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4-07-25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1篇

一、关于教材处理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3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最初的设计出来后,经历了几次试教,均出现有学生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几分之几”的情况。这让我产生了最初的设计是否低估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疑问。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北师大版教材中将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融合到一课中教学的内容设置。不管是哪一版本教材的何种安排,教学的重点都是要使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当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并理解到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后,会联想到其中的几份就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也是很自然的事。仅从这个层面来看,认识“几分之一”仍是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的基础。有几个学生折出表示“几分之几”的图形,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都能借助于1/2的学习就理解了几分之几的意义。他们其中的大多数还必须在丰富的动手做、辨析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提高对分数意义的认知。基于这样的考虑,几经调整后我的教学设计仍然尊重了教材的内容安排,将教学重点锁定在认识“几分之一”上。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正是基于对几分之一的充分认知,学生很容易就能借助图形比较出几个分数的大小。有的学生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解释自己的思考。这种数学与生活现象的融会本身也再次体现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自主建构。

二、关于练习设计

这次教学中,我将设计之初的拼图练习调整成了板报中的分数。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在练习中加大数学思维训练的含量。原来的拼图练习,形式很新颖,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很高。但是,当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让他们在几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中选择不同颜色的图形来拼图,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出红色部分是图案的几分之一的判断,这其中的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所以,我借鉴了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板报中的分数的练习并加以调整,力争借助这一练习实现这样几个层次的思考训练:一是直观辨析板报的几个栏目分别是板报的几分之一;二是借助图形体会单位“1”的变化后表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几分之一”的变化;三是在借助图形初步建立起几个分数间的关系,即1/2的1/2就是整体的1/4等。

当然在教学中仍有许多的遗憾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整。如:对五角星的1/5的处理,应注意区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可以把五角星的一个角以立体透视图的闪烁方式呈现给学生。风车的每一个叶片都是风车4个叶片的1/4,而不是风车的1/4,可以借此做几个整体作为单位“1”的知识渗透。还有的学生在表述中经常会忽视“平均分”的过程,在教学中还要加以提示和强化。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2篇

(一)成功之处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和练习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利用电子白板的移动功能,指名学生移动萝卜,摆出白萝卜的数量是红萝卜的5倍。这样让学生加深对新识的理解。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

3、利用好动手操作活动。

当学生在理解倍的意义有困难时,动手操作是比较好的学习活动。“做一做”第2题,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然后得出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4、在“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

本课的“变化”分为两类,一是标准不变,被比较的量变化;二是被比较的量不变,标准变化。

5、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二)不足之处

为避免情景太多的混乱感,最后的拓展还是回到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景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中有几个几”是“倍”的概念,还要让学生能反过来思考“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样也为后一节课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3篇

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前, 我播放了一首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主题歌《you and me》, 把学生的思绪带入了学习英语的气氛中, 同时也点燃了学生学英语的激情。伴随着优美的音乐, 我微笑着走上讲台, 以这样的开场白拉开本节课的序幕: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again.Today we’ll have a very interesting lesson.Have fun together.这样开始了快节奏的45分钟课堂教学。

我问学生:Do you like Olympic Games?Do you like Yao Ming?Do you have a basketball?从而引出课题, 为本课教学做了铺垫。

二、复习测评—巩固旧知

复习应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同时又应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我首先安排了一个竞赛活动, 让学生快速说出奥运会上喜欢什么项目?家里有什么运动用品?这时, 学生会争先恐后, 畅所欲言, 成绩好的学生能用英语说出, 差一点的学生不会描述, 于是我鼓励他们用汉语大胆说出, 以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然后我打出一张投影片, 把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用品呈现给学生。我通过竞赛、名词填空、听力练习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这样我的考查从单词、句子到段落, 由点及面, 使学生全面复习了旧知。这时, 我因势利导马上进入第三个环节—新授环节。

1. 情景展示—扫除单词障碍

教师的示范表演往往比任何一种说教都来得直观真切, 于是, 我扮演了深受人们喜爱的篮球明星姚明, 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篮球来展示basketball这个单词:Hello, boys and girls!I’m Yao Ming.我走下讲台, 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进行创造性的交流。比如:I like basketball.I can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Do you like basketball?I have a basketball in my home.Do you have a basketball?等等, 并随机板书basketball, 然后我又利用多种方式操练了这个单词。

这种真切直观的师生交际不仅能够很容易使学生猜到这个单词的意思, 而且为后面的动情表演提供了依据。紧接着我又利用学生喜欢谈论的话题如体育明星、文娱偶像等介绍了volleyball, tennis, ping-pong, club, have, sport等单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扫除了单词障碍。然后, 我又利用学生们喜欢谈论的话题制作了几种球类运动的游戏课件来巩固新单词, 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我把学生分成四组, 自定角色, 自选情景, 编出具有生动情节, 富有个性的对话。交际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轻松愉悦代替了枯燥的讲解, 死板的语言知识化作了风趣幽默的表演。

2. 语言训练-提高听说能力

我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 我利用投影出示了四个问题, 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

第二, 听录音跟读。

第三, 由于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 所以, 我又安排了“动情表演”, 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指定了任务, 并和学生进行交谈:Do you like sports?What kind of sports do you like?Do you have a basketball?简单回答之后学生自由谈论。这样既达到了对教材知识的全部操练, 又使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有所获的快乐。我又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交际表演, 这样, 戏剧走进了课堂, 讲台变成了舞台, 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轻松自然地提高了听说能力。

3. 感悟语法——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语法的教学, 我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语法结构的机械操练到交际实例的直观运用, 一步步, 一层层逐渐展开。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三维空间—情景教学法”以现代化的媒体教学手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加大了课堂密度, 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设计的又一个高潮是将语法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 融为一体。我首先用简笔画投影出示了一些关键内容, 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学生根据投影说出以Do/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另一组学生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 然后变换角色。

明确了语法结构以后我马上引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训练, 让学生快速记忆书中内容, 两分钟后回答问题。我设置了四个问题通过投影展示出来。这样, 学生在交际中不仅熟练掌握了语言结构, 同时也了解Do/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回答。我随机板书:Do you have a basketball?Yes, I do./No, I don’t.Does he have a ping-pong ball?Yes, he does/No, he doesn’t.

最后, 同桌两人表演课文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4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倍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内容。本课共有三个例题,例题1是让让学生用笔圈一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让学生做教室清洁的案例为情境,通过给的条件,用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计算的思维模式。例题3通过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是用乘法计算的思维模式。这些例题都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课让三年级的学生在倍数的计算中运用已学的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通过计算掌握,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方法。三年级阶段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要接受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本节课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三年级学生现有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能力等,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注意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任务”。教师要进行教学引导与启发,正确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三年级学生运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用圈图和画图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2)巩固三年级学生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计算能力。

2.数学思考目标

(1)利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通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完成“倍数的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三年级学生利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能力,提高三年级学生接受计算知识与思维的变化。

3.解决问题目标

把“倍的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倍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2)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挥创新的思维模式,构建一个自己对倍数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主要的计算过程中,认清倍的概念,能求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教学难点

在具体和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能够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件展示;3.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数学学习。

七、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3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倍的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三年级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点击课件出现题目——《倍的认识》。

2.认定目标(5分钟)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1)理解倍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转换成数学问题来计算;(3)让学生理解倍的认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三年级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才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3.学习新知识(8分钟)

实际运算演示1:(1)打开图片:1)用六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来进行示范;2)让学生来说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有多少个。

(2)提问问题:1)问学生正方形六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是长方形的多少倍? 2)请小老师起来回答,并且和同学解释怎么计算得?

实际运算演示2:请学生上来做示范:(1)请十二个学生上来,男生四个,女生八个;(2)让下面的学生来说女生是男生的多少倍?(3)请多个学生回答。

实际运算演示3:(1)用生活实际的例子说明:1)打开多媒体,展示十个乒乓球和两个篮球的图片;2)问学生乒乓球是篮球的多少倍;3)请小老师回答问题,并且说明下一次在体育课上如何应用倍的认识区分其它球的倍数。

4.巩固新知识(7分钟)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任务来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过程,强调注意事项(课件):(1)画十个笑脸和两个星星,计算笑脸是星星的多少倍,并且写出正确答案;(2)学生实践计算对倍的计算的任务,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教学反馈(3分钟)

通过观察,能展示部分计算好的学生的过程进行展示和点评。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

6.课堂小结(4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的内容,回答问题,讨论心得。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在对“倍的认识”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印象。教师强调重点,难点,起到强化作用。

7.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回家用家里已有的水果对倍的认识再进行巩固加深,应用到实际生活。

八、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5篇

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对《倍的认识》一课,学生的数学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倍”,对倍感到陌生,对倍的认识而言几乎是一个0的开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教学呢?

先看看倍的字面解释(字典中的意思),抽象的意义学生难以理解,那么我们就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摆一摆。体验—经历—积累,让学生真正从不会到学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的表达,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倍的认识》一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悟一悟--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倍的意义,由浅入深的理解倍的概念。第一次操作——“香蕉和梨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摆中悟一悟,初步体验倍的意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操作中经历对倍的认知过程,逐步积累加深对倍的表象建立。这时从直观操作上升为抽象的线段图,实施了课堂的一次理性的飞跃,真实展现了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求知过程。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将课本中主题图的萝卜改成了水果,本意是怕学生说萝卜弄混,但是换成水果之后水果的单位不容易分清楚以至于学生在说的时候比较拗口。也说明老师没有深刻认真研读教材不能够把握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用意。

2.对于课堂的生成把握不好,不能及时抓住课堂生成并将其利用起来服务于课堂。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6篇

宋振华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注重方法渗透。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慎重处理课尾。课尾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而此时我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倍”的擂台赛的形式,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并引导学生快速列式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3)教学内容不全。在课堂练习的时候所出的练习题不够全面,误导学生定式思维。

(4)过分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能说出答案,但是我总认为说的不够到位过分的强调答案使得学生不够自信。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7篇

一、单元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单元教学难点:“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课时安排:4课时

六、单元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

1、“做一做”和练习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本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启发动手探究法,小组合作 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师: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

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新授

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课件出示第50页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

3、练一练 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 第1、2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例2,练习十一第3、4题。教学目标:

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 神。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本

教法:复习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动手探究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第51页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2)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试一试画图法:试一试计算法:12÷4=3 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

(3)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 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最后我们答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3、4题。

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

四、课题总结。---出示课题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3,练习十一第5、6、7题。教学目标:

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教学过程: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本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动手探究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练习法。教学准备:课件,课前预习作业

一、复习导入

1、看图回答:画一画,圈一圈,是的()倍,怎样列式?

2、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二、新授

2、教学例3:

出示第52页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还知道了军棋和象棋之间的价钱关系,你能提数学问题吗?

(2)要求象棋价钱是多少,你能结合例2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画图,也可以算。画图法:

计算法: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8×4=32(3)这个结果为什么正确? 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看图,将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最后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5、6题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

四、课题总结。出示课题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练习十一第8、9、10、11题。教学目标:

1、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2、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正确解答倍数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正确解答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引导下理解题意解决较难的倍数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本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动手探究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分析法,练习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把8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8个里面有()个()。()是()的()倍。

二、指导练习----出示课题

1、圈一圈、填一填:(1)的个数是的()倍。

(2)()的个数的()倍是()的个数。(3)()的个数除以3是()的个数。

2、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

3、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引导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

4、思考练习十一第10题。

读懂题意,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变化画出图形,再来思考结果。

5、思考练习十一第11题。

引导学生明确小熊手里的5个玉米需要加上3再乘2得到熊妈妈现在个数与小熊现在个数的关系,最后再加上3得19个。

三、巩固练习:

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

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孵了3只小鸡。

(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掌握用“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2、通过整理与复习,能进一步掌握倍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用“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教学难点:能进一步掌握倍数应用题的计算方法。教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我们认识了“倍”的意义。

生2:我们会“倍”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 几倍”的问题。师生共同梳理小结:

建立倍的概念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巩固,拓展提升。

1、数学书55页第8题。

通过年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年份不同,两个人年龄差不变,而两个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会发生变化。

2、数学书55页第9题。

让学生根据要求改变某种珠子的数量以达成给定的两种珠子的倍数关系,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数学书55页第10题。渗透等比变化的思想。

4、数学书55页第11题。

属于拔高题,供有余力的嘘声选作。

5、优化设计个别单元练习题目。

讲解练习册中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或是较难的题目。

6、课外练习资料。

(1)小汽车准乘5人,大客车准乘的人数是小汽车的9倍,大客车准乘多少人?

(2)有4只蝴蝶,有16只蜜蜂,求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3)三(1)班有女生10人,男生20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4)李叔叔家养了4只公鸡,养的鸭子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鸭子的只数是鹅的2倍,李叔叔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鹅?(5)明明今年6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6倍。①、妈妈今年多少岁? ②、再过4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

(6)一件上衣的价钱比一条裙子贵30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裙子的3倍。

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各多少元?

三、课堂小结:通过整理与复习你对本单元的知识是不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呢?

四、作业布置:完成一份小卷子。

五、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

倍的概念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单元测试2课时

单元试卷分析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8篇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认识左右并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左右。

2.使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解决有关左右的生活实际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主动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二) 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正确确定左右的方向。

难点: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活动中学习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左右, 因此教学时不用把认识《左右》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是将体验《左右》以及《左右》的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通过教学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 好奇, 好动。因此教学时笔者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感受体验《左右》。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无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 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而且能发展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 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 2009年11月13日那天你们加入了少先队, 成为了少先队队员, 你们向老师行个队礼好吗?

1. 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举起的这只手, 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这只手, 是你的——左手?

师:小朋友, 用你的右手 (或左手) 可以做那些事?

师:小朋友知道吗?左右手要多锻炼, 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开发我们的右脑, 使你们的小脑袋变得更聪明。

2. 体验自身的左和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我们的自身, 还有像这样“左右”一样好的朋友吗?

生: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3. (游戏) 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设计意图:前几天一年级学生刚刚加入少先队, 成为光荣的小队员。通过生活实例举右手行队礼, 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带入课堂。

4.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左右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左和右 (出示课题:左右) 。

(二) 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

同桌合作, 老师说口令, 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摆放文具。 (同桌合作。计算机演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五样文具。)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刀。)

2. 数一数

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 排第几都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同样东西, 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 顺序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计算机演示印证:以尺子为标准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右边有文具盒和小刀。)

4.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星期天, 有位小朋友想去小明家玩, 他没到过小明家, 但他听说上楼左拐是小明家, 那么小明住在几号房呢?你们愿意帮助这位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们讨论后得出结论:7号。)

生:小明住在7号房, 因为7号房在小明的左边。

师:可见, 学会了左右, 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 体验“相对”, 验证“相对”

1. 师:现在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同学们, (教师举起右手和大家面对面站着) , 你们说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生:右手。

生:左手。 (学生意见分歧。)

师:两边各选一名代表辩论, 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学生间产生辩论。)

2. 师:谁能想个办法来证实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生:老师转过身去。

师:现在我就按照同学们出的主意转过身去, 看一看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验证结论:右手。)

师:为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原因。)

师:对, 因为我和同学们是面对面地站着, 也就是说我和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 所以举的右手就会和你们刚好相反。 (教师再次举起右手。)

设计意图:先出现疑惑, 产生矛盾。通过学生辩论、表演验证, 解决矛盾, 从而得出结论, 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 生活中的“左右”

1. (游戏:

上下楼梯靠右行) 实践活动 (课本第61页第5题) 利用课件出示图,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争执不下。)

师:下面, 我们来体会一下, (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 女同学从后往前是上楼梯, 男同学从前往后是下楼梯, 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人举着右手走。 (女同学上楼后又顺势下楼, 男同学下楼后又顺势上楼) 体会一下你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 师小结:

方向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我们不仅在上下楼时, 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按次序走, 以免发生事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左右。) 你知道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靠右走,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六、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9篇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0页例1及相关内容。【课程标准描述】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学习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结合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植物、图形的情境,通过看一看、圈一圈、摆一摆、辨一辨、做游戏等活动,能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准确说出“几份”就是“几倍”,能正确描述具体情境中倍的含义。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3.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学习难点】

正确找出作为1份数的标准量,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发现图中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以评价目标1。

2.创设“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感知倍的含义,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以评价目标2、3。【学习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评价目标1)

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吧。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2个2下。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2个3下。游戏三:教师拍4下,学生拍3个4下。游戏要求:

(1)注意停顿。如“游戏一”中,学生拍3个2下时,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2)注意思考拍的次数。如“游戏一”中,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是几下。师:大家的表现真棒,伴随着大家的掌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意义(1)看一看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小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找找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贴教具: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师:看,黑板上有这么多关于萝卜的信息,请你比一比各种萝卜的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生可能说出的是多多少或少多少的关系)

师:看来,同学多能用多多少或少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关系了。但是比较他们的关系,除了可以用多多少或少多少来比较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比较,你们想知道吗? 师:红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还可以怎么比较呢?

师:胡萝卜有几根(2根)如果我们把2根看作1份,那么,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呢?(3份)怎样让大家更容易看出有3份呢?

师:请你上来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样圈的?(评价目标2、3)

师:小朋友们看,像这样,胡萝卜有2根,我们把它看做1份,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根,那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同桌互相说一说,在指名说)

师:谁愿意尝试一下完整地说一说。还有谁也会说?你也想说一说?(2)摆一摆。

师:你能用这种方式说一说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关系吗?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摆才能够看出它们的根数的关系?(学生动手摆,教师下堂巡视)

师: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您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你有什么发现?

师:谁来说说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根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胡萝卜有2根,看成一份,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3)圈一圈

师:为了更清楚的表示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根数关系,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 师:我请1位小朋友上来圈一圈。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圈一圈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圈的?为什么这么圈?它们的根数有怎样的关系? 组织学生继续表达:胡萝卜有2根,看成一份,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二、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评价目标2、3)(1).改变胡萝卜的根数。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现在兔妈妈又送来了1根胡萝卜,这时红萝卜的根数还是胡萝卜的3倍吗?红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

学生自主探索(在答题纸上圈一圈),再汇报交流。

师:请同学们再上来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么圈的?红萝卜为什么是3根3根的圈?把谁看做1份?那么红萝卜有几个3根,所以红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引导学生说出:胡萝卜有3根,看成一份,红萝卜有2个3根。所以红萝 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

师:都是红萝卜和胡萝卜在比较,为什么一下是2倍,一下又是3倍呢? 引导学生说出:标准量的不同(2)改变白萝卜的根数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思考:现在白萝卜还是胡萝卜的5倍吗?(3倍多一根)你有什么办法使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成倍数关系?

学生自主探索(在答题纸上圈一圈),再汇报交流。(减少或增加白萝卜的根数)

(3)说一说,理解提炼倍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在用另一种方式比较各种萝卜的数量关系时,都用到了一个 什么字?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师:你是怎样认识倍的?倍是几个量之间的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进行比较,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先圈一圈,在填一填

粉花:

黄花: 的朵数是的()倍。

2.比较跳绳的长度(练习十一第2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填空。(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做一做”第1题。

(1)组织学生观察圆片的种类及数量,自由选择两种颜色的圆片比较它们 之间的倍数关系。

(2)让组织先独立思考,记录自己比较的结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 交流。

4.完成“做一做”第2题。

(1)先提问“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再拿小棒摆一摆,完成填空(2)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摆的?

(3)改变(增加或减少)第一行或第二行小棒的根数,设计开发的比较活 动

(4)组织学生汇报:你有什么发现?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倍的概念,你能举例尝试 说一说吗?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交流本节课学习的感想。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从同学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等。最后,教师再进行学习过程与学习知识的总结。2.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检测】

1、填一填。胡萝卜:

红萝卜 的根数是 的()倍

胡萝卜:

白萝卜 : 的根数是 的()倍 2.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 △ △ ○的个数是□的()倍; △的个数是○的()倍;

△的个数是□的()倍。3.画一画,想一想。(1)◇◇◇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个数的4倍。(2)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10篇

五、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倍的含义。

3.经历与倍相关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应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教材P50-例1)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请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第一排有几个女生? 第二排有几个3?

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1)图中有多少根大胡萝卜? 那带叶子小胡萝卜有多少根?

把6根小胡萝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几个2根? 我们就说小胡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3倍。(2)白萝卜一共有几根?

如果白萝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几个2根,那白萝卜的根数是大胡萝卜的几倍? 2.巩固“倍”的概念。

教材P50-“做一做”第2题。

第二行每5根小棒摆在一起,要摆几个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小棒,数小棒,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0-“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教材P53-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填一填,指名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3个2根白萝卜:10根

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教材P5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会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经历求倍数的过程,体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求倍数的方法。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已知两项求解倍数的基本方法。难点: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思路,体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的个数是()倍 2.第一排摆:

第二排摆第一排的5倍。

第二排摆()个5根,一共有()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已知两项如何求倍数。

二、探究新知

1.体验求解倍数的一般思路。的个数是的几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解法一:画示意图。星星: 圈圈:

所以,圈圈的个数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要求是的几倍,就是求9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9÷3=3。

回顾与检验:星星有3个,圈圈是它的3倍,就是3个3,所以是9个,解答正确。2.巩固“已知两项求倍数”的解题思路。教学教材P51-例2。

(1)问题讨论,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2)学生讨论,归纳方法。第一种:图示法。第二种:要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12÷4=3。师生共同检验:扫地的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子的人数,解答正确。3.归纳与总结。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3-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的问题 “已知两项求倍数”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教材P5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3.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过程,体验如何求解另一项。

4.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过程,学会求解。

难点:建立“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学会求解有关倍数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妈妈买了6个面包,3块蛋糕。面包的数量是蛋糕的几倍?

2.文具盒里有8支铅笔,2支圆珠笔。铅笔的支数是圆珠笔的几倍?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数的问题——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

二、探究新知 1.“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教学教材P52-例3。

出示情境图,指名学生说说图意。已知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求象棋的价钱。

生自己思考,交流想法。阅读理解:

①知道军旗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②知道了两种价钱的关系。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列式计算:8×4=32(元)所以,象棋的价钱是32元。解法二:图示法。军旗:

8元是军旗的4倍 象棋: 32元

回顾与反思:32元是8元的多少倍? 32÷8=4 可知解答正确。2.归纳与总结。

“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2.教材P54-练习十一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求大项用乘法,求小项用除法)。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课 后 反 思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练习课)教材P54-P55练习十一第7-11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解决有关倍数的计算问题,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经历倍的认识及应用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与“倍”有关的计算方法。难点:学会运用倍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

说说倍的含义及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方法? 指名回答。

1.奶奶家里养了28只小鸡,7只母鸡。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 2.小明买了9张贴纸,小王的贴纸是小明的4倍。小王有几张贴纸? 生独立完成,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二、基础练习

1.教学教材P54-7。出示情境图。

要求学生说出解题过程,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踢毽子游戏,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教材P55练习十一第8题。

三、巩固练习1.教材P55-练习十一第9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教材P55-练习十一第10题。(可画图)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并总结发现的规律。3.教材P55-练习十一第11题。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雁宁路小学教案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倍的认识(练习课)

踢毽子游戏,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18÷3=6(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3×2=6(个)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11篇

“倍”感深刻 ——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8年10月24日,观摩了小码小学梅杰老师执教了《倍的认识》示范课,现对本节课进行课后反思。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倍的认识比较陌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几个方面,让学生对“倍”的认识倍加深刻。

一、注重迁移,找准起点

“倍”的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知识后进行演化学习的,它是依据乘法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来的。简单地讲就是“几个几就是几倍”,是乘法意义的进一步发展。

二、注重操作,发挥主体

在探究新知教学中,教师充分创造机会,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教材,帮助理解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提出了标准量变了倍数也变了。

四、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渗透方法,提高素养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在巩固练习时的拓展都渗透了“变与不变”数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紧扣“倍”的本质,在变化的倍数关系中探寻不变的“几个几就是几倍”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抓好“标准”

“倍”感深刻 ——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西柳镇西柳小学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12篇

我于1881年出生在浙 江省绍兴府 城里一个 姓周的家庭, 父亲是读书的 , 母亲姓周 , 乡下人 , 她以自学修 得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 在我幼小的时候, 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13岁时, 我家忽而遭受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 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 约有三年多, 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 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 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 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 了的读书 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18岁, 便旅行到南京, 考入水师学堂, 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 我又走出, 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毕业之后, 即被派往日本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 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 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 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 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 再到东京, 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 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 也失败了。终于, 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29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就走出, 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 第三年又走出, 没有地方可去, 想到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 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 绍兴光复后, 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 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 移入北京, 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1926年,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 说我不好, 要捕拿我, 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去做厦门大学教授。12月走出, 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 4月辞职, 9月出广东, 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 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1918年, 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 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 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 一本回忆记, 一本散文诗, 四本短评。别的, 除翻译不计外, 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930年5月16日

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第13篇

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发。在教学中,第一部分要重视学生的感知,通过圈圈画画,让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相差关系的基础上进入对倍数关系的学习。第二部分的处理上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充分建立直观形象。通过比较黄花朵数与蓝花朵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交给学生独立解决,学生能积极思考,并能顺利解决。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二次比较。第一次比较(每次都是3份),突出不论每一份是多少,只要有这样的3份,那就是可以说有这样的3倍;第二次比较,突出不论物体的大小、位置如何变化,只要数量没变,那红花的朵数就还是蓝花的3倍,突出数量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变化的非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梳理出关于倍的认识的最本质的特征。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从例题到练习,每次出现的都是画图,如果再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没有出现除法算式的话,也可以由老师来进行直接的教学,直接出示除法算式。其实不论是画图还是列式,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但是方法需要优化。对于方法的优化,可以采用学生自愿选择的方法。即通过数量的变化,让学生自觉感受到画图这一方法的缺点,自然优化出列式计算这一方法。

由于原本在例题中出现的列式计算,被放到了练习中,让学生自然感悟,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可以加入一个拍手的活动。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列式计算这一方法的巩固。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反思 第14篇

1、8个5相加的和也可以说成( )的( )倍。

2、6的9倍表示( )个( )相加的和。

二、列式计算。

1、7的8倍是多少?

2、63是9的几倍?

3、6个8是多少?

4、 26与16的和是6的几倍?

5、215与207的差的9倍是多少?

6、6与4的乘积是8的几倍?

三、解决问题。

1、蝴蝶有5只,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4倍,蜻蜓有多少只?

2、动物园有兔子24只,小猴有6只,兔子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3、梨有48千克,是苹果的6倍,苹果有多少千克?

4、1灰兔有24只,白兔8只,把这些兔子平均装在8个笼子里,每个笼子装多少只?

上一篇:经营部部管理制度下一篇:补缴保险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