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

2024-06-13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精选6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 第1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回民区铁六小张坤静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应从以下几方面去优化课堂教学。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教学《五彩池》一课,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色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二、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在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必须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主动去实现自己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2、沿途看到什么景物?

3、作者怎样描写外洞、孔隙、内洞的?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启发,“授人以渔”。在课堂活动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学会主动、自主地学习。

三、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

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养成勤思多问的习惯。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也使学生在互相帮助、促进、检查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 第2篇

11月4日我参加了承德市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区域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同课异构”这种研训形式,寻求提高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承德市语文研训员胡老师结合我市研训基地建设和当前我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详细地解读了我市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大力提高阅读实效的工作思路。平泉县、承德县、双桥区及我县语文研训员结合本县阅读教学开展实际,提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下面,我结合本次研讨活动和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一、分层预习,分层检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

预习课文是学生认真上课的前提条件,新教材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深,如果学生没有预习过就来上课,往往连课文都无法读通,更不用说有感情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不预习的孩子上课茫茫然,只能做小听众听别人发言,一堂课上完,对课文也只是一知半解,学习效果很差。学生有了基础的预习能力,会主动查词典,会质疑,会思考,自己寻求答案,对学生的终身都有收益。因而,充分做好预习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意识,深入理解、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高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分层布置预习要求潜能生读通顺,中等生读懂,优等生读透。在检查预习时,同样分层展开,潜能生进行赛读,中等生比概括大意,优等生比感悟深浅。

二、准确地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牵线导读”,让“精彩”出在学生身上。

准确地解读文本,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好的阅读课来源于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所以每上一篇课文之前,我都要认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首先,我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去赏读,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感悟;再翻开手边的《教师教学用书》,看看自己的哪些理解与教参有偏差,然后从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最后从学生的视角去读、去思考,想想可以从中读懂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的疑点、难点和兴奋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学生理解文本的预设,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的主线问题,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辅导、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开展个性化阅读。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话,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方能浅出。

(一)、钻研课文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钻研教材先要琢磨题目,有些题目不仅反映了课文主题,而且暗示了行文线索,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利用文题设疑求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在钻研教材时,先和题目对话,从课题出发,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扣住突出反映题眼的重点句段,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理解将相和的意思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将相最后结果和好了,那么当初是因为什么闹不和了,后来又是为什么和好了呢?”这样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欲望。

(二)、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

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话“从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设计有效的主线问题,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通过精心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的主线问题,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有层次的研读,打破了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废止了繁琐的分析。学生的感悟往往更深,学生的思绪一旦被打开,往往能够妙语连珠,引来更多的课堂精彩,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更为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恰当地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使学生在

读中感悟语言,受到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只有读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感悟语言。速读,对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诵读等等,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发展智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从而形成健康的心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太过于重视“讲” ,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的“读”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辩证地处理“听、说、写”的内在联系,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起点,即学生对课文的“熟读” 。一篇课文的学习,总少不了串讲,少不了繁琐的语句分析,学生只是围着老师的问题、讲解在转, “读” 则几乎成了一种过场,一篇课文讲完了,可学生甚至连课文都读不通,听记的那些所谓“理解”和“体会” ,全都是老师“讲” 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能力停滞不前,仍然不会 “说话” ,不会“作文” ,根本原因就是学生读得太少了,自己理解体会得太少了,语言积累得太少了,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多让学生去读,真正地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从实践中品尝到朗读的甜头和乐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丰富朗读形式,形成特色朗读。读的表面看起来单一,但是形式却层出不穷。实际教学中要求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尽可能的形式多样。我们在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古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绿”字的巧妙之处,我们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用“度”“吹”、“拂”等词替换“绿”朗读,让学生在比较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的精炼及活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可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此外,还有很多朗读形式,如评读、泛读、轻声读、竞赛读等等,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来选择恰当的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特色朗读,在浓厚的朗读兴趣支撑下读出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多进行参与性朗读,多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把传统教学中专属老师的讲台让给学生,成为他们表演的舞台,引导学生将生硬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具体的场景,从中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情意的熏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很快的领略文章的情感,但针对他们的模仿力很强的特点,教师何不适时充当演员,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而后进行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先请几位小朋友表演,设想到表演小壁虎的学生将小壁虎天真可爱的神态以及当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借不到尾巴时,心里很难过和后来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时异常高兴的样子表现得林里尽致。成功的心理体验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朗读作出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激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在指明朗读后,不能马上提问学生 “他哪里读错了?哪里读得不好?有没有读出感情?”等只找缺点的话,因为这种提问只会令学生产生挫折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朗读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如能提出“他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类的先找优点与进步,再寻差距的问题,不但能给学生比较与鼓励,强化成功的心理体验,还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有了学生的动力,加上平时积累的朗读经验,学生通过朗读去领悟课文内容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阅读教学也因此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3篇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新时期,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不断加大,对其教学模式的转型也提出了新要求。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充满兴趣,发挥他们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以老师为主体的讲课方式,只会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备了多少课,多么详细,都是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注意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最后,教师的有效教学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不是随意性、任务性地将教学工作完成就行,这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要求,只要做到质的教学提高,才能真正做到小学语文教育有效。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

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有效性教学实施的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这些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阻碍了有效性教学的进行。以下将列举并详细地加以分析。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下的教学模式还多以教师为主体。如果教师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准确地掌握学生信息,那么教师就很难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计划。现阶段许多教师仍然是以自己为主体,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做教学设计,这样的结果就很容易偏离学生,不能达到有效教学。

其次,小学语文学科具有文学性和语言性的双重性质,二者虽有共通之处,但不完全相同。如果偏向文学的话,那么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可能相应地提高;如果偏向语言的话,那么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以及对语文的感觉与灵性将会受到抑制。在小学语文当中,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平衡,二者不可偏废,应该相辅相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掌握这两方面的差别,做好二者的平衡。

最后,就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批评太多,反而会让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信心产生影响。这需要教师平常多鼓励学生,给他们好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估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十分重要。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不可避免的话题,以下将着重提出几点可实施性的教学策略,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有效教学理论和课堂实际教学是一体的,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在教法当中领悟学法,在学法当中渗入教法。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课堂实际教学相结合,用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又必须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有效教学理论,用经验来配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当中获取知识,并且提高学习能力,做到面对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自行主动地思考问题,甚至解决问题,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新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当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发现问题,掌握学生的信息。与学生达到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的作用。当学生有所偏离时,予以纠正,但不能强迫他们学习,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对学习的热情,做到快乐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三)提高师生交流质量

教师与学生两种角色,一般是通过语言对话来进行交流沟通的,使教师的知识、观念输入到学生头脑当中。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这样的语言对话特别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问有助于思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运动当中提高认知能力。所以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当中对问题设置的简单化、套路化与肤浅化,应该提出有趣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从思考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7(3):23-25.

[2]刘伟龙.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讨:基于QAIT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34-37.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4篇

一、深入钻研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同标,确定教学重点,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 ,什么方法最好,我们很难有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最有效的,敦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向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

2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以,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同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平时讲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研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活语;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3)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篇大史章,绝不足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 第5篇

汪村学校 XXX

历来语文教学不是一件易事,要达到一定的课堂教学效率更是一件难事,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那麽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一、从教学目标方面看

在教学关系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红娘”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动脑、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学的主导作用,要把握好教学的主导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围绕教材和大纲,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这在教学中是主“靶子”、是核心。用“矢”射“靶”——用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没有教学目标,还谈什麽教学效率呢?那种随心所欲,乱讲一气,漫无目的的讲课如同无的放矢,学生到头来只能笼统的知道了一点东西,根本谈不到效率。第二,教师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立了目标,而不去实施,只能是“猪鼻子插葱”,到头来,教学也只是摆架子罢了。第三,教师要紧扣教材,用切合学生实际、新颖的、灵活教法组织教学,以教材为依据,把教学最终目的落到点上。第四,语文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著名语文教学大师于漪在这方面堪称模范,她的“听、说、读、写,以思为线”,则是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成功经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不断地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让它转动起来,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思深、思透,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效 率也提高了。

二、从教和学角度看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水平、能力、素养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高人的教学艺术等。这就是说,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学生。一个教师在人格上征服了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显而易见,教师是否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尚的情操,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题。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且要注意学生。如果教师到了面对学生的时候才来挑选正确表达思想的词句,那麽学生就要费很大劲来领会所讲的东西,这是因为教师课前没有考虑学生这一活的因素。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如何,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从教学手法看

首先要讲究引导、激发兴趣。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都要讲究引入新课的设计,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要精心研究每篇文章,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精心组织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有味,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之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在美妙的气氛中,学生很快抓住了教师讲的主旨,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6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参考学校教职员工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各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行政值班人员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进行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

(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

(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

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

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再作具体安排。

第一、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

第二、抓两头保中间。一年级和六年级任课教师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中间年级教师要避免产生新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档案中有新名单出现,该任课教师要承担责任。

第三、分层转化。转化后进生共分四个层次:

1、学校监控:教导处制定将制定《后进生转化制度》。现规定:后进生成绩每提高5分,过程考核奖励任课教师10分;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优先评优评先等。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凡学习进步较大的后进生均可参评,在开学或结业典礼上隆重表彰。通过建立制度,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重点监控。

确立五个重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特差的学生)。

3、加强检查。

教导处按规定对后进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第四、教师操作。

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任课教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至少一次并有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最后一名差生进步了,整体质量就自然会水涨船高。

第五、自我提升。

开展“一帮

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

第六、家庭协助。

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各位任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执行本措施,由于个人不执行此项措施和执行教学常规不力,导致教学质量滑坡或不达标按学校相关规定,当事人承担责任,接受处罚。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就语文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正当的方式和手段,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设计教学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

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一个现实,处理好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教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他只是说,“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又简洁,学生不喜欢才怪!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0分钟,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列宁也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而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人的情感。

在课之始创设情趣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因。在新课教学之前,要重视新课导入语的设计,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特定的情境。如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前可展示深圳特区如今的繁荣景象的画面,并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如“同学们,这里是现在的深圳特区,瞧,座座高楼大厦琳琅满目,人们穿着高雅华丽;工作之余,各种悠闲方式应有尽有,幸福满足写在人们的脸上。你们想去那儿看看吗?可是你们道吗?改革开放以前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村庄,那里又是怎样的呢?是什么原因让深圳变化如此之快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精心设计的导语,便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探求新知成为动因,良好的开端已成功了一半。

在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课中,教师除了使用激情的语言外,应积极采用电教、插图、简笔画等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太阳》、《沙漠之舟》《手上的皮肤》等这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时,可用简笔画适时画出太阳、骆驼、手形的样子。这样便会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关知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课后创设情境,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未知。下课前,如能留下故事的悬念,设计让人寻味的问题,定能激起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年人况且常会被“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的提法所吸引,更何妨好奇心极强的少年儿童,不“打破沙锅问到底”才怪呢?如一位老师在教《美猴王》时,曾设计这样的结束语:“学习了课文,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西游记》这部书中,吴承恩又刻画了孙悟空的什么形象呢?请大家课后读一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学习了《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同学们了解了孙晋芳,为了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女排,了解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孙晋芳,郎平,你们一定想了解更多的中国女排姑娘吧,请大家阅读鲁光的《中国姑娘》。这样,教师就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目的。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并运用好听说读写训练,既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先谈谈听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等,来激发情感,培养兴趣。如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后,我向学生介绍《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并配乐朗读给他们听,这样便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更深理解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总理就是这样为人民奉献一生,这样“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这一感人至深的主题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说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设计“主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然后,让同桌、小组讨论,或是全班性汇报,或是让学生质疑、释疑解难,使学生积极地多动脑筋多动口。这样,一则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二则通过教学信息互通交流与反馈,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再进行有的放矢的“导”,以促进学生认知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最近发展区”获得新知。说的训练形式多样,可采用看课题,说题旨,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看插图,说图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口头表达能力;学词语,说句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读语句,说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说段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说体会,培养学生语言传情能力。

接着是读的训练。《新课标》非常重视读,总目标,阶段目标都着重指出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实质就是导读过程。读的形式也很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略讲、精讲的需要等,选择读的时机和形式,而不能为读而读,流于形式。

最后谈谈写的训练。只要我们随手翻开语文课本,就可以发现课后有许多练习都与写有关。如读读写写,听写、默写,造句、小练笔等。教师切不可简单地以讲来代替,应让“写”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所见,写自己所闻,写自己所感,包括画画、写写、批批改改。加强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充分利用“写”这一练习来巩固记忆。

四、运用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有经验的的老师往往十分善于运用评价的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通过评价,学生得到了肯定与鼓励,增强了学习信心,克服了自卑心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轻轻地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当某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生动,教师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表示鼓励,或肯定地点点头,拍拍学生的肩膀;当学生精力分散,走了神,教师可用皱眉、沉默、凝视等以提示;当学生自觉性较强,课堂纪律较好时,教师可用亲切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要吝啬这小小的举动,它会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五、把创造的乐趣带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把,需要教师点燃。课上要激发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感知,主动质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创造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在教学了《狐狸和乌鸦》,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有个学生却提出:狐狸是很聪明的,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个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的创新。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呢?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首先要求的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亲和,将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其次,要有宽容的胸襟。提问时,教师都希望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只要学生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

上一篇:关于对当前治超工作存在问题几点建议下一篇:外部顾客满意度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