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话题作文高考

2024-07-08

励志话题作文高考(精选12篇)

励志话题作文高考 第1篇

高考话题作文:全国高考话题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话题作文:全国高考话题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妄为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的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拦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诫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励志话题作文高考 第2篇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

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高考话题作文增分策略 第3篇

关键词:高考,考场作文,增分策略

在高考中作文时,常常会有一些学生因时间有限而情绪紧张。一紧张,就不知该如何入手,即使知道如何入手,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构思成文,有的甚至作文中间思路阻塞或写到一半发现自己离题了、作文无法煞尾的情况,并为此而大大地降低了应考作文的得分率。对此考生如果能够采取一些应急的处理办法,就往往能出奇制胜而挽回败局,相对提高应考作文的成绩。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下面五种考场作文增分策略。

一、分析引导法

所谓分析引导法就是面对话题,运用恰当的逻辑思维方法展开作文:逐层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逐层分析法,就是针对话题,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拓展思路,最后达到揭示事理的目的。

辩证分析法就是强调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也有人说辩证分析法就是用正反对比展开文章思路的方法。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却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惜,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请以“出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话题最容易导致内容空洞,不深刻,主要体现在思想混乱,以至不能终篇。但如果用逐层分析法,写“出错”的现象、“出错”的原因、怎么避免“出错”,就会层次分明,内容深刻。

二、提示延伸法

时下流行的话题作文是典型的开放性作文,其开口很大,必须在给定的大范围里再次定位。一些学生面对一个没有任何提示的话题,很容易出现思维凝滞、思绪纷乱而不知从何处下笔的被动情况。出于让人人都有话可说、人人都有内容可写的人文关怀角度考虑,大多数话题作文都设置一段提示语,启发学生的思路。如果说题目范围是“面”的话,提示语中的内容就是一个个“点”。如果在写作时能够关注材料中的提示语,从话题的提示中直接找到思路,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应急方法。

三、想象虚构法

文学创作中,“虚构和想象是一对孪生姊妹”。要虚构,就必然要想象,只有虚构,才能创作出更富特色的故事。在作文教学中,虚构故事的训练方法,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从生活或书本中所得材料,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提炼、加工和组合而成新故事。想象一般有下面三种:大胆虚构、超越时空、模拟人物。主要表现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想象细节描写,丰富突出事物(人物)的形象性。同样,在考场作文中,当我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如果能适当运用“想象虚构”的方法,就会使我们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四、移花接木法

“移花接木”指把这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在那种花木上产生新品种或改善老品种。有人会说,把自己读过的书报上的故事原文搬上考卷,往往给人抄袭之嫌。但这不等于说不能用别人文章中的材料,如对自己熟悉的几个故事进行压缩,然后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表达某种新的思想。这种写作迁移的方式,我们就叫它“移花接木法”。它在旧故事里融入了新思想,是一种巧妙的借鉴,不是抄袭,而是一种创新。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可以新编历史或以历史人物为依托,编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故事;也可以直接借用名著中原有的故事,或借助学过的课本进行独创。还可以将原来看过的范文或写过的习作,在文章的结构上,或者有关的人物上,或者表达的主题上,或者列举的论据上,诸如此类,稍加变通和更换,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而且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五、照应开头法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比较讲究首尾的照应。如果在写作时一时想不出好的结尾,就可以采用照应开头的方式来结尾。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开头这样写道:“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而结尾则写道:“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这个结尾用的就是照应开头法。照应开头法也是扭转跑题这一不利局面的有效办法。

高考话题作文拟题技巧 第4篇

标题有“暗分”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对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先来看以下四组标题:

A.《麦迪逊县的桥》VS《廊桥遗梦》

B.《球——我的最爱》VS《君子好“球”》

C.《记体坛新秀刘翔》VS《我是王者我怕谁》

D.《做德才兼备的人》VS《做保尔式的盖茨》

每组中哪个标题既准确又能激起您的阅读欲望?当然是后者,可见标题优劣对文章是多么重要。高考中,尽管作文标题优劣不加分也不减分,但阅卷老师都承认,标题是有“暗分”的,因为标题不仅关系到作文是否跑题,而且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更是考察考生构思是否严谨、是否有文采的门槛。醒目而新奇的标题能立刻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先入为主地欣赏作者的才华,不知不觉给作文加分。

一般来说,话题作文的拟题要求是准确扣题,要讲究生动、凝练、含蓄、新奇,要有美感,使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大体知道作文的写作方向。具体来说,作文拟题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要能概括话题的整个内容。

2.要力求简洁凝练。恩格斯说:“题目越简单,越不费解,就越好。”短小精悍的标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应当辩证地看待出发和到达的关系》就不如《出发和到达》简洁、有吸引力。

3.要含蓄隽永,忌直露浅显。含蓄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4.要准确,不能宽泛。标题的语义范围要尽量小且合理,要避免空洞无味、下抽象定义、喊标语口号,要防止浅、偏、散。

5.要醒目、新颖、诱人。标题要紧扣题面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但又独出机杼,不落窠臼。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法引起人的阅读欲望。

事实上,许多考生所拟标题达不到上述要求。考场作文中,一些考生的习惯做法是先把文章写好,之后再匆忙、随意地写个标题上去。于是,文章的标题往往缺失了它的效用。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通常所说的文不对题,文章的内容和标题无法关联起来,“桥归桥,路归路”,使得文章留下了遗憾。比如,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要求考生自拟标题作文,考生们拟出了以下标题:《力量》《友情》《友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关于友情问题的探索——友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人类伟大的力量》《朋友的举动》《两个人的友情》《友情战胜一切》《人生难得几回搏》《团结就是力量》《理解》。这些标题有优有劣,存在问题的有以下四类:

1.《友情的力量》《力量》《友情》以话题为题,标题功能没有发挥,且标题范围太宽泛,不具体,缺乏创意。

2.《人类伟大的力量》则显得有歧义,不准确,有跑题之嫌。

3.《关于友情问题的探索——友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标题过长,显得松散。

4.《人生难得几回搏》则离题太远。

拟题有“七法”

优秀的作文标题绝非信手拈来,而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高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供考生参考:

第一,形象描绘法。此类标题能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作文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要善于听取别人建议”的中心论点。再如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蒙着黑纱的幸福》,很引人注目。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伤害别人时也会伤害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大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也能突出形象感,如关于“挫折”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让读者不禁产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挫折给作者如此沉重的打击,作者又如何作为呢?

第二,貌离神合法。此类标题将几个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这些名词看似毫无联系,却被作者巧妙地嫁接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关于“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诗人·明月·黄花》。初看此题,阅卷老师自然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了阅读兴趣。

利用数学符号拟出好标题的例子有很多。如关于“勤劳”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勤劳×高科技=致富》;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诚实+信用=财富》《7-1=0》等,用特殊的等式,暗示了“诚信”的重要性,去掉了“诚信”,其他的“美貌、金钱、荣誉”等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关于“团结”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1+1>2》;关于“品德”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忍让≠懦弱》、《情商>智商》;关于“成功”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等,都是颇具匠心的好标题。

第三,诗文化用法。此类标题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感时花溅泪》,借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形象地揭示了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借用陈子昂的名作《登幽州台歌》,表达对移植记忆的困惑。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拟题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拟题《众里寻它千百度》,另一名考生则借用李煜名作《虞美人》,拟题《问君能有几多“诚”》,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林则徐的自勉联,拟题《海纳百川,我纳千言》,都是巧妙而有文化底蕴的好标题。

第四,妙趣横生法。此类标题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还有一标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老师的喜爱。再如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过程描述,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快乐不会长久,地位是虚伪的,竞争也终将失败。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借用赵本山的小品名句,拟题《诚信,山村人都知道》,俏皮生动,又揭示出诚信的淳朴气质,令人不禁莞尔。

第五,经典改编法。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考生借用文学经典作品,同样能让阅卷老师瞩目。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地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诗句,与父母对作者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菩萨解难》,巧借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记忆移植的否定观点。

第六,流行时尚法。此类标题是结合流行时尚元素,以新奇的方式给标题增色。如化用流行歌曲的标题《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再如化用畅销书的《谁动了我的文化观》,可谓别出心裁。

第七,直现文体法。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此类作文的文体是别致的。正是它的别致吸引了阅卷老师的注意。如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通过望诊、把脉、医生建议等叙述,写出了吴诚信(无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命题的认识。

以上拟题方法只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标题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标题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拟出精彩的标题。要成为作文拟题高手,除了灵活运用上述手法外,关键是要有标题敏感,平时注重文化积累,多读书,多积累生活素材,勤思考,勤练习。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作文标题叫“题目”?答案是,作文标题正如人的眼睛,是重要的表达器官,也是与人交往中最先被人关注的地方,或犀利、或明媚、或忧郁、或机智、或幽默,眼神骗不了人,所以,善待你的作文标题吧,别让它近视、远视、弱视,更不能让它黯然无光。

励志话题作文高考 第5篇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青春励志类话题作文 第6篇

如果青春是一首歌,那一定是一首激情的歌。就如《奔跑》中所唱:“随风飞翔有梦做翅膀,敢爱敢恨勇敢闯一闯。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也会有默契的目光。”处在青春期的我们不正如歌中所唱的那般满腔热情,天不怕地不怕吗?这时的我们有些大胆,有些叛逆,可以不去理会别人的目光。因为我们总能找到那份默契的目光,然后一起去追寻属于我们的梦。

如果青春是一首歌,那一定是一首豪迈的歌。就如《彩虹的微笑》中所唱:“天空是绵绵的糖,就算塌下来又怎样?雨下再大又怎样?干脆开心地淋一场。”青春的少年们不乏这样的豪迈,甩开步子,潇洒地走出自己的阳光之路。不把困难放在眼里,也不会被悲观消极的情绪所左右。那样的豁达,那样的乐观,就算天塌下来,也不必担心被砸到,因为它是棉花糖做的。

如果青春是一首歌,那一定是一首坚强的歌。就如《水手》中所唱:“在受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听见水手说,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毕竟青春刚由童年晋级而来,依然免不了因受欺负而难过委屈,但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如何寻求安慰。我们还在成长,在这途中总会有人来鼓励我们不要怕痛,要坚强面对。我们已不再柔弱得需要被完全保护起来,当再次面对困难和疼痛,我们一定可以以坚定的目光告诉大人们,我们会坚强。

话题作文;论高考 第7篇

先来说说高三一年的感受吧。两个字:苦,累。高三了,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老师和家长的期盼,同学之间的竞争,升学的苦恼,作业量的大幅度增加......

可以说,高三一年是很忙的,基本上已经没有下课时间了,我们能去的地方也不多,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每周一次的考试了,考的好了,心情舒畅,考得不好,心燥烦闷。所以说,考试就是高三的家常便饭,不经过大量的练习,怎么能考好呢?高考的试卷真的是很变态啊!

所以说,不断地考试,也可以练出你对待考试的平常心。我呢,经过了十六次的大小考试,才能刚刚过了一本线,来到了我现在的大学。当然了,一味地学习也是不行额的。不是说不让你玩,只要你能保证每天的任务都按质按量的完成,那么剩下的时间你可以随意的支配,看看闲书,听听音乐,玩玩游戏去室外多走走,争取让自己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保持身心上的放松。所以应该淡定些,再淡定些。

来谈谈我是怎样学习的吧。我既没有做除了考试之外的其他卷子,也没有买额外的复习资料,每天就是跟着老师的步子按部就班的走,基本上每次考试都能排在中上等,成绩从未有过大幅度的变动,保持记录就是最大的进步。

当然了,我是这样认为的。除了课堂学习,课下基本都是在玩,不是跟同学聊天,就是看小说,吃饭时呢。也从不去想其他的事情。那么重点来了,在学校是这样,回家了又是什么样的?我可以说我一回家不是去外面跟同学耍,就是在家里打游戏,要么睡觉,从来没有碰过什么书本,整整玩两天,然后去学校之后,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我高三一年基本上就是这样度过的,所以说我的高三是充实的。

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可以借鉴。人人都说高考难,但是我认为面对高考,只要你能做足准备,放开身心,不骄躁,不泄气,宜淡然之心对待,那么成功就不远矣。且不可漫无目的的学习,死做卷子,我同学中有很多都是平时成绩好,但是一道高考,就被刷下来了,因为题型就那么几样,你再多做,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进步。

现在呢,我已经迈过高考这道坎了,站在我现在的角度,再去看它,才发现其实就那么回事。那么,祝福你吧!

因果关系思维与高考话题作文 第8篇

在话题作文中运用因果思维, 可以使文章构思较常规思维更有优势, 更有逻辑性。平时我们向别人诉说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的始末时, 我们总是先说事情或问题发生的原因, 最后说出结果, 做数学证明题, 也往往由“因为”推出“所以”来, 我们在运用因果关系进行话题作文时, 也可由因推到果;当然还可以进行变通, 采用因果颠倒法, 先写出结果或结论, 再逐层交代原因。这样, 先把结果说出来, 使得作者的思维有了立足点, 文章有了论证的方向, 由结论再分析原因, 可使思维聚合到一点, 不再分散精力, 不再受其他因素干扰, 在考场上容易成篇。

举学校的一次高考模拟卷话题作文“老师喝药水” (曾经是台州市高考模拟卷材料作文的材料) 为例:

有位心理学老师, 在上课的时候, 总是从一个瓶子里倒药水喝, 这使他班上的同学非常感动, 他们认为他应该请假在家休息, 但是他每堂课照上不误, 因此大家学习心理学要比学其他课程用功得多。

期末, 同学们告诉老师, 他们非常感激他带病上课, 为了表示关心, 他们问老师得了什么病, 吃的什么药。老师满意地微笑说:“我没病, 那是一瓶茶水。”

请以“老师喝药水”为话题,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笔者通过对温岭中学123位考生作文的抽样调查, 发现学生做出来的作文, 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 谈做事态度。从材料中引出“做事要讲究正确的态度”这一论点后, 文章重心便举例分析列宁、华盛顿、马克思、王安石、雷锋等等古今中外人物, 他们从小就做事认真, 态度严谨, 从而他们成功了。

(2) 谈教育方式。从材料中引出“教育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式”这一论点后, 文章中心便排比正反举例分析徐特立、爱迪生的母亲、海伦的老师莎利文等等如何如何讲究教育的方式, 从而取得成功, 通篇谈教育的“方式”。

(3) 谈关注细节。从材料中引出“注意细节可以使事情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一论点后, 文章中心便排比正反举例分析刘邦、唐太宗、“微尘”等等如何如何注意到生活的细节, 从而取得成功, 通篇谈要关注细节。

(4) 谈欺骗教育。从材料中引出“心理学老师的这种教育是一种欺骗”这一论点后, 文章重心便举例分析说这是一种欺骗学生同情心的教育, 然后列举古今中外什么人运用了欺骗的手段, 主题立意完全偏离材料的本意。

类似以上这些情况的作文有一个严重的缺陷, 即缺少以关联的目光, 运用因果关系分析去思考问题的作文观。其实, 如果运用因果关系思维去分析这则材料, 就可以写出一篇分析准确、见解深刻的真正的话题作文。

比如, 我们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范围, 得出以下几组相关的“因”“果”关系:这位老师为什么采用上课喝“药水”的方法, 从而收到学生学这门学科比学其他学科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他是位心理学老师, 他了解学生的心理) 学生为什么会“非常感动”? (因为这位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同情感激的心理) 他为什么会达到教学目的? (因为他用了“欺骗”的做法) 他为什么最后会“满意地微笑”? (因为他收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等等。从而也为学生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拓宽了思路。

其次, 要让学生明白, 这些“因为”, 只是从材料本身而言, 而这些“为什么”也只是材料的第一层面。任何话题作文都不能就材料而就事论事, 它有一个延伸性, 也就是说, 材料蕴涵着第二个层面。但第二个层面必须沿着第一个层面下去, 否则就会跑题甚至远离话题的本意。

材料的第一层面清晰地告诉我们, “成功”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立意可以归纳到“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心理”这一范畴, 正如成功来自于“诚信” (2001年高考作文) , 成功的选择来自于“心灵的选择” (2002年高考作文) , 成功与失败来自于“感情的亲疏及对事物的认知” (2003年高考作文) , 成功来自于“人文素养和发展” (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 成功来自于对“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的独特感悟, 成功来自于“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 成功来自于能“在消逝中行走” (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 。虽然话题作文有较大的开放性, 但也不能信马由缰任意为文, 学生必须在“话题”提供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智。

基于对第一层面的正确把握, 材料所隐含的第二层面的深意也就自然而然随之浮出水面: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心理学老师”这样的人, 他们为什么在事业、感情以及在处理日常事情中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了解并正确运用对方的心理。我们可以例析历代历史人物在这一方面的成功作为论据。可见, 第二层面是对第一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 它能使文章跨越时空的隧道, 纵横捭阖。这部分分析同时也是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的真知灼见, 展现作者智慧的根本所在。

进一步剖析, 我们会发现, “为什么”的背后, 存在诸多原因。如, 成功来自于感动的力量:如《感动的力量》《因为感动》《感恩的心》《投我木桃, 报以琼瑶》等;又如, 成功来自于内动力:《当关爱成为动力》《也说“主观能动性”》《关爱中的激励》《智慧的暗示》等;成功来自于“善意的谎言”:《善意的欺骗》《美丽的谎言》《有时, 谎言是一串紫藤花》等。

由此观之, 成功的秘诀, 从“为什么”的角度去审视, 是多种多样的。至于选哪种哪样, 从哪个角度切入, 那就看考生本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敏锐度了。学生可以抓住一个“因果关系”写, 也可以就两个或三个“因果关系”, 甚至是多个“因果关系”来写, 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学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考作出具体的把握和安排。

笔者在批改学生的考卷中发现,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建立正确的因果关系分析角度, 以至在立论上偏了题。如谈细节、欺骗、心态、教育、兴趣、态度、方法、暗示、理解等等, 严格地说, 由于这些分析角度与话题之间缺乏因果关联的目光, 从而已经偏离了话题的本意。

因果关系思维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基本问题。正如列宁所说的:“因果性问题对于确定任何一种最新‘主义’的哲学路线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它是为事物为何如此这般“存在”作出解释的“根据”。所以, 德布路易说“探究因果关系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本性趋向”。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大量观察到的事实, 迫使我们去寻找这些事物之所以如此这般的答案。大至宇宙、星系、太阳系, 小至夸克、电子、中微子, 其质量、寿命、结构和性能等, 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此外, 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 比如生命的起源等等问题。因果关系思维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明显地得到突显。

因果思维的重要性同样反映在话题作文中。因为居于话题作文写作者意识中的, 是一种建立在主体性思想基础之上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若不明晰, 必然会导致文章思维脉络的混乱, 因此, 因果关系分析内嵌于话题作文中。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遭受风雨之苦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便是因果思维的典型体现。

下面我再举最近一次课堂作文为例子进行分析: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 当小孩稍为懂事时, 母亲就会翻开《圣经》, 滴一点蜂蜜在上面, 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书本是甜的。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书本是甜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 编述故事, 抒发感情, 发表议论, 等等。2.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书本是甜的, 那么什么是甜的书本呢?

首先我们要从话题作文的导引材料中寻找出对应的因果关系。

通过仔细推敲后, 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几组因果对应关系: (1) 母亲为什么要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因为她想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 (2) 母亲为什么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因为母亲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3) 母亲为什么要叫小孩读书?因为书本是甜的。等等。

当然, 材料中有关的类似因果关系的提示语, 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如材料中出现的“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等语句。

事实上, 找准了这些“因果对应”关系的分析, 就能将材料分析得透彻, 能表现出作者的真知灼见。

其次要探究“为什么”, 这是调动学生的因果关系思维, 分析材料中隐含的内在的对应因果关系。分析“为什么”是体现学生的创见性和创新性的关键一步。

要探究“为什么”, 首先要问“为什么”。这就启发我们要多元化、多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说书本是甜的?如因为书本能带给人精神上的鼓励和智力的支持等等。例如因为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所以我们从奥斯特洛夫斯基身上学到了坚强;因为看了《飘》, 所以我们从郝思嘉身上看到了勇敢、自救精神等等, 这样的因果分析容易使文章显得逻辑严密而富有层次, 不会像有些学生单纯地罗列现象。例如, 有的学生在分析书本的作用时, 单纯讲书的知识性, 认为看了有关钓鱼的书就学会了钓鱼, 如果不看就不会钓, 看了修收音机的书就学会了修收音机, 不看就不会修, 分析停留在单一的知识的层面上。更有同学说书本里面有好玩的游戏, 让人看了乐不思蜀, 整天甜滋滋的。其实, 书本除了知识性, 还有思想性、科学性、娱乐性 (陶冶性) , 还有启发性、智慧性和创造性等等。

突破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第9篇

话题作文虽然较以前的材料作文对考生的限制少了,但限制少不等于没有框限;审题难度降低,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海阔凭鱼跃,鱼不能跃入天空;天高任鸟飞,鸟不能飞进水底。从这几年高考作文情况来看,因审题不仔细而导致偏题跑题的作文仍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审题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那么,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审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 “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材料中“丢弃”是个关键词,“有弃有取,有失有得”是个关键句。年轻人在人生的渡口必须做出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尽管故事没有给出结论,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倾向我们应该清楚――诚信不可抛。这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据此立意命题,方可准确无误。尽管作文的话题是“诚信”,但文章内容必须围绕“诚信不可抛”来写。然而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可见是未审透材料、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再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等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 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忘记与铭记”是在引领考生正视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考生只有正确解读了材料的内涵,方能从容应对,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审提示

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的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接影响着考生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例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提示“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正如最后一句“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所言,作文的提示能让考生展开无限的遐想。

萧乾的“几个枣核”写出一个老华侨的深深乡思,张新民的“两次下棋”确定一个车间主任,鲁迅的“一个圆圈”刻画出阿Q的麻木无知,吴敬梓的“两根灯草”写活了严监生的悭吝本性,奥莱尔的“车厢一幕”鞭挞了二战的血腥残酷,茹志鹃的“两棵樟树”讴歌了宋庆龄的人格品质……。

生活中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却往往能挖掘出极丰富、极深刻的内涵。不是常说“一粒砂粒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吗?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令人惊喜的文章。

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提示: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这其实是在告诉考生应从相似联想的角度寻找作文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自己家的孩子最聪明,妈妈的话语最可信,故乡的水最甜,家乡的月儿最亮,情人眼中出西施等。高中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妻子以为我美也是如此。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就为考生寻找作文材料开辟了一个新的天空——相反联想,即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这方面的作文材料考生也应能找出许多。古人所提倡的“唯才是举”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就是不以感情的亲疏来左右认知的典型。再如东晋的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儿谢玄;北宋的王旦举荐自己的死对头寇准;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兄弟临终不是把公司交给子孙,而是交给了自己的一个职员等等。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认真审识这句提示就会形成这样几组情况:

a.亲近—正—深,b.亲近—正—浅,c.亲近—误—浅,d.亲近—误—深,e.疏远——正—深,f.疏远—正—浅,g.疏远—误—深,h.疏远—误—浅,i.没有关系。

在提笔作文之前,考生如果对以上作文提示进行了如此周密的审视,我想考生该年的高考作文成绩定然不会差的。

三 、审话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又从何谈起呢?

“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

例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话题“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双赢”是话题范围的外圈,“智慧”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前者有违道德良心,后者有违正常人性,最恰当的方式就正是取得“双赢”。不过,在立意中还必须强调“智慧”两字,解决“如何争得双赢”这个问题。

再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但二者并不完全矛盾。强调“相信自己”,不能否定“听取他人的意见”;强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能否定“相信自己”。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应该是既充满自信又虚心纳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偏重“相信自己”,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偏重“听取别人的意见”。

“遭受挫折和放大痛苦”(吉林、黑龙江、云南卷)体现了“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遭遇挫折”是经历,“放大痛苦”是态度;“遭受挫折”是前提,“放大痛苦”是重点。有的人遭受挫折,能坚强面对,化解苦难;有的人遭受挫折,却常常夸大事实,放大痛苦。前者是乐观、积极的;后者是悲观、消极的。

由此可见,考生只有审清了这些内在关系,才有 可能正确地围绕话题进行作文。

四、审要求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

“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例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与浙江卷的作文题,其要求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相当明确。考生一旦忽视了这一点,将作文写成诗歌或者其他不符合要求的体裁,就等于给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

高考话题作文语文 第10篇

文章主要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 ,抓住生命。”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文中的三叔固然是可悲的,但是,他以自己的坎坷遭遇和失败的经历教育了一个“淘气鬼”,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他最了不起的地方。文中的三叔有着远大的理想,但因为虚度年华而抱憾而终,难道这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英国的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人,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确定目标之后,不畏艰难并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点,为自己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高考优秀话题作文 第11篇

今天,是非比寻常的一天。我们班开展了一个班会,同往常不同。今天我们被分成小组,老师站在讲台上宣布今天的班会主题是——发现长处。听到这个主题我们不禁为之惊讶:发现长处?发现什么长处?你的长处还是我的长处?老师看到了我们的疑问微笑着说:“发现长处,是找到自己或者别人的长处,就是一些自己所擅长的东西就像我们班的班长同学,我认为她就比较擅长学习,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也可以互相学习,好了现在班会开始!”

听到了老师的话,我们便开始热火朝天的交流起来了。首先我们找到班长同学,我们问她:“班长,你是怎么做到学习那么好的呀?”她想了想:“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平常上课的时候多认真一些,不开小差课下多做题多研究不会就去问老师,做到‘不耻下问’选择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就好了呀!其实我觉得我好像除了学习好其他的都不太好,哈哈!”我忙说:“学习好就很好呀,不像我很笨学不太好。”其他同学也附和着道“是呀!是呀!”问过了班长交流了经验,我们又找到了另一位同学,我们班的“觉皇”他是我们班上最能睡的,只要一有空就打瞌睡。他打着哈欠笑眯眯的说:“哎呀!我的长处好像就是睡觉了,睡觉有很多好处了,可以美容养颜,远离黑眼圈。”“切!”一位嘴快的同学说道:好啦好啦我知道我的这个长处不太好,我以后一定注意少打瞌睡做一个朝气涣发的祖国花朵。”一番交流后,终于轮到我了,大家看着我好像没有发现什么长处,我不禁有些懊恼哎!我会唱歌呀!为了证明我自己我决定为大家献歌一首。伴随着我的歌声,大家一起轻声哼唱,时间也仿佛静止不动,沉浸在我的歌声中。一曲终了,大家相视而笑。我的一个朋友拍着我的.肩膀说:“真想不到,你可以啊!以后要多表现啊!”

就在我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发现最角落的同学一直没有发声,过去,疑惑的看着他问道:“你怎么啦!怎么不和我们一起讨论呢?”“我,我不会发现长处。”“没关系,你也可以表现自己的长处呀!”“我没有长处!”他摇头道,我不信,忽然看到他的本子上有画,跑过去看就说:“才不是哪,你看这不是你的长处吗?”画的多好啊!“啊!”没有吧!我是喜欢画但画的不好。“没有!”几位同学喊道:“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画画呗!”“我喜欢画是因为想用笔记录一些美好的画面而且我又不喜欢学习,每次都是倒数做什么都做不好!”“没有啦!”老师走了过来“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长处的,你看你多擅长画画啊!”老师的一席话使我们懂得了这次班会的真谛,也悟出了一些人生的道理。

高考作文话题:感恩 第12篇

精彩句子

1,感恩是判断人性的一把标尺,是滋养灵魂的养分。每一次小小的感恩都会洗净灵魂的斑点和污渍,都会斩断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刘彩霞)

2,然而,我们总是用一把锁,把感恩的心长年累月的封存在心底的阴暗角落,却感受不到在这琐碎人生历程中的快乐和幸福。生命是一片沃土,可我们总觉得有些肥料的肮脏;生命是一道佳肴,可我们总觉得有些调料不免刺口;生命是一件华衣,我们也感觉有些颜色太过扎眼…朋友,赶快打开你的心灵之门吧!让感恩的心跳动在每个鸟声如洗的清晨。(崔光旭)

3,那么,抬头看看蓝天,你是否发现天空分外纯净?低头嗅嗅大地,你是否会发现泥土十分清新?用虔诚的眼睛去搜索世界的美丽,感恩每一个黄昏和晨曦。(周瑞)

4,当我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为没有一双鞋子而哭泣,直到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我真的很知足。贫穷不算什么,我有双眼,足以领略美丽的风光;我有臂膀,足以挑起千斤重担;我有双腿,足以攀登陡峭的高山;我有思想,没有翅膀也能够飞翔。(张伊涵)5,感谢你们,我亲爱的父母: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缝起的是我一生穿不尽的温暖;严父如山般撑起的是我风雨无忧的天空;感谢你们,我亲爱的朋友:好朋友是一生一世相牵的缘,好朋友是永远惦念的梦,好朋友是越来越宽的路,好朋友是吉祥无边的祝福;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师长:谆谆教导如春风细雨滋润我的成长,知识的长明灯指引我在学海里扬帆远行……(聂造时)

6,一颗樱桃的甜,一块薄饼的香,春花灿烂的刹那,秋月似水的柔情,一切生命滋味的细细品味,都离不开一颗感恩的心……逝者如斯,聂鲁达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便历历可见。”是的,当流水般的光阴划出生命的皱纹时,当夕暮的昏黄晕染了生命的感觉时,当瑟瑟的秋风托出古老而永恒的那轮弯月时,不能忘却的,依然是在生命的脉络上用心刻下的感恩的印迹。(王小珊)

7,阳光的背后是影子窄窄的身躯,春意的背后是生命勃勃的涌动,感恩的背后是一颗博大、从容、善良的心……(田阔)

8,我心怀感恩,因为生活让我知道天是蓝的,水是绿的;我心怀感恩,因为生活让我知道日子就像洋葱,只要一片片的剥开,就会有一片让自己感动得泪流不止。我心怀感恩,因为的心常常沉浸在善意的微笑里,而不是躲避在敌视的瞳孔中。(方松辉)

9,在暗暗的雨夜,品一杯香茶,捧一本喜爱的书,你是否想到感谢生活?喝着甘甜的蜜汁,你是否会想起感谢蜜蜂的辛劳?午夜醒来,听着家人匀称的眠声,你是否会想起要感谢和平?学会感恩,是对自己生活的欣慰和满足。

然而,人们不会用诗把每天吃的面包赞扬,很多人都会心安理得的接受生活,甚至抱怨。我们真正感激的也许是仕途上某人对的提拔,欲海给你的满足……

匆匆的脚步踏过莺燕啼鸣的林荫路时,我们不会觉得春光是应该感激的;冷冷的眼光观看沙翁的悲剧时,也极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应该感激的……我们人类本是一群感性的动物,但我们淳朴的感性犹如含羞草的娇羞,一经同伴的抵触,就卷起了美丽的叶片。(郝闫丽)

10, 当你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当你合上书本,放在面前的是香气四溢的饭菜;当你踢罢足球归来,叠放得整整齐齐的是妈妈刚刚洗好的衣服……这一刻,你眼中涌动的一定是感动的泪水……面对父母的日渐衰老,面对皱纹无情的夺去他们的青春,我们怎能只求索取,不知回报?

11, 用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生活会是艳阳天。

面对生命,我首先应该感谢我的父母,在无数次的跌倒和疼痛中,是你们揽我入怀,抚平我伤痛。在寒冷的冬夜,把我的被角裹了又裹温暖我的身我的心。感恩你们在我病床旁的彻夜守侯,感恩你们在风雨之夜为我送来花伞,感恩你们为我做的饭端的水,感恩你们为我着的急操的心。是你们永不下岗的爱,温暖了我一生的路。(孔密密)

上一篇:有题记和小标题的作文下一篇:小学六月安全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