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画教学反思

2024-06-27

故事画教学反思(精选6篇)

故事画教学反思 第1篇

《画故事》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中的一课。授课前我设计了在学生艺术实践时渗透《论语》中的“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因为我知道学生用国画形式创作传统文化方面的故事是很困难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有的学生迟迟也不动笔。朱婧怡问我:“如果画的内容不属于传统文化,但题的字是传统文化是否可以呢?”考虑到完全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创作,学生表现起来难度较大,于是我同意了她的主张。结果没一会儿她就把作品交上来了,画的是几条金鱼,题的字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字迹不清楚,金鱼也毫无生气,我又给她一张纸让她重画。过了一会儿,正当我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她又教上来了,效果连第一幅画也不如。我展示给大家看,并借题发挥将《论语》中的“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适时抛出,使她意识到自己原有的作画水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能随便给自己画一条截止的界线。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要纸画了第三幅画,作品效果非常不错。

课后我想如果当时没有借助这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又会怎样呢?学生只是单纯地知道《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而已,至于其中隐含的深意学生体会到的能有几分呢?教师直白地介绍是很难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当然也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了。教师要摆事实讲道理学生才会信服,也就是教师要学会借题发挥,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刚刚发生的事例巧妙引入传统文化,使二者相辅相成,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并马上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这样传统文化的渗透才不会是纸上谈兵,学生也不觉得无关痛痒了。厨师炒菜放调料很关键,什么时候放,放多少直接影响到了菜的口感。老师渗透传统文化又何尝不是这样,没有到一定的火候,加再多的调料又有何用呢?

故事画教学反思 第2篇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对色彩非常敏感的时期,在有趣的童话中引发幼儿探索色彩的兴趣,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想象与表达。《小老鼠学画画》是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童话。它以老鼠画画为主题线索,生动地介绍了五种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相关的各种事物,还告诉我们五种颜色混合之后的效果,让幼儿初步接触到颜色混合的概念。这则童话可以帮助幼儿在有趣的情节中了解更多的颜色,感受画画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验小老鼠学画画的快乐,感受童话的趣味性。

2.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能够集中注意的倾听童话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理解童话内容,丰富词汇:扑通、哧溜哧溜。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利用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颜料,创设“色彩感知”情境。

2.利用五只老鼠的卡片和教师的示范讲述,创设“童话倾听”情境。

3.利用童话课件、小桶、石头和纸,创设“童话学习”情境。

4.利用小老鼠的头饰,红、黄、蓝、绿、紫5种颜料桶和苹果、糖、小鸡、迎春花、汽车、自行车、树木、西瓜、茄子、葡萄的图片,创设“童话再现”情境。

活动重点

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学习词汇“扑通”“哧溜哧溜”。

活动难点

能结合有趣的场景基本说出童话的内容。

活动过程

情境创设一,利用“色彩感知”情境,丰富幼儿对颜色的认知。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都有哪些颜色?我们用这些颜料可以画出什么?

情境创设二,利用“童话倾听”情境,初步感知童话内容。

1.教师示范讲述童话。

师:今天小老鼠也来学画画了,它画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童话《小老鼠学画画》。

2.利用小老鼠的卡片回忆故事。

师:有几只小老鼠来学画画?它们用到了哪些颜色?都画出了什么?故事最后怎么样了?

小结:原来并不是多种颜色放在一起就变漂亮,我们要教会小老鼠合理搭配颜色。

情境创设三,利用“童话学习”情境,进一步理解童话内容,理解词汇“扑通”“哧溜哧溜”。

1.利用课件,完整欣赏童话。

2.利用石头落入水桶的现象,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扑通”一词。

3.利用小手在白纸上涂画的声音,体验理解“哧溜哧溜”。

情境创设四、利用“童话再现”情境,复习童话内容。

1.布置表演场景:将自制的“红、黄、蓝、绿、紫”5种颜料桶分别摆成弧形,间距稍大一些,利于幼儿表演。

2.将“苹果、糖果、小鸡、迎春花、汽车、自行车、树木、西瓜、茄子、葡萄”的图片按照颜色分别贴在不同颜料桶的旁边,提示幼儿讲述童话内容。

师:小老鼠画画可真好玩,那我们大家都来当一当小老鼠,跳到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就说出画出的相应颜色的物品。(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比如跳到红色的颜料桶里就要说出红红的苹果、红红的糖等。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

活动延伸

猜想五只小老鼠一起画画后发生的事情,尝试续编童话。

附:

小老鼠学画画

猴妈妈把小猴宝宝叫走了。淘气的小老鼠们骨碌碌地爬上了桌子。今天,他们又要捣什么乱啦?第一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红色颜料桶里!红红的苹果、红红的糖。还可以画什么呢?第二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黄色颜料桶里!黄黄的小鸡,黄黄的迎春花。还可以画什么呢?第三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蓝色颜料桶里!蓝蓝的汽车,蓝蓝的自行车。还可以画什么呢?第四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绿色颜料桶里!绿绿的树木,绿绿的西瓜。还可以画什么呢?最小得一只小老鼠,扑通一声跳进了紫色颜料桶里!紫色的茄子,紫色的葡萄。还可以画什么呢?

来来来,大家一起来!大家一起来画漂亮的画。红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黄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蓝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绿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紫色的小老鼠哧溜哧溜,五只小老鼠在纸上开心地画啊画……哎呀,怎么回事?都变成了黑色。

教学反思

幼儿的词汇经常是在观察中获得的,尤其是小班的幼儿,直观的刺激,鲜艳的颜色更容易吸引幼儿,帮助幼儿理解词汇。在“色彩感知”情境中,幼儿通过观察水粉颜料,了解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名称。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孩子们还说出了“红红的太阳”“黄黄的香蕉”“绿绿的树叶”“蓝蓝的大海”“紫紫的葡萄”等短语。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感觉到幼儿对于“红红的”“黄黄的”……这些重叠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面学习童话降低了难度。

在学习童话时,考虑到“扑通”一词比较难理解,仅凭老师来模仿“扑通”的声音或者语言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取来盛水的小桶,将稍大的石头落入其中,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扑通”的声音。这种视觉上的直接感知,这种“观赏”情境的创设使幼儿很形象的理解了“扑通”的含义。反应特别快的家旭还想到了我们游泳时跳入水中也是“扑通”一声。另外,小班的幼儿对于“哧溜哧溜”一词也比较陌生。于是,我发给幼儿每人一张白纸,请幼儿用小手当笔,在纸上来回涂画,这时就会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这种动作的体验和声音的感知使幼儿对于新词记忆的非常快,在观赏中,在模仿中,在游戏中丰富了词汇,积累了经验。在猜想五只小老鼠一起画画后发生的事情时,孩子们主动发言,能力强的幼儿表达的比较流畅:

宛丛:“小老鼠发现画成了黑色,自己也变成了黑色时,赶忙去洗手、洗脸,快让自己变得干净些!”

奥哲:“小老鼠后来就叫大家一起去洗一洗,太脏了,真难看。”

家旭:“小老鼠想了想,觉得以后再也不能用这么多颜色混在一起画画了,它们混在一起不好看!”

依琳:“小老鼠赶紧去洗澡,然后学着用好看的鲜艳的颜色来画漂亮的画了。”

故事画教学反思 第3篇

教学内容:学大师——我剪民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画的特点, 学习创作抽象民间画的方法。

2.通过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 学习创作造型抽象的民间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 以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如东民间画作品、马蒂斯剪纸作品与中国王桂英剪纸作品的造型和色彩, 利用蜡光色纸、友禅纸剪贴踩文蛤、捕鱼、捉螃蟹、观鸟等抽象民间画作品。

难点:抽象造型的概括方法:几何法、简化法、夸张变形。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画、蜡光纸、友禅纸、双面胶、剪刀等。

学生:铅笔、蜡光纸、友禅纸、双面胶、剪刀等。

教学方法:电教法、欣赏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赏作品, 比较异同

1.回忆特点

课件播放如东民间画作品, 请学生回忆民间画的特点。

造型简洁夸张, 色彩对比艳丽, 装饰丰富多样。

2.比较异同

出示另一 张民间画《快 乐渔村》。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了什么方法。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剪一剪民间画。 (板书:我剪民间画)

二、学大师, 探究方法

1.比较相同点

师:老师收集了一组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剪贴作品, 还有一组是我国民间艺人王桂英的剪纸作品, 请同学们说说他们作品的造型和色彩。

小结:人物造型都是剪影效果, 造型都比较概括、抽象, 色彩对比强烈。我们今天也来学一学两位大师的方法, 表现抽象民间画, (板书:学大师) 怎样来表现抽象的造型呢?

2.探究表现方法

(1) 出示图片 (树) , 你看它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形状?这种方法叫几何法。

(螃蟹) 怎么变的?这种方法叫简化法。

(勺嘴鹬) 认识吗, 这张用了什么方法?夸张变形, 很好。

(2) 出示照片 (海子牛) , 这是什么?我把它的脸画成梯形, 牛角再夸张些, 身体变成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图片, 学生主动探究抽象民间画造型方法。

3.学大师、再次示范民间画

师:老师再学一学马蒂斯的简约风格, 把刚才这幅画再变了变。 (出示教具) 背景我选了两种颜色, 和上面一幅进行对比。 (更加简洁了)

4.欣赏师生作品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些师生作品, 同时讲对比色、冷暖色和对称剪。

设计意图:强调民间画色彩的运用。

三、成大师, 主题创作

1.学生讨论、确定主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你今天准备做什么主题的民间画, 要富有如东特色。

小结: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样的背景, 还可以做些什么?

作业时注意对比色和冷暖色的运用, 一张作品不要超过5种色彩。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作业题目缩小范围, 更有目标性。

2.布置作业

教师巡回辅导, 提醒:友禅纸和蜡光纸有一个共同点, 画要画在它的反面。

简单的图像可以用剪刀直接剪, 注意简化形象。

四、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 互评。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在评价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小结拓展

师:今天同学们用蜡光纸和友禅纸剪贴了民间画作品, 你们也是大师了。下节课我们可以用家乡特色的布来制作如东民间画。 (出示图片) 生:蓝印花布。

六、教学反思

故事画教学反思 第4篇

数年之后,在一次玄武区的艺术教育展示活动中,我再一次观摩了蔡琳老师的课,那时的她已经是一位母亲。当时学校在推广电子白板教学模式,蔡琳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是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在《树上树下》这一节课中,她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的优势,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相得益彰,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演示,大大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互动性,熟练的操作,精彩的呈现,凸显了美术学科的特色。树洞中小熊憨态可掬的冬眠形象,树下蚂蚁们忙碌地储备粮食的样子……生动地展示了这节课的主题,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以童眼观察自然与生活,以童心表现想象与形象,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表达了学生们的童真。

蔡琳老师是我的徒弟,她是南京市美术学科教学带头人,多次在全国和省市赛课中获得一等奖,她对小学美术教育执着的追求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在美术教育研究方面也成绩显著。由她领衔的教师团队,开发了校本艺术课程辅导丛书《小画家e家——电脑美术教材》,在2007年就将数字美术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学校是不多见的,教材内容都是从儿童生活中汲取的。

在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之际,由我主编的《走进美术新课程——江苏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十年》一書中,收录了蔡琳老师的文章《故事美术——儿童美术教学的回归与超越》,图文并茂的撰稿方式,表达了她对儿童故事绘画教学的深度研究。儿童喜欢故事画,在本文中她阐述了美术原本是生活中一个故事的教学观点,并结合故事画提出了“欣赏教学类、故事画技能技巧教学类、情节性绘画创作类、连环画创作类”四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儿童故事画对儿童生活的渗透就是要让儿童成为绘画的小记者,在儿童对话中收集素材,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创作兴趣。她也提出了教师要成为故事与美术的连接者和创造者的思路,凸显了回归美术、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故事美术的价值。当时,她依然将儿童生活作为研究的关注点。

现在蔡琳老师担任学校的中层干部,在管理岗位上,她的美术教学视野更高,思考得更深,探究得更实,美术教学风格也发生了悄然变化,“故事画教学”成为她教学研究的方向,在区域有了较大的影响。本期刊登的《和孩子们一起画故事》一文,从故事画的另一个视角出发,以学生“四问”为主线,突出了小学美术教学应关注什么的话题。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想象,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探索儿童故事画的教学规律,发现儿童故事画的鲜活素材,并让“故事画教学”成为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有趣教学形式。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对当前的美术课程、美术教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化的故事画儿童美术教学就是以美术学科的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和审美性特征,让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享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就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学会交流、学会表现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教育。

蔡琳老师的儿童故事画就是抓住学生常态下的所见、所想、所思、所画,让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情节、场景通过儿童特殊思维的“加工”,成为儿童们倍感亲切、抒发情感、直白表达的美术创作形式。她的儿童故事画教学是对教材、学情、目标、重点的有效把握,既符合了教材基本要求,也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更关注了儿童需求,这是她教学智慧的展示。■

《画故事》教学设计 第5篇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单幅画面的形式,绘制出能体现一定故事情节的铅笔创作草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创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画故事情景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之前每个小组彼此回忆一个小故事,可以是历史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也可以是有趣的生活故事等等,下面老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讲述)中国崇尚礼尚往来,既然同学们给大家讲了个故事,老师也给大家讲个故事。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相传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这天晚上会听到老鼠吱吱叫的声音,为了不打扰老鼠娶亲的好事,在该晚都会尽量提早熄灯就寝,并且在家中的厨房或老鼠常出没的角落,撒上一些米、盐、糕等表示庆祝,希望与老鼠打好交道以求少一些鼠害,祈望来年有个好的收成。(出示《老鼠娶亲》图片)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个任务,要求每个同学给大家讲个故事,但是是用画面的方式画故事。(引出课题)(板书)

(三)新授

1、欣赏《老鼠娶亲》

(1)说一说作品怎样在迎亲队伍中突出新娘和新郎?

(服饰、道具、道具、色彩,配饰等)(2)猫在画面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猫是老鼠的天敌看着老鼠娶亲也无动于衷,它也不忍心扰乱这喜庆的日子)

2、要点:

用绘画表现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的情节、人物(角色)形象、时间、地点、场景,提取、归纳绘画所需的要素(形象、配饰、动作、神情、道具、服饰等),提炼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或矛盾焦点来安排画面。

4、欣赏《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还有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他虽穿长衫,可是长衫又脏又破。丰子恺通过画面反映出孔乙己的穷困潦倒,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制造了大量只懂钻研书本,而没有实际生活能力的读书人。教师示范《画蛇添足》《掩耳盗铃》

(四)学生作业:自己编个小故事,或者身边的故事以及成语故事,并以绘画的方式画一幅单幅画。

(五)学生练习:自己编个小故事,或者身边的故事以及成语故事,并以绘画的方式画一幅单幅画。

(六)(七)作业展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八)教师总结

《画故事》教学设计

故事画教学设计 第6篇

故事画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智育目标]: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中主人公设计形象。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素质发展目标]:让学生知道一些有趣的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了解什么是故事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

[教学难点]: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画工具、水彩画工具、彩色笔等。

学生活动设计

课下让学生收集一些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收集了哪些谚语或成语故事?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后羿射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课件演示

课件来表现《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学生用语言来转述这个故事:

1、十个太阳在天上神气活现,土地干裂,河流干了,人们都快晒死了。

2、后羿接过王母娘娘手中的神箭,决心射下太阳。

3、后羿拉弓向太阳射击,太阳一个接一个掉了下来。

4、最后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羿成了英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进行提问:

1、四幅画中,为什么第一幅太阳的颜色是那么鲜艳,而第三幅的颜色却暗了下来?

2、如果是你画这些画,你准备用什么颜色和神态来表现太阳和后羿?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画。请学生尝试简单地说出故事画的定义。

三、了解故事画的定义后,学生继续介绍自己喜欢的故事,特别是自己编的故事。

四、活动评析

在评析阶段中,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故事画,简单介绍自己的故事,自己先评析,然后其他学生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为了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得到评析,可以分成小组评析,各抒己见。

五、课外延伸

在课外延伸阶段,进行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九色鹿》的欣赏,并请学生观赏一些泥塑的谚语故事和成语故事,使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的故事画产生热爱之情。

教后反思:

本课是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方面知识的最后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及工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情节场景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生活的道理。

上一篇:公民道德宣讲方案下一篇:5·25心理游戏大战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