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2024-08-25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精选9篇)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第1篇

摘要:针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校外实习又难以接触核心业务等问题,提出了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校内、模拟训练、实战训练、综合项目实验、行业培训、投资体验交流等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以此缩小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的差距。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实战训练;行业培训

一、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现存的问题

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教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仍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难以接触核心业务

目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在校内网络环境下进行项目实验,校外建立以证券公司营业部为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校外实习期间,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学生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是证券公司概况、职场相关知识、股票市场概况、开户转户流程、相关表单的填制以及营销方法的学习等,实习内容大多是证券的营销与宣传,挖掘潜在客户这一进入证券行业的最基本业务。在证券投资方面,主要通过参加营业部在每个交易日进行的前一天市场点评以及当天市场预测的晨会,以及对当天市场行情进行点评的夕会获得一些总体的认识,而给实习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指导和训练不多。因此,学生通常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的核心业务。

(二)校内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校内实践教学一般都包括证券品种与证券行情识读的认知实训、行情交易软件与模拟交易软件操作的操作实训、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业务实训等内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下,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证券投资的一般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证券投资收益。因此,目前为就业所进行的业务实训与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缺少对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的深度运用以及紧密联系证券市场实务的综合实验。特别是在学生难以通过校外实习接触到证券投资核心业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证券投资水平,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来解决。

二、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一)校外实习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

证券公司每个交易日一般都有晨会和夕会,晨会进行前一交易日的市场点评与当天市场行情的预测,夕会则对当天的市场表现进行点评。通过班级学生以自愿原则集中在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为条件,提出让对方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以及到校举办证券投资专题讲座作为客服内容,使学生以往到证券公司实习才能参与的活动前置到学校作为校内实践学习内容。学生通过证券公司晨会和夕会对财经资讯的分析以及对市场行情点评的学习,逐步学会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通过证券公司内部研究报告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并直接指导他们的实盘操作,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根据证券市场出现的热点和困惑,及时邀请证券公司安排投资顾问到学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指点迷津。另外,也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积极参加证券公司营业部举办的各种培训或股市沙龙,主动与其他较为成熟的投资者沟通与交流。这样,通过把在证券公司实习的部分环节前置到校内实践,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逐步学会解读信息和研判行情,进而提高他们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在证券行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设综合实验项目

由于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对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因此并未大胆地将证券投资行业以稳健获利为目的所要求的投资分析能力与实战操作能力渗透到其中,因而与现实证券投资行业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这其实是学以致用与创新的问题。目前,证券投资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基本是根据其理论内容设定的,因此其实践内容一般包括证券品种与行情识读、证券行情软件及模拟软件的操作、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等实验。而且以上实验通常只是单一理论知识的应用,而现实证券投资操作是各种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不断创新。从已有的证券投资实验教材与公开的精品课程网站看,各高校开设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实验较少,并且其实验的广度和深度也与真实的证券投资分析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为此,应开设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判的综合实验,通过讲授、案例研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盘演练及课后辅导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正确的投资策略、方法与技巧,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和分析体系,通过模拟投资或实盘投资获得持续盈利的能力。此外,由于我国发展中的证券市场新规则、新品种、新现象、新理念不断涌现,因此只掌握一般的证券投资知识难以成为市场的赢家,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研究,特别是对教材内容要活学活用,并加以不断创新和改造。

(三)认真对待模拟投资

模拟投资在证券实践教学中已普遍使用,其目的是通过模拟操作,增强学生对证券市场的感性认识及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证券投资的兴趣与自我探究能力,以此来培养他们的证券投资能力。其优点在于模拟投资不涉及切身利益,学生可在模拟中大胆尝试,在没有亏损的心理压力下,通过真实市况勇于投资买卖,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盈利模式,但其缺点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认为不是真实资金,买卖随意性大。因此,在进入证券市场交易前,应要求学生把模拟交易当作以自有资金交易一样认真对待,借着良好的模拟训练机会练习投资基本功,为下一步实盘交易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使他们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交易环境下能获得更多投资经验,了解更多市场投资风险,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操作技巧和分析能力。目前大学生证券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已有国泰安、世华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也有一些证券公司全程技术支持举办的地方或校园证券投资模拟比赛,并对优胜选手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学生参加这些模拟比赛对他们将来从事证券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历练。

(四)引导实盘交易

实战训练是指由学生在证券公司开立真实账户,存入真实资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训练。由于实盘交易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时看准趋势也不敢下手,常常买时怕套、卖时怕涨而犹豫不决。结果不是追涨就是杀跌,发现操作错误或亏损则心情郁闷,不敢果断及时斩仓;或赢利时得意忘形,忘记了设置止赢价格而成为纸上富贵,心态与模拟操作大相径庭。模拟训练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盈亏对自身心理的深刻体验,对于培养学生成熟的投资心理和投资策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引入学生实盘训练,以弥补模拟训练的不足。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闲散资金进行实战训练的。由于实战训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不要求每个学生参与,以自愿原则参加,并且投入资金是学生自己的闲钱。同时,不提倡实战训练的学生每个交易日盯着大盘进行过于频繁的短线操作,以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实战训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对证券市场的敏锐性,才能对学生的实盘交易及其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如前所述,通过学生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所得到的每个交易日晨会与夕会要点、内部研究报告等客服内容,也为学生的实战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实盘交易所具有的风险性,出于对学生负责以及明晰学校、教师和学生3方的责任,进行实盘交易需告知家长,并向学生及家长说明投资风险自担,不能仅将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因素,也不应认为教师和开户证券公司的观点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学生务必谨慎决策。

(五)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证券行业的实战培训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一些证券公司或期货公司组织的为企业内部储备人才的免费培训班,以此提高学生的实战投资水平和就业能力。华信信托、大通证券、良运期货近年在全国联合招募优秀在校实习生进行暑期实习,同时也与一些高校如山东大学、东北财大合作,提供系统的金融实务知识培训和金融实践机会,其中一些优秀的学员被各旗下营业部及优秀企业录用为营销及研发专业型应用人才。还有一些证券培训班,由具有多年成功证券从业经验的实战家组成的培训团队,提供了迅速积累实务操作的经验和方法。因此,对于已有一定实战投资经验、对证券投资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适当参加这类付费证券培训,从而达到迅速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六)投资经验交流

学生在模拟投资或实盘交易的整个过程中,每次上课都可以选取一到两个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的投资操作情况,让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投资体验。通常选取投资收益较好和较差的两类学生,分别就自己操作所选证券品种的宏观、中观、微观原因和买卖时点进行分析,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失败的操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时,不但要与学生总结成功的投资经验,更要与学生探讨失败操作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操作是否符合正确的投资理念和买卖原则,是否注意了防范和控制风险等等。并督促学生课后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总结与点评进行回顾与反思,对自己下一步的投资策略做出修正。

参考文献:

[1]高峻峰.特色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R].第四届全国经管实践教学大会,2012,(10).[2]桂荷发《.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R].中国首届投资年会,2013,(6).[3]王冰.通过实践教学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浅析——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2).[4]崔越.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5]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10).[6]黄日朋,翟明清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4,(4).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第2篇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于案例教学的内涵与定义,综合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来讲解理论。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抽象性与晦涩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立场及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特性决定课程内容更注重于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和抽象性,尤其是概论课,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枯燥晦涩,文字的条理化、系统化及可读性不强势会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更好地将教材跟社会实践结合,是讲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就强调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与生命所在。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授课其魅力就在于将理论跟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来自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愉悦性和实效性。

(二)确立以“以生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政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言堂”,过度强调理论的传授,最终演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其结果是老师讲台上高高在上、“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思政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度”灌输模式,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强迫式的“要我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拒绝甚至反感。现代思政课教学应逐步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那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形成自我见解。从案例的选择到分析讨论甚至教学效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氛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我意识。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理论灌输实际上是注入式教育方法,注重过程,忽略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倾其所有”,学生却“听不懂”、“学不进”,甚至“坐不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案例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突破教师权威,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早有论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讲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和督促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牵制、强迫学生,简单地直接灌输理论。思政课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以“讲”为主,变为以“听”为主,学生则由“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多采取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对学生提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进行中肯的引导与评价,对于个别学生错误或肤浅的回答,教师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讽刺。案例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切实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态度,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高校扩招,专任教师的增长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协调。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它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授课能力,熟练驾驭案例教学方法,创新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途径,让案例教学充满新意、充满激情。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么对案例教学作用与效果认识不足,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可无,对传统教学的路径有较强的惯性依赖;要么就是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不足,教学水平有限,把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这样一些应对措施:其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广纳贤才,高起点引进思政课教育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总体素质。其二是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思想认识,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其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深入工厂、企业、农村、社区,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更新知识,了解并掌握更多的鲜活生动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从根本上来说,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必须服务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毕竟只是现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解理论。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都会出问题。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案例教学必将迷失方向。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理论的具体化与形象化,离开了案例的佐证,空洞的理论说教苍白无力。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实施案例教学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这并不是为了弱化教师的角色与地位,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走向极端。今天,我们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样是错误的。现代思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具有绝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可以变动,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关系。

(三)必须处理好教学案例本身的问题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选择有着必然联系。教师要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准确、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一般来说,选取教学案例要注意这几点:其一,案例要有真实性、完整性。所谓真实性指的是案例必须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案例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激发学生关注、思考、讨论的热情。所谓完整性指的是案例要有头有尾,不能随意切割,断章取义。其二,案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在某一类社会现象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越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越是能够揭示规律、阐述理论。其三,案例要有正面性,以正面案例为主,要注意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避免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走向定型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教师要注意正面引导,课堂中切忌过分渲染社会不好的、丑陋或者负面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其四,案例要与理论吻合,能够揭示教材理论,不能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不能哗众取宠。理论是案例的精神支柱,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为理论服务,这样的案例才是有价值的,具有针对性的。最后,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精心准备,切忌信手拈来,教师必须对案例的背景、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前瞻性地设想到案例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思考、会提出什么疑问以及如何去引导。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第3篇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转变教育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的同时, 必须兼顾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 应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教育观念,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核心任务, 落实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学院对此十分重视, 努力作到全员参与, 形成合力。

校级领导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实现教育思想创新、办学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 建立开放、民主、多元化的院校管理体制, 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 提供机制保障。

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等职能部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构建新型教育体系, 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 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和具体的实践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培养其创新心理素质;三是通过各种教学改革研讨会、专家讲座、论坛、教师个人教学改革立项和教学成果展示会等增强创新意识, 在学校营造鼓励和推动教育观念创新的氛围, 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 创新教学模式, 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二、从岗位需要出发, 明确培养目标

学院的专业建设以“围绕行业办专业, 办好专业促行业”为宗旨, 紧密结合首都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建有财经、旅游、电子信息、文化教育和艺术设计共5类19个高职专业, 基本覆盖了现代服务业主要领域。其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为北京市教改试点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金融与证券、会计、市场营销、税务专业为北京市示范性高职专业。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必须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和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落脚在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突出岗位实践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强调对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结合创新能力的内涵和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 以及学院专业结构, 学院提出,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提高创新思维。它体现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智力因素。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和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 根据中外学者的普遍观点, 评价一个人创新思维能力, 主要观察其思维活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因此, 对高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要落脚在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水平上。

第二, 培育创新个性。它体现了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非智力因素。创新的个性特征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 独立、果敢、敢于质疑、富有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在这其中, 好奇心与意志品质居于核心地位, 在个体的创新活动中起着基础的、关键的和核心的作用。可见, 对高职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中, 最重要的就是对好奇心的激发与意志力的锻炼

第三, 增强创新实践。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必须落脚在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体现一个核心, 即“应用创新”——即在正确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基础上, 能够用灵活和创新的方式应用在工作过程中, 并能形成具有一定新颖性的应用性成果, 这也从根本上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与特点, 是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三、改革教学体系, 注重能力培养

(一) 重新设计课程体系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融入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例如:在修订2007级高职教学计划时, 除了按照教育部有关高职高专教育的最新文件精神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设计外, 又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进程进行了科学的安排。课程体系的设计体现六项原则:注重多样化、多元化的知识涉取;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递进式职业能力训练;必修与辅修课程相组合;进行专门的创新实践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有机配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融合。

具此, 学院更新了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框架。

第一, “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系列课程。

学院构建了“专业技能训练、财贸岗位模拟、一条街岗位体验、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能力培养体系, 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能力培养体系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实现了课程体系由学科型向工学结合型转变, 课程内容由知识型向基于工作过程转变, 教学方法由以“教”为主向“教、学、做”一体化转变, 考核方式由考试导向型向职业资格证书导向型转变, 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造了训练平台。学院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基层领班人和高技能人才, 在创建“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能财会商”财贸人才特色中, 积极开展“财贸素养、岗位业务、管理技能”工学结合的三系列课程建设。

第二, 人文与素质教育系列课程。

作为一所财经类高职院校, 学院积极探索和创新有财经类高职特色的人文与素质教育模式, 提出了以“爱心、诚信、责任”为核心的财贸素养特征, 为了探索财贸素养教育, 学院按照三年学制建立了五个学期的“爱心、形象、责任、创新、就业”“五板块”主题教育。每个板块紧紧抓住深化认识、自我行动、成果展示、自我评价四个环节, 以自我教育为主线, 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互动, 用激励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爱心、诚信和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强化财贸素养教育, 学院创新建立了财贸素养证书制度。“五板块”主题教育共500学分, 学生三年积累400学分以上, 可获得学院颁发的财贸素养证书。

第三, 创业教育课程。

为响应教育部有关鼓励高校学生创业的精神, 从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自谋发展的能力, 学院从2006年开始, 在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中增加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在财贸岗位综合模拟课程中, 开设中小企业创办实训和公司运营课程, 通过模拟中小企业创办和运营管理的流程, 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学生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

第四, 创新思维训练系列课程。

学院工商管理系、艺术学院、金融系等系部 (院) 均开设了创新思维训练或业务创新类课程, 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异型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精确性、敏捷性及变通性, 激活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 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

第五, 科技创新活动课程。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能, 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商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大赛, 并进行相关能力的培训与指导, 学院学生多次在北京市高校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 2007年参加北京市高校数学建模大赛又获一等奖。

(二) 重新界定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在三年有限的时间, 完成职业化的培养目标, 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施中选取有效的、最新的、最贴近未来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模拟的方式完成内化成为能力的过程, 是我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举措。在基础课教学中, 体现为专业、为工作岗位打基础的原则。比如数学课的改革立足财经类工作领域的特点, 关注服务、管理一线的数学应用问题, 提出了专业化、应用化的目标, 选取实际经济生活问题来讲解数学原理, 改变了原来传统枯燥的推理演算。再比如会计专业, 根据会计职业人才的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优质课程, 课程内容模拟工作岗位情境和问题, 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融入问题解决中, 同时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 体现学生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必须实现在教学方法上的转变, 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培养学生会学习和会创造为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包括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实践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教学法, 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他们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技能解决问题。

(三) 建立鼓励创新的科学评价机制

第一, 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制度。

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为了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 这种方式不能反映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特点, 也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 学院每学期组织考试改革研讨会, 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改革与创新的政策, 为实施考试改革的课程提供支持, 老师们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 如书面答卷、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评, 以此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二, 建立学生综合测评体系。

学院改变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质量的知识质量观, 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对学生的综合测评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身心健康水平、文化技能特长、实践创新能力、组织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重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三要求, 又在学生毕业规格中确定了毕业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财贸素养证书 (学院自行设立) 五证书制度。上述举措在于建立大教育观念, 突破高职单独追求就业和过度强调技能训练的短期教育观念。

四、完善实习实训环境,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更好地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活动, 从支撑条件上, 学院着重完善实习实训环境,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 全方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要求, 学院建立了岗位体验、专项技能训练、财贸岗位模拟、校内外企业顶岗实习多类型系统化的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商业一条街为亮点, 集岗位实训中心和拓展训练中心为一体, 有商业技能实训基地、物流实训基地等6个校内实训基地56个实训室, 总面积11000平方米。实训基地设计理念较新、装备水平较高、共享程度较好、财贸特色鲜明。其中, 商业技能实训基地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财会金融实训基地是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校外, 建立了北京王府井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156家稳定联系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院的实训基地是财贸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重要场所, 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受到了国际职业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采取各种措施, 帮助教师提高“工学结合”的教学能力。学院从1988年开始执行教师下企业等制度, 20多年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培养了一批“懂行业、会教学、能咨询”的教师队伍, 双师素质比例为82%。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4名, 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07名。教师队伍中, 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的教师7名, 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4名, 全国优秀教师4名, 北京市优秀教师8名, 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 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1名;北京市级教学团队5支, 北京市财经类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1个。聘请了131多名掌握最新技术的行业企业一线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初步形成了“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教师队伍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教改成果: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北京市精品课程8门, 市级教学成果奖三项, 市级教改立项18项, 市级精品教材11本, 市级精品教材立项16项,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17部;开发了适应服务业岗位能力训练的特色系列实践教材14部。

五、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学院根据服务业岗位“为人服务”的职业要求,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这种“能财会商”、具有创新能力的基层领班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表现出较好的职业适应性, 学生职业素养好, 走上工作岗位两年60%以上得到晋升, 有些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一线业务骨干或管理中层。2005~2007年学院共有7支学生团队荣获北京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业务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称职率达到98%以上。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 学院2支代表队获得二等奖, 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北京市“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 也是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高职院校;2008年, 全院毕业生中有1020名学生获得了财贸素养证书, 财贸素养证书已获得部分银行和商业企业的认可。全院毕业生87%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 67%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 83%取得了AB级英语等级证书, 99%取得毕业证书, 就业率为98.55%。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案例 设计 实例解析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1:高职学生培养—教学改革立项与研究(市级),项目代码:PXM2015_014306_000017 。项目名称2:促进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教育提升,项目代码:cjgx2016-cy-02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36-01

1.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讲,贯穿大学生学业全程的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发展。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就业指导课程中,案例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简单的职业生涯再现,而是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按照基于“案例设计”的课程观,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涉及的“职业目标决策”一章进行案例设计的解析。

2.职业目标决策教学案例设计的总体思路

问题式认知方式最符合高职学生思维习惯和理解方式,案例教学法实践了这一原理,由一系列问题所构成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给学习者提供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就业指导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具体的案例能够解决学生实践有限性的问题。通过具体案例,学生可进入案例所描述的成长语境,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自我理解的条件下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个人决策风格案例分析及选取

由具体的故事案例引出几种典型的个人决策风格。如下表:

通过以上的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白决策风格的几种类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出学生自己的决策风格。同时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析不同的决策风格各有优劣,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职业决策的关键是识别個体的决策风格,并针对性进行调整。

根据以上的案例剖析总结出决策风格类型的分类,学生根据自己行事的状态,能够判断出自己的决策风格。

4.结束语

用真实性案例覆盖了个人决策风格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将决策的概念与本质、目标决策的内容及决策的风格与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融会贯通,并结合成功人士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剖析了目标决策的内容;利用案例讲授了遵循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劳动者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决策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职业决策,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案例教学论文 第5篇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加入高职院校教师行列,案例教学已被广泛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案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案例教学资源缺乏,效用性不高

具体表现在缺乏大量实际案例素材,现有很多案例注重与教材基础理论的联系,缺乏代表性、典型性、吸引力,降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影响案例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近年来,虽然案例教学被广大高职院校教师普遍采用,但是不少教师缺乏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和驾驭能力,运用起来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实施“案例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考验。

(三)缺乏有效激励措施和配套机制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的准备、组织,再到实施,工作量较大,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精力。因为没有足够的相应措施激励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甚至教师运用案例教学工作量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四)组织讨论形式单一,缺乏有效性

在上课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在分组讨论中不配合,参与度不高,不愿意表达见解。另外,由于学生人数多、组数多,大大降低了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削弱了案例教学效果。

二、改进高职教育案例教学的对策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操作。针对当前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整合运用资源

建立一个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库,更好地增强教学环境和过程的.实操性。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中涉及的问题都是现实中真实的问题,在案例库建设时必须考虑到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和问题性。学校可以为教师创设平台,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企业或他人在具体实践工作中的经历撰写案例。

(二)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两者互不可分。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校中厂”、“厂中校”的优势,依托教学工厂中实际企业环境,面对全真的生产任务,一方面,教师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教学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把生产任务转换为教学任务,把生产工艺流程转换为教学过程,把生产管理转换为教学场景管理,把生产产品的考核转换为学生成绩的考核,通过实施全真实训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和生产经营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能切身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接受企业管理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

(三)建立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如果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就可能缺乏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加强与企业实践的联系,主动学习和运用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四)合理设计案例讨论环节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第6篇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研究与实践案例

陈林杰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26期撰文指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内涵,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专业目录、课程设置,而是一个包含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在内的系统.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职教论坛  PKU英文刊名: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FORUM 年,卷(期): “”(21) 分类号: 关键词: 

高职商务管理案例教学论文 第7篇

【摘要】高职商务管理学的实践运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面对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举例说明了案例教学在提高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性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探讨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商务管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Abstract】High vocational business affairs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practice applies nature to require that the teacher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 ability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inforce applying carrying out teaching method, face at present tall du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case teaching managing kind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having been hit by have problem,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citing an example by way of explanation puts method into practice in improving business affairs managing important course practicality effect and first step having discussed case teaching’s.

【Key words】Business affairs is managed; Carry out teaching; Case teaching

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且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的具体内容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这些内容紧贴企业组织管理的实际活动,因而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企业组织管理的活动规律,还能够灵活地运用有关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管理类课程内容安排上要注重以应用为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设计出更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尽可能的采用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目前高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面对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1 商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因此,商务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有运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高职教育的理论知识只需“够用”,使得课程教授的内容变为本科管理类课程的压缩,理论教学内容简化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多少实践教学的内容。

1.2 教学手段。

商务管理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过去的课堂讲授模式;而且,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机会较少,学生只能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和经验,造成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纸上谈兵”却无法“脚踏实地”。

1.3 成绩评定方法。

但我们国家传统的教学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在高校中主要采取的还是以考试方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为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忽视了管理类学科本身就是来自于实践的一门科学。

2 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从企业组织等市场主体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运用能力为导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和应用,还要学生树立如何在变化的管理环境中去对理论与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的意识。在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视实际情况采用课内讨论法或分析报告法,即有学生课堂讨论或书写分析报告。以下是笔者在对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案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 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应具有启发性,案例的描述应尽可能的简洁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案例的思考题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对案例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问题必须揭示案例的本质,而不能过于简单肤浅。

2.1.1 案例正文。

“深圳有家电子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技能培训,几年下来便拥有一批得力的技工,成为生产骨干,很能解决问题,一时间订单不断,利润大增。老板欣喜若狂,对这批骨干宠爱有加,频频加薪宴请,嘘寒问暖。老板颇为得意:一手抓金钱,一手抓酒瓶,还怕你们不卖命?

谁知好景不长,那些技术骨干的工头目本是老实人,但几年下来满脑子只有钞票美酒,逐渐变得自私贪婪。和老板酒酣耳熟之际竟萌生了歪念:我有一批骨干,老板没我不行,何不敲他一笔?见得手容易,便公开讲数,得寸进尺,一发不可收拾。稍不遂意便带头怠工,再以集体跳槽相威胁,最后竟然在外商验货之际做了手脚,使企业损失惨重。老板怒不可遏,把这批技工全部炒掉,企业元气大伤。”①

2.1.2 案例思考:

问题一:企业能否仅仅通过增加员工的薪水和福利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问题二:员工技能培训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员工的素质并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问题三:员工忠诚的培养是靠私人感情还是制度管理?

2.2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方面是一个搜集信息、分析理解信息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剔除干扰信息,找到揭示案例本质问题的段落或字句,同时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的要点进行讲解。它包括案例的详细解读与问题的讨论。

2.2.1 通过详细解读解剖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的方法,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另一方面,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往往会因为理论知识不扎实,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而是讨论不能正常进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提供更多类似的管理信息或案例分析方案,作为举例,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做出类似的思考或解决方法。

2.2.2 问题的讨论与解答。不论是分组讨论还是自由回答,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发形成观点,不论观点是否成熟都应该给与鼓励,强调其观点合理的部分,指出其观点的不足之处,同时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保证积极的、良性的争论能够有序地进行。此外,相对于部分性格外向且口才较好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不适应这种方式,教师如果强迫学生回答,可能会引起这类学生的逆反情绪,因此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形成文字稿,能够在课上自信的回答问题。

针对这个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所的观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2.2.2.1 忠诚度的培养不应该仅仅依靠物质刺激。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是通过对薪资、培训等激励制度中融入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的物质和精神投入来提高的。在现实中物资激励虽有较大的激励作用,但也要避免过多采用物资激励的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应使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所以除了加薪以外,企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晋升机会、人员之间的竞争及发展前景等也能加强对人才的吸引。

2.2.2.2 员工培训不只是技能培训,还要包括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不仅是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更具有传递企业文化价值观、道德伦理观以及诚信意识,改变员工观念,提高员工忠诚度,更新知识,发展能力的作用,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有利手段。另一方面,企业的培训计划应使所有员工都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尤其是对新人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避免少数人控制企业的重要技术资源,加大了企业的人员流失的风险。最后要对培训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不仅要测试人员的技术能力,更要了解他们对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以及各种制度、规范有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地工作态度,即员工忠诚度的测试。凡是对企业缺乏认同的员工不以赋予重任,以减少人员流失带来的成本。

2.2.2.3 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要在完善企业制度的框架之下,以企业制度均衡各方利益,形成企业的`制度化管理,无论是对员工的奖励还是惩罚都要有理有据。以企业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员工满意所产生的员工忠诚才是企业所追求的忠诚。否则,以牺牲企业整体利益换取员工的“忠诚”是没有意义的。

2.3 总结归纳,强化技能。

案例的总结应将讨论的结果再次升华到理论高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但不需要立即将案例分析总结全盘托出,而是由学生自己对所有人的分析做出总结。这是培养学生理论实践运用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创新的思维,避免形成教师权威或书本权威的思维定势,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分析、运用、反思和创新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总结来发现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改进。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流程:

3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方式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在解决管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上虽有其优势,还是不能代替一般的课堂理论教学,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才能进行问题的分析,理论是分析问题的依据和方法,如果没有理论和知识,单纯进行案例分析是无法提高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此外,而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与我国的学生习惯于听而不善于讲的情况下,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中来,因而需要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

注释:

①案例来源:金羊网-08-09 12:00:18

参考文献

[1]黄仲龙.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经济与社会发展,.11

[2]戴良铁.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9

[3]王妙.实践型教学的探索: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实例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第8篇

1 互动式教学, 为学生营造自主成长的学习氛围

近几年高职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以我校生源为例, 多数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偏低。更有学生直言, 高中三年英语课都没怎么听, 初中所学的知识也已是支离破碎。总之, 对英语很难提起兴趣。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拉近师生距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首次课不妨放弃传统老套的自我介绍,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来提问, 有问必答。有的学生比较主动, 这类学生可能思维活跃, 有一定的英语学习诉求, 将来可能会成为师生互动的中坚。有的学生比较腼腆, 这类学生需要关注, 将来可能会成为了左右课堂的“中间派”。有的学生比较沉默, 这类学生可能性格使然、英语底子很薄, 将来可能就是教学的“攻坚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 学生的表现甚至会超出老师的预期。总之, 通过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老师多一个了解学生的机会。学生也觉得老师亲切, 没架子, 没压迫感。首次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人际基础、情绪基础, 也为后面教学掌握“主动”提供了契机。

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导向”教学方针细化的体现。把第一次见面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自在的软环境。

2 联想式教学, 为学生重树英语学习的信心

高职学生入校时英语底子薄, 兴趣低, 学习方法不恰当, 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很多学生认为, 学英语很大程度上就是死记硬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 把学生当成“容器”, 大量灌输语言知识。英语教学很容易走进死胡同。英语教学创新要把教学内容进一步往前推, 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重点, 而且还要告诉学生如何把重点消化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告诉学生如何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 将知识点串成网。

联想式教学, 通过融合各种记忆手法, 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以下以词汇学习为例。

例一, 联想词根词缀。dismiss自身中摒除, 由否定前缀dis- (不) 和miss (想念) 构成, “不想念”即是“自身中摒除”。还可以扩展复习like和dislike, agree和disagree。

例二, 联想一词多义。bill为……做广告, “比尔” (Bill) ·盖茨有很多“钞票” (bill) “为产品做广告” (bill) 。

例三, 谐音联想。lessen减轻, lessen发音谐音“累死人”要“减轻”。bride和bridegroom易混淆, bride+g (谐音“个”) +room (房子) , 一下子就可以记牢“新郎”是带“个”“房子”的。

例四, 象形记忆。access和assess易混淆。access意为“接近;入口”。assess意为“评估”。access中c和s很“接近”, 字母c张着嘴, 是“入口”。assess中前s后s, “评估”就是为了达标一致。vocation和vacation易混淆。vocation意为“职业”。vacation意为“假期”。vocation中字母o是个空圆圈, 好比“职业”空着等你去。vacation中前a后a, 好比两人穿着一样的情侣装去度“假”。

不仅是词汇学习, 包括复杂的语法知识, 教师都要想尽办法, 让知识能够化整为零、立体生动起来。

例如, 将情态动词的知识细化为如下嘻哈说唱。

情态动词, 是种助动词。无论什么时候, 后面的词, 还是那个词。 (其后加动词原形。) 情态动词, 一共15词。情绪和态度, 记住6句话, 保你不忘词。 (情态动词表情绪和态度。) 能不能做, can, could, be able to;可不可以做, may, might;必须要做, must, need;应该会做, should, ought to, be supposed to, shall, will, would;不得不做, have to;敢不敢做, dare。

总之, 高职英语教学可以融合各种适用的手段, 嘻哈音乐、流行美剧、时代热点等都可以走进课堂, 让学生从过去英语学习的挫败感中走出来, 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享受, 而不是一种负担。这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正是进化教育论主要观点杂交原则的体现。

3 任务式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的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能阅读和翻译和所从事的专业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日常涉外业务的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会话, 为今后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以后, 大部分都是从事劳动生产一线的工作, 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作为一门人文素养课程, 应该是通过英语教育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完善思维、提高情商。

高职英语教学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 给学生一个任务, 让他们自己动手查资料, 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给他们一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比如, 在学习课文Redefine the Value and Image of Beauty之前, 分小组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Chinese woman in your mind?学生上课时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有的小组推选孙俪, 理由是外型亮丽、演技了得;有的小组推选刘诗诗, 理由是气质出众、拒绝炒作;有的小组推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理由是舍己救人、心灵美;有的小组推选母亲, 最美是母亲;有的小组推选孝庄皇后……

在比较自己的成果和他人的成果以后, 学生会很清晰地认识到美有两个维度, 一个是image形象, 即外在美;另一个是value价值, 即内在美。这两个主题如果由老师直接灌输, 会给学生一种“说教”的感觉, 顿时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通过完成任务, 学生也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或独特性。如果思维较局限, 会知道努力的方向;如果思维较独特, 会增强自信心。这种激励的作用是潜应默化、无法估量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 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 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任务式教学旨在刺激内因, 促进教育对象自主成长, 也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种下希望的火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是大势所趋。生源在变化, 教学要变革。高职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也是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 需要一线授课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注意总结、注重反思、潜心研究, 不断地开创高职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高职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论文 第9篇

一、高职管理类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管理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案例资源,案例脱离实际

哈佛的MBA教育,在两年内要分析800至1000个案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分析2至3个案例;而中国的MBA教育中,分析的案例比较少,国内案例更是少得可怜。例如,清华大学在1991年就建立了经营管理案例,但几年下来,案例只有300多个左右,而且大部分属于国外“进口”,关于中国公司、企业的案例只占极少比例。国内名牌大学尚且如此,其他院校更不用说了。某些开设MBA学位的大学,连案例库都没有建立,只是应用一些管理书籍上的案例内容;或者是老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的案例,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的案例教学内容老套单一,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不便于师生之间的分析讨论、师生互动,也无法实现教学和企业实践的互动,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缺乏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极少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和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但是,在现实环境中,理论功底深厚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往往不愿去高职院校任教,有创新能力的人多数不甘心做教师,许多“双师型”教师缺少对案例的引导和深入分析,对案例也很少进行总结。况且,有的老师对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还没有掌握,对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教学形式并不熟悉,实施起来效果很不理想。即使组织教师培训,也只是强化了他们的理论知识。

3.高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

高职生生源结构决定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意味着对于高职生的教育,既不能以中职学校的低标准要求他们,也不能以普通高校的高标准来要求他们。此外,大多数高职生生活阅历有限,缺乏社会常识,缺少勇气和信心,沉默寡言,不习惯与人交流,这些特点也制约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开展。

二、在高职管理类课程中创新实践案例教学法

笔者在《管理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一套适应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的案例绝对本土化和生活化。例如,“如何管理好我们的学校?”这个题材是师生都熟悉的,甚至有不少学生曾猛烈地抨击过学校的管理不当。以这个案例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转换角色,担任校长、副校长、系主任、班主任等等职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管理原理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充当“评判员”,对他们的表现做出客观的点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学校领导前来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校的管理,既传授了管理知识和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将案例教学实践化,笔者策划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活动——辩论赛。整个辩论赛活动从申请报批、规划预算、广告宣传、组织报名并筛选参赛选手到赛事安排、拉赞助、赛场布置,整个过程由班长统一领导,全班同学分工负责。活动结束,组织一次总结交流会,请每组负责人介绍经验、教训和体会,由任课教师作点评。这场活动历时一个学期,效果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除此之外,锻炼学生的文笔、观察和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完成一个任务,即对两个对手公司、企业或事业单位(可以是实力相当且经营内容相同的两家学校、两家医院、两家超市、两家银行、两家饭堂……)的经营管理进行调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劣并上交一份书面调查报告。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每个学生都认真对待,报告质量不错,甚至有几份报告的字数还在5000字以上,分析得条理分明、有理有据。

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学生对《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上一篇:毕业论文指导论文下一篇:关于尊师重道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