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2024-09-13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精选12篇)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第1篇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灞源镇初级中学

朱毅

一、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分析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如选择题第1题,部分学生对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还不够清楚,第8题,反映出这些学生对DNA分子结构不甚清楚

2.审题能力不足

学生不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能力不足,也一个较为是普遍的问题。其中以选择题的第10题、第21题,非选择题第4题最为典型。第10题要求考虑的是DNA中嘌呤和嘧啶的关系,部分学生误以为是选胸腺嘧啶的数量,选出不正确选项。审题能力不足还表现在学生读图、绘图和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较差,第4题要求根据题目所给图形回答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特点,部分学生对此有些茫然。

3.知识应用能力欠缺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综合应用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如第5题学生失分校多。4.解题速度较慢,时间应用不合理

许多学生前面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题目来不及做,该能得到的分数没有得到。

二、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双基,把握主干,强化知识的加工和提炼,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双基是考试取胜的保证。复习教学需在加强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原理和规律,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注意对生物概念、原理的规范理解、准确把握定位,扫除知识上的遗漏和盲点。

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在目前学业考试复习阶段,要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教材,认真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力争做到:复习不留盲点,不做无用功,重点、相关概念联网,加强和

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三本教材的归纳性知识进行整理;对基础薄弱学生,采取三层次复习强化巩固,即基本知识清单——专题知识清单——归纳总结性知识清单的做法。

抓好重点知识、重点章节的复习。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点,做到主干知识清晰,枝节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从本次考试分析可以发现,部分主干知识中的难点问题,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计算问题、细胞分裂中绘图问题等,学生并未真正掌握。针对这一问题,在复习阶段,有意识强化训练这些主干知识中的难点。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思想,更多地给予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概括归纳、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线进行复习的同时,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这第一轮复习中,特别要重视教材重要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践。

3.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在复习中要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选题,注意对于知识情景的灵活转换,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加强解题答题的规范化训练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在期中生物试题答卷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文字书写出现错误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来描述课本上和试题中的图表、图解和数据等内容,也可以通过下发试卷评分标准让学生体会标准答案分析,形成使用生物专业术语进行规范。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第2篇

期中的复习依然在进行着,我真的很担心孩子们是否考试的时候能认真做题,至少看清楚了再下手;也担心他们会做的做错了,不会做的更错了。复习课千万不能漫无边际,眉毛胡子一把抓,以为自己什么都讲到了,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掩盖了重点。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一节课四十分钟,真正能集中精神的是有限的时间。如果教师思路模糊,势必导致学生注意力更加分散,最后什么也没记住,只留下个模糊印象罢了。所以复习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1、根据剩余的课时数和要复习的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2、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以及常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复习课容易上得枯燥,关键要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果总是读、说、做试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复习过程中,可适当安排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欢快紧张的气氛中集中注意力,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祝福我的孩子们在期中取得好的成绩!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第3篇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如图1所示, 在△ABC中, DE为△ABC的中位线, EF//AB, 你能说明EF是△ABC的中位线吗?由于笔者批改这道题,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

笔者奇怪地是,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没有从中位线的定义出发, 而是利用中位线的性质“想当然”地证明中位线呢? (注:本学期并没有补充三角形中位线的逆定理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二、原因分析

笔者经过认真地思考, 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

1) 在新授课中, 教师偏重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教学, 而轻三角形中位线概念教学, 致使学生对中位线性质的理解、运用更为深刻。2) 根据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安排, 三角形的中位线被安排在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章, 在特殊平行四边形之后, 根据前面的学习, 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图形的性质与图形的判定互为逆定理的认知经验 (如平行四边形) , 学生根据这样的认知经验完成了以上的证明。3) 当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发生碰撞时, 学生偏向用合情推理替代演绎推理“蒙混过关”。

三、几点思考

(一) 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要变“规定描述”向“引导建构”转变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也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实现迁移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数学概念高度的抽象性和客观性, 常常使得学生无法领悟数学内在的涵义。因此, 数学概念教学常常要化“规定描述”为“引导建构”, 重在学生感悟。

案例1“规定描述”的实录:

(教师出示含有中位线的三角形图形) 。

教师:已知点D、E分别是△ABC两边上的中点, 连接DE, 同学们知道线段DE叫做△ABC的什么线吗?学生 (若有所思) :……

学生1 (可能课前预习过) :中位线。教师:对!我们把线段DE叫做△ABC的中位线。这个概念很重要, 同学们要记住哦!

评析:上述案例, 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将概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 而且概念的学习缺乏合理的生成基础, 这种让学生记住概念描述, 消化概念内涵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引导建构”做法尝试: (教师出示△ABC的图形) 。

教师:我们已学过三角形的有关线段, 请同学们在图中画出△ABC的中线。学生 (动手画图中) :……教师: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它们是什么点之间的连线?众生: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教师:在图中, 若D、E、F分别是AB、AC、BC中点, 请同学们在图中连结DE、DF、EF。 (稍等片刻, 让学生完成操作) 。教师:这三条线段都是什么点之间的连线?众生:中点之间的连线。教师:这三条线段称为△ABC的中位线。你能否根据刚才的画图, 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吗?试试看! (学生直接将定义写在练习纸上, 然后交流, 稍等片刻后, 教师让一名学生将定义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自己概括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教师结合图形强调) 图中的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则线段DE就是△ABC的中位线。 (稍作停顿, 作思考状) 。教师:同学们, 你所画的三角形中有两种特殊的线段, 你发现了吗?众生:中线、中位线。教师:不错!能说说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学生思考中) 。学生1:都是线段、都有三条。教师:不同之处呢?学生2: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中位线是两边中点的连线。

评析:改进以后, 教师没有急于发出权威的声音, 而是选择相信学生, 从学生熟知的三角形中线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操作, 让学生自己思考建构起“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 更让学生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考经验。同时, 还顺水推舟式地比较了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 课堂教学多用追问, 引导学生思维由合情推理向演绎推理转变

数学发现靠的主要是合情推理, 而数学结论的整理主要是靠演绎推理。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 “演绎推理是确定的, 可靠的;合情推理则带有一定的风险性”。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获得数学结论时要经历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在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避免仅靠操作确认、直观判断的低层次思维。

案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

(读题之后, 很多学生大声回答相切) 。

点评: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在捕捉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后, 并非立即否定学生, 指出其错误, 而是通过不断的追问, 一步步暴露学生的思维漏洞, 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产生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从错误的直观判断转向理性的思考, 从而避免出现“蒙混过关”的思维习惯!

(三) 课堂教学善用类比方法, 引导学生思维向“正迁移”转变

美国心里学家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出, “只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时候, 意义学习才发生了”。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 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 恰当地组织教材, 以使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前后衔接, 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笔者认为, 课堂教学中类比思想的运用, 恰是实现目的的途径之一。

案例3“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教学:

(在教师引导学生连接四边形对角线, 将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来研究, 解决了该定理的证明之后)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这个定理吗? (停顿了一会无人作声) 。教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通过添加平行线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请说说思路。学生1:如图3, 只要过点C作CE//AB, 则有∠1=∠A, ∠2=∠B, 因此, ∠A+∠B+∠ACB=∠1+∠2+∠ACB=180°。教师:好!受此启发, 同学们能够仿照上面这种证明思路来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吗?

学生2:能, 如图4, 过点D作DE//AB, DF//BC, 则∠1=∠A, ∠3=∠C, ∠2=∠B, 因此∠A+∠B+∠C+∠ADC=∠1+∠2+∠3+∠ADC=360°。

教师:很好!这种证明方法我们是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证明中联想到的, 体现了数学中的一种类比思想, 通过类比三角形来证明四边形的相关性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因此,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只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 才能实现教学思维、方式的有效转变,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摘要:本文从一道期中考试题出发, 对学生答题不理想情况进行剖析, 并结合以往案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提出三点教学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反思,转变,中位线,正迁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第4篇

关键词:期中考试;教师层面;教学要求;技术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83-1

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出本次考试的情况分析

各备课组先讨论,然后备课组长起草本学科情况分析的整体结构,要有诸如本学科全年级以及几个类别班级的均分、全年级整体的得分情况分析、全年级每题得分情况分析、下一阶段教学进度及相关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本备课组的教师,各位教师在备课组长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再根据任教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认真完成各自的情况分析,所有科任老师交电子稿给班主任。班主任的班级情况分析以年级本次考试数据分析报表为依据,结合班级本阶段的具体情况。每一份情况分析的最前面都要有本次考试进步较大的、退步较大的学生名单,以示鼓励与警醒,最后都要写一到两句激励性的警言、嘉语。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打印并张贴。

每个学科、班级情况分析的文本格式要一致,统一贴在教室里相对固定的地方,而且要求较长时间段的张贴在那里,直到下次重要的考试后才用新的情况分析一一对应加以覆盖。这样,就会形成比较独特的班级文化,这种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可以经常全方位地定位自己在群体中学习质态的位置,与自己目标的距离,自己在学业水平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以及了解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要求、相关策略等。

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每一次的大考后的教学过程中都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去解决大考后学生学习的“动力空洞”问题

因为每一次大考后学生“激情”的消解需要一段时间(即由于对考试分数结果与考试前期望值之间吻合程度、落差的大小不同所引发的“情绪”),以及阶段性学习任务结束后会形成一定的“动力空洞”,注意力不会科学的“转移”。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就要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注意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进行前瞻性的预见,并做好科学的引导、消解工作。

鉴于这种认识,各位班主任引导学生们进行高一以来的学习与本次期中考试的小结,请各位同学当天晚自习认真做好此事,第二天早自习交齐“高一状态以来的学习情况总结、本次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从现在直到期末的学习、做人做事的发展规划”。

各位班主任要在全班同学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班级工作情况分析,写出班级情况分析报告,具体分析到每一位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类分析,以相关数据并结合每一类具体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思想状况来剖析生成性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与要求,并在近一周内分别找班上每一个学生“谈心”。

三、各备课组、各位班主任、各位科任教师要以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为契机,开展较大规模的“接短板”行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过程中的“闪失”

对期中考试中短板的班级、学科,各班级中短板的学生,各学生中短板的科目,短板科目中的短板的知识点,进行认真排查,然后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操作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来有效地“接短板”,以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班主任要对大踏步倒退的学生进行重点谈话,最好约请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方法(整改措施),并从这些同学失误或挫折的案例中提炼出某些可供全班同学加以“警醒”的“自己身边的鲜活的教训”,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以期达到“教训”规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对大踏步前进的学生进行重点的个案分析,并从这些同学成功案例中提炼出某些可供全班同学学习和仿效的“鲜活的经验”(即那些可供“常模参照”的“同学们自己身边的鲜活的经验”),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学习,以期达到“成功经验”推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

各学科教师也要参照班主任这种工作思路,来进行所任教班级的学科情况分析总结,以期达到学生学科学习的“成功经验”推广效益、“教训”规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

四、各备课组要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认真研讨教学进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练习与考试计划等

每周各备课组教研活动过程中编制好下一周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练习的范围、练习的要求,然后年级组汇总并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每个时段学习的针对性,进而提升我们教学与学习的绩效。另外,语文和英语备课组还要认真研制每天早读课学生读书的任务、目的、方法,以每两周为一个时间段,用一张16K纸将这两周每天语文、英语读书的要求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每天语文、英语读书的针对性,进而提升绩效。此外,每天作业的总量以及各学科作业量都需要有科学的控制。

五、各备课组要加强针对高考的教学策略研究

未来高考是对考生知识水平、运用能力以及应试心理素质的考查。它是选拔性考试,但走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更多的还是考查你的基本功: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期中复习教学反思 第5篇

教学已进入最后的总复习,我本着每天复习内容少而精的原则,把所要复习的内容理解透掌握好。在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时,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1)复习运算定律,(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在复习运算定律时,我先让学生用字母式表示出运算定律,再通过具体的例子举例运算定律,为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奠定了基础。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时,我调整了以往的做法,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学生在编题和选题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在展示时学生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覆盖面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简便运算的类型。(2)关注了学生易错的题目。(3)关注了一些生僻的解法。如乘法分配律中的一些拆法和添法等。最后我补充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和一些思维拓展题供学生计算,让学生以竞赛、限时做题看谁做得又多又对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也很好。

期中复习教学反思 第6篇

文言文已经复习了一个多月了,但通过最近的习题讲练来看,学生复习的效果并不乐观,特别是对课外文章的阅读,学生做题时仍旧没有信心,一做题就害怕,愁着读,带有这种情绪做题效果肯定不好。面对这些,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感觉很失败。细想想这一个多月的文言文复习,从开始的课本知识复习,(复习一篇配上一套练习)到知识点的梳理,再到课内外习题对比训练,自我感觉这种安排还可以,但现在看来效果并不乐观。好在还有一个月中考,我还有时间来补救,或许常见诗词虚词用法的系统整理效果更好。慢慢改进,争取让学生们的水平能提高一步。

一轮模拟考试反思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陪伴下,九年级一轮模拟考试结束了,成绩也出来了,看完成绩有喜有忧。

喜:学生语文成绩呈现橄榄球式,中间学生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很高,班级学习氛围进一步浓厚。

忧:特优数有所下降。这主要源自课堂上对优等生的关注比以前少了许多。

对策:

1.继续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推进中兼顾优等生的加餐,多加关注。

2.在学生中搞一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调研,了解好与差。

生物期中考试反思 第7篇

第一、还需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工作里面还有自私的表现、懒惰的行为,所以我要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提高自己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经受住社会和自身的各种考验,就必须明确师德规范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修养,通过修养,增加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并在实践中进行道德行为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第二,还需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小组建设。高效课堂学习的高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没有一个组织规范、分工明确、凝聚力强的小组,就无法推动课堂向高效方面发展。在组织都没有健全的情况下进行高效课堂的模式的学习不但没法做到高效,甚至比传统课堂还低效。小组建设,我还必须得进一步细化,小组长的培训我还得进一步加强。

第三,还需进一步加强导学案编制的研讨。由于我对导学案理解得不够深刻,导学案编制的不够合理,使得学生整天为了应付导学案而烦恼。任何的学习必须是兴趣第一,如果我们的导学案在学生眼中如果不是可爱的、有趣的、能带来快乐的,而是面目可憎的每课都得做的习题集,那么自主学习就会走样,甚至连正常的学习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课改的认识。此次期中复习,因为我第一年代生物,没有什么经验,我就向几位曾经带过的老师请教。都说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很重要,我对照前两年县市教研室出的期中考试题分析,发现这一章出的题分值在百分之五十左右。于是,我加大了这一章的复习,而对其他内容则放松了要求。最后的考试结果证明,用教师的主观经验和判断来代替学生的思考是要不得的。我们对课改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虽然平时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努力践行课改,但一到关键时候,我们还是不自觉的用自己的经验去指挥学生,忽视学生的思考,甚至不要学生思考。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第8篇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经济法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是各类经管类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 掌握规范化的经济活动和法律法规—“经济法”, 不仅可以提高法律意识、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且进一步增强了辨别法律风险的能力和防范意识。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应用型和实践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 高校传统的两学期制教育体系由于重教学轻实践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作为对两学期制进行补充和完善的小学期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潮流和趋势, 小学期在包括北大、浙大、厦大等知名高校初具雏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云南农业大学在借鉴国内各高校小学期实践的基础上也积极进行学期制改革的探索, 将小学期纳入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以弥补传统的两学期制教学的不足, 而《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小学期实训教学中以其实践与理论较好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 基本情况

《经济法》授课范围涉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全部六个专业和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学生, 从2004年起, 作为全校性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 授课为32—48学时。经几次修改, 尤其是在2008年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上, 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讲义, 选用了适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自2011年学校实行小学期以来, 《经济法》课程开始进行实训教学的尝试, 先后完成2009至2013级本科学生的教学任务, 内容包括《经济法》专题讲座、法庭庭审旁听和法庭模拟;同时开始探讨《经济法》实训教学考核的评价方法, 为教改项目的展开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本课程的专任教师中, 副教授2人, 讲师1人。长期承担过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并多次讲授过《农业政策与法规》、《国际经济法》、《财经法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相关课程。除此之外, 课程项目组成员从未间断的一直从事与本门课程紧密相关的教学与研究, 并从多角度、全方位重新完善《经济法》实训教学。

(二) 课程设置

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设置所要实现的效果。通过小学期的实行, 以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为目的, 从而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经济法的学习和实践中, 这是小学期课程实训的主要目标。就《经济法》而言, 其小学期课程实训目标主要包括: (1) 通过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提高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实训教学将理论和现实联系起来,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增强实践认知, 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2) 通过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与考核评价的同步进行提高经济法教学的吸引力。利用法庭庭审和法庭模拟, 使教学的材料和内容更清晰、直观和形象, 让学生更简便、快捷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素材的内涵和意义, 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进而提高教学实践效果; (3) 通过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参与式方法的引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运用法律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

2. 课程内容

小学期课程实训更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具实践型和实用性, 《经济法》实训教学以学生为本, 突破了原有的两学期制的弊端, 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具体内容如下: (1) 了解学生要求及期望。课题组教师利用授课过程, 与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经济法律知识运用的要求及期望; (2) 确定《经济法》专题讲座的主题。在大二学生的小学期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法律的相关热点问题, 确定专题讲座的主题, 外聘专家或由本院专任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3) 选择法庭庭审旁听案例。在大三学生的小学期中, 与昆明基层法院联系, 结合学生专业, 共同探讨选择旁听案例, 完成是法庭模拟的前期准备; (4) 指导完成法庭模拟。在大三学生的小学期中, 指导学生从选择案例、道具准备、角色扮演和自我评价, 完成小学期最重要的实训教学; (5) 建立《经济法》实训教学考核的评价方法。针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 提出合理的考核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充实小学期的教学内容。

三、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期实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期制的弊端, 在加强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实际问题。

(一) 创新力度不够

自实行小学期以来, 通过与学生日常交流了解到, 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创新力度不够。《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小学期教学中更多的是采用理论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而在课堂教学中, 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二学期制中教学方法, 在相关案例教学中, 案例内容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仅限于PPT上文字的呈现, 经济法相关的案例视频较少, 同学们很难切实体会到案例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所要传达的法律知识, 无法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 实训教学投入不足

实训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下, 文科类高等院校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其课程教学的重点也不在实训教学上, 《经济法》课程也不例外, 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实训项目、教学改革以及相关教材等经费的投入不足, 从而影响了《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的质量。

(三) 学生倦怠情绪突出

由于小学期的时间与传统的春秋两学期的时间相比较短且又安排在暑假, 学生在思想上有些懈怠。部分学生本就有假期兼职或出游的打算却与小学期的安排相冲突存在抵触情绪。部分教师在小学期课堂教学中仍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 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 出勤率不高, 课堂表现差强人意。这种倦怠的情绪挫伤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影响了课堂质量, 小学期的课程学习效果令人堪忧。

(四) 实训教学体系不完善

经济法实训教材缺乏, 由于对经济法实训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导致经济法课程实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可供选择和使用的实训教材较少;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完善, 考核还是局限于理论方面, 实训教学体系和质量考核标准难以量化并且缺乏具体性,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 现实管理问题凸显

小学期安排在暑假与春秋两学期相比, 学校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 主要是学生的暑期服务不完善, 表现为教室的使用、图书馆和学校网络服务、教师的工资补贴、学生外出安全等方面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实训安排方面由于要去地方法院参观学习, 部分学生因纪律性不强, 集体意识薄弱擅自行动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些都造成了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过程中现实上的管理问题。

四、提升小学期中《经济法》课程实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小学期的学习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因而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尤为重要。针对《经济法》课程, 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改变传统的“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授课方式,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由式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要与时俱进并不断更新案例, 采用多元化案例教学突破枯燥的文字束缚, 如通过播放《今日说法》、《新闻观察》等视频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经济法相关法律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要继续推行法庭模拟, 模拟民商事案件的审理过程, 从而锻炼学生的法律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 加大实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要合理的预算小学期中各项课程的成本, 为包括《经济法》在内的课程实训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加大各项经费的投入力度, 包括教师的课时补贴、专家的讲座费、学生的实训经费以及行政人员的津贴;加强对教师精神层面的褒奖力度, 将小学期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考评制度结合起来, 对小学期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优先年度评优、职称评定, 切实调动广大师生经济法实训的积极性。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行学期制改革、推行小学期制,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整合教师资源是重中之重。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的教师更注重《经济法》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相对缺乏从事经济法律事务的相关经验, 这对于小学期中该课程的实训是不利的,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改善上述情况有效途径。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使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均得到完善和补充, 可邀请一些学者、专家或业内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实训课程培训, 为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有效指导。

(四) 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型较强的课程, 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是其进一发展的关键。一是要完善《经济法》实训内容, 对于不同专业授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例如, 会计专业应侧重会计核算、税收、银行法律等内容的实训;经济学专业侧重于证券、保险、税收相关内容的实训;管理类专业则侧重于公司法、合同法等内容的实训;二是对于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效果的考评, 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同时考核主体和内容应多元化, 考核主体要扩展到校外讲座导师和企业负责人员, 考核内容中要减少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 提高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所占的比重;三是加强实训教学管理与监督。应制定规范的实训教学规章制度并加强这些制度和规章的实施, 从而为小学期中学生各方面的服务、教职工的津贴、学生外出实训的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应用型和实践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 为弥补传统的两学期制的不足, 适应社会需求, 云南农业大学将小学期纳入了教学改革的实践, 《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更多的融入了实训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小学期中《经济法》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并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实训教学,小学期,经济法

参考文献

[1]秦学智, 刘晓华.小学期应有“大作为”[J].教育与职业, 2009, (34) .

[2]罗冬娥.高职会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5) .

[3]赵锦, 李名梁.基于职业能力开发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 2010, (8) .

[4]曹岩.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 2013, (1) .

生物教学反思(期中) 第9篇

三者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三者的共同点是有机融合的基础

无论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还是上级的教学评估和学校自身的期中教学检查,这三者的总体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建立一所合格的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使高职教育活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使学校在不断巩固和提高中求得自身的发展。这三者在内容上具有兼容性,尤其是教学评估的一、二级指标大部分与ISO9000族标准的条款是相对应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持续改进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2.三者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一致

贯标内审、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都采用基于事实的统计分析方法,重视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通过面谈、提问、聆听和验证等方法了解基本情况,用典型的事实、数据说话,最后作出评价,促进整改。

3.三者可以统一领导,协调进行

在学校内,最高管理者可在分管贯标内审、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这三项工作的领导之间进行协调,组成领导小组,把这三项工作协调起来,有机融为一体。

三者融合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研究三者的侧重点,将其有机融合

上级的教学评估侧重评价学校是否具备办学的基本条件;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侧重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过程;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侧重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案的落实和教学效果。实质上,这三者都是为了保证教育服务的质量,因此,需把它们的共同点有机地融合起来。

2.三者的性质虽不完全相同,但有其互补性

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属于自查自纠,是自我评价;教学评估是政府行为,属于第二方评价,具有强制性;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属于社会第三方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实质上,这三者存在互补性,可以将检查的内容融合在一起。

3.三者的运作的时间不尽相同,但有统一的可能

教学评估是教育部或当地教育局(教委)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的行政检查和评价,每五年进行一次,周期较长,缺乏长效的事后监督机制;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是自觉行为,虽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缺乏限期整改的硬性规定;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是要求学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整改的硬性规定,否则,会在每年的监督审核中开具不符合项,并跟踪整改。在这三者的融合中,可以尽量将它们的时间靠近,解决好统一运作的方法问题。

三者融合可带来明显的效果

1.可以科学地调配人力资源,优化组织的管理结构

把贯标内审、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融合以后,可以将三者的时间尽量靠近安排,并与相关科室及人员的岗位职责联系在一起。

2.可以统一策划、开展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

把贯标内审、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融合以后,实现了统一策划、统筹兼顾的目标,减少了重复评审、评估和检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实行按标准对这三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项开具“不符合项报告”,让受审核或检查的部门查找不合格的原因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主管部门对其进行验证的措施,保证了检查的有效性。

3.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把贯标内审、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融合以后,由于合理地调配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发放文件的数量,学校可节省1/3的人力和时间,管理费用也会大幅度地降低。同时,也使得审核、评估和检查更加系统、深入,并推动了教学和其他方面工作的改进。

4.可以减轻基层的接待负担

将贯标内审、教学评估和期中教学检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组织,可使基层接待的频次减少2/3,这样,基层人员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干些实事。

5.可以共享数据统计资料,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无论是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还是上级的教学评估和学校的期中教学检查,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数据统计资料,以获取必要的证据。将这三者融合以后,多数基层单位和职能部门都建立数据库,系统地积累数据统计资料,实现了数据的系统化目标,使共享数据成为可能。

质量策划概念的理解要点

质量策划与质量管理构成从属关系。质量策划的目的在于制定并采取措施实现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可能涉及组织的质量目标和产品的质量目标等,二者所策划的对象和结果均有所不同。

(1)组织的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的策划会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入手,该质量管理体系会涉及产品实现的直接过程和相应的支持过程。策划的结果会形成管理方面的文件,如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2)产品质量目标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产品,包括产品的质量特性(固有特性)和产品的支持方面的特性(赋予特性)。为了实现这一产品的质量目标,组织的策划会从产品的实现过程入手,但该产品的实现会涉及产品的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也会涉及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使用。这种策划的结果之一可能会形成质量计划。

历史期中教学反思 第10篇

金碧中学蔡云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包含七个单元,上期主要教学第一、第二单元,主要包含世界古代史、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世界历史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里面除了要记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外,还包含历史地名,学生对世界古代地名记忆较难,我教学的方式古代、现代结合,利用地球仪或者世界地图,将历史地名和现代地名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古代历史事件难于记忆

古代世界历史包含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部分历史事件,学生对世界历史过于陌生,而我却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满意,也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部分学生也因为历史学科是所谓副科,有一定的偏科思想。

二、初中世界历史粗线条勾勒历史事件,但是,考点过多,教学时未能很好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比如:教学《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一节,讲到地跨亚欧非历史大帝国时,世界历史上有五个这样的国家,但教材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讲述,教学时,必须对学生讲述清出,但是,我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考试时,学生就会出现模糊。

三、备课环节

备课上,我没有做到被学生,我误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过分相信学生自觉性,但是恰好相反,学生学习历史的自觉性不高,主要是历史学科未纳入中考主要科目,导致学生把历史学科放在次要地位。

四、作业批改环节

初中学生在作业上,不是很认真,加上学生的分析思考和综合归纳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学生回答问题总是过于简单,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我总结了初中历史教学的一般方法: 第一:备课环节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层次,要把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知识状况充分考虑进去,不能过高估计学生;

第二、讲课环节

教师的授课要能故事化、兴趣化,注意集中学生的学习新年兴趣,八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师的授课上来;

第三:农村学生由于家庭事务较多,加上部分学生的路程较远,时间有限,不能过多地给学生施加压力,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第四、作业批改环节

作业的批改,除了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正误外,还要帮助学生讲解作业的格式等。

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第11篇

一,对于选择题1,3,7这几道题来说

相对来说的基础定义题,这两个班级出现的错误非常多,体现在平时对基础强调不够,重心偏移,基础题在中考考试中占百分之七十,我应该在日常多渗透基础题的重要性,防止学生平时只想着做难题,扣难题,本末倒置,我制定的计划是在每天的作业上下留几道基础概念题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与练习。

二,对于填空的十一,十二题错误偏多

主要原因是之前做过同类型题,孩子们就忽略题干直接写了原答案,我的反思是遇到一类题,尽量引导学生将变式都写出来,避免考试时手忙脚乱。

三,天空第十八十九题是常见的几何体

但由于平时对几个问题反馈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们认知偏差,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应多培养学生看到几何图形先纵观全体理清条件,猜想结论,再仔细证明做到图透题透。

四,对于后三道大题

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第12篇

本月即10月16—17日全校进行了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的期中成绩检测工作。本次考试在没有耽误上课的情况下,各年组的教师们高效率地完成了批卷、查卷、合分、登分、算分、写卷面分析、召开家长会、写教学反思等一系列试后处理工作。可以说紧锣密鼓!

本次期中考试对于我们六年组来说试题的难易程度和以往期中考试基本相近。首先一点试题考察全面,涉及到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单位换算、化简比、分数运算、位置、比的应用、简便计算、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等。二是试题结构灵活,比如:解决问题的第4题,你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提出后请解答。这种题答案不唯一,能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本题共计8分,全年组八个班本道题答的相对比较好,丢分不严重。三是又出了一些学生容易掉进陷井的题。比如解决问题的第2题,一根绳子长20米这道题,本身20米是个多余条件,而且问题是用去了多少米?但由于学生不注意审题,很多同学都做错了,把本是一道分数加小数的题做成了分数乘法的题,整个7分全部丢掉。试后我算了一下我们班有30多个同学七分全丢,可见学生审题十分不认真,还有填空题的第2题0.6倒数的倒数是多少,大部分同学都写成了三分之五,其实还是0.6本身,像卷子上的这两道题都不难,为什么丢分这么严重,就是因为不认真审题的后果。所以对于学生在审题方面一定要加强。再有第五大题,算理我明白这道题丢分比较严重,此题是书上的一道例题,它有一个情景,通过两个朋友步行求速度的比较,从而推导“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本题4分,八个班基本情况类似,对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也就是每一步的意义,模棱两可,致使丢分严重,一班本题做的相对比较好。从这道题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过程的讲解,也就是现在新课改所要强调的理念,注重知识的生成、形成过程,而不是原来老方法中的只是注重结果。其实这道题如果告诉学生结果,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一个数除以分数,就等于一个数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而且保证做题也做的非常好,但是真正地去问学生为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学生就不知道了,所以我们很多学生对于知识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新课改的理念我们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困惑,因为我们在上学的那个年代我们的老师就是注重结果的,只要这种题型会做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感觉现在的小学教学好像是把简单的问题搞的特别复杂,很简单的一个定义或者一个公式,我们得花一节课甚至两节课去研究它怎么来的,也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生成过程是怎样的。所以通过这个题,我们感悟比较深,能和我们当今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也确实能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再有通过本次考试,从年组横向比较来看,平行班之间的距离拉得比较大。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得认真分析一下。因为本年段是新课改实施的第一轮,一年级是由六位年轻老师带的,后来又因为各种原因有些班又换了老师,而且每个班换老师的时间各不相同,然后又重新分班,从六个班分为八个班,在调班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分的非常科学、合理,即使通过考试分的,一次考试成绩也不可能代表这个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已经产生了不均衡,况且本年段家长从一年级就喜欢告状、致使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复折腾几次后,家长对于换掉的老师也好,还是换上来的老师也好,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所以家长对学生不能正确引导,导致家长和老师配合不到位,从而使班级学风不浓。课改第一轮,很多知识性的东西流于表面,各个班基础不一样,有的从一、二年级、有的从三、四年级已经拉开了距离,现在到了五、六年级想扭转遗留的问题,我们认为不是一朝一夕,或者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我们平时更加注重集体备课、任何备课不流于形式,随时、随地、小范围、大范围地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的方法,甚至留的作业、小到练习都努力做到统一,年组内老师都毫无保留地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以及教学经验。而且年组各个班的老师都在针对本班情况也相应地做着最大的努力,尽量做到各个班的成绩能齐头并进,为学校的教学工作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会飞的馒头想象作文下一篇:以为自己立根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