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自然角反思

2024-06-02

观察自然角反思(精选11篇)

观察自然角反思 第1篇

南徐新城幼儿园种植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种植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观赏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水培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南徐新城幼儿园观赏区观察记录

时间:

天气:

操作:

我的发现:

观察自然角反思 第2篇

观察幼儿:

全体幼儿

观察时间:

2009年3月23日

观察内容:

春天来了,老师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植物。既美化环境,又有利于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不,自然角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但是我发现真正关注的孩子却很少,几天过去了,只有一两个孩子想起为自己的植物浇水。如此下去,拿植物的最初意图就没有了,花盆真就成了摆设。就此,我正式对孩子们提出了观察与记录的要求。

分析和反思:

观察自然角反思 第3篇

一、兴趣:拣儿童趣处探科学

对于幼儿来说, 做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 他们就会去观察、去积极探索新事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 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 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我们要寻找适当的时机, 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切入点, 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和动机, 使孩子们的探究不断深入, 直至有所发现。自然角中, 我们从选择特征明显、幼儿易于探究的小动物开始, 如乌龟、螃蟹、蜗牛、蚂蚁等让幼儿去探究。幼儿在与自然角的动植物的实际接触中, 通过观察、饲养及与他人交流, 会获得许多相关的经验与信息, 激发他们科学观察的兴趣, 而且他们在与动植物的实际接触中能开展探索求证性的研究, 这样孩子们获得的就不仅仅是关于动植物的零散性经验, 还能建立起初步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巧设:雅俗共赏点智慧

1. 环境的巧用。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们不光要充分利用环境, 更要用一颗“巧”心来装扮我们的自然角。在幼儿园中由于场地有限, 老师要从整个幼儿园统筹安排各班级的场地, 宜选择有接收阳光雨露滋润, 利于植物成长的场地。要充分考虑每个班级自然间的空间大小。教师在创设自然角时要选择宽敞场地, 能容纳小组幼儿观察。还要懂得充分利于园内每个角落创设自然角。巧妙合理利于每个窗台、栏杆、墙脚边, 以及操场旁边的空地等。

2. 材料的巧饰。

自然角的材料, 能体现教师智慧, 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老师们可用牛奶盒、酸奶瓶、奶粉罐等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容器, 和孩子一起进行种子发芽、土生和水生植物的栽培, 以及光感区和无光区的比较等小实验。收集一些牛奶盒, 利用KV板搭建自然角的展台。这些自然角材料的巧妙利用, 变废为宝, 抓住幼儿的眼球引起他们观察的兴趣。在小班的自然角中, 装扮可爱的水果娃娃, 其中还能蕴含简单的“数经验”, 如“1”和“许多”、“大、中、小”等, 而且同种类的动植物数量较多, 便于孩子的观赏、比较。

3. 物品需安全。

自然角的动植物是幼儿每天都要观察的, 所以安全性至关重要。要从以下几点考虑安全性。 (1) 植物的摆放要考虑到安全性。自然角中少出现仙人掌、仙人球之类的物品, 它们容易弄伤幼儿的稚嫩皮肤, 且这种植物的教育价值比较单一, 不利于幼儿观察和探索。 (2) 植物容器的使用要安全、可靠。幼儿园中植物要使用不易破、不易碎的容器养殖, 以免被幼儿弄倒、弄破。浇水的器物可是矿泉水瓶或者洗净的玻璃水喷剂瓶, 因为这些瓶子孩子装水浇水时轻便些, 而像可乐瓶的大罐子装水后变得很沉又大, 用来浇水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难度, 所以不适宜。我们教师要利用一颗“巧”心, 根据季节、教育主题时常变化, 艺术性的创设自然角的环境,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营造安全、美观又有趣的氛围, 让孩子在这里愉快地观察与学习。

三、管理:指点迷津共成长

在管理自然角中, 往往会出现闪失, 还有因好奇而犯错的事。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严厉地批评, 会降低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影响其探究的行为。所以可把“失误”作为一次教育契机, 让孩子们从中积累经验, 从管理中成长。有一次喂养金鱼时, 点点喂得太多, 金鱼第二天死在了鱼缸。他很害怕, 我安慰他, 并且引导他和其他孩子想想怎样才能养好金鱼。在讨论与教师的引导下, 小朋友们明白了金鱼不能吃多, 吃多了容易胀死。为了控制幼儿给金鱼过量喂食, 教师和小朋友共同探索在小瓶子盖上打几个小孔, 这样就减少了每次的食物投量。我们呵护幼儿的探索兴趣, 就必须耐心引导、解答幼儿的疑惑, 探究出现的后果。老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答问题, 学会面对后果, 吸取教训, 幼儿就是在这样的失败中探索、验证获得直接的经验, 不断成长着。

四、实验:潜移默化促发展

自然角是幼儿进行动植物操作实验、探索最便捷的自然环境之一。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 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是喜欢动手实验操作。如探究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为了让幼儿真切了解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我引导他们用大蒜进行实验。先请幼儿猜猜大蒜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再请幼儿实验, 分别把大蒜放在不同的生长环境里: (1) 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地方; (2) 有盖和没有盖的透明塑料盒里; (3) 浇水多和不浇水的土里。数天后, 幼儿观察大蒜, 看看结果是否与他们猜想的相同, 与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的情况, 并找出原因。最后幼儿总结出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 植物都具有向阳性。

自然角蕴藏着无尽的教育资源,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挖掘的眼睛, 要有教育的意识和教育的策略, 那我们的自然角一定会焕发新的光彩与灵动的魅力!

摘要:自然角是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组成部分。分析班级自然角常见问题和现状, 从而提出建议和策略, 对于幼儿的成长大有裨益。

观察自然角反思 第4篇

《幼儿发展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天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看、摸摸,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也逐渐丰富幼儿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此,引导幼儿观察,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对于幼儿获取知识和信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然角是是幼儿观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幼儿园每班都设有自然角,它是供幼儿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引导幼儿进行非正规性科学观察和探索活动的场所。但笔者观察到,大多幼儿园内自然角的设置都停留在美化环境、幼儿短暂观察的层次,许多幼儿观察意识不强,目的性不明确,对小动物、植物的观察不够细致等,这对于促进幼儿思考,获取丰富知识和自然信息以及语言交流等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笔者带着“如何利用自然角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来激发和支持孩子们更多的探究和发现”这样的思考进行探索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孩子是创设环境、探索环境的主人。在自然角创设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植管理活动。开学初,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设计自然角,讨论的内容有自然角设置的位置、环境的布置、动植物品种的选择及陈列等。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将自然角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南窗边,因为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同时也便于清晰地观察。同时老师收集了一些果冰盒、雪碧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豌豆、黄豆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花盆里,从而引导孩子去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感知阳光、空气、水三元素的重要作用。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如约而地来照看小豆苗,并发出各种疑问。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观察,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和快乐。

班级自然角我们不仅让幼儿参与设计和创设,还引导幼儿自主管理。自然角布置好之后经大家讨论决定实行值日生轮流管理的方法。一周五天,我们五个小组正好每组负责一天。值日生需要为动植物浇水、换水、喂食、打扫、除草、并做好观察记录。在照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大家就一起动手找找原因,协助解决,如有的植物不需要天天浇水,如果用这样的方式照料所有植物就不适宜。小朋友们一起商量便想出了办法,给植物制作名片,在名片上写出名称和习性,喜阳的用实心的太阳表示,喜阴则用空心的太阳表示,喜湿的就用大水滴表示,喜干就用小水滴表示。然后再进行分类摆放,小朋友们一目了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观察能力和思索能力。

二、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在激发幼儿的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幼儿在观察自然角动植物过程中掌握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那么在觀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一)顺序法

顾名思义,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在观察小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让他们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

(二)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如我们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中观察、比较吊兰的根与大蒜根的区别。让幼儿比较其明显不同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对植物的认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三)追踪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如对蚕的成长过程的观察,春天,万物复苏时,幼儿通过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可爱的蚕宝宝,了解蚕宝宝从产卵——结茧——变蛹——成虫的生长过程。追踪法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它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这种方法对于大班幼儿作用尤其突出。

三、把握观察契机,提升幼儿观察能力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他们所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教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如兴趣倾向、新鲜事物、突发事情等,这些正是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它们,创造条件,对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本班自然角中小蝌蚪的饲养观察,幼儿们从观察到了蝌蚪的腹部嘴巴,进而想到蝌蚪是吃什么长大的。教师发现幼儿时不时把自然角中陈列的芝麻、豆子等丢进蝌蚪的缸中,观察到小蝌蚪们会去争食浸泡后的食物,吃相极为贪婪,孩子们看得专心致志。然后又有小朋友把午餐时的肉末和米饭放进缸内,于是就不断听到有小朋友说:“蝌蚪喜欢吃芝麻”、“蝌蚪喜欢吃肉。”教师这时引导:“蝌蚪到底可以吃些什么呢?”“怎样才能长得更快呢?你们想知道吗?”“想!”孩子们兴致勃勃,纷纷表示一定要弄懂这个问题。第二天,幼儿们有的带来了资料,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别人听,有的跑到自然角继续观察,证明自己找到结果对不对,孩子们在其乐无穷的过程中长了见识,提升了观察能力。

区角观察分析与反思 第5篇

而区角游戏在幼儿园游戏中占得比例也很大,并且幼儿也非常的感兴趣。那么区角材料的投放也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怎样让幼儿在有限的材料中发展的更多?区角材料多长时间更换一次?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案例: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处于中班下学期的阶段,孩子们对一些精细的材料、动作逐渐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区角里投放了操作盒“串项链”,用细的吸管剪成段,主要是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和手指的小肌肉群发展。

区角时间,操作区几个孩子在安安静静的游戏,我走到旁边观察。优优先发现了我:“燕子老师,你能帮我捏住线的另一头吗?要不然我的项链就该掉了。”另一边,瑶瑶小朋友正将几根线往一块扭,应该是想尝试编麻花辫。

分析:

因为是中班的孩子,所以我们投放的材料一般都是 简单向幼儿介绍,然后让幼儿自己在操作中探索更多地玩法。而幼儿的思维大多处于直观性思维,像串项链是很多孩子就会因为没有顾及到线的另一端而失败。而优优在游戏时能主动提出让老师帮忙,并说出原因说明他的社交能力很好,并且逻辑思维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发展。同事也说明他一定是尝试了很多次,在前期的试验中得到了相关的经验。

而瑶瑶尝试用绳子编麻花辫,首先因为她是一个小女孩,有观察过麻花辫,但是缺少相关的知识经验。编织一般是大班幼儿进行的多,中班的孩子愿意去尝试,说明单一的串项链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了,教师应该及时补充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也可以进行相关的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这些经验,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成长。

反思:

观察自然角反思 第6篇

教材简解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我们自然角里的小乌龟,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用语言、动作表达。

2、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了解小乌龟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方式表达出来;

难点: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以及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自然角里的小乌龟,记住一些小乌龟的特征。

2、物质准备:背景图一张(一只乌龟躲在草丛中却露出头和尾巴)、乌龟实物若干(分别摆放在三个不同的环境下:有在水里的、有在沙子里的、有在地上的)。

设计理念

以观察方法来层层加深对乌龟的了解,重在思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发展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乌龟养在我们的自然角中,可以经常去看看,还是比较熟悉的。于是,我挑选了这一节课,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力求活动生动、有趣味性。科学活动一定要体现出它的探究性质来,尤其在活动中要帮助孩子从一些表面化的深入到内在的了解,从了解乌龟的外形到它的习性,本次活动可借助:观察、讨论、提问、再次观察、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觉得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观察探究乌龟上。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通过寻找、观察乌龟的局部,引导幼儿猜猜是谁?

1、出示背景图片。

(1)师:有只小动物在草地上,要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它已经藏好了,我们去把它找出来吧!

(2)师:仔细找找,它藏在哪里?猜猜它可能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将草拿开边揭晓答案: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哇,原来是只小乌龟哎。

(二)请出乌龟,初步观察乌龟的外形特征。

1、请出乌龟们。

师:小乌龟带着它的好伙伴来啦,我们去和它们一起玩吧!注意玩的时候不要弄疼痛它们哦。

2、幼儿观察。

(三)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乌龟观察结果。

师:小乌龟们玩累了,让它们休息会吧!谁来告诉我们,你刚刚看到的乌龟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补充回答)以下顺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回答调整,幼儿讲到什么就点什么,将知识点一个个突破。

1、对乌龟的头的观察结果。

(它有一个头)什么样的呀?(很小,尖尖的)如果你摸到了它的头会怎么样?(缩进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缩头的样子。(幼儿做动作)教师对乌龟的头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很小又尖尖的头,如果碰到了还会这样缩起来呢!

2、对乌龟的壳的观察结果。

(有一个壳)上面有些什么呀?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对乌龟的壳小结:原来乌龟有一个壳,上面一块一块的,摸上去很硬的,可以保护我们的乌龟不受伤害。

3、对乌龟的腿的观察结果。

(还有腿)数数看有几条腿?摸上去怎么样? 教师对乌龟的腿小结:乌龟还有四条腿,腿上有像鱼鳞一样的东西,所以摸起来是毛毛的,碰到了也会缩进壳里面。

4、对乌龟的尾巴的观察结果。

(有条尾巴)长的短的?粗的细的? 教师对乌龟的尾巴小结:它还有一条又短又细的尾巴。

(四)再次观察,重点引导观察乌龟所在的三种环境。

师:你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小乌龟都待在哪里的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以下顺序也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抽取)

1、在水中的乌龟。

(水里)在干吗?(游泳)一起来学学乌龟在水里游泳的样子。

2、在地上的乌龟。

(地上)在干吗?(爬)一起来学学乌龟在地上爬的样子。

3、在沙子里的乌龟。

(沙子里)它在干吗?(睡觉)

4、教师小结:我们的乌龟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而它待在沙子里是因为在冬眠。

(五)了解乌龟的饮食。

1、师:你们知道乌龟吃什么吗?

2、师小结:乌龟喜欢吃肉、小鱼、香肠和乌龟饲料。

(六)师幼一起游戏。

(套用《网小鱼》歌曲)附歌曲:河里乌龟游游游,摇摇尾巴,缩缩头,一块游,一会爬,好像快乐的小朋友。(游)——(吃)——(缩进壳中)——(游回家)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将幼儿带入到一个游戏的情境中,以捉迷藏的游戏引出小乌龟,后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观察乌龟的环节,情节也是环环相扣。作为一堂科学课更是以两次观察将乌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了解个透彻。第一次观察时幼儿只注意到乌龟的外形,是一些比较外在的东西,然而经过教师引导性语言的第二次观察,有目的地将幼儿带往了解乌龟生活习性的方面。活动的最后,以游戏的形式将乌龟的主要特征和习性呈现以及达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

自然角案例 第7篇

我带的是中班,以往在创设自然角时常感到其中的教育活动实效性不强,自然角环境不能很好的发挥教育价值。

我通过园本研究和纲要内容的学习了解到:自然角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环 境,它应该是班中主题环境的一部分。自然角的教育凸显科学领域的同时还要与其它领域的教育相融合。

了解到这些后,在实践中我抓住中班幼儿的探究特点如:乐于敢于提出问题,能围绕着简单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尝试着运用观察和简单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并用不同的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记录;能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和分享。

根据中班幼儿这一探究特点我提供多种支持性活动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使自然角的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并在自然角创设中大胆尝试了一些方法,以下我以案例—黄豆宝宝的秘密为例在这里和各位老师一同分享。

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本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较弱,不能连续观察事物的变化;在进餐中幼儿不爱吃豆类食品挑食现象较严重,对于这些问题我通过创设班中自然角环境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为了使幼儿关注黄豆的生长和对豆类食品感兴趣,我在创设自然角前利用过渡环节为孩子们讲述《老豆过生日》的故事。情节内容富有知识性,幼儿对故事中拟人化的老豆产生兴趣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关于豆类食品的问题如:豆子都能变成什么?豆腐是怎么来的?等等。

2、结合故事延伸探究问题

幼儿听完故事后提出的问题比较零散,这时我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幼儿归总经验并引起他们进一步思考,“黄豆到底长得什么样?黄豆会怎样长大?黄豆会变成什么?”引发幼儿在自然角中通过种植去探索黄豆的秘密。孩子们非常高兴怀着新奇的心情进行尝试,有的幼儿从家带来了黄豆;有的幼儿把豆子种在了饮料瓶里,还有的幼儿把黄豆泡在了水里带来幼儿园,于是在自然角中生成小主题“黄豆宝宝的秘密”。片1(照幼儿泡种子、种种子照片)没照

3、引导幼儿围绕问题争议进行探究

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部分幼儿认为黄豆是种在土里的;一部分幼儿认为是泡在水里的,对“黄豆怎样种,种在什么地方?”产生了争议,都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于是我引导幼儿在自然角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种植寻找答案。孩子们每天照顾自己的黄豆宝宝时能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观察黄豆的变化,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探索兴趣。

4、做有心人帮助幼儿梳理阶段性经验

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生长在土里的豆苗长了一小段就死了,水中泡的豆子也烂了。对于这一现象片2

★ 引领孩子们寻找问题的原因,总结照顾黄豆宝宝的方法和经验。

我便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豆宝宝为什么会死掉”和幼儿一同总结照顾植物的相关经验。孩子们总结出:“泡种子时水不要多,要勤换水,种土里的种子要按时浇水,两种的生长环境都需要小朋友去关心照顾它们。”孩子们提出:“王老师,我还想照顾黄豆宝宝,我也想,我也想”于是我★ 请幼儿认领生存下来的植物,进一步增强他们照顾黄豆宝宝的愿望。

孩子们很珍惜这次的认领机会,小心翼翼的选择了自己认领的植物(片3)在了解如何照顾植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照料黄豆宝宝的责任感。为了避免忘记照顾黄豆宝宝,孩子们提出了制作浇水盘来提示自己和别人。★ 调整自然角中植物的摆放,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我想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有心人帮助幼儿疏理阶段性经验,我便调整了自 然角中植物的摆放,通过“豆宝宝快快长”“豆宝宝做游戏”“豆宝宝捉迷藏”“豆宝宝变魔术”(图片4)的小主题引起幼儿进一步探究,小主题形式的展现使幼儿在自然角活动中更直观的了解黄豆在生长中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巩固了孩子们的认知经验。

二、实际情境中提高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小盆种植的“黄豆宝宝”摆在自然角中很零散,于是我为自然角提供了一个大的泡沫种植箱,请孩子们把认领的豆宝宝移种到了大箱子里,并创设“豆宝宝乐园”的情景,吸引幼儿连续的观察黄豆宝宝的生长过程,感知植物生长的变化。

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豆苗越长越高,支撑不住弯了下来”我便以问题的形式引起他们思考“怎样能让黄豆宝宝直起来呢?”

幼儿提出:“用小棍儿给豆宝宝支起来”,当豆苗又长高时小棍儿的长度已 经满足不了,然后启发幼儿继续思考“还能用哪些方法让豆宝宝直起来往高长 呢?”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限于是我:

★引导幼儿运用废旧材料如:绳子、笔杆、吸管、用算数棍儿编织的梯子等,支撑豆苗生长。并生成“豆宝宝爬竹竿、豆宝宝爬绳子、豆宝宝爬梯子”的游戏情境,(图片5)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兴趣。

★探究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种类要多样性的操作材料。

如:“尺子、毛线、曲别针、和豆苗生长测量图(图片6少张毛线)使幼儿运用测量的方法比较豆苗生长的不同长度。

“豆宝宝乐园”主题中游戏化情趣化的创设不断吸引幼儿主动探究。我想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与探究内容相符合的辅助材料,这样孩子们才能主动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发展。

三、创设支持性的环境,感受科学现象

孩子们对豆苗的生长过程很感兴趣,每天利用过渡环节进行生长记录(情景

一)幼儿发现“豆苗总歪向窗户那边生长”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探究黄豆生长中的问题我想支持性的环境是孩子获得发展的基础,于是我:

★ 创设“豆宝宝捉迷藏”的情景。在科学活动中通过“黄豆宝宝追光实验”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 自然角中提供赋予情趣性的实验材料如:从不同方位开了窗子的大房子、追

光的器皿等(图片7)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探究兴趣,孩子们总是到大房子前看看豆苗从哪钻出来?在连续观察豆宝宝生长的同时引导幼儿去发现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中班幼儿操作与探索的能力和积极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幼儿认识理解 事物的特征以及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有积极的意义。因而,为中班幼儿的操作与探索活动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与机会,对幼儿的发展大有裨益。

日常教育中为幼儿提供探究空间体验光的科学现象。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对光的兴趣,在自然角周围阳光充足的地方为孩子们 创设“和阳光做游戏”的场地:过程中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到光斑,尝试设计贴在镜子上的镂空图案发现光斑的变化,游戏中增强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图片8)

我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过度环节去观察照顾植物,给黄豆宝宝浇水是必不可少的(情景二)孩子们每次给黄豆宝宝浇水,有时星星点点只浇几下有时浇很多。根据这一现象

★引导幼儿围绕“豆宝宝喝多少水合适?”进行讨论,帮助他们总结一些观察方法:

如:在浇水前,可以观察土壤的颜色;摸一摸土壤的湿度,观察豆苗的叶子。

★创设“豆宝宝打点滴”的浇水情景,使幼儿在控制开关大小中,感知水流的速度和水量的关系。

追光试验的器皿封着盖不便于浇水,为了使幼儿进一步感知水量、水流的速度和水量的关系,创设“豆宝宝打点滴”的浇水情景(图片9)。益智区以“流动的水”为小主题进行科学小实验活动。如:“流动的水”“虹吸实验”等,使幼儿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水是无色、无味儿、透明流动的。

四、收集信息帮助幼儿提升关键经验

近期电视中魔术节目较多,幼儿也都很喜欢看,我们抓住这一特点以“豆宝宝变魔术”的情境引出了黄豆加工的菜品(图片10)从而引发幼儿对豆制品的兴趣。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育过程和家长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便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收集资料提升关键经验。在“豆宝宝变魔术”中通过:

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豆类食物的菜谱、照片资料。(图片11)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使幼儿了解了有关豆类食品中的营养价值,通过自然角清楚的观察到黄豆宝宝泡在水里、正在发芽、在土中生长的这一过程(照片12)感受植物生长的每一阶段,从中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发现世界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生长过程。

五、拓展经验获得全面发展

对于中班阶段的幼儿来讲,他们爱玩、会玩、追求独立,在各种活动组织形式中,目标化的活动区是一种非常适宜中班幼儿的教育模式。这种形式更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能满足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求。

我通过自然角的实践根据中班幼儿游戏化的区域活动这一学习特点,利用活动区资源把幼儿在自然角中的知识经验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开展教育活动。

我引导孩子把自然角了解到的相关信息运用到“娃娃家”游戏中去,在主题游戏“每天拿手菜”中制作有关豆腐的菜。还为幼儿提供做“拿手菜”的辅助材料(照片13少一张拿手菜的照片),使他们在游戏中结合相关经验尝试运用材料不断丰富关于豆腐的食品,如鱼香豆腐、小葱拌豆腐丝、皮蛋豆腐等。(照片14)。

通过本次自然角环境的创设,我感到:

观察自然角反思 第8篇

观察能力是人们思维、想象、理解、表达等能力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训练中形成的能力。幼儿期是智力水平发展的最佳时期,注重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幼儿智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自然角环境是激发幼儿观察、探究,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参与”和“教师指导”两个层面,以“放开束缚、绽放个性”为主线,通过“兴趣、方法、手段”三方面阐述了幼儿观察力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中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自主参与 有效指导 多样化手段

卡尔威特曾经这样说过:“在教育上,与其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还不如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因此发展和培养幼儿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角所陈列的东西是从周围环境及广泛的自然物中精心选取的,集中地、分层次地、显著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使幼儿能逐一进行细致的观察,也为幼儿带来较自由的观察和操作探索的可能。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自然角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其他教育途径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生动。那么在自然角环境创设中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呢?

一、放手——幼儿主动参与、激发观察兴趣

孩子是创设环境、探索环境的主人。在自然角创设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种植管理活动。如开学初,我们收集了一些果冰盒、雪碧瓶之类的生活垃圾,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豌豆、黄豆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花盆里,从而引导孩子去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感知阳光、空气、水三元素的重要作用。“老师,你看豌豆开始发芽了,从泥土里冒出嫩嫩的绿芽。”“老师,你看,泥土还是湿的呢!豆豆喝到水了就发芽了,对吗?”“那它什么时候再长高?”……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如约而地来照看小豆苗,并发出各种疑问。“那你们想个办法,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豌豆在长高,好吗?”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那么拿个尺不就行了,每天量一量,就知道有没有长高了。”有的孩子提议用尺来帮小苗量身高,于是按孩子的要求我们自制了一个长尺插在豌豆旁,每次经过那里,孩子总要蹲下来看看、量量,期盼着它快点长大。当这个观察告一段落时,又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泥土中的豆子与水中的豆子其生长情况是否一样……这样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连接起孩子观察的桥梁,使孩子在有目的、观察、发现、记录中获得有关自然的知识,自然地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凡是孩子自己做的、想的,自己去发现探索的世界,就能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地去探索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不断地与自然角进行互动。

二、方向——教师适时有效指导、掌握观察方法

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孩子不是天生的观察者,在观察自然角植物过程中教师必须教会幼儿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去观察自然角的各种动植物。那么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一)顺序法

顺序法指以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征等等。例如在观察小植物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从上到下的观察,是叶、茎、根等;有的幼儿让他们从远到近的看,是大和小。因此,我们不强调幼儿掌握哪种顺序,只要幼儿有顺序地细致观察就行了。这是基础的观察法,需要幼儿人人掌握,这样可以为他今后的一系类观察打好基础。

(二)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致、完整地认识事物。如我们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中观察、比较吊兰的根与大蒜根的区别。让幼儿比较其明显不同的特征,不仅提高了对植物的认识,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三)档案追踪法

追踪观察法是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了解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例:春天,万物复苏,孩子们带来了可爱的蚕宝宝,通过让幼儿间断性的观察并记录。了解蚕宝宝从产卵——结茧——变蛹——成虫的生长过程,及蚕这种生物循环的规律。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敏锐性、细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对科技的兴趣具有独特作用。当然,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大班幼儿。

三、方法——活动记录形式多样、提高观察能力

有位哲人说: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方案,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行动。自然角活动亦不例外。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的观察记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活动方案,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才能保持孩子的活动兴趣,提高孩子对事物观察结果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图形记录法

过程中我们观察发现孩子的记录能力有限,他们能观察,也能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用语言给表达出来,但他们用笔记录的能力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单独记录更是困难。于是,我们引导孩子运用图形的记录方法,如:“饲养乌龟”的记录本,第一页,孩子给乌龟起名叫“战斗金刚”,第二页“战斗金刚”在游泳(伸出头和尾,四肢在动),第三页“战斗金刚”在睡觉……等,每页都有幼儿的记录(画)。有了这特殊的“记录本”,孩子不仅能大胆地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还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对小生命的热爱、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感、任务意识。

(二)表格记录法

表格观察记录法的对比性、抽象性更高,表格记录法可以让每一位幼儿能定期、如实地填写自己的种植情况,也能及时发现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如在豌豆的种植中,有的孩子种植的豌豆发芽了,有的却发霉了。通过表格观察记录,能清晰了解豌豆发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激发了他们更好的观察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影像记录法

多媒体观察记录法能更系统、完整地让幼儿感受观察物,也是一种新型的观察记录手段,孩子们特别地感兴趣,但他的成本太高,所以在幼儿园中尝试的机会比较少,但对于家庭来说是很容易办到的。所以我积极争取了家长的配合,每一阶段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一样动植物的变化,然后将视频转接到我们的电视上,进行集中的视频展播,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主地介绍在观察中发现的秘密,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收获特别大。

中班自然角创设计划 第9篇

墙饰:会爬的叶子(图片)

展示:葡萄

动植物:蚂蚁、牵牛花

探索:调味品(苦、甜、酸、辣、咸)

十月份:

墙饰:沙子的用处(图片:建筑物、沙坑)

展示:沙画展

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乌龟

探索:会变的颜色

十一月份:

墙饰:果实的世界(图片)

展示:水果、豆类

动植物:石榴树、蚕豆

探索:沉与浮

十二月份:

墙饰:树叶的变化

展示:各种树叶拼画

动植物:菊花、柿子

探索:蜡烛为什么会灭?

一月份:

墙饰:雪的世界

展示:雪花画展

动植物:萝卜、青菜

探索:各种各样的冰花

三月份:

墙饰:水的世界(图片)

展示:各种采集的水样(雨水、潮水)

动植物:金鱼、螺蛳

探索:水的过滤

四月份:

墙饰:日用小工具(图片)

展示:日用小工具

动植物:蚯蚓、小蝌蚪

探索:使用日用小工具

五月份:

墙饰:蚕(有关图片)

展示:丝绸、丝绵等丝织品

动植物:收集蚕种、桑叶

探索:斜坡的妙用

六月份:

墙饰:夏天真热

展示:夏天服饰展

动植物:蚕结茧

中班自然角活动教案 第10篇

1、能说出自然角饲养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2、知道小动物的食性。

3、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观念。

活动准备

在饲养箱中饲养常见的鱼类,如金鱼,也可以饲养乌龟。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到自然角前面,跟幼儿说这里有好多好多小动物,吸引幼儿的注意。

二、课堂活动一

1、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族箱里的鱼。

2、如果有很多种鱼,可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让幼儿说一说这些鱼的长相、外形有什么不同。

3、在幼儿发表自己对鱼的.看法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这些鱼的名称和特征,教师讲一遍这种鱼的名称,请幼儿复述一遍。

4、等幼儿大致记得这些鱼的名称后,教师随机指着某种鱼,请幼儿大声说出它的名字和特征。

三、课堂活动二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的游动姿势。

2、让幼儿注意到鱼有鳍。

3、让幼儿看看自己的手,跟鱼的鳍一样不一样。

4、跟幼儿解释鱼的鳍是用来游泳的。教师可以做鱼游动的样子来帮助幼儿观察。

5、让幼儿做鱼游动的动作。

四、课堂活动三

1、倒一点饲料喂鱼,并请幼儿观察鱼吃东西的样子。

2、让幼儿说一说为何鱼要吃东西,如何吃的。

3、让幼儿动动自己的嘴巴,模仿鱼吃东西的样子。

五、课堂活动四

1、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家,以及家给自己的感觉。

2、跟幼儿说这些小动物在自然箱里面就像在它们的家里一样。让幼儿理解这些小动物跟自己一样都需要一个家。

3、提问幼儿:

(1) 如果肚子饿了要怎么办呢?

(2)觉得累的时候到哪里去休息?

随笔-自然角创设策略-倪丹 第11篇

机关建国幼儿园倪丹

“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是纲要中多提及的。而怎样合理创设自然角、高效发挥自然角功效,从而激发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科学创新素养,正是我们现今要研究的。

在中班一年间,我始终坚持“三三”的原则,让我们中一班的自然角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成为教师们休闲观赏之地,成为家长评头论足之所,让其为孩子的科学创新素养养成有所贡献。

一、内容选择合理把握“三种关系”

(一)自然角创设的内容与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

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自然角的环境创设要适应当下幼儿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按幼儿的认知水平,选用合适的内容和材料。中班幼儿多安排些饲养种植和能反映大自然、能进行比较的东西,幼儿对自制的科学玩具和操作的或能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很感兴趣,教师就应多提供各种各样的半成品和原材料,让幼儿在动手中发现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如我们提供形态多样的草娃娃、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种植器皿进行种植等吸引了全班小朋友的参与。

(二)、自然角内容的安排与幼儿生活的关系

自然角是孩子们的天地,作为老师仅仅是在环境上给予创设。因此,在自然角里要种什么、养什么,也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意愿。教师通过观察,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发挥幼儿主动性,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变化,让幼儿参与搜集各种资料、标本及废旧材料。幼儿喜爱小动物,带来金鱼、乌龟、小鸟,教师鼓励幼儿天天为它们换水、喂食,坚持为种植角的小苗浇水、除草,并和老师一

起做观察记录。孩子们喜欢吃薯片,那么我们进一起来种植土豆;孩子们喜欢吃山芋,那就一起来种植山芋,看看山芋扦插的过程。芹菜、洋葱、胡萝卜、白萝卜、蚕豆、青菜等等,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在我们的自然角都能找到踪影。越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对他们的吸引力就更大,他们愿意全身心投入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对自己创设的自然角也格外的喜欢。

(三)、自然角内容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越来越多得发现,主题活动的呈现可以在教室里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角角落落。自然角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现主题内容的窗口。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我们在自然角里投放了发芽的种子,孩子们一起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主题活动《秋天真美丽》,我们在自然角里投放了和孩子们一起捡来的各种树叶标本,陈列展示。主题活动《我们的动物朋友》,孩子们又带来了金鱼、乌龟、小鸟、鼹鼠、蚂蚁等在自然角里饲养。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自然角,让我们和大自然离的更近了。

二、环境创设体现“三个原则”

(一)、自主原则—满足孩子创新的想法

教室里的主角是孩子,给孩子参与自然角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所以我们要把创设教室环境的权利还给孩子们,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利,参与教室布置当中来。在自然角首创之时,我们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想创设什么样的自然角,想怎样创设自然角,虽然只有中班的年纪,但是他们都十分有想法,有的说要带鲜花,有的说要带家里的盆景,有的说要带爷爷奶奶种植的鸡毛菜,还有的说要将家里鱼缸搬来,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将自然角分成三个部分:小小花园、蔬菜天地、饲养区。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植物动物,分类摆放,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角创设好了。仅仅是带来,怎样照顾呢?我们又开始讨论,孩子们决定每天早上来给自然角浇水、给小动物喂食,还每天选取了一位照顾自然角的值日生,让她主要负责。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后,他们成为了自然角的小主人。

(二)、相信原则---相信孩子们集体创新的智慧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习惯思维,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不能做,碰到问题不能解决,其实我们错了,我们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的智慧,而孩子们集体的智慧更是不能小觑。涛涛带来了蚂蚁工房,放在了自然角里,孩子们可喜欢观察了,一有时间就围在自然角,看蚂蚁挖洞。可是,没有几天蚂蚁工坊的那只蚂蚁就死了,孩子们非常伤心。于是他们就开始私下里找原因,是不是饿死的?是不是渴死的?过了几天,又有孩子带来了蚂蚁工房。之后,我发现小房子里经常有米粒,一定是孩子将午餐时的饭粒喂进去了,这次的蚂蚁存活了一个星期,之后又死了。孩子们非常着急,为什么蚂蚁在自然角里不能生活呢?一天午后,操场上散步,孩子们看到了一群蚂蚁搬家,几个胆大的男孩兴奋的说,我们抓几只蚂蚁和蚂蚁工坊里的小蚂蚁一起生活吧,自然角里的蚂蚁一个人太孤单了。好的。我给了孩子们肯定的答复。果然,这次蚂蚁多了几只,蚂蚁工房里的蚂蚁们存活的时间也更长了。孩子们又自己独特的思维,也有特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集体的力量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三)、废物利用原则---利用废旧材料创新种植器皿

废旧物品再利用,是我们生活中反复提倡的,也是我们幼儿园所倡导了。在自然角里怎样进行废旧物品再利用?我们发起了“我的花盆我设计”的活动,果然很多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家长和孩子们利用各种饮料瓶,进行适当的剪裁后,就变成了氺养植物的小器皿,大大方方简简单单,绿萝、吊篮养在里面非常合适。一个个用过的一次性水杯,也是非常好的材料,在大家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个个的小花篮,里面种植了姜、蒜还有小青菜。最有创意的是鸡蛋壳做的种植器皿,鸡蛋、鸭蛋、鸵鸟蛋,里面种植了绿豆和黄豆,大家看着各种废旧材料做的器皿,等待着里面的小生命生长发芽。

上一篇:幼儿园自我总结鉴定表下一篇:资料员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