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工作中的应用

2024-08-01

浅谈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工作中的应用(精选10篇)

浅谈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工作中的应用 第1篇

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文/马 淼

摘 要:档案作为记录学校成长发展的文献资料,不仅具有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档案对学校的发展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档案记录的不光是资料,更重要的是记录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成长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涌现。对于学校档案管理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范围、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准确性以及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浅谈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工作中的应用 第2篇

液压设备的特点显而易见,其体积小、质量轻、功率大的特性使得液压设备在我国各个国民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液压设备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程度也称为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中,有90% 的机械化工厂、95% 的工厂车间都运用液压技术。足以见得液压技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由此可见,液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现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其收益在企业中也会日渐凸显。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渐增强,使得液压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在企业实际应用到过程中大大提高。

1 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的管理是指在计划、组织、血条与监控的过程中,使得生产要素之间更加有效的配合,从运行的方式、比例和速度上协调一致,将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生产要素之间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组成生产系统。

任何的生产系统都是各个生产过程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结果。在现代化生产形势下,管理注重的是产品的经营。只有正确的决断才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实际的意义。要想做出正确的决断,就要求决策制定者必须拥有大量的有用信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各个方案之间的比较和研究,对于信息进行有效率的处理,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发展目标。所以,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进步,更是促进全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2 液压设备中的故障

在液压设备中故障形式往往具有多样的特点,故障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而且,设备故障往往不容易被人察觉,因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容易被人轻易排查。因此,设备故障的判断就要求技术人员要弄懂故障的原理图,根据故障特点进行实际分析。对于可能引起故障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进行全面检查,这样才能找出故障成因。由于液压设备之间存在关联的特性,液压、电气、机械之间的复杂联系使得故障诊断方法也不尽相同。

2.1 直观观察法

直观观察法又称为视觉检测法。该方法主要凭借技术人员对于以往工作经验,通过感官之间的信息掌握对于简单仪器的气味进行分析,了解系统的具体工作状态,对于系统故障做出直观的信息判断。直观观察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而且人力物力要求较小,是目前对于故障处理分析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2 替换诊断法

在直观观察法无法获得故障成因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先根据自己的推断将有损坏的零件替换心底零件,并且进行检验,一次来逐步的掌握设备故障的具体位置和成因。此方法适用于抢修现场诊断设施不完善、设备组建相对复杂。设备仪器部件十分精密且不宜拆卸的情况。

2.3 测量仪表检测法

技术人员利用专业的测量仪表对于液压设备的系统进行数据测量,得出液压设备工作的压力、温度、振动频率等数据,在根据数据分析出设备故障的原因。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的检测出问题的具体位置。

2.4 原理图分析法

每一个液压系统都有原理设计图,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原理图进行分析故障从而找出故障原因。这一方法适用范围小,必须在给予液压传动系统中进行分析;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技术人员必须熟知整个系统的运行原理,掌握各个符号与图形带包的元件构造和性能。而且,该方法一般情况下都与测量仪表法相互配合,相互检测。

2.5 智能诊断法

根据液压故障的复杂操作,技术人员很难根据传统办法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就产生了智能诊断的方法。一旦事故发生,事故信息将自动发送到计算机,使计算机根据只能系统分析数据库进行故障判断。

3 信息化管理在液压设备中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使得检修水平大幅上升,还可以减少维护成本,保证设备的可靠水平。使得设备维护与管理能够随时进行。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先进的液压系统中,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工艺与先进的管理理念之间的融合,更是实现全自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生产制造都离不开哥哥环节之间的信息管理,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使得一大批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以及设备维护的改变。产生了信息化管理这一新兴体系。设备信息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分析改造、存储检索等功能。液压设备的系统管理涵盖了设备管理的全部过程。液压设备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那么因为故障带来点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不仅会影响车间一系列的设备运作,还会导致计划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就要求液压设备必须安全、稳定、高效。液压设备的故障一般可以分成四类;不可预测的故障、可预测的周期性故障、非周期性的故障、维修计划。合理的按照安排计划进行液压设备故障处理可以使设备的维护与检修成本降到最低,保证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备件信息化管理能够解决传统管理中信息实施管理不强的缺陷,增加备件管理的系统在设备故障维护过程中的动态捕捉。对于检修过程中备件维修记录的统计可以指定相应的备件数量与种类。从而满足日常的液压设备维护的需要。

4 结语

浅谈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工作中的应用 第3篇

1 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概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人工智能和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迅速崛起,信息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植保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库、模拟模型、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技术、多媒体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

2 信息技术在烟草植保领域的应用

2.1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Database)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云南省烟草研究院开发的云南烟叶信息网基于B/S结构的烟草病虫害数据库,建立了云南楚雄州自1996年以来的烟草主要病虫害观测资料数据库和专家知识数据库,并利用Dream weaver、Fireworks、Flash等工具软件开发了云南省烟草病虫害及防治多媒体光盘,这些数据库和多媒体光盘为建立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和推广当前烟草植保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福建烟草为了实现对烟草病虫害信息的管理,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Access数据库,开发了烟草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烟草病虫害信息的输入、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是一个可记录烟草病虫害防治经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于指导烟农从事烟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2 模型和模拟技术

在病虫害综合防治(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体系中,模型与模拟是认识复杂有害生物生态系统本质及其动态发展规律、预测系统发展趋势、优化系统管理的重要方法。

河南农业大学对影响烟草花叶病(CMV)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研究,筛选出10个气象因子对烟草CMV进行短期和中长期测报。烟草植保工作者完成了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草青枯病、烟草蚜传病毒病、烟蚜、烟青虫、烟田地老虎和烟草从枝症等的预测预报技术,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对指导田间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1,2,3,4]。

2.3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ES),又称咨询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是1个或1组能够综合利用来源于人类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的专家水平知识,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过程,解决该领域内的疑难问题的智能软件系统。

沈阳烟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编程语言及数据库等技术构建了一个烟草病虫害专家系统。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农药信息、病虫动态、预测预报、站内检索等功能模块。马俊等[5]以基于规则的推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为研究方法,以烟草病虫害防治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利用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建立基于Internet的烟草病虫害咨询、诊断系统的方法及技术,建立了基于ASP.NET和SQL Server 2000的烟草病虫害咨询专家系统,包括“烟草病害诊断”、“烟草虫害诊断”、“农药查询”、“病虫知识”等模块,各模块可相互依存,也可独立运行。该系统在烟草病虫害的诊断和指导防治中能起到一定作用,符合当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需要。

2.4 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对决策支持的知识信息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严伟才等[6]以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平台AIP1.0为系统开发工具,以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烟农的实际经验和资料史实为基础,分别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GIS技术等与专家群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出了适合皖南地区的“烟草栽培管理智能决策与咨询系统(IDCSTCM)”。尹湧华等[7]应用决策支持体系构建,与发展成熟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研究了针对烟草病虫害管理的“烟草病虫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体系构建中,系统应用了模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建设、Visual Basic 6.0应用程序开发的关键技术。“烟草病虫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模型的构建体系、功能模块的设计体系将为今后烟草病虫害综合治理、决策支持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5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林惠彬[8]以福建烟草病虫害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互联网、数据库技术、GIS技术,构建福建省烟草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病虫害监测信息数据库功能、病虫害监测数据采集功能、病虫害发生查询功能、烟蚜测报功能及烟草病虫害知识数据库。张谷丰等[9]应用PHP、Apache、Map Server及My SQL等技术构建了一套基于Web GIS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模式,用户可自己建立数据库(表),通过Web GIS系统全面直观反映各地虫情动态。该监测系统将Web GIS与烟草病虫害数据相结合,可以清楚地在地图上看到某个地区虫害的发生概况,有助于分析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或者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对于病虫害的宏观决策、病虫害分析和预警均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2.6 远程诊断系统

远程诊断系统是3个子系统的有机组合: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害虫种类自动识别子系统、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病虫害辅助识别子系统、基于Internet技术的植保专家会诊子系统。

在远程诊断系统研究方面,烟草病虫害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范启福等[10]建立了福建烟草病虫害远程在线诊断系统。该系统目前主要通过以下4种方式来实现:电话描述诊断、电话加照片诊断、电话加省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交流平台”诊断、腾讯QQ群远程在线诊断。其中腾讯QQ群远程在线诊断是比较实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腾讯QQ群,可以即时上传可疑病虫害图片,邀请相关专业专家进入一个群,对病虫害情况进行视频或语音交流聊天。

3 展望

综上所述,数据库、多媒体、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在烟草植保领域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和初步应用,尤其在病虫害监测、数据获取、预测预报模型和建立专家系统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急需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烟草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共享平台上,各省烟草植保工作者或生产技术人员可以通过IE浏览器根据权限进行登陆访问,实现烟草病虫害的网上查询与诊治功能,也可以加强各省之间的交流。各省烟草植保人员上传病虫害数据后,专家组通过对数据库管理与界面维护,完成对数据库的修改、添加、删除,实现病虫害信息的更新功能。

需要加强烟草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的研发。如前所述,现有的烟草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过于简单,理想的烟草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应该包含3个部分: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病虫害图像识别系统、病虫害专家会诊系统。病虫害诊断专家系统主要是根据用户描述的病虫害田间危害症状,利用系统的推理功能进行病虫害智能诊断,并提供病虫害的详细特征和防治建议;病虫害图像识别系统将各种病虫害危害特征图像记录到数据库,只要将疑难病虫害拍摄成数码照片,提交给系统,就可以对病虫害进行诊断识别。病虫害远程会诊系统则是用户在系统中提交自己在病虫害防治中遇到的问题,系统调度员根据问题涉及的领域联系专家库中的一个或多个植保专家,并安排远程会诊时间,借助音频、视频等工具,用户可以和植保专家实时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足不出户解决问题[11,12]。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以及手机3G/G网无线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烟草病虫害管理系统的设计将愈来愈趋向合理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将使病虫害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更加准确,并更好地指导广大烟农和相关技术人员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钰,邱荣洲,赵健,等.基于Access的烟草病虫害信息管理系统[J].农业网络信息,2008(7):7-9.

[2]李一山,苏帆,洪丽芳,等.烟草病虫草害信息查询系统研发[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2):324-328.

[3]尹立全,蔡德利,李海燕,等.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5):117-119.

[4]谭仲夏.云南省烟草病虫害及防治多媒体光盘的设计与制作[J].农业网络信息,2007(7):116-118.

[5]马俊.基于网络的烟草病虫害咨询系统研究与建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

[6]严伟才.皖南烟草栽培管理智能决策与咨询系统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5.

[7]尹湧华.烟草病虫害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林惠彬.基于GIS的福建烟草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构建[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9]张谷丰,刘向东,朱叶芹,等.基于开源WebGIS的病虫害监测系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2):165-169.

[10]范启福,赖荣泉,丘启发,等.烟草病虫害远程在线诊断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1):60-61.

[11]陈桂华,郑永利,滕敏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植保中的应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29-33.

浅谈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工作中的应用 第4篇

一、现有的人流人口信息管理技术模式

(一)微机前端采集。公安人口管理部门一般架设b/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前端网页手工录入流动人口信息,或通过读卡器读取流动人口的身份证或居住证芯片信息,通过网络发送数据存储于人口管理中心数据库。

(二)嵌入式手持设备(PDA)信息采集。建立结构化、标准化、多层次的信息获取架构,考虑离线、在线方式的信息获取,建立便捷、经济、高效的信息同步机制,使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多种设备获得需要的信息。采用嵌入式手持设备(PDA)作为出租屋移动巡查人员的信息终端,随时查询出租屋、房东、房客等相关信息及执行相关处理。

(三)建立移动应用、流动监管人員的管理、记录、数据同步系统,并提供对出租屋检查情况的记录手段。服务端采用基于Linux为中心,采用跨平台的Java解决方案,建立区信息中心、管理系统、移动设备统一的数据查询、处理平台,为进一步其他部门的多种应用建立基础环境。

二、现有模式的优缺点

现有管理模式具有相对成熟的信息采集方式,已在人口管理部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流动人口采集、证件办理和数据分析工作模式。但现在各城市的流动人口管理信息是静态的,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基本上靠人工记录到电脑,居住证的信息就是登记时的信息,甚至几年都没有刷新,几乎完全是静态信息。尽管公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出租屋定期巡访、登记核对、加装电子门锁(门禁)、出入口加强巡逻,但这些基本上是“人防”与“物防”的措施,即使是门禁系统这样的“技防”也是极其普通的静态防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动态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无法满足流动人口的“流动”特点要求。事实上,出租屋的上门走访登记管理方式无法每天进行,因为工作量太大,靠人力无法满足要求。

三、新技术引进流动人口管理设想

(一)人脸3D成像与识别技术:通过3个不同角度的摄像机,同时对人脸进行拍照,取得三维的人脸信息并存储在人口信息中心。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要求摄像头正对人脸采集图像,大大降低了识别率和准确率,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行动中的人脸是很难正对摄像头的。新技术不管其脸部是否正面对着监控摄像头,系统通过分析也可识别其身份。这种新技术比较适用于安全级别要求很高的场所,如使馆区、特殊保密部门等,其特点是要求事先建立脸谱信息数据库。

(二)电子标签技术:电子标签是一种RFID卡(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采用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同时识别多个贴有电子标签的高速运动物体。RFID本身有着十分宽广的使用领域,公交卡、第二代身份证、电子门禁卡等都是低频RFID卡(LF,工作频率在30MHZ),刷卡时卡几乎要贴着刷卡器(所以低频卡又俗称耦合卡),而电子标签则是超高频UHF卡(工作频率在430MHZ和900MHZ频点, 属于无源卡)和微波卡(工作频率在2.45GHZ频点,属于有源卡—卡内有集成的电池),可在比较远的距离被读卡器读写信息等。目前,电子标签扫描系统每秒可以扫描120以上目标,完全可以满足出租屋、小区的出入口、公交站、地铁口等密集场合人流的检测要求。采用双频RFID居住证卡,流动人口所持的与身份证关联的居住证卡既可作为出租屋门禁卡,又有电子标签功能,能够被居住区道路出入口和街道出租屋的远距离读卡器读取其信息。

(三)物联网:基于物联网,将各个行政职能部门的传感器链接在一个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物联网综合管理系统”(CIMSIT),即治安(智能视频监控与报警)、智能交通(车辆管理与交通违章)、安监管理(生产安全、危险品、放射品等监管)、消防(火源隐患监视)、节能减排等,此综合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基于现场数据的实时综合联动管理。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到CIMSIT中来,并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机结合,通过物联网RFID技术,就能对流动性保持记录,比如某可疑人物一段时间的流动记录可以在地图上形象地表达出来,某某时间出入哪个小区的哪个出入口、某某时刻进出某某出租屋,什么时候从附近的哪个公交站或地铁站出现。

四、效果分析

(一)强化治安防范。在大范围内推广安装新型电子标签读卡器,通过在水陆空客运站口全面推行身份证验证登记,能够威慑流窜作案分子,大大降低了其异地作案的便利性;在居民区、商场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终端,一定程度限制了有作案意图的人员自由出入,可以有效减少入室盗窃和盗窃商铺案件的发生。

(二)对危重点人员进行预警管控。建设起一张疏而不漏的身份证验证登记网络,最大限度压缩在逃人员的活动空间。

(三)防范尾随入室作案。安装与公安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的门襟,这类门禁能自动地读取路过此门附近(约5米内)流动人口的居住证电子标签信息(非门禁权限信息),这样可以记录尾随或跟随人员,防止尾随进屋作案。

(四)记录人口运动轨迹。新型读卡器自动上传登记读卡地址和时间,形成人口的运动轨迹,与串并的异地相似案件发案规律进行比对,找出相同轨迹的人员进行排查,从而协助侦破流窜作案、异地作案的案件。

五、结束语

只有把最新的信息技术、物联技术用于流动人口管理,研发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才能真正破解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难、管理难的困局,才能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管理效率,更好的为社会和广大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技术》刘化君

[2]《实用射频技术》胡树豪

[3]《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赵军辉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5篇

化学组 苗玉

内容摘要: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实验探究等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打造更高效的化学教学!我根据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诸如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实验探究等信息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化学教学过程中,而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太多变化。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更好的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为高效课堂添砖加瓦呢?下面我就以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来谈谈我对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的一点肤浅认识,不足之处还请能给予指出和批评。

一、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班级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在学校刚开学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化学教学空间”这一网络教学平台。在每节新课授课前,将学生预习时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和导学案等发布在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阅资料、交流合作完成相关内容。课后再把相关诊断性作业和实践活动等发不上去,待学生解决后给予相应评价。

在学习金属《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课前我让学生上网去搜集金属钠在日常生活中、生产的应用和因金属钠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并在课堂中分小组进行展示。学生体会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还让学生通过“化学教学空间”这一教学平台下载导学案,并通过查阅资料完成相关内容,做到学有所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金属《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2007年9月28日重庆南岸区某制药厂(其中有金属钠)发生火灾的一段视频,并提出了几个与金属钠有关的几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工业合成氨》中讨论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控制和优化时,我给学生播放了氨气工业生产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从实际工业生产的角度,从工业合成氨的各个阶段,真正做到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控制,体会到化学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中的概念和变化规律,更好的掌握物质的应用。

对于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微观粒子的讲授时,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原子晶体时,可以通过模型展示金刚石的结构,然后利用动画演示寻找金刚石的晶胞结构,理解晶胞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内在联系。最后让同学们亲手制作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和晶胞结构模型,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晶体的相关知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针对这一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同样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来解释和说明。这样就使得原本很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形象好、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四、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化学教学中因条件限制难以进行的一些实验,同时也可以使一些实验数据更加真实、精确。(如数字化实验技术)

在中学化学中,有些化学反应完成的速率极快,而有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又很慢,难以控制和展示,对其发生的过程也很难观察和加以判断。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该化学反应,可以理想化的调节反应的快慢,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例如有些有机化学实验不仅反应速率较慢,同时还伴随许多有毒或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物质散发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酸碱中和滴定、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因素等定量分析实验,则可以利用化学数字化实验技术进行探究。这样使实验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定量”实验意识。例如在用1.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20mL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待测溶液时,利用化学数字化实验技术可以准确的绘出溶液pH值与所滴加的盐酸体积的关系曲线图(图1)。我们可以通过滴定曲线图准确计算出氢氧化钠待测溶液的浓度,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使同学们对酸碱中和的反应过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

图1 在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数字化技术定量测定出在使用了MnO2作催化剂时,反应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3),和使用1mol/L FeCl3溶液催化并在40℃水浴加热时,反应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图4)。

图3 压强-t变化曲线

(一)图4 压强-t变化曲线

(二)由上面实验及数据可以看出:MnO2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比使用FeCl3溶液催化并在40℃水浴加热要大的多。图3中压强变化大小明显大于图4,而且到达化学平衡的时间短。不仅让学生从定量角度观察到了不同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催化剂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化学课堂容量,加深教学密度,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三的化学专题复习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容量大、信息新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专题复习资料,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复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课堂进行补充和完善。比如我在高三进行电化学的专题复习时,我会将近三年考试说明中电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进行归纳。我会让学生将近五年的有关电化学的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和归纳,总结高考中的经常考查的考点、考查形式,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对于这种容量大的专题,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展示,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阅卷,可以准确诊断出学生在平时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使下一阶段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们现在每次考试后都采用网络阅卷,利用相关数据作出线状图、雷达分析图等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准确知道学生在每一题的得分情况,每一个选项的正确率,从而准确的诊断出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会通过教研活动集体讨论,并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作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补充和完善我们的化学教学。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用在化学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一点肤浅的看法,以及我在平时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们给予指出和评价,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第6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蔡广伟

长葛市后河镇赵楼小学,河南长葛461500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既是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学习工具、交流协作工具、探索和研发工具,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有利于开展多层次、多角色的合作交流。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内涵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中,如何体现整合的优势,乃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因为在学科课程整合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已发生了变化。对学生而言,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信息技术将成为他们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具有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观念,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要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同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协作,双向整合。我们知道现代媒体教学过程与一般传统教学过程是一样的,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发现、利用和更新,避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倾向。对教师而言就要体现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师生交往民主化。充分发挥信息媒体优势,精心组织教学信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实现传播教学信息的任务,同时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对学生而言就应实现角色转换,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即网络技术的学习者,网络学习的主体、网络信息的采集处理者、网络信息的交流协作者、网络信息的创新者。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达到最优化。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用这样一句话阐述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数学学科是一门重视抽象思维的学科。而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限制了学生的视听能力,直接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数学学科的抽象概念,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从而开始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甚至完全提不起兴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用图、文、声、像刺激学生的感官,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方式展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新颖的教学方式和令人愉悦的界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观察、体验、感悟学习内容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件存在着偶然性或必然性,掌握了它,寓意深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能性”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低年级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教材中所说的可能性大小感到疏远,不会分析。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可能性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四、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数学课中我结合插图,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事物,联系生活、联想到事物的发展、变化等,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了观察的感受。如教“欣赏和设计”一课时,课件显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都是用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并且很多图形都存在着规律。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我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图片、通过处理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第7篇

徐兴武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生活实际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键字: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数学

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已引起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学生学习可以克服时空障碍,使教师可以呈现立体化全方位授课。同时借助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将开辟出通达全球的知识传播通道,实现不同地区的教师、学生之间的互相对话和交流,大大提高教育系统的运作效率,而且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最终促使全社会教育能力的水平普遍提高。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而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直接经验,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生活实际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教材“活”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下面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谈谈个人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进行求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会更加以他们的兴趣来左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设计以趣味图形、图像、动画、数字、符号等相互配合,辅以精炼的文字说明和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学生吸收、转化。因此,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互动影像来引入新课,生动形象的小猪、小猫、小狗去参加数学比赛,小猴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1.2;1.200;1.200000。小猪第一个回答:“第三个数是最大”,小狗说:“不对,应是第一个数是最大”。小猫想了想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三个数一样大"。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做小老师,究竟谁说的对呢?”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这样的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能按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弄清概念。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通常是:直接感知——表象——概念系统,因而小学生要建立起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比较难。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更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概念。如教学“射线、直线”两概念时,单靠语言表述和列举生活中的例子作说明,学生很难理解“无限长”的含义。因此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弄清概念。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亮点,然后是亮点向一方徐徐移动,引出一条不断延长的线,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条线可无休止的延长。这样学生就会形象的理解“无限长”的含义,从而得出:射线是无限长的,且只有一个端点。讲直线时,可以从亮点处向两端无限延长,帮助学生理解.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学生突破掌握。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创设了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可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计算公式,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不可忽视的素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借助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要求。我们可以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观察图形或物体,与其它图形或物体进行对比,抽取本质属性,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长方体的示意图,然后启发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疑问:“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不急于给学生解答,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长方体和长方形,分析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再进行热烈的讨论。讨论中,有位同学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在纸板上画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它只有长和宽,没有高。当我把这个长方形剪下来时它就有了高,尽管它的高不容易看出,但它却是一个长方体。”然后全班再进行了交流,理解了长方形是一个平面图形,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从而建立科学正确的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最佳年龄,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为地域和经济等原因,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很好的弥补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在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欠缺。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创新上有它独特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融合性,是人和计算机的融合。“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教学用圆规作圆这一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在纸上画圆的方法。接着提问:你能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学生积极思考,一边讨论,一边模拟,在学生积极的反馈之后,用计算机呈现动画:一位同学在操场上打桩、拉线、绕圈,画出一个很大的圆。接着,教师适时诱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更好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实际试一试。这样,学生不但通过技能练习,掌握了知识,还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获得更为稳固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后,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方形或椭圆形呢?车轴应装在哪里?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回答这些问题,但说不清楚。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画面: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车里的小动物难受极了。同学们在捧腹大笑中明白了为什么汽车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接着又显示一组车轮同时圆形的对比画面:红色汽车的车轴装在圆心,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车里的小动物神情自然;蓝色汽车的车轴不装在圆心,汽车在平坦的马路上颠簸不停,车里的小动物忐忑不安。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浅谈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第8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形成教育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学校的教育就像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联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过去, 老师和家长因为沟通工具和手段的缺陷, 一直以来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拓宽家校联系的渠道, 有助于形成家校合力。

1. 校讯通。

校讯通是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短信, 致力于促进教育行业内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实现家校良好沟通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 在学校与家长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首先, 校讯通有利于增进家校的情感沟通。其次, 校讯通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隐私。现在我利用“校讯通”, 在网上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发到每一位家长的手机上, 既让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又保护了其他人的隐私。再者, 校讯通还可以及时传达学校的各种信息。“校讯通”工程的实施, 极大地方便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 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2. 班级网站。

现代教育都提倡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教育, 因此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网络平台已成为“三位一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单独的班级网站信息平台, 能直接明了地反映孩子周围发生的一切, 促进家校信息的及时沟通。

3. QQ群。

如今, 网络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家长QQ群, 不仅便于老师与家长联系, 还给家长之间开辟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现在中学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 平时难有时间去家访, 而利用QQ群和家长联系既省时, 效率也高。而且, 通过QQ群沟通, 老师和家长之间都是平等的, 少了一些“特殊身份”, 大家交流起来没有心理压力, 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德育实效

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开好主题班会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班会课教学模式呆板, 教育内容枯燥, 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兴趣渐渐地都会被消磨光。将信息技术作为班级首要管理手段后, 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班会课的兴趣, 班会课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1. 增强班级凝聚力。

传统的班会课往往是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 总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计算机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 把学生带进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进取, 使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 易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 增强教育感染力。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思想道德建设, 有助于发挥多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 宏观和微观, 以及地域限制的优点, 降低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 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例如, 针对我班男同学课间喜欢打打闹闹的行为, 我开展了以“安全在我心”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我用摄像机录制了一些由于安全防范措施不当引起的有关安全事件以及我们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教育内容形象、具体, 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教育感染力, 学生也产生强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最终形成防范安全的行为, 达到了主题班会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班级常规管理

1. 加强常规信息管理。

信息化的班级管理系统一般提供了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奖惩记录、个别教育档案、班级工作计划、班会档案以及班级工作日志、课程表、座次表、班费收支情况记录、班级请假情况登记、学生通讯录等, 这些全面地记载了班级的有效管理信息, 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2. 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喜欢用数码相机、摄像机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历程。数字化产品搜集信息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 而且可以再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班级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管理班级, 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成效。当然, 笔者只是一孔之见, 希望能做个抛砖引玉者。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作为新形势下的班主任, 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此,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试着从三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级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康平.新世纪德育的创新和发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07) .

浅谈信息管理技术在旱情测报工作中的应用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煤炭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入到转型发展时期,很多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不科学导致企业管理人才相当缺失,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这就使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与落后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了相当大的矛盾。

一、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缺乏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战略性,企业必须通过长期的战略计划来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大多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对国家的依赖性非常强,长期的依赖导致他们本身对制定战略计划的动力不足。据调查,我国很多煤炭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战略制定认识不够透彻,很多企业领导忽略了这一问题,甚至有些领导仍采用过去经验主义的方式,用办事经验来管理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办事实效大打折扣,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削弱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缺乏特色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创新就是创建具有独特特色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及灌输,使员工能够从中体会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及文化,也才能让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认识企业,心甘情愿的为企业服务。这一切需要时间,需要坚持,还需要创新和超越。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只是简单的将国外的管理方式拿过来,稍作加工后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对煤炭企业管理的健康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三)煤炭企业员工主体意识缺乏

企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最大程度的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企业服务,为企业付出自己的心血,使企业员工增加自身荣誉感,让企业员工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然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却非常薄弱,他们本身对自身利益看得比企业利益要重很多,加上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以前的老大地位有所动摇,员工对企业的忠实程度受到很大的破坏,长期下去,企业与员工之间危机会不断增加,最终员工将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

二、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将信息技术加入到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下面就对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一)有利于企业制度战略性的制定

煤炭企业缺乏战略性的制度对企业持续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个良好的长久的战略性措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的技术,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更好更快的将信息传递出去,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煤炭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措施时,可以非常方便的查询各种资源信息。

(二)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靠的是企业内部领导人的管理思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而信息技术的实施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查询服务及经验借鉴,还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技术服务,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增强员工主体意识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的数据及内容非常多,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琐碎烦杂,因此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办事效率低下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通病,这一通病严重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使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逐渐薄弱,而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为人们提供方便,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能加快企业办事效率提供员工主体意识。

三、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和3G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中最主要的两种技术是互联网和3G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并不是太晚,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将它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处理人力档案时,过去往往是采用纸质档案的方式,查找起来非常麻烦,而互联网技术中,工作人员只需将信息传递在网络技术上,就可以迅速找到所需资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G技术的出现更是将手机网络提到一个新高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轻松的找到所需资源,使管理者在外出时也不会因设备不方便携带而影响办公。

(二)SOA架构和集成化的应用

SOA架构是一个集成化的模型,它可以通过每个服务技术之间的连接,使人与机之间能够实现互相沟通,因此SOA技术是企业管理者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这使构建在各种这样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因此信息化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从企业整体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系统必须要跟外界系统进行紧密的集成。企业内部基于SOA架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应用成为必然。

(三)创建信息化工作流技术

信息化工作流技术指的是一套基于信息化技术下的系统技术流,它属于一个系统性的技术,其中包含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企业招聘、企业员工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薪酬分配等内容,通过人力资源的协作,快速完成各种复杂的人力资源业务。工作流技术是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下一个重点领域,通过工作流技术,以快速完成公司或集团公司的跨区域、跨部门的人力资源业务,并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下,煤炭企业要向有新的发展,必须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并长期留住他们,而留住人才需要拥有一个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而让企业能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处在一个更好的地位,也才能让他们在参与市场竞争时不至于落败。因此我们说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根本,企业人力资源搞好了,才能让企业走上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搞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路有很多,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简化,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改善服务质量,让服务信息更准确,因此我国煤炭企业应多尝试使用信息技术,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的应用在煤炭企业人力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1]糜瑞新.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34).

[2]黄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5).

[3]王凌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探讨[J].人力资源,2012(04).

[4]李保军,赵晓红,张元元.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19).

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第10篇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为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现在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也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学科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体育课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观点与做法:

首先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录音等,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效提高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对教学更起作用。例如,在 “立定跳远”中有站立的姿势、摆臂、收腹屈膝、落地四个动作过程,在执教过程中起跳、落地动作是一个重难点,一瞬间的起跳、腾空、落地过程。对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一些模糊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制作课件分别将如何站立、如何摆臂、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用动画形式进行演示,采用慢动作演示、停止画面、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技术细节,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提高了教学过程,缩短了教学过程。

其次 体育教学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他们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且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纠正错误的动作,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再去做练习,比老师手把手教学更有效。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用来传输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其成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利器,发挥应有的作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实现教学与提高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

三.信息技术能突破难点,特别适用于常规教学方法难于实现或控制的微观过程,环境复杂的动态过程,抽象概念或过程的视觉化等。多媒体能将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画面活动化,使学生能更形象更生动,更易理解地进行学习。例如:我在上三年级“蹲踞式跳远”时,就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先将正确的示范动作在的屏幕上播放,让学生们感知。在放分解动作和慢动作,这样,学生对蹲踞式跳远的各个环节都理解的一清二楚了,学习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四.在游戏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引发思维。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它集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胆的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 合格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单调、呆板,部分学生天赋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步应用于教育教学,我们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的鲜明特征,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材,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自主纠正错误动作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前可根据以前的教学情况,准备一些学生易犯的、典型的错误动作资料,在学生掌握技术的分化阶段及时展示错误动作,强化正确技术动作,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觉纠正错误。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师可以把学生练习动作的过程拍摄下来,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把多个学生做韵律操的动作录制在一起,并观看正确的韵律操动作,通过正常放映、慢放、定格放等,然后请学生说出正确的、错误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做?,再到场地上进行练习,一定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赏能力和竞争意识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给学生放映各种比赛,老师在旁指导,在观赏能力方面学生会得到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观赏水平提高了,他们会自觉地去模仿,在纠正自己动作的同时指出其他同学存在的不足,因而可以相互学习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促进他们的竞争意识。

上一篇:以色列应重视与中国的共同利益下一篇:联系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