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

2024-08-23

《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精选12篇)

《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 第1篇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

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

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

回首一伤神。

《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 第2篇

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

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

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

回首一伤神。

杜甫诗鉴赏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能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

首联紧扣题面,点出题意,但又饱含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现在是沦落天涯,前途渺茫,因此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透露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可以想见。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唯有岸上春风中飘零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也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寥落的气氛,这种气氛深刻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零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浑然一体,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以拟人化手法,将花、鸟写得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被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诗人何尝不是因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偶吗?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显然,诗人是在借古人之事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此处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匠心独具。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震一时,但都被贬抑而死,而今诗人流落荆、湘,漂泊无依,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恰如湘水一样悠长。

杜甫《发潭州》 阅读题与答案 第3篇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贾谊和褚遂良都曾被贬湘地。

(1)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颔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尾联抒情意味浓厚,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夜晚醉饮长沙,天明在一片春色中从湘水出发,诗人借酒浇愁,透露出黯然伤情的心绪。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紧扣题面,点明题意。(1分)引出下联启程时的情景。(1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手法。(1分)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反衬出世情的淡薄;(1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1分)

《登高》杜甫唐诗鉴赏 第4篇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剑门》杜甫唐诗鉴赏 第5篇

杜甫

唯天有设险,

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

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

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

百万未可傍。

珠玉走中原,

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

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

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

高视见霸王。

併吞与割据,

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

意欲铲叠嶂!

恐此复偶然,

《禹庙》杜甫唐诗鉴赏 第6篇

杜甫

禹庙空山里,

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

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

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

《蜀相》杜甫唐诗鉴赏 第7篇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绝句》杜甫唐诗鉴赏 第8篇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

《昼梦》杜甫唐诗鉴赏 第9篇

【原文】

昼梦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赏析】

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杜甫流离到夔州,乱离时代沉重的忧国思乡之情,萦绕在老病潦倒的诗人胸中,积思成梦,不独夜晚,就连白日小憩,也梦见故国君臣,旧乡门巷。

“昼梦”,有白日梦之意,题中含有自嘲之意和悲愤之情。《论语·公冶长》云:“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这里杜甫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说自己如朽木难雕,成不了大器。从昼梦诗中所写梦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命题之意。金圣叹评此题云:“特特犯《论语》‘昼寝’字,先生岂不可雕之木,不可杇之墙哉’?”(《杜诗解》)

“二月饶睡”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冬至以后,白昼渐长,黑夜日短,二月桃花盛开,蜂蝶成群,暖意融融,催人昏昏欲睡。金圣叹说:“‘不独’二字,一直注到‘眼自醉’,‘梦相牵’,此是何等笔力,亦何等章法!言眼自醉耳,非我欲睡也;梦相牵耳,非我欲睡也;世人皆醉,我何独醒?世人皆梦,我何不梦”?(《杜诗解》)除此之外,前四句诗还说明一个问题,即诗人神志倦怠。造成这种倦怠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操心焦虑,积劳成疾。杜甫平生忧念家国,身值乱离,忧思更深。诗人不说自己如何关怀时事,积劳成疾,反说自己如宰予一样碌碌无为,白日深睡,还推说“桃花气暖眼自醉”。但“不独”二字,却深婉曲折地透露了诗人忧劳积思的心态。这样,“不独”二字,就为下面记梦暗中留下伏笔。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诗人的.家国之思。俗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日成梦,可见思情之深。这两句所写梦景,荒凉萧瑟,与前四句所写春景看似不太协调,却真实地将诗人晚年心境刻画出来。一合上眼,诗人仿佛回到故园,自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那里已是荒凉冷落,加之回纥、吐蕃屡次侵犯,战火烧残了村庄,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墙头门前除去栖鸦野狐,更无人迹。故国君臣前门拒狼,后门遇虎,唐王朝面临着种种困扰。这两句诗,用一“底”、一“边”字,将国家的危难、社会的灾难刻划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抒发了诗人乱离伤痛的悲哀。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议论,它紧承梦境写来:中原君臣处在虎狼之中,故国门巷为荆棘所蔽,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向何处去?诗人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安居乐业,普天之下没有骄横的官吏横征暴敛,唐王朝才会恢复“煌煌太宗业”。结尾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沉痛中渗透着希望。

《送远》杜甫唐诗鉴赏 第10篇

杜甫

带甲满天地,

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

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

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

《画鹰》杜甫唐诗鉴赏 第11篇

这首题画诗大概作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

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旨。以惊讶的口吻起句: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阵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有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勾勒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就正起。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勾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绘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的“扌双身”就是“竦身”。“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仿佛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使一只勇猛矫健的雄鹰瞬间展现在读者面前。颈联“绦镟”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

“轩楹”是堂前廊柱,这里指画鹰悬挂之地。这两句是写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就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仿佛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绘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以真鹰来作比拟,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将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表现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把画鹰当作真鹰,寄托诗人的思想。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何当”含有希望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将“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为君除狡兔,会是翻韝上。”

杜甫唐诗鉴赏《江亭》 第12篇

杜甫

坦腹江亭暖,

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

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发潭州》杜甫唐诗鉴赏】相关文章:

唐诗之杜甫:望岳08-26

《琴台》杜甫古诗鉴赏07-15

杜甫望岳诗歌鉴赏07-07

高中语文杜甫诗歌鉴赏06-01

浅谈从杜甫的诗歌特色看杜甫的人生09-13

杜甫精神07-02

子规杜甫06-06

杜甫《晚晴》09-02

李白杜甫诗歌05-30

杜甫《垂老别》05-29

上一篇:长春版《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下一篇:全省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