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环社区小小志愿者工作总结

2024-06-06

后环社区小小志愿者工作总结(精选5篇)

后环社区小小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1篇

后环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

为构建和谐社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本着志愿性与制约性相结合,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美德,努力营造“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为发展公益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志愿者精神的行动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手段。我社区要以“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服务社区群众需要”为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使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我社区建设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的特色和亮点。

二、参加人员

(1)社区党员;社区党员每年必须参加两次以上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2)低保对象;享受低保待遇并有行动能力的社区居民,每年至少要参加两次社区安排的志愿服务活动;

(3)其他社区志愿者,特别是外来常住人员。

三、活动内容

(1)“弘扬志愿精神,争做环境卫士”活动。以社区文明志愿劝导队为主要依托,以低保对象为主要成员,按社区规模,每季度至少

进行一次,主要进行白色垃圾清理、“牛皮癣”清除、不文明行为的劝阻和公共设施、绿化的维护等。引导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我社区的自愿者小组,定期为家庭困难、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送米送油、打扫卫生、料理家务、以体现社会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

(3)“小小志愿者”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如发放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宣传资料、参与爱绿护绿活动等。

(4)“创平安社区”活动。以现有义务巡逻队为依托,按照义务巡逻队现在工作方式,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维护小区、楼栋安全的义务巡逻,促进社区的平安和谐。

(5)围绕特殊日,集中开展大型志愿活动:(1)6月5日,世界环保日。开展环保宣传和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倡导居民“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活动,并组织清扫卫生,清理白色垃圾,清理非法张贴物等。(2)7月1日,建党日。号召党员“为党旗添光彩,为社区做贡献”。(3)8月1日,建军节。组织开展拥军服务,慰问军烈属活动。(4)九月初九,重阳节。组织慰问老干部、老军人、老前辈,开展“尊老敬老日 ”活动,如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等。(5)其他一些社区志愿者活动,如扶贫帮困、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政府引导,社区组织,依托居民”的指导思想,加强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领导,社区主任陈远清总责,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把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作为当前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稳步开展,扎实推进。

2、广泛宣传,做好登记。要从广泛宣传入手,认真做好社区志愿者的造册登记。凡承认社区志愿者章程,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个人或团体都可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

3、调查摸底,选准项目。我将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分类统计确定适合本社区开展的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组织好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4、加强管理,树立形象。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做到活动经常开展、队伍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佩带统一标志,积极践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热心服务,树立良好形象。每次活动各社区都要收集好详细的资料,以及每位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地点、对象等,做到有规则、有记录(文字、图片)、有总结。

后环社区居委会2011年1月3日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研究 第2篇

1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株洲市的社区志愿组织正在以其“志愿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精神的广为传播”的特点不断成长壮大。

(1) 队伍建设富有成效。株洲市着力建设一支有朝气、有素质、有纪律、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队伍。把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首要环节, 切实把一批综合素质高, 热心服务群众的人们组织动员起来。截至目前, 株洲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483000余人, 志愿者团体780余个。全市城区已建立179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 覆盖率达到86.8%, 基本形成了党员志愿者、义工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科普志愿者、交通文明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职业涵盖公务员、教师、学生、医生、企业员工、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晚报义工等社会方方面面。各社区志愿组织以市文明办制定的《株洲市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办法》为指导, 纷纷建章立制, 加强自身管理。

(2) 服务网络基本成型。一是领导机构配备成熟。全市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 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组长, 市文明办主任担任副组长, 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28家单位一把手担任协调小组成员, 负责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后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 由市文明办主任担任总队长, 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全部归其统一领导。2012年市文明办增设志愿服务工作科, 负责志愿服务协调联络工作。二是服务网络基础广泛。全市普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退休教师公寓、公共绿地、市民广场等传统志愿服务基地, 在我市铺设了一个全面又广泛的志愿服务网络, 在此基础上, 各城区和乡镇社区也普遍建立了志愿者工作站。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为中心, 以志愿服务阵地为依托, 以各级社区自愿服务站点为纽带的志愿服务网络。

(3) 工作品牌日益响亮。长期以来的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形成了一批影响力大、参与度高, 颇具实效、颇有内涵的工作亮点和特色品牌。

一是株洲晚报义工联合会。株洲晚报义工联合会是我市首家义工组织, 会员超过5000人。其成员唐先华公益生涯长达25年, 足迹遍及全国13个省, 从汶川、玉树大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 三上高原救援灾民, 三次奇迹般与温家宝总理邂逅, 受到温总理高度赞扬, 荣获“第三届感动株洲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是我市闻名遐迩的“疯狂义工”, 2010年10月11日CCTV-10《人与社会》栏目特别录制播出了《疯狂义工》唐先华专题报道。义工联合会同时还打造了徒步湘江环保毅行、萤火虫公益助学行、社区少年宫三大品牌项目。

二是“在职党员进社区”。株洲市党员进社区的传统由来已久, 2013年6月下旬株洲市启动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 不到一年时间已有6万余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 认领服务岗位10万多个, 成立志愿服务总队1200多个, 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360余次, 为社区解难题千余个, 为群众办实事3000余件次, 近50万名群众在活动中受益。小到义务清扫、夜间巡逻、居家养老等服务活动, 大到教育讲课、健康医疗、法律援助、农业指导等, “在岗当个好干部, 在家做个好居民”, 在职党员进社区不仅为基层建设提供了有力服务, 同时也为考察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的表现提供了良好途径。

三是“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株洲市首批“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于2012年3月初开始创建, 创建单位20家, 分布于城区20个社区内, 共有注册志愿者5500余人, 成立了关爱雏鹰服务队、爱绿护绿服务队、心理咨询服务队、医疗服务队、居家养老服务队、司法援助法律宣传队等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同年8月开展第二批工作站的创建工作, 加大市级“雷锋号”的创建力度, 在全市所有社区, 普遍建立志愿者工作站。围绕“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志愿服务”、“扶助弱势困难群众志愿服务”、“开展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专项志愿服务”、“开展基层公共事务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五个内容为中心, 针对各自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 形成多个亮点项目。

四是“志愿邻里, 文明共享”社区志愿服务。自2009年至今, 株洲市四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上级团委的指导下, 组织近千人次的青年志愿者走进邻里社区 (以新荷社区为主要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基地) , 开展主题为“志愿邻里, 文明共享”的社区文明创建、社区帮扶志愿服务项目。他们或走进社区进行清理环境卫生、宣传低碳环保、宣传消防知识、推广普通话等社区文明创建活动, 或深入到社区困难户家中开展扶危济困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把志愿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 积极把青年志愿理念与社区服务结合、爱心奉献与学生社团发展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也为全市青年做了榜样。

2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不足

株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来势喜人, 取得了一定成绩, 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但总体上看, 株洲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从发展规模和服务水平等方面, 离社会的发展要求、群众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1) 志愿理念推广不够, 群众认识不深。“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主要内涵, 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奉献是基础, 友爱是动力, 互助是途径, 进步是目的。但从实际来看, 受宣传教育不够、开展活动历史不长等原因影响, 大部分群众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奉献”层面, 只是“学雷锋, 做好事”。这导致志愿服务的参与面受限, 志愿服务只能成为特定群体的热情所在。

(2) 部分活动出现偏向, 形式主义较浓。社区志愿服务是信念追求, 是价值认同, 其过程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但在实践中, 有些活动往往存在“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节日化”的倾向。体现在活动很多、实效很少, 宣传很多、服务很少, 人员很多、骨干很少。逢年过节是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的高峰期, 敬老院、福利院、流浪儿童救助站成为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的“有限阵地”。这导致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被挤压, 群众基础被侵蚀。

(3) 工作机制还未理顺, 管理仍然粗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新生事物, 基础比较薄弱。比如各级文明委员办对志愿服务组织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协调, 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项目机制、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会议制度等。机制的不完善, 难以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4) 工作经费普遍缺乏, 发展能力有限。目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主管部门的正常划拨与相关单位的赞助, 经费问题已成为突出障碍。因此,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只能勉强组织一些常规性、开销不大的志愿活动, 对于大型的或者是常规性、长期性、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组织往往难以承受。

3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改进与建议

株洲市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基于以上种种不足, 因此应该努力在推广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开发服务项目等方面下工夫, 努力在完善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上做文章, 奋力开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1) 深化宣传教育, 普及志愿理念。新闻媒体是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主渠道, 必须加大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 普及志愿知识, 宣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 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 营造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 寓教于乐、寓教于文, 形成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环境;加大学校教育力度, 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基层文化站等多种途径, 加大社区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 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提高全社会的志愿服务认知度。

(2) 丰富活动内涵, 凸显核心价值。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紧扣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主题, 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组织开展普及文明风尚社区教育活动, 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组织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等社区科普活动,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生活困难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慈善关爱活动,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为其排忧解难。以关爱帮困、便民利民为重点, 大力开展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友谊和谐, 看到社会美好, 享受幸福生活。

(3) 突出项目建设, 打造优质品牌。品牌对于深化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项目建设则是社区志愿服务创品牌、塑形象、扩影响的关键。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要坚持“党政所望、社会所需、群众所求、志愿者能为”的原则, 注重创新, 规范管理, 以重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核心, 项目化开展志愿服务。依托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项目申请、志愿者招募、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 实现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工作, 分阶段、分层次, 不断推出新的项目, 增加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数量和类别。同时, 注重运用新技术改革传统社区志愿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效益, 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服务需求, 从而扩大社区志愿服务影响、提升工作水平, 达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

(4) 注重机制完善, 实现高效管理。建立健全运转通畅、灵活高效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是提高志愿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注册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 引导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志愿者培训制度, 重点依托行业协会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培养造就一批志愿者骨干;完善激励机制, 当前应努力探索在社区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 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 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志愿服务调查研究, 重视社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和课题分析, 推动和促进志愿服务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发展。

摘要:近几年, 株洲市的社区志愿服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从队伍建设, 到服务网络建设, 并形成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志愿服务品牌。但同时也要看到, 株洲市的社区志愿服务尚存在很多不足:志愿理念推广不够、形式主义较浓、管理粗放、工作经费普遍短缺等问题仍然显著。为此, 应该从宣传普及志愿理念、突出项目建设、完善管理机制等途径进行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服务品牌,发展

参考文献

[1]楮松燕.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8.

[2]詹姆士·N·罗西瑙著.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 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5.

[4]龙献忠, 邱真.网络治理视野下的社区志愿组织发展[J].求索, 2013, (5) .

[5]龙菲.当代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J].城市问题, 2002, (6) .

[6]冯琰.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意向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2006.

[7]陈少君.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以湖北省H市的15个社区为例[J].社会工作, 2006, (6) .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探讨 第3篇

一、问题归纳

1. 过于看重参与人数与服务规模

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人数、比例大小及提供的服务时数是衡量志愿者之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在缺乏志愿服务文化积淀的情况下, 要迅速地扩大这几项数据, 便容易出现不少仓促的举动。如盲目扩大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 忽视后者的服务动机及服务能力, 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甚至给社区留下不良印象, 影响后期合作。又如过于追求服务社区的数量, 急于提高志愿服务的时数, 忽视学生的承受力与兴趣点, 导致学生志愿者容易产生疲劳感, 甚至出现志愿者在项目进行中途大量流失的现象。还如为了尽快取得规模效应, 主要采用行政的、集中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形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志愿者对组织的依赖程度更高, 在服务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活力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不足, 在社区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 不能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甚至直接搁置服务项目。

2. 前期调研不足, 影响服务效果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 必须紧贴社区成员需求特点, 才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但是由于不少高校在组织此类工作时并未与社区管理方做充分交流, 导致志愿服务项目与其他单位重复、志愿者服务不够专业化, 不能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 进而大大降低了服务的必要性与可持续性, 甚至不能继续得到社区管理方的支持。

3. 考核激励措施不完善, 影响服务常态化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工作若要实现好的效果, 就离不开常态化、长期化的基地建设与项目建设, 而这两个内容的实现都离不开更有力的配套组织管理、考核激励措施。但是不少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志愿者入社区的活动时, 往往都未能及时地推出服务时间的统计、服务质量的考核以及定期的评估、表彰、激励措施, 导致志愿者甚至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参与和退出随意化”的错觉, 严重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组织的严肃性与执行力。

4. 忽视大学生志愿者奉献社会与自我成长的双重需求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动机是多元的, 服务的兴趣点也是多元的。如果不能有效整合活动形式与服务内容, 实现他们自我成长与奉献社会的双重需求, 则无法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中, 不少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时, 未能对志愿者的能力特长、服务意愿以及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备案登记与分类管理, 亦未能提供给志愿者更多元的服务项目选择, 导致服务项目过于单一, 对大学生自愿者的吸引力不够。进而影响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未能养成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习惯。

二、改进工作的总结与建议

1. 将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考核重点由“重数量”转为“重质量”

有内涵、有特色的社区服务项目才更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有质量、有水平的志愿服务也才能获得社区的认同与更多支持。如果把数量设为组织工作考核的主要权重指标, 就容易导致学校各义工分会将工作重心放在盲目扩大招募人数、争抢服务社区、一味增加服务项目上, 各义工分会往往很难再有精力将服务内容做精做细, 做出特色。因此, 笔者认为学校在推进大学生社区服务的组织工作中应避免整齐划一的考核模式, 也不能将志愿者人数及服务社区的数量设置得权重过高, 应更加关注服务内涵、服务特色及服务实效的考评。这样才更能鼓励学校各志愿者分会将组织工作的重点放到内涵建设上, 并能够更自由地结合自身优势与服务社区的特色, 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社区服务模式。

2. 紧贴社区需要, 结合专业优势, 做出“大学生”特色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可以参与的项目很多, 其中, 与专业结合, 能让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能增进他们专业学习兴趣的服务项目特别受大学生志愿者欢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有不少义工分会积极尝试这种模式。例如, 社区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入社区参与自闭症家庭支援志愿服务;出版与发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入社区提供公益活动宣传海报、简报以及画册的设计、排版与制作服务;英语专业的优秀学生在义工分会的组织下, 入社区为“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四点半英语课堂;机电、电信专业的学生为社区居民长期提供小家电预约维修、电脑故障排除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经实践检验, 能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援助, 能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缺口, 逐渐做出了“大学生”品牌效应, 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也更能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3. 完善配套激励措施, 加强志愿者管理工作

在此方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已逐步摸索出比较有效的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度化引导。学校出台文件, 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对志愿者的资格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管理、培训机制、组织工作流程、志愿者激励与保障、法律责任等均作了全面的规定。同时辅以《志愿服务储蓄银行及志愿服务证书实施办法》《志愿服务校长奖评选办法》以及《志愿者培训方案》三个子文件, 让志愿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让激励措施细化、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不但如此, 部分二级学院还进一步补充了志愿者入社区服务的配套激励措施。如为了增强服务效果, 鼓励专业教师指导专业志愿者服务, 补充了有关折合教学工作量、纳入评优指标等配套激励制度等。 (2) 设立志愿者工作专项基金, 为志愿者服务项目、志愿文化培育、志愿理念宣传、志愿事业研究、志愿服务推广、志愿者培训等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例如, 在风险保障方面, 我校学生只要在校园系统注册成为志愿者, 即可享受深圳市义工联所规定的交通、保险、医疗等基本保障。 (3) 学分激励。志愿者满足年志愿服务时间20小时的基本条件后, 志愿服务满1小时转化为1个积分, 积分满24分即可置换选修课学分1分, 在校期间最多可以置换2个学分。 (4) 服务证书激励。志愿者毕业前, 学校统一为其颁发志愿服务证明, 并详细备注其服务时间和积分的历史记录, 包含其服务时间、效果、服务鉴定等一系列内容, 方便志愿者出国深造及求职所需。 (5) 荣誉激励。学校设立志愿服务校长奖, 每年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及志愿服务分会组织、特色项目、特色基地等。

4. 充分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兴趣, 提供多元的社区服务内容

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时, 应同时统计他们的服务兴趣与特长, 并进行归类, 组成文娱活动组织表演、专业技术应用、少年儿童帮扶、低碳环保推广、老人关爱等多元的社区志愿服务方队。同时, 根据所在义工分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服务意向类型, 与社区方协商, 共同开发多元的服务内容供他们选择。笔者在实践中亦发现, 能提供多元服务项目选择的志愿者分会, 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的人次要较其他分会高近30%。

摘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是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尝试的育人模式。但是, 由于缺乏志愿文化的沉淀及志愿活动的组织经验, 有不少高校在初期的组织工作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结合对所在学院3年多来的志愿者入社区服务组织工作探索及相关文献研究工作, 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永森.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对策[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 (5) .

圆钢轧后环缝旋流冷却喷嘴的研制 第4篇

控制冷却又称轧后余热处理 (QST) 。该工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圆钢组织状态, 细化奥氏体组织, 阻止或延迟碳化物在冷却中过早析出, 使其在铁素体中弥散析出, 提高强度, 改善圆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许多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 提高圆钢强度主要是采用余热处理工艺, 各国标准包括ISO标准均建立在这个基础上[1,2]。为了与国际接轨, 将II级圆钢通过控冷工艺变成III级圆钢。本课题组研制了新型环缝旋流高效冷却喷嘴, 并在某热轧厂进行了Φ22圆钢的控冷试验研究。

1 试验用钢的成分及生产工艺

该试验的钢种为HRB335, 用电炉、LF冶炼, 其化学成份见表1。

%

具体生产工艺如下:坯料为150 mm×150 mm连铸坯, 出炉温度1 050℃, 经16架轧机轧成Φ22圆钢, 总延伸率为58.32%;精轧机出口速度为9.5 m/s, 精轧机出口温度经红外测温仪测得为925℃, 说明精轧机是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轧后Φ22圆钢经2个10 m长的水箱冷却, 水冷时间为2.105 s, 2个水箱间有5 250 mm长的复热段, 水箱间复热0.533 s;轧件经水冷后进行分段剪切, 再加速走行6 s上冷床, 试验中控制水量、水压、水温 (25℃) , 使轧件出水箱后上冷床复热至620℃~660℃, 冷却后检查各项机械性能。

2 环缝旋流水冷喷嘴的结构特点[3]

QST工艺要求水冷器在短时间内用较大的水压把圆钢的表层淬火为马氏体, 并在随后的空冷过程中, 利用圆钢心部的余热把表层淬火马氏体转变为回火索氏体, 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目前, 国内外圆钢生产厂使用的控制冷却用水冷器主要有直喷式和湍流式, 并要求冷却强度大、冷却均匀、便于维护、使用寿命长等。本课题组为适应以上要求设计了一种环缝旋流高效冷却喷嘴, 其结构如图1所示。

环缝旋流冷却喷嘴的特点是:冷却器出水口由环状可调缝隙和一系列与环状可调缝隙出水口同心的具有一定直径和斜度的小孔组成。水冷器出水时, 一部分水流呈一定角度的环锥形喷出, 另一部分水流通过小孔在前进的同时围绕圆钢轴线旋转, 两者结合可形成较大的湍流, 从而打破圆钢表面的蒸汽膜加速换热过程。该冷却喷嘴改变了国内外常规喷嘴不可调的弊病, 因而调节比比较大, 对不同规格圆钢的适应性较强。这种新开发的冷却器冷却能力也较大, 约为直喷式冷却喷嘴的1.5倍, 而且冷却较湍流式冷却喷嘴均匀, 因此在本试验中只用了250 m3/h的水量就把Φ22圆钢的温度降低了400℃。

3 环缝旋流冷却喷嘴的水流参数

试验中首先把冷却喷嘴环缝设定为1.5 mm, 冷却喷嘴喉口直径与冷却圆钢直径之比为2.18。水压由变频调速水泵设定为1.2 MPa, 水量分配为1#水箱180 m3/h (开7组水冷器) , 2#水箱70 m3/h (开3组水冷器) , 共250 m3/h。

为了使同批各根圆钢组织性能稳定, 必须保证在生产中水压、水量、水温、精轧来料温度、轧制速度稳定。但是在试验中发现, 在供水系统中往往水压一变, 水量跟着变化, 或水量一变水压也跟着变化, 因此必须找出在冷却喷嘴结构和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水压和水量的关系, 为此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 随着水压的降低, 水量也降低。考虑到现场条件下是根据红外线测定钢温, 通过调节水量、水压变化使圆钢上冷床温度不变, 因此采用3台变频调速水泵来满足上述要求。即上冷床温度一变化, 电磁流量阀开度或系统水压通过变频泵自动调整来控制上冷床温度稳定。由于随着生产的进行, 水温逐渐升高, 冷却条件发生变化, 因此适时测量轧件上冷床温度, 相应地加大给水量也十分必要, 所以在本系统中用PLC来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由于每根轧件都有炉底黑印引起的温度波动, 红外测温仪是采用多点检测、加权平均的方法测量轧件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

生产中发现, 在供水电磁流量阀开度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调整系统压力, 可同时改变多个冷却喷嘴的供水流量;而单靠调节电磁流量阀的开度, 容易造成多个冷却喷嘴的水流量互相干扰, 系统不容易稳定。因此今后设计控冷设施, 必须加强自动控制, 目前国内采用普通软启动恒转速电机带动的水泵很难满足上述调流量时保持压力恒定的要求, 因此建议采用变频调速电机带动的水泵。

4 试验结果

4.1 机械性能

经9根Φ22圆钢的典型水冷测试, 检测其机械性能, 结果见表3 (每根取2个试样) 。

表3中, Roel为圆钢实测屈服强度, Rom为圆钢实测抗拉强度, A为断后伸长率, Rom/Roel为强屈比, 即圆钢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 Roel/Rel为屈屈比, 即圆钢实测屈服强度与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①9个典型试件都达到了HRB400标准要求, 且随着上冷床温度降低, Roel和Rom却增加, 而A下降, 强屈比Rom/Roel也下降, 屈屈比Roel/Rel则上升;②对于抗震要求的圆钢, 国标规定:Rom/Roel≥1.25, Roel/Rel≤1.30, Agt (最大力总伸长率) ≥9%, 本试验有一部分达到, 有一部分差一点达到, 但由表3可知, 只要把上冷床温度控制到670℃左右, 就可完全满足国标要求;③本试验钢为普通Q235钢, 没有特意加Nb、V、Ti (成份中有微量是电炉废钢带入的) , 因此对这种成份的钢只要采用控轧加控冷工艺, 就可以生产出满足HRB400E III级的抗震圆钢。

4.2 圆钢的组织

对上述圆钢做组织观测, 见图2。

(1) 用GB6394-86标准对Φ22圆钢的晶粒度评级为9.2级。

(2) 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组织分析可见, Φ22圆钢表层为回火索氏体, 中间有一层过渡区, 芯部为铁素体加珠光体, 组织符合国家标准GB1499.2-2007的要求。从图2 (b) 中可以看出, 表层针状马氏体组织已不明显, 且基体上有微小的白色碳化物颗粒析出。

(3) 为了对比淬火马氏体与回火索氏体的区别, 特意取了一根因冷床事故堆在水冷器中的Φ22同钢种同冷却条件下的全淬火试样, 其金相组织为明显的针状马氏体 (见图3 (b) ) , 与回火索氏体 (见图2 (b) ) 有明显的区别。

(4) 由于高压水具有除鳞效果, 冷却后的圆钢表面光洁, 可提高圆钢与水泥的结合能力。另外, 被水冲掉的氧化铁皮可以通过水循环系统进行集中收集, 而且也大大改善了精整工序的作业环境, 减少了粉尘和高温污染。

5 结论

(1) 采用环缝旋流冷却喷嘴, 冷却效率高。通过控制水系统的压力、流量参数, 容易获得所需淬硬层的厚度, 并通过自回火得到所需圆钢的组织和性能。

(2) 通过调节水量、水压等参数, 可获得表面为回火索氏体、心部为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的圆钢, 性能满足HRB400E的抗震圆钢要求。

(3) 控冷技术是一项节能环保技术, 能显著提高圆钢使用性能, 应在有条件的企业大力推广。

摘要:设计了一种环缝旋流冷却喷嘴, 并介绍了其在某钢厂圆钢控冷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情况, 探讨了各工艺条件对圆钢最终组织、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该冷却喷嘴冷却能力约为常规直喷式冷却器的1.5倍, 较常用湍流式冷却器冷却均匀, 通过调节水流、水压等参数控冷, 可改善圆钢的性能。

关键词:圆钢,环缝旋流,冷却器,控制冷却

参考文献

[1]张克球, 王世亮.混凝土用钢材生产使用现状及展望[J].钢铁, 1999, 34 (S1) :958-962.

[2]Francesco Toschi, Glyn Ellis.以最低成本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混凝土配筋用棒线材和棒材盘卷[G]//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298-302.

后环社区小小志愿者工作总结 第5篇

一、在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方针指导下,以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开拓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建立良好的道德,越需要倡导高尚的奉献精神。社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产生和推进,正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开展的各级各类志愿者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志愿者行动正是共青团的新形势下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青年健康成长,服务社会的着力点。把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引入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并使它成为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途径,达到社区青年服务实现“育人”与“利民”的双赢局面。

2001年起,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创建了杏林飘香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并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很好的社会反响和效应。在志愿者行动中党员师生表现突出,成为了广大师生的表率,使全体师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感染。学院中各相关专业教师积极主动承担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部分专家利用节假日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受到社区群众的热烈欢迎,社区居民不断向学校、学院和志愿者们送来感谢信、表扬信和锦旗。通过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广大青年团员自觉树立起为党政分忧、为群众解难的意识,积极倡导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

二、规范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探索青年志愿者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1、引入正面引导、分级指导、有效控制的新机制,保证青年志愿者服务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的舆论和导向,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组织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愿组成的业余性群众组织,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因此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志愿者社团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把正面引导、分级指导、有效控制作为保证青年志愿者社团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

正面引导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始终坚持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场,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理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上来,把大学生的精力凝聚到为祖国建功立业上来,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社团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方向。分级指导就是始终把青年志愿行动置于党的领导下开展活动。首先,明确相关基层的党团组织作为相应志愿者服务社团的主管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志愿者社团的工作,使志愿者社团在相应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其次,建立志愿者社团的规范章程及组织制度,推选社团主要负责人,再次,按照志愿者服务的范围、性质、类别和职能,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实行分级、分类指导。有效控制就是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对学生志愿者社团的管理和服务,扶持青年志愿者社团的健康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飘香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起,贯以“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尽职尽能,无私奉献”为宗旨,发扬“大医精诚”的思想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贯穿“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真心关爱老人”的理念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成立初期,志愿者服务队就制定了《“杏林飘香入社区”社区服务志愿者章程(草案)》、《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档案,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服务队下设社区服务部、组织宣传部、财务部、后勤内务部、培训部五个部门,各部门接受服务队总队指导,接受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党团总支监督指导。服务队在服务过程中不断结合实际完善组织制度,在不同的工作阶段重新修订《章程》,进一步完善了志愿者服务制度、明晰了部门职责、健全了各项资料档案。此后,服务队实施志愿者档案注册管理,为志愿者建立较完备的个人档案卡和《志愿者服务手册》,并如实记录和认证志愿者服务活动过程,随后志愿者服务队又进一步规范了“志愿者服务队”建设,重新编制并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库。这些工作的有效进行,使服务队形成了“志愿者服务有组织、有纪律、有规范”的科学管理机制。这些规章制度从宏观到具体,加强了基层党团组织对学生青年志愿者社团的管理和指导,有效地把握和调控学生志愿者社团思想动态及活动的开展,同时又使其实现了很好地自我管理,更好地发挥其潜力。同时在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方式、内容、时间和场所等方面给予较大的自由度,这也充分地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特色志愿者活动品牌化,项目进程科学合理,“入户”服务与“集中”服务相结合——“一对一”模式稳定,“心连心”持之以恒。

“杏林飘香入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基层团组织开展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青年服务社区”的精神,探索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服务项目的具体行动。我们采取了“一对一”入户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在我们以树立学院品牌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实现青年志愿者社区实践活动成果的突破,青年志愿者新实践基地的突破以及为基层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途径的突破。多年来,志愿者服务队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科学的项目进程,创立了社区试点模型的办法,通过对社区的先期调查研究,制定符合不同社区特色的服务形式和内容,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服务规模和范围,这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充分验证了项目进程的科学合理。

1982年建系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保持着学生自发的义务健康保健服务。2001年11月起针灸推拿学院团总支正式组建了“杏林飘香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已初具规模。从成立至今,志愿者已超过2000多人次。这支由广大青年学生和部分专家教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北京市率先以“一助一”上门服务的形式在老年人为主的“团结湖中路社区”、以集中服务的方式在“和平里”开展志愿者服务,至今这些志愿者服务小组已为万名社区群众开展了以耳针、按摩推拿、养生保健康复、卫生知识普及和健康咨询为基本内容的服务,同时还为社区群众开展生理、心理的护理,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预防康复,并为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卡、疾病普查、健康咨询表和服务反馈卡,帮助他们与专家搭桥等志愿者行动。近年来,我们还拓展了“关爱女孩”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学校后勤一线员工“为最可爱的人送健康”志愿者活动。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小时数累计已超过10万小时,以广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们正以实际的行动向全社会昭示:志愿服务为社会,社会需要志愿者。

3、加强青年志愿者的培训考核,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为了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志愿者服务队应建立准备——实施——发展的前进路线。服务队应严格实行志愿者考核上岗制,对志愿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可通过定期举办相关技能培训和专题讲座,并以耳针、按摩推拿、养生康复、老年病预防等课程,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技能,确保志愿服务的安全和质量。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志愿者服务队还可建立指导老师团队和专家顾问团,并建立起相关疾病的研讨小组和课题小组,使志愿者们能在专家团的指导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义务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

三、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的经验总结

1、志愿者社区服务收效喜人

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营造区校共建的良好局面,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施展才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成为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鲜活的手段和途径,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成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播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同时还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普遍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口”栏目、《健康报》和“北京您早”特别报道了他们的行动,形成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长期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配合社区推动养老事业,发扬了“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了社区配合、学校投入、志愿者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应当说,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为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志愿者活动加强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建设,深化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德育教育的主题,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不断提高修养,培养严谨的医疗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实现自我价值与全心服务人民”的思想,真正把“大医精诚”的思想和志愿者精神贯穿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中。通过志愿者活动,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要求进步的政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同时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施展才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搭建了实践的平台。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青年学生不断增强了工作热情和较为丰富的医疗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广大青年学生得到了大量宝贵的工作经验,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了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好风气,他们在实践中切实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也增强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杏林飘香入社区”这样的志愿者活动是紧密结合所在高校医疗专业特色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习体系,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和考核也激发了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巩固了他们的专业思想,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及分析解决问题合乎“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与时俱进的时代观,使他们努力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志愿者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锻炼,他们树立了“永创第一”的思想,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起“以创新为荣”的氛围。

2、不足与困难

高校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多年多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由于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完全的公益事业,没有强大的资金来源,仅通过从学生活动经费中申请一定的资金,这较大程度地限制了服务的范围和规模,甚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服务效果。因此,我们也希望基层党团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本身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并诚挚邀请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加盟,以优化志愿者服务环境和资源。另外交通问题也是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一大难点,由于一些社区路途遥远,志愿者有时投入在路途中的时间比服务时间还要长,因此,我们准备通过扩大定点设定集中服务的方式,同时加大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自身的健康保健素质,使社区居民形成科学的养生保健意识。另外,由于志愿者的年级跨度和专业差别,使得培训工作存在一些重复和断层,这也是下一阶段,志愿者服务队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还有,志愿者活动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入户服务,志愿者们接触的服务对象相对固定而且单一,容易造成他们对不断重复的服务失去新鲜感而导致的热情减低,有时会产生惰性,这就需要服务队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开展组间交流和轮替,构建更加合理的服务模式。

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是一项公益事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取得了一点经验,但在社区前进志愿服务的发展道路上仍需要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我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原则,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力争稳步而高效地发展。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以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拓展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志愿者服务环境、完善志愿者服务体制,制定更加有指导性和权威性的工作准则。相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一定能早日走上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道路。

摘要: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面向新形势, 增强实效性是当前高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团基层组织开展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实践经验, 旨在不断规范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 不断拓展和探索高校党建政治工作切实有效的新途径。

上一篇:信用卡和储蓄卡的区别下一篇:高中成长在路上演讲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