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斌经典语录

2024-05-19

徐小斌经典语录(精选7篇)

徐小斌经典语录 第1篇

徐小斌 女,1953年出生于北京。主要作品有《徐小斌文集》五卷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小说集《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迷幻花园》等。

徐小斌经典语录 第2篇

《每一步》由著名歌星徐小凤演唱,收录在其专辑《每一步》中。郑国江作词,山木康世作曲,奥金宝(Nonoy Ocampo)编曲。宝丽金1986年发行。

曾踏过艰辛的每一步

仍然前去,仍然闯不理几高

耳边的风声响

像似歌声鼓舞

努力为要走好我每步

行尽了许多的崎岖路

还前去 才能知境界更高

名利似有还无

要想捉 捉不到

岁月在我身边笑着逃

道路段段美好 总是血与汗营造

感激心中主宰 每段道路为我铺

但愿日后更好 我愿永远莫停步

我要闯出新绩 要用实力做旗号

明日再要走几多路

谁人能计 谁能知天有几高

凭自信努力做

要得到的终得到

以后就算追忆也自豪

道路段段美好 总是血与汗营造

感激心中主宰 每段道路为我铺

但愿日后更好 我愿永远莫停步

地洞笔记——梁小斌经典散文随笔 第3篇

被你一脚踢下河滩的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块冥顽不化的冰。这块冰在大海上,像是一块白色的光斑。阳光对付它,根本用不着曝晒,周围的空气,还有暖暖的海水就可以使它逐渐缩小。阳光靠近一点看,这块冰在消失之前,可能会像一条鱼那样翻动,时而露出鱼肚白。但这块冰只能变黑,变得坚硬。这块冰在变小,它应该融化在水天一色的俗套诗意中。但是,偏不!原来,这冰块的内核是一块黑色石头。

上面刻着几个字:融化到此为止。

逃避生活

仅仅因为我害怕在黑暗中找不到座位,所以我很少看电影。我跟在步履矫健的朋友后面走,我终于觉得我不应该跟他们去舞场。我虽然也盼望学会跳舞,但一直没有勇气模仿别人的舞步,哪怕是偷偷地模仿的勇气也没有。我知道生活的情趣附在我身上,我就会感到沉重,总觉得身上有一股我不熟悉的气息。

凭着我的自然天性的萌发,我被染上那种陌生的气息也还能够走几步,但不久,就会感到失魂落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需要我具有能力,在黑暗里找座位就是本事。既然我没有能力,这个能力就变为我以外的怪物,时刻要吞噬我,我不小心就会被它吃掉。

我逃避生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没有办法克服我的胆怯心理。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我要学会克服障碍的问题,而是生活里所有的技能要压碎我,这个事实横在我面前。我读过很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为了加入生活,拼命挖掘自己生命和意志的潜力。照这样的榜样,我也应该勇敢一点才对。但我想,我是一个在生命和意志上没有丝毫潜力可挖的人,我彻底地承认我的懦弱,为什么要羞于承认呢?

如果心理不胆怯,行为也就果敢了。但我细想,我的胆怯既然已经是先验的,那为什么非要让“勇敢”把胆怯挤跑呢?有些英雄少一条腿,有些英雄眼睛瞎了,他们想办法弥补生理的残缺就行了,而我的残缺,我的心理的变形是任何矫正术都无法使它恢复常态的。

笨拙

在现代,人们普遍的观点是,要想逃离现实,必须有足够的金钱。金钱,能把一个吃掉你的对象,变为一个美学的对象。有了钱,你可以旅游、欣赏,你可以不接触人,也可以接触人。你可以只接触人的表象信息,而不接触他们内在的心灵。在现代,接触别人内在心灵,就是别人要异化你的那颗心灵,所以说,不追求理解,是防止过分接触的好方法。你逃到一个适当的位置,欣赏自然,美学上叫做欣赏角度。我们是笨拙的,我们就是得不到这个欣赏角度,自然并不愿远离我,它反而要寸步不离,不让我们轻而易举地欣赏它。

这个笨拙是全面的,但它也仍然是单纯的、透明的,笨拙仍然是纯朴的,它是一个喜剧,是一种幽默,是一个现代堂吉诃德:不过,他已经不是在向风车进攻。他已经永远失去了进攻的概念。他根本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进攻,他的勇敢在于他敢于逃跑。这就是智慧,因为他想到了逃离,不怕最大的危险,也要逃离。

笨拙,它显示在这个人的逃离举动总是失败的。一个失败主义者,但它并不视失败为失败,没有能够逃离隐居的人,实际上也就是没有能力在真实生活中生存的人。

假如,我想从工厂里逃出来,但逃跑总是不成功,为什么逃跑是不成功的呢?因为这是一个人的逃跑,有如一个隐士的举动。个人的行动总是无出路和意义的,个人行动只是一种美学行动。因为大多数没有逃跑,大多数遵循的是一个实际生活并使之和谐的法则,是政治经济学的法则。而少数人的法则则是文学的,浪漫主义的法则。浪漫主义在现代不是描写天国,不是再现幻想,浪漫主义是生活方式。浪漫主义经历了幼稚阶段,它如今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逃离现实的举动。

生活如同女人

生活如同女人,她漂亮你就想接近,并且是不负责的接近。她丑陋你就想回避,离她越远越好。这是一个对生活的理论概括,实际情况是生活不论漂亮还是丑陋,你都要和她打交道。你命里注定是逃不掉的,这样就产生了无法逃避而派生出的人生观。

生活的形象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这是美好信息,是人接近生活的首要前提。人如果脱离不了生活的制约,自然希望生活变得美好起来,这就是宗教。我的诗也曾经散布过一种宗教意识,宗教是一种期望,一种需求,一种自身无力的表现,但他至少还相信他的呼吁是值得的。

人的虚无的意识,就是欣赏生活的意识。人究竟要欣赏生活的什么呢?显然,人要欣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所谓文学是回忆,就是站在较为安全的地带,对无法介入过去的回顾。这样,人成为自我分裂的人,他首先在实际生活着,另外还要欣赏自己的处境。

爱是存在的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爱是存在的。我遵循着伟大阳光温情脉脉的规律生活,我是不怕困难,我是能够抑制自己个性的。我也有日常生活,但我从不重视日常生活,就像匆匆吃过饭,赶忙要跑出去。我为了得到爱,我认为人应该是崇高的,人应该显示出值得爱的地方,人必须拼命扭动身躯,必须拥有激情。人在认定爱的存在的情况下,有他一整套生活的方式。

如果这个世界上爱不存在了,人又是孤单的人了,这时人就不想动,但人仍然得行动,得生存。这时候,人才有机会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了。他不得不进入这没有意义的生活,他感到日常生活的繁杂,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凌乱的人。

不,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人,在没有爱的情况下出现的人。这种人没有对外部世界的任何幻想,他根本不关心、想也不想生活的意义,他津津有味地活着,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种人是自我生存的崇拜者,是把人自身活着当做宗教来看的人。这种人进入生活严谨的风度令人吃惊,他能够沾沾自喜地欣赏自己在生活,他是现代生活的导师。

(摘自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地洞笔记——被世界开除》 作者:梁小斌)

王小斌个人鉴定 第4篇

回首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在大学期间,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从来没有无故夜不归宿。平时比较平易近人,对人态度友好,与同学和朋友的相处融洽。我一直相信,生活源于坚韧的信念。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因此,个人的生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比较强,很多事情都力求自己解决,尽量不让别人帮忙。

思想道德方面,大学期间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坚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我认真端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系统全面地学习了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一直相信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必定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重要的是该怎么去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为人随和,诚实,性格坚毅是我的优点。只要决定去做一件事,必定会认真的去完成。从来都不喜欢和一些虚伪的人交往,虽然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时常勉励自己坚持原则,为人诚实守信。我的缺点是对很多事情表现的漠不关心,缺乏热情。在人际交往上,没有主动性,在与陌生人的交往过程中表现的极其冷淡,以至于和很多曾接触过的人都没能深交,只是泛泛之交。但是,本人的交友态度一直也就是顺其自然,不强求不刻意。

梁小斌简介 第5篇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梁小斌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

后来,

我的钥匙丢了。

心灵,苦难的心灵,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

找开抽屈、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

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

翠绿的三叶草。

而且,

我还想打开书橱,

取出一本《海涅歌谣》,

我要去约会,

我向她举起这本书,

做为我向蓝天发出的

爱情的信号。

这一切,

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天,又开始下雨,

我的钥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风雨腐蚀了你,

你已经锈迹斑斑了。

不,我不那样认为,

我要顽强地寻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阳啊,

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

愿你的光芒,

为它热烈地照耀。

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

那一切丢失了的,

我都在认真思考。

1980年8月

(选自《朦胧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作者梁小斌,1956年生,山东荣城县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不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收入多种诗歌选本。因其诗大多隐约含蓄,遂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和顾城的创作相近,梁小斌也总是以一颗童心看取世界,以为“单纯是诗的灵魂,不管多么了不起的发现,我都希望通过孩子的语言来说出”。他对诗的这种阐释,不仅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和情趣,同时,也可作为对他的诗作的一个明晰的注脚。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处处显现着诗人的一颗童心,但这童心却是沉重和痛苦的。“我们的诗对于‘四人帮’的控诉,完全表现于一种家破人亡的感情,仿佛原来的很清晰的世界,不知为什么被搅得浑浊不清。”这首诗,就集中表现了诗人这种心灵的失落感。但诗人不是一般化地表现仅限于家破人亡的失落,而是将它投射到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之中,写出一个民族的历史的失落。一个重大的主题,就如此被诗人用一颗童心轻轻派生于一个细小事件——“丢失了钥匙”之中。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正在于此。

诗人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孩子脖子上的钥匙。这是家与温暖,是正常、有序生活的体现。诗人把这一生活用具意象化、精神化,使它的物质功能延伸、扩展到精神世界,这钥匙便成了打开心灵、精神乃至历史之门的象征。有了它,可通向孩子纯洁的心灵之门;有了它,可步入睛朗、宽阔的历史之门,而现在,这一切都失去了。诗人把“钥匙”这一象征意象与“中国”并列,把“丢失钥匙”与“十多年前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相连,使得诗的内涵一下扩展到一个广阔深远的历史背景之中,使人自然联想到“文革”十年的历史灾难,诗的深厚的历史内涵于此产生。有了这份象征内涵,我们不难想象,这首诗正是诗人对使人精神蒙昧、心灵野蛮的历史的控诉,是对纯洁心灵、文明精神的寻找,是对人的心灵回归的呼唤。诗人使象征与写实相契合,通过对一把钥匙的寻找,从深层意义上暗示心灵道路的回归,对历史真实的寻找与思索,对健康的精神、彩色的理想、甜蜜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邱小斌党的 第6篇

作为企业中的一名高层管理人员,本人认真学习了,关于在企业中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内容。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从中体会到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武装了思想。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合理运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的科学理,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这和企业中贴近员工生产生活非常相似。在当下社会生产中只有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拉近员工和企业内心的距离,对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热情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来讲生产出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产品也至关重要。企业为我,我为企业。这两者密不可分。为了拉近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进正常的生产销售管理轨道相当重要。结合关于加强学习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相关内容,为员工做出榜样。“习总书记讲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我们在要求员工的同时,自己要不断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企业的一线生产员工做出榜样。理论是实践行动的指导,通过本次学习总结如下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学习到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这同样适用于各个行业中,在企业中用于解决员工的劳务合作关系中的矛盾很有指导意义。必定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联系群众,听取员工建议就是要集思广益,对企业提高生存竞争力非常重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群众路线教育的精神内涵知识武装到企业生产生活中,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近而不断使企业发展壮大。

二、严格执行各项生产管理程序,做到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销售不良品。层层把关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程序。企业是为人民

服务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也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源泉所在。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企业中树立榜样,可以带动引导下面的员工。反对本位主义、享乐主义发扬艰苦朴素的和生活作风,团结员工,处理好个人与整体大众利益的关系。以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我。把为人民服务做为企业生存发展伟大目标。并付诸行动之上。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荣辱观。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努力将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思想教育力量,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事、同时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总结工作中的优秀经验,继而提高在企业中的业务管理水平。

河南省安江凌饮品有限公司

徐小斌 有灵魂的人是我这一国的 第7篇

作家分两种,一种是童年经验式的,另一种是后天努力式的,徐小斌属于前者。

徐小斌写了30多年的小说。她的文字与叙事灵感,似“神助”般,是进入各种版本文学史的作家,但在公众领域她本人却鲜为人知。

身为纯文学创作的作家,徐小斌在谈到纯文学时如是说:“纯文学貌似远不如通俗文学畅销,但文学正是由于它的原创性艺术性得以发展——从托尔斯泰的古典主义到卡夫卡的现代主义再到卡尔唯诺的乌力波运动,是一根充满智慧的链条,虽然在他们出现时都不畅销,但他们给人类精神世界带来不可估量的意义,是远非那些轰动一时的所谓畅销书可比的。”

天赋使然与对文学的认识,让徐小斌成为了走在时代前面的女作家。她的兴趣极其宽泛,绘画、艺术、音乐、电影、旅游、历史等等,这些都成为她取之不尽的创作来源,或者说,文字是她对世界认识与想象热情的释放出口。接受本刊专访时,她谈到了文学与时尚的相通性,有些不适合人穿的服装不好卖,但却适合欣赏,顶级T台秀的服装设计不一定适合日常穿戴,但是恰恰因为那些不同凡响的设计,使服装行业能够发展,在文学范畴,亦如此。

成为作家的起源

徐小斌从小热爱画画,五岁时,她的一幅《鹦鹉姑娘》被她生长的北方交大的一位做出口绢人的伯母收藏,(后来她根据那位伯母的遭遇写了一个中篇《做绢人的孔师母》),当时整个交大都叫她“小画家”,后来还参加过一次国际儿童绘画比赛得了银质奖,但是她的老师坚决反对她报考美院,他说学院派的教育会削弱她的想象力。

“十二、三歲时我因与母亲关系紧张加上正在叛逆期,很想自杀,那时我住的学校大院里有个靶场,是大学生打靶的,严禁小孩进入,我就偷偷进入,盼着一颗流弹飞出来结束我的生命,幻想着自己能得到生时无法得到的母爱。”徐小斌在童年时就有惊人的想象力,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幻想与感受能力。她的作品也总是与她童年时的经历及后来的兴趣有着各种关联,绘画与电影都对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位八零后评价她的作品:“她始终有一种发自本性的隔绝能力,让她和那些过于残酷的历史存在保持必要的距离,事实是,即使在她最阴郁的小说里,也会出现大量如巴洛克风景画式的明丽色彩,在她那些巫妖一体的女性人物身上,往往又有一种少女式的天真和童贞。”

徐小斌将这种天性发挥到了极致。

至少会符合人类精神需要

“前年,一位明星读了我的作品之后很喜欢,跟一位书商说,可惜我早生了三十年,她说如果我晚生三十年,就正好开网络玄幻文学之先河;但是书商说恰恰觉得我晚生了三十年,因为他明白我的奇幻与网络小说的奇幻不是一回事,我的奇幻的背后是有深度隐喻的,而不是单纯讲故事,所以他觉得我如果早生三十年就与张爱玲是一代人,适合民国晚期的气质。”徐小斌玩笑似地讲朋友们对她作品与自己所处时代的评价。在作品集的最前面,徐小斌说自己为写作付出了“巨大的世俗利益的代价”,但是她认为,值。

相对于徐小斌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这个社会三十年来发生了巨变。在徐小斌眼里,最大的变化是消费主义乃至拜金主义的市场话语急剧澎涨,大有格式化整个社会成员、冻结所有的精神探索与想象力之势。这种氛围之中,审美与审智的写作成了笑话。面对急速变化的时代她曾经深深地困惑,“用福楼拜在乔治桑去世时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心变成了巨大的坟场。这种负面情绪笼罩了我很久,现在才慢慢解脱出来。”

在巨变中,徐小斌不变的,就是内心深处的一个声音:写作,不就是栖身于地狱却梦想着天堂的一种行当吗?——难道不能在精神的炼狱中创造一个神界吗?不管它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但它至少会符合人类精神的需要。

“另一种女人,缺乏一切女性的假面和道具,而她们的心又总是很丰富,总是很顽强地在塑造世上不可能存在的男性,她们从不为现实现世的利益所动,却甘愿为虚无缥缈的幻想去死。”这是她在书中的一段描述,像极了她自己。“我基本就是这样的人。”她说。从一开始写作就比较关注人们精神层面的徐小斌,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格外丰富。

她的许多作品中总会有一个与世俗相隔的断面忽隐忽现,这让哪怕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也能吸引住现代年轻人的视线,那是初识社会,面对层层精神冲击的心理浮动。从年轻到年长,表象发生了许多变化。那么,人的精神层面、灵魂深处的东西会同样随之变迁吗?可能不尽然。这恰恰是徐小斌的作品能让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人们为之动容的根源。

“您的作品中,有很多知识分子形象,看您作品的读者中,知识分子也偏多吧?”

“我自己也奇怪,当然绝大部分的读者是有相当知识水准的,但读者有文学圈的,也有部分读者完全是文学圈外的、年轻的、没有共同经历的。后来我发现,凡是有灵魂的人都是我这一国的。索取现实利益的‘一生主义者’,可能会对那些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看不懂’。”

“您认为知识分子理想的存在方式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一是春秋战国,不但有诸子百家,还有士之精神,二是魏晋时代,三是民国,民国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这三个时代的共同点就是两个字:自由。”

时尚北京:您创作时的状态?

徐小斌:我写作一般在上午。奇怪的是我不是很在乎是否安静。有时我要把电脑带到星巴克去写。我会沉迷于我的创作,一旦沉迷,有时会有得有神助的感觉。

时尚北京:看您作品的读者似乎总需要去对某些内容进行解码?

徐小斌:对,我的写作就是一种智力挑战,对自己和对读者的智力挑战,不这么写不过瘾。那些凡庸的自我复制的写法对我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我会很快昏昏欲睡,哪怕那样会争取到很多读者赚很多钱。

时尚北京:您作品中会有很多领域的知识,在对知识的记忆中,您习惯记住什么?是知识本身吗?

徐小斌:对知识的记忆从来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对于某种知识产生的联想。

时尚北京:您作品随着年龄的改变?

徐小斌:早期的“海火”、“末日的阳光”等是青春写作,“羽蛇”等可以说是一种生命写作,到了“炼狱之花”、“别人”就变成一种出世与入世可以转换的自由写作了。

时尚北京:您认为快乐跟年龄有关系吗?

徐小斌:我倒觉得快不快乐与年龄没什么必然关系。我成年之后有一段时间倒觉得比我年轻时快乐得多。我其实是很容易得到快乐的人,笑点很低,有时一句幽默的话就能让我从不快的心境中解脱出来。

时尚北京:平时的生活状态?

徐小斌:基本就是宅着。写作、画画,看书,看电影,也做一些艺术品。

时尚北京:最近关注过的电影?

徐小斌:前不久看了奥斯卡最佳女主梅丽尔·斯特吕普主演的“铁娘子”,我认为撒切尔夫人是一个伟人,她的政绩被誉为可以与丘吉尔媲美,但与此巨大的反差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她,现在却是一个孤独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妇人——这不能不令人动容,听说她去年只收到了四张生日卡片,所以我今年一定要给她寄一张生日卡表示对她的敬意——她的地址我已经托人找到了。

上一篇:我为自己点个赞作文800字下一篇:以代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美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