,像汽车雨刷一样摆动不定,会直接影响舞伴关系的稳定性。

另外,由于在舞伴关系中,女士大多数情况下会处于被引导状态,因此女士头部的绝大多数作用是产生良好的身体线条以及维持舞伴间的平衡,但在舞蹈移动的过程中,头部重量所产生的动力都可以视为一种良性的引导力量或平衡力量加以运用。如此,能够节省不少体能哦!

上一篇:各年级社会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下一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