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笔记范文

2024-07-26

三月三笔记范文(精选8篇)

三月三笔记 第1篇

三月笔记随笔散文

三月二十日…星期四…雨

昨夜我忘了一事,今早便想起,悔然了。何时起,有了渐忘症,是否人越大越糊涂了,好在此身没父辈之人。若说老,千万别在年长自己人前说,这可有些看扁之意。

那日傍晚,天落暮色,志嫂于围墙外喊道,红侄儿,镇上唱歌去么。里屋隐隐约约听到门外有喊声,此时,才吃过晚饭,在洗碗。便放下碗来,匆匆开了门出来。志嫂说,在里干麻了,又重复着,镇上唱歌去么。我望望这暮色,暖暖如烟,正是暖春的睛晚,夜空星光锃耀,我却有点胆怯,没习惯夜出,加之白日姐夫家作事回来,心力憔悴。便说,累了,不去了。听了,志嫂说,年青人乍就这么容易困了,想当年,你志叔白日农田里回家,夜里还走路到我们镇来玩了。我挠了挠头发,随口说句,我老了。这可好,惹了志嫂生气了,她,我最不见,比我小的人在我面前说老,尤其是你们,显得我们是老太婆似的。心神,是慢慢变迟钝了,因为人长大了,见得面广,想得事多,追求的欲望高,所有的这些加在一起,就变成一种压力。若能力不够,难以沉受,显为走火易魔,轻则伤身,重则丧命,这可不儿戏,往往轻意的则是重大失误。

一早开门,望见灰色的天空,好似没睡醒,见那落泪的哭泣声,滴滴答答的一个宵夜了,我是听着入睡了,梦里还听见了。落下细细的雨水,吹着春风,树叶飒飒作响,屋后,竹林也有传来。又是一日春雨,愁得是眼前的两只母鸡歇在门口,拉下一处一处的鸡屎,见了就烦了,恨不得抓来炖了。一日的心情就这么破坏了,拿起一根破开的竹子把它们赶到屋后的竹林里了。二呯呯,的响声,越听越感觉来自屋外,放下小说,下楼出门来,瞧望志叔家来装门的,锁了门,过去瞧瞧去。也没什么新新趣事,不过是人家干活,自己在一旁悠闲着,也不想碍人家事。志叔,今天没有出门,家里来了工匠,志嫂,作不了事,只得志叔监察了。志叔,问我,吃饭没,我说,还没了,等会才做了。志叔逗我,这里吃了,拿点你家腊肉来,知道是在逗我,我却说,不行了,只剩一块,要带给我父亲吃的。又说,不用了,我一个人,做饭很快的,得煤气一下子就好了。

三月二十一…星期五…晴

夜里吃了半杯自泡的奶茶,一会肚子就闹起来,很是疼痛了一会。其实,知道肠胃不好,就不该吃甜食,尤其是工业做的甜食,是很不安全的。平时老说自己,多吃饭,少吃零食,大多病,或是大多的癌症,几乎可说,是吃出来的,就因那些不干净的东西。并,不如所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没科学的,往往会自悔自己。

我说过,不再看电视了,吃了晚饭,见天还有一抹夕久,就去明叔这坐坐,刚吃了晚饭,走走有助消化。

见天全黑了,我坐在静静的房间里,不知如何是好,说过不开电视机了,看了一天的书,实在没心情看了。我知道,自己的自觉性不高,吃不了苦头,否则,就不会从工地上回家。倒如今,父母亲上了工地,我却做在家里,理由是,借学车之名。有几个月之久了,还没拿证,真是惭愧之及。为什么,自己学东西那么慢,脑袋就那么不开窍,替自己感到可悲了。

叔叔,打来电话,问我几时出来。我这么反复的自己的诀定,若是外人,早就不会理睬了,亲人,就是不同,无论隔多远,那份亲情始终不断。

想到自己,有了梦想,少了一颗持之以恒的耐心,可说是自己的不幸。若诀定做一件,要么就做好,要么就什么也不做,这样,自己就不会感到遗憾了。成功者,并不比我们聪明,为什么他们能做到一个强者,答案不明而喻,他们有一颗坚持的心。

告诫过自己,有黑夜里,我要勇敢,不惧怕黑夜。可是,我做不到,胆怯,往往逼退了自己。好多想到的事,都与我失之交臂。记得有这么故事,一位教徒,村里下暴雨涨了洪水,村民纷纷走了,他却站在屋顶上,说上帝会救他的,救船来了,他不上,空中落下绳梯他不上。他说,上帝会救他的。后来,他被洪水淹死了,上了天堂,见了上帝,他气呼呼的对上帝说,我这么信任您,您却不来救我,还会有人信你吗?。听了上帝说,我怎么没救你,那船,那飞机不就是我派来搭救你的,你不上,又怪谁呢?。

夜晚,静悄悄的。望着依稀的天空,几颗闪烁的星星,我猜明天,不会有晴空。乡村的春天,多在春雨里,我们就像枯枝上的一个芽苞,在宁静的夜里开放,知道,有天,我们长成一片新叶,为大地送上我们的氧气。

三月二十二…星期六…晴

一做淹菜

闲在家里三天了,语了三遍古文,纸上的,之乎兮…等,脑袋结瓜葛了,今日想来,从小就不是个读书的料。想来,那年,上初一,小学的玩心一点没减,成天,在学堂悠悠哉,不问自己来这作什么。早上来,晚上归,日子就这么漫长的。那个傍晚,我说,若是,快点长大,可以走出去看看了。听说,外面的世界是天堂,那什么都不缺,满地的金子。后来,我长大了,如愿的走出了村子,那繁华的都市,我见到,却是内心的无助,从那,我仿佛走进地狱。上帝说,地狱是天堂的磨练。我们的苦,我们的泪,就为了登上天堂吗?。

夜里,母亲来了电话,问我睡觉没,我说在电视。想起园里的青菜,一定长大了没,问我吃了没。我说,这么大片,叶子倒是青青的,见了不愿吃了,那些祸笋吃完了。母亲怕自己所作的努力白费了,又说,那青菜可做制淹菜,带来吃了。不然,你叫姐姐回家来做了。我说,不了,姐姐,都一家子的,家里够忙翻天的,这几日我也闭着,我就来做了。

今早,特意起了个早床,自己做了碗面条,碗放在灶上,一个碗,就留到晚上一起洗了。来到园里,就一片一片的撇下青菜叶,开始了,我做淹菜的第一步。撇了有两簸箕,端回后亭里,抽满了清水,清晨那井水有温度,一点也不冻手。又一片一片放在水里,脏处就用手搓掉,叶子出来是水灵灵的青珠。半小时,蹲的小腿麻痹了,起来还动不得,过了会才神精的反应。

洗完的青菜,端出来,得把叶上水晾干,这么做,是粘上地上的灰,水门汀上扫干净了,可肉眼看见的灰是无法清扫的。

我不要砌成多大块的,问过晒大阳的志嫂,她说,要粗点。头次做淹菜,虽见过母亲做过,可上了自己手,就不会那么回事。小时候剁过猪草,心里一边想,就那样。手里就动了起来,砌好的就撒在扫过水门汀上。这么一次,一回,时间过了中午,我也砌完了。做淹菜的最后一步就是蒸了,这是全程关键的一步,淹菜做做得香不香,好不好,成败就在蒸上了。蒸了又拿出来晒,晒了又去蒸,这么重复了三次,淹菜也就成了。

忙了来不急做午饭,志嫂说,我做好了,就我这吃了。明叔也说,随便吃点了,我说好吧,一个人,生活就那么简单。

二生活

夜又深了,刚关了电视,不想睡下。一片迷茫,这么坐在家里也不是事,我应做点什么了。一直苦恼了自己,想到叔叔那回来,就不是上路,可我一心想做生意,就像自己在天方夜谈。自己,一没足够的资金,两没那口才,三,自己又胆怯,这如何成事。

窗外的夜,静静的睡去,天空,凡星闪烁。。好美的星光,好美的`夜,装了一个好心烦的人。

我以为,白日的忙碌里,可以忘却生活,忘却自己。

那一刻,我做到了,一心有工作上,别无杂念,可是,夜里,我又不得不想,这是过日子吗?

人生,本就是,无奈的。幸,与不幸,都降临在我们身上,这也许叫作命吧!。但,请自己,好好过下去,露出自己的笑脸,对自己说,今天,我很快乐。

手机没电了,一下子黑频了,就如同黑一样茫然。这一下子,我惊呆了,生怕自己会丢失了。

我会丢失什么,看起来很重要,等我插上充电器接头,手机又发出了白光,我才领悟到,这不重要。重要的,我该睡下了。

三月二十三…星期天…雨

山林的雨,细细如丝,悠悠荡荡,望着,望着,就醉了。

好些天没做事,清晨姐姐打来电话,说过来做事了。两眼朦胧,好似才睡下不久,真一点不想起床。在家的日子,我学会了懒惰,想我真不是个有希望的人。

清晨,到姐夫家时,姐夫还未起来,家里作事,好歹是自己做,时间没个管制,可做事的心情好多了,少了那种无形的压力。

在外这些年,仿佛,还在眼前。一个不忘过去,直面将来,本是有个很好的未来。人不尽天意,美梦变成了白日梦,我的日子,充满的幻想,幻想,充实了我的精神,有些是是非非的道理,看似简单,却内函大重,以我这不窍的大脑,是想不到的。

听,那带有丝丝入扣的山林,一片浓浓的翠绿,悠然的宁静,山雀群飞嬉戏,三月的春天,这个迷雾的山林,有了这些山灵,才显出山林的活气,那种静谧中的活气。

脚下的干田,长出匆绿的油菜,春雨催开了金黄的菩蕾,纷芳的花香,渐渐闻去,好像鼾睡在这个黄花田里。

听过,雨打青翠的百合声吗,这是山林相聚的偶声,为这静守的山树,解除凡事的挣执。想知道,这源远流长的山声,有了向上的独特的王子情。

三月三笔记 第2篇

三月春光美,情窦初开,煞憔悴。

当春带着呼唤,带着蛊惑,吹到每个人的心坎时,翠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初见翠姨,印象深刻的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当我在脑海里细细描摹着一个清末时期身着修身旗袍,宛如玉兰般温婉可人的大家闺秀时,怎会想到,她竟是一个可以为了注定无果的爱情而死去的刚烈女子。

翠姨的妹妹是美丽的,她的美是姿容绰约的余容,美得张扬。而翠姨的美,是安静而内敛的,像是静洒幽香的兰花,窈窈窕窕的往那一站,却是说不出的动人。

翠姨的妹妹是个可爱的女子,心热,讨喜,和平常女子一样,喜爱着芜芜杂杂的衣裳,合乎着应有尽有的原则。如余容一般,美得一览无余,美得尽收眼底。

翠姨却是不同的,她是个有钱人家的姑娘,是看似再传统不过了的女孩子,可她纤细而沉静的身子里,藏了多少大胆,甚至“要造反了”的念头。她想读书,想接触洋文化,甚至想拥有自己的爱情。但这些都是当时所不允许的,于是她将那些热忱的思想,连同对堂哥哥的爱意,都敛进了自己静静垂下的眼眸。她像一枝素白的玉兰,美得雅致精巧,美得惹人探寻。

翠姨的爱情是内敛的,是矜持的。她的爱情,是她的秘密,好像要被她带到坟墓中去,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值得她诉说。就像她苦寻不得的绒绳鞋,她爱之如斯,但必得等许多人都采办了,她才动心,才开始去找寻,可却再得不着了。

她与堂哥哥相爱,又从不表露。就像看着自己喜爱的绒线鞋,她看守着她的爱情,一味地喜悦,一味地哀伤。她像一棵风雨中的兰花,凄凄地摇晃,不屈不挠又无比沉痛地生存,她忍受着这社会给她带来的一切,但又不甘心就此认命,她不愿与她妹妹一样,与这世间大多女子一样,找一个好的夫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似风光的,痛苦的嫁出去,活完这一辈子。

翠姨看似守旧的心里,是渴望着一些新的东西的,她喜欢上过学堂的“我”,喜欢各色的花边儿,喜欢夏日流行的银灰色市布大衫,也喜欢心里那个埋得深深的,不愿提及也割舍不去的爱情。

终于,翠姨也订婚了,和她初初订婚的妹妹一般,翠姨变得阔气了,衣裳翻新,装扮摩登,面上是白的粉,唇上是桃的红,得尽了女人们艳羡的目光,但她在“我”的眼里,却是还没有原来美丽。

翠姨待嫁的三年,大概是她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她待在“我”的家。在这个比较有势力地位的家庭里,孩子们接受了新潮思想,在“咸与维新”的氛围里,翠姨找到了一种新奇的快乐。这里的男女之间比较开通,他们一起嬉戏游玩。一起演奏乐器,一起看花灯,一起打网球。没有了封建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芥蒂,翠姨的爱情,也就在这样的家庭里慢慢萌芽了。

可三年转瞬,当翠姨婆家开始为她张罗出嫁,她才记起自己还有这么一桩爹许娘配的婚事。矮小的丈夫,无爱的婚姻像一击重剑砸在她的头上,让她惶恐。而采办嫁妆期间,男学生们殷勤的体贴的尊重的招待更加重了她的恐怖。翠姨想起了她出嫁了的,却常遭夫家打骂的妹妹。那如余容般美丽的女孩子,在看似华丽的婚姻下,被折磨的一点点的衰败。她不想如妹妹般过得痛苦。

翠姨对于出嫁的不热心,对于读书的强烈要求,外祖母终是许了的,她知道翠姨的心情,也想起了翠姨妹妹的遭遇。于是许了翠姨白天念书,晚上回外祖母家。

翠姨在这段日子里是十分痛苦的,她不能说出自己的心声。“自己已经订了婚,是一个人的未婚妻:二则她是出了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她不能不想哥哥大概是那样看她的”。于是她紧闭心扉,日渐憔悴。

翠姨用沉默掩饰自己的日渐绝望的心。婚期将近,她更加拼命糟蹋自己的身子,只求快死。无路可选时,死亡或许是种解脱。

堂哥哥来看她时,她平静的笑着,说她的心里安静,说她所求的都已得到了。

而她毕生不可得之人,就在她的面前,茫然的看着她,不知道说什么。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从此天人永隔。而可悲的,却是她所爱之人,至死未解伊人心。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这就是翠姨的爱,如兰般内敛矜持,但却至死不渝。而纵观当时的时代背景,似乎就算翠姨勇敢的开了口,也是难有美好结局的。

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翠姨在最美的年华中爱上了一个人,又在最决绝的时刻封存了所有记忆。她知道这爱情不被允许,但从此,她的年华不朽,她的爱情无悔,她再不必眉头深锁,而可以永久地微笑了。

也许这样是最美好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又是一个三月,杨花舞雪,榆钱满地,小城的春天似乎总是那么短暂,就像那些转瞬即逝的爱情。

生命维以不永伤。

浅谈壮族三月三歌圩 第3篇

关键词:壮族,民歌,特点,歌圩

壮族一直以来以民歌著称, 善歌一直以来都是壮族人们的特色和骄傲。在壮族, 无论男女平均年龄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唱山歌, 男子由父亲教, 女子由母亲教, 在年幼的时候学歌, 在青年的时候唱歌。在农村地区, 无论在什么重要节日或者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例如婚、丧、逢年过节等都会以唱山歌来表达情意。甚至在有些地方, 家庭成员之间吵架也会用山歌代替, 因此, 唱山歌几乎成了壮族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每个人都会唱歌, 并且唱的都很好。由此, 壮族一直都有一个美称“歌海”, 也被诗人称作为“铺满琴键的土地”。

一、壮族歌圩的起源

早在氏族部落时代, 祭祀性的歌舞活动就已经盛行, 这也就是壮族歌圩的起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步入发展后期时, 这种祭祀性活动逐步发展成为民间交流的主要活动, 并且注重歌唱胜过重视舞蹈,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这种民间交流活动变逐渐演变成为群众性的歌圩活动。

在古代时期, 上层统治阶层的人们认为这种混合男女的演唱活动是一种伤风败俗的活动, 并且对这些活动下达了明确的禁止开展命令, 由此这种活动逐渐衰弱, 知道新中国成立后, 壮族三月三歌节兴盛了一段时间, 而后又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歌圩活动再一次被禁止甚至消失。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 歌圩活动又被提倡起来, 并且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但有些歌圩文化已经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再一次遭受打击, 不仅是壮族最为经典的民歌不被人们重视, 就整个少数民族文化都遭受忽视, 甚至其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到21世纪,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风俗日渐败坏, 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珍贵, 为此, 我国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中, 如今也有不少地方开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在各个地方举办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民间艺术活动, 对于壮族的歌圩活动, 更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着,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歌圩活动的传承和保护之中。很多人开始借助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和信息交流平台, 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开来, 其中其中由“壮族在线网站”于2005年发起的“贝侬歌会”活动, 经过几年发展, 使乡野歌圩飘起壮语流行旋律。歌圩逐渐从单纯的民间行为变成“官、商、民、学、媒”共谋的文化形态。

三月三同时也是壮族男女定情结姻缘的节日。夜幕降临之后, 村里未婚的男女就会迫不及待地会到垌外去对山歌, 唱着山歌找心上人。阿哥唱来阿妹对, 如果在歌来歌往中姑娘家看上了小伙子, 就把花绣球抛给对方。花绣球是壮族极具特色手的丝织工艺品, 是姑娘给男子的定情信物。绣球是姑娘在节前赶制的, 制作手工很精巧。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 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一个月份, 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绣球内装豆栗或棉籽。球的底部连着一条绸带, 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 以此象征纯洁的爱情。假如小伙子也看中对方, 第二天便可以以绣球为证上姑娘家提亲了。一段姻缘就这样在山歌中促成了。除了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以外, 村里的中老年人也会聚到一起进行歌圩比赛。这是一项纯娱乐的活动, 一般是按男女分成两组来对歌, 也可另作分组。对唱的山歌内容不限, 可以是情歌, 也可以是闲聊, 也有骂人的俏皮话??歌词和曲调都是现编现唱, 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也可以取已有的壮歌的调子填词来唱。歌圩比赛进行到一方对不上歌才算分出胜负, 中途是不能停止的。

二、壮族歌圩的内容

(一) 祭祀仪式歌会

在举行传统的大型歌节之前都会先进行祭拜, 祭拜的对象包括生育神、乜帝甲、乜洛甲、娅娃) 、蚂拐 (青蛙) 、刘三姐 (刘三妹) 、布洛陀、囊亥 (月娘) 等等。一般是将祭台设在岩洞中或者田峒上, 设在岩洞中的祭台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 例如广西田阳县敢壮山歌圩、田东县仰岩歌圩、来冰室麒麟山歌圩等都是较大型的祭台, 因此将这些歌圩设在岩洞中。

(二) 歌场交情, 倚歌择配

为了引起多方的注意或者兴趣而记性演唱的一些与歌圩相关的山歌, 最典型的唱段就是沿路歌也称游歌;在相互问候或者互通姓名和住址的时候, 会相互谦让赞美的演唱见面歌;如果想请求与对方进行对唱, 那么这时候就该演唱求歌;接歌是在被对方邀请对唱的时候, 进行对答的歌;当双方想进一步增进感情, 相互对唱问答, 考察对方聪明才智, 以能够进一步增进感情的歌, 叫做盘歌;当男女双方已经相互爱慕, 彼此倾心, 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心意, 抒发内心感情而演唱的歌叫做相交歌, 也称作甜歌, 甜歌作为结交友谊的一种表达方式, 根据不同阶段分为不同层次, 有深交歌和初交歌之分;当男女之间的感情已经牢固, 或者已经为结婚而准备, 这时为了证明相互关系, 就应该唱信歌;当两人在定情之后, 再次相见时演唱的歌就是为了表达内心对对方思念的思歌, 主要目的是诉说相思衷肠;在对歌将要结束的时候演唱的歌曲, 被称为离别歌, 表达双方难分难舍的情怀;约歌则是为了下次歌圩见面时而演唱的歌。

(三) 赛歌赏歌

赛歌赏歌的方式有很多,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盘歌、猜歌、对子歌、连故事歌、斗歌等。盘歌就是出题盘问唱答的歌;猜歌就是在歌唱中进行猜谜语对唱;对子歌就是以唱歌的形式对对子;连故事歌就是对唱双方将一段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以唱歌的方式描述出来;抢歌和斗歌则是相对激烈的唱歌, 有能力的人抢歌对唱。

(四) 歌节上的文娱活动

在歌节期间, 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斗鸡、斗鸟、斗狗、登台阁、舞干各、耍壮拳、博扇 (古俗) 活动, 还有土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

三、壮族歌圩的种类

壮族歌圩的日期主要安排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而在遇到各种节日和办酒席的时候也会开办歌圩, 例如, 在春节、中秋节、婚嫁、满月等都会举办歌圩。在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地区, 也会举办临时歌圩, 在赶集的路上形成的临时歌圩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和常见的。根据时间段不同, 歌圩也有日歌圩和夜歌圩, 日歌圩主要是在野外举办, 主要内容是青年人的“倚歌择配”;夜歌圩主要场地是村子, 主要以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歌为内容。

(一) 节日性歌圩

这是在一年一度的节期里举行的歌唱聚会。大多是春季的正月至五月间, 秋季的八、九月间, 为当地特定的唱歌节日, 有的与汉族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 以及中元、中秋、重阳等节期相同。而其中, 又尤以春季节期的歌圩活动最为繁盛。

节日性歌圩此类歌圩活动的意义及特点, 或缘于祈年, 或出于某种纪念, 基本上是随着当地的岁时农事的节期来开展。在现代的节日性歌圩中, 除少数地方外, 大都不再举行什么仪式。其活动场地多在郊野坡地, 夜间移至村庄, 有的则改在集镇街区里举行。在歌圩节期中, 扶绥及宁明县一带, 还有临近的几个点轮流“复坡”即举行再次会唱的活动形式。当地叫赶歌圩为“窝坡”, 意即出到山坡上唱歌玩乐和趁热闹。过去扶绥县有9个传统歌圩点, 即那歪、板童、派豆、赖恒、婆渠、那导、板含、公安, 分布于明江、公安河两岸, 往下游延伸有宁明县的琴岳、同棉、婆锐, 相连一起为12个歌圩点。每年的“窝坡”, 三月初四从那歪开始, 一天一个点地往下次第接连举行, 至三月十五日到婆锐为第一轮。然后周而复始, 从三月十六日起, 又按原来的顺序进行“复坡”, 至三月二十七日宣告结束。这种“复坡”的意义, 与当地的生产季节有关。在春耕大忙即将来临之际, 人们尽情游乐, 青年加紧开展社交, 有更多的机会增进情谊;同时, 人们亦藉“复坡”来表达祈求丰稔的强烈愿望。

(二) 临场性歌圩

这类歌圩, 是人们在一定的聚会时机和场合中的会唱形式。如群体劳动、婚娶喜庆、集市聚会等的酬唱。虽无特定的日期和场地, 规模亦比节日性的传统歌圩要小, 但逢此临场开唱, 在许多地方已成为习俗惯例, 可说是一种广义的歌圩。

临场性的歌圩活动主要在人们赶集的途中举行, 在赶集途中男女相互邀请对唱, 但是, 这种对唱活动并不是在每次的赶集途中都会进行, 而是在一定节日表或者值得庆祝事件发生时才会举办。在农闲时, 人们相约在各个地方进行对唱, 参加对唱的除了年轻人, 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唱歌很好的人。其情形也与古时的“春月趁圩唱歌”大不相同, 规模也较小。婚娶会唱壮族不仅“答歌为婚”, 而且以唱歌贺婚。

(三) 竞赛性歌圩

竞赛性歌圩这类歌圩, 是以村寨间或歌手群体间的传统山歌赛会。时间一般是在节庆, 或在特定的歌圩场上举行, 有准备、有组织地按一定的俗规程序开展活动。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放球”、“还球”歌圩它是以一种特制的彩球为媒介, 村与村之间的山歌比赛活动。

2、庙会赛歌这种赛歌活动, 是在特定的庙会期间里举行。其特点是有组织, 但无需预约, 届时, 歌手直接登场或临江隔岸即兴对唱, 有男女对唱和村寨对唱两种。

3、唱“草歌”这是壮族妇女赛歌的一种形式, 主要流行于广西忻城县城厢一带, 多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于院子里坐在月光下组织对唱。所谓“草歌”, 就是甲乙双方以一节节稻草为对歌胜负的标志而得名。

四、壮族歌圩的歌曲特色

(一) 格律

壮族自古以来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思想感情, 也可以从歌曲中表现出生活的传达室统, “歌圩”的出现和发展就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南方个地方的土语不同, 所形成的的壮族民歌的音调也是千差万别的, 形成了南路、北路、中路等各异的风格。壮族民歌以词不达意的格律分为欢、加、西、比、伦。所谓的“欢”就是指在字数上存在不同的句式和杂言, 在字数上可以分为五言、七言、五七言, 在句数上可分为四句、十二句和不定句等。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压腰脚韵;而“加”则是指以七言四句为基本形式, 以押腰脚韵为主要特征的格律;所谓的“西”就是指叙述性的长歌, 在段落上一般分为六句、八句和十二句, 主要特点是压脚韵;而“比”则是指在格式上相对自由, 对于押韵没什么要求, 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所谓的“伦”就是指在格式上多为五言和七言, 在句数上没有要求的格律。

(二) 音阶

壮族的单声部民歌基本上都是由两个或者四个乐句构成, 常用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壮族民族的主要特点:

1. 主要采用五声音阶和四音音列, 三音列也常见。其四音列主要为三种:宫、商、角、徵、 (羽) :强调宫、角和角、徵的三度进行; (徵) 、羽、 (变宫) 、宫、商、角:强调羽、宫、角三度进行, 落音为羽或宫。

2. 在多声音乐中采用的较多的手法就是支声复调, 每个声音的音乐都是统一的, 在运用大二度时主要是为了其和声方便, 二度向同度的方法往往是解决歌曲结束的常用方法。

(三) 特点

壮学宗师黄现璠在《谈僮歌》 (载《广西日报》1957年2月10日) 一文中认为, 壮族民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壮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对壮族民歌特色的影响非常深刻, 壮族民歌的主要特色就是令人回味无穷, 比喻和比兴运用的恰如其分, 主要运用于表达自我思想感情委婉、含蓄, 这与西方音乐的表达方式截然相反。

2. 壮族歌词有一种诗意绵绵的特点, 通过演唱歌曲便可出口成章, 古人曾用一句话表明是个创作的辛苦,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但是, 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 作诗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对壮族的歌手们而言也是如此, 壮族歌曲中的歌词, 都是饱含一种诗意, 歌手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普遍都能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对唱几天几夜不重复的唱功也不足以奇怪。

3. 壮族歌曲还有一大特色是歌词具有整齐严谨和押韵的特点, 使人演唱起来朗朗上口, 其中最为典型的描写手法是譬喻, 能给读者一种温馨和感动。

五.结语

壮族歌圩中的三月三歌圩是蕴含丰富文化因素的活动, 也是多种文化综合的集中表现, 是壮族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取得的成果。壮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歌圩的发展, 壮族文化集中融合在歌圩这一特定文化形态上, 是整个壮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三月三歌圩活动主要是以青年人为对象, 以唱歌为主要内容, 展开一系列的社会交往活动, 交往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 因此, 它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歌圩可以在不同场地, 根据不同对象开展, 不仅是青年男女抒发情感的平台, 更是人们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的重要方式。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崇尚自然的心理需求, 歌圩的主要内容是壮族的自然民歌, 壮族人们可以通过歌圩学习更多的山歌, 以此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歌圩作为非物质遗产, 是壮族民间文学的宝库, 对于了解和研究壮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作用。

凡壮族聚居地区均有歌圩的活动, 广西共有640多个壮族歌圩点。壮族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 它已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 造就了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 对于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作秋.论壮族歌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04) .

[2]梁秋冬.壮人的嘴山歌的源——浅谈壮族山歌的艺术魅力[J].中国民族, 2011 (11) .

[3]陆晓芹.“歌圩”是什么——文人学者视野中的“歌圩”概念与民间表述[J].广西民族研究, 2005 (04) .

“三月三”黎家菜 第4篇

一、 凤蛋金丝巢

备料及制法:1. 鱼丸200 g,花生仁150 g油炸去皮备好,红萝卜雕球状得20个(大小如鱼丸一样)。

2. 鸭蛋6个、打散在碗内下味拌均,油锅下花生油1 000 g,油温四成熟就可将油搅滚起、边滚边下蛋液、炸成蛋(粉)丝、用钢篱捞起,将毛巾吸干油分,摆彻成巢状。

3. 将红萝卜球过水煨熟,鱼丸子过油锅,锅底留油,倒入鱼丸、红萝卜球、花生仁、用少许盐、味精、辣椒、醋、芝麻油、湿粉勾芡,出勺装入巢中,用芹菜叶,香菜叶点缀即成。

特点:寓意吉祥、味酸辣、春夏令最适。

二、 花开富贵

备料:1. 鲜尤600 g(厚、肉大为好),红萝卜约100 g,葱段少许,西兰花400 g。

2. 鸡汁20 g,沙司30 g,茄汁10 g,米醋20 g,灯笼辣椒10 g,红糖40 g,盐8 g,湿粉、麻油少许。

制法:1. 将鲜尤切6 cm宽、9 cm长的块,先直刀、后斜刀切网字花刀、用鸭蛋1个拌均、下油锅、六成油速炸成菊花型,捞出沥干油。

2. 西兰花入沸汤中煨熟捞出用清水漂凉,备好。

3. 将红萝卜先改刀成梅花状、直刀切成薄片、过沸水备好。

4. 净锅坐火、下油50 g爆香,后下鸡汁、沙司、茄汁、辣椒、红糖、盐、米醋,再下过水的梅花萝卜片,菊花鲜尤、葱段,下湿粉勾芡,沾麻油出勺装盘,西兰花围边而成。

寓意:花开富贵,吉祥如意。

特点:甜酸辣、味鲜爽,色彩艳丽醒目。

三、茶芯炒鸭舌

备料:1. 鸭舌400 g,洗净备好。

2. 五指山绿茶芯100 g,洗净沥干水分。

3. 黄瓜200 g,切半圆沿边围一周。

4. 鸡精10 g,美极鲜酱油8 g,蚝油10 g,白糖20 g,湿粉适量、麻油少许,花生油80 g,姜丝、料酒少许。

制法:1. 将鸭舌在汤中煨熟、捞出沥干水份。

2. 炒锅洗净坐火,锅热下花生油、姜丝爆锅,后下鸭舌,蘸料酒,下茶芯翻炒,随后落鸡精、酱油、蚝油、盐、白糖、湿粉勾芡,麻油沾勺,出锅装圆盘中而成。

特点:茶香鲜润适口,营养丰富。

四、椰奶三色丁

备料:1. 鲜椰子去衣皮,用钯刨出椰丝,用手压出椰汁备好,椰丝备用,白糖50 g,盐20 g,湿粉适量。

2. 鸭蛋6个打散拌味煎熟,切花丁,花生仁300 g,黄瓜150 g带皮切丁,花生油1 000 g。

制法:1. 锅洗净坐火,投入花生油1 000 g,四成油温投入花生仁炸酥捞出沥干油。

2. 锅留底油,投入蛋丁、黄瓜丁、花生仁、鲜椰子丝(用椰汁、白糖、盐、湿粉兑鲜奶汁)投入,猛火收汁,出勺装盘。

三月三笔记 第5篇

这个星期,我阅读了萧红的《小城三月》,这本书令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小城三月》讲了一个关于“我”的阿姨―翠姨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一个家族小辈的角度,用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无疾而终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故事。翠姨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她受到了新文化的冲击,同时又受着中国封建文化的束缚,她想爱而不能爱,她想反抗而无力反抗,最后只能用死来了却她的一生,然而她所爱的人―“我”的堂哥却至翠姨死后也不知其为何而死,这对于为他而死的翠姨不失为一种莫大的悲哀。然而,春天已逝,飘然而过,乃其追溯,难寻其影。

三月三的作文:畲族三月三 第6篇

畲族彩带?我的好奇心象虫儿一样蠕动着,我决定对“畲族彩带”进行一次大“搜索”。原来——

畲族彩带,是畲族流传悠久的传统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以及用作腰带、背带等物的生活实用品,而且还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信物、定亲回礼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呢。

在畲乡,有这样一个美好的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过万种花草,内脏被露水花草染花了。我死后,你将我的肠子取出,就成为一条彩带,将胰子取出,就成为一只香袋。当你定亲时,把彩带和香袋当作定情物,会庇佑你们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的。小妹照办了,婚后生活果然美满。于是,畲族妇女就照这种式样织起了彩带,而且世代相传。

畲族彩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信息,一成不变地保留了数千年前的原始的“意符文字”,成为一种至今“活”着的畲族 “文物”。彩带不像金石能永久保留,现在看到的原始织纹载体是近现代织造的彩带。由于千百代畲族妇女的虔诚传承,这类彩带严格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原始织纹风貌,保留了遥远深沉的文化内涵,成为畲族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见证。

畲族彩带多次作为民族工艺品赠给中外贵宾,日、韩、美等国的一些客人还特意上门求购。在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上,畲族彩带还获得该展的最高奖项——特别金奖呢!

真的没想到,畲族彩带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不仅让我大开眼界,也使我深深爱上了畲族彩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关于三月三的作文:畲族三月三

2.关于三月三的作文:黎族三月三

三月三笔记 第7篇

广西人周边游需求旺盛 广东、海南、湖南成热门目的地

驴妈妈大数据显示,三月三期间广西人本地游、周边游需求最为旺盛,与长线游相比,75%的游客选择周边游。驴妈妈景区玩乐事业群总经理方腾飞表示,广西三月三放假安排公布后,驴妈妈也推出了广西及周边省份景区、线路的特惠,驴妈妈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的广西周边旅游产品咨询量、预订量迅速升温。广西本地和周边广东、海南、湖南等省份成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两江四湖成为广西区内最具人气的景区。在周边省份景区中,湖南衡山、广州塔、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深圳欢乐谷、海南南山寺、海南西岛、长隆欢乐世界、锦绣中华民俗村等最受热捧。

全国游客游广西 三月三特色民俗游最受青睐

“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353家,其中包括5家5A级景区。除了有阳朔、漓江、象鼻山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外,三江歌圩节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的活动更是已成为广西品牌旅游项目,南宁、北海,德天瀑布、明仕田园等地也因热播影视剧《花千骨》走红,再加上近年来北海涠洲岛和中越边境口岸城市旅游业的火热,进一步巩固了广西作为旅游大省的地位。

记者获悉,今年“壮族三月三”节庆期间,广西各地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区将开展“三月三圩日活动”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体验游惠民活动。包括南宁“桂风壮韵”特色文化系列活动、柳州的“鱼峰歌圩”山歌嘉年华、玉林“壮族三月三”五彩田园好风光-首届广西乡村旅游文化节、百色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崇左壮族三月三·花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等在内的300余项主题活动,将为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打造一场既热闹又传统的“民俗大餐”。

三月三笔记 第8篇

一、武鸣“三月三”歌圩概述

1. 武鸣介绍。

武鸣是广西首府南宁市辖县, 位于广西中南部, 距南宁市区32公里。总面积3378平方公里, 有13个乡镇, 218个村落。总人口65万人, 有壮族、汉族、瑶族、侗族等民族, 其中壮族人口56万人, 占总人口的86%。据史料记载, 壮族是骆越族人后裔, 武鸣县是骆越古国中心区域, 是壮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武鸣音是壮语的标准音。武鸣县地处亚热带季风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21度, 年平均日照时数1660小时, 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山清水秀, 民风纯朴, 旅游资源独特。有郭沫若诗赞“群峰拔地起, 仿佛桂林城”的伊岭岩及石山风景区;有冬暖夏凉恒温灵水湖;有海拔1760米、享有“广西庐山”美誉的大明山国家自然森林保护区;有广西著名的三园一河 (明秀园、春霞园、秋霞园、西江河) 旅游区。

2. 武鸣“三月三”歌圩起源。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 魏晋后, 改“上巳”节为三月三, 是汉族人郊外春游的节日。传说壮族“三月三”歌圩最初起源于龙母祭祀活动。讲述龙母赡养一条小龙为壮族先民治百病的小龙蛇, 壮族先民为报恩, 选择每年农历三月三, 以山歌传诵龙母, 进而成为“歌圩”。如今, 壮乡武鸣境内有歌圩点28处, 多于农历三月举行。武鸣歌圩历史久远, 其中, 寥江歌圩是广西历史上最著名的壮族歌圩之一。清光绪年间的《武缘县图经》记载, 当地“答歌之习, 武缘仙湖、廖江二处有之, 每三月初一至初十, 沿江上下, 数里之内, 士女如云”。清代壮族诗人韦丰华的长诗《廖江竹枝词》, 其中描述道:“试向黄林林外望, 三三佳日好花多……”, 已成为武鸣歌圩文化的一个历史见证。武鸣“三月三”歌圩是壮族每年数次歌圩集会中最隆重的歌圩, 其独特的风土人情, 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扎实的民众基础, 深厚的壮乡文化渊源, 体现着壮族人民喜歌爱唱, 继承和弘扬着优秀的壮族传统文化, 起到增强壮族人民沟通和凝聚力的作用。1985年, 武鸣县委县政府举办“三月三”歌节文化品牌活动, 旨在建设文化大县, 积极培育文化活动精品。2003年, 武鸣“三月三”歌节更改复名为“歌圩”。2008年, 入选第二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 武鸣“三月三”歌圩名称更改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简称“一圩一节”, 已成为壮乡独特的文化品牌。

3. 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形式。

武鸣“三月三”歌圩民俗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壮族人做五色糯米饭, 染彩色蛋, 备特色而又丰富的佳肴宴席, 用竹子和布匹搭歌棚,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和歌手, 相聚交流, 以酒为介, 加强族际交往。主人和客人酒足饭饱后, 常常到村落田地、山坡、河边进行以爱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等为主题的赛歌和赏歌活动, 男女青年对歌寻求爱慕对象, 互赠信物定情, 如:绣球。侗族人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和踩堂等民俗活动。瑶族人又称三月三为“干巴节”, 是村民集体渔猎的节日, 分享收获成果后, 集中在宽广平地唱歌跳舞。

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有:一是, 歌圩开幕式。表演壮乡人民喜庆丰收的《竹竿迎春舞》, 包括闹春耕、竹竿舞竞赛、竹竿舞集体表演、竹竿舞互动表演, 也有演绎和体现壮乡习俗的原生态农耕舞、稻草人舞、簸箕舞及壮族跳黑枪舞和葵扇舞活动[1]56。二是, 民间民俗体育活动。有抢花炮、投绣球、板鞋竞速、打陀螺、集体花样跳绳、“赶猪”接力赛、“搬运粮食”接力赛、滚铁环混合接力赛、舞狮等项目, 既体现民族性、区域性, 也极具观赏性、趣味性和特色性, 表达壮族人民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 壮乡欢歌文艺晚会。有大型情景表演和壮乡歌曲, 如《三月长歌行》、《骆越的故乡》、《壮乡到处都是歌》、《壮乡五色饭》, 反映壮族人民喜歌善唱和幸福情景。四是, 骆越文化文艺演出和展览。文艺节目《骆越神鼓》, 演绎壮族先民神物铜鼓象征权力、财富和地位的历史文化, 反映壮族先民的原始信仰、生活习俗和农耕稻作文化。另外, 还有反映骆越文化的书画、摄影展、文学笔会等活动。五是, 广西山歌擂台赛。既展现壮乡山歌风采, 又挖掘原生态创作歌手, 已成为培养和选拔民间文艺人才的重要舞台。

二、武鸣“三月三”歌圩社会价值

1. 武鸣“三月三”歌圩旅游产业。

武鸣“三月三”歌圩旅游活动实质是一种壮族先民骆越文化旅游, 游客通过壮族人民的自然生活环境、民族习俗、人文景观、生产劳作, 更好地了解古骆越文化。旅游路线有:一是, 骆越地理特色伊岭岩风景区和起凤山旅游。伊岭岩是有着一百多万年的喀斯特岩溶洞, 整个岩洞景观美轮美奂, 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柱、石花。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区, 建设有反映壮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文化长廊。起凤山崖壁刻有清朝年间阳朔知县王元仁题的“凤”字, 另外还有太极洞、文昌阁、观音阁、读书岩等风景点。二是, 壮族先民骆越古都探索旅游。史料记载, 武鸣县马头镇敬三村雅家屯是广西壮族先民骆越古国中心, 其中, 安等秧坡古墓群遗址是探索神秘骆越古都文化旅游路线。三是, 骆越自然风情大明山旅游。大明山受南亚热带风及地形影响, 年平均气温16度, 有丰富的动植物生态系统资源, 国家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将此纳入国际性保护网, 具有“广西庐山”之称, 是休闲养生的旅游路线。四是, 骆越农家乐和休闲游。旅游路线主要是到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甘圩纳天山庄、全国文明村双桥下渌村, 吃壮乡特色农家饭, 参与壮族竹竿舞互动活动, 体验壮乡村落生活。

2. 武鸣“三月三”歌圩经贸价值。

马克思指出,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一定条件下, 精神、价值观念决定着经济模式的兴衰成败。武鸣县推行“三月三”歌圩由政府主办, 公司经营和社会参与的市场运作模式, 将农特优产品展销、壮家美食宴、汽车农机展销会、投资贸易洽谈会、房产交易会等商贸与歌圩活动有机融合一体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逐步向市场化、商业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发展趋势。歌圩活动促进着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联动效应带动着当地木薯淀粉、酒精产品等农产品走向制造业和产业化发展, 同时, 促进当地人们的劳动就业和经济增收。据武鸣县政务网和相关新闻报道, 2008年,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5个, 项目总投资额达20.06亿元。2009年, 签约引进项目10个, 项目总投资额达15.35亿元。2010年, 签内资合同项目33项, 合同引进内资45.2亿元, 实际到位内资24.72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 直接利用外资800万美元。2011年, 投资洽谈签约9个项目, 计划总投资63.56亿元。其中, 投资协议27.86亿元, 框架协议35.70亿元[3]。

3. 武鸣“三月三”歌圩社会文化价值。

岁时节令及习俗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增强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 保存、传递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2]35。民俗文化反映着民族历史、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 影响着本族人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民间民俗活动文化产业是通过提供文化产品和消费服务, 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 提高人们对民间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加大参与程度, 增强民间民俗文化被需要和被使用力度, 可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能够较好地满足旅游者文化消费的需要, 又能增强当地经济收入和维系民族情感。“三月三”歌圩鲜明的民族性、民间性、独特性、历史性、艺术性和地域性, 是反映武鸣县内民族民俗、民风、民智的载体, 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民俗文化价值。挖掘和推广民族歌舞、剧种、民族工艺品、传统服饰展等民俗文化具有日常性、自发性、广泛性、实用性、简朴性, 具有民族自我精神的满足,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骆越文化节承载着壮族先民的民俗文化信息,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服务, 反复宣传壮族文化底蕴, 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承民族性格, 宣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情感, 加强民族团结, 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文化价值, 武鸣打造充满壮乡特色民间民俗活动和经贸活动的“一歌一节”, 也是武鸣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政策的重大举措。

三、建议

1. 强化民族品牌, 体验民俗风情。

继续打造武鸣“三月三”歌圩主题品牌, 科学发展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和旅游产业, 提高游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返岁时节日民俗于真实之中, 着重发展旅游者的亲身体验过程, 感受真实表演, 感受真正心情, 体会劳动成果丰富的快乐, 提高旅游者品味民俗文化的需求。如, 壮乡稻谷丰收之时, 举办农家乐系列活动。使旅游者吃农家饭, 体验壮乡竹竿舞、农耕舞和簸箕舞, 了解壮族历史。这样, 既满足旅游者文化消费需要, 又丰富当地人民生活, 增加经济收入。

2. 规划可持继发展理念, 调制经贸模式。

在倡导“民俗文化搭台, 经贸经商唱戏”的经济发展中, 政府要科学规划和发展房地产业、工业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产业。科学引进工业, 减少人为的破坏生态和空气污染。长远计划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控制原生态区居民人口发展, 科学论证建设基础设施, 努力保留真实民俗文化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凌齐.泛北部湾经济开发与文化竞争力研究[J].现代体育科技, 2011 (4) .

[2]冯萌.民族传统节日中民俗、民间体育的价值[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5) .

上一篇:××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下一篇:唯物与生活论诗歌