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科工作总结

2024-09-12

技术科工作总结(精选6篇)

技术科工作总结 第1篇

技术科2013年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已经飘然而至,在这新、旧交替之即,我们不但要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与失误,也要确定下一年的工作目标,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技术科在这一年里工作情况如下:

一、日常工作

1、对厂内各车间的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产品质量指标、装置运行记录等技术资料进行重新建立并存档,同时针对工艺及产品质量的监督出台相关的考核细则,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工艺及产品质量指标的执行情况。

2、对厂内各车间组织培训并制定具体培训计划。现已经培训5000人次以上。并且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对成绩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成绩差的员工给予处罚,这样既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

3、厂内新建一套与芳构化联合装置配套的3万吨/年脱硫装置,四月开始施工,现在已经建成,水压试验已经完成,脱硫所使用的催化剂已经到货,随时准备投入生产,针对新工艺、新装置,技术科查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对岗位工人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培训,确保装置能够顺利开工。4、15万吨/年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中的芳构化装置已于2013年10月进行试生产,现在装置生产运行正常,随着试生产的进行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技术科针对不合理部位进行了统计备案,在下一个检

修期进行技术改造。

二、厂内项目改造工作

1、厂内产业升级改造项目由吉林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该项目包括:常压装置自控系统、油品储运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常压装置的自控系统现已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至今自控系统运行平稳;油品储运系统改造还包括:储罐功能划分、长输管线配置、公路栈桥、铁路栈桥等,油品储运系统的项目还在设计,其中部分已经完成并且正在施工;给排水系统改造还包括:消防水管网、污水管网等,其中装置区内的消防水和污水现已铺设完成并且投入使用,同时通过消防部门验收。

三、节能增效工作

1、为了更好的节能减排,技术科提出节水技改方案,把从物业来的新鲜水管线和空压站空压机冷却水回收系统进行改造。原有新鲜水管线直接配到新除盐水装置,新鲜水来水流量是100t/h,由于锅炉用水量的限制,需间歇制水,每天有10小时不进行制水,这样大量水排入下水,造成很大的浪费。按照每吨新鲜水6.0元计算,每年冬季会造成90万元的损失。经过研究将物业来的新鲜水管线直接配到除铁锰罐,然后再进入新鲜水罐,这样既能保证水量和水质又能避免浪费,此技改项目已经完成实施并收到预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原有空压站冷却水没有回收系统,大量冷后新鲜水要排掉,一台空压机正常运转每小时需要5吨水,为满足生产必须保证有三台空压机正常运转,每天要排掉360吨水,按照每吨新鲜水6.0元计算,每天会损失

2160元。经过研究空压站空压机冷却水将新鲜水冷却系统改为循环水冷却系统。将新鲜水冷却系统改为循环水冷却系统,该工艺不存在排水问题,既减轻污水管网的负荷,同时也避免新鲜水的浪费。

2、新循环水投用:每小时节电280×2-315=245千瓦,每年可节省资金245×24×300×0.77=135.828万元。

3、由于实现精细管理,催化收率提高1%左右,每年可增效340×1%×300×7000=714万元;芳构化车间开工期间,克服人员新没有工作经验等不利因素,使芳构化收率在短期内由95%升至97%,开工两个月可实现增效200×2%×60×600=144万元。

四、对外工作

1、大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由技术科和设计管理部共同参与填写并上报,申报项目包括有15万吨/年液化气综合利用项目和80万吨/年柴油加氢项目,现在已经上报完成并通过初审。

2、国家发改委对炼油企业下发的炼油企业普查文件,要求针对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进行上报。上报工作由技术科、财务科、综合办等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并且经过三次会议讨论,已经确定上报企业基本信息和一些相关数据,现在上报工作已经完成。

3、配合550项目与法国埃克森公司、洛阳院、北京是石科院、抚研院等公司、院所进行技术交流,确保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以上是技术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介绍,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纰漏,我部门会及时做出调整并且查找自身原因,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2014年技术科工作计划如下:

一、针对各生产装置在上一个生产周期中存在的工艺问题进行汇总,并且在下一次检修过程中把这些问题及时处理掉,确保装置能安全平稳运行。

二、对厂内还没有完成的改造升级项目继续跟踪,在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设计院沟通,确保改造项目能如期完成。

三、配合培训中心搞好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装置操作人员理论和实际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理论、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为装置能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四、加强对各生产车间运行记录、产品质量指标、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且严格执行《工艺、质量监督检查考核细则》。

五、加强各职能科室之间的协作,快速高效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六、加强能源管理。对各车间水、电、汽、风的使用实施监督。并对各车间的跑、冒、滴、漏等现象严格按照《能源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七、技改项目

1、针对厂内生产装置能源再利用,计划将催化瓦斯一部分供常压车间,另一部分剩余瓦斯引至芳构化车间,芳构化车间自产瓦斯一起作为加热炉燃料,预计上述改造实施后一年可节省1280万元燃料费。

2、计划对油品罐区蒸汽系统进行改造,该项目实施后每小时可节省蒸汽10吨,预计全年可节省资金800万元。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总结、感悟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公司领导、同仁和员工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为能工作在这样一个团队中而倍感庆幸;我们会继续发挥自身潜力,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紧跟公司发展步伐,更好的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技术科工作总结 第2篇

一、新产品开发

20xx商务部逐渐扩大,在新产品,新客户开发上起到积极有效的领头作用,新产品设计大量增加,尽管技术部在人员不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完成了xx多种新产品的设计。

二、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

20xx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困境的加深,客户对产品价格的依赖性加大,技术部为了应对当前形势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不足

1、由于工程师的流动加大,大家都忙于文件的编写和图纸的设计,试验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2、对自身负责的产品检查不够,对细节和环节有所忽略。

3、缺乏对同类产品、同类工艺的总结思考,缺乏对失败的记录、分析,难于传承。

四、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技术部重点将从如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和改进

1、想:多方面,多方位—力求全面,将问题在设计阶段解决。

对工程师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在设计和开发电热管时,不仅要看到事物的普通属性,更应当想到其特殊属性;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更应当想到其里面;不仅看到事物的正常状态,更应当想到其异常状态;不仅看到事物的优点,更应当想到其缺点。

2、做:多试验,多对比—力求完美,不断提高产品性价比。

贯彻给工程师多做多问的理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不能更高效?能不能更稳定?能不能更便宜?能不能更简单?能不能更环保?

3、检查:重细节,重环节—力求耐心,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培养工程师从细节入手,顺着每个环节进行自我检查,耐心仔细,将认真的工作态度变成习惯。

4、总结:重积累,重传承—力求坚持,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技术科工作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供需矛盾,瓶颈

当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已经形成:从国家的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到省、市、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从从事研究、试验、示范到培训、指导、推广和咨询服务的科技人员。这构成了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技术服务体系。这一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 在推动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广大农牧民对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经验, 已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农业和农民生产发展的多方面技术需要了, 农业新技术供需矛盾突显。一些农村政策运用的不当和体制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发展的瓶颈,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广大农牧民依靠科技进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如何解决农业适用技术的供需矛盾, 突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瓶颈, 是当前摆在政府和农技推广服务行政管理机构及各级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的新问题。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供需矛盾和瓶颈的主要表现

1.1 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衔接不够紧密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研究成果大多产生于农业科研机构或大中专院校中, 产生于从事研究工作的农业高科技人才中。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主体是基层最广大的农牧业生产者。一项新技术从诞生到最后推广应用产生效益, 才能体现出技术和成果的价值。然而, 新技术成果从审定、鉴定到应用, 要经历层层关卡;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到推广机构, 再经历试验、示范、培训、咨询指导等过程, 最后才能真正得到普及应用, 发挥新技术成果应有的作用。整个技术成果供需过程经历了巨大的时空跨度

1.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实际需要不相匹配

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产生于不同的科研机构、不同的专业研究内容及不同应用方向的科研人员。新技术和新成果层出不穷、纷繁复杂, 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措施, 也是地方政府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面临的难题。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农民生产有了自主权, 除了自然条件和气候的原因, 市场需求和效益最大化决定了农民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一家一户自主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经营内容决定了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 地方政府主导的和农技推广机构主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不一定是广大农民和生产经营者需要的。

1.3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

从全国来看, 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体系。但就一个乡镇来看, 以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 每个乡镇农牧业人口有1~2万, 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人员不过1~2人, 有些还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决定了任何一个乡镇的农牧民对农业技术的需要都是多方面的, 如农作物方面的、果树园艺方面、蔬菜方面的、土壤肥料的, 及病虫草害防治方面的等。只有满足了农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技术需要, 农业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 当前农村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

1.4 农业新技术推广手段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通讯手段的更新, 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和推广方式有了极大的进步, 网络和通讯科技在农业科技推广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建设和应用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是, 从目前全旗的情况看, 类似的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应用还局限于县级以上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科技人员, 还没有普及到乡镇一级, 农业生产经营者应用的数量就更是少之又少, 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

2 农业技术推广供需矛盾和瓶颈的主要原因

2.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科研机构体制的原因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技术科研机构及大中专院校隶属于不同层级的政府或农业部门的行政机关和教育部门的行政机关管理, 行使着不同的职能。他们之间相互联系较少, 对相互之间的需求特别是科研机构对基层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了解得少, 基层对科研机构研究新成果及新技术项目的进展了解也不多, 且在工作中相互协调、联系方面没有硬性规定, 缺乏专门负责协调联络的机构和沟通机制。

2.2 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原因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落实, 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规模化经营和大型农机具的推广使用造成一定的难度。同时一家一户的自主生产方式及多样性的生产经营内容也给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2.3 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机制的原因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人员力量不足和队伍的不稳定, 严重影响着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同时, 农业科技干部任用制度和乡镇过多的事务也是影响农技推广队伍稳定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原因。以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例,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隶属乡镇政府编制, 业务指导由旗农业局负责。由于农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阶段性, 在业务工作完成后, 乡镇农业技术员基本都忙于乡镇的事务性中心工作, 在乡镇工作表现突出的, 不久会离开农技推广队伍, 走上领导岗位, 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失。

2.4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地方经济发展滞后是制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因素。虽然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网络科技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但在基层, 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还没有全面铺开, 没有实现全覆盖。边远的贫困乡镇或村的通讯网络还没有覆盖。比如在内蒙的一些地区因地广人稀, 实现宽带网络覆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有的村屯虽接入了宽带, 但使用效果不理想。由于无线宽带费用又太贵, 很多农村家庭购置了电脑也变成家中的摆设。

3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供需矛盾、突破瓶颈的途径

3.1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科研机构协调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新的农业技术成果或技术措施只有让广大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者掌握并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 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实现成果的价值。要使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成果和技术措施走出科研院所, 完成成果转化和体现价值的最简便的办法, 就是各层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部门内部的纵向联系, 加强与科研院所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横向沟通, 强化对基层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院所的协调职能, 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了解新技术发展动态, 让科研院所的高科技技术人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和需要。大中专院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基层推广实践能力并支持他们在学术上取得更加符合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技术成果。当然, 只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这种协调机制并强化工作职能, 才能使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走出院所, 走向“三农”, 实现农业技术供需见面、无缝对接。

3.2 科学把握和利用好当前农业、农村政策, 推进农业新技术应用

当前农村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 是制约农业新技术成果和新技术措施应用的障碍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利用好当前的农业、农村政策, 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强化统分结合生产经营方式中统的功能。如有的地区通过村屯集体经济组织宣传发动农户, 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有的地区制定措施鼓励土地流转, 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 形成规模种植;还有的地区利用国家鼓励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政策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等。这些符合国家政策的措施为实现规模经营, 更好地应用农业新技术、推广新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3.3 建立农村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激励机制, 稳定农技推广队伍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是新技术成果、新技术措施应用推广的主要力量。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对解决农业技术供需矛盾、突破农技推广工作瓶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 渺茫的个人发展前途, 影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发挥。要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应该引入激励机制, 给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改善工作条件。对工作积极性高并在推广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技术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提高他们的工作待遇, 对工作成绩突出的, 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放宽政策或提高绩效工资待遇等。让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科技人员感觉到付出与收获是正相关的, 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保障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稳定。

3.4 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手段

技术科工作总结 第4篇

摘 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绩效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09-05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决定性因素之一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能否达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能否承载起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重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者深入理性的思考。带着这一想法,我们利用半年支教之机,对陕西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还影响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借鉴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个概念——绩效技术,从这一角度,以一种系统方法探寻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位的剖析挖掘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概述

1.绩效技术的内涵

绩效技术,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是一个主要基于经验和反思的新兴领域,现在一般认为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1] 在把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一些教育技术专家逐渐认识到:培训和学习对于提高人类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但培训和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绩效问题。要全面提高个人或团体的绩效,必须综合考虑培训、激励、管理支持、反馈、资源等因素。绩效技术由此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对绩效技术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外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国内对绩效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来自于张祖忻教授: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 在这里我们对绩效技术的定义不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把绩效技术视为一种认识和解决人的绩效问题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的模型

为推广绩效技术的应用,并保证其使用的规范性,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绩效技术模型。绩效技术模型旨在揭示解决绩效问题的过程,以结构化的形式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说明提高绩效的操作步骤。图1是ISPI(美国绩效技术委员会)开发的HPT模型,[3] 许多绩效技术模型的建构都是基于此模型的思想。该模型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五个基本过程:

(1)绩效分析。先分析组织目前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再预期组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与水平,这个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绩效差距。绩效技术的目标就是消除这种差距。

(2)原因分析。即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知识或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薪酬制度、组织结构等。

(3)干预设计与选择。明确引起绩效问题的原因后,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措施,最终形成提高绩效的方案。

(4)干预实施及管理。实施第三步形成的方案,管理和支持方案的实施过程。

(5)评价。对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做出评价。

3.绩效技术的特点

首先,绩效技术具有系统性。影响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其它因素产生改变。绩效技术把影响绩效的内外部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干预方法来提高组织绩效。它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影响绩效问题的各个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形成能够长期和比较全面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

此外,绩效技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产出。它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作用,任何干预都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本。任务明确,行动方向自然就清晰。因此,利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容易达成目的。

绩效技术围绕系统思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方法,适合于解决复杂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1.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需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小学在未来 5~10 年内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的阶段性目标。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把握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应用新理论设计教学的能力,正确引导、评价学生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称为专业人员的一个标志。

(3)专业意识方面的要求。在知识快速增长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尤为迅速,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怀有自我发展的理想,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保持本学科的教学热情,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4)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有效沟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完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承担一定的工作。

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笔者2008年在陕西省基层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对陕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与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有45%的信息技术教师教龄在三年以内,还处于一个新手教师的阶段。因为教龄较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

(2)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不适应。调查结果表明,有17%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教师自我要求较低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备课、讲课等要求都不高,更没有教学反思和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好习惯。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的现象。

(4)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师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教师应学科教师要求制作课件的层面上。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其他学科教师突出,而且出现得比较早,通常是从教2~3年就产生倦怠。这种情况又加剧了以上几方面的不适应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是一个具有多变环境和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应该使用一种系统方法来完成。而绩效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从微观上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并实施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系统方法。鉴于此,我们引入了绩效技术来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的这些不适应状态,以一种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探索性方案

目前,绩效技术比较多地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我们引入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是否适用于教育系统?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经济学的崛起,对人力资源理论的关注,都在引起理论和实践者对教育系统中绩效的关注。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案,该方案有机整合了HPT模型的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干预实施和管理、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者,可以由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担任,还需要绩效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

1.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包括目标确定、分析现状和找出差距。[4] 目标确定即明确要求教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其作为绩效改进的目标。目标确定:目标即达到前面所论及的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能在教学教研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分析现状:(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或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完全胜任教学。虽然90%以上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有46%的学生反映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陈旧或超前,有35%的学生从未或很少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这说明信息技术课教学远离生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2)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论和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技巧。有30%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混乱。有34%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活跃但很乱,只有20%的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学习,且气氛活跃。(3)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缺乏信心和激情,没有自我发展的需求。70%的信息技术教师把没有进行教研活动归因为学校没有教研氛围和学校领导不支持。学校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研最大的前提和动力。(4)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流于表面形式。以上这几种状况更让信息技术课这一“非高考科目”和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绩效差距为目标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2.原因分析

在此阶段,原因分析由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在平等、友好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原因有系统因素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因素。系统因素包括:

(1)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无章可循”。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规律和特征等研究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援助。加之现今教育评估机制偏重于考试选拔,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认为该课程可学可不学,这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是一个“致命伤”。

(2)管理的混乱。具体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教研要求。因为该课程不参加统一考试,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行决定对该课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不一,内容各异,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上的不规范使得教师没有获得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及时的反馈信息,放松或降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3)激励的缺乏。在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中,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较差或与付出不成比例。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从事着教学以外的其他大量工作。如学校机房管理、校园电视台管理、教师培训、奥赛指导、校园网建设、技术辅教等,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专心于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并且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满课时量不一样,有的学校课时费也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和先进的评定中处于劣势,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较少。这些原因造成学校和社会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享受的待遇相差太大,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流失。

(4)设施的短缺。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足够和适用的软硬件资源,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

一是教学基本功不足。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管理学生的技能。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到位。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课改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每节课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其它时间都让学生看书自学。

二是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或信息不足,不能较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利用设备和软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自己就不能操作使用教学设备及软件资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是工作动机不强。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或对自己缺乏信心,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低自我效能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较难工作任务的坚持程度。

3.干预措施的设计与选择

(1)学校加大管理与支持力度。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协助信息技术教研组建立教学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需要方面,学校要尽力解决,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资待遇,晋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制作优质课课件、开发专题网站等,学校可以设研发奖励,根据研发的过程和成果,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和激励。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比较繁杂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个别较困难的工作可以合作完成。这种分工合作结合的形式使教师能专于某一实践领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节省大量的时间。

(3)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培训是目前教师继续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只有50%的教师比较认同现有培训。要提高培训的认同度,必须解决现行培训在模式、内容上与教师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多样化,而且教师的原有水平不同,培训前要做周详的调查,结合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分类、分层进行培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和培训机构积极沟通,反映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如有条件,学校可以和大学联盟,利用大学的资源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大学里的教授和优秀硕士研究生,都是很好的培训师。

(4)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唤醒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是有效培训和有效教研的前提。通过听其他学科或者本学科优质课使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巨大差距才有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赛教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自己专业和教学技能上的不足。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说课评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法等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充分利用理念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成为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实验者。在新课改中,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帮助,为学校信息化进程加速,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证实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会受到重视。

4.干预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干预措施成功的关键是对实施阶段的管理,同时需要得到各方面特别是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对干预措施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干预措施的阻力和优化干预措施的过程。由于干预就意味着做出改变,就会遇到阻力,阻力或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来源于对不确定的担心。对管理者和绩效技术人员而言,调查隐藏在阻力背后的根源,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它们是很重要的。管理者需要给教师解释改革的目的,减少或消除教师们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减轻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在分析阶段确定的绩效改进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干预措施实施的成败也至关重要。在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保持持续的沟通,发现绩效改进的障碍和干预措施的不合适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有必要,出台相应制度来保证干预措施的持续实施。

5.评价

评价贯穿于绩效技术整个过程。在分析阶段,评价绩效差距和原因是否客观;在设计阶段,评价干预措施是否适当;在实施阶段,了解干预措施实际产生的影响,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行。[4] 评价一般可以采用观察、采访、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绩效技术实施结果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与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气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解答学生提问的状况,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主动性等方面。(2)态度。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价,如满意度,对本学科教学工作的热心程度,职业倦怠的轻重程度,对改革的意见或建议等。(3)对组织工作目标的贡献。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所承担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等。如果评价结果是信息技术教师达到预期的绩效,学校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稳定改革带来的高绩效状态。最终还要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预设计中,若发现新的绩效问题,则开始新一轮的绩效改进过程。

四、结语

总的说来,运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可以把分散的因素加以整合,制定有效的措施,系统地加以管理,确保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与针对性。[4] 因此,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可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结构。同样,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这一系统也需要与教育系统、社会进行交流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改善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与支持的过程,而不能期望一次探索就带来长久的高绩效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2]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 (2).

[3]吴娟,马宁,何克抗.人类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4]沈锐.试论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继续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06 (10).

技术科工作总结 第5篇

一、狠抓安全工作,确保运行安全

(一)安排到位,责任明确

今年年初,在全面总结去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对20xx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公司各部门、班所签订了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15份,将安全生产责任从公司落实到基层,明确了各部门、班所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抓日常安全检查,促安全隐患整改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搞好安全生产检查,把日常检查和隐患整改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做到检查制度化、经常化。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我公司组织安全检查12次,各科室安全自查24次,各站、所自查48次。全年安全检查中共查出安全隐患12处,并针对检查发现出来的问题和隐患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整改后由安委会组织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三)落实相关安全规定,配合监督部门检查

今年,我科积极落实相关的安全规定,配合各监督检查部门的日常安全检查工作。10月8日至11月6日,我科按照延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要求,对我公司联片区9台锅炉进行了年检,同时校验安全阀 22 台,压力表203块。并对我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进行审验,公司最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考试,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保证持证上岗。10月28日,我科配合陕西省锅炉检验所对我公司红化三期1#锅炉进行抽查验收,最后合格通过。10月16-10月25日,我科对公司所属各部门的消防设备设施及时进行了校验充装,并根据情况,及时补充。其中,充装灭火器69个,新购买灭火器12个、消防标志牌10张、消防锨49把、消防斧4把、消防桶9个、灭火器箱6个,并对各类灭火器材进行了详细登记。从而保障了安全生产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二、加强日常管理,落实节能降耗工作目标。

在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下,我科从方方面面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和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确保管理再上新台阶。具体落实到以下内容:

(一)做好设备检修工作、确保冬季供热正常进行

搞好夏季检修工作是保证正常供热的前提,因此,今年我们规范了检修工作程序,从检修计划的制定到实施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检修计划先由各所各岗位人员向所长提供,经所里集体讨论,于3月15日前上报到我科,我科组织各所所长进行了集体讨论,经主管经理及总工审核,最后上报到公司进行了讨论。于4月5日将详细的检修计划报送到主管局。

东关热网检修时间正式开始于4月15日。完成时间8月30日。东关热网共计完成检修项目263项,其中热网运行所(站内)完成检修160项目。管网抢修所(一、二级管网)共计完成检修项目103项。联片区供热锅炉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检修保养锅炉9台,焊堵对流束管4根,更换炉排片75片;更换排污阀26台;检修保养站内阀门224台;检修保养外网阀门319余台;检修保养循环泵26台,补水泵20台,除氧泵2台;检查清理省煤器3台;维修4套上煤系统;保养炉排大轴18套;清洗盐罐5台;清洗水箱6台;给9台锅炉全部主辅机喷漆;维修保养引风机9台,鼓风机9台;维修保养循环泵电机26台,补水泵电机20台,炉排电机9台,上煤电机5台,出渣机电机7台;检查烟囱5个,更换除灰机瓦座一套,并清理烟道积灰。

在具体检修工作中,严格按照“谁检修,谁负责”的原则检修签单,任务包干,责任到人。同时要求各所将检修任务量化到日、周、月。每周定期召开检修例会,由各站、所负责人向主管经理汇报检修工作情况,并上会讨论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各领导每天带队检查监督各站、所检修情况,并提出整改要求。由我科组织,会同主管经理、总工等相关人员对各所的检修工作进行验收,监督工作进度和质量,确保按期完成检修任务。

(二)严格运行报表管理,及时堵漏,降低能源浪费

今年,我科室根据以往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报表报送内容,并要求各站、所按时报送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根据报表做出每日分析、每周分析及每月分析,这样就能及时掌握基层各站、所运行状况,水、电、煤、热量等是否超标,,及时发现、查找问题所在,然后分析原因,并拿出具体解决方案,使得问题得到尽早的解决。例如:热网8#站、9#站、18#等站的失水问题,发现及时并积极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最终失水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效的降低了失水量。在用电问题上,我科要求运行人员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节站内电机的使用,具体采取分时段运行方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电能和热量的使用,而且不影响供热效果。

(三)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协调热电厂计划用热

我科今冬继续与气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天气预报,及时调整用热计划,每周向供热首站报送用热计划。并每日对热电厂热量的使用情况进行抄表登记,这样根据热量使用情况,随时调节各站热平衡,既满足了用户的用热需求,又杜绝了热量浪费。另外,今年与热电厂新建立了用热计划协调机制,根据天气情况及各换热站运行工况,在周用热参数的基础上,根据特殊情况,对用热参数作临时调整,这样在特殊用热前提下,及时与热电厂协调参数,避免热量浪费及运行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规范管网图纸,建立管网技术资料库

今年,我科室主抓技术资料库建设,对公司所辖所有区域的管网分布图纸、设备台账进行重新核对和修订。对管网改建、新建、扩建、管道更换、设备更换等信息进行登记,并组织管网抢修所、热网运行所、供热联片区各站对所辖区域管网分布进行详细普查,同时对各区域检查井的位置进行图纸编号,以确保管网图纸得到及时更新,同时将整理好的管网详细信息进行存档备案。我科室今后还将进一步建立管网分布电子档案,确保管网更新及时准确。

(五)新建各类运行操作规程

为规范管理,我科今年重点对供热站、换热站等生产岗位的安全规范操作规程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安全技术操作规范改变了以往操作死板的缺点,操作更灵活,更具安全性。同时新修订了符合我公司实际的安全操作规定(延安市热力公司安全操作规定《试行》20xx版),规范生产运行安全要求,另外对公司现有的应急事故抢修预案进行重新调整,新修订的应急事故抢修预案分组、分工明确,将具体责任分工落实到科室、站、所、处,并根据实际情况科灵活调整。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节能降耗效果

根据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规划,我科今年积极配合各项技改项目的实施与监督,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技术改造任务,以下是今年重点的技术改造项目:

(一)锅炉房分层燃烧改造

今年10月份,我公司对慧泽三期1#、2#、市场沟1#、2#、红化1#等6台热水锅炉进行了燃煤分层燃烧改造,充分利用新的煤层分离燃烧技术,达到节约用煤的目的。本项目主要是改变原有燃烧煤层的分布,采用三辊式分层分行分段给煤装置,使得原有煤层形成块状与沫状分层,块状在下,煤沫在上,这样相比原来煤层块沫混合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原煤的燃烧效率,节煤预计可达到5%左右。

(二)市场沟供热锅炉直联改造

由于市场沟地里位置特殊,供热区域分为高区、低区两部分,供热锅炉同时也分别供高区和低区,这样在初冬、冬未,存在能源消耗的浪费,所以我科积极推进高低区的直联改造项目,通过此装置,使得高区、低区管网串联,同时达到压力平衡,消除压力差。原来两台锅炉运行,现在在初冬、冬末只需一台锅炉即可达到供热要求,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初步估计可节约用煤500-800吨、用电40000-60000度。

(三)东关热网分时控制改造

今年10月份至11月份期间,我科积极推进东关热网分时控制项目的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对东关热网区域东大、药监局、区检察院等10个单位小区进行了分时控制改造。通过改造,可进行分时段控制流量,达到节约热量的目的。例如:东大百货公司、药监局、交通局等机关单位白天可正常供热,夜间由于无人居住,所以可调控为小流量,减少热量损耗。此项工作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最终达到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区域。

(四)二级网平衡改造

东关热网供热区域由于受到管网跨度影响,长期存在冷热不均现象,管网末端供热温度、流量较低。为了解决此类现象,我公司今年对存在此问题的区域,进行热平衡改造,通过改造,可使远冷近热的热量达到平衡,达到供热要求,同时节约热量,例如:今年对1#、9#、12#、13#等13个换热站进行了热平衡改造。以上区域通过改造后,供热各项参数均达到正常要求。

(五)各站数据远程传输控制项目

今年,我科积极推进完善自控控制项目,新增了七里铺、市场沟、红化、热电厂的自控上传工作,相比往年,大大提高了自控监管力度,使得公司所辖各区域站、所基本上都能监控到,确保日常运行工况的监控力度,到达监管控制目的。

四、抓好职工学习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本年度,我科积极推进职工的业务配合和安全培训工作。供热前,我科下发相关业务及安全培训资料,对联片区各供热站新上岗人员进行了岗位业务培训及安全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学习、帮带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取得了显著效果。9月底,我科组织开展了公司第三届技能大比武及防火演练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学专业、学技术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水平及应急处理能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五、计生、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进展顺利

在抓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同时,不放松计生、综治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计生工作,重点抓了育龄妇女的“三查”工作,确保无一人漏查。综治工作,经常强调,注重教育、引导,督查,消除隐患。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我们加强对各种文件的贯彻学习,并配合公司进行文明单位评选,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20xx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一)修订生产部门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办事流程。

(二)制定20xx年度安全技术培训计划。

(三)整理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四)制定20xx年节能降耗实施方案。

(五)制定20xx年安全防火演练及技能大比武方案。

(六)审核公司20xx年度检修工作计划。

(七)做好新入网用户设备管网设施的验收工作。

(八)统计公司管网使用情况,根据政府资金落实维修更换计划。

(九)加大锅炉自控改造工作。

(十)配合实施南区集中供热项目。

技术科工作总结 第6篇

一、建立了规范的案件收办结程序

为进一步规范对外委托司法鉴定工作流程,我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文件精神建立了统一立案、统一编号、统一办理的“三统一”的工作程序,对司法技术辅助工作从立案、办理到归档的整个流程做出了详细规定,实现了这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科设专人负责办理立案审查登记,经审查,材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并填写立案登记表。对委托事项不明,材料不齐全的退回庭室进行补充。对应当提供鉴定评估所依据的书面材料发现未经双方当事人质证的,及时退回业务庭进行质证,防止因鉴定依据的证据材料未经质证、认证,导致鉴定结论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而引起重新鉴定程序,我科自实行“三统一”工作程序以来,从未出现过一起因为工作程序不当而导致当事人上诉、上访案件的发生。

二、建立了顺畅的信息交流机制

为了委托鉴定案件能够顺利办结,我科在审判执行人员、双方当事人和中介机构之间建立顺畅的信息交流平台,比如对我院审判或执行案件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向受委托中介机构作充分说明,又对中介机构委托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审判执行人员或当事人进行反馈,保证案件的正常审理或执行,实现了案件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工作总结《技术科工作总结》。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既确保审判、执行部门需要委托的案件及时委托,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加大了对委托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了我科的委托工作质量。另外为确保鉴定质量,我科人员在工作中还与中介机构鉴定人员共同查资料、出现场,主持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进行质证,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直到双方当事人能够认知认同,达到了社会效果和司法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严格规范管理,缩短鉴定周期

我科在对外委托司法鉴定工作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基本原则,在鉴定机构的选定、督办、送达等工作中,完善工作制度,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我科对审计、鉴定、评估、拍卖等活动分别限定了完成期限,要求技术科工作人员对司法鉴定机构的工作进行协调督办,确保案件在限期内完成,为此我科实行定期排查制度,催办制度,即对在办鉴定评估案件,每周排查一次,详细了解鉴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对鉴定周期长的及时了解原因,提示鉴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并跟踪催办,如果司法鉴定机构无故不能按期完成工作,技术科承办人员就要承担责任,极大的缩短了鉴定周期,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优化服务环境,帮助审判人员开展庭外调解

上一篇:诗经两首氓下一篇:三学三强活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