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2024-07-07

初中实验教学实施方案(精选9篇)

初中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第1篇

初中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的

20XX学年我校七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均为35人左右,已经具备了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乐,发展得更全面,让师生之间互动的频率更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学校研究决定,在七年级(3、4)班进行小班化教学试验,为今后学校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推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积累经验。

二.实施原则

实行由点至面,逐步推行的方式,在取得成绩和经验后扩大参与面。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座位安排

(1)做好前置诊断.

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弄清学生的认识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的现状,为学生编排合作小组,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前期诊断材料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再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每组人数以5—6名为宜。(男女生适当搭配、好、中、差生适当搭配)组员要进行训练,做到既相互合作,又不过分依赖别人。组长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轮换方法可多种多样。

(3)明确座位安排

座位的编排多种多样,根据我校的实际,建议以下安排:圆桌编排式(具体安排见示意图一);面向黑板编排式;(具体安排见示意图二)

2.实施讨论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具体教学程序为:板书课题——学习目标展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检测——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小结——当堂训练——布置课后分层作业。

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果,具体安排如下:

课前:

(1)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2)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备好学案和分层作业,要精心预设每堂课要讨论的话题,以及准备课堂内即将由学生提问而生成的内容;

课中:

(1)安排好学生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时间

(2)交流时,采用首席发言人(小组推荐)和自动举手相结合的原则,其他同学可以举手补充

(3),在小组讨论时,允许教师参与到个别小组的.讨论中,进行个别辅导

(4)充分尊重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有进步学生

课后:

(1)对分层作业要及时反馈;

(2)做好个别化教育的记录

(3)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实行作业面批,全班同学的作业每周至少要面批两次

(4)每学期写出一篇有关“小班化”教学的有质量的教学案例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学习不断转变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内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从而将超前的先进的认识转化为全校师生共识和行动。

2.提高认识,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是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育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可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机制激励,回顾与反思,这些内动力来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接受新理念,体验新课堂。

3.强化考评,务求实效。要强化目标意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发展。要强化质量意识,把重点放在“备、讲、练、辅、考、评”这些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上,不断创新方式,激发效能,落实细节,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要做到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学校进行督促检查,全方位进行考核、考评。

4.建立学生档案袋。收集学生在一学期中参与各类活动取得的成果、学生学习成绩跟踪表、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资料、学生学习体会等。档案袋是对学生整体评价的重要依据。

5.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袋。对教师一学期教学成果展示,包括教案、课件、教学成绩、个人或学生获奖情况、公开教学实录、个别化教育资料、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阶段小结、课题研究成果、学期总结等。注重量化和实绩数据,这是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6.开展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对教师做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五、评价办法:

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及教师初始状态,中期状态和终了状态进行实验比较分析,测评实验效果。

2.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测评进行动态分析,测评实验效果

3.教师小班教学实施情况纳入各类考核考评。

六、阶段划分:

我校此次“小班化”教学研究尝试计划分三个阶段,三个学年完成。

(一)启动探索阶段(8月底——209月中旬)

1.成立“小班化”教学研究领导小组

2.制定我校“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3.全校共同讨论、评议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验阶段(年9月下旬——1月底)

第一轮实验阶段(2011年9月下旬——2011年10月下旬)

1各实验教师围绕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及时收集整理实验信息

2.针对同一课程,备写不同教案(教案、导学案),总结得失优劣。

3.各实验教师尝试面对同一班级,同上一节课,并参与研讨,互相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4.2011年10月底各实验教师向全校教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轮实验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底)

1.调整教学方法,继续进行实验研究。

2.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培训。

3.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行为养成情况(对“小班化”教学的适应程度),评估实验效果。

(三)总结成果阶段(2011年12月底——201月底)

1.验收评估:

(1)收集实验教师优秀教案、优秀课件

(2)检查实验班级有效学习行为的养成

2.推广交流

本学期结束前,负责老师做好小结工作,为下学期小班化教育工作做好准备。对尝试中产生的成功经验,在全校所有班级和老师中开展推广交流。

初中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第2篇

为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务使每一位晨光学子均有较好的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实施对象:

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7个教学班)

3、基本作法:

① 1-6节正课分层编班:针对私立学校学生结构复杂的特点,将同年级学生分快班、中班两种形式(即农村班、普通班,两类班级比例为1:2)。

② 校本课特色组班: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开设数学特色班、英语特色班、信息技术特色班。安排在周一~周五下午第三节课进行。

③ 课余开设特色课:结构学生的自愿,开设数学竞赛辅导、信息技术辅导、写作训练、基础知识、学法指导、美术辅导、音乐欣赏、形体、陶艺等课。一般安排在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及双休日进行。

4、基本要求:

① 不同类型的班,不同的.课,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达到不同的教学要求。

② 同一班级的同一学科,教学目标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③ 每一位教师,要进行个案研究,跟踪2~3名不同层面的学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进行指导,探索方法。

5、考核与评估:

① 阶段评估与终端评估相结合,重在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计划。

② 样本调查与群体检测相结合,作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

③ 实验阶段课堂教学向家长开放,欢迎家长随堂听课,了解实验进展情况,以期获得家长的支持。

初中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策略,分析

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内容,实验也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的重要作用,化学实验对于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教师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要重视探究性实验,能够通过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验素养,为学生有效进行化学学习创造条件。

一、创新课堂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很神奇,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创新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入到观察、猜想、探究、分析的过程中,利用相关化学原理进行实验现象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课堂探究性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够进行相关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以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实验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比如,在学习分子不断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开展“魔棒生烟”的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开展实验活动。再比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做“魔棒点灯”的实验,做“烧不坏的手绢”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做实验,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联系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之后,进行一些家庭小实验,巩固消化吸收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为生活服务,这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下实验,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设置家庭小实验,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验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2、实验要能够有效与生活内容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实验要具有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简单。只有这样的实验设计,才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发展。

比如,引导学生通过家庭小实验探究蜡烛的组成元素、性质、以及蜡烛在倒扣玻璃杯中熄灭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选择药品及鸡蛋壳放在盛醋的玻璃杯中,并在杯中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的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深入的认识,等等。在新知识学习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分析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这对于有效拓展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设置课题,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实验能力

在化学领域,有一部分实验凭着个人的努力可以独立完成,但有些实验是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实现的,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设置课题,在课题引导下,使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设置课题的方式有两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现,确立课题,几个人结合成兴趣小组,针对课题,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筛选出探究的课题,需要大胆提出假设,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处理,选择实验方案,通过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设置课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试验,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研究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污染情况,需要对相关监测情况进行调查,测定当地水及河流的PH值,提出防治水污染的策略,学生需要开展合作实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初中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学生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44-01

1 创新课堂探究实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兴趣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现象妙趣横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可以把教材中一些枯燥的实验进行改革创新。引导他们去观察、猜想、探究、分析,然后利用有关原理进行解释。例如:在教学“酸和碱的反应”中的中和反应时,可以利用“会变色的酒”这个小“魔术”代替[实验1],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再做一些类似的实验。其实,课本中有许多知识内容用来创设一些趣味实验,如分子不断的运动可用“魔棒生烟”来演示,药品为浓盐酸和氨水,再如讲燃烧的条件时可用“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来演示,还有氢氧爆鸣实验、白磷自燃、二氧化碳与碱的反應、浓硫酸的脱水性等都可以创设为趣味实验。但创设趣味实验不只时表演,图新奇好玩,而是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学习兴趣。在趣味实验后,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找出新奇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本质,从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方法,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利用知识解释现象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课堂探究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积极地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操作、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方案。在试验后让学生积极地反思与交流,并鼓励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实验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结合课堂知识和学生实验,合理设计家庭小实验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综合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家庭小实验就成了课堂实验的有力的、必要的补充。设计家庭小实验要做到:(1)实验要便于学生操作,能够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家庭小实验要与生活实际要紧密结合,要密切关注课程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实验要有前瞻性,给学生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去猜想、探究;(4)实验要关注热点问题,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设计如下家庭小实验。

探究蜡烛的组成元素、性质,以及蜡烛在倒扣的玻璃杯中熄灭的原因;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探究选择的药品及鸡蛋壳放在盛醋的玻璃杯中,并在杯中放一只点燃的蜡烛的实验;探究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中CO2含量;金刚石切割玻璃的实验;自制净水装置的实验;探究未知金属性质的实验;自制石灰水的实验;检验食品包装袋是否合格;探究食品包装袋内气体的成分;探究食品包装袋内干燥剂是否变质;检验布料的成分;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金属的防护;探究家庭沼气池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测量本地饮用水的PH;区分生铁和废钢等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加深对化学新课程知识的理解,不断积累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体系,来验证、拓宽化学课堂的实验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

3 组织学生创建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小组,体验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合作的实验探究过程,靠个人的家庭试验和课堂探究实验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自发地组建课外探究活动小组。探究的课题让学生经过筛选自己提出,然后让学生大胆地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教师客增设一些有关环保和资源的探究课题。如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及防治措施的调查,让学生对当地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调查、思考,对这类问题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污染较重的河流,测定当地水及河流的pH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4 开辟化学课外实验室,给学生课外探究提供平台和指导

由于学生的家庭实验条件有限,一些探究实验有可能无法完成,为此,教师应向学校申请在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提供课外探究实验室,每两周进行一次课外探究实验指导课。在课外探究实验指导课上,除了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仪器和药品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及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及时指导。对表现较好的同学和团队,要及时地表扬,以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科学地设计化学探究实验的实施方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充实化学教学的内容,丰富化学教学的手段,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化学探究实验的实施方案,使它变得更合理更实用。

参考文献

[1]文庆城,曾澄福.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1-4.

初中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第5篇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广大教师在物理教材的试教过程中,关于如何有效进行科学探究的教学,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也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将本应让学生经厉和体验的探究过程变为知识性的内容进行讲授;将科学探究变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与课时紧张的矛盾;科学探究评价量化问题等等,为了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使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将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探究式学习方式便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有着独特的内涵。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探究式学习是给学生造疑,引导学生解疑,启迪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本实验的组织形式及研究的范围

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态、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根据所探究的内容、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探究水平等,可以分为教室内师生演示共同探究、学生分组探究、学生课外探究等多种组织形式。本实验研究的范围是: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内容以及与初中物理知识相关的可以探究的内容。

三、实验研究的方法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定教”,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气氛,设置听取意见的场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2、合作性原则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各抒自见,通过讨论互相质疑,通过争议激发彼此的灵感,同时要注意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在合作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与协作。

3、科学性原则。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教学设计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能力水平。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不同,因此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中的可行性问题,同时还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探究中得到成功体验。从科学方法论角度看: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科学,要符合科学探究方法的逻辑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让学生去体验。

4、开放性原则

探究性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书本,要向生产、生活实际开放,向物理的最前沿知识开放。要树立“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寻求更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5、情境式原则

探究要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产生于具体的情境,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能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首要目标,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6、激励性原则

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已参与探究式教学过程,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四、本实验的预期目标

1、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思,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使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2、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进而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

3、使师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五、实验的具体要求

1、制定好具体的操作方案,要目标明确,内容清楚,责任落实到人。

2、务实,做好记录,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边实验边总结,积累相关的资料,及时写好阶段总结报告。

3、加强理论研究,把握方向,每学期撰写1—2篇相关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实验的过程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实施,教研员负责起草实验方案,做阶段总结和结题报告。负责组织、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及收集材料工作。实验教师负责课题的设计与实施及相关资料的积累等工作。实验学校领导负责协调配合实施。

七、实验效果检测

本实验的结果主要实行定性分析,主要依据是:

(1)达标测试,测试结果与同年部平行班进行比较,评价要公正客观。

(2)阶段总结材料和结题实验报告。

(3)典型的课例与教学设计及经验材料。

(4)学生作业或答卷,小制作或小论文等。

(5)科研论文。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1、设计方案及审报阶段:2010年3月—5月。

2、教师培训阶段:2006年6---7月

3、方案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学习研究并进行设计和实施阶段,总结并初步形成的教学模式。

4、方案实施第二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2月,在进行总结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以科研论文和总结报告为标志,形成对本县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学科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同时有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每学期搞一次实验情况总结交流,每学年搞一次阶段性总结,写出总结报告。2011年7月结题。

九、实验人员组成:

刘辉

曹银福

汪晖

初中写字活动教学实施方案 第6篇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训练之一,写好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写好汉字不仅是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形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精神,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宗旨,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在写字方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写字、活动课目标

通过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习惯、坐写习惯、作业习惯;通过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目标为:

七年级:每天进行20钟钢笔字或毛笔字书写,掌握钢笔字毛笔字基本写法,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提高写字的成功率;学习整篇字的书写,力求字体端正、大小匀称,字距适当,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始用毛笔临帖,学会读帖、临帖,做到“眼中有格,心中有字”,把握点画的形态特征,字形结构特点,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与范字基本相像。掌握各种基本笔画的运笔技能,提高毛笔的运笔技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乐学爱练。

七年级——八年级室内活动,要求老师在班长和美术课代表辅助之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粉笔字书写、简笔画交流、折纸剪纸练习、剪贴画创新等每天评出优胜者五名并记入量化考核五分。

七年级——九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钢笔字,掌握各种字形的结构方法,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匀称;会用横条格书写,写得端正匀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帖,培养学生读帖目测能力。能较正确地辨认字的形体结构,比例大小,笔画位置,力求运笔正确,结构合理,写得与范字形神相似。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坚韧的意志品质等。

二、写字、活动时间安排:

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为写字、活动课,七、八、九年级每天书写20分钟。七年级每周一、三、五室内活动、二、四室外活动,八年级每周一、三、五室外活动、每周二、四室内活动,九年级周一至周五均在室内活动。

三、写字、活动落实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1、是坚持用钢笔和毛笔书写,要多看勤记,做到胸有成竹,体现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做到提笔即练字。

2、是端正写字态度,正确坐姿,认真书写,严格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动笔必规范”。

3、是落实途径,① 在写字课中落实写字教学,写字内容以诗歌为主,教师备课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②写字课作为必修课排入我校校本课程课表中,各班每周末评选出十名写字“优秀书写作业”标兵并给予量化分五分、平时整理和积累优秀作品,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写字“精品书写作业”展评,并开展现场写字、创新比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和爱好,使写字活动课真正得到落实。

4、是强化措施,① 提高教师写字能力;② 写字老师每次课上要对写字作业进行一半抽查批阅和等级评定,评出当堂课上书写优胜者五名并记入量化考核(五分)③ 推行“精品作业”;④定期开展学生书法作品展览。

四、具体实施措施:

(一)明确要求,规范教学。1、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写字教学的理论文章,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写字教学的认识,自觉增强写端正字的意识;2、写字课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做到“五认真”,特别要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教师要认真研究、实践;3、人人写正楷,字字成正楷,扎扎实实抓好七至九年级学生书写能力。教师平时大练楷书基本功,定期举行师生基本功展示竞赛。

(二)教给方法,养成习惯。、注意与识字相结合,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在写字课的同时,把写字与各门文化课结合起来,并在课堂教学和各科作业中进一步落实;2、练字首练姿势,教师要特别注意矫正学生的错误写字姿势,努力使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和“三个一”。3、坚持从描、仿入手,先大后小,先少后多,先慢后快,先仿后临,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确定不同阶段的训练重点,使练字内容有系统性,教学要求具有阶段性;4、牢固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做到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笔就要规规矩矩地写,端端正正地写,尤其是抓好日常各课作业这一练习写字的最好机会,逐步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教练结合,保证时间。1、保证写字课时间,结合学生实际,认真上好写字课;2、练字时学生不准使用自动铅笔及圆珠笔;3、各年

级每天保证有写字练习。

(四)要采取诸如:以“优胜”促写字、成立兴趣小组、举行书法竞赛和优秀作品展、鼓励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创设浓厚的校园写字氛围,切实加强学校写字工作。

(五)加强督导,奖惩挂钩。1、加强对写字教学的督导,学校领导坚持每周巡查两次写字指导课。学校组成写字督导小组,任何教师不得将写字课移作他用;

2、教师批改作业评语字体要规范、美观、大方;等级必须写正楷字。3、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书写并及时纠正写字姿势;4、利用展示黑板开设风采写字专栏,及时展示学生优秀书写作业,每学年开展“写字教学”成果展示,同时评选写字优秀班级和个人。

(六)不准教师用大量、重复抄写的方法处罚学生,一般情况下,不应要求学生背记文字、书法知识,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初中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第7篇

自全省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我校认真执行“五严规定”,已初见成效。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切实实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任、减负要增效提质”的目标,在我校形成“硬练内功,巧抓外延,向课堂要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局面,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牢固树立新的育人观

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解读、领会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和市教育局“六条底线”的相关要求,要认真学习《高港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规程》和《高港区中小学深入推进“构建自主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引领广大教师确立新形势下的全面育人观,要真正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开全上好课程,强化教学过程的流程管理

1.严格执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调整课时,要加强常规检查,并列入考核。

2.严格按规定开全开足课程。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3.立即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努力开设具有各自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办学品味,打造学校特色。

4.依据《高港区中小学教学工作规程》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严格教学的流程管理,规范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5.制订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其内容包括:(一)上学期(年)教学工作基本情况和本学期教学条件分析;(二)本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和要求;(三)实现教学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四)教学主要工作安排表(含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完成时间、负责人等项目)。教学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印发给各年级组和教师,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组织实施。做好教学管理的计划、组织、检查、总结等工作,协调教学活动,贯彻实施学校各项教学制度、规划、决定和要求,负责处理日常教务行政事务等。

6.制订好教研计划。其内容包括:(一)上学期(年)教科研工作情况分析;(二)本学期教科研工作任务与要求;(三)教科研活动安排表。教科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印发给各教研组和教师,由分管教研(教学)的副校长和教科室组织实施。教研组主要工作内容有1.组织本组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2.确定教研专题,组织教研活动,总结交流经验,改进教学工作;3.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开展一人一课活动。培养好本组的青年教师。教研组应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每周不得少于1小时。上一堂教改研究汇报课;4.每人至少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

7.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应是全体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是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质量,是负担合理、效率较高的质量。

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不超过7小时,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初中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5小时。

三、加强集体备课,规范每一个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

1.将集体备课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每一次的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做到真备课、备真课;要切实改变以往 “走场多、研究少,形式多、内容少,梳理多、个案少”的虚浮现象。

2.集体备课既有单元的整体梳理,更有单一课时的深入钻研;既有统一的教学进度、一致的教学内容,更要有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案、作业、练习等的集体探讨。

3.严格按照“个人钻研教材——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主备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执行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

4.加强教学案的研究,要让教学案真正起到“课前导学、预习自学——课中研学、主动探究——课后巩固、分层拓展”的作用。

四、全面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1.牢固确立老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双主体”地位的意识,把学生的主体参与放在课程实施的中心,一切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为评价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

2.大力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自主学习,追求每一次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一个环节都有效;认真设计教学提问,让每一次提问都见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点拨、释疑等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时间决不能超过20分钟。

4.把构建“精讲、精练、自主、有效”的常态课堂和“简约、扎实、灵动、高效”的优质课堂作为每一个教师每天的追求,要牢固树立向每一节课要质量的效益意识。

5.加强校本练习的研究。要逐步减少对教辅材料的依赖,努力设计有梯度、有深度、有效度的校本练习,要注重校本练习的拓展性、分层性、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作业必须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讲、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要建立作业量检测制度,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重、难、错题记录本,夯实学生基础。

6.重视个别辅导。重视培尖,重视补差。建立分层实施的课后辅导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均能得到一定的发展。辅导的方式包括针对共同性问题的集体辅导和针对个别学生个性问题的个别辅导。辅导时要热情、耐心、析疑释难,启发思维,指导自学,以达到培尖补差的目的。新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日日清。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千方百计让每一个学生达标,确保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向更高目标迈进,适当强化较高层次的思维方法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疏导和辅导。

五、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心,为减负增效提质工程保驾护航。

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风、自主学习能力等的好坏已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班主任在构建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班主任岗位培训,明确责任,制订操作性强、人性化的班主任考核细则。

2.提倡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按照“个人申报——民主测评——校委会决定”的工作程序,让有爱心、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3.实行班主任坐班制,强化对学生的全过程管理。

4.建立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制度,通过建立家校联系本、家访、校信通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态。

六、做好师训工作,强化队伍建设,打造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1、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自控能力。杜绝为师不公,为师不廉,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

2、继续做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与落实。采用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为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灵活运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能力奠定基础。

3、加强校本培训,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培训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内容化、科学化。要求完成:

1)每月至少完成1个教育教学反思。

2)每学期坚持读一本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杂志,利用教研日交流。

3)每学期要读一本教育论著,并写出读后感。

以上均纳入常规检查。

4、通过开展“拜师带徒,青胜于蓝;互帮互学,齐头并进”活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学习、实践、研讨等形式,不断发现能人,培养能人,鼓励能人,搭建平台,训练培养一批青年教师,使其牢固树立名师意识。

七、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初中实施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第8篇

1. 明确目的进行演示实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 (简称实验教科书) 加大了实验的比例, 有演示实验54个。在演示实验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 强化其观察方法和过程的训练。比如:绪言课中4个演示实验是学生初学化学接触到的, 学生会遗漏一些不易觉察的现象, 像“镁带燃烧”, 学生容易观察到有耀眼的白光, 以及产生的白烟, 但很少有学生能观察出“银白色的镁带变成白色粉末”这一现象, 这时老师应适时提示一下, 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这一现象中来, 并适时告诉学生观察要做到全方位、多角度, 细心捕捉各种信息, 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精心设计趣味实验

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 (1) 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 (2) 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

3. 就地取材探寻替代实验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 有些演示实验无现成的器材和药品, 我想方设法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 或替代实验用化学药品。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的意识。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这一实验无钟罩, 我用大的可口可乐瓶, 截去底部, 用注水法把容积划分为五等份, 演示效果同样明显;“验证Cl-”这一实验中无硝酸银, 可用保温瓶碎片与稀硝酸反应后收集而来;又如, 制氢气实验无锌粒, 我发动学生剥电池外壳代替。

4. 创造条件做好分组实验

实验教科书共有10个学生分组实验, 我从未因为条件的制约放弃学生分组实验。学校仪器较少, 我就用有限的仪器, 放弃休息时间让学生分批进行实验, 哪怕一次只有几人进行, 经过十几轮后, 已能让全体学生都尝试一遍。由于做一次实验不容易, 老师指导认真细致, 学生更是把握机会认真实践。对一些必须过关的实验及其操作, 例如“粗盐提纯”“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等, 由于需要准备的仪器较多, 征得实验条件好的初中同意, 在新课结束后, 为本校学生开放一次实验室, 让学生们进行专门、系统的实践操作, 事前做好充分准备, 对学生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加强监督、指导, 要求操作规范化、人人动手, 并不失时机进行实验习惯养成教育。

5. 选择指导探究实验

实验教科书中编排了33次的“活动与探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探究思路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农村学生思维潜力较大, 创新火花易于点燃, 教师应把握这一优势, 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改进。

例如: (1) 如何除去食盐中的泥土和Ca2+, Mg2+?请设计出方案并制备出较纯的氯化钠; (2) 空气中含少量的CO2, 如何测出CO2的体积分值?请设计出方案并加以实验。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 教师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 而是要进行启发诱导, 分小组讨论, 然后再评价方案优劣, 评判实验的技能, 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使学生的参与行为规范到化学科的基本要求上来, 从中把传授知识、运用知识、行为教育熔为一体。

6. 因地制宜完成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中选编了12个家庭小实验, 这些小实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 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身边家用器具和药品完成每个家庭小实验, 密切配合课本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在家中进行诸如“糖块溶于水总体积减小”、“铅笔芯屑打开锈锁”等, 这些小实验简单易做, 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抽象知识得到验证, 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石蜡中氢、碳元素的检验”、“酸化的鸡蛋可入瓶”、“石灰水、醋酸可使各种颜色花蕊变色”等实验, 取材方便, 趣味性较强, 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 在乐中培养了应用知识的能力;“波尔多液制备”的实验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 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使命感。教师可补充一些实验, 诸如:“废旧电池综合利用实验”、“保温瓶碎片提取银的实验”等使学生了解在“化学家眼里无废物”的真正含义。

新课程实施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第9篇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50-0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也是进行探究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团结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通过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的思索欲望

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内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生好奇心强,对新颖事物特别敏感,他们的学习易被兴趣培养。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会有积极持久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来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激发他们的发现欲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投入到课堂中去。

如在讲“大气压强”这节课时,“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首先创设实验情景,利用“覆杯实验”导入新课:将杯子中灌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过来。这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松开手,水会落下来吗?很多学生都说千万别松手,水一定会落下来。有的学生则持相反意见。在学生激励的争论声中,笔者轻轻地将手松开,杯中的水竟然还在杯中!学生即惊奇又疑惑,紧接着围绕实验现象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大气压确实存在”的结论。

有些演示实验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品,将其“变废为宝”。如在“浮力”一节中,可以用塑料袋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将蜡烛点燃,然后将塑料袋罩在火焰的上方,当塑料袋膨胀到最大时,松开手,塑料袋缓缓地上升了。让学生讨论塑料袋能够上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孔明灯。这样便使难以理解的“浮力”概念变成妙趣横生的实验现象,令学生兴趣盎然,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浮力”有了深刻的印象。

可见,只有通过趣味性强的实验,才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折服于物理世界的神奇魅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教学效果。

2 充分利用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手脑结合是创新教育的开始。手和脑必须紧密联系,其联系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创新能力的水平,而实验本身就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实践证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手脑紧密联系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这一学科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还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只做适当引导和帮助,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科学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每个实验小组有两个前后放置的小碗,在后面的碗底放一个乒乓球,让学生想办法把球吹到前面的碗里去。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这还不简单,用力向球的下方吹气,不就可以把乒乓球吹到前面的碗里了吗?结果不管怎么用力吹,球就是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最后,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发现只要沿着碗沿平着轻轻一吹,就成功了!学生在实验现象的激发下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产生想要探究的心理倾向,产生学习的动力,这一切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再让学生自学教材,来理解伯努利原理。随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取一个玻璃杯,灌入水,把一根塑料管A插入水中,然后拿另一根塑料管B的管口对准A的管口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先猜猜,再做做,最后通过讨论,用伯努利原理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通过分组实验,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的目的。

另外,要想使每一次学生分组实验都较为理想,则需要师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共同谋划,精心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应注意联系实际,从具体情况出发,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达到控制实验难度,降低思维台阶,逐步提高设计水平,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如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根据平衡力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使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摆动不停,很难读数。有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案:让木块不动,匀速拉动下面的木板,就很容易读数了。这些小设计既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表现,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鼓励学生做好家庭实验,组建小型家庭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庭小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进入八年级时刚开始学习物理课,许多学生对物理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瓶瓶罐罐、废旧物品等器材多做家庭实验,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的过程中活跃思维,增强参与意识,学到的知识也得到巩固。如“纸盒烧开水”“钢尺变磁铁”“牙膏皮潜水员”“光的色散”等小实验,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

又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前,可安排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个小实验:把一只新鲜鸡蛋浸没在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会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往清水中逐渐加入食盐并搅拌,会发现鸡蛋将会缓缓上浮。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小制作,并进行定期评比、展览,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学生自制的哨子、排箫、不倒翁、潜望镜、电磁铁、针孔照相机、土电话、万花筒、可调亮度的小灯泡等小制作,操作简单方便,实验器材随处可取。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创新成就感。同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小实验、小制作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上一篇:忆秋作文下一篇:一级建造师实务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