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心得

2024-06-17

上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心得(精选14篇)

上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心得 第1篇

上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心得

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丰富,如何让学生喜欢它,这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就从教几年来对

解决问题的感悟,谈谈我自己的心得。

一 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其实并不难,但有的学生望而生畏没有读懂题意就把数字硬往一处凑。所以讲课时

一定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好习惯,找出已知和问题,然后分析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

例如:一辆长途汽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首先让学生明白题意找出题中有用信息,重点指出“照这样的速度”什么意思。然后分析:

从条件出发,根据3小时行了174千米可以求出每小时行58千米,12个小时就是12个58

千米。从问题入手,要想求出12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想知道

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直接用174千米处以3小时得出。

二:把题意翻译成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课,也是一门语言。所以解决问题可以翻译成数学语言。

如上例:174千米我们说是路程,3小时候说成时间,知道路程和时间可以求出速度。但最

后让求路程,知道时间和已经求出的速度,根据时间×速度=路程就能得到答案。还有单价

×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之类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语言翻译,这样很

容易就能得到答案。

三: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方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是上例:大部分学生这样计算:174÷3=58(千米)12×58=696(千米)

个别学生这样算:12÷3=44×174=696(千米)

如果学习了解比例,可以设12小时行ⅹ千米根据速度不变174:3=x:12解得x=696

四:善于数学与生活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还是上例,学生知道了时间×速度=路程,可以估计家离学校多远,如骑自行车可以用多长

时间,坐火车去外地旅游要用多长时间„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何让孩子们不再对解决问题害怕,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

但我坚信,只有老师通过努力,先培养学生不怕解决问题,其次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题意,并

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解

决方法。

上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心得 第2篇

刘国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的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

我们数学教师常说:“学会一点数学知识,只能管一阵子,若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管一辈子。”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

对于未给出结论的数学问题或未给出条件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大胆猜想,补充未给出的条件或结论。猜想的形成有利于解题思路的正确诱导,对于已有结论的问题,猜想也是寻求解题思维策略的重要手段。不过数学猜想是要以数学知识的经验或已有的知识结构为支柱的,不是盲目进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培养学生大胆地猜想。例如,我在教学《统计》这一单元时,发现不管是例题还是习题,都有这样的问题:“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于是我在授课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进行猜测,然后开始答题,学生们也是一个个异常活跃,积极思维,教室里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2、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通过设问、提问等各种方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编讲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把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他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分给猴丙3块。紧接着我提问:“同

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的多,有的说猴丙分得的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的一样多.3、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引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他们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也开拓了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四边形的认识》时,要求学生用四根小棒摆图形,有的学生用长短不同的四根小棒摆出不规则的四边形;有的学生用两根相同长度的长棒和两根相同长度的短棒摆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有的学生用四根一样长的小棒摆成正方形或菱形。不管那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我都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开拓思维的劲头更足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摆一摆等。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作,独立思考、引起联想,这样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进而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4、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生贵在领悟。例如,我在讲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在学生出现种种猜测后,借助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宽不变,长越长,面积越大;长方形的长不变,宽越长,面积也越大.从而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

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提出后,马上放手,引导学生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所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记录到表格中.在大量具体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之后,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观察表格,回想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借助具体数据,很快得出了“长方形面积=长×宽”的结论;有的学生结合自己摆长方形的过程,经过深入思考,慢慢悟出:摆长方形时,横着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几厘米;竖着摆这样的几排,长方形的宽就是几厘米;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排数=小正方形的总个数,因此,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开展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切实的培养.5、加强语言训练,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加强说理训练,经常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于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第3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情感交流

0 引言

由于高等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初等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高等数学呈现出概念更复杂、理论性更强、表达形式更加抽象和推理更加严谨的显著特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定义、定理枯燥难懂,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上好动员课

俗语说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决定事情的成与败。动员课是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接触,这次课老师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最深的,所以老师一定要重视第一节动员课。在这节课上,教师要生动的讲述高等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及由此产生的影响;要介绍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本质区别,浅入深出;要消除学生对这门课的畏惧心理,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这门课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要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态进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2 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其兴趣,激发其动力”。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和学生智力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教师在开始讲解每一个模块时,要创设问题和探索情境,应该发扬教学民主,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动思维的尖端。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第二,还要将讲授法与任务驱动的练习法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做中学习。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并进行学法的指导。学生仅仅只听课还不能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必须要学生的亲身经历数学的解题运算,思维的探索。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做中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应用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多姿多彩,使学生的思维在图文并茂、舒畅简洁的视频、动画环境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扩张。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的得到了体现。比如,在讲极限概念的引例“截棰问题”时,可以用幻灯片的动画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一尺之棰,变成1/2,1/4,1/8,…,观察它的变化趋势。另外,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概念,理论及例题都可以用PPT演示来代替板书。这样每节课下来节约了老师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PPT演示只是教学工具,它的作用是配合老师的讲解,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将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直观化呈现出来,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第四,适当增加计算机的数学应用软件为主的数学实验。所谓数学实验课,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数学软件及计算机工具解决一些数学和实际应用的问题。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hematica和maflab Mathcad,Maple,Lindod等,其指导思想是以数学实验室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将数学、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科学、更便捷地去处理各种问题。目前,许多本科院校已经开设了数学实验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高职院中开展数学实验课的并不多,还处于实验阶段,数学实验课不同于一般的数学理论课,我们应该采取以实践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层次的教学原则。这种课堂对有效地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很有价值。

3 和谐教学,从心开始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认识与情感互动的过程。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只不过是课堂教学中统一过程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两个方面。知识的传递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好、兴奋、激动,或厌恶,冷漠等种种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去促进知识的传递,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应该体现在情感交流过程中。正因为如此,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老师进入课堂不能只按自己预先设想,机械的完成知识讲授的任务。而是要努力使自己具有善于了解学生个性和学习情况的观察力,即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并能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判断,给他们各种具体的帮助。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知识传递过程中,他们绝不愿意自己被置于教师遗忘的角落。有的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或一个暗示,也会使他们及时矫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恰当的运用表情、姿态、语言等手段表达内心的情感,主动、积极、有效的感染学生。

4 结论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何鹏程.建立激励教育培养知名教师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方运加.一个被忽视了的目标:做有学问的数学教师.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03):17-18.

数学教学的几点心得 第4篇

1.学生学不会

学习数学就是把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过程。在上小学之前的生活中,学生已经遇到过许多数学问题,积累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对于那些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的数学问题,他们却未曾接触过,而将这些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的问题加以运算便成为很大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根本理解不了数学符号的实际含义和数学运算的具体意义,这使得学生只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而造成迁移困难,增大了进一步学习的难度。同时,教材本身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憾,使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

掌握,或因知识跨度过大,形成知识空档等。

2.方法记不住

尽管数学教学要以理解为主,但对于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公式法则以及结论定理还需要学生熟记于心。这些方法、公式的运用能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计算和运用中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推导与运算,对提高解题速度和开阔思路有很大用处。但教科书上对这些公式定理的呈现方式显得太过呆板,使得学生往往花费很多精力去机械地记忆,但效果还是不好,要么记不住,要么记不准。这对以后的应用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即影响算题的准确性又影响计算的速度。

3.题目算不对

在数学教学中另一个问题是学生常常将一些简单的题目做错,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粗心大意”。从多年教学经验来看,问题集中体现在审题不清、简单计算失误、抄写错误等方面。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种现象显得更为突出。然而很多家长和教师却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的严重性,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以后认真,却未能挖掘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营造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就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立条件,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巧妙的方式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表达,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教师便可很轻松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读、做、想三步解决数学记忆问题

大家都知道读语文、读英语,却很少有人读数学,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通过对书上内容认真阅读可以清晰地认识每一个知识点,理解逻辑关系,把握重点、难点。所以引导孩子仔细地去读数学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开始,而且读要体现在预习中、课堂上以及作业中,读是思的前提,如果题读不懂,就没有清晰的印象,何谈下手做呢?所以,仔细阅读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和提高,所以,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学会了,通过做题不仅促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加深了记忆,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对该知识点的意义进行思考,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学会的知识点熟练使用,更能使他们将知识串成线,连成面。思考仍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就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定义中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各量的关系,认识到解题中每一步的意义,这才能将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灵活运用,达到真正理解和学会的目的。

3.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习惯小到可以帮孩子取得一个好成绩,大到使他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使学生走向懒散,跌入“马虎”的深渊,且会越陷越深,所以,小学阶段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和做题习惯,这样才能为以后学好数学并取得好的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在我看来,学生会做的题做不对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养成好的读题和计算习惯,所以强化习惯才是攻克这个问题的唯一

途径。

上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心得 第5篇

孙文群

对于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良好的学习能力是一切创新的起步。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新的知识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很多时间我们在看到有些孩子的作业时,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学习了几年的数学连数都不会写,作业的脏、乱、差让任课教师头痛不已,这就是学生没有养成书写习惯。

平日积累,小处着手;在学生刚入学时,我不但要求孩子们对数的认识、计算上认真,而且在写数时强调数的美感,每天都要在田字格上做练习,对写得好的孩子大加表扬,对写的不太好的孩子不是简单的打击,而是叫到面前亲自手把手的教,告诉他哪个数写的好,其他的应该如何改,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会给与表扬和鼓励,让他有信心做好。慢慢的学生们在认真做题的同时也会格外注意自己是否写的工整,美观。

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学生的学习习惯受老师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认可度比任何人都要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书写习惯也会深深地影响他们。在教学中我首先以身作则,不论是板书还是平时批改作业我都会做到工整、美观。如果在写板书时有写的不太合格的时候,我会擦去重新写,并在写的时候强调把痕迹擦干净,力求一次写好。

二、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及时表扬,快速进入状态;学生在刚刚听到铃声时不是特别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一上课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就会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涣散的地步,教师也会因为课堂氛围提不起精神,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我不是用惩罚而是根据地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课前奖励的活动,如果在上课铃一响,不论老师在不在,都能做到快速拿出书和学习用品,并能安静的等老师来上课,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贴在书上,攒够三朵就可以贴在墙上一朵,作为学期末优秀学生的评价方式之一。有了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起初可能会有趋利行为,为了小红花主动做好可前准备,但习惯成自然,慢慢的他们就会一上课马上就进入学习状态。

兴趣入手,强化注意力;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先导和前提。一个人形成了对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心不在焉的学习习惯,及时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也不能专心学习。课堂上我运用多种手段,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产生兴趣,便把题目变成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注意力自然也就强化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在数学中培养孩子能力不能靠老师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会使很多孩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更多的给予孩子动手实践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动手的机会增多,势必会影响教学进程,在学生分的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记录的过程也不是很理想。经过几次动手实践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正是有了这样的动手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才有了更深的理解。

没有思考的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地学习就是激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思考。在课堂中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的问题思考。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和思维空间里联系已有数学经验和数学知识充分展示思考、探索、交流活动。在群体交流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个人策略,又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

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呵护稚嫩的童心健康成长外,怎样去调动这些顽性十足,又充满探索好奇心的孩子的积极与互动,除了采取多种方法教学外,课后的作业也不容忽视。怎样吸引他们的目光,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使用了“批改+语言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给学生作业等级评价的同时还对于学生评语式的批评和表扬。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诱导学生思考,自我改错;当学生在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我会在错误的地方作个记号,写上“运算顺序对吗?”、“想清计算公式”或“请仔细再算一次结果”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的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错误的重视,明确错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

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激活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巧解、灵活解答、一题多解,我会在下面写下“这种方法想法独特,有小数学家 的风范”“你能从不同角度想问题,解法这么多,下次给我教教”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

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顽皮、最活泼好动阶段,在做作业时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在批改时注意方法,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写的又对又好的学生我除了给他优+之外,还会写着“这样的作业感觉真好”的评语,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作业量稍微降低之外,判分要求也降低些,只要能比上一次有进步,就会写上鼓励的评语 “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明天一定能更好。”“相信你能行,加油啊!有了这样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强少做或不认真的学生我会写下“嗨!今天偷懒了,是不是?明天能补上吗?”的评语,这样的评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对他也是一种督促,大部分时候都能及时补上。

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心得 第6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批改作业是我们每天必做的,为此也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怎样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工作强度大,事倍功半: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6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20本作业;若每次留2个题,一次要批改24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1分钟,就要花去2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而真正用于课堂结构设计的时间就相应地减少了,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勾,叉等简当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不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也使自己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自己有了更的时间去思考课堂教学与结构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孩子学数学的几点心得 第7篇

一、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重点强化数学意识。比如爬楼梯数数,我家在四楼,丫丫两岁前,每次上楼梯时,一边上一边数:1、2、3、……,天天坚持,慢慢地她开始明白数字的含义;后来我找来她爱吃的果冻让她数,并教她1 个果冻和1 个果冻相加等于2个果冻。所以丫丫在两岁时就能从1数到100。

二、两岁到四岁期间学会加减法。我的办法很简单,数手指头,特别是在每天晚上睡前,讲完故事后关上灯数,这时丫丫的精神很集中,她的手指头不够了,就数我的,再不够,把脚指头也加上。做一些趣味题,丫丫有三个苹果,被妈妈吃掉一个还有几个?慢慢她就学会了加减法,并教她认识数学符号。

三、四岁后开始做一年级的数学题。买一些一年级的数学参考书,开始系统让她学数学。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可以用讲故事的办法学习,比如:一个白兔出去采蘑菇,她太喜欢吃蘑菇了,于是她采了两大篮,一个篮子有5个,一个篮子有7个,现在她一共有几个。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如果孩子缺乏兴趣,就用讲故事和玩游戏的方法进行,这样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如果实在没有兴趣,就让他(她)慢慢长大,再长大一点,接受能力强,就容易学会了。

我是赞成早教的,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其实幼小的孩子只要家长肯教,他是很愿意学的,他们的大脑就象一个大海绵,可以接受很多信息,关键是家长要有时间、有耐心、有信心、有细心,还要掌握一点方法。

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心得 第8篇

一、传统的作业批改及存在的问题

1.全批全改。

一是工作强度大,事倍功半: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而真正用于课堂结构设计的时间就相应地减少了,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二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新教材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套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甚至为按时交作业而抄袭,这样使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三是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大部分教师在学生作业批改中,只是单纯判断对错,对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不予指导与理会,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茫然不知,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作业产生消极心理,打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2.批语严厉。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容忍,在作业批改中,经常会用“作业不认真”,“作业太马虎”,“重做”等词语,甚至有些教师还会让学生撕掉重做。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在心理上无法接受,易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对作业消极应付。

3.以罚代辅。

有的教师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一些简单问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往往会采取罚多做题的方法,一道错题能让学生做十遍、二十遍、甚至五十遍,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认真批改,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1.全批全改加适当的批语。

对于一些新的难度较大的,检测性的作业和强调证明步骤的题型,一般仍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以便对学情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批语。如:对于学困生,我总是抓住他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进行鼓励:“有进步,继续努力!”或“很好,加油!”短短几句话,收到的效果总是惊人的。对于一些粗心学生,作业时往往审题不清,态度马虎,造成解题思路不清,甚至错误。批改时,我常常给予提示性或启发性的批语:“认真审题了吗?”“仔细阅读,有问题吗?”“努力思考,相信你能找到问题的!”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兴地去找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批阅时,我常常激发其斗志。如对于一些典型的题,我的批语是:“还有其它的解法吗?”或“难道你只有一种解法吗?”以此达到拔优的效果。

2.当堂批改,互相纠正补充。

对一些简单的试题和新课完成后的小练习,采用当堂集体解答的办法.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性作业,或是一般的易错题型上课时由教师把前后两桌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四人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如典型范例以及错题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组织小组互相纠正,并做好点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并完成的开放性作业,利用自习时间或活动课展开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适当引导,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体验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分层布置,个别面批。

小学机房管理的几点心得 第9篇

要有专门的机房管理员,他的职责的应该是从制度上严格的、从技术高效的管理好机房的软硬件,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管理,不能安排其上课,这就从人员,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机房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当然、学校对机房管理员系统的业务培训是必要的,使其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 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房管理制度,加以严格落实

机房管理历来是让许多信息技术老师和房管理人员头疼的事。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机房管理,提高机房管理的效率,保障学校机房的正常运转,笔者建议每个机房在正式开放之前,都应该制订周密详细的制度,并且由轮值教师或机房管理人员加以严格执行,使得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机房纪律,做到合理、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关于机房管理制度的制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同学校根据其不同的实际都会制定相应细则,诸如要求学生“上机时对号入座”、“不准在机房大声喧哗、吵闹”、“不准私自带软盘、光盘进机房使用”、“不准玩游戏”等等;

(三)努力提高机房管理的技术含量,从而高效而又轻松的管理好机房。

以下是笔者在平时的机房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方法,愿与读者共享:

(1)利用Ghost软件轻松管理机房,选择Loacl→Partition→To Image,将C盘资料备份到目标分区D,备份文件的后缀为“.gho” 镜像文件的恢复过程基本同上,只是在操作过程2时,需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将D盘镜像文件恢复到C盘。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轻松还原系统。

(2)利用还原卡或还原精灵保护硬盘数据,防止学生的乱操作和病毒致使系统崩溃。

四、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

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引导其成为教师管理机房的好帮手众所周知,要维持良好的机房秩序,帮助学生上好电脑课,光靠严格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机道德观,在上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适当地分配一些任务给那些动手能力强、调皮捣蛋的学生,努力引导其成为我们管理机房的好帮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负担,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的良好条件,学生觉得在老师眼里受到了重视,蓄意破坏学校机房的可能性也就小了。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他们的计算机知识比较扎实,动手能力也较强,用引导的方法把他们转化成老师的小帮手。

小学英语入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第10篇

在小学英语入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人为本,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在自然的英语环境中,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应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英语初学者(三年级)学习兴趣,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小学英语入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一、培养兴趣,循循善诱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小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求知欲也强,在他们初接触一种新的语言(英语)时,他们一定是充满好奇的。笔者在第一堂英语课上,对四个初学英语的班级进行了粗略的调查,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75%的学生的答案是能跟外国人说话,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可以出国留学等,还有大概25%的学生说不知道。这两类人,前者对英语充满了憧憬,后者却很迷惘。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因此对前者要灌输这样一种信念:学英语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努力;对后者更要用英语自身地魅力去吸引他们,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为什么学英语的意识,这类学生如果引导不当,极易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他们是盲目的。因此,教师在引导他们进入这个语言世界乃至传授知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地设计,营造轻松,愉快,生动的氛围,尽可能避免枯燥,让这个过程变得趣味十足,生动活泼,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等来调动学生们得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时吸引他们的目光。例如:在对话表演(Read and Act)这一环节中,笔者制作了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头饰,指导学生分角色,带动作,代表情表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英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小朋友们共乐。小学生的另一特性是好模仿,作游戏。表演这类活动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里“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理念,使所学语言技能与实际相联系。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语言而且体会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从而使他们在遇

到实际情景时可用英语直接交流,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情感交流

《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皮亚杰也认为孩子所受的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影响他本身成长发展的速度,要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就要使课堂教学极力避免死板,这就要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用自己的教态,包括语言,情感,动作去引导和激励学生。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当中,教师既要是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又要是学生可亲近的朋友。笔者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认真实践了这些准则。在这里要讲一讲让我感受较深的体态语(Body Language),它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言语无法表达的意思,易帮助学生理解。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人体五官的教学中,shake your body, clap your hands, snap your fingers, wave your arms 等一系列动作的教学中,教师用动作示范的教学方法安全地融入了第二语言,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这是中文解释所没有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动起来,说起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体态语还有特殊的情感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也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问候语教学的这一块内容里,有“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 Nice to meet your!”等的句型练习。首先,笔者自己带上不同的头饰,自编自演了一段对话:

C: Hello!I’m Chenjie.What’s your name?

M: My name is Mike.C: Nice to meet your!

M: Nice to meet you, too!

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对话场景之后,笔者安排了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共同示范表演。笔者边说“Nice to meet you!”边握手,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从他们的笑容里,笔者发现了他们的惊讶之情,他们发现老师竟能和同学那么亲近。接着,笔者来到学生中间,伸出右手,亲切地对学生说“Nice to meet you!”学生也友好又略带腼腆地回应:“Nice to meet you!”.笔者如此示范了一些学生

之后,然后扩展到同桌之间,小组同学之间边说边做动作,这样学生既熟悉了句型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与此同时,笔者还注重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聊聊他们对英语课堂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多方面地获取了教学效果的反馈,也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将长期以来缺少互动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活跃教学气氛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改进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参与,多给学生练习时间,做一个给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做主角的引导者。

三、创设情境,实践交际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小学生掌握英语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在课堂的40分钟里,教师要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去交流,表演,并坚持使用课堂用语,力争少讲母语。国外教育家雅克· 哈拉克曾说过“非正式教育是一种典型地终身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课外创设交际环境,如师生见面时,笔者都用英语跟他们打招呼,问候,这些初涉英语地小朋友们对这样的见面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每次下课离开教室,学生们都会跑上来用英语道别,这令笔者很开心,很欣慰,英语已渗入学生们的生活中,说英语已慢慢成为一种习惯。

四、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体目标。故在对初涉英语的学生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在语言信息输入环节加强原版听力带及原声教学盘,教学软件及课件的运用,只有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有形有声的视听读的输入,学生才能有地道的说的语言输出,故笔者利用教材及活动手册中的听力资料对学生进行听听做做,听音画圈,听音标号,听音复述,听音连线等听力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小学生的特性,合理地利用他们这一特性,有助于提高英语入门教学的功效。因此要让他们养成两种习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模仿教材原汁原味英

语的习惯;在课后,养成每天模仿教材英语10分钟的习惯。

3、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学习

语言是交际的一种工具,我们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英语本身,而是其潜在的交际功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是极其必要的。

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几点心得论文 第11篇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误区

1语文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教育

语文成绩好并不代表语文水平高。语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在目前的教育中,大多数老师还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而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种做法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而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脱离试卷以后,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语文,这不得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一位真正的语文好手,即能应付语文考试,也能活学活用。语文并不是无聊的文字,而是表达思想的方式,不让语文成为无趣的应试教育,而是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如何在书籍中理解作者的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田野旁边了解蝌蚪是什么,并在父母的带领下了解蝌蚪最终能够变成什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便会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在田野中看到的样子,并说出当知道蝌蚪最后变成青蛙时的惊讶。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积累生活的知识,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语文教学不应该给学生太大压力

在很多家长眼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希望孩子能够在考试中考到第一名。很多教师也依据成绩偏爱学生。这样只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考试的机器,而忽略了对孩子自身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不仅是教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莫大的压力,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过关。心里却更加畏惧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产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成绩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例如,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随机制造一些危险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如何才能逃脱危险。学生对于情景表演一定会主动参与,发散自己的思维想出各种办法让自己逃离危险。教师可以把这个作为课前引入,让学生看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出自己的妈妈的。

二、小学语文的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很多学生都在幼儿园学过拼音。但大多幼儿园教师教的拼音并不标准,容易让学生读音出现错误,养成不良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掌握拼音能力、在朗读时不会出现语音的不标准,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让学生在遇到每一篇陌生文章时都能准确朗读出文章的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说出的普通话也能越来越标准。

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基础教育,只有打好了根基,才能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会出现看到拼音不会读的情况。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读好文章内容,在口语表达时也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学生也会更加自信。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源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积累得知识越多,在写作时就越能仔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心中有墨水,写作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结合教材,选出适当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意思,也能让学生不断积累课外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合理运用。

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学多会以儿童文学的角度选取一些适合学生理解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比如,在教学《闻鸡起舞》时,教师可以找出一些相关的教材让学生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选取“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我们对学习应该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明白现在教育环境的美好来之不易。让学生能够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相似的例子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教材,多给学生选取一些有意义的课外读物,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能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

小学英语词汇课教学的几点心得 第12篇

柳凡菊

词汇课不管是哪个年级,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都是基础和重点。所以,本人在积极学习新课改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词汇教学的学习研究和改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新课改模式和教学实践后,本人摸索总结出了几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但愿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指教。

一,单词教学的五个步骤。

1.先呈现要教单词所代表事物之形状。

可以通过实物、多媒体、图片或寥寥几笔的简笔画,把要学的单词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直观感受。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物、服装等单词,可以用实物或玩具进行直观教学。像sun,star,rainbow,rain等单词可以用简笔画帮助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2.让学生拼读单词。

我把所要学的单词书写在黑板上或卡片上,让学生拼读,掌握单词是由那些字母或字母组合组成的。

3.让学生先试读一些简单的单音节词,如果读错了再范读或放录音给学生听。使学生从听觉上正确的感受单词的读音。

4.让学生思考单词的读音和构成。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训练,所学单词的读音和构成已基

本上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这时让学生想一想所学单词的读音和字母组合主要是加深印象,让学生牢记。

5.让学生说出和写出单词。

目的是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我们拿出实物或卡片要求学生正确拼读出所学单词,并能在四线三格本上正确书写。如老师拿出钢笔,学生观其形,就拼写出p-e-n。

以上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只有通过看、读、听、说、写的练习,才算系统的完成一个新单词的教学。

二,教单词与做游戏相结合,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仅凭以上五个步骤的训练还不够,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活动式和参与式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县小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我在教单词的时候,辅助以游戏,设置多个层次的不同的活动,寓单词教学于娱乐之中。如我在教三下Unit2 My Family第二课时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后,我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发给每个小组,同时又把单词卡片发给他们,先让拿图片的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片所代表的单词,然后依次贴在黑板上。再让拿单词卡片的同学把单词卡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这一活动不但巩固了新单词,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下来又趁机在黑板上绘制出了一棵Family Tree,然后

让学生把写有grandpa,grandma,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me的单词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第三个活动,每组正好有7个人,组成一个模拟的临时家庭,让学生利用所学单词来扮演家庭成员,并用所学句型This is my…来介绍家庭成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开口说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个活动,Let’s sing “Father and Mother”,让学生在唱歌的快乐气氛中学习和巩固所学单词和句型。

上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心得 第13篇

初中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交给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案讲导学案,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上课时可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去听;课堂上我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来讲课,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将学案完成,个别无法完成的同学也知道自己哪部分没听明白,课后问时也有根据;这样学案在学生手中有三遍过,做了到内容的清晰掌握。利弊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我在课前抽查一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发现成绩好学生基本能做到独立完成 70%-80%;程度一般的同学,能完成40%左右;程度差的同学,只能将书上的原文找到填写出概念。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收获,尤其是程度差的同学,如果没有导学案可能根本不知从何学起,所以效果比较明显。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因为程度不好课后整理导学案有一定难度,上课时忙于导学案的整理,很多重点内容听不到,没分清主次。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把导学案使用的更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第14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中的‘听’、语法、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及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心得

初登讲台,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教然后知困”可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知困”才更有前进的动力。督促自己不断的去摸索;不断的去创新。二年多的讲台生涯,让我感悟到了很多,感悟的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更总结了很多……

下面就结合我的课堂实例来谈一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肤浅的心得。

一、“山重水复”仍有路——小学识字、写字教学

中国汉字是象形表意的方块字,它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凝聚着博大的民族智慧。每一个方块字都是一个信息源,每一个方块字后面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如:“男”和“妇”,“男”意指男子有力从事田间的耕作,“妇”意指女子从事清洁打扫,表明原始时代的男女分工;“乳”表示母亲怀抱着哺育婴儿;繁体的“国”字最初是“或”意为拿起武器保卫人口和脚下每寸土地后来又加上“□”意为国家是有疆域的。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中国与东方特有的天人观、价值观、审美观。

在以前的识字教学中我也曾走过一些弯路,每节课不厌其烦地讲解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尤其低段教学时,每天都是一成不变地带领学生学习、复习生字,浪费了大量时间,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还记得去年刚站在小学讲台的我,总以为小学的知识能有多少,那点知识早已烂熟于心,哪里有什么困难和障碍啊,心目中只有“好生”和“差生”罢了。“好生”不用怎样去指导,头痛的就是“差生”,无论怎样“罚写”“罚读”,可当你再检查时,他依然用一双“茫然”的眼神望着你,或者干脆“低头思过”。嗨——怎么办呢?可即使是这样,当时也并没有真的潜下心来好好的琢磨琢磨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识字和写字。总以为老师课堂领写了;领认了,剩下的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其实现在想想,这不正像汪老师讲座中说的一样恰恰忽略了孩子们的识写兴趣。)

转机,往往是发生在一瞬间。在与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这个“识写”难题并不单单存在于我所教的班级,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对这个难题感到头疼,值得深思。于是,我开始留意这这方面的知识,网上、刊物上、各种语文学习资料上。一段时间下来,还真的懂得了不少关于“识写“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也试着应用。

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教三年级孩子们《金色的草地》一课时,花瓣的“瓣”字比较难认也比较难写。在备课时我就注意到这个字,我设计了一个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记这个字的环节。课堂上,出人预料的场面出现了。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们原来学过“辫子”的“辫”,把角丝旁换成瓜字旁就是“瓣”了。”我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不可以用数学中的加减法的形式来演示一下啊?”孩子们一听,都很好奇,反应快一点的孩子,早已经将小手高高的举起,于是找了一个孩子到黑板上做了演示“辫—纟+瓜=瓣”孩子们一看“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原来字是可以这样认的,课堂活跃起来。还有的孩子说:“老师看到这个字我就想起了夏天时我们吃的一瓣一瓣的西瓜,因为这个字中间就是“瓜”字”„„

这堂课后孩子们不但习得了方法,似乎让我一个做老师的也明白了许多。其实孩子并没有“好”与“差”。关键在于是否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那以后我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像“形声字”的方法、“会意字”的方法、“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等等。当然不能说达到了多高的水平,可孩子们的识字能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让我做老师的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至于“写字”,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书法在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书法家。可是小学阶段,无论哪方面都是基础。写字当然也不例外。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种好的习惯、一个好的方法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对于孩子们的写字,我始终以自己的表现来影响他们。无论是板书;还是作业批改;作文评语我都会认真书写每一笔,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要远远高于纯粹的理论。针对孩子们的一些不正确的用笔姿势、一些不当的身体姿势,做出及时的纠正,给他们讲一些负面影响。在平时的语文课和写字课上,还结合具体的例字,帮他们分析并指导笔画的书写要到位;结构和各部分的组合穿插要美观„„并结合每一课课后字表,指导孩子们观察、仿写,鼓励他们每天对照字表练习一行或几行字,不在于“多”在于“精”,对于写的好的孩子及时点评。老师们都知道,写字并非一日之功,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也正是我所面临的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因为即使是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采取了方法,可有些孩子的写字水平仍然是一大难题。

正如我的题目一样,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我想只要老师真的用心去研究、仔细去思考,看似已经“山重水复”了,其实仍是有路可循的。

二、“注意听!”——“我要听”——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份理解;“倾听”更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平时我们经常听人说:“这个人很有修养,那个人很有内涵„„”,即便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只要他乐于倾听,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倾听”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课标明确阐述,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倾听在口语教学中是重中之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第一步就是指导学生的“听”而且要“会听”。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做一名“善听者”。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老师们都知道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高段还可以,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想让一个低年级的孩子,认真的坐在那听上10分钟的课,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即使是“安分守己”的坐在那,可他们的心却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也是让低年级所有老师头疼的问题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中段,虽然孩子们的有效注意时间增加了,可如果老师一味的采取敲着黑板“注意听!”这种课堂模式,我个人认为效果也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一堂“口语交际及习作指导课”,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口语交际及习作——《我最熟悉的一个人》(个别环节有省略)

(一)、激发“听”的兴趣:

上课伊始我设置“秘发电报”这一环节,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同学得到一张神秘的字条。(上面写着:教我们语文的是一名漂亮的女老师)同学看完字条后立即“销毁”。我要求以接力的形式向下转述,说的同学要保证清楚、准确、保密;而听的同学一定要仔细的听清楚。由最后一名同学,清晰、工整的写在黑板上。以完成最快、最准的一组为获胜组。

游戏结束,我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了充分的表扬,表扬他们“讲的细、听的准”,对其他小组,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看一下黑板上的这句话,你们觉得有问题吗?”

学生笑着说:“老师你是男的,不是女的”还有的说:“再说了,老师你也不漂亮啊”(生大笑)

我紧跟着说:“我是男人,不要漂亮,只要有风度就好了”(生笑)

我接着问:“同学们,老师和你们每天‘朝夕相处’你们熟悉我吗?”

生:熟悉

我又问:“那谁来为同学们介绍一下老师?”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孩子几乎都站了起来,我接着说:“老师就站在你们面前,有人介绍老师的时候,其他同学可要再认真听啊,你觉得他说的不完整的地方可要及时补充”。

生:(主要抓住外貌和爱好方面介绍的)

(二)、学会“听”中辨别:

我概括说:“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连老师参差不齐的牙齿和小耳朵都能观察到,佩服。可老师觉得你们了解的只是表面,我真想把自己完全介绍给你们,不知道你们想不想听啊?”

生:„„

我又说:“那可要认真听啊,老师说的不当的时候,你可要提醒老师。”

接着我做自我介绍,刻意将某些地方出错,用来指导孩子们听的辨别能力。孩子们积极性都高了起来。我设置的问题被他们一一“识破”。我对孩子们的认真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指出为别人更正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

(三)、体会“听”中含义:

结合上一环节我说:“同学们呢,我把我的个人秘密都告诉了你们,你们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有的孩子说:“老师你平时最爱吃什么?”(生笑)

我接着问:“同学们,我们要向真正熟悉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就单从他爱吃什么?爱穿什么?方面了解吗?”(孩子们窃窃私语)

我又说:“提问题,一定要抓住有用的问题,才能对这个人有真正的了解。现在老师给几分钟时间,小组内部探讨探讨,列出一个你们小组最想问的,有用的问题。”(孩子们开始讨论)

有个孩子问:“老师,你有没有过最伤心或者最难过的事?” 开始时还真把我给问住了,后来我索性将自己毕业后在工作上所遭受的几次失败,最后到怎样站上讲台的经历讲给他们听。从孩子们的表情和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听的那么认真。于是我“趁热打铁”问孩子们:“同学们从老师的经历中你‘听’出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有的说:“老师,我是我真佩服你。” 有的说:“老师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经历。”

还有一个孩子半开玩笑的说:“老师,从你的经历中我明白了一句广告词,不过是我改编的。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生笑)

„„

(四)、把握“听”的关键:

交流完毕,我引导孩子们都是从那几个方面细致的了解老师的。孩子一边梳理我一边板书“外貌、性格、爱好、经历的事„„”

接着我说:“老师唠叨了那么多,不论是你们描述的,还是我讲的,就是这几个关键点,我们在今后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把握关键的字、词,这样你才能做到更好的理解。”

(五)、加强“听”的巩固:

在快结课的时候我留了一次课外作业,做一张《我最熟悉的一个人》的资料卡。要求:家长帮忙完成,自己动手或家长帮助设计表格,将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性格、爱好、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不了解的地方可以问一问家长或他人,但一定要自己动手写,明天早晨带会学校。接着我又指导孩子们明确这次作业的要点,并强调回家对家长转告时不要遗漏。

这就是我在训练孩子们“听”的能力方面的一点方法。对于小学阶段孩子们“听”的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尽办法,多思考、多动脑调动孩子们“听”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始终认为,与其老师在课堂上“口水乱飞”的强调“注意听!”到不如将它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我要听”。

三、语法中的“灌”与“引”——小学语法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的语法知识可随文学习,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作为老师的我们都知道“语法”知识其实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什么句子成分、修辞、短语等等。不要说对于孩子,即使是对于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如果想真的把它吃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到几岁;大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从事小学一线教学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每天就按照老程式——一味的对他们“灌输”语法方面的知识,那么六年下来,我们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这样不正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育人”了吗?所以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关键在于“引导”“渗透”,不要刻意去强调什么“比喻、拟人”;什么“主语、谓语”之类的;更不用单拿出来“刻意去训练”。教师如果“引导”好了,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这些东西的妙处。

比如我在教授三年级语文《花钟》一课时,文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拟人”这种修辞。我并不着重为孩子们讲解,什么事“拟人”,就拿这段来说吧,“„„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我先让孩子们反复读这一段,然后在大屏幕出示这样一段话,“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也开了”。然后让孩子们对照原文比较会发现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原文的语言生动,而改过的文字显得硬”“没意思”还有的说:“课文中写的各种花就像人一样”。我紧跟着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孩子说:“吹小喇叭、绽开笑脸、梦中醒来,而改过的文字就没有那么有趣”。于是我进行“引导”、“启发”,“我们可不可以就自己身边的小动物、植物也像这样有趣的写一写?”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写的不错。

假设这节课,我就只是一味的对孩子们“灌输”什么是“拟人”,也许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效果可能就会大大“折扣”

四、古文在“品”不在“解”——小学古诗文教学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反复诵读,读多了,诗文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了。培养古诗文的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在朗读和背诵这两种与语言最亲密接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最直接地体会到古代语言艺术的魅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把课本学到的古诗文知识运用到课本之外,就必须对学过的古诗文知识进行梳理,掌握古诗文阅读的规律和方法,学会迁移,才能够较好地阅读其他古诗文。

我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具体方法和做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放手发动学生,培养学生注重诵读、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自学的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主要采取了:

朗读——自读——质疑——讨论——答疑——总结——朗读——背诵——拓展的教学模式,如:教学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过程中,我运用了上面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从这首诗悟出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更能感受到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范读不少于一遍,学生的齐读和自由朗读不少于两遍。强调朗读,特别是学生的朗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古诗文课堂。如: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寒冰,面对如此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独自怒放。•诗人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就在这“凛冽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关头(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样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积极进取、永不屈服的含义。做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的并重。使古诗文教学具有真实的语文味,使古诗文的课堂成为富有诗意的课堂。我通过合理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带着激情兴趣走进文本,走进诗情画意的语境,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徜徉在美好天地间,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把作者的情感经过过滤,形成自己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进而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熏陶。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今的语文课程改革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古诗文教学从理解、评价、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把课本里学习到的经典篇目的语言知识迁移到课外学生从未读过的古诗文篇目中来,把学会的语文能力、文学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在理解语言文字上,训练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理解能力。

以上就我在从事了二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当然还有很多认识不到位或认识肤浅的地方。但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放弃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最好的诠释。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像李吉林老师说的那样做一名“善学、善思、善行、善著”的教育永动机,就无愧于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民教师的称号。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版)[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3]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

上一篇:给村干部的感谢信下一篇:长发小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