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2024-07-20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精选9篇)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第1篇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视听)教学为辅助,它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历经三代 通常认为,远程教育已经历经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第二代是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代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进行教育学活动,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教学形式由原来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需要说明的是,后一代远程教育并不意味着对前一代的否定或取代,不能把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看成是过时的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休手段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可以说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征及发展 从20世纪末开始,人类社会将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作为支持信息化社会基础的微电子技术、计 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正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有以下显著特征:即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可准永久性地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可不设学习集体,单个学生利用多种学习媒体,即可达到学习目的;教育真正不受时空限制;受教 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指教育作为社会经济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在提高人的政治、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造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是由教育所具有的社会生产属性所决定的。现代远程教育因其“远距离、开放性、多媒体、网络化”特点,能使众多的人接受教育。其设施一次性投入,教学资源共享,以持续性发展和规模效应为前提,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经济功能,对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I.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增长点。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决定把教育作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生长点。因此,教育与市场经济、教育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举国上下关心的热点。人民日报1999年11月 25日刊发的文章《教育消费,风景这边独好!》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能刺激教育消费,吸引居民收入直接投向教育市场。还有一些学者更宏观、更理性地关注教育消费问题,论证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和拉动作用,展示教育消费的新视野。近几年,国家和社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以发展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1999年,国家投资2.2亿元,建成中国教育高速主干网;2001年教育部拨款9000多万元,重点支持现代远程教育有关项目;2002年,李嘉诚基金会出资8000多万元,向西部12区边远山区中小学增送5000套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同时,教育部也对此提供5000套接收设备,启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国家投资9亿元的西部高校校园网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巨额投资对相关产品和行业直接构成有效需求,直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生长点,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现代远程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集中表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劳动者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从而间接推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2.现代远程教育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资本、教育、自然资源和技术是主要的四大生产要素。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通过一系列科技发明称强世界。20世纪,美国从生产性

社会向服务性社会转变,教育制度起了巨大作用:即建立公立学校,实施义务教育、开办公立大学等。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使美国拥有一支举世无双、训练有素、技能高超的劳动力大军,成为美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1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革命、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育也必将成为未来经济成功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是智力和智慧,而专门从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教育,是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知识经济不仅能改变经济结构,而且能更新人的观念。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最大的资源;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最大的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质量、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最大的资源。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强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许多国家的经济起飞都得益于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教育投资不足,全民整体 文化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至今每年全国的高中毕业生还有100多万人不能直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通过开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众多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和渠道,它以成人业余学习为主,以个别学习、自主学习为中心,面向学 历教育,面向在职培训,面向自我提高,重点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现代远程教育是大众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3.现代远程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了系统论述。20世纪如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倡导和发展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提出学习时间就是人一生的时间,而每种学习又与其他学习相互渗透和补益。终身教育是人格、知识和技能以及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不断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是理想和目标,也是未来学习化社会之必然。M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业面对挑战,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将使劳动力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使岗位的再培训、知识的快速更新、技能的获取和提高以及素质的全面提升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教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庞大的教育消费市场。面对大众的终身教育需求,那种定时、定点、高门槛、长期连续进行的正规高等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人员流动性增强,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愈加灵活多样的新形势。身处经济大潮中的现代人功利性更强,往往是需要什么补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就成为人们比较理想的再教育的首选形式和接受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功能,既要注意硬件设施配备,更要注意师资、教学内容、支持服务体系、管理等软件建设。远程教育应由单一的学历教育转变为提高国民素质的终身教育。办学规格上要具有多层次性;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适应性和技术性;教学方法上要坚持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样,才能真正使现代远程教育由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为拉动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使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增长的持续增长点和亮点,成为全民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特征 所谓远程教育就是教育机构借助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而实施的超越传统校园时空限制的教育活动形式。远程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伴随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壮大的教育活动形式。称它为教育活动形式是因为它有着特定的教育信息传输和交流手段,有着适应远程教育方式的信息资源,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有着特定的教育管理机构等。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这是远程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常规的学校教育是封闭性的,其表现是教育资源被封闭在校园内,教育的门槛被抬高,接受教育的人始终是社会中少数精英。远程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对学习者来说,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地增加,教育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远程教育就是应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而诞生,远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意愿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延伸性。这是远程教育的功能特征。常规的学校教育把学习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特定的校园中,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教育者对其实施教育活动。这是

一种教育资源与功能收缩和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远程教育正好相反,它把教育信息传送给四面八方的学习者,借助各种媒体技术把教育信息向外传输,实际上就是把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向外扩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扩散,将自己的教育功能向整个社会延伸。这种延伸性符合现代教育的终生学习的理念。

3、灵活性。从各个国家的情况看,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于是,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一来,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要比常规的学校教育更灵活多样,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4、手段中介性。与常规的学校教育相比,远程教育是基于媒体技术和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其活动的,只有借助信息工具才能构成远距离的教育活动。所以,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如注册报到、教学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提交、评价和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等,都离不开有关媒体的中介作用。尽管常规的学校教育也需要媒体技术,但它不像远程教育那样对媒体工具、对传输手段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没有媒体手段的中介作用,远程教育就难以开展。

5、管理性。尽管远程教育是具有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形式,但它依然是在一定制度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调控的教育活动。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不能把大众传播的信息接受方式——随意点击网页、随意调换电视频道等行为理解成远程教育,这种行为不是远程教育,而是广义的个人化的“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第2篇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的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一、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不少小学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单调枯燥的讲解和说教,让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无疑会对物理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

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能让课堂变得生动真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适当插入一些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练习题的选择就需要教师去把握,去整握。还有利用多媒体,学生从中能学到很多课外知识,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第3篇

一、《弟子规》影响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 对孩子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我国自古提倡躬行身教。家长以自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品德影响教育子女, 是最具影响力的家庭教育方法。因此, 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而且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因为父母的观念、生活方式及情感等方面未必适合今天的孩子, 家长通过自我教育, 可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从而影响孩子的言行。

在《弟子规》中, 作者讲述了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等道理, 虽浅显易懂, 力行则不易。现代性的危机社会容易使人养成虚幻浮华的品格和习性。家长本身对于《弟子规》这一课的缺乏, 导致其不能正确指导孩子的言行, 从而使《弟子规》的效用不能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发挥。因此, 家长率先学习《弟子规》, 并根据其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 将其精髓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 以身作则, 这对孩子的成长学习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 《弟子规》从“入则孝, 出则悌”讲起。在家庭教育中, 要培养孩子的孝悌之心, 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其父母的恭敬之心。家长带头孝顺自己的父母, 让孩子感受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 这能有效实施感恩教育, 同时也让孩子沐浴在爱的家庭氛围中, 以同样的态度去孝顺家长, 关爱他人。如今独生子女众多, 青少年往往因家长溺爱而以自我为中心。家长要培养孩子关怀他人的品质, 首先就需以身作则, 对待亲人、朋友和同事时, 用《弟子规》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家长践行“孝悌”的同时, 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父母的孝悌之心, 体验理解这种付出, 并把感恩父母、关爱别人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念, 这应该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的最好办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孩子一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而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最直接的便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试想, 如果父母整天作息时间无规律, 生活习惯不好, 孩子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它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中。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父母便应让自己的行为高雅起来。《弟子规》第三篇“谨”所述皆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生活小事及行为习惯, 它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出了具体的规范。例如, 在生活上要“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在处事上要“事匆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等等。只有父母首先树立了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才能为孩子做好表率, 顺利实施习惯教育。

二、《弟子规》指引家长纠正错误教育观念, 寻得适当教育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不仅要不断发现并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规范自己的言行, 而且要注意纠正自己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种种失误。如今,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生育高峰, 张扬、自我、青春的气息尚存, 猛然间便要从“独生子女”转变成“为人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年轻的现代父母必须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 寻找到适当的教育方法, 担起为孩子未来负责的重任。因此, 家长可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 对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进行反思、总结, 并为孩子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有利的外部教育资源与环境。

《弟子规》在开篇“入则孝”中便提出:“父母呼, 应勿缓。”而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并不懂得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孝心。例如,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外面玩耍, 母亲想要带小孩回家, 小孩则以耍赖的方式拒绝回家。母亲只好掏出一颗糖果作为回家的交换, 孩子便服服帖帖地回家了。试想, 糖果可以让孩子服服帖帖跟着回家, 而母亲多少次的呼叫声孩子却充耳不闻。在这个小孩心目中, 糖果比母亲更重要。对于如此年幼的孩子, 父母便已经在其心里种下了功利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的欲望必定也会无止境地扩张, 直到父母无法满足。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 教的不是“父母呼, 应勿缓”, 而是“物欲呼, 应勿缓”。孩子长大后, 他所应的也不是父母的需要, 而是自己的物欲。再如, 现代父母对美的观念也会深深影响孩子。年轻父母往往喜欢追求名牌, 给孩子穿好的吃好的, 甚至有家长从小便给孩子灌输整容的观念, 认为整容可以让人更有自信, 在未来的人生中更具竞争力。这样通过以外在来赢得他人重视的错误审美观, 只会让孩子失掉正确的价值观, 内心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空虚。《弟子规》讲道:“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因此, 现代父母应努力学习圣贤教诲, 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导孩子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以求德行与内心之美。

三、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构建学习型家庭。

朱庆澜先生曾把家庭生活环境喻为“家庭的气象”。他说:“气象就是这个样子, 家里是个什么样子, 小孩子一定变成那个样了。家庭气象, 好比立个木头, 小孩好比木头的影子, 木是直的, 影子一定直, 木是弯的, 影子一定曲。”可见, 良好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而努力构建学习型家庭, 更能使孩子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之中, 从而提高自我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构建学习型家庭应注意把握两点, 一是父母自身要加强学习, 要经常给自己充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并把新的强大的能量不断地释放给孩子和社会。二是父母与孩子要共同学习。亲子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又可互相激励, 各自达成一定的目标。这也是构成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

此外, 研究表明, 在日常阅读活动方面, 父母的阅读指导并影响子女的阅读兴趣, 父母决定或影响着子女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习惯。因此, 父母的阅读行为给予了孩子最初的阅读暗示。《弟子规》是汇集了儒家思想当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精髓提炼出来的做人行为规范, 是儒家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父母对《弟子规》等传统经典著作的学习, 在接受自我教育的同时, 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与孩子共同学习儒家经典, 并用《弟子规》中“孝悌”“谨信”“泛爱众”的做人规范来指导生活。亲子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不仅能促进良好家庭学习习惯的形成, 还可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 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构建学习型家庭, 并以此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弟子规》的最后一篇“学文”谈到了读书的习惯、方法和环境等, 如:“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这也为学习型家庭的构建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

四、家长应对《弟子规》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更新教育观念。

《弟子规》注重家庭对孩子的身和心的教化, 发掘人类的道德、伦理和人性的价值, 其中所蕴含的精华直到今天也不过时, 非但不过时, 它还可以与现代的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发挥效应。但是必须看到, 《弟子规》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它所携带的母体的文化基因也深深打着封建的烙印, 其内容仍然是良莠杂陈, 精华与糟粕互见, 如果饥不择食, 囫囵吞下, 便不利于其真正价值的发挥。

如今, 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在许多方面已经不同, 现代家庭倡导家长与孩子应形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 孩子不再是家长的依附, 家长也无权支配孩子的前途与命运。而在《弟子规》中, 最大的问题便是要求孩子唯家长是从, 一切听命于家长, 它潜移默化地抹杀了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 孩子的前途命运也完全由家长掌握, 这显然不适用于现代家庭。例如:“事虽小, 勿擅为。苟擅为, 子道亏。”虽说孩子年龄小, 缺乏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 需要家长的指导, 但若要求孩子事事听从于父母而完全没有自主权, 便阻塞了孩子独立思考的一切空间, 即使孩子长大成人, 也会缺乏生存能力而不能独立面对社会。因此, 现代家庭教育更倾向于教育孩子凡是自己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不能单独做的事, 或者一时想不起来的事, 父母才帮助他做。《弟子规》还提出:“话说多, 不如少。”强调多听少言, 此话具有其合理性, 但若把它作为人生基本训条来规范儿童, 则很有可能泯灭了孩子天真、率性、活泼的天性。所谓童言无忌, 如果孩子从小就失去了可以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长大后也只能成为一个毫无自我想法的平庸之辈。对于现代孩子来说, 其个性的发展需要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中实现, 但经常性的、无端的斥责, 以及过多的、无条件的约束, 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缺乏正确判断。孩子特别需要家长及时的、客观的、肯定的评价和赞许, 从而增强信心, 借以促进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 对于《弟子规》中的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 家长应先通过自己的学习, 并根据自己的认识, 结合现代教育思想, 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挖掘《弟子规》的现代意义, 使其更加与时俱进。

总而言之,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 家长不仅要求孩子学习《弟子规》, 而且应将其作为自我教育与被教育的一个重要教材, 并以此纠正实施家庭教育中所犯的错误, 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让先贤的智慧在孩子心中扎根, 同时也体会圣贤教育给家庭所带来的和谐与幸福。

摘要:《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蒙学的一本经典著作, 它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从家长率先学习《弟子规》的角度着手, 揭示其对现代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更好地挖掘《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弟子规》,现代家长,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李毓秀.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 2005.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第4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 英语 整合 意义

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正如英语中说的:“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来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所学知识的70%,3天后降为10%;如果单用视觉来学习,3小时后记忆中的知识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则3小时后保存所学知识的85%,3天后仍存留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教育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可以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能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关系的转变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教学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建构学习的过程。它能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能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这种转变,强化“学”的环境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四、能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了学习者学习的自由,有利于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2]席玉虎.全国英语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3]华建新.网络教育语境下自主学习模式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2,(2).

[4]赵化风,宋黎.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改进英语教学[J].外语界,1999,(2).

[5]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第5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迎面而来,我国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现代教育媒体介入教学领域,使教育发生了新的革命,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实施创新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本身的创新意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入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创设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依靠自身的潜能,在实践感知中主动地发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从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设疑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喜新猎奇,爱操作摆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表现自己。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一个人没有创新兴趣,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向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既能传递教学内容,又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的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培养学习兴趣。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求异是创新的核心,联想是创造的翅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做“25×18”时要求学生不局限所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看谁的解题认识方法最多、最简便、最合理。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情绪高涨,人人都自觉参与,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经反复验证、相互讨论后,出现如下解法:25×18=25×2×9=45025×18=25×6×3=45025×18=18×5×5=45025×18=20×18+5×18=45025×18=25×10+25×8=450 这些解题方法是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共同探索中得到的,既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潜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共同探讨、分析比较中,又自觉地发现自身的差异,培养了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探索创新的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知识的创新过程,要发展学生和创新思维,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利用电教媒体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内,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思维。4、运用电化教育技术,让学生在教学中“主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运用电化教学,扩大了知识容量,让学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有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然后一起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大家获得的信息更多,掌握的知识更多,这种知识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学生的实践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总之,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出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国际和平日对现代的意义 第6篇

9月21日是世界和平日,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世界和平日。20**年9月7日,联大通过第55/282号决议,决定从20**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1日定为世界和平日。大会宣布,世界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呼吁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大会还号召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等适当方式庆祝世界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自世界和平日设立以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举行仪式,提请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同时,全世界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纷纷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世界和平日。

多年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战争、恐怖袭击、地区冲突等多种形式的暴力敌对活动依然存在,人类实现真正和平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教育即生活”的现代意义 第7篇

教育不仅是现实生活的过程,更是实现未来民主生活,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民主性会不断增强,因此,“教育即生活”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性,而再生产理论正是从经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揭示出了历史的局限性。但是,这种历史局限性并不能掩盖“教育即生活”在当今教育改革中所具有的魅力。正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史学家雷克明锁评价的那样: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的教育改革中还会复活并不断发展。同样,当面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候,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教育即生活”在我国的复活。尽管“教育即生活”有其自身的缺陷,但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考量它时,如果我们着眼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及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时,“教育即生活”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人一生发展最根本的需求是生活,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成功地生活,如何幸福地生活,这就构成了人一生最基本的学习需求。所以说教育即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即生活”,我以为应该包含这两层意思:第一,教育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我们的教育内容就有多广;第二,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书本。还“教育即生活”以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多彩地学习、自由地学习,然后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杜威指出,最好的教师明白思维是产生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的,要经历五个必要的步骤:第一步,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第二步,从这个情境里产生一个问题;第三步,通过观察等心智活动,搜集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第四步,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第五步,用行动检验假设。与思维的五步相对应,最好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急于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带着疑问来学习,这种疑问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的要求的。今天,也许我们还无法完全实践大师的睿智理念,但我们可以靠近教育的规律、本质,应该让教育中有生活,更应该让生活中有教育。

首先,我们可以从生活的需求来审视教学的本质。这一点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体现。略加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从每一个学科的设立到每一节课程的编排,无不源于生活中的某些需要,无不试图去提高或优化学生成长所需要的某种技能。比如物理中的《温度与温度计》一节就是源于生活中有着太多与温度有关的观测需要,有着太多与温度有关的理解与测量需要。所以当我们在面对某一学科的定位,在面对某一课时准备的时候,不能只是狭隘设计让学生记下哪些公式,会做多少试题,而是要充分地挖掘学科知识背后那一段段或深或浅、或宽或窄的生活需求,站在这种需求之上看教材,教学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学生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从成长的需要来优化育人的策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将高深的教育理论都学懂、学透,但我们必须以一个过来人、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思考,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什么是他们需要的人文素养,什么是他们要必备的生存技能,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的教育策略才有更强的实用性,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受学生的欢迎。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展示的过程中更要让他们懂得去尊重和欣赏,在引导他们去朗诵和演讲的过程中更要让他们懂得语言的文明和交流的礼节等。对学生的未来而言,学习的能力、礼仪的优化、品格的熏陶比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站在这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关注学生未来生命质量的角度去设计育人策略的话,教育就会更加实用、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再次,教育的魅力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回味和有效地使用。学以致用是有效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朴实的境界。教育的过程应该力求让学生在创造与实践中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之余,更能将这种快乐延续到生活中去,他们会因为今天学到了一种新的概念、新的技能、新的理解而兴高采烈,更会在这种炫耀、传播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成长。教育的魅力更在于学生能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或者可以解释自己曾经不会、别人不会的现象,或者可以探寻自己未曾涉足的领域,或者可以用自己新掌握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当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有用的时候,当他们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的时候,教育的魅力就会得到足量的彰显,学习的兴趣与潜能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最后,教育的功效在于学生能在生活中矗立智慧的高度,描绘理性的未来。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利用教育传递的智慧与灵感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在教育智慧的引领下他们可以享受更加明晰的生活,更能站在理性的高度之上去思考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方向的引导下,他们自然会远离庸俗无聊的游戏,自然会摒弃不文明的言行举止,也自然会营造出快乐、舒适、健康、和谐的生存空间。

关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资料: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入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命题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

从而,“教育即生活”的实质可作如下理解:

“教育即生活”命题首先强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影响。“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本身,那么教育应该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更新生活。”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是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

1.教育即生活的含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大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脱离教育的生活是不智慧的,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即生活”,我以为应该包含这两层意思:第一,教育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大,我们的教育内容就有多广;第二,教育的形式就是生活的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书本。还“教育即生活”以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孩子快乐地学习、多彩地学习、自由地学习,然后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

2.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以及教育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的简化、净化和平衡。“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教育需要把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作为儿童生长的背景,但又不能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无所作为。因而,“教育即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教育改造社会生活的涵义。

3.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所谓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首先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都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活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是无言的规范,对孩子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校园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他并且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4.学校教育的功能? 其一,简化社会生活,以便使儿童适应并促进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其二,净化社会生活。其三,平衡社会生活。经过教育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的社会生活”。杜威指出,最好的教师明白思维是产生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的,要经历五个必要的步骤:第一步,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第二步,从这个情境里产生一个问题;第三步,通过观察等心智活动,搜集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第四步,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第五步,用行动检验假设。与思维的五步相对应,最好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不急于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带着疑问来学习,这种疑问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的要求的。今天,也许我们还无法完全实践大师的睿智理念,但我们可以靠近教育的规律、本质,应该让教育中有生活,更应该让生活中有教育。

5.“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与人的一生的生活共始终,意味着儿童的生长与发展。“我们的最后结论是,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即生活”不仅仅强调教育要联系生活,而且强调生活本身的发展性和教育性。“教育即生活”并不割裂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联系,并不完全否定未来生活。杜威批评当时美国教育“注重于专门性的和技术性的东西而漠视了美好的生活”,没有成为美好生活的审慎的创造者和培育者。

6.教育所要追求的理想生活是什么? 首先,我们可以从生活的需求来审视教学的本质。这一点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体现。略加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从每一个学科的设立到每一节课程的编排,无不源于生活中的某些需要,无不试图去提高或优化学生成长所需要的某种技能。当我们在面对某一学科的定位,在面对某一课时准备的时候,不能只是狭隘设计让学生记下哪些公式,会做多少试题,而是要充分地挖掘学科知识背后那一段段或深或浅、或宽或窄的生活需求,站在这种需求之上看教材,教学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学生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与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从成长的需要来优化育人的策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将高深的教育理论都学懂、学透,但我们必须以一个过来人、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思考,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什么是他们需要的人文素养,什么是他们要必备的生存技能,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的教育策略才有更强的实用性,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受学生的欢迎。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展示的过程中更要让他们懂得去尊重和欣赏,在引导他们去朗诵和演讲的过程中更要让他们懂得语言的文明和交流的礼节等。对学生的未来而言,学习的能力、礼仪的优化、品格的熏陶比知识的识记和掌握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教师都能站在这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关注学生未来生命质量的角度去设计育人策略的话,教育就会更加实用、更加丰富、更加完整。再次,教育的魅力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回味和有效地使用。学以致用是有效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朴实的境界。教育的过程应该力求让学生在创造与实践中享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之余,更能将这种快乐延续到生活中去,他们会因为今天学到了一种新的概念、新的技能、新的理解而兴高采烈,更会在这种炫耀、传播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成长。教育的魅力更在于学生能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或者可以解释自己曾经不会、别人不会的现象,或者可以探寻自己未曾涉足的领域,或者可以用自己新掌握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当他们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有用的时候,当他们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的时候,教育的魅力就会得到足量的彰显,学习的兴趣与潜能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最后,教育的功效在于学生能在生活中矗立智慧的高度,描绘理性的未来。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要引导他们利用教育传递的智慧与灵感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在教育智慧的引领下他们可以享受更加明晰的生活,更能站在理性的高度之上去思考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种方向的引导下,他们自然会远离庸俗无聊的游戏,自然会摒弃不文明的言行举止,也自然会营造出快乐、舒适、健康、和谐的生存空间。

真实故事证明了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千真万确

生活是最大的课堂,生活中润物无声的教育比学校上课更为有效。如果能够好好开发利用生活这个课堂,那么学生们的成长将是多么地快乐有趣而又事半功倍。生活的点滴都有学习知识、塑造人格的机会,有心教育工作者会让生活成为教育,教育成为生活。今天在新浪网看到了作者卡布季诺的博文《请大家迅速传播一个真实的故事》,阅后让人感动、让人流泪、让人思考。现将全文转发。

一个穷苦学生郝武德.凯礼,为了付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货品。到了晚上,发现自己的肚子很饿,而口袋里只剩下一个小钱。他在大街上犹豫徘徊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准备讨点饭吃。

然而当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打开门时,他却失去了勇气。他没敢讨饭,却只要求一杯水喝。女孩看出来他饥饿的样子,于是给他端出一大杯鲜奶来。他不慌不忙地将它喝下,然后问道:“我应付您多少钱?”而女孩的答复却是:“你不欠我一分钱。母亲告诉我们,不要为善事要求回报。”

他怀着感恩的心,向女孩深深地鞠了一躬,真诚地说道:“那么我只有由衷地谢谢您了!”?当郝武德.凯礼离开时,不但觉得自己的气力强壮了不少,而且对人生的信心也增强了。他本来已经陷入绝望,准备放弃的。

数年后,那个年轻女孩病情危急。当地医生都已束手无策。家人终于将她送进大都市,以便请专家来检查她罕见的病情。他们请到了郝武德.凯礼医生来诊断。当他听说,病人是自己的家乡某某城的人时,他的眼中充满了奇特的光芒。他立刻走向医院的病房。当他来到病人的床前时,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女孩。他立刻回到诊断室,并且下定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她的生命。从那天起,他特别观察她的病情。经过漫长的奋斗之后,终于让她起死回生,战胜了病魔。最后,批价室将出院的帐单送到郝武德.凯礼医生手中,请他签字。医生看了帐单一眼,然后在帐单边缘上写了几个字,将帐单转送到她的病房里。她不敢打开帐单,因为她确定,她可能需要一辈子才能还清这笔医药费。但最后她还是打开看了,而且帐单边缘上的一行字,特别引起她的注目。她看到了这么一句话:“一杯鲜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医药费!” 签署人:郝武德.凯礼医生。她的眼中顿时盈满了泪水,她心中高兴地祈祷着:“上帝啊!感谢您,感谢您的慈爱,藉由众人的心和手,在不断地传播着。”

当您读完这个故事时,你有两种选择:1.你可将它传扬出去,传播一些积极的信息,让世间多一点爱;当然你也可以改编、续写。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这就叫做: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我当然选择作者的第一要求,付出真情,收获感动;传递爱心,纯净心灵;博爱人间,源远流长。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我立刻想到了当今的中国教育,想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伟大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行生活教育应该把学校的一切融入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

郝武德.凯礼的感恩知恩报恩的真实故事证实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伟大之处。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我们真正的指南针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供给我们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破除成见,避免抄袭,要运用虚心的态度,精密的观察,证实的试验,才能做出创造的工作。”“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我们的教育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科学文化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科学文化的头脑去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意识。

郝武德.凯礼的感恩知恩报恩的真实故事告诫了“教育源于生活,生活就是教育” 千真万确的真理。人类的一切都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任何教育都不例外,现实的生活教育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学问中处处是生活。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各种教育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学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并发现教育的指导作用。中国教育只有更加深刻地去体会生活的意义、教育的方式以及我们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成长空间。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第8篇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包括课外互动和课内互动两个方面, 下面针对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是课内互动, 这种互动是显性的, 我们知道,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 也就是用已知的信息去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 在课内互动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思维;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在发现问题后展开自主探究,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其他学生展开讨论, 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和其他同学的意见相比较, 综合得到结论, 并在教学的引导下验证自己得到的结论, 实现思维发散和自主学习。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包括了诸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其次是课外互动, 和课内互动不同的是这种互动是隐形的, 实际上是课内互动的一种延伸, 教师要以引导、教学为中心, 综合利用学生、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多媒体资源, 为学生设置科学化的课后作业以及周练习, 实际上是通过习题巩固学生课堂学习, 这样, 学生在课外仍能够将自身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现状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 例如生动、灵活等, 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多媒体技术是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的一种,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实践表明,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在当前教材更新速度较快的背景下,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跟进增加或者更新的教学内容, 减少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学运用教材进行理论知识灌输,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具备主体地位,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教师管理、组织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长此以往,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被消磨殆尽, 和当前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观念严重不符, 因此, 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观察和思考。

三、网络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具有便捷性、及时性和共享性, 我们知道, 在互联网上有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 同时, 很多学生对互联网都很感兴趣, 我们可以依靠互联网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是教学中心, 一切围绕“学”展开, 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自主学习, 运用互联网构建共同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 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查找资料, 完成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次是设计有利的学习环境, 综合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优势, 将生动的图像、声音、文字展现给学生, 这些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处于活跃的思维模式下。

四、演示型教学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就是课件, 课件能够将声音、动画、文字等教学资源综合起来, 因此内容更加直观和丰富, 比教师口头传授的教学形式有更多的优点,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 便于学生全方位的接受知识。例如在地理教学中, 由于地理包含了诸如地质因素、气候条件等很多现象和条件, 尤其是海洋流动、大气环流以及地质变迁等动态变化的知识, 学生难以体会和把握, 教师可以利用静态地图, 将图像、声音、动画等综合起来, 构建一个“多媒体地图”, 将地理学中静态、动态变化的条件展现给学生, 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

结束语

综上, 首先简单介绍了双主体互动教学的基本概念, 然后分别阐述了多媒体教学现状以及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演示型教学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观念的推进, 现今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仅仅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而是提升综合素质,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做好引导也要做好辅导, 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双主体互动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那声润.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方式[J].时代经贸:下旬, 2013 (10) :226.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和运用 第9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意义;策略

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新形势下,企业需要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持,通过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现代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职工素质

企业通过加强职工教育培训,能够有效的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职工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维护好职工的权益,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通过职工教育培训,还能够及时补充企业职工的知识,进一步拓宽企业职工的知识积累,使企业职工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得以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更好的发挥企业职工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使其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工作和不断贡献。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部分职工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使其越来越无法与日益严竣的竞争要求相适应,也使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后续教育工作,有效的增强职工对知识的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广大职工也需要将教育培训作为自身发展和充实的重要机会,不断的去学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便于能够更好的迎接当前全球化发展的挑战。

(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对职工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以此来更好的开发职工的潜力,实现职工的重要价值,因此需要做好长期规划工作,而教育培训是员工生涯规划的重要手段。通过培训能够使员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明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论,使其在工作过程能够自觉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标,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职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企业具备一套成熟的职工教育培训体制,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使企业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有利于企业更深入的挖掘自身的资源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企业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新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迅速适应企业新环境,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老员工可以利用培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工作变化的需要。企业人力资本在培训后能够增值,这主要反映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面,而员工素质的提高最终将会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培训是人力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过程。

二、现代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素质教育落实好“人才强企”战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竟争更为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竟争,因此企业要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我们知道,职工教育培训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检验职工教育培训对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不在于学员撑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他们是否具备实际应用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素质教育所必须抓住的关键。过去,有的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目的仅是为了追求学历和文凭,职工教育培训在内容上也多是必须学习的一些基础知识,与职工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结合的不紧密,甚至是学非所用。在当今竟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才培训一定要从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全面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切实把它当作职工教育培训改革的目标方向来抓。

(二)加强对职工创新能力的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需要努力提高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对职工创新能力的开发。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在补充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需要重视职工创新能力的开发,实现教育培训质的飞跃。开发职工的创新能力是当前职工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具体培训过程中,需要对过去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并与当前高职教育模式有效的进行结合,由于高职教育是按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按职业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一线专业人才,因此可以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可以充分的参照高职教育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强调职工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努力提高职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的借鉴高职教育模式来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

(三)职工教育培训要强化技能

在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需要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为主,以此来进行课程的设置,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和训练方法。强调专业的复合性和交叉性,可以根据职工实际需求增设课程,使职工能够受到多专业和多工种的职业训练,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结束语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职工教育培训作为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人力资源的升值,从而推动企业在良性循环发展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德州.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5-25.

[2]邓蔚宇,李宁昭.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探讨[J].品牌,2015-06-05.

上一篇:八年级生物下册学科教学计划及进度安排表下一篇:初一历史复习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