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2024-07-10

市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精选6篇)

市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第1篇

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满足现状调查表

您好!为了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为您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同时为政府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依据,我们需要您真实的回答以下问题。请您仔细阅读题目,不要遗漏任何问题。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对于您的相关信息将不会被提及或透漏给任何人,只用于本研究。谢谢您给予我们的大力的支持!

一、基本情况

1.性别

①男

②女 2.民族

①汉

②其他 3.年龄

4.婚姻状况

①未婚

②再婚

③分居

④离婚

⑤配偶去世

⑥在婚 5.经医院(县级以上)诊断,您目前患有哪些疾病(可多选)()①高血压

②糖尿病

③心脏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衰)

④慢性胃炎

⑤胆囊炎

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肺气肿)

⑦白内障

⑧青光眼

⑨痛风

⑩其他

6.教育程度()

①文盲

②半文盲(识字但未上过学)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

⑥大专

⑦本科及以上

7.退休前所从事的职业(可多选)()

①专业技术人员

②行政管理人员

③农民

④工人 ⑤商业人

⑥军人

⑦无业人员

⑧其他

8.您每月的经济主要来源(占≧60%经济来源)(单选)()

①退休金

②积蓄

③配偶供给

④子女供给

⑤政府救助 9.您每月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①尚有结余

②收支平衡

③入不敷出 10.这是您来的第几家养老机构()

①第1家

②第2家

③第3家及以上 11.您在养老机构内己经居住了()

①1—2年

②2—3年

③3—4年

④4—5年

⑤大于5 年 12.您来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的原因是()

①无子女或亲戚照顾

②子女或亲戚没时间照顾

③子女或亲戚不愿照顾 ④因健康问题复杂,儿女或亲戚无这方面能力来照顾

⑤缺少住房 ⑥喜欢和其他老年人生活在一起

⑦养老院的照顾比在家好

⑧其他 13.您来养老院(老年公寓)之前与谁居住在一起()

①与配偶居住

②与一子(女)长期同住

③轮流居住子女家

④住亲友家

⑤独居

14.您参加了何种保险()

①无

②社会养老保险

③商业医疗保险

④其他 15.您一年内接受几次健康体检

①1次

②2次

③3次

④一次也没有

二、需求满足状况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选择 生理的需求:

1.您目前日常生活活动(如吃饭、穿衣、洗漱、上厕所、打电话)的需求满足了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2.目前您的睡眠时间、质量等方面得到满足了吗?()

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3.目前您满意养老院组织提供的定期健康体检吗?()

①完全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确定

④不满意

4.在现有的基础上,您认为养老院内的活动场所(如运动场等)能满足您的需求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5.目前您自我保健知识学习的需求满足了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6.目前,您有专业人员给您饮食指导吗?()①有

②偶尔有

③从来没有 心理的需求:

1.您对进入养老机构生活有何看法?()

①十分赞成②一般赞成 ③不确定

④不赞成 2.您对目前养老院周边环境及院内环境布置满足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3.在养老院里,您与其他老年人的交流需求得到满足了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4就目前而言,您会经常感到孤独吗?()①经常会

②偶尔会

③从来没有

5.目前,您有接受过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吗?()①经常有

②偶尔有

③从来没有

6.目前,您满足照顾人员帮助您适应养老院(老年公寓)内的生活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8.目前,您对护理人员的照顾有没有被人管束不自由的感觉?()①经常有

②偶尔有

③从没有

④没想过 9.您对养老院(老年公寓)的管理和服务满意吗?()①十分满意

②基本满意

③不确定

④不满意 安全的需求:

1.你目前对养老机构的安全设施情况满足吗?

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2.目前,您有医务人员对您进行用药指导吗?()①有

②偶尔有

③从来没有

爱与归属的需求:

1.您目前满足于子女给您的经济上的支持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2.您满足亲属看望您的次数吗?()

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3.养老院的生活有让你与社会脱离的感觉吗?()①经常有

②偶尔有

③没有

4.根据目前的活动状况,您认为养老院(老年公寓)举办的运动休闲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棋牌)让您感到满足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自我实现的需求: 1.您目前居住的养老院为您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如上老年大学、参加兴趣班)吗?()①有

②没有

③不确定

2.在目前的状态下,您认为养老院应该组织更多的社会活动(如参加老年秧歌队或老年合唱团)吗?()

①十分赞成 ②一般赞成③不确定

④不赞成

三、其他方面

1.您对养老院里的护理人员和您的交流时间满足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2.护理人员给您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吗?()①完全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确定

④未满足 3.您赞同志愿者进入养老院为您们服务吗?()①非常赞同

②基本赞同

③不确定

④不赞同

4.您认为志愿者在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对您有益吗?()①帮助很大

②有点帮助

③不确定

④没有帮助

5.您对养老院(老年公寓)的管理和服务还有其他意见和建议吗?

市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第2篇

**市城区共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126727人,占总人口的24.9%,其中14岁以下的少儿85704人,14至18岁的青少年41023人。为真实了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我们先后到5个街道办的10个社区居委会、11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并到区法院、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组织了5场有少年法庭法官、学校校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乡街工青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还对211名未成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结果显示,在成绩背后同样存在着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很大的加强,很多方面走在全市前面:

1、纳入了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和乡镇、街道党委及政府,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及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区委8月5日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这一工作,“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抓;“两办”联合印发《武陵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意见》,明确了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文化局等15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区文明委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联席会议正副主任,制定了例会、专题会议和述职制度;区委9月8日召开了乡街、区直部门、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主要领导讲话,进行周密部署。目前全区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2、形成了立体交互的教育管理网络。学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强化德育工作,创建文明校园。育英小学的校园文化、南坪中学的课程改革、金丹学校的德育工作“四线归一”等为全区乃至全市做出了样板。文化部门清理整顿“三室一厅”、工青妇开展依法维权和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接力行动。紫桥社区20多位“三老”组成的关心下一代协会,组织动员肯得基、百江公司等企业出资,建楼栋阅览室,培训音乐、台球,利用节假日开展“智能大赛”和游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教育效果好,工作走在了全区的前面。

3、初显了工作成效。全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成为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光明巷社区建台帐、定制度、强队伍,对未成年人分类施教、特长辅导、重点帮教、义务监督、行为处罚、综合评议,203个未成年人多年来做到了“六无”:即无打架斗殴、无赌博、无吸贩毒、无刑事犯罪、无~活动、无辍学失学,他们的作法被市文明办在全市推介。紫桥社区15岁少年欧阳龙,暑期在穿紫河游泳,连续救起2名滑入深水生命危在旦夕的女童,他的事迹在市区广泛传颂,常德日报、常德电视台连续报道,市三中大张旗鼓给予表彰,开展了向英雄少年欧阳龙学习的活动。

二、面临的重要问题

尽管目前市、区积极努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已有好的起步,但就总体情况看,氛围尚未全面形成:一些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家长教育子女观念和方法存在误区;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较突出;环境污染没有根治、“精神鸭片”还有存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人才队伍、经费投入、设施配套、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形势发展、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第一、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据区法院5个法官统计,元至10月审判的刑事案件判刑416人,其中未成年人88人,占21%,比上年同期增长81%,且有10个女性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法不知法、犯罪不知罪,呈现4个特点:(1)犯罪主体低龄化。88人中29人在16岁以下,有的未满14岁,16至18岁的59人,判刑长的12年,有10人是在校生,其余均是辍学未成年人。(2)犯罪形式团伙化。95%的案件都是结伙作案,3至8人不等,有的一晚结伙作案3次,以物欲型即两抢、盗窃财物犯罪为突出。9月27日,区检察院提起诉讼的“两抢”团伙案,22名团伙中有唐某、王某等8名14至17岁的未成年人。(3)犯罪手段暴力化。团伙暴力、持刀抢劫、飞车抢夺犯罪占86%,对受害人人身财产造成严重侵害。(4)犯罪方式智能化。模仿影视作品中的麻醉抢劫,利用未成年少女以色相引诱钓线套笼子。吴某得知一男青年有款新手机,便用少女以色相接近该青年。他们分工合作,协同作案,麻倒该青年,劫取其手机,销赃得款,共同挥霍。李某以读书为掩护潜伏某职中学校,以介绍工作为幌子,与校外犯罪分子勾结,拐卖同班女生,幸被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想象。法官们痛心地说:“监狱更是大染缸,放出来后危害会更大”,于是法院只好据实缓刑67人。

市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6月按方便抽样随机选取成都市社区60岁及以上、思维和表达能力正常、愿意配合的老年人152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人, 女74人;60~74岁90人 (59.2%) , 75~89岁58人 (38.2%) , 90岁及以上4人 (2.6%)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8人 (25.0%) , 中学68人 (44.7%) , 大专40人 (26.3%) , 本科6人 (4.0%) ;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10人 (6.6%) , 1000~2999元者62人 (40.8%) , 3000~4999元52人 (34.2%) , 5000元以上者28人 (18.4%) 。

1.2 研究设计采取横断面调查研究。

1.2.1 调查工具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初稿, 进一步征询专家完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自助养老现状、自助养老需求3部分, 共25个条目。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进行社区问卷调查。由于部分老年人因视力或听力等健康原因不能自行填答问卷, 故主要采取他评, 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询问并填答, 可避免部分老年人对问题的理解偏差而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准确, 确保资料准确、完整和有效。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 回收有效问卷152份, 有效率84.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社区152例老年人自助养老现状及需求调查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从未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82.9%;从未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90.8%;有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5.3%;有承担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1.3%。

3 讨论

1990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目标;1999年, 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积极老龄化”口号, 其内涵是“健康、参与、保障”, 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和公民事务[3,4]。“积极老龄化”旨在让人们认识到自己在一生中体力、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潜能, 并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去参与社会, 而当其需要帮助时, 也能获得充分的保护、保障和照料[5]。本研究提出自助养老理念, 即是指老年人不单纯依赖社会和子女, 自己积极行动起来, 为养老做金钱和精神的储备工作, 让老年人群体“自助”与“互助”, 与“积极老龄化”内涵一致。

3.1 社区老年人自助养老意识较薄弱

由表1可见, 从未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82.9%;从未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90.8%。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 “孝”文化决定了我国特有的养老伦理观念, 尤其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中就蕴含了养老的成分[6]。当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成人, 他们最大的心愿即是老了有人照料。因此社区老年人往往把养老的重任寄托在儿女身上, 反而把自己置身度外。从本次调查“自理能力减退时最好的照顾者”的结果也可看出, 首选配偶 (76.3%) , 其次即为子女 (44.7%) 。然而西方国家恰好相反, 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只有感情上的联系, 不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7]。在其养老文化中, 老年人的“自助而养”早已是一个坚定的、有根基的、上下信守的文化观念。虽然中西方国情不同,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使得现代社会421家庭越来越多[8]。子女异地工作、生活, 特别是失独家庭的大量涌现, “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而在社区养老方面存在资金匮乏, 投入不足;社区养老服务动机模糊, 行政干预严重, 社区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水平, 志愿者队伍规模小;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地区经济差异导致养老服务水平失衡等问题[9]。因此, 每一个老年人都有必要自己行动起来, 借鉴西方的自助养老理念, 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念, 为自己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作好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储备, 不再被动地等待养老。

3.2 老年人群体自助养老具有较多优势

老年人自助养老, 即让有能力的老年人承担有需要老年人的照顾工作, 具有较多优势, 如时间充足、有共同语言、可创造社会财富、延缓衰老, 让生活充实、减轻社会和子女负担等 (表2) 。同龄照顾者更容易沟通和相互理解, 产生共鸣, 因而更有耐心, 这也是保姆、护工、老年护理员等其他照顾者所不能比拟的。有的老年人退休后缺乏兴趣爱好, 又不能和子女朝夕相处, 疏远了几十年的同事、朋友, 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相继离去时, 容易出现孤独、抑郁、怀旧、烦躁、焦虑等心理问题, 严重影响健康。研究显示, 更多的老年人愿意保持与朋友、同事和其他亲属的关系, 多样化的社交网络可增强幸福感和带来积极情绪, 有助于预防焦虑、抑郁和孤独[10]。老年人每天的时间由自己支配, 如每周安排2~3个半天参与社区自助养老服务, 承担部分需照顾老年人的养老工作, 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或能增加一定收入, 为自己的养老做经济储备;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可锻炼和保持身体功能, 有利于延缓衰老, 让自己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3.3 倡导自助养老理念, 努力实现“积极老龄化”

由表2可见, 有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5.3%;有承担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1.3%。提示老年人有较高的自助养老意愿。有研究显示, 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继续工作或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80%以上的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需求非常强烈[11]。他们最希望得到的老年社区服务有:为特困老年人提供护理和照料、开设家庭病床/送医上门、提供便民维修服务及组织群众性的老年文体活动[12]。社区服务中心和老年协会等组织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并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如通过传单、宣传栏、讲座等宣传自助养老理念, 组织、协调有能力的老年人承担力所能及的养老工作, 包括帮助失能老年人购买生活必需品、简单生活照料、陪伴聊天等, 协助社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 真正做到“积极老龄化”。

总之, 应对目前中国养老现状, 积极倡导自助养老理念, 将其融入现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模式中, 可促进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持续发展, 努力实现“积极老龄化”。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自助养老现状及需求, 为推进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随机对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152人进行调查。结果:从未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82.9%;从未为其他老年人提供无偿和有偿照顾者分别为73.7%和90.8%;有接受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5.3%;有承担其他老年人无偿和有偿照顾意愿者分别为73.7%和51.3%。结论:社区老年人自助养老意识较薄弱, 但有较高的自助养老意愿, 应积极倡导自助养老理念, 促进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开展, 努力实现“积极老龄化”。

市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生育率不断下降以及人口预期寿命逐渐延长,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养老问题日益突显,民众越来越关注,政府也越来越重视[1]。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希望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苏州市作为华东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早在1982年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了18年。而近十年来,苏州60岁以上老人已有131.7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0.7%,并且每年还在以4-5万的速度净增。苏州面临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的严峻形势,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目前苏州市社区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什么?面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 为了了解这些问题,对今后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资料与方法

一、内容:培訓统一的调查员,并组织老年人群填写“苏州市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家庭健康需求”的调查问卷。

二、调查对象:凡属本市区年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市共随机抽样调查710例。

三、方法:采用定量调查方法。根据本市区居住条件,分别选出市区3个街道办事处为调查样本计划调查数,并确定计划调查数。

由上表可见,大部分老年人觉得自己的子女比较孝顺,因此希望在家里养老的老年人居多。和周围的朋友及邻居相处比较融洽,认为朋友及邻居不易相处的人很少。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按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未来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生病没足够的钱治疗、生活没人照顾、子女以后不孝顺;86.9%的人目前都没雇佣小时工和保姆;当老年人有心事的时候一般向配偶、子女倾述;平时愿意参加的老年活动项目是散步、读书看报、棋牌;最迫切需要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卫生康复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

对于养老机构的调查显示,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服务内容及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援助服务内容了解一点、不了解的人居多,了解的人只占5%以下;周围有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服务组织的人数占38.5%,另57.7%的老人居所周围没有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服务组织;35.4%的人是通过老年朋友的交流对苏州市居家养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援助服务内容有所了解,只有22.2%的人是通过居委会的介绍才有所了解,19.0%的人是通过子女告知,15.3%的人通过新闻媒体对此有所了解;如果入住养老机构,希望的养老机构类型是经济实惠型、其次才是中档舒适性,只有1.7%的人要求入住高档享受型;如果入住养老机构,能承担的费用最多的是每月500元左右,其次是800元左右,价格越高,选择的人数越少。如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最关心的问题是收费价格、服务质量。

讨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我国的老龄化又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到来的,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开始进入养老期,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力日趋严峻。苏州市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中以苏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了解苏州老年人的现状及具体的养老服务需求。

本研究中大部分人群能接受的养老费用是在500元左右,而北京的一项调查也显示,73.9%的农村老人月承受额在1000元以下,而目前城区养老机构月均收费超过3000元,远郊区县月均收费也在1800元以上,均超出了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因此,尽管当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但大多数老年人更青睐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老人虽然住在家中,但是享受的不是传统意义上自己照顾自己的居家养老,而是由社区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提供廉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养老机构的便捷服务。

要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养”目标,一方面要加强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的硬件建设,同时还应加强老年人服务的软件建设,包括制度、人员、队伍、资金等,建立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政府应该从政策上来支持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而推行社区居家养老的关键在于发展和完善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一旦有老年人需要服务,求助电话打到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马上派出相应的服务人员上门服务,使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利、便捷、便宜的养老服务[2]。如目前在苏州市沧浪区推广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提供的服务包括了物业维修、人文关怀、应急救助等六大类53项服务项目,老人的资料全部输入信息库,老年有需要时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在家里接受专业机构提供的一对一上门生活照料服务。这样,既可减轻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满足了老年人“恋家”情结,又可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

综上,要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家庭支持系统、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发掘老年人力资源,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君.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41-2543.

[2]张祖平,田军.上海老年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社会福利,2012(8):58-64.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现状 第5篇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健金的农村养老体系由自养层次和公共层次构成,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都在其中各尽所能。但在现实条件下农村养老体系的每个层次都存在缺陷。其原因既包括老年人口的疾病风险等内部原因,也包括土地保障功能下降等外部原因。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1、家庭养老是主要形式。调查资料显示,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95%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1990——1995年全国敬老院年均2.08万个,老人院老年人只有30多万,仅占农村五保老人(保吃,保住,保医,保葬)的13%,而全国五保户老年人总数仅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2.78%。这表明了家庭养老在农村有巨大的优势。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老年人多数仍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据2000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6871万户,占有老年人口户的73.83%,其中三代居住的占大多数。另外一种情况是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分户居住,同时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一种是丧偶独居,一种是配偶共同居住。无论是那种居住形式,都是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前提下的,经济来源靠老人劳动获得和子女供养。农村的老年人将拥有的土地分配给子女耕种,这样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子文提供的生活费用。很多家庭虽然是分户居住,但老年人家庭与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距离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分而不离”的现象。

2、社会养老是补充形式。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提供优惠政策为特色的。民政部门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在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农民自愿、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但要避免摧毁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再有是五保供养,它的经费在公社、生产队统一经营时,主要从集体公益金中开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供养五保户的经费和物品,主要从村提留或乡统筹费中列支。部分地方用乡镇企业上交的利润或集体经营的项目中提留经费,政府也从救灾救济款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供养五保户或兴办敬老院。1998年全国有222.6万人享受五保供养,其中62万人由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还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优抚保障中享受优待抚恤金。优抚保障的对象包括对国家革命事业或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军人以及家属。1998年全国支出优抚保障费用72.8亿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7万人。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国家的补助和优待。

(二)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出现的主要问题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的冲击

第一,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下降和多子女家庭养老责任分散。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日益下降。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耕作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使老年农民的传统农业经验的价值严重缩水,再加上老年农民体力的衰退,他们对农业家庭的作用就越来越小,因而他们在家庭中的传统家长地位和权威地位必然会丧失,相应地就失去了对家庭财产的实际支配权。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养老的可依赖性就大大降低了。在多子女家庭中,由于有多个养老责任主体,就会产生相互推诿责任的可能,出现谁都不养老年人的局面,同时在多子女家庭中其养老行为和水平容易向下攀比。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

第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当前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据1997年底统计,我国乡镇企业户总数2300万家,创造工业增加值2.07亿元,累积转移农村劳动力1.3亿人,解决就业人口占农村劳动力总数25%左右。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变到了工业生产中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使原先隐藏在集体出工劳动方式中的大量劳动力开始涌现出来,呈现出从不同地区向城镇涌入的趋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弱化了土地作用,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

第三,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四、二、一”式的家庭逐步形成,同时也出现了家庭小型化。50年代,平均家庭规模在5.5人左右。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我国平均家庭规模缩小到了3.15人。家庭规模的缩小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造成代际之间关系在照料方式、供养方式等方面有所变化。加之,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由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年人又失去了劳动能力或大部分工作机会而成为社会纯消费人口,又由于人口老龄化有阶段性和累进性的特点,在某些发展时期可能会超越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养老体系产生巨大压力。这两种现象给家庭赡养老年人带来了严重影响,一些家庭贫困的农民很难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

2、农村社会化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村集体养老力量薄弱,农民养老资金来源不足。目前敬老院是我国农村老年人集中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农村敬老院只是对农村的部分老年人实现了集中养老,虽在相当长的时期较好地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但我国农村敬老院的供养能力还是相对不足。另外,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缓慢,对于那些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条件拿出足够的资金对未来养老进行投资,再有就是五保户养老,由村级提留为五保户提供生活必需的资料,也就是由农村集体经济供养。但当五保户“就家供养”无法自我照料时,便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护理问题。

第二,社会化养老的体制不健全。资金保证机制不健全表现最为明显。农村社会化养老对资金的筹集、管理、运营机制是比较关键的,而对资金的保值、增值却是最关键的。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保险采用积累式资金筹集模式,积累期长,所以要想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基金一般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库券,但随着银行的降息,单靠这些利息收入是无法实现基金的保值,基金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保值与增值方式,才能扩大养老资金的来源,实现分担社会风险的目的。同时,社会公平化不足也是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的一个明显问题。农村中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的劳动者不能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标准,这不但违背了社会保障的意图,而且也严重制约了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降低了社会保障的功能。

第三,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够。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

式实现的,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并不是个别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从近年来农村社会化养老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政府力图避免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但政府不应该放弃或者规避社会保障责任,在某些改革措施中,增加个人的责任是正确的,但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不能让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截然分开,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的。有效的途径是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而实现结合的主导力量是政策,即政府通过法规、政策、管理来实现的。这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模式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化和生活化的必然要求。

二、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问题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基础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目前,我国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并且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较低,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中国农村,能否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不断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 入的差距,让农民在经济宽松的条件下有能力选择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解决了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农民才会安心投入劳动,发展生产,农村经济才能壮大,农村小康社会目标才能实现。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就会对社会、政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农民承担的税费太多,收入增加缓慢,容易激发农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触情绪。从农村范围来看,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收入较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抗灾能力有限。同时,农民收入水平决定着农民生产经营的投资进而决定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一旦农民收入长时间处在较低水平,“三农”问题随之恶化,农村小康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可能的。另外,从城市乃至社会范围来看,农民收入水平低则从农的机会成本就降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涌向城市,导致交通拥挤、城市管理困难、再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必将给在资金上已难堪重负的农村家庭在养老问题的解决上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

三、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增加农民收入人手,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资本性资源和生产性资源,使农户个体有经济能力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一)努力提高农民的市场化水平

1、转变农民观念,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首先就要改变农民的传统经营观念,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要通过一切有效途径,帮助农民认识市场、接受市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把“效益优先”和“市场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市场取胜。同时农民科技知识缺乏,文化素质低下,观念转变慢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也是农民市场化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据2000年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只有0.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4.05%,文盲和半文盲却占到22.25%。应采取坚决措施执行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政策,严

格控制农村失学率,保证农民获得基本的教育。其次要加强农』眨技术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科学应用先进农业设备,科学种团,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

2、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合作化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日本99%以上的农民加入了农业协助组织,美国,法国等国的合作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走合作化道路更是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的重要的组织保障。其中有“公司+农户”型,即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户型。可以采用松散的合作关系型,紧密的合同定单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有“公司+合作社+农户”型。这种形式避免了公司由于与广大分散的农户直接接触而导致的高交易费用,通过合作社的联系,公司降低了交易费用,农户也提高了与公司谈判的能力;有供养合作社改良型。供销合作社经过公司化、股份化和民营化改造,以非合作性质的企业身份,通过“公司+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社”的形式,与农民结成新型农商关系。

3、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转变政府职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业的自然、市场和制度风险带来了很大可能,过高的风险影响了农民发展市场经济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降低农业经营风险,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信息服务。完备的市场信息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条件。但农民作为分散的经营主体,自行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难度大、成本高,客观上要求政府应作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降低经营风 险。其次政策保护。加入姗后,我国政府应充分WTO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和农民利益的保护。最后要制度支持。政府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制度的不稳定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农村经济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降低农业制度风险。通过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保证农民对经济制度的信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二)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1、全力提供农业公共服务。首先要为农民提供及时充足的市场信息,建立完备的信息服务体系。国家财政应支持建立快速、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和需求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生产、调整结构提供决策依据。其次要为农民提供 广泛而强大的科技支持。农业科技决定着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产量等,最终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和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因而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人和政策扶持。再有为农民提供通用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服务,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适应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为农民建立完备的农业市场体系,使农产品的产、运、销形成规模,减少阻力,规范市场运作,消除农民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最后还要为公益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农村的乡村道路、广播通讯、学校、医院等小型公益设施对提高农村的综合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很重要作用。

2、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国家对农业结构调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面是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调整。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无法形成农业规模经营的情况,应有序引导农民处出务工,从事工业、运输业、服 务业等工作,以拓宽农民的就业门路。由第一部分分析可知,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增长较快,对农民整体收入增长有积极贡献。但必须强调这一转移的“有序性”和“阶段性”,在开拓农民就业门路的同时还应考虑城镇的实际承受能力。第 二个层面是种植业与林业、牧业、渔业等其他农业门类之间的调整。要引导农民

从注重粮食产量转变到注意粮食质量,搞效益种植;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动物养殖等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业门类,这也是适应农业需求的变化农业结构的调整 能够切实有效地转变农业发展的路子,提高农民收入,但必须大量地资金和科技投入,国家财政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

总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变得紧迫,任重而道远。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根据现实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解决养老问题,使老年人在一种经济宽松的条件下愉悦的养老。

参考文献

[1]罗元文,沈澈.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与对策.人口与发展,2009.[2]张宗泽,彭现美.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模式分析.卫生软科学,2009.6.[3]初炜,胡冬梅,孔祥金,吴云红,宋桂荣.农村老年人群对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养老模式探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4]郑军,张海川.家庭养老文化视角下探索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村经 济,2009.10.

[5]陈林.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肖燕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途径研究.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市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第6篇

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政府机构改革后划归劳动部门管理。从 20xx 年开始市、县两级民政部门陆续向劳动部门移交工作。到目前为止,除广汉市没有开展农村养老保险、中江尚未移交外,其它均已移交。但移交前遗留了不少问题,特别是资金挪用和借出不能归还的情况很严重。劳动部门接手后,在政策上还没有出台新的文件,但在政策调研和资金的清理、归垫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将我们调查研究的农保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除广汉市以外,其余各县、市、区都开展了农保工作,其中绵竹市起步较早是搞得最好的地区。截止到今年年末全市总计有 138 个乡镇,1667 个村,3.1 万人参加了保险。20xx 年农保基金收入 119.19 万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 2624.14 万元。已有 545 人领取了养老金或生活补助,共发放 56.28 万元。

二、劳动部门接手后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20xx 年我市在基金监督工作中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也纳入社保基金现场监督范围,规范了农保基金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对农保基金的清理、归垫工作。在与民政部门交接中和交接后及时清理原来借出的农保资金。如绵竹市去年通过多次上门做工作追还五万余元农保资金。

(三)积极组织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去年我们及时将绵竹市的农保工作经验向各县(市、区)作了宣传推广,推动了全市

农保工作的规范。19xx 年底绵竹市率先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 20xx 年底绵竹市共 26 个镇(乡)职工的 18000 余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占全市农民总人口数的 4.25%。其中乡镇企业职工 655 人占总人数的 3.63%;民政福利企业职工 400 人占总人数的 2.22%;农村三职干部 1000人占总人数的 5.55%;农村义务兵 520 人占总人数的 2.88%;农村新婚夫妇 350 人占总人数的 1.xx%;农村新生婴儿 845 人占总人数的 4.69%;剑南春酒厂农民临时工 4272 人,占总人数的23.73%;农民 10055 人占总人数的 55.86%。其中男性占 73%,女性占 27%。积累基金 1105 万元。现有 137 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最高每月领取 616 元,最低每月领取 1.8 元,人均每月领取养老金 50 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享受待遇低,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采用基本缴费加利息的办法计算养老金。本金多、利息高,养老金就高。本金少、利息低,养老金就低。由于参保人员缴费金额低,参保时间短,加之我国储蓄存款利率连续下调,由 19xx 年的 xx.5%下调到目前的 1.98%,对农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承诺利息难以兑现。为了使资金能够平衡运行,所以在领取养老保险金时明显低于过去高利率计算出来的预期养老金。目前领取养老金每月最低的只有 1.8 元,根本不能满足养老的需要。

(二)宣传不够,认识不到位 因为享受待遇低,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已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有种被欺骗的感觉;部分参保人员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存有偏见和错误的理解,认为自己到领取年龄的时间还长,不知道会不会兑现以及今后的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而领不到养老金;还有的认为自己缴费少,对以后的养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不如现在退保还可以办些急事;另外一些人认为自己既然参加了社会保险,就应该在生病、住院、死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混淆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其它保险的关系。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不够和参保人员理解的片面性,造成了农民不愿继续缴费,要求退保人数不断增加,也给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管理落后,机制不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全部工作都是手工操作,无法实施规范化管理和微机化操作,各镇乡因频繁更换管理人员造成了档案遗失,无法查找,四、20xx 年的工作及建议 我市将按照国家关于社保基金的使用规定,管好使用好农保基金,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完整,维护投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深入乡镇、村、社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农保工作,扩大覆盖面。

劳动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农保政策作出一些适当调整,在政策

上一篇:物业管理服务发展战略下一篇:高中生自我评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