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2024-06-09

202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精选8篇)

202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第1篇

黑石渡中学悠悠闲鹤

201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一、近几年我省中考试题的特点

1.原创性和方向性(总体原则)

命题体现以水平性考试为主,选拔性考试为辅的要求。全部试题均为原创,即使是传统题,也从情境素材的选择、选项的设置、题型变化和问题的设计等方面做出变化;命题中特别关注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减少记忆性试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对于扼制以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机械训练的不良学习方式,引导我省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引导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2.基础性和稳定性(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上保持稳定)

试题注重考查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观念(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重视化学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感悟。知识覆盖面广。知识与技能方面,突出在具体的情景中考查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如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水、氧气、化学肥料、常见材料、酸碱盐等)和化学观点(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和变化观等)。

试题的稳定性体现在考查内容及比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内容所占比例)、题型、题量、难度等与往年相比保持基本稳定,甚至在阅读量上也保持稳定。如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为20:12:20:8,其中科学探究20分;认知目标水平的层次比例A、B、C分别为15、30、20;

3.探究性和开放性(方法和过程上侧重学科特点,体现能力立意)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近年对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均保持在约25分(占40 %),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点。试题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揭示在科学探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除了解决具体问题,考查学生知识应用以外,还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思想等。这使得经常开展化学实验、经历科学探究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个别试题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既考查了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起到扼制应试的作用。

此外通过加分题呈现方式和对解答要求形式的变化考查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

4.时代性和教育性(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体现学科教育价值)

试题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热点、新材料等科技成果中选择试题素材,设计问题情境,通过设置大量化学与生产、生活、环保、健康、安全等实际相联系的试题,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体现化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如新材料、新科技、新能源,以及低碳生活等素材设计的试题所占比例近一半,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突出化学学科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同时注意结合我省地域和发展特点,挖掘试题素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2014中考命题趋势

“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是我省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都能严格按照这一思想命题,2014中考试题也一定会按照这上思想设计试题。对近年来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的分析,我的评价是:知识覆盖面大,注重基础又兼顾层次区分,考死记硬背的少,考灵活运用的多,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过难题,完全按照《中考化学考试纲要》进行命题,《考纲》中的微小的变化点都能很好地在试题中体现。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预测2014年的中考命题的趋势。

(一)命题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新课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根本原则,基于《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择主干知识,对化学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进行全面考核。

2、基础性原则。考查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微粒观、元素观、分类观和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观等),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探究性原则。以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为原则,结合化学学科实验性的特点,设计开放探究性实验,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考查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的基本理念,突出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原创性原则。试题以原创为主,突出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效遏制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和加班加事业的应试教育倾向,引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

(二)命题的关注点

1.立足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的考查,突出“稳中求变,变中出新”,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014年中考将会把“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作为命题的基点,考查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有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确保“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稳”字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等保持基本不变,重要的知识点还会被覆盖,考查方式仍然是以基础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情景仍是学生接触或通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不会出现偏题和难题。“变”字主要体现在继续转变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局面;“新”字主要体现在题目新、考查方式新、综合方式新三个方面。

2.立足于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突出试题的教育性、时代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2014年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紧密联系实际,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最新资料)来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突出试题的教育性、时代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要留意身边的化学。从小处着手,厨房中的炊具、学习中的文具、喝的饮料都有可能成为试题的素材。

3.立足于能力的考查,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4年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继续以实验探究为主,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等环节设计问题,围绕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进行考查,特别强调“做科学”的理念,把知识技能融入到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背景中。主要呈现方式是:让学生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和有关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和证据,定性或定量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中考复习思路与方法

1、重视基础

考查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学业考试的特点和要求。考纲在四个一级主题下列出了98个三级目标(包括7个技能目标),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全部内容,每个目标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明确。要对照考纲的要求,将课本地毯式的、系统地读一遍,一边阅读一边检查目标达成度。重点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尝试解释、说明、区分一些事物。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识记重要的概念、原理、定律、规律,说出重要物质的名称、组成、性质、用途、制取方法,看懂一些图示、图表、图像表示的意义。总之要向考纲要范围,向课本要知识,向思考要效益。

2、强化应用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我省中考命题理念。灵活性、新情境,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化学知识、技能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已成为主流。学习物质性质时应该联想体现物质性质的实际问题或应用情境,注意挖掘和发现,在实例中学习,久之便可掌握结合或迁移的方法。要多分析、多思考、多应用。遇到应用性问题,可从物质性质着手,从老师的分析中体会,从试题的答案中领悟,再及时总结和反思,形成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应用性问题常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要仔细区分有价值信息和干扰信息,并利用已有知识,结合生活经验综合解决。复习时,要训练阅读能力,克服心理障碍,抓住主要矛盾,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合理地利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有的同学害怕做应用性试题,发怵于阅读量大、情境新、陌生感,实际上试题涉及的知识仍是能够触及到的,要消除顾虑。建议同学们适当关注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土地沙漠化等问题;燃烧与防火防爆安全;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新技术新发现等。

3、培养能力

(1)注重培养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

创设情境、展示多样化的实验内容、规定实验课题,提供主动体验和探究的机会,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和设计,考查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的解决的综合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中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复习时加强对实验方案评价和方案设计方面的训练。一要整理和回忆平时参与探究活动过程的记录和体会;二要明确科学探究思路、方法和步骤。解题时要求审清题意、明确目的、确定原理、选择仪器、规范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准确表达,并体现最优化原则(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2)注重培养归纳和总结能力

注意总结归纳,既要分析一般性,又要研究特殊性。复习时点面结合,各个击破。既整

理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又分别对具体物质的相关知识链接进行剖析。要比较不同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用途等方面的异同,揭示蕴含在物质内部的规律,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如可以对H2、CO、CH4、CO2等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制备、用途进行对比;对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的形成、危害、治理方法进行对比等。

(3)注重培养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

信息题通常以现实问题、重大事件、有趣的应用为背景展开,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新情境问题,培养积极主动的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时,要训练阅读能力,克服心理障碍,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合理地利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注重培养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

综合和创新是中考的最高要求。每年的第15题,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试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构建问题的模型,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要多接触此类案例,体会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和策略。

4、突出探究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灵魂,考纲目标中科学探究占30%左右。侧重考查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过程。在“设计实验”环节,要扣住探究目的,用好背景信息,调动生活经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技能,设计出科学、安全、环保、简便的实验方案。要特别注意比较和变量控制两种实验方法的应用。通过模拟练习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解决容易疏忽的细枝末节。要借鉴课本经典探究实验和平常学习中遇到的探究课题的探究方法,翻阅近年中考题的参考答案体会探究过程。学习中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亲历探究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自觉的在自己平时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规范训练

要精选、精析试题,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做题时忌敷衍、随意或想当然,难题应独立思考,要在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上有收获,容易题也要认真地选做,减少失误。着眼点放在多接触题型、多掌握方法、多总结经验上,不要只关心分数,更重要的是进行分析和总结。重视与同学、老师间的交流,想想你在哪里有疏忽,哪个环节你出了差错,为什么你与老师之间有认识上的区别等。

要适时检查复习效果。每次考试后应及时把试卷上的错误记录下来,仔细分析错误原因,认真听取讲评,及时总结,重点记忆,反复练习,扫除“盲点”。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回避审题不细、惯性思维、心浮气燥、眼高手低、偷工减料、钻牛角尖、解题不规范等问题,获取理想的成绩。

202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第2篇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水泥行业相关概述 1.1 水泥定义及分类 1.1.1 水泥的定义 1.1.2 水泥的分类 1.1.3 水泥命名的原则

1.1.4 主要水泥产品的定义 1.2 水泥性能及用途

1.2.1 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 1.2.2 彩色水泥的特点及用途 1.2.3 快硬高强水泥的种类及用途 1.2.4 膨胀水泥的种类及用途 1.3 水泥生产工艺 1.3.1 湿法生产 1.3.2 干法生产 1.3.3 半干法生产 1.3.4 立窑生产

1.4 水泥的质量标准

1.4.1 水泥生产的质量控制及标准 1.4.2 不同等级水泥的质量鉴别 1.4.3 不同质量水泥的感观鉴别 1.4.4 中国水泥标准制新修订的内容 第二章 2016-2018年中国水泥行业概况 2.1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综述

2.1.1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成就综述 2.1.2 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2.1.3 中国水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 2.1.4 水泥产业的标准化现状及未来任务 2.2 2016-2018年中国水泥业运行分析 2.2.1 我国水泥产业发展回顾 2.2.2 中国水泥行业运行状况 2.2.3 中国水泥行业热点分析

2.3 2016-2018年中国水泥业兼并重组分析 2.3.1 兼并重组促进水泥业健康发展

2.3.2 兼并重组是延伸水泥产业链的最佳途径 2.3.3 中国水泥工业兼并重组现状分析 2.3.4 中国水泥重组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2.3.5 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将加快 2.4 中国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 2.4.1 水泥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4.2 我国水泥行业面临三大困扰 2.4.3 我国水泥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2.5 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对策

2.5.1 保障我国水泥工业有序发展的措施 2.5.2 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建议

2.5.3 中国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探析 2.5.4 抑制水泥产能过剩的措施

2.5.5 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排的政策措施 第三章 2016-2018年水泥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节能减排政策加速水泥行业整合 3.1.2 新政提出措施化解水泥产能过剩 3.1.3 政策推动水泥行业企业兼并重组 3.1.4 水泥业投资核准下放至省级政府 3.2 经济环境

3.2.1 2016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分析 3.2.2 2017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分析 3.2.3 2018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分析 3.3 社会环境

3.3.1 人口环境分析 3.3.2 自然环境分析 3.3.3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3.4 节能环保环境分析 3.4 其他环境

3.4.1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3.4.2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4.3 水泥企业的行业环境分析 3.4.4 水泥行业的营销环境分析

第四章 2016-2018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4.1 2016-2018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4.1.1 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现状综述 4.1.2 安徽水泥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4.1.3 安徽发展水泥行业发展的自身优势 4.2 2016-2018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2.1 2016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2.2 2017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2.3 2018年安徽省水泥产量分析

4.3 2016-2018年安徽巢湖市水泥行业发展分析 4.3.1 巢湖水泥产业发展概况 4.3.2 巢湖水泥工业实现大跨越

4.3.3 巢湖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获得突破性进展 4.3.4 巢湖市含山县水泥产业发展浅析 4.4 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1 安徽水泥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4.4.2 安徽水泥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 2016-2018年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概况 5.1 2016-2018年中国散装水泥发展分析 5.1.1 散装水泥的优越性

5.1.2 我国散装水泥发展总体状况 5.1.3 中国散装水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4 加快我国散装水泥发展的战略措施 5.2 2016-2018年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总况 5.2.1 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综述 5.2.2 安徽散装水泥的发展状况 5.2.3 安徽散装水泥的发展现状

5.3 2016-2018年安徽省主要地区散装水泥发展分析 5.3.1 巢湖市 5.3.2 芜湖市 5.3.3 淮北市

5.4 2016-2018年散装水泥与循环经济发展分析 5.4.1 散装水泥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5.4.2 发展散装水泥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明显 5.4.3 散装水泥循环经济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5.4.4 发展散装水泥循环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5.5 安徽省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5.5.1 安徽散装水泥未来发展形势 5.5.2 安徽散装水泥发展目标

5.5.3 未来安徽散装水泥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2016-2018年重点企业分析 6.1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6.1.1 企业发展概况 6.1.2 经营效益分析 6.1.3 业务经营分析 6.1.4 财务状况分析 6.1.5 未来前景展望

6.2 安徽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6.2.1 公司简介 6.2.2 企业发展综述 6.2.3 企业经营状况

6.2.4 企业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第七章

安徽水泥行业投资及前景分析 7.1 投资机会

7.1.1 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为水泥行业带来机遇 7.1.2近万亿贷款松绑利好水泥等产业并购 7.1.3 安徽省水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7.1.4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带动水泥需求 7.2 投资风险及策略

7.2.1 政策执行力度及进度的不确定性 7.2.2 投资水泥行业需关注的两个方面 7.2.3 要冷静看待水泥市场的冷与热 7.3 水泥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7.3.1 未来几年水泥产业将保持平稳增长 7.3.2 我国水泥产业成本控制与变动趋势 7.3.3 中国水泥工业的四个技术趋势

7.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前景预测 7.4.1 未来安徽水泥工业发展重点与生产布局 7.4.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收入预测 7.4.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利润预测 7.4.4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产值预测 7.4.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行业产量预测 附录

附录一: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2013年)图表目录

图表 通用水泥的实物质量要求

图表 2006-2017年中国水泥熟料产能分地区比重变化情况 图表 2006-2017年中国水泥产能分地区比重变化情况

图表 2010-2017年我国水泥产业景气指数走势(剔除随机因素)图表 2016年安徽省水泥产量数据 图表 2017年安徽省水泥产量数据 图表 2018年安徽省水泥产量数据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海螺水泥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资产负债率水平图表 2015-2018年海螺水泥运营能力指标

图表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制造业收入预测 图表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制造业利润预测 图表

2018-2022年安徽省水泥制造业产值预测 图表

202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第3篇

1. 试题相对稳定, 稳中有变。

从全面进入新课程的这几年的中考来看, 物理试题有一贯的风格和特点, 题型、题量、难度均保持稳定。所以, 预计2010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也会相对稳定。但是, 我省的试题每年也在不断地调整, 每年都有一些让人感到新颖的地方, 例如2009年与2008年相比, 增加了“利用身边物体做实验”的题目, 也增加了针对一个物理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的题目。因此, 我认为这种变化还会在今年的试卷中体现出来, 试题也会对个别问题考查的难度作一定的调整, 例如家庭电路的考查方式等。

2. 继续重视对考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0年依然会继续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 (1) 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意识; (2) 考查各种仪器在科学探究及实验中的作用; (3) 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4) 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的能力; (5) 实验的评估的能力; (6) 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的能力。

3.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维和基本技能。

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 同学们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和经历探究过程, 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理规律,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从而去逐步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因此。物理试题也会体现这一思想, 不会在问题的设计上盲目提高繁难的程度。试题的内容多是 (1) 对基本物理量的认识, 如长度、时间、温度、力等; (2) 对重要物理概念的认识, 如效率、功率等; (3) 对常用工具的使用 (如:温度计、刻度尺、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与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 ; (4) 基本的作图能力 (如:力的示意图、杠杆与滑轮、光路图、电路图与家庭电路连接、磁感线等图示) ; (5) 基本表达能力; (6) 基本计算能力; (7)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基本实验方法。这些方面是同学们终身受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也是物理学科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但是, 考查的不是知识和技能的机械记忆和套用能力, 而是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运用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大主观题的开放性。

创新是灵魂, 开放的思维是创新的基础之一, 所以势必增大试题的开放程度, 让考生通过试卷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 这类问题也最能看出学生思维的严谨度、深度、广度。

5. 加大考生表达能力的考查。

无论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还是设计实验, 都要求用简练、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 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这种表达能力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字, 也表现在图表、计算题的逻辑格式等方面。

二、2010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课程的备考复习建议

1. 打牢基础。

对基础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 不过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 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 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这个基础不仅限于基础知识, 还有基本方法、基本思维、基本技能。复习中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要从不同的侧面、多层次地对概念加以辨析, 而且重要的是能与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所以对实验的考查力度相当大, 不能认为在复习阶段中有过去做过的实验就可以不用再练习了。其实, 在复习阶段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提高, 如果能让学生重复几遍实验, 将促使他们对实验中的问题认识得更深刻, 包括对实验误差的认识, 实验的评估等。因此, 让学生多进行几次实验练习, 多经历探究过程, 反复应用基本方法,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 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也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因此, 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但有些学生恰恰在学习的过程中脱离实际, 有些学生甚至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用具也不甚了解。在复习阶段, 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分析在生活、生产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例如, 分析体育活动和各种器具使用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另外,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 都 (下转第62页) (上接第4页) 向人们提供着各种信息, 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人们应具有的生活能力。因此, 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数形结合的物理图象等命出的一类题, 应引起重视。其命题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 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 训练阅读和收集有益信息的能力。

3. 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

这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都有体现。因此, 复习阶段要多方面搜集信息, 例如世界气候大会、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等, 可让学生思考这其中的物理问题,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例如整理自己的错题、收集资料、题后反思等。分析错题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步骤。首先要把自己的错题醒目地标注出来, 其次要找到错误原因, 如常见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解题不规范, 实验能力不强,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常识性知识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和文字表达能力差等, 找到错因后一定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 不盲目做题;还要注重题后反思, 反思解题本身是否正确, 反思有无其它解题方法, 反思结论或性质在解题中的作用, 反思题目能否变换引申, 反思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能否迁移等。

5. 加强审题、规范答题能力的训练。

2024年化学中考预测及复习建议 第4篇

一、研究试题,探索命题规律

中考化学试题十分注意对学科特点的考查,关注和研究体现学科特点的问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规律与常用方法,很有必要。

1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化学试题中都有联系社会和生活的题目,而且分值比例与以前相比呈上升趋势,这不但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既源于社会、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

[例1] (厦门)在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外墙体将大量采用新型塑料膜材料ETFE[ETFE的化学名称为:聚氟乙烯,化学式为(C2H2F2)n],这种材料美观、耐用,且无需清理维护,可以使用15至20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ETFE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ETFE中C、H、F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ETFE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点拨:根据题给信息,ETFE的化学式为(C2H2F2)n,计算高分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时,n可省去,这样本题就变成常见的根据化学式计算题了。

2突出能力考查,增加试题的开放性

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能为考生提供较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试题成为中考又一热点。这类试题以其区分度好、考查考生的能力性强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避免了死记硬背也能得分的弊端,体现了对能力的考查。

[例2] (青岛)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作为青岛市的一名中学生,你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海域环境,请你就保护好海域环境问题,向社会发出几点倡议(至少两点)。

点拨:开放性试题不同于一般题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题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后展开思维的翅膀,放开思想,去发散、发现、创新,因此,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在一定“主题內”具有随意性、不唯一性。这种题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训练创造性思维有独到之处,对于本题,只要是围绕“保护海域环境”这个主题的倡议都可作为答案,如不要向大海中扔塑料袋、易拉罐等杂物,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工厂的“三废”处理后才能排放;船舶的油污不要随便排放到大海中等。

3加强实验考查,体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化学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所以,各省市在试题中都加大了对实验考查的力度,实验题目也都设法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例3] (南通)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I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

II组:作出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CaO。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人二氧化碳,变浑浊。

II组的方案正确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I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________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选用________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_______。

点拨:对该题可作如下分析:碳酸钙完全煅烧后的白色固体应是CaO,部分煅烧后的白色固体应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本题前面部分实际上是对CaCQ和CaO的检验,若白色固体中含有CaCO3,当加入稀盐酸后,则有气泡产生,若白色固体全部是CaO,则可加入蒸馏水,然后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即可证明。若采用溶于水再通CO2,观察是否变浑浊,显然不正确。

4重视学科联系,强调知识的交叉性

跨学科试题,是命题者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景的知识网络题,它是以学科交叉与渗透为主的学科间综合题。随着高考“大小综合”方案的推行与改进,必将对中考起到导向作用,可以预见,这类题的分值将会逐年增加,

[例4] (苏州)某同学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粒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人盛有盐酸的玻璃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位置如下图所示),然后将从废旧电池外壳中收集来的锌片(过量)投入杯中,到不再有气泡产生为止(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与开始时相比,小球所处的位置将()。

A往上浮B保持不变

C略往下沉D沉到杯底

点拨:该题是以化学知识展现问题,而解答该题要用到物理中的浮力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思维开放,打破学科之间的思维障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当锌片投入烧杯中后,它会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由于反应掉的锌的质量大于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因此,溶液的密度变大,浮力增大,故应选A。

5弱化化学计算,反映化学学科起始阶段的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应该体现化学学科的启蒙性、基础性,因此,化学计算的难度将普遍降低,分值也将有所减少,试题中删除了繁琐的计算技巧,更加重视计算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科学素质,以及用“量”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树立严谨的科学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计算一定要有“化学味”,同时化学要从纯计算中完全地摆脱出来。教育部关于初中升学考试的几点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降低对纯概念和纯计算的难度,实际上降低的是对偏、难、怪的题目的考查,而对化学中的计算思想的考查,并没有降低要求,相反是提高了要求,初中化学要让学生形成最基本的几个化学思想,首先是守恒思想,它是贯穿整个化学学科始终的学科思想,是最本质的思想,二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最能体现学生分析、归纳、抽象、整合的能力,三是极限思想;四是差值思想,又叫差量思想,五是排列组合的初步思想方法,这五个方面的思想,在中考计算、推断、选择题中都有较好的体现。

二、研究对策,提高复习实效

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绝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中考化学总复习就是要站在一个高度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理解、综合运用,抓好知识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强化学生的弱点,落实考试热点,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迎考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将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统率全局的重要知识点、能力点、智力点、技能点,集中精力加以深化,从而实现知识由点到面的转化,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在各章节里学习的,在总复习时要从各章节中,按知识结构和系统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小的系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这部分知识可分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溶液等五个知识系统来复习,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要特别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

2突破难点知识。把握知识网络

把所学知识中难以记忆、难以理解的难点知识,通过抓规律、抓联系、抓典型、抓方法,由浅入深地各个击破,从而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面广量多,复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落实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这是本部分的复习重点,复习时还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

3关注热点知识,探索命题规律

抓住中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热点问题的形成规律,研究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法,预测热点问题的变化趋势,提高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解决能力。目前,各省市中考化学命题中突出了以下热点问题:

(1)普遍重视对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考查;

(2)能源危机是我国及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省市都以此设题;

(3)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走出了纯粹为化学学科服务的误区,逐步实现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结合;

(4)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以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

(5)重视用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

(6)用“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想,将当代研究的最新科学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而将答题的要求落实在“标准”范围之内。

4培养思维能力,巧解“新题”、“难题”

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复习,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形式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近几年来,在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的综合实验设计题、信息给予题、开放性试题等,其分值逐年增加,应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安宁市中考化学复习的建议 第5篇

20安宁市中考化学复习的建议

――安宁市中考化学指导小组

安宁市各中学:

按照正常的化学教学进度,教师进行化学中考总复习只有两个月多的时间,而做好中考前的化学复习教学,对全面提升学生的中考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将实行全体初三学生全部参加中考,年安宁市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人数将比增加90%。2009年中考,安宁市全体初中化学教师将面对新的挑战,在中考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情况下,初中化学教师在中考复习教学中也应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抓好化学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复习有效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以下就如何抓好初三化学的总复习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深入研究昆明市近年化学中考命题特点

昆明市近年化学中考从命题的立意看,试题在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即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从命题的趋向看,融入新课程思想,试题多取材于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情景设计新颖、真实,使考生在答题时,深深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化学,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 主要突出的特点:

1.凸现重点知识,侧重考查基本能力和方法

试题从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转化是当前考试命题的一大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给予、实验定性分析、知识迁移,使试题考查既有知识面的宽度,又有思维的深度。

2.突出学科特点,加大实验与科学探究考查力度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经分析,探究性试题被普遍采用,更多渗透对科学方法的考查,探究性试题大多数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考查学生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可见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内容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

3.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强调了学以致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由传统重在考查知道是什么的层次转向重在考查理解和应用的层次上。试题的立意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生活健康、化工生产等多个方面为载体,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学生熟悉的现象,从学生的生活感受中去领会知识,达到正确的推断;考查学生对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关系的知识,注意从具体环境事件中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查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更为突出的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二.努力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教师应尽量减少上化学复习课的随意性, 努力探究各种课型的复习模式和复习策略。提高复习课堂效率。

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可采用“识记概念――组织问题――分析讨论――归纳小结――题组训练――反馈矫正――巩固提高”的复习模式,注重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可采用 “抓知识的积累、抓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抓知识的应用”的复习模式;在复习时,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可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应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规律和规律的特殊性。为提高复习的效率,减少学生记忆的负担,在复习时可将类同、相似的知识点归结为一知识块(如表格对比),从中通过横向的比较分析,辨清异同,达到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提高复习效果的.目的。复习时要紧紧抓住“性质”这个知识核心,找出知识间的联接点,以加深理解与记忆,要注重抓住“典型”物质,通过对典型物质性质的复习达到对这一类物质触类旁通的目的。

化学计算的复习可采用“示范――实践”的课堂复习模式,规范解题格式,注意题目的变式,注意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训练;

化学实验的复习可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复习模式,注意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让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优化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选习题,做好习题讲评

编写的习题要针对性强、层次要分明、容量要适中、习题要有新意,特别要注意编写一些探究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搜索式试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讲评的重点应放在讲方法、讲规律、讲考点在课本中的落脚点上。讲评时应注意:1.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训练中的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去分析讨论,然后再由教师去点评。让学生自己去悟,而不是由教师来“灌”。2.要讲深讲透,不可就题论题。通过典型试题的分析,使之解一道题学会解一类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3.要适当扩散,善于借题发挥,将原题改头换面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善于从一道题中延伸出其他知识点,引导学生去联想,起到开拓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加强培养学生迁移、处理化学信息能力及自学能力

近几年昆明市中考试题的阅读信息量显著增加,信息迁移题显著增多。学生由于读不懂题意而失分的现象不在少数,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复习过程中要始终把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能力作为复习工作中的重点来抓。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阅读训练。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可采用简答题专项练习、结合生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图表图像的阅读与理解数据处理能力的专项练习、推断题的专项练习和实验综合的归类训练等,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四.抓住核心主干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近两年昆明市中考化学试题虽然试题的结构、内容、题型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并没有减少,核心主干知识在中考试题中所占分值仍然占80%以上。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应围绕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对初中化学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

五.正确处理好复习过程的“三种关系”

2013年中考复习建议 第6篇

2013.4.9

为确保实现2012—2013学年度教学目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根据教育局抓质量、求发展的工作思路,特制订2013年初中毕业年级总复习指导意见。望各单位参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初三复习教学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瞄准德州市中招评价改革的方向,立足于今年初三学情实际,借助于学案导学成果,借鉴先进县市区、先进学校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强化复习策略,加大复习教学的指导管理,改进复习方法,巩固双基,完善认知结构,多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注重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局提出的2013年中招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先考后教原则。复习过程是查漏补缺、弥补不足的过程。整个过程应通过“先考”充分了解学情,确定复习重点,并根据学情类别进行分类指导和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减少时间浪费。

2、重点突出原则。无论是课标要求,还是中招命题对知识技能、拓展运用的考察都有所侧重,对这些重点、难点在复习进程中应明确要求,反复回头,并与相关知识联系复习。

3、训练为主原则。对基本概念、定理、定律、规律主要是考察理解与综合运用,因此,应将其放在具体的练习、测试题目中进行训练,而不是死记硬背,使学生在反复运用中增强理解,活学活用。

4、分类指导原则。学生的学业基础不同,知识 1

积累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在整个复习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分层作业、分层过关、分层要求,完成中考600分以上总人数、中考德州前100名人数和中考平均分都有较大提高三大目标。

三、复习依据。

《课程标准》、现行初中各学科所用教材、德州市编《学业能力训练》、考试说明、近几年德州中考试题等。

四、复习阶段划分及要求

第一阶段,教材梳理。时间是整个初三第二学期开学初七十天左右的时间(2013.2.17—2012.4.20)。约占整个初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把每节课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教给学生,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

本段复习的要求是,基础知识复习与必要的习题训练穿插进行,全面理解、记忆并适当整合基础知识,注重变式练习,形成基本能力,尤其培养迁移应用能力。关注中差生,查缺补漏,保优促中推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用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本段复习要抓好五个重心。重课标(从课标中找方向,从考点中定范围,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形成同心圆)、重教材(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重考纲、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求面、求广暂不求深;求基础暂不求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综合;线索求大线暂不求细)、重落实(要依据课本逐册、逐章、逐节全面复习,采取“先学后讲课课练”的模式;落实好复习目标.优、中生全面、熟练掌握“双基”知识,学困生较全面、熟练掌握“双基”知识),提高合格率、平均分、科均及格率。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时间是大约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二十号结束(2013.4.21—2013.5.20)。此阶段的复习是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之上,形成专题抓联系,全面理解提能力。

本段复习的要求是,不需要对全部知识整合,应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概括、归纳、联系、拓展、延伸,本段复习不宜占用较长时间。通过这轮复习应让学生把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掌握起来;把未理清的若断若续的线索拉连贯、串成线;把前后左右粘连的若即若离的知识形成面上的整体知识;尤其是是同热点及生活实际联系紧的。

本段复习应抓好五个重点:重构建(打破教材体系,强化专题复习,落实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重方法、重能力(学习是一个由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重技巧、重重点、难点、热点;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终极目标是在大面积提高的基础上培优,努力提高中考优秀率。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时间是大约从五月二十一到中考(2013.5.21—2012.6.10)。这是中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综合能力要通过综合复习形成,更要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必须进行一定量的习题训练。

本段复习的要求是,注重典型习题的有效训练、分类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适应能力,剖析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十分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练习中容易形成做题、对答案往复循环的低效模式,所以备课时要特别关注针对重点知识的重点题型讲评,注重对易错重点题目的分析,可以把重点、易错题做在作业上。注重讲评,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及时迷补,指导应试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本段复习的三个重点是,重规范(命题、解题;与中考时间、分值、题型、题量、样式、分数比例、难易程度、评分标准

等相似,进行适应性训练。让学生体验、感受中考,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调整)、重典型习题的有效训练(典型习题的选择,力争做到五性:一是目的性,讲解例题应有目的、有计划、不能遇到什么讲什么,遇不到就不讲;二是典型性,例题必须有代表性,讲一题,带一类,达到以一当十之效;三是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选在点子上、要害处,讲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四是综合性,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五是应用性,例题要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练习是巩固基础、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练习的设计争取达到“三度适中,三性合理”。三度指:一是难度,要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触及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二是坡度,即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三是密度,总复习应有一定的训练密度,但不能搞题海战术,用一味的习题训练代替复习,应把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有效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典型讲评与巩固练习结合起来。三性指:一是层次性,练习的结构应是多层次的,基本题、中档、综合题相结合;二是典型性,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可考性,练习要符合考试说明,不搞偏题、怪题)、重讲评(抓好讲评,优质增效。练习、测试占总复习的大部分时间,讲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学生先做好三分析搞好自评:一是说出每道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从哪个角度、以什么形式考查的;二是说出题目的类型,你是如何想的,方法是如何发现的;三是分析错误,查找原因。分析是理解型、计算型错误或方法思路上的失误,还是非智力因素所致。查找“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规”的知识原因、策略原因、逻辑原因、心理原因等。

然后是教师讲评要做到“四讲、四评、五到位”。

“四讲”,一是讲题目的编制意图和特点;二是讲如何审题;三是讲如何合理表述,如何踩点得分,如何尽量多得分;四是讲解解题的关键和规律。

“四评”,一是评出现的知识错误的原因;二是评出现非知识性错误的原因(侧重于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包括审题、表述方面);三是

评出现技能、能力不足的原因(解决不是不知道,而是想不到的问题);四是评出解题方法的优劣,使学生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出错的几率。

“五到位”:一是准备到位,对每道题作好统计,统计每个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各种能力,解题方法,错误人数,以便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二是评析到位,要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清楚自己的薄弱环节,可采用按知识归纳分析,按思想方法归类分析,按典型错误归类分析,对学生的错误可概括为知识性错误、运算性错误、理解性错误、心理性错误、不良习惯错误等;三是暴露思维过程到位,使学生弄清解法是怎样找到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解题走了哪些弯路?为什么走了弯路?犯了哪些错误?为什么犯这些错误?经验教训有哪些?四是变化拓展到位,讲评最忌就题论题,平铺直叙,应尽量挖掘试题本身的智育功能,通过变式,达到以一当

十、触类旁通的目的;五是矫正反馈到位,要求认真纠正错误,针对知识重点,学生知识缺陷、薄弱环节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再次练习,做好反馈检查工作,有发必收,有改必评,有错必纠)、重心理(正视自己、准确定位;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重难易、重评析(分析原因、插漏补缺)、重调整(每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初三半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课本与资料的关系。“本”就是本,资料是辅助,切忌本末倒置。

2、处理好中考题、德州学业水平考试样题与平时练习题的关系。①(历年试题,尤其是近几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②(近期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③(相同考点)对比研究——找变化;④(不同模式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⑤(各种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尽可能地揣摩命题者的思路和所要考察的重点,从中寻找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

西,预估当年试题可能出现的变化。

3、处理好中档题与高档题的关系。中考的定位是“水平考试+选拔考试”,自去年起且以水平考试为重。因此,这就决定了其试题构成中:50%是基础题,30%是能力题,20%是选拔题。提倡做满分卷,提高得分率。从平时的作业、练习抓起,就是平时作业、月考卷、期考卷当做中考卷来做。那么到中考时学生会在某种程度上把中考卷当做一次平时的作业和练习来对待。规范答卷,工整书写便水到渠成,得分率自然也居提上去了。错的要多做几遍,直到得满分!把提高中考合格率、优秀率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让每一个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

4、处理好讲、学、练的关系。以讲为导,以学为主,以练为辅;讲学练相结合。持之以恒地改革课堂教学,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少讲、精讲,留时间让学生思考、反思。要“先做后讲,不做不讲”,准确把握好“讲什么”,研究好“怎么讲”。换位思考,反思总结,把作业(包括课下习题练习等)的数量控制适当,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愿学、乐学。

5、处理好实验考试、模拟考试与正常复习的关系,避免影响复习进度与质量。

2014年中考复习教学建议 第7篇

九年级生物教学已经进入了2014年生物中考复习备考阶段,课时少,内容多,如何搞好复习备考,提以下建议。

1.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全力组织复习教学。九年级生物课就是复习七八年级教材内容,现在第一轮复习应该结束,中考精

练到手后,以精练为抓手把复习内容细化到每一个课时,做到早计划、早行动。

2.认真学习和研究《标准》和《说明》,准确把握备考方向。《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十堰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理科综

合考试说明》是复习教学的纲,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和研究,深刻领会,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尤其要注意主题下面的“考点侧重”中提到的重点考察、突出考察、提倡等字眼的句子。

3.依托教材,用好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资源,更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资源,培

养学生各种能力。如生物图的认识和运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表格及曲线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学会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4.知识整合、形成网络。生物中考要求难度值在0.70-0.75,整体难度不会大。在复习时,重点放在核心知识和骨干知识上,不

要面面俱到。重点知识明白考,主干知识反复考,强化对重要概念的识记和理解,要特别注意对知识点的整理和梳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多角度进行理解应用,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和综合相关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提取和应用能力。20分的分值不会出边缘性题和目前拿不准的知识。

5.强化知识综合运用和识图能力。中考最后一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识图分析题。复习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各类图、表认真识别和分析,挖掘内在的知识及信息。另一方面要搜索往年的中考试题,加强这方面的应用训练。50、51题不会太难一定要让学生得满分,不要空白。

6.分层教学,均衡发展。进入九年级,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生物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

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实践,使他们得到充足发展。

7、关注实验和热点。加大实验教学的引领,注意实验原理的规范,(不低于15%)。关注社会热点,高起点、低落实,与学生生活

密切联系。比如去年考了“H7N9”,今年环保、雾霾、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都是热点,大家要多注意思考和收集相关的训练题。

8、从严训练、规范训练。从市里反馈的2013年卷面分析来看,学生一是错别字较多,如“叶绿体”写成“液绿体”、“线粒体”

写成“线立体”等。二是审题、理解能力不强,要求学生依据题干给出的信息认真的分析。以上问题必须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和书写习惯。

中考化学复习的方法及建议 第8篇

关键词:中考化学,复习方法,复习建议

一、引言

化学作为中考必考的一门学科, 在中考成绩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让学生学好化学, 考出好成绩, 在中考的综合成绩中多争取几分, 是老师、学生、家长所期盼和关注的话题。中考化学复习方法在于做好三个阶段:全面复习, 打好基础;专题复习, 热点突破;查缺补漏, 回归基础。除此之外, 还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调整好心态。

二、中考化学的复习方法

(一) 全面复习, 打好基础。

在初三化学总复习时, 先让学生跟紧老师复习的进度, 全面复习初中化学的所有课程。跟着老师的进度复习是成功的基础, 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成功的关键。了解化学的考试指南, 了解考试内容及考点, 掌握各考点的考试难度及要掌握哪个学习层次。此阶段的化学复习, 重点在于课本, 要把课本全面通读一遍, 熟悉全部化学知识。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 努力做到细、透, 把书本越读越薄。同时, 还要重视鼓励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构建好知识点架构, 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串连成一条化学主线, 便于日后再次复习。如归纳化学中常见的化学用语、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溶液酸碱性、饱和溶液和溶解度及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等。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将生硬的化学知识按照自己的思路转变成自己的东西, 又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各化学知识点, 打好基础。

(二) 专题复习, 热点突破。

在全面复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要分析考试中化学的重点、考点和热点, 进行专题复习、热点突破的训练。在专题上多采用讨论方式, 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 以学生为主导, 让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说, 主动做, 引导学生找到专题系列的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专题复习主要有重要气体的制取与检验、除杂与净化、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酸碱盐的鉴别、溶液计算、化学 式的计算、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专题训练时, 要对常错题进行特别训练, 争取将每个专题都训练过关, 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查缺补漏, 回归基础。

在全面复习、专题训练的基础上, 最后一阶段是针对中考化学进行模拟训练, 主要是以历年真题试卷和模拟试卷为主, 让学生了解中考化学考试, 提前切身体验, 熟悉中考化学考试的氛围, 了解考试范围、题型、难易程度, 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对中考化学考试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适应中考化学考试, 做好应试准备。

模拟考试后, 及时引导学生查缺补漏, 找出自己的考试盲点, 进行总结归纳, 并将错题收集整理, 然后回归基础知识, 温故而知新, 再通过专题训练, 直到掌握盲点知识。只有如此, 才能将盲点、易错点逐一击破, 从而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拓展题提高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确保考出理想的成绩, 并拓宽知识面, 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三、建议

(一) 摆正心态, 不怕重复。

中考化学大部分是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考核, 这就要求学生记住大量的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式及化学物质用途、鉴别等。但是单纯地靠记忆记住这些零散的基础知识也没法取得很理想的成绩, 因为化学考试中很少对化学原理、概念等进行考核, 反而更多的是关于生活、生产、实验的实际应用。而且单纯记忆很容易混乱、张冠李戴, 也容易遗忘。要牢牢记住这些基础知识就要重复复习、重复练习, 不要烦躁。复习中, 要摆正心态, 以平静、清醒的状态复习, 在重复中熟练, 重复中提高, 将基础与应用有机结合, 从而熟能生巧, 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相关化学知识点。

(二) 作息规律, 劳逸结合。

学习久了自然会精神疲劳、心情郁结, 所以学生要注意劳逸结合, 在一天的复习中安排一段时间比如十五分钟或者半小时, 完全放松心情, 暂时不考虑中考复习, 在这段时间内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比如跳绳、跑步、画画等, 让自己的心情彻底放松, 让神经不再紧绷, 尽可能地做到作息规律、劳逸结合, 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三) 以纵观全局的思维复习知识。

中考复习, 前期要跟紧老师的复习进度, 才能全面复习各知识点和面。在后期的自我复习中, 要以纵观全局的思维, 把握细节,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自我复习。也就是说, 能摆脱原有化学知识体系的束缚, 在不受任何系统架构的影响下, 从纵观化学目录的角度进行全面观察,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化学知识架构, 体现自我特色, 如自身的难点、盲点、易错点、重点等。这样不仅能全面了解自身掌握化学的程度, 在化学复习中也能有侧重点地进行有效复习。

四、结语

学生在中考复习时, 是很费脑力和体力的。但是中考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故颇受到老师、学生、家长等的重视和关心。为了让学生轻松复习, 在中考化学中取得好成绩, 中考顺利过关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复习三阶段:全面复习, 打好基础;专题复习, 热点突破;查缺补漏, 回归基础。另外, 还要让学生摆正心态, 不怕重复, 攻克难点、重点、盲点、易错点, 从而提高学习和应用能力。要保持充沛的脑力和充实的体力, 就要作息规律, 按时吃饭休息, 劳逸结合, 提高身体素质。要放松心态, 摆脱固定的思维方式, 以纵观全局的思维进行自我复习尤为关键。

参考文献

[1]洪梅.中考化学复习浅析[J].西部大开发, 2012 (9) :143.

[2]曹丽平.多管齐下, 提高效率——中考化学复习课教学指导[J].考试周刊, 2012 (2) :9-10.

上一篇:写节日的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美丽的人工湖作文 描写家乡的人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