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

2024-09-21

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精选7篇)

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 第1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其中,《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叫三毛的孤儿小朋友在上海街头流浪的故事。有人可怜他,有人讨厌他,有人收留他……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我们国家也曾经存在混乱不堪、动荡不安的数月,在那个时候,很多人不能好好生活,没吃没穿,日子非常艰辛,小朋友还不能上学。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有衣服穿,有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好吃的、好喝的,还有玩具给我们;可以开开心心的去学校读书,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玩耍。我们现在要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等长大了之后,我们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爱身边的人。

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 第2篇

给我印象最深的电影是《三毛流浪记》,主人公三毛头上有三根枯黄的头发,身材瘦弱,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他没有家人,也没有家。街上,桥口是他晚上睡觉的地方;他睡在砖头里;枕头是瓷砖;覆盖着晚霞。为了谋生,他卖报纸,拉人力车,擦亮皮鞋,卖艺术品……但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看到这里,鼻子酸酸的,两排珍珠像断了线一样掉下来。我以为三毛:生活在邪恶的旧社会,没人爱他,面黄肌瘦,冬天得不到一点温暖,甚至连自己住的地方都没有。贫穷的生活迫使他从小就四处游荡,从事本不该从事的工作,忍受着痛苦的.生活。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男孩啊!然而,三毛虽然过着艰苦的生活,却善良、勇敢、乐于助人。他曾经不顾个人安危救下落水的男孩;他曾经饿死自己,把食物给饥饿的兄弟姐妹;他帮拉货的老头推车……我佩服他的精神。

看完《三毛流浪记》,我想对朋友说一句话:“你应该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开心。你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苦心,浪费老师的耐心。要像三毛一样勇于克服困难,争取优异成绩!"

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 第3篇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被誉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其小说大多描写的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雾都孤儿》描写的是一个伦敦的孤儿奥利弗悲惨的遭遇,但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过上幸福的生活。张乐平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家,其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毛流浪记》中三毛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深受国内外读者欢迎,因此使他赢得了“三毛之父”的称号。

《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都是都描写了两个儿童主人公的悲惨经历。两部作品具有相似的情节,也揭露了相似的社会现实,因此具有可比性。虽然有学者分析过《雾都孤儿》中所蕴含的童话色彩[1],但目前还没有对《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中蕴含的童话色彩进行比较的研究。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展示了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有共通性。

二、相同的童话叙事特征

《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中》在人物的设定,情节的安排上有相似之处。在童话人物设定方面,“童话中的人物可分为神仙(天使)类、恶魔类、巨人类、国王类、盗贼类等”[2](p.101)。正面形象被认为是人们的美好理想与高尚品质相结合的产物。而反面形象则是集一切恶与丑于一身,是社会恶势力的象征[3]。两部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分为也天使类和魔鬼类。在《雾都孤儿》中,主人公奥利弗虽然在习艺所里经历各种折磨,但其谦虚的行为举止体现了他善良的一面。小说中天使类的人物还有布朗劳先生和露西小姐。他们在奥利弗身处险境之时伸以援手,助其逃离费根的魔抓,无疑是善良的化身。《三毛流浪记》里也出现了天使类的人物,三毛天使般的形象体现在他勇敢和正直的个性上。他就像童话里的天使,受到欺凌但不会因此而失去善良的心。还有收留三毛的老爷爷,帮助过他阿根一家等人都是天使类的人物。

《雾都孤儿》中也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的恶魔类童话人物形象。老犹太人费根是最典型的例子。作为贼窝里的领头人,对奥立弗进行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在棺材铺里,诺亚就像恶魔,对奥利弗的身体进行摧残。《三毛流浪记》中的这类人物是社会恶势力的象征。三毛开始流浪上海,遇到一个开着小汽车的“黄脸瘦猴”[4](p.24)。他不仅对三毛出言不逊还出手打人。小说中的恶魔形象与天使形象对比鲜明,斗争激烈。正如童话中的恶魔与天使的对弈,正是善与恶的较量。通过善与恶的斗争,体现了作者的仁爱思想。

从童话的表现手法上看,两部作品对情节的设置也有相似性。奥利弗第一次被费根逼着到街上行窃,就遇到布朗劳先生。巧合的是布朗劳先生是奥利弗已故父亲的好友。布朗劳先生家的那幅画恰恰是奥利弗的母亲,奥利弗丢掉的旧衣服正好被费根拾到,不幸再次落入贼窝。最后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才逃出费根的魔爪。《三毛流浪记》也存在各种奇遇和巧合。三毛浪上海无依无靠备受欺凌,被小弟弟一家收留,可无情的大火将他家烧得一干二净。逃出印刷店,做了擦鞋工,却被警察没收了工具。在绝望之余遇到了同样生活贫苦的阿根一家,为了维护阿根三毛被捕入狱,出来之后发现阿根家被当作危房拆除了。

总之,两部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天使型和恶魔型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两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使这两部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童话色彩。其次两部作品在情节的安排上都运用了奇遇和巧合。这些写作手法的使用凸显出鲜明的童话特征。

三、童话色彩表现的不同点

虽然《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都有相似的童话叙事特征,但狄更斯和张乐平在对奥利弗和三毛的性格塑造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两部作品的童话式结局也有所差异。奥利弗的性格被塑造较为丰满和细腻,更较贴近现实。奥利弗被班布尔先生带到贫民习艺所去,但当他看到曼太太时,他假装哭出来,讨好曼太太。狄更斯这样描写:“他年纪虽小,却颇有灵性,会装出一副非常不舍得离开的样子”[5](p.10)。从而看出,奥利弗能圆滑地处理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其性格具有多重性。与奥利弗相比,张乐平对三毛的性格描写表现得更直接和单一。三毛被塑造为一个善良和坚强的人。三毛在流浪时,遇到贫苦的人都会给予同情和帮助;遇到好人被欺负他会挺身而出。三毛与奥利弗相比较为突出的一个品质就是坚强自立。因此,三毛的性格塑造比较符合传统童话的人物性格。通过比较奥利弗和三毛的性格可看出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奥利弗的性格比较贴近现实,具有多重性,但过于懦弱。而三毛的性格表现得较为直接,故事全篇都围绕三毛的善良和坚强的性格发展,其性格体现了传统童话人物性格的单一性和理想化。

两部作品虽然存在相似性,但在结局上却是大相径庭。正如托尔金所强调的“所有完整的童话故事都必须有幸福的结局,这是童话最重要的功能”[6](p.151)。在《雾都孤儿》中,在南希的自我牺牲,布朗劳先生和露西小姐的倾心帮助下,奥利弗最终摆脱费根的魔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大团圆的结局是符合传统的童话式结局的。该结局的设定凸显了童话的审美特征。与《雾都孤儿》大有不同,《三毛流浪记》的结局是三毛逃离贼窝,但却居无定所,又成了流浪儿。当他看到繁华的上海还是一片混乱时,不禁感叹何时才能迎来光明世界。《三毛流浪记》打破了传统童话大团圆的结局,具有创新性。而且打破大团圆结局的方式也使读者内心充满遗憾,更能震撼他们的心灵,也更能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深思。

结语:

本文通过比较《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中的童话色彩,发现它们在童话人物设定和童话叙事特征的表现上有相似之处,奥利弗性格被塑造得较为丰满,贴近社会现实,也表现了狄更斯反传统童话的写作方式。而张乐平对三毛性格的塑造虽不及狄更斯那样丰富,但三毛的形象较能凸显主题,令人深思。两部作品在结局的处理方式上也存在差异。《雾都孤儿》的结局是圆满的,符合传统的童话式结局;而《三毛流浪记》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具有创新性,也更能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雾都孤儿》和《三毛流浪记》虽然存在差异,但却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对儿童作品文学价值的表现有共通性,而且该论文也为中西方儿童文化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的人物设定和表现手法相似且蕴含浓郁的童话色彩,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结局的处理上存在差异。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中蕴含的童话色彩,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对儿童作品文学价值的表现有共通性。

关键词:《三毛流浪记》,《雾都孤儿》,童话色彩,比较

参考文献

[1]赵玉霞.浅析《雾都孤儿》的童话色彩[J].时代文学,2010,(10).

[2]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3]吴其南,中国童话发展史[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4]张乐平,三毛流浪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狄更斯[著].荣如德(译).雾都孤儿[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张乐平与《三毛流浪记》 第4篇

抗日战争爆发后,三毛连环漫画暂时中断,他参加了抗日救亡漫画宣传队,曾担任过副领队和一个分队的领导。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上海,先在上海的《申报》上继续创作和发表《三毛从军记》,是反映国民党军队生活的。1947 年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他的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这是张乐平的代表作,是向黑暗旧社会发出的控诉。这部连环漫画巨著的创作基础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他幼年时生活穷困潦倒,特别是他当学徒时,忍饥挨饿、挨打受骂,常被赶出大门,打破饭碗,耳根旁留的一条伤疤就是他少年时代苦难生活的印记。所以说,《三毛流浪记》画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也是千万个流浪儿童的故事。创作基础的第二个方面是来自于国民党统治区,特别是上海流浪儿童的生活,直接引起了张乐平的创作动机。

“三毛”这个穷苦出身的孩子是张乐平塑造的中国贫苦儿童的艺术典型,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贫苦儿童的悲惨命运,通过他的各种遭遇看到了统治者的腐朽,劳动者的苦难生活、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表达了对穷苦群众的友爱和同情。夏衍在《三毛流浪记》序中说:“一个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人物而能够得到这样广大人民的欢迎、同情、喜爱……这毫无疑问的是艺术家的成功和荣誉。”解放后,张乐平又先后创作出了《三毛的控诉》 《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等。

“三毛”在中国大地上生活了 60 多年,跨越了几个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有关三毛形象的各种连环漫画单行本有 50 多种,累计印数超过1000万册。 张融融 (张乐平之子, 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说:“应该把三毛发展成像美国的米老鼠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卡通人物。”

读三毛流浪记心得体会 第5篇

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实验小学二(5)班

陈炳任

上个星期刚看完《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是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爷爷的作品,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长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他叫三毛。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疼爱的孤儿,一个孤苦的流浪儿,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我不知道同学们看完除了记住三毛那好笑的三根头发还想到了什么?

是的,我感觉到了,也看到了。我感觉到三毛没有人疼爱,受人歧视、受人凌辱、受人欺负时无助的目光。我看到了,三毛在经过各样的困难后,没有自暴自弃,而通过拉煤、卖报为生存的那种坚强、勇敢与稚嫩。与三毛对比,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多么幸福。每天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有老师的关爱。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把我们视为掌中宝!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有些小伙伴,每天爸爸、妈妈烧好的饭菜还挑三捡四的,这个不爱吃,那个不好吃。再看看三毛,拼命的推车、拉煤、卖报就是想多挣点钱来填饱肚子,甚至有时一无所获,捡路边的东西吃,与三毛比比,再看看自己是不是觉得很脸红啊?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 第6篇

每天,当他看见其他小朋友都在教室里读着书,学着知识,都会想,要是他也能够读书,那该多好啊!

三毛当过报童、拣垃圾卖钱、当过黄包车车夫、做过印刷……各种各样的苦活都做过,有时干完了活,老板还要故意刁难他,让他做全部的家务活,晚上不能睡在床上,只能睡在一个有着许多老鼠的阁楼里,让他睡不安稳。每当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来到时,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一个妈妈给买的洋娃娃玩,都能穿上新衣服,都能吃上好吃的东西,他们是多么快乐,而三毛只能在大街上卖艺,跟着一个彪型大汉作师父,拿着重他身体好几倍的兵器在街上耍杂,被师父当成一块面饼又是揉又是团,他是多么痛苦啊!

好不容易挨到了吃饭,又只能吃北方人口味重的大蒜,三毛怎么也吃不惯。到了休息的时候,三毛还得照顾师父,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又是点烟,又是捏腰捶腿,三毛怎么也忙不过来。……与三毛的苦日子相比,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可是太幸福了,有书念,有衣穿,有伴玩,有亲人……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却还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跟父母斤斤计较,却不知道什么叫做感恩,嫌这个,嫌那个,我觉得我们这么做太不对了,我们应该要体谅父母对我们的用意,他们的每一句唠叨,都是为了我们:当他们说“好好学习”时,无非就是让我们努力读书,长大后报效祖国,做有用的人才;当他们说“少看电视”时,无非就是让我们保护好视力,多看书;当他们让我们帮忙做家务时,无非就是要让我们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表达他们对我们的爱吗?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三毛的拾金不昧,当有人不小心掉了钱包时,三毛正好看到,他捡起钱包,冲上前,把钱包还给了那个人,那个人非常感谢三毛,准备拿出一些钱报答三毛,三毛却连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毛流浪记读书心得体会 第7篇

三毛虽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他却很善良,乐于助人,而且很勇敢。他曾经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落水男孩;他还自己饿着肚子,把食物让给了饥饿的兄妹俩;他还曾经帮拉货车的老大爷拉过车……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敬佩。

现在的我就像生活在蜜罐里,不愁吃,不愁穿,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管我要什么,只要向爸爸妈妈开口,基本都会得到满足。记得有一次,我在商场看中了一套芭比娃娃,我就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看了一下价格对我说:“太贵了,而且你已经长大了,玩这种玩具也没什么意思了,玩一阵你就会不要玩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很生气,明明是舍不得嘛,我带着哭腔缠着妈妈非要买,最后妈妈还是妥协了。

上一篇:反习惯性违章活动纠正计划下一篇:教育实习个人总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