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礼物》教学设计

2024-08-03

小学五年级《礼物》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小学五年级《礼物》教学设计 第1篇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桦、喧、哗、律、咆、哮、颊、糟、链”生字,理解“旋律、曙光、喧哗、陶醉、沉浸、期待”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画出文中描写达格妮不同心情的语句,从具体语境中了解达格妮前后心情的不同及其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画出文中描写达格妮不同心情的语句,从具体语境中了解达格妮前后心情的不同及其原因。

难点:

理解达格妮前后心情的不同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

1、乐曲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查找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乐曲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一段爱德华·格里格创作的乐曲,引出爱德华·格里格。

师述:这段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清新的生活气息。你们知道吗?它来自于挪威的著名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

2、教师介绍爱德华·格里格的资料

师补充简介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的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把挪威的民间歌曲和舞曲融汇于自己的作品中,创作了大量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很受人们的推崇。

3、教师引导:正是因为爱德华·格里格的作品源于民间生活,使他在一次体验生活的林间小道上偶遇了一位八岁的小姑娘,并许下了一个承诺,所以有了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十年后的礼物》

4、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分享?

(问题预设:

1、是谁送给谁的礼物?

2、什么礼物?怎么送的?

3、为什么是十年后的礼物?)

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充分说明大家有超强的思维能力!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 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幻灯出示生字带拼音,观察哪些是容易读错的生字,点名回答并领读两遍,齐读两遍。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点名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或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教师板书易错字,让学生抄写3遍。(识记字形:桦和哗对比着识记;曙:日字旁,上面是罒,不是曰。)

(3)幻灯出示“选字填空”,检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认情况。

(4)幻灯出示词语,男 女生交替认读两遍。(白桦树、旋律、喧哗、咆哮、项链、呜咽、双颊、曙光)教师指出:咽字是多音字,提醒学生不要读错了。(5)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教师补充词语(陶醉、不由自主、呜咽)的意思,学生齐读。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引导概括时要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并围绕他们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探究,理解感悟。

1、十年的时间如此漫长!这份礼物为什么要等十年再送呢?请大家自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十年前,音乐家给8岁的达格妮的承诺是什么?

2、出示图片,创设情境,点名表演爱德华.格里格偶遇达格妮的场面。

3、从中看出爱德华当时的态度和心情如何?(自由读课文),感受音乐家的真诚、喜爱和歉疚。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课文)

4、一份礼物要等十年后才能得到,如果是你,你怎么想?采访学生:(一年过去了,你心中充满了(); 两年过去了,你心中依然(); 五年过去了,你在想();九年过去了,你开始认为()那个人()。)达格妮呢?仔细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有关达格妮心理描写的句子。

(1)出示:“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你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出她的想法吗?(期待)(2)读出期待

(3)一年过去了,她心中依然(期待、渴望、希望)五年过去了,她在想(我是不是上当了?)

九年过去了,她开始认为(简直就不可能)随之会产生什么?(4)读出怀疑

出示:“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

(5)她还想些什么?

出示:“即使他有这样的心意吧,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谁来读一读?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失望)(6)十年的时间多漫长啊!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她心想(……),随着时光的流逝,她开始怀疑了(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礼物,在十年以后!)最后她失望了,(就算他有这样的心吧,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

板书:期待

怀疑

失望(7)小结:课文第4、5两节是达格妮在静听音乐时对十年前往事的回忆,我们称这种写作手法为插叙,这段插叙可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师爱德华创作的漫长和艰辛。

幻灯出示:插叙是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介绍过去或其他的情节,插入的这一部分没有接着上面的内容按顺序描述,而是跟随达格妮回到了十年前,她才八岁时经历的故事,它既能具体补充与全面密切相关的内容,又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8)师讲述:达格妮已经失望了,那是不是正如她所想爱德华·格里格已经将这个承诺淡忘了呢?(没有)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述:是呀,任何一个人可能都无法相信一个十年的约定。正当达格妮对这件礼物早已经不报任何希望时,当她早已忘记那个城里人的承诺时,忽然有一天她竟然收到了这份她早已不抱任何希望的礼物,此时的达格妮又会是什么心情呢?这份礼物又会在达格妮的情感上带来怎样的震撼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17、十年后的礼物

送一首乐曲

格里格-----------达格妮

(音乐大师)(守林人的女儿)

(期待→怀疑→失望)

小学五年级《礼物》教学设计 第2篇

每当妈妈端来那一碗中药时,我就本能地退避三舍,但最终仍不能幸免于难。当嘴唇碰到中药的那一刹那,心颤动了一下。中药的苦味在味蕾上漫延开来,突然有种呕吐的欲望,但忍住了,咽下中药的瞬间,身子一个寒颤,那种恶心的感觉在整个身心散开了。喝到一半,中药在肚子里翻滚,胃中的酸水在不停地往上涌,似乎整个身子都在抗拒这种外来物的到来。喝完中药,全身失去了意识,好像灵魂出壳,身体整个是一个摆设的空壳。不过再喝口水,深深地长吁一口气后,所有不适的感觉都跟随呼出的气消逝而去了。雪,是冬的礼物。

唉!不知何时才能不遭这份罪呢?

例谈小学数学五年级“圆”的教学 第3篇

一、借助辅助演示,教会学生观察

现实生活充满了神奇而又丰富的图形,走进图形世界应该从实际生活开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儿童对图形理解的基础是环绕在他周围的世界,儿童在这个世界中总是会观察与自己位置相关的事务. 所以在进行图形教学时, 应该从小学生生活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开始.

在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学习“圆”时,鉴于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把汽车轮、呼啦圈、手镯等进行实物列举.教师可以借助PPT、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来向学生演示,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圆空间上的认识.

例:教师提问:“(出示一个椭圆形的钟面)请大家看,这是一面钟,上面有圆吗? ”学生会回答:“有,钟面就是一个圆”. 也有学生会反驳:“不是,这是椭圆. ”教师就会接着说:“是的,椭圆和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圆很像,但不一样, 那这个钟面上还有圆吗? ”学生会摇着头回答:“没有. ”紧接着教师又会反问:“这个钟面上真的没有圆吗? ”然后边说边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时针、分针或者秒针旋转一周,然后学生观察到一个隐藏的圆.

二、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思考

其实,要想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导者,我们就必须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触觉、视觉、听觉等多感觉器官共同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例:教师问:“如果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圆,大家是否会画呀? ”学生摇摇头,“要是我们借助圆规,那大家会不会画呀? 下面给同学们一分钟,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把圆画在纸上. ”学生自主操作,然后展示成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千奇百怪的圆, 还有, 为什么还有同学没有画成圆. 紧接着,教师课堂展示,在黑板上利用圆规,正确地把画圆的步骤教给学生:“抓住圆规的顶端,固定针尖,微微倾斜,旋转一圈. ”

为了让学生们时刻了解圆的结构,教师再次为他们设计“画一画”、“想一想”和“折一折”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 画一画:请学生再次拿出圆规,在纸上随意画个圆. 通过这次画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画圆就必须先找到一点,这个点对圆非常重要,那这个点在圆的什么位置啊? ”学生答:“中心. ”教师接着问:“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点叫作圆的圆心,我们通常要用字母O表示. ”

2. 想一想: 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画的圆的大小不一样? 那又是什么影响着圆的大小呢? 同桌间思考讨论一下,请同学回答. ”学生答:“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一样. ”教师再问:“能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这段距离吗? ”在同学们画完后同时展示几名同学的作品,问:“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呀? ”学生答:“它们都是从圆心出发,一直画到圆上. ”教师总结:“数学上把一端在圆心、一端在圆上的线段叫作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3. 折一折:教师:“对于圆,早在2000 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圆,一中同长也’,那谁能为大家解释一下呢? ”学生:“‘一中’,应该是指圆心,‘同长’应该是指半径.”教师:“那么,在圆中除了半径这样的线段同样长以外,还有哪些线段也是同样长的呢? ”学生思考,紧接着教师说:“请大家拿出事先准备的圆片,折一折,量一量,或许你就能找到! ”教师说:“还有哪些线段一样长呢? 我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说说,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把圆片对折,折出一条线段,然后展开,换个方向对折,又折出一条线段,像这样多折几次,每次折出的线段都是同样长的. ”教师:“这样的线段也很特殊,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直径,用字母d表示.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动手操作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不仅很快掌握了圆的基本知识 “圆心”、“半径”和 “直径”,而且能提高学生空间图形能力.

三、提高感知水平,构造完整知识

在学完圆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延伸学习,使圆的知识体系完整和精确. 教师将设计“比一比”、“量一量”和“议一议”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1. 比一比: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直径, 那下面我就给大家10 秒钟,咱们比一比谁画的直径多好吗? ”10 分钟后继续问:“你们画完了吗? 到底能不能画完呀? 由此看来表现出了什么呀? ”引导学生知道,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是没有办法画完的. 教师继续追问:“那半径呢? 如果给你10 分钟,你又能画多少条? ”知识迁移,半径和直径都是“无数条”,在圆中是没有办法画完的.

2. 量一量:教师问:“请同学拿出自己手中的直尺, 量一量你所画的所有直径,你发现什么? ”学生答:“一样长”. 教师继续问:“那半径呢? 那直径和半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半径也一样长,直径是半径的2 倍.”教师总结:“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总是相等的,半径的长度也总是相等的,直径是半径的2 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

3. 议一议: 教师提问:“那大家为什么画的圆不一样呀?怎样才能使大家画的圆一样大? ”学生答:“当大家所画的半径或者直径为统一值时,大家画的圆一样大. ”教师说:“那下面请大家画一个直径为8 cm和一个半径为5 cm的圆, 同桌之间比比,是否一样大. ”

小学五年级篮球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设计理念;教学分析;教学特点;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075-01

一、设计理念与思路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篮球的运球着手,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篮球运动。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选择篮球运球这个内容。

3.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将技能练习于游戏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实现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增进友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分析

篮球运动是广大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球类项目,主要是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速度、耐力等素质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本课运球教学,旨在它具有的游戏性、集体性、健身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谐发展的生动而丰富的活动形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特点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本次课主要通过自练、示范、互动、比赛等教法,使单一的运球变得有趣丰富。通过启发思维、讲解示范、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的乐趣。通过学习和比赛,激发学生的运球兴趣,协调等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心,形成积极主动、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手控制球——稳。难点:运球手型。

六、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熟悉球性——学习行间运球——放松小结。

1、课的开始,通过提问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2、利用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复习原地运球,利用不同形式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

4、游戏运球看信号比赛,发展学生上下肢的灵活性。

5、课的尾声在老师的带领下放松、下课。

七、场地器材

1.标准篮球场一块;2.篮球48个;情趣导入:

1.集合整队。2.师生问好。3.导入本课内容: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篮球,通过学习跟篮球成为好朋友,让篮球听我们的话,好不好啊!——好!4.反应游戏:快找朋友。用简明语言阐述游戏方法并提出要求,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方法:在老师带领下学生成两路纵队走和跑,当老师说出数字“3”,学生立即组成三人一组,做出不同的模仿动作。当老师报出数字“1”学生练习时必须完成一定的个数,然后归队成走或跑。

师生活动:

1.听老师口令,学生随老师的口令,动作一同练习徒手。2.思想集中,认真练习。3.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到位。

组织:1.成四列横队站立。2.在老师的带领下绕线走和跑。

激起兴趣:

一、篮球:1.复习左右手原地运球。2.行进间胸前击掌抛接球练习。3.行进间身后击掌抛接球练习。4.行进间胯下传球练习。5.行进间走步运球练习(右手去,右手回)。6.行进间小跑运球练习。

重点:手控制球——稳难点:运球手型

方法:学生边走边抛接球、运球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在老师的提示下注意动作连贯。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复习原地运球。2.启发学生自抛自接练习(示范)。3.老师引导学生做示范,师生互评,老师再示范、讲解正确动作方法,学生自己体会抛接球,运球。4.老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进一步提高。5.学生展示,教师讲评。

学生活动:

1.自己认真体会抛接球动作,注意接球点。2.小组活动,观察模仿,自主体验,提高效率。3.学生展示,师生互相评价。

二、游戏:拍球看信号比赛

方法:分小组,每组第一位同学拿球,听到老师口令后,拿球同学迅速抱球跑到指定地点,跟着老师手上的球而变换拍球动作,当看到老师双手抱球,学生迅速拿球跑回给下一个同学,依次进行,先到的为胜

教师活动:

1.讲解游戏方法、规则。2.让学生了解比赛的方法及规则,知道怎么玩。3.组织比赛并为学生加油。在比赛过程中老师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4.积极参与比赛,团结合作竞争。

学生活动:1、比赛中体会动作。2、吸取经验,力争胜利。3、学生展示,师生互评。

师生活动:

1.老师与学生一起放松(学生跟着老师做放松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自评、互评)。

要求:

礼物小学五年级作文 第5篇

冬天,是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季节,万物凋零,没有生机。而有一些人非常喜欢冬天,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喜欢冬天是有两种原因的:一种是冬天会过年,而过年能感受到热闹,还能收到压岁钱。另一种原因是冬天会下雪,而下的雪可以玩,也可以观赏。

可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却没有看到一片小雪花。我一年都在期待着这一次冬天的到来,但我很失望,因为我没有看到盼望已久的雪。

我带着失望度过了这一年的春节。春节过后,奇迹来了——天上下起了雪,我自己都怀疑我是不是幻想出来的这一场雪,我呆住了。可我面前的梅花、桃花被晶莹的雪包裹住,大地万物银装素裹。

我的失望不翼而飞,我惊奇、激动不已。

我又一想,想到了我猜不出的问题:这应该是冬天不想让我们失望,送来的这份迟到的礼物吧!

小学五年级作文:礼物 第6篇

那是三年级的寒假,我 最好的朋友可乐邀请我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既然是他的生日,那就得送他一件礼物,于是,我就和爸爸妈妈去商场买礼物。

在商场里,我东挑西选,我看到了许多东西:送直升飞机吧,不行,它虽然很酷,可是可乐应该已经有了;送溜溜球把,不行,他不一定喜欢;送陀螺吧,还是不行,这玩意儿都已经过时了……我精心挑选了一上午,始终没有选出一样合适的礼物。我决定明天再去其它商场挑选。

下午,我们一家去博物馆参观。在纪念品陈列柜里,我看见了一个做工细致的灰色石刻:一直小猴子趴在一个大桃子上,两只手紧紧地抱着桃子,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转,警惕的望着四周,生怕同伴来抢它的桃子。这个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我一眼就看上了它,心想:这个艺术品可真漂亮啊!送给可乐他一定喜欢。

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就送这个猴子给可乐吧。”妈妈说:“好啊,但为什么要送猴子呢?”“因为可乐是属猴的,而且这只猴子也很可爱,再说了,他在学国画,这是一个镇纸,送给他也有用嘛!”我回答道。妈妈说:“这个主意还真不错。”我跑去一看标签,50元,我拿着我的零花钱去柜台买下了这件礼物。

可乐过生日那天,我带着礼物来到他家,把礼物送给了他。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惊讶地叫了一声:“哇!好漂亮啊!这是什么东西呢?”我给他解释道:“这是镇纸,你不是在学习画国画吗?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压纸,这样纸就不会被吹飞啦!”“是这样啊!太棒啦!谢谢你。”可乐回答道。

礼物小学五年级作文 第7篇

盼望了一年的生日终于来了!一大早我在床上就想今天会收到多少礼物,但让我最翘首企盼的还是爸爸妈妈送我的礼物。到了中午,吃下一顿丰盛的午餐后,外婆送了我一本书,姨妈送了我一架遥控飞机……但爸爸妈妈的礼物却迟迟未到。

我终于忍不住满腔狐疑去问妈妈:“妈妈,你送我什么礼物?”妈妈神秘一笑:“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先进你的房间,我马上就到。”我走进小房间,坐在床上,心里却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波浪滔天,上下翻滚:“是什么,是什么?”由于激动,我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突然,门“呀”的一声打开了,妈妈手捧一个小盒子站在我面前,我十分激动,马上接过盒子,以为会是一只新手表。我打开一看,眼神暗淡了下来: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只银灰色盖儿,枣红色身的钢笔而且还略显陈旧。不是期望中的礼物就罢了,还是一支旧钢笔?这让我的心情也跌倒了0点,妈妈似乎并不知道我生气了,说:“我送你这支钢笔的原因你一定不知道,因为它寄托了我对你书写的期望,别看它旧,它可是你祖爷爷留给我的,是他得金奖时获得的,这代表了什么?荣誉啊!希望你用它留下辉煌的篇章。”听到这儿,我才知道这支笔意义重大,看着微显陈旧的笔,在我眼里似乎又变新了呢!

小学五年级《礼物》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 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课前准备:1.歌曲《为了谁》的磁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2.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

教学过程:

(一) 情感铺垫, 歌曲导入。

媒体播放歌曲《为了谁》, 声音渐低。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那么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 借助音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渲染课堂氛围,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震撼, 让他们迅速走进文本中, 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多读几遍, 边读边思考, 课文围绕大江保卫战主要写了哪几件事。⒉检查初读效果。分组出示词语朗读。指名读、齐读。请你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 精读感悟, 深入理解。

画面一:危急险情。播放影片《大江保卫战》片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能读懂些什么?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洪水的大、猛、灾情严重?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出示第1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 朝着大江挺进。理解“日夜兼程”。指导朗读。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画面二:抢险护堤。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文中的子弟兵是怎样保住大堤的。用“——”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再读一读。学生默读, 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用好课后练习题, 让学生静静地读、默默地想, 拿着笔批注式的阅读, 是阅读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保障。这就加深了阅读理解的程度, 学生思维也更加深刻。]

全班学生交流:

预设板块一:了解子弟兵救援神速。出示: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出现了。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读句子思考后交流。练读、指名读。

预设板块二:体会官兵们奋不顾身。出示: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 保住大堤!”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段鲜活的文字, 你又能从中体会出些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抓住关键词语,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 大堤终于保住了, 此时官兵们怎么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鏖战”。出示战士受伤情况的一组数据。此时, 你想对这些解放军官兵说些什么?播放抢险录像。你们面对可敬可亲的子弟兵, 又想说些什么?出示: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预设板块三:感悟战士的乐观情怀。此时, 子弟兵已全然不顾,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 保住大堤!”听, 狂风更加呼啸;看, 暴雨更加猛烈;望, 巨浪更加翻腾。这时的战士们怎么样?让我们一起高喊——出示: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谁能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读, 学生评价。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 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齐读)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 大堤保住了, 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学到这儿, 我想大家都能读懂这句话。出示:风声雨声涛声, 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 水水相融。请联系上下文读读这句话, 与同桌交流一下。指名回答。战士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设计意图:重视朗读的训练, 以读为本, 以读代讲, 引导学生深情朗读, 读出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 回顾歌曲, 升华情感。

《为了谁》背景音乐起。同学们, 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 用自己顽强的意志, 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 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设计意图:课始, 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文本, 为学习本课铺垫情感。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后, 在音乐中情感得到升华, 更深入地理解了子弟兵全然不顾护住大堤到底为了谁?]

(五) 指导写字, 反馈评价。

出示生字:“兼、赛、崩、扛”。⒈分析字形。⒉教师范写。⒊学生调整写字姿势。⒋学生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⒌写字展示, 及时反馈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识记字形, 掌握汉字的结构, 体会汉字的优美, 进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六) 课后作业。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学科 五年级教学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圣诞礼物作文小学五年级 第10篇

圣诞节到了,圣诞夜我的英语兴趣班所在的培训学校举行了圣诞特别活动。到了培训学校我发现老师们进行了圣诞环境布置,非常漂亮,到处充满了圣诞气息。来参加活动的同学非常多,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大家每人带一顶圣诞帽,特别喜庆!

活动上,老师们为我们设计了圣诞节英语活动方案,让大家感受戴圣诞帽、见圣诞老人(我们的Frank老师)、抢答圣诞老人的英语问题获取圣诞礼物、用自己平时优秀表现获得的美元去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大家都体验到了圣诞的快乐气氛。

除了这个圣诞活动,我在圣诞节一大早不例外又收到了圣诞老公公给我塞进圣诞袜里的礼物,是我最爱吃的一盒巧克力!每一年的圣诞节,我都觉得无比幸福!因为我身边总是有那么多爱我的人给我礼物和惊喜为我过圣诞节!

小学五年级珍贵的礼物作文 第11篇

我的妈呀!面前站着一个穿黑色皮大衣,戴着恐怖黑色面具,手上拿着一个黑盒子的人,我吓得差点昏进去。那个人见我这样,笑得前俯后仰,一甩手拿掉面具,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姐姐!一阵打闹之后,我才关心起那个黑盒子:“姐姐,那盒子里又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姐姐笑着说:“你的生日快到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其实并不可怕,用黑色包装只不过是为了配合我的这身装束,不信你打开看看。”

我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啊,好可爱的小熊!

小熊的手上还捧着一个又红又圆的大苹果,苹果上写着apple bear,我想应该是苹果熊的意思吧!苹果熊有一个大大圆圆的脑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一个樱桃小嘴,两个嘴角微微地向上翘起,正甜甜地对着我笑呢!

我非常喜欢苹果熊。每次做作业时,我都把它放在课本前,让它低着头和我一起思考。当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会把它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我面前,和它说说心里话,苹果熊好像能听懂似的,带着笑容,安静地看着我,听我诉说,使我的心里一下子就舒服了许多,它真不愧是我的知心朋友,于是我便常常带它一起出去玩,和我一起分享快乐。

珍贵的礼物小学五年级作文 第12篇

大兔子和我差不多高。毛绒绒的,舒服极了,非常可爱。它雪白的大脸上长着一双粉红色的`大眼睛,在日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像两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一样,炯炯有神,非常美丽。红宝石下面是一个嘟嘟的小嘴,樱桃大小,特别有趣,最主要的就属它那白色的大耳朵了,又细又长,就像两个长长的大辫子,垂落了下来。它身穿粉红色大衣,头的左侧还有一个淡粉色的蝴蝶结。显得非常优雅、美观。长长的白色胳膊下面,是两个沙粒做的大拳头,可爱极了。

我和大兔子一起入睡,一起玩耍。每天都是这样,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哦,对了大兔子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一摁它背后的按钮,那么它就会跳舞。

更神奇的是,在我伤心的时候,它会给我跳一支舞蹈,安慰我,在跳的时候,它那粉红色的连衣裙,就会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大兔子就像我的小伙伴,守护神一样,与我一起度过了一年四季。

小学五年级《礼物》教学设计 第13篇

1. 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则构成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重要的是要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生命情怀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欣赏和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珍惜。有如下三个层次的涵义:

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存在于我们的教育之中,是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总的生命质量领域应包括生活体验的全部。生命质量是代表一个人全部生活的术语,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部分,而应该是个人生活的全部内涵。生命质量是一个包含有终极关怀在内的概念,包含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概念,是人作为精神的存在内在关照,因而更多地与文化设计和文明的内在品质相关。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首要的意义在于对人的尊重,必须落实在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的尊重。一切以牺牲个体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所谓“圆满”,不管它冠以何种美妙的名字,其正当性都是值得怀疑的。把人从相互敌视、相互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之间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命之所,都是其根系所在,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应是其根本性内涵。

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在生命的根基上确立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度的尊严,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漠视生命,轻贱生命,甚至是践踏与摧残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让人感到生命教育的必要与迫切。生命教育,其现实途径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高扬生命的价值,反复吟唱生命的礼赞,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积极投入,热力四射,兴味盎然。“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应该成为全部教育的自觉追求。

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如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火灾和地震演习;意外伤害的救护和自我救护;了解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如青春期教育;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自尊、自信与直率性格的培养;生命情怀的养育;终极关怀与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包括公民的人身权利、文化与社会权利;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生态环境教育;国防与世界和平教育等等。生活是人的生命赖以表征展开与充实的形式。在生命教育中,儿童的生活,应包括这样几个层面:自然的、自发的生活,表现为学生内在冲动、童真与童趣的活动;非强制性和组织化的生活。教育情境中的生活化。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情境与活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论是自然的、自发的生活,还是教育情境中的生活,都应努力做到:远离危险与意外伤害,确保学生的安全与健康。

感知生命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神秘性,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庄严感、神秘感与敬畏感,是我们关注学生生活的意旨所在。让我们构筑一道保卫童年、守护童真的坚固防线。没有人能阻止你更多地爱自己,爱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我们期待着通过生命教育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师生生活的质量,并进而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

小学五年级“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的主要为以下4方面的内容:

(1)认识生命。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认识人的出生和死亡、人的社会生命。

当下,物质追求的迷失和生命意义的缺失,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生存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意义感的消失,使个体产生了“为何而生”的困惑;人际关系的淡薄,使个体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因此,个体变得越来越脆弱,塑造完美而健康的人格成为学校、社会追求的目标。了解生命的有限性,珍爱生命、体验生命,确立以人为主体,找到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寻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超越和教育的升华。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存在于世界上,是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的。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个人之生命源于父精母血,首先与父母家庭相系为一体;且人们生命之成长必扎根于社会文明、文化与传统的土壤中,故而与他人、与过去现在未来之一切人的生命亦相系。

许多小学生只知有生而不知有死。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有意避讳死亡。就算不得不提到死亡时,也往往用把死亡描写得非常“优美”的童话、寓言来说明;或者告诉他们死去的人是去了很远的地方,暂时不能回来;抑或告诉他们死去的人其实是去了天堂、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信息,使不少孩子误以为死亡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人死去了还会活过来,结果导致一些孩子视死亡为儿戏。

在小学五年级生命教育中渗透死亡教育,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必经历程,死亡是一切生物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的必然的最终归宿;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有必然的正常死亡,也有因各种变故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使他们明白个体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要能够正确面对死亡,正确面对生命中出现的挫折与磨难,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不断赋予生命以新的内容和价值。

(2)尊重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劳动成果、人格等);尊重自然界的生命,懂得关心家人。

200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纲要里,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这个“尊重”,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了尊重他人、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当然也包括尊重自己。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在于尊重教育。

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等,在彰显个性基础上的对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尊重,实际上是“开放的我”,“自立的我”的延伸。尊重他人的教育内容是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涉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自己,强调自立;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社会,强调责任;尊重自然,强调和谐;尊重知识,强调创新。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在传统的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教育中让学生首先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注视别人,也不能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鄙视他人,更不应该用含沙射影的语言去中伤别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假如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能用傲慢和不屑的表现去伤害别人的自尊;“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假如自己在有些方面不如他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和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只有诚心的尊重,才会有不耻下问的心态,才会有共同的进步。一个真正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去面对所有生活中的强者与弱者,所有人生中的幸运者和不幸者,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真心的尊重。

人们常常说:“劳动是最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劳动也是最辛苦的,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有时候就得献出生命。因此,我认为,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称赞,任何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劳动,不仅是伟大的,而且还是非常神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任何一种劳动,都能创造财富,对人类都有贡献。所以,任何一种劳动都应该受到尊重,劳动果实也应该加倍的珍惜。

(3)珍爱生命。珍爱自己、他人的生命,远离烟酒和毒品,预防溺水;珍爱野生动植物的生命,不捕猎野生动物,爱护野生动植物。

尊重自然的前提是认可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既不对自然顶礼膜拜,也不把自然视为自己的臣民和征服对象,而是把自然视为人类的合作伙伴。尊重自然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并维护自然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大规模地毁灭物种,不过快地毁灭其他物种的栖息地。尊重自然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更不意味着人类不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它只是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的基本规律;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同时,适当关注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延续。

现代系统科学和环境科学已经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命运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的命运是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返回来伤害人类自己,所以,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己的不尊重。这里的问题已经不是人类应不应该尊重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实际上能不能够尊重自然、或是否还可以选择不尊重自然的问题。人类既然不想伤害自己,他就只能选择尊重自然,选择不伤害自然。

(4)发展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树立生活的信心,学会感恩。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德,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不仅儿童、青少年需要培养,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具备。心存感恩,一想到大自然,就会珍惜生态环境不要被破坏,关心大气和水源别被污染;心存感恩,一想到赐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孝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心存感恩,一想到提供自己衣食住行的广大劳动者,就会对他肃然起敬。感恩之心能使人时时感到愉悦与温馨。心存感恩,你自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才能知足常乐,少怨气与烦恼,心灵便获得平静与安宁。人人都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那么我们社会就将拥有更多的善意与爱心,更多的和谐与公正。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各种服务,大自然的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些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浑然不知。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现在不少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对父母不尊重、不关心;有的人对社会相当冷漠,认为这个社会与他毫无干系;有的人接受别人的资助,也不知道感恩。例如,某地有个年迈的老人,曾无偿资助80多名贫困大学生,但那些大学生毕业后,竟没有一个人去看望她,甚至连封问候、感谢信也没有。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让小学生学会感恩,需要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从小学会知恩、学会感恩他人。

五年级“三生教育”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由“我记住了你”、“表达感谢”、“献出你的爱”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学会感恩,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教材第15页组图就是一个受到资助的同学怎样感恩的故事。

2. 生存教育

虽然,当今社会的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得到改善,我国也正行进在奔小康的路上,“生存”,似乎本来不应成为一个令人特别关注的问题,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减少生存方面带来的忧虑。因为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存在着生存的隐忧、危机。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现实的差距,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存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来抓。许多发达国家均较重视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如美国的教育十分重视“生涯指导”和“生存训练”,各大学都有生涯职业指导办公室,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生涯发展道路。美国一些亿万富翁还特意让孩子去擦皮鞋,打工挣钱,让孩子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谋求生存和发展,避免依赖父母。美国的教育专家经常建议家长用以下问题考考自己的孩子: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回家时有陌生人尾随你怎么办?发现家里人猝发疾病,人事不省怎么办?突然发现家里失火了怎么办?朋友失足落水,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办?独自在家时不慎被利器划伤身体怎么办?陌生环境迷路怎么办?等等。这些做法,典型地体现了“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日本更是个重视学生生存能力训练的国家,日本的中小学十分注重生存常识教育和能力训练,经常组织一些诸如地震爆发或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演习训练,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提高生存能力。

从小学起,日本的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活动。通过到田间、海岛、森林等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地方生活来锻炼自身,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有的学校甚至别出心裁,给小学生们吃“忆苦饭”。面对当年艰苦岁月中人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那种糠菜,学生们嚎陶大哭,有的甚至会绝食三天,但校方、教师、父母毫不动摇,决不迁就。到了第四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终于咽下了特别的饭菜,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在日本的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就连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通过在饭店做服务员、在商店里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挣取自己的学费,并学会适应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日本人相信一句话:“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得。”

意志力所要求的是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从童年起,日本的父母就会对子女灌输这样的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比如,全家人外出,不论多么小的孩子,无一例外地都背着一个自己的包,因为日本人认为,这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日本人不仅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看成是一种行为规范,而且还将其视为一种道德修养,良好的意志力正是个体长大成人后正确履行生活职责的基本条件。

在德国的小学里,学生们轮流值日时,有一项特别的值日内容,那就是负责节约能源。比如,值日生只有在教室光线不足而影响上课时才会开灯,而且最先开的总是离窗口最远一边的灯,如果光线仍然不足,才会开临近窗口的灯,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来照明。同理,冬天供应暖气时,教室的气窗一般不打开;为了通风换气,窗户会在课间休息时开启五分钟。当教室温度足够时,暖气就会被关掉。为了鼓励青少年积极节约能源,汉堡市政府设立了一个名叫“50·50”的节约活动。该活动的含义为,如果一个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举措,使相关开支有所减少的话,那么,省下来这部分钱的50%由政府出资奖励给学校,而学校往往还会通过在班级之间展开节约竞赛,让不同的班级得到数目不等的奖金,这笔钱将由学生自己支配使用,用于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50·50”节约活动由汉堡市政府组建的专门机构负责具体运作。该项活动开始启动时,只有20个学校报名。而现在,全市420所公立中小学全部都参与了这项活动。在德国,虽然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人不忘节约,节水意识深入人心,并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德国人看来,浪费水和其他资源是一种没有修养,不讲道德,甚至是很可耻的行为。德国的节水教育是从儿童抓起的。中小学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水资源的讨论,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节水的意识。围绕着“德国的水是不是很多”的话题,孩子们积极发言,他们会为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它们提供的充沛水量而感到自豪。然而,当教师拿出一份事先准备的材料,向学生们介绍一组数据后,比如全国有多少工厂,每个工厂每天要消耗多少吨水;全国有多少公司,每家公司每天需要多少吨水;全国有多少学校,每所学校每天要用多少吨水;全国有多少家庭,每个家庭每天消费多少水;而每天用的水又会产生多少吨污水……这笔账算下来,孩子们感到十分惊讶,纷纷开始思索起来。在讨论结束作总结时,教师会适时指出,德国的水资源之所以丰富,全在于每一个国民对水的珍爱有加,处处节约。因此,每个人从小就要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这样的节水教育课深入浅出,朴实具体,富有人情味。它以理服人,用数字说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节约用水的自觉性高涨,他们从小处着手,关好水龙头,用水时不大手大脚,尽可能循环利用。在德国中小学校园内外,节约用水已经蔚然成风。

相对来说,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生存教育一直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由于有长辈的操劳和宠爱,在家他们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上”生活,独立生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一旦他们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他们就会叫苦不迭,依赖他人;在学习上缺乏钻研精神,碰到困难就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不会去想办法解决困难。也许他们的智力是相当不错的,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却存在不少弱点。有的学生任性,唯我独尊;有的学生懦弱,胆小如鼠。学校里,那些强调实用和学生动手的课程,执行起来往往会打折,甚至形同虚设。

在五年级“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生存知识。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法律法规就是规矩。对学生来说,学生守则和规范就是规矩。遵纪守法,是对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国家的小公民,社会的小主人,同样应该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人人守纪,事事依法,在保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能否遵纪守法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外在表现。

把法律法规看得更加神圣,从小为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出力,重规则强调责任,尊重人格强调权利,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前提。

(2)掌握生存技能。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初步掌握危机情况下的自救技能;避免不安全因素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避免被侵犯;具有合作意识和会合作的能力,具有责任意识;当地震来临时能正确逃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的广度和深度会有新发展,如果说少儿早期模仿和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构成的群体的话,那么到少儿中、晚期模仿和交往的对象就会逐渐发展为以友伴群体为主了,友伴榜样的作用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模仿有正面积极向上和反面消极落后之分,通过树立正面典型,进行积极教育,才有可能使儿童的模仿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赏识,因为人人都有缺点和脆弱的一面,赏识像一道灿烂的阳光,会照亮一个人的心灵,会打碎自卑的枷锁,会鼓起人乘风破浪的风帆,会使整个世界为之改变。有幸得到赏识的人,会爆发出惊人的潜力。欣赏别人其实就是真诚地分享对方的闪光之处,他会带给我们非常单纯的满足、愉悦和欢乐。我们不见得喜欢我们所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赏识我们的人。赏识最基本的行为就是认识并肯定别人的成绩,赞赏别人的成绩。有效地赞扬常常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需求,是小学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或许你的能力很强,人际交往技巧也不错,但你仍然要懂得团队中互助合作与分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毕竟组建团队就是为了高产出,只有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保持上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就发展团队而言,增进交流和改进工作方法同样重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认真对待。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要教育学生成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就应当教育他们成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的人。人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人与人的交往,都靠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人的道德自律、遵纪守法靠的也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真诚人的标志。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一个人受到别人尊重和信赖的基本条件。陶行之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人一定是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更是成才的基础。进取精神、科学态度、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可贵品质,这些都离不开责任感,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责任感的基础上,才可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因为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而感到迷惘,而失去向上的动力。今天的在校学生,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成果,独生子女的优越生活条件使其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加重。虽然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自己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盛衰,但由于没有用更现实可能的目标与体会来鼓舞、激励他们,这些长远的目标就显得空洞,缺乏实际意义。因此,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从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走入以利他为中心的广阔世界中去意义重大。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儿童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他们的安全更多的是依赖于成年人给予的保护。当受到来自儿童所信赖的成年人的性侵犯时,可能会造成部分儿童的安全感的缺失。而且儿童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一旦受害者内化了许多与性侵害相关的痛苦和恐惧,使其自我认同及认知能力受到伤害。她们会因此对他人失去信任,并且经由一些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对于一部分受害者甚至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影响她们的学习、成长和人格发展。

由于儿童没有性意识,也有一些受害者,在受到性侵害的当时并没有对她们产生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当她们进入青春期后,伴随性意识的萌动,遭受性侵害的记忆重新被唤醒,被害儿童很可能会认为自己与同辈群体不同,自我价值感降低,并因负面事件而提高了自我责难,从而产生了不安、自责和恐惧等心理压力,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五年级的生存教育增加了防止性侵犯的内容。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强烈地震让人类震惊。云南近几年来地震频发,正确认识地震、树立防震意识、掌握逃生技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小学五年级的生存教育中,对进行防震逃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3)保护生存环境。认识环境的变化,树立环保意识;有关注气候变化、环境短缺等环境变化的行为。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全球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的影响。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全世界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因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来自全球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通力合作,历时4年完成的《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警告说,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2/3支持地球生命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已被严重破坏,几近耗光。地球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可供人类开采时间最多不会超过百年。煤炭在300年左右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面临枯竭。因此,在五年级学生生存教育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4)强化生存意志。从小立志,能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要轻言放弃。

有些人认为小学生年纪小,不着急,长大了再立志也不迟。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中国有句古话“有志不怕年纪小,无志百岁也枉然。”其中讲的道理很对,有志气的人年纪小就能建功立业,无志气的人活上一百岁也将一无所成。我国当代最杰出的桥梁专家茅以升,11岁那年看到文德桥压塌的悲惨情景,就立下了大志,要为人们造一座结实的桥。为了实现愿望,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认真观察桥;读书读到桥,就把内容摘抄下来,看到报刊上桥的照片,他就搜集起来。15岁他就考入了专门学习造桥的学校,继而走上了桥梁建筑的道路。后来他实现了自小的理想,造了著名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许多的仁人志士,就是从小开始选定目标,立志成为有用之才的。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十三、四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建国的高级领导人朱德,青年时便追求远大的革命理想,摈弃高官厚禄,放弃师长不当,千里迢迢找到共产党;数学家陈景润上初中时,就想到“数学是什么事也少不了它的。”立志在数学方面为祖国作出贡献。所以说,目标产生使命感,使命感产生动力。动力的源泉是目标。

你可以去追求完美,但你一定不要做完美的奴隶。正视缺陷,你就会发现你失去的只是一点点,你将得到的却是很多很多。让小学生正视自己,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是很有意义的。

3. 生活教育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自己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理当没有禁锢、没有恐吓、没有强制、没有苛严的规训;它远离功利、拒绝媚俗,服从兴趣,关注当下。儿童的生活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容易冲动,常常将幻想与现实混淆,是其心理活动的主要特征,让高年级小学生学会计划、规划、设计活动,学会合理地期待和对活动结果的想象是理智生活品质的要求,这样才可能使高年级小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

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生活,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试图去改变。不满足于单调的、简单重复的生活,穷尽可能性,换一种方式,在寻求改变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要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追求幸福生活。要帮助学生确立为个人、家庭、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理想。要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帮助学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

(1)了解生活常识。了解友谊的意义,乐于与同学交往;学习与他人合作,能与异性友好相处。

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小学生不是经常与别的同学保持接触,那么,友谊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朋友,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朋友,就像失意时的一缕阳光,给你光明和力量;朋友,就像天空中明亮的北极星,在你迷茫时为你指明人生的方向。朋友,就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世上没有比朋友的情义更美好、更愉快的东西了。没有了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我们要广泛地交友,同时也要学会交友,学会与人交往。

益友,会成为你走向成功的阶梯,会给你前进的动力,也可以认清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益友的交往中,可以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人生的方向,使你少绕弯子,更快地实现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交友不慎,不仅会成为你的绊脚石,而且会诱导你误入歧途,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对于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会与异性交往,学会与异笥友好相处都是应该加强的内容。

(2)具有创新的能力。

人们往往习惯接受已存在的事实而不愿假设新的现象会发生,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遇到事物尤其是熟悉的事物时,主观上做出判断,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往往来自于固有的经验和阅历。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常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对五年级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重要。

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中的核心成分。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发生发展和表现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载体,把先人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结晶,通过奇妙的思维形式及方法的运用,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东西,无论是科学发现、技术革新、创造发明,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作用,所以创造发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对五年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3)实践生活过程。具有积极的心态,丰富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心态是人生态度的具体化,是人生态度的现实反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人的心态环境,一个人需要有积极的心态。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成功者最基本的要素。对于那些具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的或更大利益的种子。有时,那些似乎是逆境的东西,其实是上升的好机会。积极的心态不是天一下雨就躲进小屋抱怨,而是纵有泥泞也要前行。“积极的心态,使我很会让自己感动。我知道无法摘取月亮,于是我在池塘边的林中细细的享受着月光的沐浴。我知道自己现在不能随便在空中遨游,于是我登临大山,放远了视野,也宽阔了胸襟。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攀上参天大树,于使我学会了跳起来去摘那能到手的果子。”

生命的进程必然是曲折起伏的,所以培养小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的气度和能力也很重要。人之生命的过程都要经受无数的风风雨雨,必须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痛苦与逆境。我们要从生命的意义上去理解生活中的感觉。如果我们仅仅从生活的视角来看待与对待诸如挫折、痛苦与逆境,则往往无法超越,总是觉得生活太艰难,自己太不幸。

(4)获得生活体验。能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寻找生活中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

追求心灵快乐是人类的天性,但生活中的很多人并不能感受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与开心。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一样多。注重小事的完成,感受生活的乐趣,享受结果性的成功,次数寥寥,体验过程性的成功,则遍布日常生活,使人轻松而从容。生活本身就充满快乐,帮助他人是快乐,阅读书籍是快乐,做饭烧菜是快乐,你去寻找过它们吗,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中,你是否寻找过充实你生活,放松你的心灵。寻找快乐不难,唯一需要的,就是你对生活的热情。

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而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美丽的景色,如果唯有你一人看到,而且不准你告诉任何人,这不寻常的经历不但不能使你满足,甚至会成为你的内心痛苦。

看到周围人的需要,如果你能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与人分享,也分担他人所缺的,那么,真实的快乐和满足就会充裕在你的心里。

有人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别人,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烦恼告诉别人,你就会减少一半烦恼。如果一个小学生不懂得与人分享,那他以后就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小学生学会分享,将使他受益无穷,才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

(5)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知道幸福来源于生活中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追求。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或工作上表现得更好,更长久。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生命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一个高于其他所有目标的总目标。我们生命的每一个举动,都是在往幸福之路前行的。生活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快乐与幸福教育。要让小学生生活中有快乐,生命里有幸福,这样才能让他们重视生命的价值。

幸福是社会中的个体满足了某种需要后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只有当需要的满足符合社会准则和价值标准时,这种幸福感才能持久和稳定。因此,道德与幸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幸福,道德就成了绝对律令和法典,丧失现实性;离开了道德,幸福就成了空中楼阁,丧失真实感。因此道德教育与幸福教育必须相互促进,才能更好推动个体的发展。

幸福是人生意义实现时的积极的心理感受,具有积极性、动力性、意义性等特征。幸福不等同于单纯的快乐,快乐更多的是指感官欲望的满足带来愉悦。这种愉悦大都伴随着生理意义上的满足,是短暂而不持久的。幸福是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情感体验,会让人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加对他人或自我的认同,使人乐观、积极、接纳、珍爱。因此,幸福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生命的层次,而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量,同时也是人生的追求目标。

幸福就像一个玻璃球,一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碎片到处都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捡,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捡不完,但只要你努力了,你总会捡到一些的。我们就是要培养小学生多“捡玻璃碎片”。

二、教学方法

有些学校错误地理解“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因此,学校、教师要正确认识“三生教育”,理解“三生教育”内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三生教育”。从实验学校得出的经验来看,下列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效开展“三生教育”,提高“三生教育”的质量。

1. 落实“三生教育”课堂教学

云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编写的“三生教育”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肯定,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活动、知识等,都能充分让学生等到体验、感悟。现在,关键是落实“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的问题。落实“三生教育”课时,落实“三生教育”师资队伍,补偿教师的生命、生存、生活知识,让教师真正领会“三生教育”内涵、“三生教育”理念。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结合教材内容,采取“选定主题———集体备课———代表上课———集体议课———集体反思———再次上课(打造成功的课例)———展示课例———教师论坛”活动来推进“三生教育”的做法值得推广。

要提高“三生教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使“三生教育”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喜爱“三生教育”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让“三生教育”课生动活泼,从小课题中懂得大道理和大学问,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大胆地挖掘教材以外与教材知识紧密相关的东西,大胆地对活动、案例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例如,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在大力弘扬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人文风气的同时,积极挖掘师生中的典型案例,开发学校“三生教育”案例。学校在“三生教育”一开始,就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案例征集活动。各班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发现有生存、生活方面的较典型的学生,采取走访家长、任课教师、本班同学和本人对话等形式收集素材,编成真实案例。又如,沾益县西平小学李娟老师执教《编织童年的梦》一课时,就没有照搬教材原有内容导入主题,教材原有内容是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考虑到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特点,教师换成了周杰伦的故事,教师大胆地将课本上的名人案例做了调整,课前就给孩子们播放他们耳熟能详的“周杰伦”的《稻香》,孩子们并不知缘由,很自然的和着音乐唱着,上课铃声响了,教师揭示周杰伦的故事,当学生听完周杰伦成名之路的艰难和不易后,每一个孩子都深切的感受到,原来他们如此熟悉的明星成功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梦想,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的梦想也有了新的感受,学生的感受非常活跃,都理解了原来理想是可以支持你前进、并成功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们大胆的说着自己的梦想,教师相机安排学生在提前准备的信签纸上用心记录自己的梦想,当时学生们写得格外认真用心。

2. 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

“三生教育”的许多内容,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完成的,许多内容需要中长期的教育,需要形成一个氛围。通过活动,把“三生教育”内化为学生在成长中的自觉行动理念,帮助学生快乐成长。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结合少先队活动、年级活动、社区活动,等等,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让学生在“校本节日”里享受快乐,结合“三生教育”及学校自身的特色,学校为师生设立了10个“校本节日”。二月亲子节(构建和谐家庭);三月服务节(增强学生对学校、家庭的服务意识);四月科技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五月英语节(提高学生的视野和语言交流能力);六月艺术节(接受艺术熏陶);七月表扬节(学会赏识);九月爱心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十月读书节(赏析经典与经典同行);十一月体育节(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十二月感恩节(感恩家庭、社会、大自然)。在富有学校特色的节日里,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健康、快乐的成长。又如,玉溪市第一小学抓住减负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主选择,每天都有30种活动轮番登场。

又如,昆明市高新一小引导学生过好值得纪念的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节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为妈妈、爸爸分担家务;“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献花;“感恩节”感谢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感受长辈的辛苦和伟大,树立孝敬长辈,服务他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家去发现父母的爱心,体会父母爱心背后的艰辛,以父母对自己的爱心为榜样,学会去爱父母,体会父母在自己爱心面前的喜悦,享受付出爱心带给自己的快乐。在世界地球日和国际环境保护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动物日,引导学生关注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化,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物种,关注生存环境,引发学生思考,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2009年的国际环境保护日,学校开展了“大家齐行动,地球需要你”的系列活动。通过访(到高新区企业可口可乐公司参观,了解了水循环利用的原理)、听(请高新区天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环保专家到学校为少先队员作《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写(撰写保护地球科技小论文)、画(“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环保宣传画)、做(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精美小制作美化生活环境),唤起学生以我所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关注美丽家园,同心携手,让地球更美丽,让生活更幸福。又如,云师大附小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在“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讲坛上,由优秀教师讲传统美德故事,学生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如何落实。在升旗仪式上,良习小标兵,文明小使者还将作为光荣的国旗护旗手,宣讲他们身边的故事。开展岗位轮值活动。如安全卫士、节能卫士、执勤队长、纪检委员等则负责监督师生的行为。

又例如,大理州巍山县紫金乡中心学校针对小学生寄宿制学生比例高,特别是低年级寄宿制学生,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差,不会照顾自己的实际,为使这部分学生在校生活、学习,使其在学习阶段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能关心照顾自己,开展了“提高自理能力”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叠被、铺床等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评比,在教授和帮助过程中逐渐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在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

各年级、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教育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如语文课中的人生哲理文章、体育课中的“生存训练”、音乐课中的“情感陶冶”、美术课中的“美的欣赏”、英语课中“感恩节”、科学课中的“生命世界”,每一个学科都可以挖掘出“三生教育”的素材,渗透“三生教育”。例如,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析1~6年级各学科教材,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提炼出“三生教育”素材,编写教育方案,然后进行整合。例如,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所授学科中的“三生教育”内涵,并因地制宜地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生命、生存与生活,形成“三生教育”人人参与,全校师生共识“三生”的良好局面。

4. 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不能把“三生教育”窄化为一门学科课程,定位于唯一的课堂上,也不能把“三生教育”落实为一项活动,定位于课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三生教育”的主阵地,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生命。一定要结合民族文化、当地文化开展“三生教育”。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三生教育”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学校办学文化积淀与特色,挖掘和打造“三生教育”文化,让其深深植根于校园这块沃土中,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让会说话的墙壁、流动的园地、灵活的阵地来促进“三生教育”工作。让学生乐学乐做,融入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规范行为,为感恩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传承中华美德,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树中华名校形象为重点,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少儿民族操舞、少儿小博士评审、现代书香之家、明星工程等主题鲜明、特色显著的校园文化活动。2008至2009学年,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围绕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开展“良习修美德,好好做个人”活动。如六(10)班把班级文化定位为三大板块:传承中华美德,滋润生活之根,营造生活的乐园;传承中华美德,浇灌生存之本,创建生存家园;传承中华美德,培育生命之树,成就生命树林。

又如,红河州个旧市金湖小学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激励人成长的影片,如《暖春》、《和你在一起》、《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进行“三生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开始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吸收成为自己生命、生存、生活过程中的认识,

5. 加强家校合作

“三生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系统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事,是全社会长期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该一起努力,重视“三生教育”。“三生教育”一定要联系社区、家庭,形成合力。通过家长学校、明星工程、校报、网站让家长了解“三生教育”,家庭、社区、学校达成共识。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交流会,通过书香之家的活动提升家长素质,整合教育力量。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1+1>2的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责任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任何人不可替代的。而“三生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原始、最基本、最直接、最普遍的教育项目,任何家长都无法回避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在生命、生存、生活方面所遇到问题时提供最为有效的教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许多家庭教育还存在和青少年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了解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青少年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值或者过高,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过分包揽,或者放任自流。加剧了部分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如厌学、离家出走、自杀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需要引导家庭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每一个家长有必要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思考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的问题,承担起“三生教育”的责任。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资源优势,把“三生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每一个家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三生教育”的行列中来。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长论坛、家庭教育研讨会等方式,不断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可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对全校家长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讲座”等以“三生教育”为内容的培训,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内容,让学生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参与“三生教育”。让每位家长清醒的认识到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只有家庭的“三生教育”与学校“三生教育”和社会“三生教育”契合,目标一致,力量趋同,才能实现让每一个孩子懂得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的目标。可结合学校情况,结合“三生教育”的开展情况,开展优秀家长的评比工作和优秀家长经验交流会,并把优秀的家教经验论文收录整理成册,作为家庭教育教材。例如,玉溪市第一小学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召开家长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家庭教育影视片,通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又如,丽江市玉龙县福惠学校,要求班主任每个学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个学期末,让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通知书;每个假期,让学生给学生家长写一封信,回顾过去的学习生活,制定新的学期学习计划。假期作业中,要求学生必须在家做12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行为的培养和倡导,使学生逐渐懂得感恩父母,懂得感知生活。

又例如,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建立“三生教育”信箱,开展“赏识教育对家长,感恩教育对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老师、家长同时参与的体验式家庭教育讲座,通过《让生命充满爱》等讲座的学习,让家长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促使家长与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使学生真正懂得感恩才能长久、珍惜才能拥有。为把家庭教育搞得更扎实有效,积极表彰和推广成功经验,学校每年都要评选文明家庭和优秀家长。此项活动深受家长的欢迎,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校家协作,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三生教育”工作,有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使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6. 注重学生的体验活动

小学五年级的“三生教育”教学,不能采用说教式,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最后不能落实在行动上。“三生教育”是心灵的教育,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憾,得到撞击,从而改变学生行为。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体验、感悟,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实践活动中养成正向行为。

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兴趣学习

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是热点的话题。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充满了渴望,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若渴,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就要发挥到最大,但仅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也要发展课外学习,课堂也是学生解惑、求知的重要场地。语文课堂的活跃,让我们反思,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率是否发挥到最大呢?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提高呢?对其进行以下分析。

一、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授的方法。在现在课堂中,虽然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大多数的讲课方法还是比较单一、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这样课堂的效率就不能完全的发挥最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就降低。

(2)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禁锢。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中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辅。但语文课堂中,教师预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对答案固定,让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心中的问题及答案,由此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也就随之降低。

(3)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忽略。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培养。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枯竭的泉眼,老师教授时也是比较费劲的,这样语文就比较呆板,让学生对之失去兴趣,课堂的教学率也就降低。

二、创建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1.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了老师,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激励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学习氛围在学生学习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童年的发现》这一课,我走进教师时,拿了一组动画影片,同学看见我拿到影片,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哪影片干什么呢?”“这个影片和要学习的知识有关吗?”等一些问题,我只是神秘的一笑,等会上课你们就知道了。在课堂上同学们看过动画后,我提问到“同学们是不是会做和动画上一样会飞的梦境呢,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吗”,学生惊奇的看着我,开始讨论自己曾做过哪些梦。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变的轻松,愉悦。我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书中主人公是怎么来解读自己的梦。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渡过,这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就乐此不疲,对语文世界也充满了好奇。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化为主动,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引导,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以“趣”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语文授课中,还要培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默契,使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科目有期待的心情。语文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新事物,其表现在好奇、好动、思维发展,对与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鼓励是很期待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不断的鼓励,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如在《珍珠鸟》先给学生放映一些鸟的图片进行观看,告诉学生要认真的观察放映的映像,首先让学生写下看到鸟儿的特征,并让几个平时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对所看到的鸟儿进行描述下,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表扬学生观察的仔细。在接下来的讲课中,并让学生积极的提问,并进行解答,让学生表演“探”这一词,对于发言的学生,给与鼓励让学生以后继续努力;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以后争取课堂发言。这样学生对所表扬自己的老师就会产生好感,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答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三、通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在学习阶段中是最基础的科目,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的科目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使用性,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仅要通过课堂教授知识,还要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亲身感受身边的语文环境,去体验和应用,真正感受知识的存在。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善于观察,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如在讲到《落花生》这节课前,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花生的播种、生成、结果、收获等关于花生的资料,强调学生要认真收集资料,并观察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资料。在课堂中,讲到落花生一词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理解,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提出在课外收集资料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一一解答,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全是老师教授,也可以自己主动学习。这样的调查将语文课堂与课外学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自己语文的功底,融会贯通所学的语文知识。

课外活动的方法,不仅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也有所帮助。在实践中学生发现问题,对于不能的解决的问题,就会寻求答案。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看下课本或询问老师。这样小小的提醒,会让学生在疑惑时阅读课本。这样使学生初步养成了预读的习惯,其后进行加强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不同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探索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阅读语文书籍,循环渐进,学生就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开博感言下一篇:课堂艺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