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4-05-19

教子文言文阅读答案(精选6篇)

教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第1篇

太宗教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D.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小题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

小题1:(2分)D

小题1:(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

小题1:(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D中与例句二者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教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第2篇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来摆弄一阵子,里面也无非是些碎纸烂片破盒子。他们只有一盒积木算是比较贵重的玩具,它的来历是:

儿童节的头一天,大的从高级班那里借来全套童子军武装,我家务忙,没顾得问他,所以,第二天一早儿,他穿上“童子军”就没了影。到了晌午,,只见他笑嘻嘻满载而归,发了邪财似的,摆了一桌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还大大方方地赏了妹妹们一盒积木。问他到哪儿去了,他这才跟踪满志,挺着胸脯说:

“今天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到教育厅‘接见’厅长去了。这些全是他赏的。”

我们一听,非同小可,午饭多给了他一块排骨啃。整个晚上大家都拿‘接见厅长’当题目谈笑。

就是这样,我们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是一片海滩,岂不很好?而且他们趟着水最快乐,好象我的童年一样——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爱打伞,穿雨衣,让雨淋满身、满头、满脸,冰凉凉最舒服。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我们最喜欢听到爹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五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雨天无聊,孩子们最喜欢爬到壁橱里去玩,我起初是绝对不许的,如果他们乘我买菜的时候爬到里面去,回来一定会挨我一顿臭骂。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的问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的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大,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3分)

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3.简要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3分)

参考答案:

1.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堆枕头玩游戏,涂花脸三件事.

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

文言文阅读(一) 第3篇

新课标对初中生的文言文阅读提出了明确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符合“浅易”这一标准。就2013年各地中考命题的实际看,一半以上考区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教材;有近三分之一的考区直接从课外选材;还有的考区课内外兼顾,即一段课内、一段课外。根据笔者手头的试卷资料来看,比较阅读这一考查形式颇受各地命题者的青睐。

一般而言,用作比较的语段,在内容或写法上大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相似性。这样,才能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和阅读。比较大多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比较选段的人物,比较选段的思想感情,比较选文的写作技法。

根据分析和归纳整理可以发现,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

1. 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这类题考查考生能否顺畅地朗读文言文,并结合文意正确划分朗读的节奏。

2.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试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情况,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的复现和回忆,而是借助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3. 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语句。试题考查考生的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准确顺畅,语句是否文雅,尤其是重点实词能否翻译到位。

4. 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 ,把握文意,并对人物及事件等进行简单的评价。试题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关键词语、关键语句入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或进行评价。

5. 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例如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这类题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能借助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对这些作品的写作技法进行分析和鉴赏。

典题诊断试一试:你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2013·江苏省常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4题。 (共13分)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1两黄蛇,·把两蛇,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名曰夸父。后土2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欲追日影,与日逐走,逮之于禺谷3,入日。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4,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选自《列子》《山海经》,有改动)

注释:1珥:戴着玉制耳饰。2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3禺谷:禺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4尸膏肉所浸:被他尸体的膏肉浸润。

1. 解释下列词语。 (4分)

(1) 固不可彻:________ (2) 无穷匮:________

(3) 把:________ (4) 逐走: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甲段写小孩“跳往助之”,意在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B. 甲、乙两段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生邓林”三个“生”的意思完全相同。

C. 就刻画人物的手法而言,甲段除了使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等手法外,还借助孀妻遗男和智叟的表现从正、反两方面来刻画愚公形象;相对而言,乙段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

D. 甲、乙两段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

4. 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江苏省镇江市)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共13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1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1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2,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2是夕,天宇开霁3,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4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释:1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2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3霁:雨过天晴。4酌:舀取。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心乐之________ (2)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

(3)比出郭________ (4)是夕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乙文第2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 (3分)

从雷峰塔出发……在______洗脚……在______休息……终点是______

4. 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很多共同特点。请结合画线语句 ,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共12分)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tiáo)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负势竞上________ (2) 鸢飞·戾天者________

(3) 白鸥矫翼________ (4) 倘能从我游乎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是中有深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为书信,甲、乙两文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3·江苏省盐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共15分)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1一小舟,拥毳衣2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5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1挐:撑(船)。2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3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dàng):天上的白气。4芥:比喻细微、微小。5白:酒杯。

1. 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 互相轩邈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

(3) 上下一白________ (4)及下船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急湍甚箭 /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 百叫无绝 / 以为妙绝

C. 余强饮三大白 / 项为之强D. 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回答下面问题。 (5分)

(1) 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以此作了一幅水墨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评析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反馈与讲评】

一般来说,划分朗读节奏和断句,基本常识不能忘。如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首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或短语,让考生做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这类词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针对课内与课外选文比较阅读的特点,就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而言,通常,同学们的课内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课外篇目则失分较多。如上面第一篇中出现错误最多之处,是对“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中“道”字的理解,“道”应该翻译为“在路上”。要把这个语句译准确,必须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翻译。“甚矣,汝之不惠。”有的考生没有把这个主谓倒装句调整顺序之后再翻译出来。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往往有多种意义和用法,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一定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用法弄清、弄懂,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准确解题。

此外,就课外文言实词的解释而言,有相当一部分实词或短语是在课内已经学习过的,只是换了一种语境要求考生辨识和解释。这就要求考生对课内常用的、重点的文言实词词义有清晰的了解、熟练的掌握,这样,方能自由迁移,准确判别和解释各类实词。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毕业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文翻译要直译,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因此,在句子翻译时,同学们一定要遵循文言句子翻译的两个原则,即字字落实的原则和“留换补删调”的原则。字字落实,即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都要翻译到位。“留换补删调”:“留”即保留,保留专有名词、年号、帝号、国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词语;“换”即替换,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汉语词汇;“补”即增补,把省略的成分补上;“删”即删减,删除没有实在意义、无需翻译出来的文言虚词;“调”即调换,将特殊词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语序。此外,还要掌握一些句式的特点,比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了解这些句式的翻译技巧。

归纳内容要点,属于文意掌握题,考查考生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文章大意。在这类题中,同学们失分较多。要做好这类题,同学们需要在牢固掌握常见字词含义和写作手法的基础上,用排除法把错误最明显的一项选出。例如“典题诊断”第一篇中的第3题,A、C选项考查对比和烘托手法的表达作用,只要掌握了这两个表现手法,并理解了文意,就不难得出正确的判断。D项考查文言文“简约而生动”的语言特色,这也是文言文的基本语言特点。B项考查对字词的理解和翻译,第三个“生”应该翻译为“生长”,这是一处明显的错误。解题时,要把B项这样的知识性“硬伤”优先选出来,对一些理解上模棱两可的选项,则不可钻牛角尖。

对文章的思想观点、内容或写作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题型。解答评判类题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看法: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还是批判;或者是一分为二辩证地看。要明明白白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值得提倡”等。如2013年常州市中考题中,对愚公的“精神”“做法”均持否定态度的观点不得分;对愚公的“做法”提出商榷的观点,酌情给分;对夸父赞扬、批评皆可,就是既可以赞扬其精神,也可以批评其不自量力。如果同学们在评价文中人物及表达自己观点时,都能掌握并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那么,答题就会更加准确和严密。

其次,要从不同方面或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述理由。这一层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中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但一定要持之有据。

还有一类拓展迁移题,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考查的重点是知识积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策略】

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课外阅读材料,毫无疑问是考生答题的最大难点。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的四个步骤,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的通常特点是: 有的题目的选项给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触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时,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有一次测试中考了一则“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常见的类型有三种,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应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若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 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纸上把关键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做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 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中,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专题强化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一、(2013·江苏省徐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 (共16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1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2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3。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4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苏轼《放鹤亭记》,有删节)

注释:1陂(bēi):水田。2傃(sù):向,向着,沿着。3放鹤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山上。4挹(yì):通“揖”,作揖。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3)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________ (4) 故名之曰“放鹤亭”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1欣然起行2大道之行也

B. 1升高而望,得异境焉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 1作亭于其上2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D. 1好之则亡其国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甲文中的“闲人”包含两层意思,既指自己和友人都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B. 乙文是诗人被贬徐州时所作,记述了他拜访云龙山人时的一番问答。

C. 乙文指出,好鹤与纵酒两种嗜好,君主因之败乱亡国,隐士却可以因之怡情,所以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D. 乙文的着眼点不在“亭”,也不在“鹤”,而在赞颂它们高雅的主人。苏轼以极其欣赏的态度摹写了张山人隐居生活的无穷乐趣。

二、(2013·湖北省黄冈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共14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1,约2官职,从权制3,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4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5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6矣。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1仪轨:礼仪制度。2约:省减,简约。3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4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5物:指人,百姓。6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之为相国

B.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终于邦域之内

C. 悉以咨之徒以有先生也

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

(3)抚百姓________ (4)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________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咸畏而爱 之刑政虽 峻而无怨 者以其用 心平而劝 戒明也

4.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3·福建省厦门市)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共16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1。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2,·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3,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1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2寿:长寿。3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无论魏晋________ (2) 便·扶向路________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_______ (4)或至百二三十岁________

2. 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

A. 辍耕之垄上B. 无丝竹之乱耳

C. 奉命于危难之间D.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通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1) 甲文写再寻“桃花源”,乙文写假使再寻到桃源,各有怎样的结果? 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 请简要说说。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3·山西省)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5题。 (共12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1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2而捐3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1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2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3捐:白白费掉。

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 (2)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2)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托物寓意是古人常用的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 《马说》 与《千里之马》 两文中“千里马” 的命运截然不同 , 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3·湖北省荆州市)

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24分)

【甲】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丙】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1,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2。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知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1中:射中箭靶。2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守,掌握,遵守。

1.下列句子中,“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2分)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C. 然足下卜之鬼乎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 下面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皆次当行(行:行军) 会天大雨(会:恰逢)

B. 或以为死(或:有的人) 楚人怜之(怜:爱戴)

C. 念鬼(念:念叨) 又间令吴广(间:暗地里)

D. 卒中往往语(往往:经常) 皆指目陈胜(目:看着)

3. 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 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4. 下面对《陈涉世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体现了陈胜对形势的准确分析与判断。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写出了陈胜对民心的深刻洞察。

C.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表现了陈胜对天意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生动地表现了陈胜的谋略所产生的奇特效果。

5. 下面对《列子学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故事揭示了学习要举一反三的道理。

B. 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C. 关尹子要求列子从学射中去探究射中的道理。

D. 治理国家、为人处世和学习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

6. 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 (3分)

非独射也 为国与身 亦皆知之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将下面文段中引用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8分)

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出淤泥而不染,1___________”,透出的是品性高洁的正能量;“2__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传递的是淡泊名利的正能量;“3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的是济世情怀;“4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听到的是忧乐心语;“人有悲欢离合,5___________”,安慰了多少离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6___________”,鼓励了多少后辈! “长风破浪会有时,7___________”,是重新扬起的希望;“人生自古谁无死,8___________”,是以死明志的决心。让我们诵读经典,滋养人生,传承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参考答案

典题诊断

一、1. (1) 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 (2) 没有穷尽。 (3) 拿,持。 (4) 竞跑,赛跑。2. (1) 你太不聪明了。 (2) 没等他到达(大海),半路上(就)渴死了,夸父丢掉了他的木棍。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3. B(前两个“生”的意思相同,均为“出生,诞生”,后一个“生”的意思是“生长”) 4. 示例一:愚公和夸父都心怀“梦想”,都具有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精神。 (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我们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1分)因此,这种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我们要继承并发扬。 (1分)示例二:愚公心怀移山“大志”,并为实现“大志”付诸努力,克服困难,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1分)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必须弘扬“愚公精神”。 (1分)夸父虽有“梦想”,但不切实际,不自量力,注定失败,必须摒弃。 (1分)

二、1. (1) 以……为乐 (或:感到快乐)。(2) 像狗的牙齿那样。(3) 及,等到。(4) 这。2. (1)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 ,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 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3. 惠因涧;龙井亭;朝音堂4. 示例一: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如甲文抓住潭水清澈来写,乙文抓住月夜寂静来写。示例二:都运用了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如甲文通过写日光、鱼影来烘托水清,乙文通过水声来烘托月夜寂静。示例三: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如甲文中“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乙文中“草木深郁”是静,“流水激激”是动。

三、1. (1) 凭借(仗恃,依靠,倚仗)。 (2) 至(到)。 (3) 举起(抬起,展开)。 (4) 跟随(随从,跟着,随着)。2. (1)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2) 但是这其中(游览观赏之中)有很深的意趣啊! 3. 甲段借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和自己不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志;乙段邀请裴迪共赏山中美景,委婉地希望他不要热衷于功名利禄。

四、1. (1) 比高。 (2) 看到。 (3) 全,都。 (4) 到,等到。2. A 3. (1)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2) 湖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2分)(“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 4. (1) 厌弃尘俗,向往自然。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 示例:湖山夜雪(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 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以动衬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专题强化

一、1. (1) 考虑,想到。 (2) 共同,一起。 (3) 有时。 (4) 命名。2. B(远看)(A. 1行走;2实行,施行,推行;C. 1建造;2产生;D. 1使……灭亡;2逃跑)。3. (1) 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 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 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4. C(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失败后的消极情绪。)

二、1. D 2. (1) 彰显(显示)。 (2) 痛心遗憾。 (3) 安抚,抚慰。 (4) 亲人(亲近的人)。3. 咸畏而爱之 /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 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4. (1) 一一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2) 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5. 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了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三、1. (1) 不要说,(更)不必说。 (2) 沿,顺着。 (3) 通“只”,只有。 (4) 有的(人)。2. D 3. (1)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 ,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4. (1) 示例: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路”。乙文写假使再寻到桃源,“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 (用原文回答2分,摘抄正确才能得分,有错别字扣1分) (2) 示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是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的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的美好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示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如果当时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在文中写到渔人领着太守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陶渊明安排这样的结局,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示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中有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明确表达看法1分,能结合甲文或乙文阐述理由2分,表达1分)

四、1. (1) pián (2) sù2. (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 同“返”(返回)。3. (1)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 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4. 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5.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近即可)

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第4篇

1.A(应是“赴”。)

2.B(都是介词,用。A项第一个是介词,对;第二个是动词,做。C项第一个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是代词,其中的。D项第一个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3.D(这是和尚圣刚对权贵子弟的话语,与他们对待饭菜的直接态度关系不大。)

4.C(不是“烧菜的程序不当”,而是使君家做火锅用的炭火不当,有烟味。)

5.(1)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入口。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2)①这是骄奢淫逸成性的人了,你邀请他们赴宴,行吗?(乃、召、可)②李使君特意为几位兄弟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可谓丰盛洁净,你们为什么不稍稍吃一点呢?(特、丰洁、略)

二、韦陟

1.D(应是“派,派遣”。)

2.C(都是介词,跟。A项第一个是转折连词,却;第二个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而且。B项第一个是介词,在;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可译为“被”。D项第一个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他。)

3.A(这是描述韦氏家族的名望和门第。B项为韦斌不同他人的桀骜个性;C项为韦陟的简傲性格;D项为韦陟的清高饮食。)

4.C(文学和见识方面著名的,只是韦陟。)

5.(1)日加诲励/夜分犹使人视之/若允习读不辍/旦夕问安/颜色必悦/若稍怠惰/即遽使人止之。(2)①每吃完一顿饭,你去看看他家厨房里所扔掉的菜肴食物,何止价值万钱呢?(委弃、啻、直) ②自三事以下,没有不摘帽掸雪或抖掉衣服上的雪的,有人还移动他站立的位置。(莫、振、更)

三、芸辉堂

1.A(应是“还”。)

2.B(都是动词,做。A项第一个是介词,从;第二个是介词,介绍动作涉及对象,不译。C项第一个是介词,趁;第二个是连词,于是。D项第一个是表示修饰的连词;第二个是表示承接的连词。)

3.B(描写元载“紫绡帐”掠夺而来的来历。)

4.D(不是被皇帝收缴,是元载知道被皇帝发现了,不得不进贡给皇帝。)

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第5篇

母亲骂我不会管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三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女儿问她的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女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女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二,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3分)

小题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孩子们光脚蹚雨水;玩游戏弄脏枕头;弄花脸三件事。(3分。意近即可,每要点1分)

小题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3分)

小题3:运用比喻,把大女儿抹了口红的脸比作番鸭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共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小题4:尊重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天性,有独特的教育方式的母亲。(3分。意思 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文章,通读内容并概括可知,全文共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雨后孩子们光脚蹚雨水、孩子们玩游戏弄脏枕头、三个孩子把各自的脸弄成了花脸三件事。

小题2:试题分析:写自己的淘气是自己能够理解孩子的淘气,认为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并能“放纵”他们淘气的原因。如果不交待则显得突兀。

小题3:试题分析:“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很明显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女儿抹了口红的脸比作番鸭的脸,即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的模样,也表现了她的淘气与可爱。

苍鹰教子阅读答案 第6篇

1、把这则寓言中缺漏的标点符号标上。(2分)

答:,。、、、,。

2、选词填空。(2分)

矫健 强健 精湛 精确

A、小运动员迈着( 矫健 )的步伐入场。

B、飞行员( 精湛 )的驾机表演博得了阵阵的掌声。

C、要有( 强健 )的体魄,必须坚持锻炼。

D、每一道数学题都要进行( 精确 )的计算。

3、苍鹰为什么让它的孩子学飞行而不教白兔、黑猫、青蛙的`孩子学飞行?(3分

答:因为白兔、黑猫、青蛙没有一副宽大的翅膀,不具备学飞行的条件。

苍鹰的孩子有一副宽大的翅膀和喜欢飞行的爱好。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

学本领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来定,否则事倍功半。

附教子无方阅读答案:

教子无方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儿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

让我们光脚去玩,好不好?

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板板,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她说满街雨水,不应当让孩子们光脚去蹚水,我回答母亲:蹚水是顶好玩儿的事,我小的时候不是最爱蹚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们的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他们勉强算是有一间三叠的卧室,还要匀出我放小书桌和缝衣机的地盘来。还有三个抽屉归他们每人一个,有时三个孩子拉出抽屉来摆弄一阵子,里面也无非是些碎纸烂片破盒子。他们只有一盒积木算是比较贵重的玩具,它的来历是:

儿童节的头一天,大的从高级班那里借来全套童子军武装,我家务忙,没顾得问他,所以,第二天一早儿,他穿上童子军就没了影。到了晌午,,只见他笑嘻嘻满载而归,发了邪财似的,摆了一桌子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还大大方方地赏了妹妹们一盒积木。问他到哪儿去了,他这才跟踪满志,挺着胸脯说:

今天儿童节,我代表学校到教育厅接见厅长去了。这些全是他赏的。

我们一听,非同小可,午饭多给了他一块排骨啃。整个晚上大家都拿接见厅长当题目谈笑。

就是这样,我们既没有游戏室,又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是一片海滩,岂不很好?而且他们趟着水最快乐,好象我的童年一样说实话,到今天我都不爱打伞,穿雨衣,让雨淋满身、满头、满脸,冰凉凉最舒服。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因为他们不喜欢,我便更喜欢,所以常常背着他们做。我和二妹谈起童年的淘气,至今犹觉开心。我们最喜欢听到爹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便可以任意而为,比如扯下床单把瘦鸡子似的五妹包在里面,我和二妹两头儿拉着,来回的摇,瘦鸡子笑,我们也笑,连管不了我们的奶奶都笑了起来了(可见她也喜欢淘气了),笑得没了力气,手一松,床单裹着人一齐摔倒地下,瘦鸡子哇的哭了,我们更笑得厉害,虽然知道爸爸回来免不了吃一顿手心板。

雨天无聊,孩子们最喜欢爬到壁橱里去玩,我起初是绝对不许的,如果他们乘我买菜的时候爬到里面去,回来一定会挨我一顿臭骂。有一次我们要出门,二的问爸爸:

妈妈也出去吗?

爸爸说:是的.

二的把两条长辫子往后一甩,拍着小手儿笑嘻嘻地向三说:

妈妈也出去,我们好开心!

我正在房里换衣服,听了似有所悟,他们像我一样吗?喜欢背着爸妈做些更淘气的勾当?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的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像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乐趣为何物何事。有一天我正伏案记童年,院里一阵骚动,加上母亲唉唉叹声,我知道孩子们又惹了祸,母亲喊:你来管管。我疾步趋前,喝!三个丑小鸭一字儿排开,站在那里等候我发落。只见三张小脸儿三个颜色:我的小女儿一向就是娇女儿泪多,两行泪珠挂在她那灵魂的窗户上,闪闪发光;大女儿的脸上涂着迷死弗多口红,红得像台湾番鸭的脸;那老大,小字虽然没写完,鼻下却添了两撇仁丹胡子。一身的泥,一地的水。不管他们惹了什么样的祸,照着做母亲的习惯,总该上前各赏一记耳光,我本想发发脾气,但是看着他们三张等候发落的小花脸儿,想着我的童年,不禁哑然失笑。孩子们善观气色,便也扑哧哧都笑起来,我们娘儿四个笑成一团。母亲又骂我:

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1.从全文看,作者有哪些事该管不管?(3分)

2.作者写自己童年的淘气故事,有什么用意?(3分)

3.简要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4.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位母亲?(3分)

答案:

1.孩子们趟街上的雨水,堆枕头玩游戏,涂花脸三件事.

2.将自己的淘气与孩子们对比,来说明这种童年乐趣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女儿花脸模样的淘气与可爱.

上一篇:乡镇编办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总结下一篇:社交恐惧症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