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2024-08-02

栀子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精选10篇)

栀子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栀子;丰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从选地整地、育苗、田间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栀子丰产栽培技术,从而为栀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栀子为常绿灌木,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椭圆、深绿色,花生顶端或叶腋,单生或双生,个大、白色、两性,浆果倒卵形,成熟时色红黄,种子多。栀子喜光,怕严寒,要求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深厚。在20~25℃最为适宜,-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叶鞘开始萌动,30℃以上生长受抑。4月中旬孕蕾,5月上旬至6月初开花,5月中旬盛花期,6~10月果实渐大,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1选地、整地

高产栀子种植地应选择坐向南、东西向的山坡地或平地,要求土质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确保环境不受污染。选择疏松的缓坡地,对过分贫瘠的土地要先改良后建园。整成水平条带,按1.0m×1.5m的株行距栽6600株/hm2,挖30cm见方的栽植穴,每穴施腐熟粪肥4kg拌土回填待植。

2育苗

2.1选种

栀子有水枝子和山枝子之分。水枝子药性低,色素含量少,不可入药。山枝子药性好,色素含量高,是首选品种,我地主要有赣栀1号、赣栀2号等品种。选择饱满、色深红的成熟果实,连壳晾干作种,播种前用剪刀将种子果皮剪开,挖出种子在热水中搓散,然后将下沉的的充实种子,置通风处晾去过多的水分即可播种。

2.2播种

将种仁均匀地撒播在已备好的苗床上,然后盖上一层1~2cm厚的草木灰与磷肥拌合的营养土,再盖一层稻草,需种子60~75kg/hm2,可育苗90~105万株/hm2,日常育苗约150万株/hm2。

2.3苗期管理

出苗后,揭去覆盖物,保持苗床湿润。及时除去杂草,疏除小苗和过密苗。追肥用1%~3%腐熟畜粪水泼2~3次。

3田间栽培管理

3.1定植

幼苗一年后高达25~30cm,茎粗0.3cm,将上部留6~7cm截顶。在立春至清明每穴栽1株,填土压实后浇定根水。

3.2中耕除草

定植后每年冬季全垦,春、夏、秋锄草。可以结合套种豆科作物,一可作绿肥,二可保湿除草。

3.3整形整枝

定植后第一年将主干离地面20cm以内的萌芽抹除,作为定干高度。在生长的梢中选取3~4个生长方向不同的、强壮的枝条培养成主枝,第二年再用上述方法培养3~4个副主枝。使树冠外圆内空,枝条疏朗,通风透光,调节生长、发育、抽枝、开花、结果之间的平衡关系,减少养分无用地消耗,增加结果面积,提高产量。结果后,整枝主要是去掉垂枝、匍匐枝、重叠枝、逆行枝。

3.4科学施肥

定植后1~2a,植株处于营养生长期,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结果后以磷、钾肥为主,氮肥视情况而定。结合中耕除草每年施肥4次,在树冠外围开环沟施下。在4次追肥中以后2次为重,施肥占全年的2/3。

(1)春肥。3~4月施尿素375kg/hm2和饼肥750kg/hm2。

(2)壮果肥。5~6月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复混肥750kg/hm2。

(3)促秋梢肥。栀子秋梢顶芽95%以上形成花芽,而秋梢花芽占结果植株85%以上,为主攻结果母枝,这次促梢肥就更为重要。通常在立秋前进行,施厩肥30t/hm2拌饼肥450kg/hm2、尿素75kg/hm2开环沟施下,以促进秋梢生长和花芽分化。

(4)越冬肥。主要是补充栀子结果后所消耗的大量养分,恢复植株长势,有助于花芽分化和避免隔年结果现象,从而增加植株抗寒力。

(5)保花保果。在栀子开花盛期,喷0.15%硼砂,谢花3/4时喷100kg水溶有5g九二O的溶液或1000kg水溶有8~10g2,4-D和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每隔10~15d喷1次,连喷2次,可促进栀子生长,加速细胞增殖,减少果柄离层的形成,从而提高座果率。

3.5虫害防治

危害栀子的害虫主要有天蛾幼虫、蚜虫、卷叶螟、跳甲虫,多发生在5~10月,可用乐果、敌百虫等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人工捕捉。不能用有机磷农药,采果前1个月不可使用农药。

4采收加工

栀子栽后2~3a开花结果,11~12月果实开始成熟,当果皮呈黄红色时即可分批采收,选择晴天采收,采收的栀子不要堆沤,应及时放通风处摊开,分期分批用甑蒸上气,然后晒干或烘干即可。采收要适时,早枝子、晚枝子都欠佳,以中枝子中色红黄、皮薄、饱满、干燥、无杂质为佳。

栀子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第2篇

第一步选择适宜的盆土

栀子花喜欢酸性土壤,适宜的pH值为5至6,种植前准备好适宜的土壤。若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之后的养护很麻烦的。

栽培用土通常选择腐叶土、泥炭土加一半的园土,不要用煤渣,或者直接购买君子兰专用土,方便实用。

第二步合理施肥

栀子花喜肥,种植时在土壤中加入腐熟的饼肥作基肥。

生长季节用饼肥、硫酸亚铁沤制成肥水,每周浇灌一次。也可用全营养的有机液肥。

现蕾期追肥1~2次,浇灌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使花朵肥大,花香浓郁。

夏季温度35℃以上,秋季15℃以上,停止施肥。

第三步科学浇水

栀子花喜欢 湿润潮湿的环境。4~9月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浇水见干见湿,晚上可喷雾将叶片淋湿,以保持湿度。若植株生长过旺,晚上不要浇水,早上太阳出来后浇水。

北方碱水地区,浇水时,将自来水放置一天后浇灌。3~5天,浇一点柠檬酸水溶液,可保叶片碧绿。

第四步多晒太阳

栀子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若长期放在半阴处,花枝瘦弱细长。养护中,除7/8与正午需遮阴外以及冬季冬眠外,其他时间在阳光下养护即可。

第五步冬季休眠好

栀子花虽耐寒,但盆栽栀子花经历严冬后根系会受损,春季恢复较慢。但放在有暖气的室内,温度较高,光照不足,植株生长减缓,第二年开花较晚。最好的方法,将盆栽放在5℃环境下,使其冬眠,或用保温材料将花盆包裹,放在室外向阳背风处越冬。

第六步适当修剪

栀子花主干长到20厘米时,打去顶尖,留下3~4个分支,促进分支。每年开花后,轻修剪,将弱枝、病枝剪掉。但栀子花春季不可短截枝顶,否则当年难以开花。(小编推荐:栀子花怎样修剪?)

第七步适时换盆土

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乙醇

栀子黄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色素,其主要成分为藏花素,是自然界中少见的一种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由于其水溶性好、着色力强、稳定、安全及无毒性,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工业染料中;栀子黄色素不仅是着色剂,而且能清热祛火,凉血利胆,降低胆固醇,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对栀子黄色素进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中首先筛选出提取栀子黄色素的有效溶剂,并系统研究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基本条件,以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试验材料:栀子果实,购于孝感市星河镇。

(2)主要仪器:SHZ-Ⅲ型循环水真空泵、HH-524双列四孔水浴锅、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仪器厂;UV-240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3)主要试剂:乙醇、乙醚、乙酸乙酯、甲醇和丙酮均为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准确称取一定量栀子粉,转移至圆底烧瓶中,加入浸提剂,在设定温度下浸提一段时间,减压抽滤,冷冻离心(离心温度4℃),取一定量的上清液,以70%的乙醇做空白参比液,用UV-240型分光光度计在相应波长下,测定上清液的吸光度数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称取5g栀子粉,用70%的乙醇50mL,在室温下浸提2h后抽滤、以4000r/min冷冻离心15min,得到上清液,以70%的乙醇做空白参比,测定上清液在不同波长下(200~500nm)的吸光度值,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栀子黄色素是在238、325和440nm处有3个吸收峰,它们分别是栀子苷、绿原酸和藏花素的特征吸收峰,因此藏花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0nm,我们把它作为栀子黄色素测定时的检测波长。

2.2 溶剂的确定

准确称取10份栀子粉,每份1g,分别放入10只50mL的锥形瓶中;再分别向各锥形瓶中加入20mL的水、乙醚、乙酸乙酯、甲醇和丙酮,以及浓度为50%、60%、70%、80%和90%的乙醇,室温静置24h后抽滤,以4000r/min冷冻离心15min,测定上清液在440nm处的吸光度,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乙醇系列中,当乙醇浓度为70%时,提取液吸光度最高,溶解效果最好,乙醇浓度大于70%,提取液的吸光度略有下降;非乙醇系列中,甲醇提取液的吸光度最高,乙醚的最小,说明栀子黄色素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在乙醚中几乎不溶解,考虑到甲醇对人体的毒性,选取70%的乙醇作提取溶剂。

2.3 温度的确定

准确称取6份栀子粉,每份5g,分别放入6只250mL的圆底烧瓶中;再向各烧瓶中加50mL 70%的乙醇,分别置于40、50、60、70、80和90℃的数控恒温水浴锅,浸提2h,冷却后抽滤、以4000r/min冷冻离心15min,测定上清液在440nm处的吸光度,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温度达到50℃时,提取液吸光度最高,提取效果最好;温度超50℃时,提取液的吸光度依此下降,说明高温不利于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同时,温度太高,黄色素会分解,影响其稳定性,也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综合考虑,本试验选取40、50和60℃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

2.4 料液比确定

准确称取6份栀子粉,每份5g,分别放入6只250mL的圆底烧瓶中;以1∶8、1∶10、1∶12、1∶14、1∶20和1∶30的料液比分别向各圆底烧瓶中加入40、50、60、70、100和150 mL 70%的乙醇,50℃数控恒温水浴锅提取2h,冷却后抽滤、以4000r/min冷冻离心15min,测定上清液在440nm处的吸光度,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随着料液比的增大,吸光度呈下降趋势,说明浸提效果逐渐变差;考虑溶剂量增大的同时,也给工业生产造成浪费。因此,本试验选取1∶10、1∶12和1∶14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

2.5 浸提时间的确定

准确称取7份栀子粉,每份5g,分别放入10只250mL的圆底烧瓶中;再向各圆底烧瓶中加50mL 70%的乙醇,于50℃数控恒温水浴锅分别浸提1、3、5、7、9、10和11h,冷却后抽滤、以4000r/min冷冻离心15min,测定上清液在440nm处的吸光度,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当提取时间小于9h时,提取液的吸光度随浸提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提取9h后,吸光度开始下降,提取率降低。因此本试验选取7、8和9h作为正交试验的3个水平。

2.6 离心时间的确定

准确称取5g栀子粉,放入250mL的圆底烧瓶,再向烧瓶中加入50mL 70%的乙醇,于50℃的数控恒温水浴锅浸提8h,冷却后抽滤、以4000r/min冷冻离心,设置离心时间分别为10、15、20、25、30和35min,测定上清液的吸光度,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离心时间对栀子黄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不是很大,差异不明显,离心15min效果最好,考虑提取效果和效率的因素,可选离心时间15min。

2.7 离心转速的影响

取前面浸提8h的栀子黄色素粗提液,冷却后抽滤,冷冻离心15min,设置离心速度分别为2000、4000、6000、8000、10000和12000r/min,测定上清液的吸光度,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离心速度为4000r/min时,离心效果最好,离心速度大于4000r/min后,吸光度值虽然有变小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考虑到太大的离心速度可能会对栀子黄色素的分子结构产生影响,本试验选取离心速度为4000r/min。

2.8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为进一步得到栀子黄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本试验以70%的乙醇为溶剂,以温度、时间和料液比为3个因素,设计[L9 (33)]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RB>RA>RC,即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最后是浸提时间。比较优的提取条件是A2B1C2,即浸提温度50℃、料液比1∶10和时间8h,与正交试验中试验4的条件完全符合,从试验4的数据看出,正交试验的结果与最佳条件相一致,与单因素的试验结果也一样。因此,本试验确定提取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温度为50℃和时间为8h。

3 结论

本试验研究了栀子黄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栀子黄色素的最大吸收峰在440nm处。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取70%乙醇为提取溶剂,离心速度为4000r/min,离心时间15min;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10和提取时间为8h。

参考文献

[1]郑建仙.功能性食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2]付小梅, 赖学文, 葛非.中药栀子类药材资源调查和商品药材鉴定[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2, 21 (5) :23-25.

[3]荆成伦.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应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6, 8 (2) :69-73.

[4]车双辉, 杜琪珍, 钟立仁.栀子成分的开发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 14 (5) :57-59.

[5]彭婕, 钱之玉, 等.京尼平苷和西红花酸保肝利胆作用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 (2) :105-108.

[6]任治军, 张立明, 何开泽.栀子主要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药理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 17 (6) :831.

[7]刘本皋.食品添加剂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4.

[8]王春芳, 鲁静.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中藏红花素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1997 (17) :321-323.

[9]谢学建, 张俊慧, 马爱华, 等.中药栀子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0, 11 (10) :943-944.

盆栽栀子花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第4篇

5月份及时追肥,施1~2次氮磷集合肥料。同时注意盆土不可太湿,忌雨后排水不良或积水,否则会造成叶落或花蕾腐烂而开不出花。

栀子花喜半阴,盆栽应摆放在半阴处养护,切忌夏季烈日暴晒。

春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第5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技术,包括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及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北疆春大豆有机栽培提供参考。

1土地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pH值7~8、保肥、保水能力强的土地。一般入冬前采用秋翻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整理,土壤耕翻深度为20~25cm。播种前可喷洒具有选择性的生物或植物源除草剂,以抑制杂草生长。

2品种选择

选用的品种须茎杆粗壮,节间短,以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为最佳,如新大豆1号、新大豆7号、中黄35等。

3播种

播种前可用根瘤菌剂进行包衣。当5cm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若为地膜栽培,膜下温度稳定通过≥8℃以上)时,即可播种。行距可采用50cm加30cm宽窄行,也可采用35cm或40cm等行距,株距7~8cm,播深4~5cm。可机械条播也可点播。要求种子行覆土严密,压实,减少断条。

4田间管理

4.1疏苗匀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按密度要求间苗,去弱苗、高脚苗、病苗,留壮苗。膜下滴灌田,对于不能自行拱土出苗的情况要及时查苗、放苗,以避免烂种、烂苗。

4.2中耕松土、除草

除草可结合机械中耕进行。当大豆子叶拱土显行时进行第1次中耕,以后每12~15d中耕1次,第2、3次中耕深度18~25cm,至大豆封行前完成第3次中耕。保证大豆行间土壤疏松,起到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及壮苗作用。

4.3灌水

滴灌技术是大豆有机栽培的首选灌溉方式。大豆生产中株型的调控是丰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有机栽培禁止使用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运用滴灌技术能够少量多次,适时适量,合理统筹水肥,完全可以实现水肥调控代替化学调控。全生育期滴水11~13次,总灌水定额为3500~4500m3/hm2。出苗水:对部分墒情较差的地块,播种后视墒情和天气情况可适量给水,以保证一播全苗,灌水定额为300~375m3/hm2。苗期:大豆苗期虽需水量较少,但由于地表蒸发量较大,要根据田间具体情况滴水1~2次,灌水定额为225~300m3/hm2。花荚期:大豆开花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水量大,灌水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对株型进行调控,因此,应采用“小水量、高频率”的灌水原则,适当缩短灌水周期,以5~7d左右灌1次水为宜,共灌水6~7次,每次灌水定额375~450m3/hm2。鼓粒期:这一时期是籽粒干物质积累期,缺水会造成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可灌水3~4次,每次300~375m3/hm2。成熟期:植株需水量减少,可根据植株生长及天气情况适时灌水1~2次,每次灌水定额225~300m3/hm2左右。

4.4施肥

有机大豆栽培培肥地力以全层基施有机肥为主。于犁地前深翻经科学发酵的有机肥15~30t/hm2。在大豆生长发育期间,可根据作物需要,运用滴灌技术随水滴施液态生物肥或液化有机肥。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1病害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精选种子,剔除带病种子。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特别是菌核病多发区,要避免重迎茬或与向日葵、油菜等作物连作或间作。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防止扩大蔓延。可用菌克毒克等微生物药剂或其他生物杀菌剂进行防治。

5.2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种植区,虫害以叶螨为主,种植前清除田间枯枝烂叶、杂草,以除去藏匿的越冬虫源。有虫情危害时,可释放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等,或施用大蒜素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是利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5.3草害防治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的抑制作物行间杂草生长。但应根据田间具体情况,适时进行机械及人工除草,或使用真菌除草剂有针对性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除。

6收获及贮藏

人工收获,可在大豆黄熟70%~80%、叶片脱落时进行;机械收获,当豆叶基本落净、豆粒满圆、豆荚全干时进行。在收获中应当注意,不同品种必须单独收获、脱粒、运输及储藏。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

成污染。储藏前还应对仓库进行清洁卫生、除虫及消毒等处理。

参考文献

杨梅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第6篇

论文摘要:从园地选择、种苗选择、苗木定植、抚育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杨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杨梅栽培提供参考。

1园地选择

杨梅适应性强,一般山地均可种植。海拔高度对杨梅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海拔较高的山峰,风速大、气压低、水分蒸发快,易使裸露的杨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山地,由于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湿度较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于山峦重叠,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气湿度和温度配比合理,较有利于杨梅果实的生长发育。山地坡向不同,杨梅的品质也有差异,南坡山地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低,可使杨梅果实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产量低;北坡山地则相反。因此,杨梅园地一般选择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缓北坡,土壤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质红壤或黄壤为宜。

2种苗选择

如当地原有野生杨梅较多,可采用高接的办法改换优良品种;如当地缺乏良种,可考虑从外地引入接穗苗木,如东魁、荸荠、丁岙、水梅等。引种时要注意两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差异及原有品种的熟期,若地域差异较远,必须先少量试种,成功后再扩大,切忌大规模盲目引种。

3苗木定植

根据品种、气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确定栽植密度,为使幼树提高前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栽375株/hm2左右。定植一般分春植、秋植2种,春植在浙江于杨梅萌芽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此时冰冻期已过,气温开始回升,有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如过早,植后易遇冻害天气,会导致土裂、根断、苗死;过迟,则根系受伤后尚未恢复,未能及时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发叶,影响成活和生长。

定植前,要挖好定植穴,一般长50cm、宽60cm、深60cm。挖穴时间最好在冬季,经冰冻可使土壤风化,利于幼苗根系吸收肥水,并可杀死穴内越冬害虫。定植时,先在穴底施入适量腐熟的基肥,然后放下苗木,理顺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双脚将四周踏实,与嫁接口平齐,注意不能伤根。定植后用柴草覆盖遮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4抚育管理

杨梅幼苗定植后,约经4年左右开始结果,为了实现速生早产的目标,栽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幼树时要勤除草、松土、培土,保证幼树的正常生长,除草一般每年2次,春末、夏末各1次。在未结果前每年要施肥1次,一般在幼树萌芽前施用,以促进根系和枝叶的生长。当杨梅成林后,每年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前,以速效肥为主,促进春梢开花和坐果及果实的发育;第2次在采果后进行,以有机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恢复树势,为次年丰产作准备。

5整形修剪

5.1整形

5.1.1自然开心形。定植后的第1年以抹芽为主,从离地约20cm起选留第1个主枝,以后每隔15~20cm留第2、3个主枝;第2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并将主枝上所有侧枝短截,在离主干60~70cm处选留第1副主枝;第3年在主枝上选留第2副主枝,第1、2副主枝相间60cm;第4年继续延长主枝和副主枝,在距离第2副主枝40cm左右处选留第3副主枝。在培养主枝和副主枝的同时应及时选留大侧枝,通过5年左右完成整形。

5.1.2自然圆头形。苗木定植后,在离地约30~40cm处进行短截,其后除保留主干分生的3~4个强壮枝条,其余枝条及早除去。保留的枝条彼此相隔20cm左右,相互不重叠。在离主干60~70cm的主枝上留第1副主枝,再在其另一侧下方60cm处留第2副主枝。控制主枝、副主枝以外生长过旺的强枝,缓和树势,经过5~6年完成整形。

5.2修剪

5.2.1除萌。春季发芽后到秋季生长停止以前及时除去树体上的无用萌蘖,包括主干基部发生的徒长枝,主枝、副主枝和大型辅养枝背面发生的过强枝条。5.2.2摘心。春季枝梢开始生长后,组织尚未木质化时进行。一方面,利于提高坐果率,减少落果;另一方面,促进树冠空秃部分的徒长枝抽发二次枝,进而演变成结果母枝。

5.2.3拉枝和撑枝。拉枝一般用绳或铅丝系在骨干枝的中部,按枝条要求角度把枝条向水平方向拉开,系着枝条的部位必须有橡皮或其他软韧材料垫铺,以免树皮擦伤感染癌肿病。撑枝用坚固的短木条撑大主枝和主干所成的角度。两者目的在于促使杨梅树冠开张,改善光照,结果均匀,避免平面结果。

6病虫害防治

杨梅常见的病害为癌肿病、褐斑病和干枯病,浙江地区以癌肿病、褐斑病为主。防治方法:癌肿病可用200倍抗菌剂402液防治,也可人工除去病枝;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防。

栀子的栽培技术研究的论文 第7篇

黄栀子为国家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资源, 以皮薄、饱满、色红黄为最佳, 成熟干果是传统中药材, 内含京尼平甙、栀子甙、黄酮类栀子素等, 具有清热、解毒、降血脂等药用功能, 黄栀子还是提取天然色素和香精的重要原料, 用黄栀子干果提炼而成的天然色素栀子黄、栀子蓝, 是最理想的天然着色剂, 现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 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天然色素, 市场前景广阔。

黄栀子种植3年后产量约15 t/hm2, 产值近15万元/hm2, 总体经济效益较高, 发展前景较好。由于黄栀子的良好经济效益, 在怀集县发展较为迅速。广东省怀集县为黄栀子的适生区域, 该县因地制宜发展黄栀子种植,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怀集县黄桅子发展现状

怀集县通过抓住国际上黄栀子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 利用气候温和、十分适合黄栀子生长的条件, 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及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备的优势, 在怀集县建立黄栀子生产、育苗示范基地, 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黄栀子生产。为把黄栀子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在该县冷坑镇水口、岗脚等村建起了黄栀子生产、育苗示范基地, 面积达530 hm2以上。这些基地的建成, 在农民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带动了黄栀子产业的发展。加强技术培训, 为农民发展黄栀子产业提供有力保障。不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士或组织技术员深入各村进行技术培训, 指导农民发展黄栀子生产, 每年开展黄栀子技术培训不少于20次, 完善的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农民发展黄栀子的积极性。目前, 怀集县冷坑镇已成为怀集最大的黄栀子种植专业镇、广东省中草药技术创新专业镇[1]。

依托怀集县冷坑镇为广东省中草药技术创新专业镇, 2009年该县因地制宜引进外地客商成立怀集县木林森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是一家以种植黄枙子为基础, 并进行食用色素提炼高端技术深加工的组织。合作社实行统一育苗供应农户种植, 进行规范化栽培技术指导, 统一销售和加工产品, 采取“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产业化形式, 保障了黄栀子的质量、产量和农民的收益。2009年在怀集冷坑镇创办了面积为333 hm2、年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的黄栀子种植示范产园, 预计到2014年种植规模将扩大至5 333 hm2[2]。在大力推广的同时, 还利用扶贫开发项目支持, 在适合发展黄栀子的扶贫地域鼓励贫困户发展黄栀子种植。截至2011年, 全县发展种植黄栀子达1 200 hm2, 年收果量达到200 t, 为当地农民带来近200万元以上的收入, 黄栀子被农民称为“金栀子”[3]。

目前, 怀集县正在规划兴建占地面积33 333 m2的天然色素深加工厂, 添置德国进口的烘房、1 500 m2的晒场、价值

1 900万元的进口色素提炼设备, 实现黄栀子天然色素深加工, 进一步促进黄栀子产业的发展。

2 丰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地

园地要求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质地疏松的阳坡、半阳坡山场。但不能在黏土、重黏土和有积水的立地栽种[4]。

造林前, 全面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等物。坡度20°以上的山地, 采用大块状或水平带整地, 并可考虑保留一定面积草带;平坡、缓坡较平坦地采取全垦整地;园土垦深25~30 cm, 按预定栽植株数挖穴。种植前, 每穴施复合肥0.5 kg或钙镁磷肥0.5~1.0 kg;也可穴施腐熟农家厩肥与土混匀作基肥。

2.2 选苗栽植

应选用培育出来的一年生苗。一般要求苗地径0.4 cm以上, 苗高25~35 cm以上, 且生长健壮、主根短而粗、侧须根发达、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苗干通直的优质苗。应依据土壤条件而定, 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管理水平高, 一般植株生长较大, 可适当稀植;土壤贫瘠、灌溉条件差, 一般植株生长差, 可适当密植, 一般为6 000~6 700株/hm2。种植前, 将幼苗适当修剪枝叶, 并用磷肥和泥浆蘸根。植苗前, 先把穴整理好。将苗放在穴中央, 扶正栽入, 当土填至1/2时, 将幼苗轻轻向上一提, 使根系舒展, 然后填土至满穴用脚踏实, 浇透定根水, 再覆盖松土。

2.3 幼树期管理

移栽当年, 应对死苗进行补植。1~3年的幼树, 每年按春、夏、秋中耕除草抚育3次, 结合施肥进行。松土时, 注意近树浅、远树深。树冠内松土深度以不超过12 cm为宜, 树冠外松土可以深一点, 增加根部延展性。每年冬季至2月前, 施腐熟农家厩肥或腐熟堆肥15.0~22.5 t/hm2, 也可施复合肥300~375 kg/hm2。在春、夏季施复合肥10~15 g/株。定植翌年开始修剪培养树形, 培养1个主干和3个主枝, 各主枝培养3~4个副主枝, 将树冠培育成圆头状。对主干、主枝应抹芽除蘖, 剪除下部萌蘖, 每年冬季剪去徒长枝、过密枝、交叉枝及病虫枝。一般定植后前2年, 对主干、主枝应抹芽除蘖, 剪除下部萌蘖和摘除花芽, 第3年可适当留果。黄栀子种植前3年, 由于黄栀子未长大, 有较大空间, 可套种花生、番薯、绿肥等作物, 增加收益, 同时可进行秸秆还田, 增加土壤肥力。

2.4 结果树管理

每年3月底至4月采取穴施, 施尿素或碳铵15 g/株, 促进发枝和孕蕾。黄栀子开花期, 选阴天或傍晚进行, 用0.15%硼砂+0.20%磷酸二氢钾喷叶面, 提高植株开花和结果率。6—10月为栀果膨大发育期, 7—9月为枝条抽生旺盛期, 应在6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 施用氮、磷、钾肥。采果后, 施腐熟农家基肥促进恢复树势, 增强翌年结果能力。

对结果树应以疏为主, 宜在冬季或翌年春季发芽前20 d进行。修剪时, 先抹去根茎部和主干、主枝以上的萌芽, 后疏去冠内重叠枝、密生枝、交叉枝、下垂枝、衰老枝、枯枝、病虫枝、徒长枝等, 使冠内枝条分布均匀, 提高结果率。黄栀子在秋季仍有开花, 但后期的花不能形成成熟的果实, 在9—10月应摘除花蕾。栀园需每年进行1~2次松土除草或者采用除草剂除草, 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扩散。

2.5 病虫害防治

黄栀子生长期若管理得当, 病虫发生极少。如发现病虫时, 应以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且在采果前30 d不施农药。

根结线虫病造成根系畸形变态后, 被线虫寄生的根功能也随之衰退, 受害严重时, 叶片干枯脱落, 枝条枯萎以致全株死亡[5]。防治方法:可在5月上旬黄栀子展叶期, 也是线虫幼虫大量孵化的时候, 可采用1.8%阿维菌素和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先在树冠外围翻土10~15 cm, 按不同药剂使用浓度与细土充分拌匀后在树冠外围开浅沟2~3 cm施药土, 然后盖土。施肥后根系恢复生长, 植株抽梢明显。

褐纹斑病为害叶和果, 发病严重时, 严重影响产量[6]。防治方法:加强修剪, 做到疏枝透光, 并烧毁病枝、病叶;早春至初秋为重点, 均衡肥水灌溉、做好雨后杀菌;盛长期发病前, 用甲基托布津每隔10 d喷1次, 连喷2~3次。

黄栀子卷叶螟幼虫为害春、夏、秋梢。春梢至秋梢期为防治重点, 要做到均衡肥水, 防止枝条偏嫩疯长, 同时做好虫情测报。防治办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时清理落叶等废弃物, 集体烧毁, 深翻土壤, 减少虫害。二是虫害发生时, 可用1%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或天然源农药印楝素、苦参碱喷洒防治。

咖啡透翅天蛾幼虫为害嫩叶、花蕾。春梢至秋梢期为防治重点, 要做到均衡肥水防治植株徒长, 造成枝条偏嫩疯长, 减少卷叶螟的适口性, 同时做好测报。防治方法:一是把蛹翻出或深埋土中, 使蛹被天敌食害或不能羽化出土;幼虫为害期进行人工捕杀。二是必要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 或5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 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

2.6 黄栀子采收

黄栀子一般10月即开始成熟, 果实开始变黄即可以采摘, 一般即成熟即采摘, 以果皮由青转红呈红黄色时采收最好。采摘宜选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进行。黄栀子采收时间不宜过早, 摘果过早, 影响产量;但是迟摘, 果过熟, 降低利用价值与价格[7,8,9,10]。

参考文献

[1]植嘉升, 谢中成, 曾凡坚.怀集县冷坑镇被批准为广东技术创新专业镇[N].羊城晚报, 2006-01-18.

[2]黄倩蔚, 周雷, 黄鉴雄.捕捉“飘香”商机创新模式带动万人致富[N].羊城晚报, 2013-09-02.

[3]亩产万元, 黄栀子“钱”景诱人[EB/OL]. (2011-09-08) [2013-09-25].http:∥news.dayoo.com/zhaoqing/201109/08/73672_104856186.htm.

[4]周早弘.栀子规范化种植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 2006, 33 (4) :88-89.

[5]孔悦平.黄栀子根结线虫病防治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 2013 (27) :115-117.

[6]薛丹, 哀建国, 殷倩.栀子病虫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2, 138 (1) :57-60.

[7]饶国才, 王国和.黄栀子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 2004, 18 (1) :58-59.

[8]阙玉林.黄栀子扦插育苗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 2008 (10) :46.

[9]高琴慧, 林庆业.新品黄栀子的主要用途与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83-84.

水杉繁育技术研究的论文 第8篇

摘要:我国整个亚热带及暖温带至半干燥地区都可种植水杉,由引种成功地区的条件看,水杉要求土壤温润,不耐干旱。所以选择造林地要考虑水分条件,土壤湿度要大,但长期滞水土壤生长也不好,要求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应选择坝区四旁、沟谷、溪旁、山洼,以及河流冲积台地栽培。

主题词:水杉抚育技术

一、种子繁殖

1、采种

要选30—40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的母树。未到成熟年龄结果的种子品质很差,出种率也低,而且几乎无发芽能力。

水杉种子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成熟,成熟时球果黄褐色,在果鳞微裂时及时采种,迟了则种子飘散。球果采回后,摊开曝晒,经常翻动,10—15天果鳞就完全裂开,脱出种子,每100公斤球果可得种子5—6公斤,发芽率5—10%。然后,收集种子,清除杂质和不饱满、发育不好的种子。纯净的种子用袋或罐等容器密封贮藏。

2、育苗

苗圃地要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苗圃地的整理要精细,并施好基肥,喷洒杀虫药剂消灭土壤中的害虫。播种期3月至4月,用20厘米的行距条播,每亩播种1—1.5公斤,播种后10天左右,种子就开始萌发,15天后开始出土,20天后就可出齐。播种后,苗床要加强管理,保持土壤湿润,苗床要加以覆盖,覆盖不能太厚,幼苗出土后要分期逐渐揭去覆盖物,浇水时要用喷壶喷洒,以免冲击苗床影响出苗。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抚育管理,如除草、松土、追肥、灭虫、及时灌溉等。

二、插条繁殖

1、建立采穗圃

将实生苗留在苗圃,或专门建立的采穗圃内栽植,作为采穗的植株。采穗的植株最好是1—5年生,5年生以上的幼树作采穗母树,插条生根率不高。采穗圃中的苗木要加强抚育管理,以便采穗植株多发健壮的枝条,提供更多更好的扦插条。

2、插穗的选择

选择2—5年生幼树的枝条作插穗。不同扦插的季节,选取的枝条也有所不同,春天扦插用去年生的硬枝,夏季则用当年发的嫩枝,秋季扦插用已形成越冬顶芽的半老枝条。插穗要冬芽饱满,枝条粗壮。

3、扦插方法

(1)春插:最好的时期是冬芽将膨胀但未萌发前,即2月底3月初。插穗长12厘米,入土深度为7厘米。扦插密度以每平方米60条为合宜。扦插半个月后冬芽萌发,抽出新梢或叶片,但插穗并未生根,表现为假活,一般插手3个月左右在切口上1厘米左右,不定芽长成新根,才算成活。在假活和生根期间,要加强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不能太多,扦插成活后要及时除草、松土,并施几次追肥,这样1年生的苗木高可达到70厘米,地径粗1厘米。

(2)夏插:5—7月用半木质化的嫩枝,梢部带4—5片羽叶,插穗长16厘米,插入土内6厘米,每平方米插180条。这时插穗生理活动旺盛,水分养分消耗多,一般需搭设荫棚。插床要精细管理,注意保持土壤湿润,25天左右就可生根,发根率较高。

(3)秋插;8—9月进行,用已形成冬芽及半木质化的枝条顶部,每平方米插400条,插后40天左右生根,但当年已不再萌发新枝。待到翌年春天萌芽时,再移植到其它圃地,继续培育成大苗。

为了使插穗能提早生根,提高发根率并多发根,可用萘乙酸溶液处理插穗。一般用50ppm的浓度,硬枝处理20—24小时,嫩枝处理5—6小时;嫩枝还可用300—500ppm浓度处理3—5秒。

三、造林方法

1、造林地的选择

我国整个亚热带及暖温带至半干燥地区都可种植,由引种成功地区的条件看,水杉要求土壤温润,不耐干旱。所以选择造林地要考虑水分条件,土壤湿度要大,但长期滞水土壤生长也不好,要求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应选择坝区四旁、沟谷、溪旁、山洼,以及河流冲积台地栽培。

2、栽植的株行距

水杉喜光,生长迅速,株行距不要太密,每亩植110株,待到时疏伐一次,使株行距为3×4米。到时再疏伐一次,使株行距为4×6米。行道树及庭园树单行栽植可较密,用2米的株距。3、栽植方法

选2—3年生优良苗木(高2米,粗4厘米左右),随起随栽,经过长途运输的苗木,将根部浸于流水中,让其充分吸水后再进行栽植。

整地:进行林粮间作需要全面整地,并施腐熟的有机肥。植树塘50×50厘米,塘内施适量的基肥。

造林季节:云南省以1—2月为宜,也训是冬芽萌动前1个月,因根系的萌动较地上部分早1个月。栽植大苗可比小略早,栽的要浇水,加强管理。

四、抚育管理

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时季最好进行灌水,防止牲畜践踏危害,每年还要进行2—3次除草、松土,4—5月进行一次,7—10月一次。有条件的地区,可在冬季施肥一次。

五、主要病虫害

1、猝倒病(立枯病)

主要是由真菌中的.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引起为害幼苗致使倒伏死亡或种芽腐烂。

防治方法:

①苗圃地要选排水良好,土壤不粘重的地方。如原为疏菜地,播种前要消毒处理:用敌克松每苗1—1。5公斤,或五氯硝苯代森锌合剂(五氯硝基苯占3/4,代森锌占1/4),或苏农6401,每亩用2。5—3公斤,将药加入细土中拌匀(药与土的比例是1:200—400)撒于苗床;或硫酸亚铁原粉每亩用8—10斤与30—40倍的干燥细土混合均匀使用,播种前撒于苗床土中。

②如发现幼苗得病,可用苏农6401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的敌克松1:500—800倍液,或新洁尔灭液5000倍液喷洒。如果用1—3%的的硫酸亚铁液,喷洒后要用清水冲洗苗木,否则易受药害。

2、苗木茎腐病

高温干旱的夏季,苗木基部易灼伤感染此病;土壤排水不良而积水,苗木生长不好,也容易得病,枯死。严重时,使当年的幼苗90%死亡,2—4年生的苗木也有发生。

防治方法:幼苗期在夏季要采取遮荫的措施,加强管理不使幼苗被灼伤。

3、白线虫

防治此虫害可用80%二溴氯丙烷乳剂,每亩用量6斤,每斤兑水30—50斤沟施,于播种或移植苗木前半月进行土壤消毒熏蒸。施药深度需入地表以下20厘米。

4、大袋蛾

此虫大发生时将叶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捉幼虫烧毁。

电信技术设备接地技术的研究论文 第9篇

【摘 要】对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接地技术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电子通信设备信息传递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的改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优化接地方式、注重施工细节、建立完善的接地施工制度三个方面。

【关键词】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接地方式

前言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电子通信设备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而接地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防止电子通信设备出现漏电等情况,进一步确保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安全。但是,目前我国电子通信设备中接地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电子通信设备中接地技术的应用质量,就要对接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1 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常用的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直接接地方式,另一种是悬浮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指的是将电子通信设备直接与大地进行连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静电的产生,确保通信设备的运行安全。悬浮接地方式主要通过建立一个连接点,并通过连接点将大地以及通信设备相连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悬浮法与直接法相互影响。

其中,接地技术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通信设备接地技术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导致通信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漏电情况。由于通信设备的额定电压为220v,人体所能承受的电压远远小于通信设备的额定电压。所以,一旦通信设备出现漏电的情况,通信设备、人体以及大地三者之间会形成一个回路,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在安装通信设备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通信设备,这样才能将设备中的电流及时的传导出去,降低电流对通信设备自身的损坏。另外,应对通信设备的电压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通信设备在安全的电压下运行。一旦通信设备中的电压过大,就会出现通信设备接触不良以及接地设备受到损害等现象出现,进而对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2 电子通信设备接地技术的改善方法

(1)优化接地方式

接地方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接地效果,所以,接地施工人员在进行接地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接地方式进行科学的选择。首先,对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环境进行充分研究,找出环境中存在可能影响接地效果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例如,环境中的`温度以及湿度等,都会影响接地技术的最终效果。一旦环境中的湿度较高,就会大大提高电子通信设备的漏电概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接地方式时,就应选择防潮性能较好的接地方式,确保电子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对接地线内的阻抗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接地线内的阻抗过高,接地线内的电流就会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接地线内的阻抗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地线中的电阻,另一种是接地线中的电感。目前,降低电阻的有效方法就是对电子通信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避免电子通信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电阻的增加。降低电感的有效方法是选择合理的接地方式,当前最常用的降低电感方法是采用多点接地法。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对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进行优化,就要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在提高接地技术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难度[1]。

(2)注重施工细节

在利用接地技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接地技术的运行质量,要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足够的重视,其中主要包括接地技术中的细节以及接电环境中的细节。接地技术中的细节主要包括连接点的变化以及接地导线的性质等方面,在进行施工人员进行接地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连接点的变化。一旦连接点的变化过大,就会导致电子通信设备中的电位差出现变化,进而降低了电子通信设备运行的运行安全。另外,在对接地导线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电阻小的导线,长度不要太长。这种导线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使电子通信设备在电阻较低的环境下运行,降低了电阻对电子通信设备的影响。

另外,接地技术的施工环境也是影响最终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尽量避免在危险的环境中施工,例如电阻较高的回路以及公共阻抗较高的环境等。第二,对于施工中的细节问题要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使用接地电缆以及接地螺旋的过程中,要使用具有明确标识的电缆以及接地螺旋。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对接地技术的影响,进而确保电子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

(3)建立完善的接地施工制度

施工制度对于施工过程来说起着引导规范的作用,所以,对接地施工制度进行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接地技术的施工质量。在对接地施工制度进行规范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方面完成,一方面是对施工流程进行规范,另一方面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首先,对于接地施工中的接地类型以及接地施工的目的进行明确规定,进行有所侧重的施工。例如,有些接地施工对接地线内电阻的要求很高,而有些接地施工对于导电性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施工。其次,对于接地施工中的设备类型以及接地设备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设备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最后,在完成施工后,要对最终的接地施工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接地线以及总电源是否受到损坏,接地螺丝是否牢固以及接地线的安装要求是否符合标准等方面。同时,加强对接地线施工的验收力度,定期对接地线的运行质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确保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质量[2]。

3 Y论

随着人们对电子通信设备运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电子通信设备的信息传导效率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接地技术的方法进行完善,提高了接地技术的运行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电子通信设备的信息传导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对接地技术的施工方法进行改善,能够为今后接地线技术在电子通信设备中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红.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与问题剖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17:32.(2016-09-01)[-08-11].

科学技术创新研究的论文 第10篇

摘要:科学技术创新过程是复杂的。运用复杂性系统理论,转变思维模式,关注关键环节,与环境共同演化,进行整体思考是有效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主题词:科学技术创新复杂性系统整体思维

科学技术创新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而复杂性来自混沌与秩序的边缘。在圣塔菲研究所成立的时候,原来“混沌理论”一词已被宏大的“复杂性理论”所取代了。混沌理论对其范围有严格限制,仅限于对自然界系统的非线性动态行为的数学研究。相反,复杂性理论则被认为可以用于复杂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随时间变化的行为层面。社会系统并不仅仅是由它们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固定规律所限定的“复杂适应性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s)。相反,它们是可能随时间演化而改变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复杂演化系统”(complexevolvingsystems)。

科学技术系统创新运动是一个貌似无规则运动的有序性演化过程,具有典型的复杂系统特征。第一,多因素性。技术本身是各因素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不等于各因素简单相加。各技术要素在技术系统中也不再是原来的因素,因素自身在技术系统动力下也发生了相变,或者说,技术性因素、实体性因素与知识性因素都具有了技术所拥有的整体性。技术因素的作用方式要受技术系统运行模式和运行状态的制约。第二,多层次性。尽管技术的各因素受技术系统动力的作用发生了相变,但技术本身却生成了一种稳定模式。技术的稳定模式是由技术本身决定的,是由科学的技术应用与技术理论的层次性决定的。科学技术系统内有稳定的周期解,周期解内还有混沌区,这种结构无穷次重复着,具有各态历程和层次分明的特征,即存在有界性。第三,多变性。复杂非线性科学技术的创新过程本质就是经历混沌走向有序,因此具有混沌伸长和折叠的特性,这是形成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的主要机制。伸长是指系统内部局部不稳定所引起的点之间距离的扩大;折叠是指系统整体稳定所形成的点之间距离的限制。经过多次的伸长和折叠,轨道被搅乱了,形成了新对称结构或混沌。

由于科学技术创新系统具有典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特征,因此,可对其运用复杂性理论进行管理。

1转变思考方式

牛顿力学是近代科学的典范,是近代科学建立的基础,牛顿力学是典型的决定性理论,是可测量和可预测的。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两次重大变革所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分别排除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测量过程的完全可控性。混沌理论的诞生打破了拉普拉斯决定论,被视为20世纪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第三次革命。混沌理论认为,非线性系统运动具有无穷大周期且始终限于有限区域、轨道永不重复的、性态复杂的运动,不可能无限精确和无限长时间地测量和计算连续变量。混沌理论解决了困扰牛顿(Newton)力学的三体问题,创立了研究n维相空间的不确定解的理论,混沌理论使人们认识到非线性系统演化既是决定论的又是随机论的。决定论的.可预测性,只适用于那些宏观的缓慢的周期或准周期的稳定运动,然而,这样的运动实在是太少了。

科学技术创新复杂系统倡导最重要的事情是改变固有的思考方式,放弃机械论和宿命论,学会欣赏并应付联系、物力论(Dynamism)和不可预测性。因为科学技术创新过程是多因素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对确实存在的运行模式(即现实存在)进行领会,即正视多元化存在,并对不可预测的事件进行反应。为了使科学技术创新过程自我发展为“复杂演化系统”,有必要对学习、多样性和影子系统(Shadowsystem)观点的多元化进行鼓励。

2并不是对每件事都需要进行控制

科学技术对客观事物既进行决定论描述又进行概率统计论描述,这两种描述方法已经共存了几百年。决定论认为,任何一个力学系统只要知道现在的行为就可预测系统的未来行为。概率统计论认为,受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系统的未来状态并不完全确定,需要用概率统计方法来描述。

KAM定理很好地解决了决定论和概率论这对貌似矛盾的问题。KAM定理指出,保守系统有可积和不可积之分,可积系统的运动是规则的,遵循决定性规律,不可积系统表现出随机性,成为统计物理学的基础。对不可积系统,KAM环面包围着随机层,当不可积系统的自由度少和扰动不大时,KAM环面包围的随机层测度极小而可忽略不计,统计物理学就不适用了,而应该应用牛顿定律。当不可积系统的自由度和扰动很大时,根据“阿诺德扩散”,KAM环面逐渐减少而随机层迅速扩大,系统只具有极少数的规则运动,规则运动变为次要的,系统出现了大量的混沌运动,这时才能用统计物理学来研究该系统。

科学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近可积哈密顿系统,随机成分有限,导致不可积性的扰动项很小。在科学技术创新知识系统处于混沌性态时,确定论和概率论随机交替作用,但确定论占据主流位置,基本能朝向希望的途径发展。随机成分确实存在但有限,因此,在复杂的非线性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件事都进行控制。应该相信混沌性态是貌似不规则的有序,科学技术复杂演化系统不仅反作用于环境,还会反作用于自身,随着时间的发展,科学技术总会不断出现新的有序状态。

3与环境共同演化

复杂性理论借鉴湍流研究思路和方法,认为科学技术创新系统同时存在混沌子空间和对称子空间,两种性态此消彼长,不断和外界环境互动而发生转换。在湍流中规则运动包含有小尺度的混沌运动,在混沌运动中又包含着更小尺度的规则运动。这说明,科学技术创新系统是与外界环境紧密联系,并不断互动发展的耗散系统。

科学技术创新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共同演化,这就需要时刻准备好对环境进行反应,凭直觉领会那些驱动科学技术创新变迁的环境模式,根据需要进行适应,而且随时准备抓住各种出现的机遇。科学技术创新系统的三种性态,稳定区域(墨守陈规)、不稳定区域(瓦解崩溃)和混沌边缘(变革栖息地)中,混沌边缘最适宜与环境共同演化。

在混沌边缘,在一种“有限不稳定状态”下,正统系统(主流文化、结构权力等级体制)和影子系统(蕴藏矛盾、变化潜力的非正式组织)能维持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张力。正统系统可以提供清楚的指导,对适当的结构和程序进行授权,以及抑制人员中的不安情绪。同时,影子系统可以激发观点的多样性,并且削弱正统系统的力量迫使它进行不断变革。这样,组织行为表征为耗散结构,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前能以新的方式执行基本任务或者追求崭新的基本任务,组织的创造性和创新方面的潜能都展现了出来。

4整体思考

技术创新系统的复杂非线性要求寻找整体模式来思考问题,并用整体的方式来控制创新过程,而不是试图控制每一个细节。整体思考是探索那些在不利的模式下能够产生最大影响的微小变化,并施加微扰改变系统运行轨道,避免蝴蝶效应。

4.1建立连接

在经典物理学中,时间是可逆的,事物的发展不存在演化;空间是平滑的、线性的;时间和空间不相关联,各自独立存在。复杂性理论认为,由于非线性的作用,时间的变化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既可以实现从有序到无序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自组织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空间也不是平滑的,不仅存在整数维也存在分数维,整数维是分数维的近似和抽象。此外,通过考察系统中某一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序列,可以重构相空间,得出奇怪吸引子的维数。这表明复杂性空间的形成也反映了事物发展在时间上的积累。因此,在复杂非线性系统运动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应该将时间和空间看成一个统一体,系统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时空整体性的,任何因素在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的变异都可能影响到其他因素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进程。而整个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复杂系统的动力机制下,似乎只能通过彼此之间以及与整体的关联来得到了解。因此,科学技术创新过程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各种因素的时空关联,正是时空关联的模式决定了一个系统的表现。整个系统处于密切关联之中,并与他们的环境不断进行交换,与之共同演化。

4.2适应复杂性

混沌理论是关于非线性的科学,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非线性的特例。经典物理学的线性观,导致了事物发展的简单性、确定性和还原性。复杂理论的非线性观,是线性与非线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对立而统一的,前者是事物发展的暂态,后者是事物发展的更基本的更普遍的本质特征。因此,研究问题时应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复杂性现象时,用复杂性方法来处理将会显得简洁而有效,反之,采用简单性的方法来研究将会显得繁杂而无效并且得不到事物发展的本质特点。例如,奇怪吸引子是很复杂的,它可以采用自相似和分数维来简单表示,但如果采用探究轨道的简单方法来研究将是得不到一条确定轨迹的。同样,在研究简单性事物时,如果采用复杂性的方法来研究也将是无效的。

将多元高阶方程化简以便求解,即将复杂现象简单化是我们的思维定势。然而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过于关注细节往往不能产生创新成果,在创造性思考时,复杂性思维是必要的。虽然复杂性思维可能不符合常规,甚至会引来混乱和困惑,那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受欢迎的。很多创新团队刻意追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不可思议,目的是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不是被惯常的生活习惯所泯灭。最好的想法不总是来自高层,而且组织内的人都想事业有成,控制只是一种幻想,如果给予适当的扶持,每个人都有可能做作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4.3让过程成为进行时

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它们所揭示的是关于简单性事物的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可逆的,必然也是前因后果的。而关于非线性现象的复杂理论,由于存在奇怪吸引子,事物的发展结果必然会导入吸引子,呈现出目的性。由于生物学、社会学等是关于复杂性现象的科学,因而也就是目的性的科学。事物发展的因果性是基本的、暂态的,而事物发展的目的性是事物的最终结果,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事物发展的目的性要通过事物发展的因果性来保证,而事物的因果发展必将会导致一定的目的性。

物理系统,如天气预报是由有限的确定性定律来支配的,有可能观察到奇怪吸引子是怎样产生的。然而,科学技术创新是人类一项复杂的创造过程,受到无穷多个因素及大量随机因素的影响,奇怪吸引子似乎说明不了什么。由于人类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科学技术创新的行为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进行解释。人类可以思考和学习,根据自身目的进行行动,而且能够反对及驳斥假定适用于他们行为的任何规则。因此,在方法论上要求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时必须要制定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对于实际工作中的每一步则要实事求是地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4.4复杂演化管理

逻辑思维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强大思维武器,科学研究中所揭示的规律性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保证其正确性的。当然,知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也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导致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在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混沌迷蒙的境地。根据混沌现象的长期不可预测性和遍历性,我们将无法通过逻辑思维一步步地走出混沌。因此,这时就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理论,而要大胆地猜测、冒险和创新,进行直接的下意识思维,然后再把中间过程联系起来进行逻辑思维来判断这种猜测的正确与否。所以说,逻辑思维是很重要的,知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复杂性理论不是系统的,而是整体观的方法,它所强调的不是稳定性而是重视创造性与变革,追求的是“成为学习型组织”。当创新思维被非逻辑思维推向远离平衡态的时候,自组织过程会自然而然发生,它们可以产生更多的变异体并且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加灵活反应。

参考文献

1AliOkasaoglu,TayfunAkgul.ChaoticMaskingSchemewithaLinearInverseSystem[J].PhysicalReviewLetters,(4)

2H-JStockmann,QuantumChaos:AnIntroduction[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迈克尔·C·杰克逊著.高飞,李萌译.系统思考——适于管理者的创造性整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黄润生,黄浩.混沌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王兴元.复杂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周守仁.复杂性研究与混沌控制及其哲学阐析[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7弗朗索瓦·吕尔萨著.马金章译.混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刘宗华.混沌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在学海中游泳作文下一篇:未来的画家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