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消息稿的写作要求

2024-06-04

广播消息稿的写作要求(精选6篇)

广播消息稿的写作要求 第1篇

关于通讯稿的几点要求:

1.字数在400--800。

2.通讯稿的主标题要新颖,可适当应用副标题(例:生命因你而动听——记电子学院义务献血活动)。

3.内容要充实,精炼,语言尽可能做到书面化。

4.通讯稿最后要注明通讯稿的撰写者和拍照者的名字。

5.活动过程中拍照要能突出此次活动的内容(不少于5张)。

6.形式上最好不要使用类似于活动策划的形式,人称上最好使用第三人称撰写,切记使用“我认为”等字眼。

7.通讯稿具有实效性,最好当天晚上或是第二天上交(特殊情况除外)。

综上:首段简介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可适当讲述活动背景等;其次介绍活动的经过,做到简明扼要,详略得当,突出主体事件;最好叙述活动的意义,对我们的影响或重要性等问题。

范例:

【XX学院青协】正能量与青春同行

——XX青协之“青春正能量”主题演讲比赛

20XX年3月20号,由XX学院青协主办的“青春正能量”演讲比赛于晚上六点半在XX校区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校青协主席XX,XX学院团委副书记XX,XX学院青协主席XX,XX学院青协主席XX,XX学院学生会秘书长XX等学生领导担任评委。各位选手用激情澎湃的演说来征服评委,现场也是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活动为此取得了圆满成功。

六点半比赛正式拉开序幕,首先由主持人致开场词,之后播放了一段视频,向大家展示了XX青协在上学期所做的志愿活动,让大家可以走进志愿者的生活。之后,支持人由视频引出此次演讲的主题,并宣布了演讲比赛正式开始。选手按照之前抽签的顺序依次登台演讲,演讲者慷慨激昂的演说让大家都沉浸其中,每一位选手的演讲又都独具特色,或幽默诙谐,或庄重严肃,或激情四射,可谓是精彩纷呈。时间在观众一阵阵的掌声慢慢流逝,在志愿者为选手统计分数的同时,评委依次为此次活动作出点评,XX学长点评说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正能量也不是整天挂在嘴边,而是要大家用行动去不断践行。

历时近两个小时的比赛接近尾声,最终XXX同学那激情的演讲打动的评委,夺得桂冠,其次XX和XX夺得亚军XXX三位同学获得亚军,评委们依次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与奖品,并合影留念。其次,其他未获奖同学也得到了纪念品,最后,主持人对评委及观众表达了感谢并宣布了此次活动的圆满结束。

此次演讲比赛让大家体会到了青春的价值,在场的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在思考自己的青春在哪里?同时掀起了一次思想碰撞的狂潮,活动的内容不在于广而在于深和精,能让大家在此次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正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广播消息稿的写作要求 第2篇

今天早上下了一场大雨,七点多时,有一些小学生陆陆续续地来到学校,他们结伴或是被家长送来学校的。看到他们那么早的来到学校,我们也加快脚步吃成我们的早餐,准备好上课的东西。雨停了一下,小学生们就拿起扫帚和垃圾铲开始打扫卫生,他们分工合作,扫地的扫地,倒垃圾的倒垃圾,很快就打扫完了。我心中顿时为他们鼓掌,自豪。就算现在是放暑假期间,他们仍然记得自己的职责,这也凸显出这里的老师教导有方,学生认真负责,这是一个有团结力、凝聚力、和谐的校园。

我提前十几分钟去到教室跟他们打招呼时,看到他们在黑板上画画、写字,不论美观,只想画自己所想到的,可以看出他们个个是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们。稍稍赞扬一下他们后,我开始在黑板上写好今天要上课的课程表,以便他们提前做好准备。第一二节上的是数学课,我们以玩游戏的形式来授予他们知识,他们在上课都很积极地配合老师,老师问问题时,很乐意举手回答。

第三节是语文课,我预备教案是教他们礼仪常识。首先,跟他们讲礼仪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缺乏最起码的`礼仪教养,如果不会爱,不知道孝敬父母,不知道感恩,那即使这个人再聪明、成绩再好,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不文明的同学,同学们也不喜欢跟不文明的同学玩耍,令人讨厌,不合群,同时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谈不上成有用之材。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很喜欢一到不懂的地方就会说出来,虽然他们很有好奇心和求学心,但他们上课时不时打断老师们讲课,这也是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会慢慢教他们有问题时要举手,老师点名时才可以提出来。

在上课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学习到了很多平常上课学不到的东西,例如:教学技能、备课方面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等等。我会慢慢的调整自己,尽自己所能去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

广播消息稿的写作要求 第3篇

关于文章结构的美学范式, 我国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作为消息的开头, 导语是新闻内容要素优化处理后的精彩呈现, 也应像“凤头”般美丽、俊秀, 要有“使人一见而惊, 不敢弃去”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 的艺术魅力。下面, 笔者结合案例具体剖析导语写作的操作环节及要求。

简化新闻要素:找准要点

交代清楚“五W-H”六要素, 是消息写作的起码要求:导语写作从其对象上来说, 就是对这些新闻要素进行处理;从操作目标来看, 就是对新闻要素进行优化设计。由于可以写进导语的材料是很多的, 但真正有新闻价值并能够赋予消息以特点的, 往往只有一两点, 所以写作导语的首要环节是简化即选择新闻要素, 要求是找准要点——要找到它们, 并将它们从众多的一般性材料中剥离出来, 写进导语, 使其成为整个新闻事实的聚焦点和关键点。

选择和表现核心因素, 确实能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那么, 怎样去确立写进导语的核心要素呢?这个标准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确定:一是从受众的关心点和兴趣点去确立;二是从事件本身的特点和新闻价值中去确立, 最好是在这两者的结合点上。我们来剖析一个案例:

1989年7月, 泰森仅用85秒就击败挑战者卡尔·威廉斯, 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王卫冕战。

就该新闻事件而言, 受众最感兴趣的是泰森能否卫冕成功, 从事件本身来看, 其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点是比赛用时创世界之最——仅用85秒。将这两个要点结合, 即得到新闻内容要素的简化结果:

拳王迈克·泰森用85秒卫冕成功。

序化新闻要素:强调重点

第二个环节是序化新闻要素, 即排序, 要求是强调重点。第一个环节选择出了将要写进导语的内容要素, 接下来, 该考虑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组合即如何优化新闻要素组合方式, 因为新闻内容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对消息的意义、主题、价值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导语写作中, 要素组合的根据仍然是第一个环节中选择和表现核心因素的标准, 据此来确定所选定的内容要素中的重点。对新闻要素进行排序时, 应将重点放在最前面予以强调, 而把次要的内容往后面排。

将上述泰森案例推进到这一环节, 即可得到结果:

85秒, 拳王迈克·泰森卫冕成功。

我们再来看一条新闻导语的两种写法:

我国政府新近颁布了一项计划生育的新政策, 即一对夫妇只准生两个孩子, 最好只生一个。

一个外国记者这样写:

生两个好, 生一个更好——这就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生娃娃的新政策。

不难发现, 两者的效果大相径庭。

具体化新闻要素:突出亮点

第三个环节是使新闻要素具体化, 要求是突出亮点。读者关心的是事实和事实的详情, 因此, 应尽量让导语中的内容具体化。正如《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中的提醒:“并不是每个名词都需要有个形容词。并不是每个形容词都需要有个副词。并不是每个记者都懂得了这个道理。”实现新闻语体“清晰具体”要求的操作要领之一就是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多用动词。

具体到导语写作上, 就是要通过巧妙地使用动词来突出整个新闻事实中的亮点, 使之以具体的形象吸引读者, 从而增强导语的可读性和可感受性。前述泰森案例再具体化处理后, 结果为:

85秒, 拳王迈克·泰森将挑战者击倒在地, 创造了历时最短的一场拳王卫冕战。

在这里, 通过使用动词短语“击倒在地”来突出整个新闻事实中的亮点, 使之以具体的形象吸引读者, 给人以清晰具体的感受。

再如, 当年德军入侵法国巴黎, 对这则新闻的报道, 按前两个环节操作, 我们可得出如下结果:

德军入侵法国巴黎。

路透社在报道德军入侵法国巴黎时的新闻导语里曾这样写道:

德军的坦克穿过协和广场, 德军装甲车从爱丽舍宫的绿树浓荫下隆隆驶过。

这里并没对德军的侵略行径作激烈的抨击, 而是用“穿过”、“驶过”两个动词作客观报道, 读完以后给人以画面, 让人久久难忘, 加之与“协和广场”、“绿树浓荫”相对比, 从而形成了强烈的感情反差, 收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形象化新闻要素:写出特点

第四个环节是使新闻要素形象化, 要求是写出特点。即通过描写和修辞手法赋予材料以鲜明可感的色彩、形象、力度, 使之以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 从而体现导语的个性化特征和创新性品质。前述泰森案例再形象化处理后, 结果为:

“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 (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这条导语虽然比较简短, 却极富表现力、感染力、容括力和个性化色彩。

我们再来剖析一个案例:

时间:5月2日。人物: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地点:北京。事件:逝世。原因:脑溢血。

选择和排序后, 结果为:

年仅49岁,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在京逝世。

对新闻要素进行具体化、形象化处理后, 结果为:

5 月2日, 深受青年人喜爱的著名作曲家施光南, 正弹着钢琴创作大型歌剧《屈原》, 突发大面积脑溢血, 倒在钢琴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 他却再也不能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年仅49岁, 这位正值盛年的作曲家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在这里, 作者通过动词和动词短语“弹”、“突发”、“倒”、“走”、“停止跳动”的巧妙使用, 使导语以具体的形象吸引读者, 从而增强了导语的可读性和可感受性;同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又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格, 并将其创作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巧妙地嵌入导语, 赋予材料以鲜明可感的色彩、形象、力度, 使之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读者, 其效果与前者截然不同。

化“死法”为“活法”

需要强调的是, 正如本文副题所显示的这是一个操作步骤一样, 这些要求各项之间的关系也是层递的, 而非并列的, 这大致对应于中国古人之所谓文章组织结构由“死法”向“活法”的推进和提升。也就是说, 并不是所有的导语写作都必须实现完整的上述四个环节, 如果一个导语写作行为按相应的规范只完成了前一或两个环节即终止了, 那么, 这也是完全符合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案例, 但另一方面, 也因囿于常识性之规矩的“死法”而显得平平常常, 缺乏可感受性和个性化色彩。只有向第三、第四环节挺进, 运用不可预设的“活法”——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和体验, 与常识性之规矩的“死法”和已有新闻作品所建构起来的“成法”的创造性撞击和融合, 才能更充分地显示作者的才华和个性。我们再来剖析一个最新案例:

2008年8月16日22时30分的北京“鸟巢”, 牙买加籍选手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之前创造的百米世界纪录。

选择后, 结果为:

博尔特用9秒69夺得男子百米金牌。

前面讲了, 选择写入导语的核心要素的标准, 一是从受众的兴趣点和关心点上去确立, 二是从事件本身的特点和新闻价值中去确立。就该新闻事件而言, 受众最感兴趣的是谁获得了金牌;从事件本身来看, 其最具新闻价值的要点是新的百米世界纪录的刷新——9秒69。上述结果正是这两者的结合。

排序后, 结果为:

9 秒69, 博尔特夺得男子百米金牌。

这将重点放在最前面予以强调。再具体化处理后, 结果为:

9 秒69!博尔特“回头望月”间击败挑战者。回头!张臂!捶胸!这位牙买加籍“飞人”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和他自己保持的9秒72的世界纪录。

在这里, 通过连用动词短语来突出整个新闻事实中的亮点, 使之以具体的形象吸引读者, 给人以清晰具体的感受。

再形象化处理后, 结果为:

9 秒69!博尔特“飞翔”在“鸟巢”。9秒69!牙买加籍选手以超人的速度射落百米金牌。9秒69!“鸟巢”见证了又一个“人类奇迹”。

在这里, 通过使用拟物、反复和排比三种修辞格, 赋予材料以鲜明可感的形象、力度, 把这次比赛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色全部概括了出来, 可谓言约旨丰。消息“凤头”如此俊巧效果的达成, 缘于作者是携带着心灵体验的灵性去作用于导语形式, 对新闻的内容要素进行选择、排序和创造, 总之, 是对之加以活性优化处理的。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主编:《高等文体写作训练教程 (上册) 基本文体写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第1版。

[2].余国瑞、彭光芒主编:《应用写作》,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8月第l版。

[3].杜荣进主编:《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3月第2版。

广播消息稿的写作要求 第4篇

【关键词】 新闻导语 新闻写作 广播谈话节目

1.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新闻导语就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一条新闻,记者想表达什么,往往通过导语来“定调”,常用的导语有三大类型:①叙述型导语:用叙述的方法,开门见山地写出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作导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②描写型导语:就是对新闻里有某一意义的特殊的场面作简洁而有特点的描写。③议论型导语: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尖锐而有新意的语言,或者提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沉思。

在写导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1要有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要素,导语的事实要新鲜而又富有意义。

1.2要抓住事件的核心,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导语有确定全篇报道的主题,确定写作范围的作用,应在导语中首先交代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或有价值的东西,以引起听众的关注。如: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个导语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件及作者本人的万丈豪情,概括的不模糊,简略而包含深意。

1.3要简明扼要。在语言的运用上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规范使用口语。注意尽量多用短语,多用简单的句式,多用主动的语态,少用或不用长句,复合句,被动语态和书面语言。

1.4吸引和诱导受众听看新闻的其余部分。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一篇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炼主题以吸引受众听完全文的头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必须把导语构思得对所要表达的稿件主题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才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1.5写导语最为重要的一点,导语要写得短些,再短些。能用20个字表达清楚,就决不要用21个字。能用一段表述,就绝不用两段。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中的“黄金点”,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立于篇首,以期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 谈话节目是众多广播节目中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但各家电臺的谈话节目,在各有所长的同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2.1把握节目的选题。

谈话节目的选题——话题,是整个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基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选题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2.1.1要有社会价值。新闻事物话题的社会价值,在节目中往往表现为某种倾向,某种精辟而深邃的见解,并通过在谈话节目中的议论、评述的形式予以揭示,表达这一新闻事物的社会价值,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达到好的新闻传播效果。但在众多的广播谈话节目中,能够深入挖掘新闻社会价值的精品并不多见,很多节目仅仅是就事论事,没有把新闻事物蕴含的社会价值充分地揭示出来,没有在谈话过程中表明所评述的事件对于听众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因而使人无法了解新闻事物的本质与真谛。

2.1.2要具有共鸣性。在一次新闻课上,老师曾讲过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现在办节目的思路应从过去的“请听众注意”改变为“请注意听众”,你在选择话题时,一定要揣摩听众在关心什么,他身边在发生着哪些事情;什么事情对他们最重要。一般来说,听众总是关心和自己有关联的事物,越是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越能够引起关注。因此,好的选题要找准社会意义与广大听众利益的关联点,如果不善于发现新闻事件与广大听众利益的关联之处,仅从领导层面、工作角度来进行报道(谈话),就不能真正赢得听众欢迎。

2.1.3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公众对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集中、突出的议论和反映。任何历史阶段都不可避免存在着社会热点,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社会热点。社会热点是新闻媒体应该重视的领域,也为谈话节目选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热点问题跟其它事物一样,也是矛盾的综合反映,因此我们在选择热点问题作为谈话节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舆论。

2.2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2.2.1学会倾听。一个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仅要会谈,而更重要的是要会听。主持人倾听要做到:a.不随意打断。打断嘉宾谈话会让人感到很不礼貌,并且造成语意不完整;b.不无理插话;c.不要听不及义。听不及义就是没有听懂对方话语的意思或言外之意,就自顾自答,显示出回答的话语不合逻辑;d.要给嘉宾自己正在倾听的信号。例如“对”,“是吗”,“喔”等等,传达出理解、接收的信息;e.一边听一边思考,并会继续追问。因此,要做一个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要学会倾听。

2.2.2主持人要有个性 。如今的主持人,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一个尊重人的个性的时代。要想节目脱颖而出,夺人耳目,就必须把自已的个性体现在节目里,或者睿智沉稳、或者机敏应变、或者娓娓道来、或者幽默风趣,凡是有鲜明个性的主持谈话,都会使谈话节目好听,也会增强节目对听众的影响。但强调个性并不是提倡主持人出言随意、口无遮拦,置节目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于不顾,把自己主持的节目当作是表现个人的舞台。在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要将个性与理性相结合—一“理性思考是主持之根”。

2.2.3主持人要有情感投入。没有感情的、冷冰冰的节目是不会有听众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讲述一件事或者讲述一个人,其实都是在用声音传情。如果主持人在所做的节目中缺乏情感的投入,那么这个节目也就不会让听众动情。主持人必须将自己放在节目当中,进入角色,甚至可以通过想像描述一幅场景,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2.2.4注意节目节奏。节目内容决定节目的节奏。比如谈话节目,它的节奏就要随谈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热门话题与家长里短的话题就要用截然不同的节奏来驾驭。对于广播节目而言,节奏是美,节奏是节目运行的规律,更是每一个广播人应当不断探讨和领悟的道行。

2.3谈话节目的风格。

节目的风格是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是这个节目给予听众的印象。作为谈话节目大致上具有三种风格:第一,重要性。所选话题必须是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和法规,能满足听众关心和了解国家、省市政府大事的需要。第二,贴近性。听众用一定的时间收听广播节目,这个节目必须与他们的生活、工作贴近,这样节目才会有吸引力,才能引起百姓的关注。第三,关怀性。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风格,或轻松、或亲切、或活泼。谈话节目比之其它广播节目,不是“我说你听”模式,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传递模式,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应当适合作为服务者、倾听者、交流者的需要。为达到与听众平等交流的目的,必须使语言、语调贴近生活,显示出对人的关怀。

2.4节目的音响补充。

广播节目没有画面,所有一切都是用语言来表达、说明,如能有适当的音响补充,节目也就更能表达出主持人的意图。因此主持人与嘉宾在对话交流过程中,穿插相关的音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谈话节目是众多广播节目中受听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式,通过分析谈话题目的选择,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节目的风格以及节目主持之外的因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好的广播谈话节目,要选择好的话题,通过主持人的表达,建立公众交流信息的平台,实现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播音主持网.

[2]《传播学总论》(作者:胡正荣)(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消息写作的特有规律 第5篇

总结新闻工作实践和探索,我认为消息写作要始终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主题要大。主题,即新闻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消息思想内容的核心。在写作消息时,作者选择的题材要重大,要符合时代特色,符合上级宣传精神和报纸近期的宣传重点与要求,符合现实的工作实际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能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当前,报纸新闻宣传重点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国企改革、农业产业化、城镇建设等。这些,就是我们说的大题材,抓住大题材写消息,见报率就会高。1995年6月,桐柏县企业改制是在学习山东诸城“先出售,后改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又不拘泥于诸城的做法,而是结合本县实际,有借鉴又有创新。当年全县乡以上工业税利增长35.6%,改制企业效益实现新突破。于是,我及时写成消息稿《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在《南阳日报》发表后,《河南日报》也及时在一版头题位置予以发表。为什么?就是因为题材重大,反映了国企改革这一大题材。意义新,桐柏县的做法是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并有所创新,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角度选准。角度既是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也是新闻构思、立意的出发点。一篇消息稿能否出新,是否见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选择,角度制约着新闻的价值与成败。我写的《桐柏企业改革实现新突破》一稿,之所以很快能在《河南日报》见报,并刊发在一版头题加短评,是因为桐柏县是刚刚被省里定为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典型县,且改革成效明显。这说明,作者采写消息稿件时,选择角度非常重要。处于不同的角度,见解就不同,消息所表現的主题思想就会有所不同,其价值也迥然有别。

三、内容出新。内容,是指新闻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所谓内容新,有几层含义:一是新闻事实的本身新,二是新闻所反映的意义新。所谓新闻事实的本身新,即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次发生的事实,是记者或通讯员独自发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所谓意义新,即新闻事实早已发生过,新近又有所变化,或者是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意义重大,有新意。这里,“早已发生”是过去时态,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且新近又有新发现;“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好理解。而“早已发生且新近发现”,是说有些早已发生过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发生了变动着的事实,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去,给人以新鲜感。在消息写作实践中,记者或通讯员不可忽视从“早已发生”过的事实里去发现正在变动着的具有新意的新闻来。

四、写法宜活。消息写作方法千变万化,但有一条不变,即消息所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不变。人们常说:“文有定法,但无定势”。这是说,作者提笔作文时,应当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但具体怎么写,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则是灵活的。不管你采取什么样的写作形式,但整个新闻中所涉及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出新闻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这是把新闻弄清楚的起码条件。有人认为缺一就不成为新闻,这种认为不妥当,但至少也不能少了何时、何地、何事这三个基本要素。近几年来,各家报纸都对消息的表现形式有所探索,《中国青年报》发表的消息大多写得比较活。‘我认为,运用散文式结构,笔法自然就灵活些。这里所说的“活”,并不是说原来消息采取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式过时了。我们应当以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内容来决定。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法,是把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前面去写,这一点原则上是不过时的,它既反映了新闻事实的重点,又节约了读者的时间。一件新闻事实,不论其内容的重要与否,都要按头大脚小的形式去排列,未免让人觉得有凑新闻之嫌。不管怎么说,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方法,有时的确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篇消息稿,究竟如何写才显得灵活,要视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和内容的可读性来定。

五、语言求精。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消息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首先是准确、具体,其次是鲜明、生动,然后是简洁、明快。它要求作者用尽可能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最主要方面告诉读者,同时又要求有具体性与可信性,给读者以真实感,还要求尽可能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如何把消息语言写“精”,我的体会是在写作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准确。消息语言一定要准确,在一篇消息稿里,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丁是丁,卯是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可生搬、乱造词汇。它要求消息写作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其要素必须精确无误。人名、地名、事实、数字等一定要准确,不可凭空想象、捏造。

二是生动。它要求作者在写作消息时,要努力做到形象具体、新鲜活泼,叙述、描写要形象,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多运用富于人情味的词汇与细节,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尽量使纸上反映的人和事有动感和色彩形象,不允许用一些陈词滥调,或者是过了时的语言,还要多用点群众语言,如:方言、谚语、歇后语等。

三是明快。作者要尽可能少用字词,以短句、单句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长句,每句最好不要超过10个字,尽量能在10个字左右把话说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人快语”,别吞吞吐吐,拖泥带水,句式要有起伏,富于变化,讲究节奏。

广播消息稿的写作要求 第6篇

关键词:电视 消息类新闻 导语 写作技巧

观众看电视新闻,主要是为了获知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电子媒介,在几分钟内,传遍全世界。由于消息往往是简明扼要地、直截了当地报道客观事物的新变动,广大受众用很短的时间,便能够获得有关的新信息,了解核心的新闻事实内容,它是其它任何传播渠道都无法匹敌的。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也是广播和电视节目中的主角。

一、电视消息类新闻导语的重要性

新闻界往往把新闻五要素甚至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为了更适宜于激烈的竞争,导语要写得简明扼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看电视的时间不充裕,要求消息的节奏也要快,要求尽快地获得主要新闻事实。而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便适应了这种需要,于是“第三代导语”诞生,也叫软式导语。

导语是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新闻报道能否抓住读者,取决于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导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软式导语要灵活多样 新颖别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丹尼斯说:“好的导语可以简短而明快,可以细细道来,将读者徐徐引入正文,也可以热火朝天、气势如虹。导语可以产生悬念,也可以蓄力而发,导语应当适应稿件的特殊需要。它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为稿件确定情绪与基调。”因而导语在其写作手法上应灵活多样,切忌陷入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使一些套话、空话、老话充塞其间。在新闻导语中运用求异思维,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指向一种岐途寻觅,意在设计出不同寻常、新颖别致的导语,才能满足观众收看的心理需求。

浏览国内外的优秀新闻作品,大多都有一个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导语,这些导语或抒情、或描写、或政论,其灵活多变的笔调紧紧抓住观众,使受众欲罢不能。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常用的软式导语:

1.数字对比式导语

许多新闻导语,由于受“导语必须用事实说话”、“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等规范约束,又不得不渗入一些说明问题的数据。特别是有的反映成绩方面的报道,离开了数字,可以说新闻将不能成立。所谓数字对比式导语,就是把新闻中主要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如《【回眸2009】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2009年,全球经济寒冬的冷意尚未褪去,我国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暖意融融。2009年上半年,我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高达17%,高于GDP增长速度。文化产业不仅成为经济领域的“新亮点”,更为全年中国经济“保八”的顺利实现贡献了重要力量。

2、概括式导语

概括式导语,它是围绕主题概括,把新闻内容精华先告诉观众,在两三语之间感染和吸引读者,起到提示要点的作用,尤其在短新闻中,导语就负有揭示主题的责任。一条优秀的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了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写作新闻导语、提供新闻背景需要概括叙述;新闻语言要求凝练准确,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概括语言。

3、议论式导语

议论式导语,这种导语是对新闻事实作开宗明义的评价,可以将消息内容的结论直接告诉观众,然后再阐述和交待议论的论据和论证,充分提示新闻事实的内容,恰到好处的“画龙点睛”式的议论能使新闻增色。

4、参与式导语

参与式导语,就是消息开头就说明记者参与什么新闻事件或活动,以其耳闻目睹的方式报道新闻,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它既可以增强新闻的现场感,更容易吸引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和活动的过程。它是目前电视新闻采用较多而且又适合电视新闻特点的一种较好的导语形式。如特写:《寒夜中坚守新年第一班岗》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辞旧迎新之夜,除了欢乐与激情,还有对工作的坚守与奉献。我们的记者和这些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一起,体验了他们新年的“第一班岗“。

5、悬念式导语

悬念式导语,对读者来说,既像一份菜单,写有具体的事实,也是一种承诺,预告好戏在后头.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看下去。正如新华社记者郭铃春所说:“平实、缺少个性的导语会使新闻流于一般。文章刚起头我就想把经过我观察得出的结论或看法告诉读者。”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在导语中设置悬念,能在引起读者思考的同时,激发了解新闻事实的欲望。比如《浙江德清:民间自设“草根”奖》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浙江省德清县日前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颁奖,说它特别,是因为设置奖项的人,是当地的一位普通老人。

三、软式导语的入手技巧

1、从突出最新的时间上入手

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在导语中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比如《内蒙古:因雪滞留近30小时旅客列车 今天平安抵达终点站》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 现在是5号凌晨的3点30分,受大雪影响,由哈尔滨到包头的1814、1815次列车在途中经过30多个小时的滞留,今天终于安全抵达包头,列车上1400多名乘客全部获救。

这篇消息的导语几乎概括了整个事件所有最新,最重要的信息,观众由导语引发关注。

2、从运用散文化的笔法上入手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白描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因此,高明的记者总是在许可的场合,一落笔就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生动的形象吸引读者。如:《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导语: 央视(新闻联播):火红的灯笼,璀璨的灯光,各地装扮一新喜迎新年的到来 。

3、从突出观众关注点上入手

突出观众关注点,把与观众利益相关或观众关心的、感兴趣的事写出来,能抓住观众,这是导语设计和写作的技巧之一。

比如《河北保定:高科技让百姓享受低碳生活》的导语:

央视消息(新闻联播):这里是河北保定的一座普通的旅游饭店,看起来它和其他的饭店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它的確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能够发电,秘密就在于它的玻璃幕墙上。

此导语找准观众想知道玻璃幕墙秘密的心理,引导观众探索这普通饭店不同之处的欲望,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

4、从“为耳朵而写”入手

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内容,除开画面传递外,还依赖声音传送。在写作电视新闻导语时,要考虑听觉因素。为耳朵而写是电视新闻导语的一个特点。这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化。口语化不等于不加选择地使用日常用语。口语化写作仍然要讲求语言艺术和技巧。

(2)朴实自然。观众用耳朵接受信息,往往不那么全神贯注。如果拐弯抹角,卖弄文字游戏,观众就会感到费解。朴实无华,自然顺畅听起来才能使观众易于理解。

(3)形象生动。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汉语中同义词非常丰富,有较大选择余地。比如,将“气候”改成“天气”,将“立即”改成“马上”等。多用双音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一闪而过。双音词两个音节,音波存在时间长,给人印象深刻一些。例如:“曾”换成“曾经”“虽”换成“虽然”等。

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读者是否愿意继续往下读,导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怎样写新闻》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 孙世凯,《新闻记者入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

[3] [美]杰克.海敦,伍任译,《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4]海德.格兰.特米尔纳 ,《新闻报道》。

[5] [美]约翰·钱塞尔、沃尔特·米尔斯,《记者生涯》,新华出版社。

[6] 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7]洪天国,《现代导语写作技巧》,1985 年版。

[8] 贾刚为,《 新闻采访技巧》,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

[9] 南振中,《我怎样学习当记者》新华出版社,1985 年版。

[10] [美] 罗.彼.克拉克《美国优秀新闻写作选》,新华出版社,1986。

[11] [美]威廉.梅茨 ,苏金琥等译,《新闻写作:从导语到结尾》, 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2] [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广播出版社,1981。

[13] [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4] [法] 安布诺斯·拜厄斯,《疑难问题辞典》。

[15] 尹德刚、周胜 ,《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作者单位:嘉鱼电视台

上一篇:营销学原理随堂练习下一篇:腾飞的一心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